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正確的幸福觀,得失觀,苦樂觀,金錢觀
1、幸福觀:把幸福的創造和幸福的享受結合起來,並把創造幸福作為前提,然後才談得上享受幸福。因為對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來說,沒有勞動就沒有幸福可言。
2、得失觀:把個人得失與整體得失統一起來看,把國家和人民的得失放在首位,不惜以自身的「失」,來換取國家安寧、人民幸福的「得」。
3、苦樂觀: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在於消滅一切剝削階級,解放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使人人都過上自由、平等、和平、幸福的生活。
如能在這個偉大的事業中貢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力量,即使需要歷盡千辛萬苦,也是快樂的;如不能實現這個理想或不能為實現這個理想貢獻力量,則是痛苦的。苦與樂是辯證的統一,「苦」是手段,「樂」是目的,「樂」必須通過「苦」才能達到,即「苦盡甘來」。
4、金錢觀:正確的金錢觀,指導我們通過合乎道德與法律的正當途徑掙錢,把錢用到有利於國家社會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於全面發展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我們的靈魂更純潔,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義。
② 80後的幸福觀是什麼
男生女生這里看---愛情維修單:讓婚姻新鮮永不退色
a.牽手:愛最初都是從牽手開始傳遞溫度的,這一簡單的動作,有時表示著掛念,在乎亦或道歉,是種簡單卻長久的感動.
b.當他(她)遇到挫折,心在刮風下雪時,適時的給對方一個熱情的擁抱,告訴對方你愛他(她).
c.當你愛的他(她)職場失意時,你陪在對方身邊與之一起奮斗,並勾畫未來幸福的畫面.
e.不要事事指責對方,只盯著對方的缺點看.多想想你們之間的美好回憶,多想想對方的優點.
f.為對方作些看似不起眼,卻能增進感情的小事.如幫對方泡杯茶,給牙刷擠上牙膏,在她(他)生病時倒上一杯水,把葯遞給對方.
g.要信任對方,不要譯為猜測沒有根據得事,給對方自由,讓婚姻擁有新鮮的空氣,距離產生美.
h.美滿的婚姻可遇也可求,重要的是加強了解.只有了解,才能體諒,也只有體諒才能為家庭創造和諧和幸福.
i.婚姻生活中最常見的兩個爭論焦點是「性」於「金錢」,而夫妻雙方解決這些問題的態度和方式,決定著婚姻是否久遠.
j.夫妻間要學會忍耐,當對方發脾氣或發出挑釁信號時最好採取忍耐或避開的方式,或設身處地的了解原因,以幫助其解脫,而不要受對方情緒的影響,使自己處於情緒惡劣狀態.
k.在適當的時候,恰到好處的開個玩笑,打破沉默的僵局,以轉移不良情緒.
ZT!保持婚姻新鮮的7要素
1、 不斷完善自我
很多愛的起源是欣賞,終結是厭倦。無論男人女人,保持良好狀態,才能贏得對方的尊重與欣賞。而使對方對你的欣賞能不被消磨,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的自我完善。所以做女人的,千萬別以為結婚了就可以放棄自己的事業,或者不再做思想的提升,指望對方靠責任感和道義感來約束自己保持對你的愛意,那是最愚蠢的。到出現問題的時候可能連補救的機會都沒有了。從我的經驗來講,我們結婚後的幾年,也正是我事業快速發展的幾年,是我內心更趨豐富的幾年,當我取得成績的時候,當我用更成熟的心態跟他交流的時候,我能從他的眼神里看到那種欣賞。聽過一個男人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桿稱,不斷的在比較和衡量自己的愛人和別的女人,只有不斷的完善自己,才有能力戰勝對方心中的越軌。我覺得這可能代表很多男人的心聲吧。
17:53
2、 給對方自由
有很多婚外戀的發生不是因為給的自由太大,而恰恰是太少,婚姻象個圈子,如果這個圈子足夠大,大到都可以忽略了圈子的存在,那想要逃脫束縛的慾望就被忽略了;反之,如果婚姻帶來的是自由的喪失,象上了個緊箍咒,那隻要是正常人都有要掙脫的本能。我覺得要求老公匯報行蹤,查手機查簡訊都是非常愚蠢的做法,我從來不看老公的手機,如果他偶爾忘了手機在家,我也從不接他的電話。那是他的私人物品,就算結婚了,大家也還是獨立的人,是獨立的人當然有獨立的空間。
還有些女人經常埋怨老公不陪自己,其實我體驗過那種老公不在身邊的遺憾,可是這絕對不是他的錯啊,是你自己不會安排自己的獨處生活關他什麼事啊。你自己覺得寂寞是你沒學會利用時間讓自己充實,美容、上網、游戲、找朋友聊天,出去HAPPY……有太多不需要他陪著的事情了,我們應該感謝他的忙碌能給我們更多的自由空間才是呢!
另有一些狀況是有媽媽級老婆,總是埋怨東西亂放、不整潔、沒刷牙上床等等瑣事,其實何不給他自由讓他保留一些無傷大雅的臭毛病呢?
總之,姐妹們要記得提醒自己:人家是跟你結婚,你總不承認是跟你結婚是因為他犯了罪對他的懲罰吧?結婚不是判刑,誰都沒有權利剝奪誰的自由,也沒人任命咱當審判長。
19:08
3、 用欣賞的眼光看對方
其實能夠選擇他做你的終身伴侶,一定也是欣賞他的很多方面的,可是往往走入婚姻後,很多人就只是看到了對方的缺點。拿別人的好和他的壞相比是很愚蠢的事情,你都不欣賞自己的老公,還有誰能欣賞他呢?而且這種看待他的眼光,會是他更愛你的重要理由。有很多婚外戀的例子,老公找了一個並不如老婆的女人,最極端的例子是老公為了小保姆跟老婆離婚了,大家往往對此非常不解,其實這太好理解了,女人仰視的目光是男人心理最大的滿足。
從我們自己來說,即便老公有很多的不足,你多放大一下那些值得你欣賞的方面,也是對自我的一個不斷肯定啊。讓自己心裡舒坦總是沒錯的吧?
21:04
4、 不要吝惜你的誇獎
無論男女,得到肯定總是件愉快的事情,能讓人更自信,自信的人當然是美麗的人。
我常常會誇獎老公,在朋友面前在家人面前,有機會,一定是褒揚老公的。在他確實值得表揚的時候,他會因為有我的肯定而開心。而有的時候他也會覺得我我好象太誇張了,別擔心,他自己都覺得沒那麼好不就慚愧了嗎?那他自己都慚愧了該怎麼做呢……(嘿嘿,不能讓他知道)。 「老公,我覺得你挺勝任你的工作的,這件事情乾的真漂亮!」如果你覺得他還有欠缺,不要埋怨,請在朋友面前誇獎「其實我老公挺浪漫的,有一次他……」
私下的場合,更是要溫情地誇獎他。這個時候誇的更狠更深入,具體細節各自發揮吧!
有很多時候,表揚本來就是一種心理暗示,如果他沒那麼好,他會象著你誇的方向去努力的。所以,依我的經驗,如果你覺得他做的好,一定要表揚。
21:55
5、 製造神秘感
為什麼要談製造呢?夫妻久了,即便再有深度的人也漸漸失去了新鮮感,這是正常人的正常反應,那麼要保鮮靠什麼?只能靠製造啦!
我的經驗是,單獨和自己的朋友聚會的時候有意識不告訴他你和什麼人在一起,回家後可以興高采烈可以容光煥發,經常上網或掛QQ聊天的時候製造神秘感覺,給他一種危機感,讓他覺得有些曖昧卻有沒什麼不正常,當然這一招並不適用於某些小肚雞腸的男人,可能會導致副作用哦。
那麼大多數的人可以通過另外一些方式來製造,比如經常在看書或交流過程中獲取新的信息,經常讓他發覺你有不為所知的新鮮一面……
製造神秘感為的是恰倒好處地製造危機感,他對你沒有了危機感,也就是他可以放心大膽發生危機的前提了。
22:48
6、 關愛對方的家人朋友
愛屋及烏,誰都理解,但是婚後就不一定是這樣的情形了,有人討厭對方的朋友,或者和婆婆相處不好,這些都是婚姻中不和諧的問題。從較為功利的一方面來想,他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周圍人群對你的反饋和評價遲早會影響到他對你的定位,進而影響你們的感情,從另一方面來說,愛他周圍的人群,等於給你給他營造一個心情舒暢的人際環境。
這里特別要提到和婆婆的相處,從我的例子能看到,其實要說讓我說我婆婆真的感情很好,真的有些違心,但是經過自己的思想斗爭,轉念一想,她的生活環境,成長經歷和所受教育都跟我不一樣,生活習慣和世界觀如果能統一那才是怪事呢。所以作為年輕人,要體諒包容老人,就算她一萬個不是,有一點恩情,那就是為你養育了一個陪伴你一生的男人,這個恩情足夠你感激一生了。
我周圍好幾個離婚的事件都是因為家人的參與推波助瀾,加速了感情的徹底瓦解。
戀愛可能是兩個人的事情,婚姻卻是兩家人和兩個小群體的融合了,關愛對方的家人和朋友,才能讓婚姻更和諧。
25:50
7、 充分信任
信任是一切愛的前提和基礎,如果一個家庭有了信任危機,那就什麼都完蛋了。帶著懷疑的眼光看人,那可就一切都是可疑的了。
不要懷疑他的能力,他拖地的時候不要擔心沒拖干凈,他抄菜的時候不要擔心鹽沒放,他出去辦事不要懷疑會辦砸了。除非你願意大包大攬讓他當大爺你當奴僕,而且永遠不許對你的角色埋怨半句,否則就信任他!
不要懷疑他有什麼背叛,你的猜疑只能加速他的離去,猜忌和盤問比背叛的殺傷力更大。再者,如果真有敵情,你不去懷疑充分信任是對自己的愛護!何必累著自己呢?
③ 什麼是正確的幸福觀,得失觀,苦樂觀,金錢觀
幸福觀:感覺寧靜、祥和、優雅、如意,「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無生存之憂煩,無未來之擔心,意達萬物,智通萬事就是幸福了。
得失觀:得即是失,失即是得,宇宙正負能量之和為零,一個人付出的和獲得的最終是相等的,只要付出,必然得到;一旦得到,必將付出,這是大道之公正的體現。
苦樂觀:人豁達大度,思想圓融,苦也是樂;人思想狹隘,愛鑽牛角尖,樂也能變成苦。苦樂皆自造,意識為先導。
金錢觀:金錢社會,錢是拿來用的,有益於個人,有益於社會就是善用錢,若因為金錢違法犯罪甚至造孽,就違背了用錢之道。當然錢是人創造出來的,沒有錢的社會人可能生活的更好,就看什麼樣的社會制度和結構了。
④ 正確的幸福觀是什麼
幸福觀是人們對自身所具備的生存與發展條件的一種肯定的情感體驗,是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反映。馬克思主義幸福觀認為,勞動是幸福的源泉,道德是幸福的前提,幸福是物質幸福與精神幸福的結合,是個人幸福與社會幸福的統一。社會為每個人追求和實現幸福提供了基本條件。做幸福的教師,幸福地做教師,既是教育事業的必需,也是教師個體生命的必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人的生命質量,使人成長為自由、全面、健康的人,這就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一起幸福起來。一、深刻理解身為教師的幸福理解幸福既是擁有幸福的基礎,又是擁有幸福的前提。幸福是什麼?是儒家的「仁」、道家的「無」、佛家的「涅槃」,還是蘇格拉底的「美德」、柏拉圖的「和諧」、亞里士多德的「至善」,都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探討過幸福。概括起來,對幸福的理解可以分為以下三種:一是以外界標准界定幸福;二是以內在情緒體驗為標准界定幸福;三是以個體的主觀判斷為標准界定幸福。由此可見,幸福感是一種主觀感受,是需要得到滿足、潛能得到發揮、力量得以增長所獲得到持續快樂體驗。教育是心靈的事業,做教師應當是一個幸福的職業。
⑤ 幸福觀的理解是什麼
幸福觀是指人們對幸福的根本看法和態度。人生觀在幸福問題上的特殊表現,是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生活的價值目標不同,幸福觀也就不同。人們的幸福觀受一定時代和當時社會條件的影響,在階級社會里還打上一定的階級烙印。
在倫理學史上,關於幸福同道德的關系、幸福的具體內容、實現幸福的途徑等問題,各派思想家論說不一。一些唯心主義哲學家把道德同幸福對立起來,或以為幸福在於天國的理想,或以為追求「物慾」即是不道德,從而主張禁慾主義。宗教道德的幸福觀則要人們忘掉現實的痛苫去追求天同的理想。
在中國,宋明理學認為:人們追求物質幸福是一種邪惡的「人慾」,與「天理」不相容,主張「存天理,滅人慾」。所有這類反對追求現世幸福的幸福觀,在實踐上都要求勞動人民對於現實社會的不公平逆來順受,放棄追求自身應得的利益。
舊唯物主義思想家肯定人們追求幸福的道德意義,甚至把幸福等同於道德,主張「幸福就是德性」。
(5)什麼樣幸福觀是壞的擴展閱讀:
相關延伸:提高幸福感的方法:
1、享受瞬間
要生活在這樣一種狀態下:把孩子的微笑當成珠寶,在幫助朋友們中得到滿意感,與好書里的人物共歡樂。
2、控制你的時間
幸福的人確定大的目標,然後落實在每天的行動中。一天寫300頁書是件很難的事,然而每天寫兩頁則非常容易辦到。這樣堅持150天,你就可以寫成一本書,這個原則可適應於任何工作。
3、增強積極情緒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消極的情緒使人沮喪,而積極的情緒催人奮進。幸福的人做的一件事就是努力消除消極情緒。
4、優待身邊的人
人們要學會很好地對待親近的朋友、配偶,能夠一下數出5個親密朋友的人,有60%的人比不能數出任何朋友更感幸福。
5、面帶幸福感
實驗表明真正面帶幸福感的人,他們更感到幸福。研究表明,經常歡笑更能在大腦中引起幸福的感覺。
⑥ 我們應樹立什麼樣的幸福觀
你好,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幸福觀,應該做到:
把幸福建立在崇高的生活目的和理想的追求之上,馬克思曾經說過「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永遠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
無數革命先烈,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為了民族、階級、人民的幸福,犧牲了個人的青春,愛情和家庭。他們中有的人「對著死亡放聲大笑」,有的人堅持「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信念,有的人高唱《國際歌》走向刑場;也有的人把敵人的槍聲作為「結婚的禮炮」。
⑦ 幸福觀是什麼呢
幸福觀是指人們對幸福的根本看法和態度。人生觀在幸福問題上的特殊表現,是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生活的價值目標不同,幸福觀也就不同。
例如:在中國宋明理學認為:人們追求物質幸福是一種邪惡的「人慾」,與「天理」不相容,主張「存天理,滅人慾」。所有這類反對追求現世幸福的幸福觀,在實踐上都要求勞動人民對於現實社會的不公平逆來順受,放棄追求自身應得的利益。
(7)什麼樣幸福觀是壞的擴展閱讀:
哲學家的幸福觀:
1、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亞里士多德關於幸福的學說在《尼各馬可倫理學》參見[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譯:《尼各馬可倫理學》,商務印書館,2003。一書中有專門的論述。其主要的觀點為:幸福是終極目的。在亞里士多德看來,最後的目的就是至善,而至善就是幸福。
2、伊壁鳩魯的幸福觀:伊壁鳩魯(公元前341~公元前270年),古希臘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伊壁鳩魯闡述了他的幸福觀,概括起來有:肉體的健康和靈魂的平靜乃是幸福生活的目的;快樂是指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紛擾;遵循理性和美德是幸福的保障。
3、馬斯洛的幸福觀:馬斯洛說,基本需要必須得到滿足,否則我們將要得病。基本需要的滿足會導致各種各樣的後果:產生有益的、良好的、健康的、自我實現的效應。
馬斯洛認為,所有的需要都可以歸結為五個層次,即基本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基本需要雖然是低級需要,但是優勢需要,是滿足其他需要的基礎,也是推動人們行動的強大動力。安全需要是比生理需要較高一級的需要。
⑧ 什麼是正確的幸福觀,如何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幸福的涵義是:感覺寧靜、祥和、優雅、如意,「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無生存之憂煩,無未來之擔心,意達萬物,智通萬事。
幸福來自於無私奉獻,無私奉獻的越多,幸福會越多,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一個一輩子只為自己活著的人,是永遠體會不到幸福的滋味的。為著人類的幸福,為著所有生命的幸福而忘我奉獻服務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無私服務的對象越多,幸福會越多,無私服務的對象越少,幸福會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