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認為的幸福人生是什麼樣的
泰勒·本沙哈爾在他的哈佛最受歡迎幸福課上,提出了四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和行為模式。
他們分別是忙碌奔波者,享樂主義者,虛無主義者和感悟幸福者。
忙碌奔波者追求未來的幸福,現在的一切痛苦都值得,非常像我們高中老師和我們說的,現在忍一忍,考上大學就好了,大學老師也說,現在努力學習,好到好工作就好了,進入職場後依然暗示自己,現在努力努力,當上領導就好了。
等真
正功成名就之時,再回頭看發現人生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努力努力在努力,而功成名就後的快樂卻滿足不了太久,因為新的目標出現了,努力這件事還得堅持下去。
享樂主義者則反過來,他們用未來可能的痛苦,來換取當下的快樂。他們總是盲目的滿足慾望,卻從不考慮後果,因為
他們認為充實的生活可不就是不斷的滿足自己的各種各樣的慾望么?
眼前的事只要能讓自己開心,就值得去做,等找到下一個更刺激的樂子再說。但是短暫的享樂有時會讓他們失去理智,快樂的閾值只會越來越高,新鮮感帶來的刺激永遠滿足不
了。
這時候各種消費主義陷阱、各種娛樂方式、甚至吸毒出現在他們視野中。
忙碌奔波者把目標當作了幸福的本質,而享樂主義者則把快感當作了幸福的本質。
目標可以一次又一次的更新,快感也是,但是目標至少能給你成就感的反饋,能給你
的生活帶來其他正向情緒的改變,而快感過後,更大概率是虛無。
這時候,就容易變成第三種人生模式——虛無主義者。
既然目標就像慾望一樣,永遠無法滿足,把你拖入一次又一次的痛苦和努力中,而快感的更是既短暫又讓人疲憊,虛無主義
者於是選擇放棄追求幸福,他們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義的。
如果忙碌奔波者代表為了未來而活,享樂主義者代表著為現在而活,那麼虛無主義者則代表沉迷於過去而放棄現在和未來的人,他們被過去的陰影所籠罩。
這種心態還有一個概念,那就是馬丁塞利格曼說的「習得性無助」,當你接受現實,向命運投降以後,就陷入了安
靜的絕望,就算你遇到了新的機會,
就算你換了一個環境,你的心依然是灰色的。
這三類人都有自己對於幸福的理解,或者說偏見,因為他們堅持了這種偏見,所以他們並不一定幸福。
泰勒·本沙哈爾接著提出了核心的觀點,就是怎麼樣做一個感悟幸福者,一個不僅能夠在當下感受幸福,也能在未來感受幸福的人。
他其
實是忙碌型和享樂型的結合體,既要享受過程,也要感受結果,用目標驅動行為,在行為中感受意義。
仔細回想一下,有沒有一件或兩件事情中,讓你同時感受到當下和未來的幸福呢?
肯定有,那就是我們時常會說的使命,還有我們現在經常提
起的心流,使命使命,就是值得使用自己的命去做的那件事,而心流就是能夠流動穿過你的內心的那個時刻。
⑵ 為什麼說行動成就人生我們又應該怎樣行動哲學與人生期末考試
要成就一番事業,不僅要有夢想,還要有行動。有了行動還要有信念,才可能成功。
心態要達觀,正確對待失敗和成功,智商和情商的關系,就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關系——智商是生產力,決定你有什麼能力可用,情商是生產關系,決定你這個能力能怎麼用。不要因為一些不可為的目標而造成智力上的浪費。所謂情商,就是管理用戶情緒。
(2)為什麼說幸福人生離不開職業成功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在人類歷史上,個體克服巨大困難,成功者有之,但是為數不多。人類要克服巨大困難,絕大多數情況下,必須依靠群體協同才能實現。在這次疫情防控中,我們每個人,既是用戶健康的責任人,也是他人健康的守護者。
時代給出了選擇的空間。盡管同樣有生計的負擔、殘酷的競爭,但與父輩相比,當下的年輕人顯然可以更自由地選擇職業,理想與現實間的騰挪空間也越來越大,職業選擇正進入一個多元化的時代。
若干年以前,選擇中西部基層就業,可能還要遇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如今已有更多年輕人選擇下沉,用行動為那裡帶來改變;同樣,盡管現在仍然缺乏必要的保障,但公益組織正吸引著越來越多享受服務社會快樂的年輕人。所謂理想就是,即使現實土壤不夠肥沃,也要倔強地生根,發芽。
⑶ 職場成功與職業幸福感的關系是什麼
職場成功可以進一步提升我們的職業幸福感,但職業幸福感未必能和職場成功掛鉤。
這個概念可能有點拗口,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對那些發展順利的職場人士來說,他們的職業幸福感會越來越強,他們也能享受到工作的成就感。但對於職業幸福感來說,並不是所有的職業幸福感都需要靠職場成功來獲得,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是事業強人。
一、職場成功可以提升一個人的職業幸福感。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在職場上到處碰壁,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你很難想像這個人能有這些幸福感。職場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普通人在出了社會以後基本上離不開職場生活,也正因如此,我們需要尋求職場生活和個人生活的平衡,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職業幸福感。
⑷ 為什麼說幸福人生離不開職業成功
因為不成功的職業,收入必定高不了多少,現在錢少了,基本都不會有穩定的幸福的,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真的是萬萬不能的」,拉屎上廁所都要錢,何況其它日常瑣事。
⑸ 事業發展與健康幸福人生之間的內在關系
事業發展決定健康幸福人生的去向,其中的具體情況如下:
1、職場是人生中最寶貴、也是時間最長的一段旅程。
職場對人生的影響非常大,對許多人來說,你的職場精彩,你的人生便有很大概率同樣精彩;職場暗淡,你的人生也會有很大的概率暗淡。
⑹ 教師如何獲得幸福人生——聽肖川教授演講有感
肖川教授從什麼是幸福、怎樣評價教師的幸福生活指數、哪些因素影響教師的幸福質量、教師專業成長的三個維度、給教師的5條建議等5個方面,作了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闡述,有事例,有故事,有理論,有分析,有朗誦,有演示,言詞懇切,情意真切,口吐蓮花,妙語連珠,警句噴涌,激情四溢,振聾發聵,醍醐灌頂。近3個小時的報告,我始終坐在第一排,專注地聽著,認真地記著。肖教授的精彩演講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的心靈一次次受到震撼與洗禮。教師如何獲得幸福人生呢?肖川教授用4句話作了高度概括:快樂是一種美德;微笑是一種力量;優秀是一種習慣;成功是一種心態,雋永深刻,寓意深遠,令人回味無窮。一、快樂是一種美德肖川教授說:快樂是一種美德。言外之意是,不快樂是一種缺德。何以能這么說呢?因為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之中,我們都是構成他人生活環境的一部分。人的情緒,不論是積極的情緒,還是消極的情緒,都會相互感染。我相信沒有人會喜歡一個整天愁眉苦臉、唉聲嘆氣、充滿抱怨的人,我們都會喜歡那些能夠喚起我們對於生活的熱愛與柔情的人。肖川教授認為,快樂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個性品質。他說:「快樂是心靈的清新劑,它能夠使我們的內心變得明朗、亮麗、曠達和溫暖。」這正如斯濱諾莎所言,「快樂不是對美德的贊賞,而是美德本身」。我覺得肖川教授的話非常有道理,說出了一個非常淺顯而又深刻、被我們所忽視的人生態度。只有在感受到快樂的生活境遇中,才能發展出健康的人格。如果我們留意一下我們身邊的孩子,我們就會發現,那些學習成績不太好、品行上有問題的孩子,往往是在缺乏溫暖、缺乏真誠的關愛、缺少快樂的家庭中長大的,他們在學校也得不到溫暖、關心,常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埋怨、指責。俄國偉大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指出:「愉快可以使你對生命的每一跳動,對於生活的每一印象易於感受。不管軀體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體發展,身體強健。」因此肖川教授說:「快樂就是健康,一種愉快的心情,比十服良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如果我們再留意一下我們身邊的人,我們還會發現,優秀的人不一定是那些高智商的人,而是那些與人友好相處、能得到別人愛戴和信任的人。假使一個人不能同別人的生活發生密切的聯系,不能培養起豐富的同情心,不能在別人的事上發生興趣,不能輔助別人,不能分擔別人的痛苦、共享別人的歡樂,則不管這個人學問怎樣好、成就怎樣大,他的生命仍是冷酷的、無友的、孤獨的、不受歡迎的。「和別人分享你的快樂,把自己心靈的陽光播撒到別人的心中卻是人生的高貴。」肖川教授說。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在中國還不具有足夠的吸引力,諸如待遇不高、工作繁瑣、心理壓力大、勞動時間長、社會要求高等等,這都是事實。但任何職業都有它的優勢和局限,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看待。在我看來,教師的職業具有一項任何職業都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對其子女的成長十分有利。與其他職業的人相比,教師更有可能成為一個好的、稱職的、優秀的父親或母親。而在當今中國,作為父母,還有什麼快樂能夠勝過自己子女的健康成長呢?這一點,我有切身的體會,我和我妻子曾經都是教師,我們在教育孩子上運用了一些現在看來比較正確的方法,使得孩子走上了健康成長的道路,為他今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雖然我沒有作過統計,也沒有看到這方面的研究資料,但直覺告訴我,在不同的職業群體中,教師子女的成才率無疑是最高的。對於教師職業的優勢,大家熟悉的薛瑞萍老師深刻的感受,她說:「單純、率直、理想化、書卷氣,這些特質已經融入我的血液,成為『我』本身。換一個行業,它們很可能成為致命的弱點,可是作為教師,它們卻成了難能可貴的優點。在諸多職業中,教師是為數不多的可以讓我上班時間公私兼顧、盡情飽讀的一行。」更多地看到教師職業的優勢,讓我們試著改變那些不合理的現實的同時,也試圖改變一下自己,多看到教師職業的優勢,多感受教師生活的美好,從而喚醒我們對教師職業的內在尊嚴和教育熱情。曾讀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老婦人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是賣陽傘的,小女兒是賣雨鞋的,她總是雨天發愁大女兒的陽傘賣不出去,晴天發愁小女兒的雨鞋不出去。一個聰明人就勸她,為什麼不這樣想呢:如果天在下雨,小女兒的雨鞋就會被買走,如果天晴了,大女兒的陽傘就有人買了。從此老婦人天天都感到開心了。其實生活還是老樣子,只是換了一種思考問題的角度。托爾斯泰的人生目標:「這個世界就是我們現在生活的地方,是永恆的世界之一,它美好、快樂,我們不僅能夠、而且應該盡最大努力,為了與我們同在的和在我們之後仍將生活於其中的人,把它改造得更加美好,更加快樂」。這也應該是我們努力追求的人生目標。
⑺ 幸福人生是什麼
江北心理咨詢中心:幸福人生
重慶寸草心心理醫生提醒人當生如蟻而美如神,大意就是,你的一生,即便如同螻蟻般平凡,也要活出自己的滋味,美化生活和職業沒有關系。有人說,只有有閑有錢的人才能美化生活,這個道理看似是行得通的,因為有錢才能購置美好的居住環境,有閑,才能有時間去享受生活。
可是,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他們沒有大房子,也沒有很多錢和時間,可是他們依然樂觀開心,讓別人覺得他的生活應該是美的。重慶心理醫生寸草心理提示很多時候,生活態度是個人的選擇,正像幸福一樣,不是上天的賜予,而是個人的修持。
自己對生活又怎麼樣的態度直接覺得生活的質量,和個人對幸福的感知。
1. 堅信幸福和金錢沒有關系:很多人因為自己沒錢就忽視了對孩子的關心,認為沒有錢供養孩子,就代表著自己的失敗。可是,給不給孩子愛和給不給孩子錢是完全不同的,給錢不給愛的條件下成長的孩子依然自卑不安;沒有錢給孩子卻給了他們很多愛的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卻更加獨立和安全;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可能遜於物質,但是不能輸在精神關愛上。
2. 培養平靜的心態:要努力追求生活,同時做到心態平靜,不和別人比生活,不能產生社會焦慮。寸草心心理咨詢強調社會焦慮會影響人的家庭生活幸福,總是盯著別人的優點和自己的缺點,除了帶來自卑,對生活不會有什麼改善。
⑻ 如何規劃幸福人生
第一,認識自己。
你「認識你自己」嗎?我常在夜深人靜時,邊聽音樂邊思考這個問題,我是否真的認識我自己。我們經常看到,有人把興趣愛好當作才能,貿然辭去自己最擅長領域的工作隨意改行,結果翻在失業的路上,我就有過類似的經歷,總以為自己精通護膚品行業,因為我喜歡學習美容知識,但我卻在經營護膚品這門生意上跌了重重一跤;有人把職業當成娛樂,結果幾年下來發現別人已經爬上了人生道路的半山腰而自己還停留在山腳下;有人面對各種誘惑完全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左右徘徊、舉棋不定,人生沒有了中心價值。由此可見,規劃成功幸福的人生,首先需要認識自己,做出適合自己的人生規劃。
第二,寫出人生目標的清單。
你這一生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什麼是你真正想去完成的事情?什麼事情如果你突然發現你不再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的時候,會後悔不已?這些都是你的目標,把每個這樣的目標用一句話寫下來。如果其中任何目標只是達到另外一個目標的關鍵步驟,把它從清單中去掉,因為它不再是你的人生目標。通過思考,我明確了我一生中最想實現的願望是幫助更多人,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成為一位綜合能力超強的實干型人。其次,幫助家人、自己獲得健康、美麗、幸福。為別人就是為自己,最大的自私就是無私。所以我充分抓住一切機會成長自己,挑戰自己!
第三,做好標注。
在每個目標下面寫上你要完成這個目標所需要但是目前你又沒有的資源。這些東西可能是某種教育、職業生涯的改變、財務、新的技能等等。任何一個你在第二步裡面去掉的關鍵步驟,都可以在這一步中補上,以保證你的每一步都有精確的行動相對應。同時,寫下你要完成每一步所需要的行動。比如,我通過每日在線講課提升能力吸引粉絲,獲得收入就能完成我的夢想。我做了詳細計劃,並每日堅決執行。這個可能是一個檢查清單,這是你可以完成你的目標的所有確切的步驟。
第四,設定並檢查時間框架。
設定並檢查整個所寫內容的時間框架,把所有的目標完成時間點寫在你的進度表上。對於那些沒有確定年限的目標,考慮一下你想要在哪一年完成它並以此作為年限。比如這一周、這個月和今年的時間進度表,以便你自己可以按照預定的路程去完成你的目標。我在每年每月每周都有目標及行動,包括收入目標、粉絲目標、學習成長目標、讀書目標等。
第五,修正計劃。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當我們遇到種種沒有預見到的變化時,應該對既定計劃作出積極調整。注意,應該是修正計劃,而不是修正目標。如果更改目標已成為習慣,那麼這種習慣很可能會讓你一事無成。如果修正計劃還無法達成目標,可以退而求其次,修正目標達成的時間。如果修正目標的時限還不行,只好退居「第三防線」,修正目標的量。其實這已經是在壓縮夢想了。做這一決定時,請三思而行,除非萬不得已,不要輕易壓縮夢想以適應殘酷的現實。
第六,鎖定目標,矢志不移。
有位哲人說:「世界上一切的成功、一切的財富都始於一個信念!始於我們心中的夢想。」心中有目標,工作才有動力。只要我們能夠准確定位,鎖定目標,矢志不移,拼搏進取,成功會屬於我們每一個人!
⑼ 什麼是實現幸福人生、成功人生的首要和關鍵因素
最好的另一半的玉米地的故事那樣希望能給我一些建議 以便於這個建議能夠在此幫助更多人
展開
最佳答案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
實際上很復雜
人之患在於好為人師
我說說我的看法而已
首先,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不同,你得搞清楚你的幸福是什麼?你活著為了什麼?什麼東西能讓你獲得快樂?是花不完的錢?還是社會地位、名氣?或者是某種心靈的追求?你是否感到從未停止的忙碌,從未讓你明白你自己在做什麼,只是按部就班?是否你做的事並非你想做的?所以你並不快樂?那麼,請你靜下來,默默地回想你這一生,你有什麼興趣、愛好,你喜歡什麼?卻又因為什麼而不得不放棄?是否因為幹不了自己喜歡的事或者幹了自己不喜歡的事而沒感到幸福?想想你在幹了什麼事的時候,最愉快?或許在你未成年之前的一些愛好、一點牽掛才是你內心深處最想做的事
⑽ 幸福人生分哪些領域
幸福人生分為家庭生活、學校生活、職業生活和個性生活四個領域。
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即使是單身家庭的個人,也有家庭生活,而且一般也會在一生中的某個時段在多人家庭中生活過。家庭是個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生活不好,就不能說一個人的生活好。
和睦的家庭生活就是好的家庭。所謂和睦,就是相處融洽友愛。和睦的家庭生活就是以其核心成員(夫妻子女)健全齊備為前提的成員之間融洽相處、互幫互助、相親相愛的家庭生活。
幸福生活的標志
1、自由感,在人生活的所有領域中,這里是最自由、最寬松的,可以無拘無束地思想、談論、生活,能使人在這里真正放鬆。
2、舒適感,家庭環境優雅溫馨,自然和諧,回到家就會感到生活安樂,心情舒暢,使人得到休養生息。
3、溫情感,沒有競爭,沒有利害關系,充滿溫暖和關懷,富有情調。
4、愜意感,各種需要只要可能就能得到盡情滿足並有美好的感覺。
5、眷戀感,對自己的家庭有深情的眷戀,有回家的渴望,覺得自己的家庭是最適合自己的,有心使它更美好,而不忍心破壞它。這五個方面也可以說是家庭生活和睦的五種體現。我們可以根據這五個方面來衡量自己的家庭生活是否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