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些事給你帶來了情感上的沖擊和影響是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你
應該是失戀帶來的
沖擊和影響比較大
但是這些都是過去的事了
現在不提也罷
經歷的事多了
自己懂的事也就多了
在加上看書學習
慢慢的就塑造成了
現在優秀的我
時間也是會塑造人的
只不過塑造不一樣的人
有的人塑造成好人
也有的塑造成了壞人
好人和壞人只是一念之差
主要得看你怎麼想
怎麼理解這個人生
所以得到的結果不一樣
Ⅱ 如何提升你的職場幸福力
一、《職場幸福課》四要素
最近開始重新閱讀《職場幸福課 把工作折騰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好書總值得閱讀第二遍。書中圍繞著「思維模式、工作意義、人際關系、自我發展」,告訴我們如何在職場中獲得幸福。
二、循環的思維模式
在思維模式中講到思維會影響到人的行動,從而會出現相應的結果,而最後得出的結果又會影響思維,就這樣循環影響著。每個人的思維都是不一樣的,因而就算是同一件事,每個人通過行動得到結果也不一樣。
三、看出一千個哈姆雷特來
當遇到一件事時,你編導的故事也會影響你的情緒,因這種情緒又會表現出行動。因此你主導的這個故事很重要。比如昨天去聽一場分享,在開場前,有一位老師用薩提亞的家庭療法,讓我們閉上眼,在2分鍾的時間里放著舒緩的音樂,在大腦里想著一副很關注的場景,用不同顏色的筆把它畫在白紙上,兩分鍾結束後,傳給左手邊的人,讓她幫你接著畫,30秒後,又傳給下一個人,直到自己的那張畫傳到手裡兩次後才結束。
因為復訓學習DISC回來10天不到,心理想著小組的21天學習,在學習DISC這一年多里,朋友看到了自己的變化,自己也感受到了DISC的神奇魔力。所以就用筆在白紙上畫了一個人與DISC+,想要繼續深入學習,探索應用。但是自己畫的那張畫經過兩個來回的傳遞後,再次回到自己的手裡時,發現畫中出現了大雁、河流、魚、青翠碧綠的小草,以及鮮艷的小紅花。還用愛心把自己畫的那些小人圍繞起來。
四、主導你的故事1.0版本
(事件)自己和其他朋友完成了同一副畫,自己大腦就在第一時間為這幅畫編造故事:(故事)把畫解讀為說我在河流里游泳,撞見了金魚,周圍一片碧綠,有花有草,意思就是讓我一直在舒適區里生活嗎?她們完全不知道我最初畫的什麼,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在上面亂畫,心理想著難道自己畫得還不夠清楚嗎?難道你們都看不懂嗎?你讓我等會在台上怎麼解讀這幅畫?(情緒)心理有了一絲不開心,心理就想著這幅畫看著太混亂了,(行動)還是不要舉手上台解說了。
但是看到其他朋友在台上解讀自己最初畫的畫,還把別人給他畫的內容解讀出來後,說他們畫的也很符合自己心理的想法。
五、主導你的故事2.0版本
自己心理轉念一想,解讀畫的這件事是受自己的思維影響的,要不要換一種思維解讀呢?(事件)朋友們與我一同畫出了一副畫。(故事)把畫解讀為我在繼續深入學習DISC的同時,在這條路上,要用愛去感動那些遇見的人啊!要像小鳥一樣飛在高高的天空上,繼續去探索,在奔向川流不息的大海時,自己要像魚兒那樣堅持不懈,義無反顧,無所畏懼的去探索,青翠的小草與紅色的小紅花象徵著年輕的生命力,要在探索的路上彰顯著青春活力,用自己的方式在初衷的這條路上繼續探索著。(情緒)當這樣解讀完後,覺得心理很溫暖,感覺到獲得了支持,他們在用無聲的方式表達著對自己的贊同,心裡覺得很感動,有人理解覺得特別開心,感覺充滿了活力。(行動)繼續與小組成員陪伴學習這21天,雖然是只有邀請沒有要求的學習方式,自己不會說大家每天在群里打卡學習哦。只希望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繼續學下去。實踐DISC一年多,自己還要繼續探索實踐下去,去找到融入的地方,再次深入學習報告解讀,看加思考老師給我們的資料,繼續與朋友們多交流。
當這樣解讀完後,自己感受到了幸福。當你換一種思維方式,採取的行動與結果真的會不一樣。
六、練習覺察幸福的鏡子
在昨天的分享課上,老師也讓我們用照鏡子的方式來覺察自己。拿出手機玩自拍。
當你想到最近很憤怒的一件事時,是什麼表情,然後把她拍下來。
當你又想到最近特別開心的一件事時,又是什麼表情,也把她拍下來。
當兩張不同的表情照相比,你更喜歡哪一張,哪一張照片會讓你感受到幸福呢?
七、幸福三角
不管是思維——行動——結果的循環,還是事件——故事——情緒——行動。最後得到的結果都會對你感受到的幸福造成影響。而幸福心理、幸福大腦、幸福雙手又是穩固的幸福三角形,都不可偏移,因此我們可以運用這個幸福的三角形,讓自己擁有積極的思維品質,編織出一個能讓自己感受到幸福的故事,為你的思維開啟一扇通往幸福的大門,這也是一種提升職場幸福能力的方式。
每個人在通往最終的成功之路時,都會經歷這漫天的迷霧與悲傷,但只要你永遠都保持著能感受到幸福的能力,便永遠不會迷失。或職場,或生活......
Ⅲ 如何樹立自信
自信,顧名思議,就是相信自己。有人說:「自信,是演奏家手中的豎琴,是國畫大家潑向宣紙的墨水。」自信的人,即使身在鄉村低矮的屋檐下,也能昂起高傲的頭顱。看到新生活的曙光。缺少自信的人,即使他是身居宮闕殿宇中的王公大臣,也會垂頭喪氣,心灰意冷。自信既然如此重要,那麼,我們將如何樹立自信心呢?
首先,必須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認識自己是樹立自信心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缺點,知道自己的長處,才能很好地樹立起自信心。假如你沒有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把你的優點也認為是缺點或忽視它,那麼你就會有一種心理,我什麼都不會,我什麼都比別人差,這就會產生自卑了。
其次,必須從各方面培養自己的能力。好的能力、素質是一個人樹立自信心的條件。假如你沒有能力、素質,你哪來的自信呢?只有培養好自己的能力、素質,你才能在生活中、活動中更有把握獲得成功,成功的機會多了,你的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強。
再次,樹立自信心,理想是基礎。只有樹立了遠大的理想之後,才會萌生出賴以作為精神支柱的自信心,才會生產為之奮斗的動力。如果一個人每天碌碌無為,生活沒有目標,沒有理想,又缺乏上進心。那麼,何來的自信心呢?一個人只有樹立了理想之後,他才會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拼搏、奮斗,並勇敢地去開拓、進取。這便是自信所賦予的,它是我們實現理想的動力。因此,理想是樹立自信心的基礎。
膽怯退縮的確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大障礙,是成長、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那麼,我們如何踢開這塊絆腳石,勇往直前地走在成長、成熟、成功的道路上呢?
第一,樹立自信心理是戰勝膽怯退縮的重要的法寶
膽怯退縮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心理的人,對自己是否有能力表現或做某些事情表示懷疑,結果可能會由於心理緊張、拘謹使原來可以做好的事情弄糟了。比如,我們中的有些人可能有過考試怯場的經歷。本來平時成績不錯,但是一遇到比較重大的考試就緊張起來,腦子里一片空白,結果以前會做的題,也給做錯了,這就是缺乏自信心理的集中表現,而性格膽怯退縮的人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而那些自信心理、膽大的性格外向的人,可能越是大場面的考試發揮就越好,這是因為後者自信心理比較強,而且不象膽小內向心理的人那樣瞻前顧後,想得那麼多,大腦的興奮點都集中在如何答題上了,所以比較容易發揮水平,甚至超水平發揮。那麼,膽小退縮心理的人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就應該為自己打氣,相信自己起碼有能力發揮自己的水平,然後只要自己去努力就可以了,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抱著這種所謂的平常心去面對一些挑戰,結果如何也不會給我們留下什麼遺憾了。
第二,做好充分的准備,為樹立自信的心理打下基礎
自信的心理不是平空產生的。如果你要參加一個考試,但是你一點都沒復習,那麼再膽大自信心理的人也不敢認為自己一定能考好,更何況是一個本來就不自信的膽小退縮的人呢?心理就更沒底、更會緊張了。又如,當你要在許多人的場合做一個講座,但是你卻沒有認真准備,那你在上去之前肯定會對自己是否能夠講好產生懷疑。當然對於那些很有演講經驗,很會控制場面,調節氣氛,能夠即興發揮的人來說,就另當別論了。但是對於本來就膽小退縮的人來說,每一次失敗可能都是一個重大的打擊,所以我們在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應該做好充分的准備,這樣就會為自己樹立自信心理打下基礎,為自己取得成功提供了可能性。而每一次成功又成為膽小退縮的人嘗試下一個任務的動力,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最終使自己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敢於嘗試新的東西,迎接更多的挑戰,為自己爭得更多的發展機遇,贏得更多成功的體驗。
第三,對失敗進行正確的原因歸結
通俗地講叫「歸因」,就是把某件事的原因歸結於什麼,是歸結於客觀自身還是歸結於主觀自身。失敗對於膽小退縮的人來說經常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每當遇到失敗的時候,膽小退縮的人往往垂頭喪氣、耿耿於懷,這是因為他們總是把失敗歸結於主觀自身的內部原因,即認為自己能力不夠,或者認為自己不聰明,這種歸因肯定就會使他們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對自己的自信心理無疑是一個打擊,那麼在以後遇到類似的任務或者更具挑戰性的任務時,這些膽怯退縮的人就會選擇逃避、放棄,因為他們曾經失敗過,而且失敗的原因他們認為是自己不行,沒有能力勝任,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使膽小退縮的人更退縮,更缺乏自信心理,更沒有勇氣去嘗試新的任務,所以一個人的「歸因」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影響到他們對待其他事情的態度,從而可能會對自己處理一些事情的能力真正產生不良的影響。
相反,如果你能對失敗進行積極的「歸因」,即比較客觀地「歸因」,那情況可能就大不一樣了。例如,當你考試沒考好時,你不必灰心喪氣、一蹶不振,重要的是要冷靜地分析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錯了?如果是自己沒有復習到,下次把沒弄明白的弄會就是了;如果的確是自己努力了還是沒有做出來,那也一定不要給自己貼上「我很笨」這個標簽,這個標簽太重了,它會在無形中壓抑你的勇氣和創造能力。你可以向那些做對的同學請教,不僅向他們學習解這道題的方法,還可以請他們介紹他們的學習方法供你借鑒。即使那些同學比你聰明一些,那你也沒必要自卑,因為研究已表明大多數人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都屬於中間水平,所以我們可以依靠後天的勤奮努力來彌補,別忘了;笨鳥先飛!
第四,擴大自己的交往范圍,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
膽小害羞的人往往因為膽怯而不敢與人交往,結果僅限於很小的朋友圈子,變得越來越孤僻、退縮。膽小退縮的人很少與人交往,並不是他們自恃清高,而是相反,他們往往認為自己是不可愛的,不受歡迎的,別人不願與之交往的。如果他們形成了這樣消極的自我概念,即對自我的一種穩定的認識,那他們在行動上就會有意無意地表現得讓人很難接近,很難交往。當你認為自己是可愛的,被別人接受的時候,你就會表現的自信,而自信的人往往是可愛的,人們願意與之交往的,而交往的人越多,就越會增加他們的自信,從而在別人面前就不那麼膽怯退縮了。
第五 ,注意身體語言
所謂身體語言,指的不是我們說的語言,而是我們的身體姿態、動作、表情向人們傳遞的信息。羞怯的人不好意思與人說話,與人面對時不敢看對方的眼睛,所以給人的印象是冷淡、閃爍其辭,但實質上這種身體語言傳遞的信息是我膽怯,我害怕,我不安。但是,與之交往的人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他們會把這種身體語言誤解為冷淡、自負,從而避之千里,這使膽怯者更加遲疑不安。其實,膽怯的人不與人打招呼或說話,並不是他們沒禮貌或冷淡,而是怕說出不合適的話而已。
美國心理學家阿瑟·沃默斯認為,只要將身體語言作些調整,就能產生令人吃驚的直接效果。他使用了面帶微笑、坦率開通、身體前傾、友善性的握手、眼睛對視、點頭來使得外在印象親切、隨和。他宣稱這將獲得友好的回報,陌生人也不在那麼可怕了。
其實,我們沒必要期待知道了如何來改變膽小退縮的一些方法之後,就肯定能立竿見影,馬上就變得膽大、自信了,這是一個長期努力的過程,特別對於一個膽小害羞的孩子來說,要使自己成為一個敢於嘗試新的領域、勇於迎接挑戰的自信、樂觀的人,還需要勇氣和持久的恆心!
朋友,自信是我們邁向成功與輝煌的動力,是歌唱家走上舞台短矯健的步伐。讓我們從現在做起,樹立起自信心,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吧!
Ⅳ 《大腦幸福密碼》1:教你如何改造大腦獲得幸福
日常生活中,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與金錢美化我們的外在形象。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醫美行業市場規模為3150億元(艾媒數據中心),全國化妝品零售額為3400億元(中國日用化學工業信息中心)。
還有各種健身App、課程、私教幫助我們塑造身體線條,讓我們有一個更完美的身材。
NO.2體驗依賴型神經可塑性
撒切爾夫人曾說過一段微言大義的話:
● 小心你的思想,它會變成你的語言;
● 小心你的語言,它會變成你的行動;
● 小心你的行動,它會變成你的習慣;
● 小心你的習慣,它會變成你的性格;
● 小心你的性格,它會變成你的命運。
大腦是一個會學習的器官,它可以隨著你的體驗而發生改變。我們所反復感覺、感受、追求和思考的一切正在塑造著我們的神經結構,緩慢,但確定無疑。
Ⅳ 夫妻吵架怎麼化解
1、喚醒渴望,發現內在需求
每個人都希望被理解,被尊重,被傾聽,被愛、被關懷……這些都是我們內在的需求。每個人的內在需求只有自己能滿足。兒時的我們依賴於大人的幫助才得以存活,可成年後,每個人都有滿足自己的能力,給自己想要的那份愛和關懷,在安靜的環境里傾聽自我,好好吃飯睡覺,給自己最好的照顧,當自己不再滿世界找幫助時,和伴侶的相處狀況就會好轉。
2、緊密互動,積極相處
要建立真正的親密關系,需要你投入很多。你在與伴侶互動時,會獲得各種各樣的體驗,好的和壞的,令人感動或惱怒的,以及不可思議的。這些都沒有關系,人和人之間相處首先要袒露真實的自我,而不是避免爭吵和沖突。
3、揭露問題,解開心結
親密關系是一種修行,在和伴侶相處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潛意識里有這樣或那樣的傷痛,不要掩蓋,不要偷懶,要跟對方說出自己的經歷,並且努力解開心結。有效的爭吵是覺知問題,揭示問題的非常好的途徑,這個過程中人能對自我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理解,伴侶之間也會變的更有同理心。
4、解放自我,擺脫思維定式
如果有人認為自己說的話沒價值,就會拒絕說話,而他內心所想的就是限制性信念,要對這個限制性信念賦能,轉變成“我的想法一定有它的價值,所以我要說出來”,才算是解放自我,擺脫思維定。思維變了,行動才能真的改變,愛情並不像所想的那般脆弱,伴侶也不是經不起任何挫折,愛情中的兩個人要敢於打破已有的平衡,去探索更加深層次的矛盾,也要能夠通過不斷地試錯,讓自己和對方以及關系都變得更好。
5、重建矩陣,塑造新的關系
修復關系中的裂痕是重新矩陣的重要催化劑,除了修復關系外,還要重建新的矩陣,伴侶之間一起去創造新的體驗,在彼此的大腦中建立幸福的良性的神經迴路。如果我們又產生了沖突,那麼我就先冷靜下來,去看看自己內在的情緒是什麼樣的,發生了什麼事,用什麼方法能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
6、堅持行動,變成更好的自己
改變固有模式,成就新的關系,就像是學習一項技能一樣,需要刻意練習,需要跳出舒適圈,養成新的習慣。給自己改變某個模式設定一個目標,短時期內只專注於一個目標,之後再達成一個又一個新的目標,直到自己變得越來越好,關系變得越來越親密。
Ⅵ 如何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做理智的消費者應該遵循的原則: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正確對待貨幣,既要認識貨幣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錢,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對金錢,要取之有道, 用正當手段賺錢,靠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致富是受法律保護的,是光榮的。對於金錢,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錢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於做最有意義的事。花錢要節制,用於做什麼要分輕重緩急,能節省的要節省,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就能讓錢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正確的金錢觀,指導我們理性地對待金錢,通過合乎道德與法律的正當途徑掙錢,把錢用到利於國家,他人的有益的地方,用到有利於自己發展,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我們的靈魂更純潔,道德更高尚,境界和智慧都能上一個層次。
金錢觀是對金錢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和人生觀緊密相連的。金錢觀屬於物質觀,作為物質世界的一種表現;金錢作為人類社會一般等價物的載體表現。金錢觀也可以說是人類在人類社會中對物質世界的一種認識。
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了金錢的本質和歷史作用,認為金錢作為物質財富,是人類創造的,並為人類服務,人類應當是金錢的主人,而不是金錢的奴隸。人們依靠自己的勞動創造財富,獲取財產,金錢是光榮的,而那種用剝削、掠奪欺詐的手段不勞而獲,則是可恥的。
金錢在促進商品交換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金錢並非萬能,世界上有比金錢更重要、更寶貴的東西。居里夫人放棄「鐳專利」的巨額金錢,毅然將煉鐳的技術公布於世,並把自己幾乎全部獎金捐給了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於1950年拒絕美國伊利諾大學終身教授的重金聘約,攜妻子兒女一起越過太平洋的驚濤駭浪,投身於祖國的建設事業。
《茶花女》書中有一句名言:「金錢是好僕人、壞主人。」是做金錢的主人,還是做金錢的奴隸,這反映了兩種不同的金錢觀。
正確的金錢觀,指導我們通過合乎道德與法律的正當途經掙錢,把錢用到有利於國家社會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於全面發展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我們的靈魂更純潔,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義。
錢是可以放棄的
當然,有了錢就可以有許多東西,就能建立一個在物質上比較富裕的家庭,也就能過較為舒適的物質生活。但是,我們的生活絕不是只要擁有高檔的物品就一切美滿了,因為幸福的生活除了物質享受之外,精神上的愉快也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更為重要。
我國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有些革命青年甘願放棄城市的優裕生活,到延安去睡土炕,吃小米;解放初期,許多僑居海外的科學家,舍棄洋房、汽車,回國住集體宿舍,騎自行車,他們的薪金少了,物質生活水平降低了,然而他們卻感到更幸福。可見,一個人即使缺少錢,但他為了某種高尚的理想而活著,那麼他是幸福的。
錢也不是萬能的
一個人即使有很多錢,但他的精神世界如果是空虛的,或者生活並不自由,那麼就決不會有幸福,有時甚至是痛苦的。《紅樓夢》里的賈寶玉生長在一個門第顯赫、極為富貴的封建官僚家庭里,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奢侈生活,按理說他是很幸福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他為封建禮教所禁錮,沒有自由,因此,他不幸福。古羅馬帝國皇帝尼祿可以說是富甲天下了,但他是否幸福呢?他的富有、尊貴只使得他獸性大發,弒母戮師,甚至荒唐到火燒羅馬城,最後眾叛親離,只得自殺。這,說明了金錢與幸福之間並不能劃等號。
透過現象看本質
我們透過金錢的魔力,揭開它那神秘的面紗,就會發現錢不過是一種商品,如果喪失了那種能夠交換商品的能力的話,那麼紙幣不過是一些廢紙,金屬幣也只不過是一堆破銅爛鐵。對錢的態度正確,理解得透徹的人是不會被錢所動的。
我們對錢要有一種正確的認識。既不能像晉朝的王夷甫那樣把它蔑稱為「阿堵物」,連碰也不願碰它,也不能為它而瘋狂,用不正當的手段去獲取它。總而言之,我們對錢的態度應是「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Ⅶ 睿心冥想的伯克利幸福大腦課怎樣
說實話,信責有不信責無,有錢的話可以試試,沒錢,自己買點書看看即可
Ⅷ 怎樣塑造自我不受他人影響
這一次去參加心理考試,其中最後一個論述題就是。人們常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而教育的實踐證明,人的性格尤其是小學生的性格是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具有良好性格特徵的重要意義不言自明,無論對於學習和將來走上社會後的工作以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重要影響。一個具有良好性格特徵的人更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幸福的人。所以在學校的教育工作中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恰當而有效的教育來培育他們形成優良的性格特質。 關鍵詞:教育 塑造 良好品格一、集體教育 一個好的集體是錘煉並完善一個人的大熔爐,只有當一個人長時間地參加了有合理組織的有紀律的、堅忍不拔和有自豪感的那種集體生活的時候性格才能培養起來,尤其對於具有孤僻、冷漠性格傾向的孩子來說,集體的作用更為重要。 1、創造和諧民主的班級環境,熏陶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班集體是一個大染缸」。要通過集體氛圍去熏陶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質,首先就要營造班級和睦融洽、民主平等的氣氛。我經常教育學生:「班集體是我們的第二家庭,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同學之間又是兄弟姊妹,要團結互助,互相關心,互相關懷」。同時,我還充分發揮「表揚」這面紅旗的作用,盡量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多一點鼓勵,少一點責備。因為,我認識到對學生過多的批評,只會給予學生沉重的心理負擔,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加速「性格」的變「壞」進程,令教育弄巧成拙。 國外一些學者研究表明:如果一個孩子生活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表揚之中,他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中,他就學會了爭斗;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分享中,他就學會了慷慨。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誠實和正直之中,他就學會了什麼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友愛中,他就學會了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真誠之中,他就會頭腦平靜地生活。可見,「兒童的個性只有在集體當中才能得到最充分的、最全面的發展。集體不會消滅兒童的個性,但影響的性質和教育的內容」。小學生在校六年時間,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學校中成長,一個班集體的性質和特點將對兒童性格形成的好壞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小學六年的校園生活,教師要為學生未來六十年的良好性格奠定基礎。 2、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誘導學生良好性格的養成。 一些學生的性格問題必須個別對待,進行個別輔導。我見到有些同學,他性格孤僻怪異,上課從來不舉手發言,也不發表意見;但是下課後,卻「生龍活虎」般到處亂跑亂撞,為了扭轉這一尋常個性,我首先聯系班主任,了解同學,摸清他們的個性特點以及成因;然後,便開始嘗試在課外時間找他們談心,逐步敲開他們的「心弦」,讓他們知道老師是真心關心學生的。經過一段時間與這些學生接觸,他們開始吐露他們的「心聲」:大多數得學生都是因為一時答錯問題被同學取笑,以後便逐漸減少堂上發言,他們認為堂上發言便被同學取笑,而且不一定回答老師的問題,學習成績也同樣不受影響。我針對他們的這一看法,告訴他們這種做法不但是影響學習的問題,而是影響將來在社會工作的個人素質問題,我還利用報刊上的突出事例,擺在他們面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道理和事實上引導他們觀點的轉變。 3、進行禮儀教育,培養學生待人的禮、謙虛誠懇的性格。 培養學生良好禮儀,是營造和諧、民主的班級氣氛的一項重要舉措。有些同學相處,常「粗言」相待,侍強凌弱,也是造成班級氣氛緊張的原因之一。進行禮儀教育,是性格教育的當務之急。我經常利用品德課教育學生:首先,與人相處要發自內心的尊重,做到以「真」待人。要認識到「一個人的禮貌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歌德),講禮貌不是虛情假意的表現,是一個人愛心的體現。其次,要經常使用禮貌用語,做到以禮待人。如經常使用「你好」、「謝謝」、「再見」、「不用客氣」、「沒關系」、「不要緊」、「對不起」、「見到你真高興」、「你需要幫助嗎」、「請你幫個忙好嗎」、「不用謝……」等禮貌用語。再次,要杜絕講不文明的話。要檢舉揭發講不文明話、講「粗言爛語」的同學,相互指正,讓講不文明語言的醜陋現象在班內外消失。 二、引導學生自我管理,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良好性格。 現在,學生中是獨生子女的較多,有的家長過分溺愛孩子,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百依百順,事事代勞,結果使大部分孩子的性格變得任性、倔強、自大,樣樣依賴別人,缺乏獨立精神。這種性格是不適應21世紀日益競爭激烈的社會形勢。「管理以人為本」。學生既是管理的對象,又是管理的主體。本學期,我實施「體育課學生自主管理」的新機制。讓體育委員這個「官」輪著當,發掘學生的潛能,培養當家作主的能力,在學生自主參與管理中,造就獨立自主的性格和能力。力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 1、抓好日常行為的常規教育,進行專題的性格教育。 良好的性格品質是在日常生活中鍛煉和交往中養成的,它需要經過由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發展的長期過程。因此,我十分注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從生活的小事抓起,從學生在校學習的每一天抓起。例如: (1)利用課前准備管理,進行獨立自理教育。 (2)利用上課學習管理,進行自主競爭教育。 (3)利用課間紀律管理,進行交往禮儀教育。 (4)利用清潔值日管理,進行務實責任教育。 (5)利用歸程集隊管理,進行自律自製教育。 2、在參與管理中,促使學生性格的自我教育。 在管理中會碰到各種各樣的矛盾,學生在想辦法解決管理矛盾的同時,實質上是性格的不斷自我改善,自我調控。而且,當每個學生參加完一次的輪值管理後,其思想上又自覺地與後來輪值的同學的管理表現進行對比,揚長避短。因此,從這種方式上理解,每個人在參與班級自我管理過程中,都在塑造著一些良好「共性」和獨特「個性」的性格特徵,進行著自我評價和自我教育的過程。 三、注重各項活動對學生性格的影響,促進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活動是心理的本源,是心理的產生和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活動是性格發展的基礎。體育活動、勞動等活動對學生性格形成和發展同樣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例如,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田徑運動會,通過事前的充分准備和教育,誘發學生的競技和集體主義意識;在活動過程中,學生通過參加運動競技,可以訓練運動員的勇敢、堅強、自製力和意志力,引導其他學生學會團結友愛、互敬互助,培養榮譽感和集體主義精神。又如學生參加勞動,通過合理組織,可以鍛煉出學生求實和責任感。又如舉行「我的性格怎麼樣」班隊主題活動,學生親身參與自我性格認識和介紹,認識自我,加深與同學的交往,學習他人的優秀性格。舉行形式多樣的班隊主題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可以養成積極合群、樂觀大方、靈活機智和敢於創新等良好性格特徵。 掘學科教學中的德育素材。 各學科的教材中,都有向學生進行道德行為教育的材料、內容,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有創造性的去挖掘、發現,並及時有效地加以滲透、利用。例如:《思品與生活》、《思品與社會》課是專門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就應充分的把它利用發好,它的育人作用是得天獨厚的。因此,教師應把《思品與生活》和《思品與社會》課的育人作用放在首位,使其充分發揮它的育人作用,而不應把灌輸知識目標、政治常識放在第一位。同樣《語文》課是向學生實施德育的重要學科,其它的一些學科中也蘊含著很多的德育因素,都應把它作為對學生進行道德行為教育的素材挖掘出來,用於教學之中。 五、重視學生社會公德建設在道德養成中的重要作用。 按照「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規范,去塑造良好文明的社會形象,制定學生道德行為規范和文明語言、文明行為公約等。號召學生開展「與文明握手,告別陋習」、「紅色學習」等主題活動,這種延伸於課外的德育活動,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教育性於一體,深受學生歡迎,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 六、提高教育工作者德育水平,形成良好育人環境。 學博為師,德高是范;教師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它會對學生成長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親其師,信其道」,「身教重於言教」,教師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師德形象在課堂教學中有著深刻的意義。教師的舉止言行,儀表服飾,神態氣質,甚至習性無一不作為信息傳導給學生的大腦,反饋於教學的過程之中。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規范自己的形象。教師要嚴於律已、率先垂範,帶動學生自我教育和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所以,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就必須努力提高小學教師的道德修養,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 當然,塑造小學生良好品格特性的途徑還很多,作為新世紀的德育工作者,應在新形勢下,更新德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德育途徑,為培育社會主義事業全格人才而奮斗。隨著小康社會的和諧推進,日益富裕的物質文化生活從不同程度上對未成年人產生著不同側面的影響,有的學生圖於享受、故於自我、習於攀比,榮辱概念模糊。面對新時期呈現的不良趨勢,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教育手段和途徑呢?作為學生的班主任老師,務必給學生指明一條涇渭分明的是非界限,這就是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實踐中,我從社會層面最基礎的教育入手,以學生基本理解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切入點,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到學生心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