1. 當代年輕人的幸福感越來越低,這是由什麼原因導致的
在當下的社會,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精神上的殘疾 。有的人暴躁易怒,有的人心情會莫名的低下,有的人控制著自己的情緒一直在等著一個突破口。到了最後也不知道他有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突破口或許已經找到了,或許還有他一直都在忍受著,沒有知道或者是沒有人想知道。
將這些情緒告知父母,可能他們無法理解你為什麼會不開心,因為在他們看來,現在的年輕人不愁吃穿,物質很豐富。在他們眼裡,只有干體力活才會累,不會看到你身體上,精神上,人際關系中的累。如果你隨機采訪一個年輕人:“你覺得自己幸福嗎?“,你可能不會聽到一個肯定的回答。
其實,網路里的世界大多是虛構的,普通人沒必要將自己的生活向他們對標,只要自己感受到幸福快樂就足夠了。
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
2. 當代年輕人幸福感越來越低,父母為什麼不理解我們的累
因為當代年輕人缺少了很多的幸福條件,而父母那個時代很多人沒有體會過類似的生活,所以不理解也很正常。比如大互聯網時代,年輕人競爭變成全國性的,大家都把信息放網上,招聘公司也是從所有人中挑選最好的。換成以前,工廠從當地招聘都那麼難進,當個工人只是和當地人自己競爭,現在年輕人競爭對手可能來自全國。
有人說過去條件艱苦就不重要嗎?問題就在這,按這個道理說,是不是過去的皇帝都不如現在乞丐幸福了?畢竟乞丐都能看電視,皇帝連個空調都沒見過呢。所以只談絕對條件,意義不是很大。古代人30歲就死了,你現在活60死也不見得會感到幸福好幾倍,因為可能平均壽命還70多呢。
3. 為什麼現代人越來越沒有幸福感了
是的,現代人的幸福感確實非常低!原因如下:
1.房子、教育、醫療、養老四座大山
如今即使是農村人也都得必須在城市買房子了,因為沒有房子男孩找不到女朋友,女孩也不會找沒房的男孩結婚。而中國的高房價根本不是普通工薪階層能承受的。
孩子教育也是很大的一塊開支,現在大部分年輕夫婦都只要一個孩子,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人才,而各種培訓班又層出不窮。普通家庭都得省吃儉用才能勉強負擔的起。
醫療更不用提,家裡有一個得大病的基本就得宣布破產了,動輒幾十萬的治療費可以說分分鍾能讓人崩潰。
養老,如今養兒防老的年代已不復存在,不是說現在的年輕人不如以前孝順了,是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太大了。上有老下有小,很多人拿著一個月兩千塊錢的死工資,還不夠一家人吃飯,省吃儉用家裡一有生病的人馬上回到赤貧狀態。沒有幸福感可言。
4.社會階層分化嚴重
中國的富人越來越富,窮人也越來越窮。很多窮二代窮三代的孩子混了一輩子可能也就混一套房子的貸款,還是省吃儉用摳出來的。
而富人家孩子一生下來就有上億、上千萬資產,根本不用擔心錢的問題,對錢也沒有太多概念,也有時間追求夢想、理想。一大把時間嘗試自己喜歡的東西,不用怕失敗,也不會承擔什麼風險。
窮人的孩子一輩子都在為溫飽打拚,也沒資格談什麼理想、夢想。甚至連談戀愛的資格都沒有。
社會上大部分人是普通人,普通人的幸福感無從談起。
4.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內心都越來越悲觀
年輕人的悲觀有一個新潮的詞:美名其曰躺平。在心理學家看來,躺平傳播的反而是一種焦慮,躺平現象產生之外因主要是當代青年承受的社會壓力與生活期望的超載和中外消極文化的侵蝕,內因主要是其生命意義缺失與精神危機。究其原因,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社會壓力與生活期望的超載
在一些青年看來,由於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下層通往上層的空間愈益狹窄,甚至堵塞,傳統意義上的努力已難以實現生活的質變和階層的上升;他們認為,「天道酬勤」之類的勵志格言已成過往,自己更有把握的是「努力未必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會很輕松」。在生存壓力和階層固化所引發的焦慮中,他們選擇了讓人生消沉、生命暗淡的「躺平」姿勢,以欺騙和麻痹自己。佛系文化、喪文化就是這一心態的文化表現。「佛系」指那種無欲無求、不悲不喜、雲淡風輕而追求內心平和的生活態度;「喪文化」是指在青年群體中籠罩著悲觀、頹廢、絕望等情緒和色彩的語言文字或圖畫。
如何走出悲觀的情緒,走出躺平的心態?可以從幾個方面尋找答案。
一、以理性思維走出「躺平」者的邏輯悖論
二、以人之「貴」「靈」探尋生命存在的意義,挺立時代潮頭
三、以自強不息之精神修德進業,擔當責任使命
四、以時中之智慧走出「內卷」與「不公」,突破制度瓶頸
五、以經典閱讀和反思構築信仰與價值觀,激發青春活力。
5. 為什麼現代人越來越沒有幸福感
因為太物質了太現實了野心太大了希望擁有幸福,是包括動物在內的所有生命最終極的目標。
在過去,按照絕大多數人的邏輯與先天自生的思維方式,會認為:只要我有錢,就一定會很幸福,沒有理由不幸福。
但是,隨著300年前近代文明的誕生,200多年前英國工業革命的爆發。到今天為止,現代文明一方面給我們創造了非常豐富的物質生活,但是,同時也讓我們面臨著很多新的危機——哪怕物質越來越豐富,知識越來越多,文化水平越來越高,但我們卻越來越不會做人,倫理道德的底線也越來越低,甚至淪喪到沒有底線的地步。很多人不僅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擁有龐大的財富,但還是不幸福、不快樂、不開心。
現代文明讓我們的物質方面獲得了空前的成功,發達程度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個時代,但心靈危機也是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無法比擬的。
6. 為何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幸福感原因出在哪裡
雖然社會進步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壓力都很大,過去滿足感很容易實現,住的平房,燒火做飯,沒有家用電器。現在不同了,住的吃穿的都很好,過去和現在沒法比的,日子的好也滿足不了當前的現狀,攀比嚴重,你家有我家也要有。
而現代人活在金錢至上的當下,物價不斷飈升,人們追逐虛名和虛榮,又不惜一切代價而打腫了臉裝胖子,亳無預算亳無意識的超前消費,花唄借唄誘騙年輕一代貸款買豪宅豪車裝闊扮酷!留下利滾利的竭盡所能都難還清的車貸和房貸,試問背負如此沉重的壓力和負擔,能有幸福感嗎!
7. 為何很多年輕人現在覺得婚姻是痛苦的婚姻真的如此不堪嗎
在步入婚姻殿堂之前,人們總會遇見這樣那樣的問題:
1.現實照進了婚姻
除了理想中的婚後生活之外,還有著婚後赤裸裸的現實。在現實中,光是和相愛的人走到最後,步入婚姻的殿堂,就已經很難了。多少對情侶奔著結婚而去,卻在結婚之前就一拍兩散。除了因為兩個人磨合的並不完美之外,還有真正開始積極考慮未來之後,發現的種種令人崩潰的問題。
2.貧窮限制了一切
你一定聽過「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句話,這話中的道理,想必已經沒有幾個人認同了吧。如果結婚之後,兩個人小有資產還尚可,如果婚後,尤其是生了孩子之後,日子變得拮據,甚至生活水準直線下滑,過上曾經想都不敢想的「窮苦日子」,一旦想明白這一點,還有幾個人會願意結婚呢?如果僅僅只是兩個人,咬咬牙沒准過去了,當有了孩子之後,身為父母又怎麼會不想著給孩子最好的生活?讓他擁有和同齡人一般的待遇,喝上優質的奶粉,上更好的學校,擁有更好的未來……而這一切,都是需要一定資產的。而一旦沒有達到這個理想的資產階段,那麼兩夫妻吵架是必然了,不僅僅是為了孩子吵架,更是為了自己當初遇人不淑而吵。
3.被束縛住的生活
結婚之前我可以很自由,想去哪玩就去哪玩,隨時可以約上三倆好友,到處閑逛也好,一起去尋歡作樂也罷。即便是有了對象的束縛,但兩個人總也會有一些私人空間。兩個人因婚姻結合之後,過的將不再是兩個人的生活,而是一個家庭的生活,你將不再只需要考慮自己,不再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你得顧家,你得為了未出生或者已出生的孩子負責……
渴望自由的人,又怎麼能甘於被這些「瑣事」束縛?所以為什麼很多年輕人會反對結婚,認為結婚是痛苦的,這並不是很難理解。
但這並不能證明婚姻是不堪的。
恰恰相反,我國自古都有「先成家,後立業」 的說法,當家庭成為一個人的「源動力」時,動力將會源源不斷。前提是,這個「動力」不要太大,讓年輕人本就不是很結實的脊柱,直接斷裂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