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的幸福感是怎麼來的
幸福是一種感覺,一種滿足的感覺,是精神上的享受,那麼這樣的感覺是怎麼來的呢? 是和別人比出來的。一個人,把自己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和周圍人進行比較,覺得比別人高,比別人好,那麼自己就覺得幸福。 例如,一個人的老婆比別人的老婆都漂亮,賢惠,那麼他就覺得很幸福,很滿足。再例如,一個人身體非常健康,而別人經常生病,那麼他就覺得自己很幸福。 上面的兩個例子,老婆漂亮不漂亮,身體健康不健康,不屬於社會經濟建設方面的內容,所以本文這里就不再論述了。本文這里只論述與社會經濟建設有關的內容。 與社會經濟建設有關的內容,就是人們在生活條件的的好壞,例如吃的怎樣,穿的怎樣,玩的怎樣,住的怎樣,用的怎樣。 例如,一個人有轎車,而周圍人沒有,那麼他就覺得高人一等,就覺得非常幸福。 注意,這里的比,只是同時代的人相比,不是和前時代、後時代的人相比。而且這里的相比,還是有范圍的。例如和周圍人相比;一個團體內的人相比,一個國家內的人相比,(或全世界的人相比)。 例如,唐朝有一個大財主,坐的是木輪馬車,而坐木輪馬車,在當時是很高檔的,而且很少有人有馬車,所以這個大財主就覺得非常幸福。而我們現在,假設有一個人,有膠輪馬車坐,比那個大財主的馬車還要高級,可是你說這個人能覺得幸福嗎?不能。因為,膠輪馬車,在現代太土了,周圍的人都瞧不起。所以,這樣的比較,只能是和同時代的人相比,不是和不同時代的人相比。 再例如,你在你們市是最富裕的,當然你覺得非常幸福,非常滿足,雖然你比美國的比爾蓋茨差多了,但是他畢竟太遙遠了,不大影響你在本地的富裕地位,所以他不大影響你的滿足感,幸福感。所以,這樣的比較,只要和周圍人相比就行,而不是和遠方的人相比。 因為幸福是比較出來的,所以它就和人的絕對的物質生活條件沒關系,只和相對的物質生活條件有關系。 比方說,你周圍的人只有286的電腦,而你有386的電腦,那麼你就覺得很自豪,很滿足,當然也就很幸福,你會經常向周圍人誇耀你的電腦運行速度是如何如何快。可是,當周圍人都有奔5電腦時,你就覺得你這386電腦太慢了,太老土了,你也就沒有幸福的感覺了。同樣的一台386電腦,為什麼前面你覺得它很好,而到後面就覺得它很不好呢,它給你的幸福感不一樣呢?這就是比出來的。所以,幸福不取決於絕對的物質生活條件,而是取決於相對的物質生活條件。 南美洲有一種卷尾猴,一次,實驗員拿同樣的黃瓜片給兩個卷尾猴吃,每次分別只給它們兩個一片,每次兩個都吃得很香甜。後來,實驗員拿葡萄給一個猴子,而繼續給另一個猴子黃瓜片,這個猴子就非常氣憤,把黃瓜片打得老遠。這次它就認為黃瓜片非常不好吃。這也是比較出來的。 一群人,如果大家都吃窩頭,那麼大家就吃得很香甜,覺不到有什麼不滿足的。如果有人吃饅頭,有人吃窩頭,那麼吃窩頭的就覺得很痛苦。 一群人,如果都穿著帶補丁的破衣服,那麼大家就沒有一個覺得自己苦,自己不幸福,大家都能談笑風生,其樂融融。可是,如果其中有幾個西裝革履的,那麼其他人就覺得自己很難看。 60年代以前,包括解放前的幾千年裡,交通工具很少,當然自行車也很少,很多人都是步行。上班、上學、開會、走親戚、趕考都是步行。例如,我們這里離城市上百里,解放前,我們這里有到城市做買賣的,都是步行,挑著上百斤的擔子,半夜就趕路,晚上很晚才回到家。可是,這樣的步行,大家都不覺得怎麼苦,怎麼累。而現在,要是步行兩里路,都覺得很遠,很累,這也是比較出來的。 如果上面這個例子大家不好理解,我再拿唐朝的那個財主舉個例子。唐朝的那個財主,坐馬車,他就覺得非常舒服,非常滿足,非常快。可是,如果今天的人坐馬車,那麼他就會覺得很累,很慢,很不舒服,很不滿意。坐的是同樣的車,為什麼在唐朝時不覺得累,而在現在覺得累呢?還是和同時代的人比較的結果。 如果大家都是天生下來就腿疼,那麼大家都不會覺得苦,照樣都很高興。如果有一個腿不疼的,他會覺得自己有病,非花錢請醫生把自己的腿治疼不可。 如果大家都餓肚子,那麼大家也不會覺得自己苦,也照樣都很高興。可是,如果有一些人天天大魚大肉吃得很飽,那麼其他的人就覺得很不滿足,很痛苦。 這就是人性。許多人要和我大講人性,這樣的人性你們懂嗎? 6、70年代過來的人,經常吃不飽,穿不暖,可是他們很多人都說那時很幸福,很滿足,而今天的很多人就不明白,說,那時的人吃不飽,穿不暖,怎麼能幸福呢?今天的這些人不知道幸福是怎麼回事。 6、70年代,雖然吃不飽,穿不暖,但是大家都是這樣,包括幹部也是這樣。例如,我們這個公社的書記,我還知道他的名字,他就穿的很破舊,夏天經常穿一件用秫秸皮編織的衣服——我們這里把這種衣服叫「老鷹翅」——和社員一起勞動,所以社員也就沒有覺得自己痛苦。 如果說6、70年代的生活水平很差,就沒有幸福可言,那麼今天的人說自己幸福,也同樣是假的。因為,50年後的生活水平更高了,那時的人就會認為現在的人說自己幸福全是假話。他們同樣也會笑話:「21世紀初的人說自己很幸福,哈哈,那時也有幸福可言?轎車是那麼慢,從南京到北京得開20小時,累也累死了。」所以,不能因為6、70年代的生活差,就說那個時代的人不幸福。 而今天的群眾,雖然吃的穿的都比那時好多了,可是,周圍的人,有高樓別墅的,有山珍海味吃著,有皮大衣穿著,那麼群眾就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很不滿足了,甚至很氣憤了。當然,「幸福度」就比過去下降很多。 而這個時候,你如果硬讓群眾覺得幸福,對群眾說,你們的生活水平比過去好多了,你們還不應該感到幸福嗎?可是這個時候,群眾還是幸福不起來。比方說,大家都有286電腦,你也有,那麼你就覺得很幸福。可是,後來,你的電腦升到386了,而別人的電腦都升到奔5了,那麼這個時候,你就覺得很不滿意了。而這個時候,當有人對你說:「你的電腦比過去好多了,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你應該感到很幸福啊。」你聽了他的話,是不是想打他倆嘴巴? 再打個比方。假設上帝在造人的時候,把人的身高都定為1米,那麼這樣的社會就沒有一個覺得自己矮,沒有一個對自己的個頭不滿意。假設有一天,所有人都長到3米高了,就一個人還是1米高,那麼他就要被歧視,就覺得很不滿意。假設他到上帝那裡去訴苦,要把自己的身高長到10米。上帝答應了他。可是,當他回到人間時,發現其他人的身高都長到100米了,那麼這時他會為他增高的這9米感到欣慰嗎?怎麼可能。 一支部隊里,官兵平等,要吃野菜,都吃野菜,那麼官兵都會不覺得痛苦,反而還會樂融融的。如果士兵吃饅頭,當官的吃麵包,那麼士兵就會非常氣憤,戰鬥力也就立即完蛋。春秋的大將吳起,天天和士兵同吃同睡,所以他的部隊無敵於天下。另一支部隊,吃得很好,可是官兵不平等,那麼上面那支官兵同吃野菜的部隊里的士兵,並不一定稀罕這支部隊,他們就喜歡這支部隊里的這個平等制度。或許有些士兵看這支部隊吃的好,到這里來,剛來時,可能感覺很好,可是因為不平等,經常受歧視,時間長了,他還會想念那支部隊,想念那樣的平等制度。 朝鮮人民感到自己很幸福,可是咱們許多人就不信,說:「朝鮮那麼窮,有什麼幸福可言?說朝鮮人民感到幸福,都是騙人的。」這也是不理解幸福的來源。 這里再來說說上面提到的「幸福度」這個詞。如果我們把全社會里一個最富裕,最滿足的一個大財主的幸福度定為1,那麼這個社會里那個最貧窮,最不滿足的人的幸福度就是0,其他人的幸福度在0—1之間。有了幸福度這個詞,就好說事了。唐朝的那個大財主,有馬車坐,生活水平在唐朝是很高的,所以他的幸福度就接近1。而在我們今天這個社會,隨便抓來一個下崗工人,他可能就有機動三輪車開,比馬車好多了,還有電視,還有電風扇,還有電話,比那個財主的生活好多了,那個財主在夏天,想吃塊冰糕解暑都沒有,可是,這個下崗工人能有那個財主感到滿足,感到幸福嗎?沒有。這個工人的幸福度接近於0。 所以,幸福是同時代相比較的結果,是同時代相對的物質生活水平相比較的結果,不是絕對的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產生的。除非全世界只有一個人,他才會為他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而感到幸福。 既然人的幸福是同時代的人相互比較出來的結果,那麼有人幸福,有人比其他人生活好,就必然有人不幸福,必然有人比其他人生活差。所以,一個社會,要想使人人都幸福,就必然得使人人的生活水平幾乎一樣,沒有差距。所以,只有人人在經濟生活水平上都平等的社會,才是人人都幸福的社會。一提到人人平等,反對者就好說,你想平等,就回到6、70年代啃窩頭去吧。這樣的說法,是無知的說法,或者是故意地歪攪胡纏。人人平等,是一種制度,和經濟
B. 幸福是什麼解放軍戰士說:"幸福就是戰勝險情,保護人民群眾". 媽媽說:「幸福是——————。」
媽媽說:「幸福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開開心心吃晚飯的瞬間。」
爸爸說:「幸福是打拚事業,為家庭提供安全保障。」
老師說:「幸福是桃李滿天下。」
我說:「幸福是三月里的小雨,無聲地滲透了我們生活的的每一天……」
C. 士兵榮立一等功對前途有什麼幫助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嗎
在部隊榮立一等功,絕對是能夠直接影響你命運的一件事。軍人獲得一等功是莫大的榮譽,也將是整個軍旅生涯最重要的事情。但據說軍人獲得一等功比登天還難。部隊里有一句話,三等功靠站著領,二等功靠這種方式領,一等功靠家屬領。雖然一等功很殘酷,但是國家對於獲得這樣的榮譽給予的獎勵還是很至高無上的。不僅對個人,對部隊和家屬都是如此。
《關於加強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優待工作的意見》
為烈屬、軍屬和退役軍人等家庭懸掛光榮牌,為優撫對象家庭發春節慰問信,為入伍、退役的軍人舉行迎送儀式。邀請優秀優撫對象代表參加國家和地方重要慶典和紀念活動。將服現役期間榮獲個人二等功以上獎勵的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名錄載入地方誌。對個人立功、獲得榮譽稱號或勛章的現役軍人,由當地人民政府給其家庭送喜報。
榮立一等功,可謂是一人立功,全家榮耀!當然了,一等功確實也不容易獲得,它只屬於那些兵王和勇士們。作為退役士兵,向能夠獲得一等功的老兵班長致敬,敬禮!
D. 閱兵式上的士兵個個都是帥哥美女,要是真讓這些帥哥美女上戰場,不知道我們的黨舍不捨得。解放軍裡面怎麼
這些帥哥美女們,都是從全國各地的軍隊基層連隊選拔出來的,平時也是一樣需要刻苦訓練的,當然都是最優秀的軍人,在祖國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也一定會義無反顧的熱血沙場!我知道這些,因為我曾經也一名是軍人!
E. 論述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士兵的主要職責是什麼
依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第三條:士兵必須牢固樹立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忠於中國共產黨,忠於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忠於職守,刻苦鑽研軍事技術,熟練掌握武器裝備,具備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過硬本領;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軍隊的條令、條例,尊重領導,服從命令,聽從指揮;隨時准備打仗,抵抗侵略,保衛祖國。信息來源新華網。
F. 過去的解放軍戰士都是老實人,記著有兩個解放軍為了堅守崗位站著被雪凍死,你們知道嗎
你說的是冰山上的來客對吧。拋開這個不講,這跟老實不老實沒有半點關系,過去的軍人為了命令能凍死在崗位上,難道現在的軍人不是嗎?哪裡有火情哪裡就有消防官兵,最近幾年多少子弟兵犧牲在救火一線,這些事你難道沒聽過?抗洪搶險哪次不是軍人在第一線?哪次沒有士兵為此付出生命代價?地震救災哪次不是軍人第一個出現在搶險現場?你跟我說說這跟老實不老實有什麼關系?
G. 如何提升基層社區工作者的幸福感
為基層減負支是持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重要內容。具體工作中,應該要以「減」字當先,把基層幹部從各類會議,各種材料,各級督查檢查考核中「拉出來」,讓他們能夠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解決人民關注的問題,充分調動和保護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為基層幹部創造主動作為的空間。
待遇上要切實保障。「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要堅持物力財力向基層一線傾斜,重視保障和提高基層幹部正常工作生活待遇,做好基層保障工作,改善基層聚人留人環境。要經常關心基層一線幹部的身心健康,建立心理關懷有效措施,全面了解基層幹部的工作生活狀態,耐心傾聽基層幹部的訴求,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很多基層幹部的幸福感較弱,獲得感也不足,有時感覺特別困惑。本來一心為人民服務,但到了具體開展工作才知道,工作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服務領導、服務上級上了。為了完成一些所謂的任務,自己不知不覺中變成了「表」哥「表」姐了。基層幹部的壓力也很大,維穩、拆遷、搬遷、信訪等工作,上級要求緊、問責嚴,基層幹部有時真的不堪重負。
H. 急求一篇關於邊防戰士守衛疆土的感人事例!【急!!】
解放軍報《雲中的哨所》------------世界屋脊邊防哨所的一曲感天動地的時代頌歌
人生總是要面臨許多選擇,生死關頭的高尚取捨最能折射出心靈之光。——題記
這是發生在世界屋脊邊防哨所的一曲感天動地的時代頌歌。
西藏軍區邊防某團五連六班駐守詹娘舍哨所的戰士們,在雪崩襲來、生命危險時,表現出英勇頑強、團結互助的精神,生動再現了當代邊防軍人的高尚品德。
6月13日,成都軍區在拉薩舉行命名大會,授予六班「英勇頑強團結互助模範班」榮譽稱號。
面對雪崩的選擇——
把生的希望讓給戰友
西藏亞東縣氣象局局長加窮:
今年2月以來,亞東縣境內連降大雪,詹娘舍哨所山口一線積雪厚達2至4米,凹地積雪最深處厚達40至60米,風力達10級以上,百年不遇,史所罕見。
在特殊的自然環境中,詹娘舍哨所官兵一直過著夏天吃雨水、冬天吃雪水的生活。
3月2日,衛生員王鑫和戰士於輝吃過午飯,背著背囊到距哨所15米左右的地方背雪回來化水。在近80度的陡坡上,兩人將一鍬鍬積雪往背囊里放。
13時30分,一聲悶響,劃破了詹娘舍哨所上空的寧靜。於輝腳下的積雪突然崩塌,連人帶鍬被捲入300米深的懸崖。
「班長,於輝掉下懸崖了!」王鑫氣喘吁吁地跑回哨所向班長靖磊磊報告。
「快!值班員留下,其餘同志跟我來!」靖磊磊當機立斷,帶領副班長梁波、戰士杜江南、楊恆升、趙勇及衛生員王鑫迅速下山救戰友。
由於下山通道被積雪覆蓋,靖磊磊坐著鏟雪用的鐵鍬迅速滑下山崖。找到於輝,靖磊磊將他抱在懷里,一邊呼喊他的名字,一邊掐他的「人中」。大約30分鍾後,於輝終於醒了過來。
寒風呼嘯,烏雲翻滾。「快走,要打雷了。」靖磊磊說完,將背包繩系在自己腰上,背上陷入半昏迷狀態的於輝,指揮大家撤回哨所。
向哨所攀登的「路」,是一個80度左右的陡坡。楊恆升拿著鐵鍬邊往上爬邊鏟雪開路,副班長梁波帶著杜江南、趙勇邊走邊將腳下的積雪用勁踩實。前面的戰士每上一步,就將靖班長腰上的背包繩往上拖一步。走在最後的王鑫雙手插進積雪中,用頭緊緊頂住班長背上的於輝。
當戰士們爬到距離哨所約100米遠時,楊恆升發現上方積雪裂出一條巨大的弧線。「班長,可能又要發生雪崩!」楊恆升的話音剛落,積雪突然崩塌,戰士們再次被卷下山崖。
不知過了多久,第一個醒來的靖磊磊帶著劇痛剛坐起身,一口鮮血噴涌而出。他用力支撐起身體爬過去將其他戰士一一搖醒,並將趙勇和於輝從積雪中刨出。
此時,於輝已重度昏迷,其餘戰士都不同程度受傷。
眼看大家傷勢太重,雪深坡陡,加之天色漸暗。靖磊磊當即決定:「我留下照顧於輝,你們趕快繞道返回哨所報告團里,請求派人來營救。」
「我是衛生員,我留下,你們快走!」王鑫懇求。
「班長,要走一起走,就是死也要死在一起。」另幾名戰士說。
在生死抉擇面前,戰士們表現出了邊防軍人高尚的情懷。
靖磊磊命令:「我和衛生員留下照顧於輝,你們就是爬也要爬出去向上級報告情況,然後請人來營救!」
山風呼嘯,霧氣升騰。梁波等4人爬上一個山樑,回頭望去,只見靖磊磊和王鑫在冰雪地上將於輝摟在懷里,焦急地向他們打著「快走」的手勢。
奪眶而出的淚水,在4名戰士臉上凝成了冰花。
面對絕境的選擇——
英勇頑強團結互助
西藏軍區副司令員兼西藏軍區總醫院院長、高山病防治專家李素芝:
常人每天所需熱量為2000大卡,野營、行軍等重體力勞動,日消耗熱量3200至4200大卡。一個常人在不補充食物的情況下,在海拔4000米以上、零下10攝氏度以下的雪地里通常只能存活12小時。
梁波帶著3名戰士向哨所急行。他們4人分兩組,杜江南在前面10米處開路,梁波同楊恆升、趙勇在後面跟進。突然,只聽「咔嚓」一聲,杜江南腳下的冰層破裂,身子隨即陷進積雪中。
「快,杜江南掉進雪窟窿里了!」梁波立即指揮大家救人。
積雪下的樹枝劃破了戰士們的雙手,刨出的雪被鮮血染紅。冷、痛、餓……各種困苦交織在一起,侵蝕著戰士們的身體。忍耐、堅持!20多分鍾後,大家終於將杜江南拉出雪窟。杜江南手臂、頭部被劃破,額頭上的鮮血不住往外流,渾身不停地打顫。
夜黑風高,險情四伏。戰士們走出約1000米,又是「咔嚓」一聲。
「副班長!」走在梁波身後的楊恆升見梁波滑進冰河,失聲大叫。
「快,接人橋。」戰士們趴在刺骨的雪地上依次抱著對方的腿,將梁波慢慢從冰河裡拉上岸。
上岸後的梁波衣服頓成「冰甲」,鞋子也掉了,不住地打著寒顫。
飢寒交迫,傷勢加重,行走困難。走著走著,梁波雙眼開始模糊,雙腿漸漸不聽使喚。他對大家說:「我可能不行了,你們快往前走,好叫人救班長他們,不然一個人也走不出。」
「副班長,無論如何我們也不能拋下你。」楊恆升哭著硬背起梁波,艱難地往前挪動。其實,楊恆升的腿已在雪崩中受了傷。
在艱難的行進中,戰士們每走一步,都要使出全身力氣。突然,楊恆升眼前一黑,和梁波一起栽倒在雪地上。
「只有盡快報信,才能營救戰友!」杜江南、趙勇奮力前進。剛走出1公里左右,腿部和面部受傷的趙勇也昏倒在雪地上。
杜江南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一定要火速把信息傳遞出去!他用手捂住傷口,爬一段,滾一段,連滾帶爬地向哨所行進。
23時30分,經過近10個小時的生死行程,滿臉是血的杜江南終於將戰士遭遇雪崩的情況報告給上級。
部隊領導得知情況後,立即組織力量營救。很快,梁波、楊恆升、趙勇3人獲救,但沒能發現其他3名戰士的蹤跡。
戰士生命重如山。軍委首長、成都軍區及西藏軍區領導十分關心失蹤戰士安危,多次指示採取非常手段開展營救工作。軍區領導決定緊急起用直升機飛往西藏邊防搜救。同時,團里派出搜救小組利用晚上氣溫低、積雪硬等有利條件,逐步向前推進,實施地毯式搜索。
3名戰士終於被找到了,但他們已永遠和雪山融在了一起。
面對艱苦的選擇——
雲中孤島無私奉獻
西藏軍區邊防處處長李軍安:
海拔4655米的詹娘舍哨所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東段,面積40平方米,每年10月至翌年5月為雪季,6至9月為雨季,1至6月為雷電多發期,氣溫10℃至-30℃。
3月12日,就在3名戰士犧牲後的第10天,中央電視台軍事紀實欄目播放了反映詹娘舍哨所官兵生活的電視片《雲中的哨所》。半個小時的電視片,再現了烈士生前的音容笑貌。烈士王鑫的母親直到節目結束還在擦眼淚:「沒想到娃兒在那麼苦的地方當兵,每次打電話卻說一切都好。」
人稱「雲中孤島」的詹娘舍哨所,生活條件異常艱苦。
哨所缺水,戰士們夏天接雨水,冬天取冰雪化水。這兩類水都缺少礦物質,常年飲用會脫頭發、凹指甲。為增加礦物質含量,戰士們在水缸里放上各種石頭。為節約用水,早上一盆水眾人洗臉,晚上加熱一起洗腳。
哨所地處風口,一年刮風時間超過300天,風力均在六級以上。每年,哨所戰士走下雪山,回到亞東縣城,不用開口,人們都知道他們是詹娘舍哨所的兵——因為嚴重缺氧和強紫外線長期照射,他們有著紫黑色的臉、稀疏的頭發、紫紅腫脹的手、下陷成小湯匙狀的指甲,那是詹娘舍留給他們的印記。
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卻是邊防官兵所嚮往的。30年來,每一個上詹娘舍哨所的官兵都是自己主動申請的。
在一些同齡人盡情享受現代生活時,哨所官兵心甘情願地擠在20多平方米的吊腳樓里,在雪山之巔為祖國站崗放哨,接受大自然殘酷的錘煉……
詹娘舍到底有什麼神奇的魅力,讓官兵無怨無悔愛著她?
是中國軍人為國戍邊的使命感。梁波告訴記者:在詹娘舍哨所站崗放哨,最能體會什麼叫國境線,什麼是國家主權,最能真切感受到作為雪域衛士的光榮和自豪。
是到艱苦環境中接受鍛煉的進取心。趙勇告訴記者:人活著,就要有追求。當兵戍邊,就是要到最艱苦的地方去鍛煉自己。能吃下詹娘舍哨所的苦,可以直面任何困境,接受所有挑戰。
是戰友間雪一般純潔的兄弟情。楊恆升告訴記者:今年1月,靖磊磊收拾好行囊正准備回家完婚,得知老班長王國昌的姐姐患尿毒症須換腎,家裡讓他馬上回去以備不測,他當即決定再次推遲婚期,把休假機會讓給了老班長,沒想到他和未婚妻竟再也不能完婚。今年春節,哨所官兵全部病倒,所有的葯都吃光了,靖磊磊掙扎著起來給大家熬了一鍋辣椒湯。
其實,記者知道,戰士們有句話沒有說出口:哨所是很艱苦,可再艱苦也得要人去守。我不吃苦,就意味著別的戰友要去吃苦,所以寧可把苦留給自己。更何況,為祖國守邊防,苦中有樂,苦中有光榮。
這就是我們的戰士,平凡,而又偉大。
I. 戰爭時期解放軍戰士真的懷著堅定信念還是別的想法
因為解放軍知道,在抗爭中生活是痛苦的,當然為了跟好生活拚命。當然有人貪生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