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我是如何成為幸福型家長的

我是如何成為幸福型家長的

發布時間:2022-07-26 18:06:19

Ⅰ 如何成為優秀家長

現在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多,所以也就有它的特殊性。老祖宗沒有給我們這代人留下教育獨生子女的經驗。以前,都是多子多福的概念。過去有些人家老大沒教育好,接受了教訓,老二就可以教育好,如今沒有這種機會了。家庭教育是一次性的,一旦出錯,很難改正。所以說如今的家長也許是最難當的了。如何做家長,如何做名優秀的家長就變成一門學問,是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學習的。一個優秀的家長首先要增強教育子女的責任感,也就是在思想上重視家庭教育。
一、增強教育子女的責任感
讓我們來做一個假設,假設剛才舉例中菜克家族中的某一個人,當他還是嬰兒時,就被愛德華家族抱養,這個人將來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呢?反之將愛德華家族中的嬰兒放到菜克家族抱養,又會怎麼樣呢?所以說,孩子好的行為和壞的行為和父母親的教育關系極大,而一切良好行為的養成,靠的是父母親的教育和父母親榜樣的力量。並非生在菜克家族的嬰兒,生來就是酒鬼和賭徒,而是後天的教育和影響。
馬克思很重視家庭教育,他說:「法官的行業是法律,傳教士的行業是宗教,家長的行業是教養子女。」這段話告訴人們:不論我們是從事何種職業的,只要有了孩子,當上父母,教養子女就成為一樁神聖的行業,也是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它關繫到孩子的前途,家庭的幸福。所以家庭教育不僅是基礎教育,而且是主導教育,給孩子產生深入骨髓的影響,是任何教育也代替不了的。
二、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中小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意識,希望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活動場所,因此可以為他們准備一張書桌、一個書架、設置一個固定的學習角,是非常必要的。這既可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也便於學習。為增強學習氣氛,家長和孩子還可以在牆上布置些激勵學習的字畫條幅、學習計劃、課程表等。我們小時候都是趴在炕上寫作業,不僅對視力不好,而且也會影響書寫質量,對健康更不好。現在條件好了,家長們一定要花點心思。2、不要隨意干擾孩子的學習。
只要孩子是在進行正當的學習,家長就不要輕易去打斷孩子的思路。我們常看到這種情況:孩子在學習時,家長在一旁嘮嘮叨叨,教導不止,還自以為在督促孩子。殊不知,這種教育方式不僅破壞了安靜的學習環境,更不利於的是孩子會因此產生厭煩情緒,影響到以後家長的說服教育效果。
還有的好心家長在孩子做功課時,喜歡給孩子去送吃、送喝,以為這樣可以補充營養,提高學習效率。其實,這不光打斷了孩子的學習思路,而且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也會在嬌慣中給「吃」沒了。3、避免「過度教育」。
很多家長為了孩子考高分,升大學爭取特長加分,每天晚上請家教輔導,周六、周日補課,寒暑假上各種培訓班、強化班、奧賽班、特長班等等,城裡的孩子比較嚴重些,農村的孩子還比較好些,不過近些年農村的孩子也不少每周都坐車到城裡去參加補課班、特長班的。我們這的學前班有兩名小朋友就每周坐車到縣里舞蹈班學習舞蹈;我們學校有個老師家孩子也每周三、周五晚上坐車去縣里學習語言班;我家孩子也曾學習過美術書法班,學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因為後來她實在不喜歡而終止了。書法還多少有點成效,美術學習效果不大。我個人認為這種特長班如果符合孩子的興趣和愛好還行,也挺好的,讓孩子增加一門特長。但如果不是孩子所喜歡的,就失去了意義。也忽視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記得有這樣一個報道,說一個父親為了開拓孩子的視野和提高寫作能力,一遇到節假日就要帶孩子去不同的地方遊玩,但每次出去都要求孩子寫心得和游記,最後逼得孩子一聽說爸爸要帶自己出去玩,嚇得都不敢去了。
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必須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要知道每個孩子都存在個體差異。為孩子制定的目標要切合實際,要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因材施教,既不可放任,也不能苛求,尤其不與別人的孩子盲目攀比。並要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4、要創造一個民主、和諧、向上的家庭氣氛。
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會激勵孩子的向上心理。這對一個人的潛能和創造力的發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若孩子整天生活在枯燥泛味、責罵不休,爭吵不止的家庭里,只會滋長壓抑、悲觀等消極情緒,又怎麼會專心致志地學習呢?記得姜老師有個孩子,早上來的比較晚,進了班級就哭了,問她怎麼了,她說爸爸媽媽吵架了,媽媽走了,再也不回來了,邊說邊哭,姜老師安慰了她一會,讓她回到座位上課,可是姜老師發現這一節課,她都沒有專心的聽講,別看我們的孩子小,其實她什麼都懂,父母間的不和諧,對他們影響很大的。所以說家長們,為了給孩子一個民主、和諧、溫馨的家庭氣氛,都別為一點小事吵來吵去的。
三、優秀的家長要以身作則,言行上做好孩子榜樣。
人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這樣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有一戶人家,家裡有五口人,三代同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一個兒子。爺爺、奶奶七、八十歲了,老了,走不動了,爸爸媽媽很討厭他們,覺得是一個包袱。兩人一商量,決定把爺爺奶奶丟進大山裡去。一天晚上,他們把爺爺奶奶裝進一個大竹籃里,兩人把他們抬進大山。當他們正准備把爺爺奶奶扔下不管時,他們的兒子在旁邊說話了:「爸爸媽媽,你們把爺爺奶奶丟在大山裡,這個大籃子就不要丟了。」爸爸媽媽感到很奇怪,問兒子,為什麼要把籃子帶回家。兒子回答:「等你們老的時候,我也要用這個大籃子抬你們進山,把你們丟進大山裡。」爸爸媽媽聽了,心裡慌了,趕緊把爺爺奶奶抬回家,好心侍候,再也不敢不孝敬父母了。可見孩子的模仿能力有多強。我們知道:在學校,學生是老師的鏡子;在家庭,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大家一定還記得這則公益廣告吧【洗腳】這則廣告我們雖然多次看到,但每一次都讓人感動。我愛人的一位朋友看了這段錄像後,就對自己的孩子說「兒子,你怎麼就沒給我洗一次腳呢?」他兒子反問道「難道你給我奶奶洗過腳嗎?」當時這位爸爸啞口無言。是呀就像錄像中說的一樣,其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父母也是子女最早接近之人。所以試想:如果家長是每天一大早起床,忙著上班工作,你的孩子會有睡懶覺的習慣嗎?不會。而如果家長自己天天喜歡睡懶覺,孩子會有早起的習慣嗎?不會。我也常常聽到學生說自己上學遲到的理由是因為爸媽起來晚了,所以來不及了。又比如說,家長習慣於把家裡打掃的乾乾凈凈的,東西整理的整整齊齊的,孩子會隨便亂扔自己的東西嗎?不會。如果家長自己就是亂扔東西,家裡一團糟的樣子,那孩子會自己去整理東西嗎?不會。所以,我們在要求孩子要做到之前,先想一想、看一看自己做到了沒有。如果家長每天有看新聞、看書、寫文章的習慣,那麼他的孩子。最後,肯定也會有這樣的習慣的。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中國著名教育專家董進宇博士說過「孩子有問題,百分之百是家長有問題。」托爾斯泰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斯特娜夫人說得十分透徹:「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父母親的行為要自慎,應處處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為或壞的行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響的結果。」所以,人們常說:要想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父母首先應是那樣的人。誠實的家長定能培養出誠實的孩子;出口就說臟話的家長,不可能培養出文明的孩子;自私自利的家長培養不出大公無私的孩子。
四、優秀的家長要鼓勵、愛護、賞識你的孩子,對孩子有耐心。
國外流傳著這樣一首《育兒歌》:「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責;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斗;譏笑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這首育兒歌,含有豐富的哲理,說明家長的教育思想、教育態度和教育方法等,對孩子的身心發育都有密切的關系。最後一句「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我們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小的時候,並不是一個天資聰穎的孩子,相反,當別人家的孩子都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已經三歲的愛因斯坦才「牙牙」學語。當比他小兩歲的妹妹瑪伽都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說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被一些鄰居認為是白痴。
但是,擔任電機工程師的父親,卻沒有對兒子失去信心,他想方設法地讓愛因斯坦發展智力。父親為兒子買來積木,教他搭房子。小愛因斯坦每搭了一層,父親便表揚和鼓勵一次。在這種激勵下,愛因斯坦一直搭到了十四層。
愛因斯坦長到六歲的時候,語言能力仍然很差。一天到晚也說不了幾句話,七歲的時候,父母把他送到學校,學校死板的教學讓他提不起精神,常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老師們都認為這個學生是一個傻瓜。但是,父親卻鼓勵愛因斯坦:「我覺得你並不笨,別人會做的,你雖然做得一般,卻並不比他們差多少,但是,你會做的事情,他們卻一點都不會做。你表現得沒有他們好,是因為你的思維和他們不一樣,我相信你一定會在某一方面比任何人都做得好。」父親的鼓勵,使愛因斯坦振作起來。
就這樣,在父母的鼓勵和愛護下,愛因斯坦的智力迅速發展,對科學產生了強烈的愛好,並開始走向科學研究的巔峰之路。
愛因斯坦最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如果你的孩子長相不夠可愛、性格較內向、嘴巴不甜,或者有其他諸如此類的小毛病,做父母的都不應該忽視他們,反而要以敏銳的目光去發現孩子的超人之處,並加以鼓勵、引導和發揮,最終幫助他們取得成功。我們最近都在看范偉演的電視劇【老大的幸福】,就因為大哥傅吉祥對樂樂的關心、愛護、鼓勵,才使這個孤獨症的孩子有了很大的轉變,對這個乾爸爸有了比對親生母親都深厚的感情,這不能不值得我們借鑒。
第五點:優秀的家長,要善於和孩子交流和溝通思想感情,做孩子的朋友。
家長們常常認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賺錢養家。其實對孩子來說,最需要的是父母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一個可以讓孩子傾吐心事的朋友。要達到這種地步,非得平日有足夠的時間溝通不可。建議大家平時多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電視、散步、遊玩等。在這種輕松的氣氛中,談話才能漸入佳境。美國關總統布希夫人在美國一所著名女子私立學校的一次畢業典禮曾深情地說:「年輕的女士們,有一天當你們到了我這樣年紀的時候(布希夫人當時已70歲)你們回顧你們一生,決不會因為曾經錯過一次賺錢的機會、一筆生意的交易而感到後悔,你們卻會因為沒有好好花時間和你們的孩子、和你們的丈夫、和你們所心愛的人建立美好的系而感到後悔不已。」布希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迪。由於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家長們對自己的孩子在物質上的投入越來越大,情感上的關懷越來越多。但同時對孩子的期望過高,任務過重,要求過嚴,很多情況下超出了孩子的承受限度,使孩子感受不到這種關愛的溫暖和快樂,品嘗到的只是苛求和壓力的苦澀。所以說優秀的家長們要多跟孩子溝通交流,知道他們想要什麼,我們該給他們什麼。
六、積極配合老師、學校和社會對子女進行教育。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三大組成部分,缺一不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一個人不能夠一部分一部分的來教育,而是由人所經受的種種影響的全部總和綜合的教育出來的,」這就要求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統一認識、統一步調、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如果各吹各的調,相互矛盾,教育力量就會抵消,甚至造成學生思想混亂,無所適從。因此家長要主動配合學校社會進行教育,以保證教育的一致性。
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全面的學習家教理論,總結經驗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

Ⅱ 如何做一名優秀的家長1000字

隨著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好,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增高,大家普遍開始重視教育,懂得在教育方面為孩子投資,但是卻常常忽略了,不是我們花錢給孩子投資就可以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了。

作為一名家長,更應該與時俱進地不斷提升自己,學習新的教育理念,跟孩子一起成長,成就一種新型的親自關系。

①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系

在中國人的傳統價值體系裡,尊老愛幼是我們的習俗,尊敬自己的父母是每一個孩子應該做的,包括弟子規裡面所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等等,強調了一種比較等級化的親自關系。

這其實是一件好事,讓孩子們學會感恩,懂得對父母的付出表達感恩,但是,現今我們的發展或許需要我們那不斷進化,以適應新的變化,比如我們跟父母之間的親子關系越來越復雜,這種時候需要我們學會溝通,要做到高效的溝通,就需要我們淡化這種所謂的等級觀念,父母跟孩子之間形成一種自由,平等,互相尊重的良好關系。

②孩子不是父母實現理想的工具

很多家長會將自己的意志和價值觀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去完成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完成自己的夢想,從父母的角度考慮,這似乎是順理成章的,其實不然,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的權利和意識,去過自己認為值得的人生經歷。

這時父母應該懂得,支持孩子做ta自己。

③父母做好自己,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一個敢於做自己的父母,才是一個敢於做自己的孩子的最好的榜樣。

父母一味付出,不計成本,不計回報,完全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全部都奉獻給孩子的話,這其實並不是對孩子好,這會讓孩子潛移默化地形成依賴心理,同時不敢做自己,怕辜負父母的期望,容易委曲求全,最終導致孩子自身的迷茫,甚至親子關系的破裂。

所以,如果想讓孩子勇敢做自己,為人父母,先做好自己。

Ⅲ 家庭幸不幸福究竟靠的是什麼呢怎樣才能成為幸福的家庭

家庭幸福主要靠夫妻共同努力,想要成為幸福家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三,夫妻兩人要有穩定收入來源。貧賤夫妻百事哀,如果一對夫妻整天忙於工作,疲於生計,身體很累心也會很累,在這樣狀態下,後悔、埋怨等負面情緒都會隨之而來,看不見希望的生活,會摧毀兩個人的愛情,所以在婚姻中,錢很重要,不要求大富大貴,但一定要能吃飽喝足,能夠滿足孩子教育所需,手中還有一定余錢,應付突如其來的變故,只有這樣夫妻感情才會越來越好。

最後,好的家庭關系,能夠對孩子成長起到非常正面作用,壞的關系則可能讓孩子一生都生活在陰影中,所以家長如果確有矛盾,建議最好能夠避開孩子討論,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打鬧,否則大人之間鬧鬧就過去了,孩子卻可能永遠都記得這一幕。

Ⅳ 如何做一個成功的家長,應該具備哪些特點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家長朋友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理解孩子、了解孩子,與孩子和孩子的老師多進行溝通,盡量對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因為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
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取教育新知。在嫩綠的教育新枝中,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3.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教育專家程桂英老師建議我們家長朋友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
么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可愛的孩子。家長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做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而是要給孩子選擇的空間,讓孩子有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
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Ⅳ 如何做一個合格家長

兒童是未來的社會支柱,人類的希望所在。他們既是家庭的孩子,更是社會的孩子。一個身心得以全面發展,健康、快樂、聰明、上進的孩子,是家庭的幸福,也是社會發展的可靠動力。

作為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應作如下努力:

一、關心孩子,愛孩子

愛是人類的無性,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愛,同時也向別人付出自己的愛。在所有的愛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是自然的,也是最為牢固的。父母對孩子的愛不僅令孩子感到『快樂,感到安全,同時也培養、引導著孩子愛別人的天性。一個沐浴著父母真誠的愛的孩子,一個熱愛父母,也對別人抱有愛心的孩子,永遠不會悲觀;不會覺得孤獨,不會寂寞、傍徨,他們將會適應社會、適應人際間的交往,他們能造就和諧快樂的氣氛,給家庭帶來幸福。



所謂父母對孩子的真愛,必須符合以下的原則:

首先,不論在任何時間都要始終不渝地關心孩子的成長,關心孩子的健康、情緒、精神。不論你是得意還是失意,是躊躇滿志還是焦頭爛額,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得堅持對孩子的愛。讓孩子感受到你在關心他。支持他,你是他堅實的後盾,無論發生什麼情況,你都不會改變對他的愛,更不會遺棄他。

其次,注意觀察孩子的表情、行為。認真及時地發現、解答孩子的困惑與疑難,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心聲,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喜怒哀樂,幫助他們解決難題,參與分享他們的快樂。對於歡快中的孩子,父母盡量避免干預,對於傷心的孩子,您絕不可掉以輕心,即使他一時不願傾訴,等他平靜下來,仍要與他交談。傷心的孩子最渴望愛。

再次,真正的愛不是無原則的愛。對孩子的

教育固然應以鼓勵、表揚為主,但應該批評的地方必須批評,只要你說明批評的理由,把握好批評的尺寸與份量,孩子是會接受的。不顧原則無條件的愛不是真愛只是「溺愛」,過分的關心,過分的保護都屬此類。

二、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說到父母要愛孩子,許多人都會齊聲贊同,可要他們去了解、理解並尊重孩子,有些人就會不以為然,「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有什麼」,言下之意就是孩子只是等待父母、老師去灌輸知識、經驗的空殼。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以及隨著環境的變化,他的生理、心理、愛好、需要都有顯著的不同與差別。不了解這些,父母的愛多少有點盲目性。有時效果甚至適得其反。

孩子的童年期,他的一切行為中最為強烈的動機就是尋求歸屬感、安全感。像幼嬰哭鬧的時候,只要抱起他,讓他垂直地伏在胸前,他便會安靜下來。這是因為當幼嬰被母親抱起擁在胸前時,母嬰之間建立了一種「胸對胸」的接觸。這是人類所有身體接觸中,最具安撫功能的一種。其次,幼嬰在未能蹲坐或直立步行之前,對於「空間」的感覺限於平卧的平面。一旦身體在直立狀態下,幼嬰本能地對四周的環境作出更敏銳的注視及留意。他們之所以變得安靜,是由於整個精神都集中於適應「直立」位置帶來的新奇經驗。這個時期,孩子渴望父母時時在身旁。

孩子進入青春期階段(12歲~18歲),特別是在十四歲後,與父母的關系發生變化,進入所謂的「對抗期」,他們不願聽父母的囑咐、告誡,不願與父母在一起,而喜歡與同學、與朋友相處。這是因為孩子在同伴之間感覺輕松、自由,相互之間可以進行平等的交往;可以一塊去探索、嘗試未知的世界;還可以在遇到麻煩時獲得及時的支持。這樣的階段,父母應及時地變化對待孩子的方式,不是予以各式各樣的限制,而應鼓勵孩子發展獨立性,幫助他結交品行好的朋友,給他自由活動的時間、空間。

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孩子的思想行為在大人看來經常顯得幼稚可笑,但是它們與孩子的年齡、意識、思維的發展階段是吻合的。他是一個獨立的人,父母必須尊重孩子的個性、興趣、需求及其感情表達方式,同時根據孩子的特點、條件予以恰當的指導、引導。當與孩子發生沖突的時候,父母不可搞一言堂,只是自己發布命令,不讓孩子表達他的意見。正確的做法應是在作出判斷前,先讓孩子表明自己的想法、理由,然後再與孩子商討合理的解決辦法。只有了解、理解、尊重孩子,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才能建立堅實的基礎,才能使教育孩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樹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有威信的領導對部下有一種感召力,同樣,有威信的父母也會對子女產生一種感召力。

有威信的父母能使子女在心理上對其產生敬佩、信賴;在行為上暗暗地學習、效仿;在生活中遇到各種難題時,他也會敞開心扉,從父母那兒獲得支持與力量。顯然,有威信的父母對教育好孩子極其有利。

父母威信的確立並非易事。孩子對父母威信的認可不是取決於一時一地一事,而是取決於父母的全部生活、行為與工作,取決於他們的思想、感情、習慣、興趣、愛好、志向及他人的關系,只有在所有這些方面都能成為榜樣,父母才會在孩子的心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



父母要樹立威信並保持威信,除了要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對事業不倦的追求和以身作則、言行合一的行為准則外,還得不斷地充實自己、發展自己,開拓視野,踏上時代的節拍。父母要孩子發奮讀書,而自己不讀書不看報,不求新知,孩子問起來一問三不知,這樣的父母不可能成為威信型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是冠冕堂皇的一套,在孩子背後又干著另一套,豈不知孩子的眼睛是異常敏銳的,虛偽最令他們憎恨,這樣的父母即使取得威信於一時,但絕不會保持多久。

父母的威信還取決於他們之間的關系。父母之間的關系是和諧的、充滿生機的。富於感情的,孩子會受到感染,從而易於接受父母的愛並對父母充滿愛心。反之,如果父母之間的關系不和諧,充滿矛盾沖突,孩子就會產生懷疑,並進而失去信賴,威信亦自無從樹立。

今天的孩子比我們的過去更聰明,今天的孩子會遇到許多新問題,今天做父母很不容易。

Ⅵ 怎樣做一個好父母

我就是個好父母。

微信公眾號是:愛多idol,成長永不止步,歡迎互撩。

Ⅶ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長

一增強教育子女的責任感
馬克思很重視家庭教育,他說:「法官的行業是法律,傳教士的行業是宗教,家長的行業是教養子女。」這段話告訴人們:不論我們是從事何種職業的,只要有了孩子,當上父母,教養子女就成為一樁神聖的行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它關繫到孩子的前途,家庭的幸福。有些家長認為,家庭只管孩子的生活,教育是學校的事,他們沒有意識到: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的責任,有些家長對孩子百般寵愛,放鬆了教育,這也是沒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還有極少數家長只管「抓錢」,根本不抓孩子的教育,完全放棄了家長應盡的天職。法國作家福樓拜爾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父母的手裡。」所以,家長要增強教育子女的責任感,履行社會與國家賦予的神聖職責。

學習科學育兒的知識,提高家教水平。現在有不少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但由於缺乏家庭教育的正確觀念,方法不當,以致在教育子女上效果不好,甚至造成令人痛心的悲劇。有人說,家長不懂得兒童心理特點,不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學原則、方法,猶如列照行醫,其後果 是一樣的,這話頗有道理。家庭教育是一門綜合性科學,需要家長不斷學習,為了教育孩子,家長要學一點兒童生理、心理及教育方面的知識,掌握科學育兒的原則與方法,不斷提高家教水平。

Ⅷ 在中國式父母教育下長大的我們,如何成為更好的父母

在中國式父母教育下長大的我們,如何成為更好的父母?

最近10個月大的米羅正在扶著桌子學走路,經常不小心碰著頭,我和姥姥都以比較平常的態度對孩子說「沒關系寶寶,小心點,扶好了再走」,雖然孩子有點想哭,但是聽到我們的鼓勵,孩子還是露出笑容繼續跌跌撞撞的小心練習著。而孩子奶奶在的時候,看見寶寶碰頭了,就立馬抱起孩子來哄,還拍著桌子角說「打它打它,都怪它碰了寶寶的頭」,孩子一聽老人這么說就哇哇的大哭起來,本來沒多大事的反而整出很大動靜來。

願我們能夠成為比上一代更好的父母。

與我是如何成為幸福型家長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婚姻是平等什麼意思 瀏覽:883
皮皮魯故事大概說了什麼 瀏覽:301
七四年屬龍和鼠女的婚姻如何 瀏覽:437
幸福里的房價怎麼那麼便宜 瀏覽:877
讀書卡神話故事怎麼做視頻教程 瀏覽:854
人行經濟金融崗成績怎麼算的 瀏覽:863
有哪些應用可以聽鬼故事 瀏覽:357
西門豹治鄴故事發生在哪裡 瀏覽:505
幸福里趣看房是什麼節目 瀏覽:746
幸福的精靈歌詞是什麼歌 瀏覽:767
甲子日沐浴為什麼婚姻不順 瀏覽:694
北京事業編報名多少錢 瀏覽:299
辣美女是什麼意思 瀏覽:767
家庭事業父母如何正確排序 瀏覽:877
怎麼樣才能有健康科學的思想 瀏覽:217
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叫什麼 瀏覽:457
幸福滿足的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829
女羊配男雞婚姻怎麼樣 瀏覽:515
愛情為什麼會給人恐懼 瀏覽:405
梅州國企調到事業單位是什麼編制 瀏覽: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