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評價「格蘭特研究」的正確性
格蘭特研究是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同時也最全面的精神心理健康研究。該研究始於1938年,研究的對象是268名身體健康、適應良好的哈佛新生(全部為男性)。
從上個世紀30年代開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不間斷追蹤這些當時剛剛踏入哈佛的268名男子,記錄他們的職業起伏、婚姻狀況、為人父母以及祖父母的生活,以及如何度過老年。這是人類歷史迄今持續時間最長的綜合性縱向研究(註:也叫追蹤研究,是指在一段相對長的時間內對同一個或同一批受試者進行重復的研究),這個研究項目被稱為格蘭特研究。據了解,該計劃耗資2000萬美元。
在格蘭特研究的所有報道中,樣本的真名都被隱去。其中有一些人公開承認參與了研究——比如《華盛頓郵報》長期出版人本·布萊德利。但大多數人都對此守口如瓶——例如美國前總統肯尼迪,據傳他也是受試者之一,但他的所有檔案都被從研究所提走,直到2040年才能夠解密。這很有諷刺意味——正是檔案被提走表明了肯尼迪曾經參與格蘭特研究,而這一點從未被公開承認過。
鏈接:耗時75年 花費2000萬美元 追蹤268名哈佛精英
哈佛求解「幸福密碼」
喬治·瓦利恩特
參加測試的哈佛畢業生
畫/張永文
什麼是幸福?幸福歷來被認為是一種難以捉摸和轉瞬即逝的東西,對於某些人來說,甚至連試圖追求幸福都是徒勞之舉,有人這么說過,「幸福就像是一隻蝴蝶,當你對它緊追不舍時,你總是無法將它掌控,但如果你安靜地坐下來,它或許會降臨在你的身上。」
那麼,關於幸福,是否存在著一個通用的方程式?如果它是由愛、工作和心理調節組成,那它們的配比各是多少?
在長達75年的時間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一直在進行著一項名為格蘭特研究的項目,推算著「幸福」。
這是一個堪稱幸福的人生,也是格蘭特研究中一個堪稱完美的幸福樣本,他的編號是47:他很富有,年輕時自己打拚出一片天地;現在他已經活到了80多歲,很少到醫院就醫;他的妻子患過癌症,但已經康復,仍然陪伴在他左右;他有兩個出色的子女,還有孫子和孫女。
但他經過了什麼樣的波瀾?又是怎麼做到這些的?有沒有什麼經驗之談?我們能否借鑒一下?據報道,格蘭特研究積累的數據可謂豐富:從在學校內盡情閑聊的日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軍隊服役,經歷結婚和離婚,在職場上晉升或失敗,一直到退休——268名研究對象一直在做著健康檢查、接受心理測評,答復問卷調查,並且坐下來接受面談。而從1967年開始,美國精神病學家喬治·瓦利恩特開始擔任研究負責人,他既是調查者,也是分析者。現在,仍然活著的一小半受試者已經進入了耄耋之年,瓦利恩特本人也已經是79歲高齡,因此對格蘭特研究以及瓦利恩特本人的一生進行總結,時機都已經到了。
美國《大西洋月刊》記者約書亞·沃爾夫·申克就是進行總結的這個人,他也是接觸到格蘭特研究檔案的首名記者,最近,他對該研究項目以及瓦利恩特進行了探尋。
>>緣起試圖分析塑造「正常年輕男子」的心理因素
從一開始,格蘭特研究就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大膽冒險:20世紀30年代,在哈佛大學負責醫療服務的阿里·博克與他的資助人、百貨業巨頭威廉托馬斯·格蘭特一起構思出了這一項目。1938年9月,博克撰文指出,醫療研究給予了患病者太多的關注,僅僅把身體劃分成症狀和疾病,通過顯微鏡研究人體,無助於探尋更緊急的問題——如何幸福地生活。他的研究將動用一批在校大學生,以分析塑造「正常年輕男子」的心理因素。他對正常的定義是:「通常被稱為成功生活的情感和生理因素的結合體。」
博克召集了跨越醫葯學、生理學、人類學、精神病學、心理學和社會工作的一支研究團隊。結合健康數據、學業記錄,以及哈佛各學院院長的推薦,他們篩選出268名學生——其中大部分是1942、1943和1944年畢業的學生,並利用各種可用的科學工具、對他們從各種角度進行了測量。在一次家訪中,社工甚至將受試男孩的歷史翻了個底朝天——不僅問到了他什麼時候停止尿床、對性的知識從何而來,還詢問了他的父母以及其他親戚的病史和社會史。男孩還提交了書寫樣本,並與精神病學家頻繁面談。他們還脫光衣服接受測量,研究人員還對他們進行「人體測量學」分析,這是一種所謂的「顱相學」,據說能夠從身體比例看出一個人潛藏的性格。
1942年,博克接受哈佛大學校刊采訪時說,他有關成功男子的研究旨在緩解「全球層面上的不和諧」。格蘭特研究早期研究的一份文件稱,該研究未來成果的重要性將堪比蘇格拉底、伽利略的成就。但實際上,早期研究的實用性很令人意外——研究人員將這些研究數字借給美國軍方,用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挑選軍官。
>>波折過於宏大,換了好幾撥資助者,險些無果而終
事實上,科學研究的資助者總是很想快點出成果,沒有精力長期與科學家耗著,因此大多數研究都會無果而終。
而格蘭特也不例外:他堅持了大約10年——出錢讓研究人員們每年郵寄詳細的調查問卷給受試者,定期舉行案例研討會,並且出版了雪片似的研究論文和好幾本書籍。終於,他不再給研究團隊寄支票。
上世紀40年代後期,洛克菲勒基金會對研究產生了興趣,向一位名為瑪格麗特·蘭蒂斯的人類學研究者提供資金,繼續追蹤受試者,當時絕大部分受試者仍在配合研究。
但到了50年代中期,研究已經難以維系。研究團隊被解散,僅有一名哈佛心理學家查爾斯·麥克阿瑟在繼續該項目,調查頻率銳減到了兩年一次,其中部分問題涉及吸煙習慣和香煙品牌選擇,原因是項目的資助者換成了美國煙草行業巨頭菲利普·莫里斯。
似乎,這項人類史上「時間最長的研究」就要結束了。
但縱向研究就像紅酒,越陳越香。隨著格蘭特研究的受試者進入中年,他們中許多人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那時已經進入了20世紀60年代,受試者也都已經40多歲。調查樣本中有四個人在競選參議院議員,一個人服務於總統內閣,還有一個人成了美國總統。
在炫目的成功下面,也掩藏著黯淡的人生。早在1948年,受試者中就有20人表現出嚴重的精神疾病困境。到50歲時,大約三分之一受試者曾在不同時段接近瓦利恩特提出的精神疾病標准。
在這些哈佛精英的筆挺外套下,跳動著一顆顆備受困擾的心臟。這種狀況完全出乎博克所料,20世紀60年代,他曾說:「我挑選他們時,他們都是正常的。一定是精神病學家們弄錯了。」
>>人物終於有幸找到了一個能講故事的研究者
博克最終認識到,這不是一項簡單的自然科學實驗,而是事關成功人生定義的長時間研究,因此,要想讓這項研究煥發生機,就需要藉助講故事的方式。
好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格蘭特研究計劃終於有幸找到了這個能講故事的人——喬治·瓦利恩特。瓦利恩特出生於1934年,他的父親克拉普曾是一位熱衷於阿茲特克文明的考古學家,在他兩歲時,父親放棄了成為「印第安納瓊斯」(電影中的探險人物),穿上了西裝,先後擔任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主管。
據瓦利恩特回憶,父親是一個成功人士,從未表現出一絲疑慮或者壓抑。然而在1945年一個星期日的下午,44歲的克拉普在午睡後離開了位於賓州的家,再也沒有回來。妻子在一個水塘邊發現了他,他身邊放著一把左輪手槍,子彈從口中射入。
瓦利恩特當時只有10歲,幾年後,一個郵包帶來了克拉普的哈佛大學畢業25年同窗聯誼紀念冊,瓦利恩特花了好幾天細細翻看,從圖片和文字中探尋當年的大學生如何變成了47歲的成年人。從事縱向心理研究的種子從此在他心中生根發芽。
他後來也上了哈佛大學,畢業後又在被譽為「通往弗洛伊德的殿堂」的波士頓精神分析研究所深造,研究如何接近人生真相。
>>成果人生成功要看如何應對困難,而「幸福就是愛」
1967年,也就是參與格蘭特研究的哈佛大學學生返校參加畢業25周年活動的那一年,33歲的瓦利恩特決定,他將把餘下的職業生涯全部用來追蹤這些受試者。他所關注的不是這些人遇到了多大或者多小的困難,而是他們如何應對這些困難,以及達成了什麼效果。他所用的主要闡釋工具是心理分析術語「適應性」,即對痛苦、沖突以及不確定性的無意識反應。
「適應性」在心理學上也被稱為「防禦機制」。瓦利恩特解釋說,防禦是人類最基礎的心理過程。比如說,當我們受傷時、傷口的血液會迅速自動凝結,防止我們流血而死;而當我們遭遇心理挑戰時——大到母親去世、小到鞋帶斷了——防禦機制將伴隨我們度過情緒沼澤。
瓦利恩特將防禦機制從最劣到最優分為四等。位於底端的是最不健康的,也就是「精神病態的」防禦機制,比如偏執狂、妄想狂。
比這高一級的是「不成熟」,包括被動攻擊,憂鬱症、心理投射、幻想等。
「神經質的」防禦機制在「正常人」中非常普遍,包括「理智化」、「情感分離」、「壓抑」等反應。
最健康的、也就是「成熟」防禦包括利他主義、幽默感、合理期待(對未來的不適有所預見和准備),壓抑(自覺推遲對沖動或沖突的注意,留待狀態好時解決),以及升華(找到情感出口,比如在運動中釋放攻擊性)。
瓦利恩特認為,適應性由過往的痛苦經歷喚起,終生都會發揮作用。
以參與格蘭特研究的兩個人為例,他們分別被化名為「古德哈特」和「塔里頓」。兩人都在擔驚受怕的環境中孤單地長大。古德哈特出生在藍領家庭,父親頑固不化、嗜酒如命,母親則非常膽小,焦躁易怒。塔里頓的家庭比較富有,在郊區長大,但他同樣有個酗酒的父親,母親則患有嚴重憂鬱症,令他很擔心她會自殺。古德哈特後來成了民權領域的全國領袖,被瓦利恩特稱贊為善用「升華」和「利他主義」的「成熟防禦機制」大師。
在接近50歲時,古德哈特被格蘭特研究項目評為在心理調適方面做得最好的前五名。而與此同時,塔里頓的排名則落在了最後五名。他是一名醫生,離了三次婚,習慣用酒精和鎮靜劑麻醉自己。瓦利恩特評價,塔里頓習慣「分離」和「心理投射」反應,也就是「精神病態」和「不成熟」的防禦機制。塔里頓53歲時,由於濫用葯品惡習復發,他自殺了。而古德哈特活到了70歲。
瓦利恩特的研究一直持續到研究對象90多歲,並得出了帶來了一些關於「老年」的新發現:我們的人生在晚年也會繼續發展,並且通常變得更加豐富。雖然研究對象千差萬別,但瓦利恩特說,這個為期75年,耗資2000萬美元的研究指向了一個只有五個字的簡潔明了的結論——「幸福就是愛」。
>>結論瓦利恩特的幸福錦囊
如何追求更幸福、更具意義的人生?以下是格蘭特研究總結出的五條真諦:
1.愛才是真正重要的
幸福=愛+找到一種能夠應對現實生活、同不會把愛推開的方式解釋:生活中唯一重要的是情感聯系。一個人可以有成功的事業,有很多錢並且身體健康,但如果沒有能給予他支持、充滿愛的情感聯系,他不會感到幸福。
2.金錢和權力不是唯一
幸福=不必追求更多的財富和權力
解釋:我們發現在接近80歲時,一個人對生活的滿意度與其出身的社會階層,甚至他本人的收入都不再有必然聯系,說到終身成就,唯一重要的就是你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滿意。
3.終生都在尋找愛
幸福=無論我們的人生如何開始,都有可能獲得幸福
解釋:一位叫戈弗雷的男子參與格蘭特研究時,人生前景十分黯淡。但在人生即將走到終點時,他是最幸福的一個。為什麼?瓦利恩特說,「因為他終生都在尋找愛」。
4.聯系非常重要
快樂=聯系
解釋:研究發現,牢固的情感聯系無疑是預測人生滿意度的最重要元素。職業滿意度也一樣,感到工作與自己息息相關,遠比通過工作賺錢或者獲取傳統意義上的成功更重要。
5.挑戰以及挑戰帶給你的希望使人快樂
快樂=心理應對機制+創造性的表達
解釋:心理應對機制,瓦利恩特稱之為「從塵土中煉金的能力」,對我們的社會支持和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響。秘密就在於,用成熟的心理防禦機制替代自我中心,不再一門心思沉溺於自己的情緒波動和覺察到的問題。在這方面,特蕾莎修女和貝多芬都是絕好的例子。「特蕾莎修女的童年生活非常悲慘,但她通過照顧他人,擁有了極其成功的人生」,瓦利恩特說。「貝多芬能夠藉助藝術對抗病痛的秘密在於,當他譜寫『歡樂頌』的時候,能夠和他的音樂建立聯系。」
>>案例從19歲到82歲一位受試者的人生
「幸福就是愛 人真的會改變」
參與成為格蘭特研究的受試者時,戈弗雷19歲,格蘭特研究給所有參與者一個未來人格穩定性的預測評分,分數由A到E分成五個等級,戈弗雷是最低的「E」。
但時間給了所有人意料之外的答案——他後來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在工作、愛情和娛樂等方面都獲得明顯的成就——所有這些結合在一起,使他成為格蘭特研究中成功的一位。
由此,瓦利恩特認為,戈弗雷一生闡明了格蘭特研究的兩條最重要成果。一條是:「幸福就是愛」,另一條是,人真的會改變。
戈弗雷的父母屬於上層社會,但他們都在社交方面情感疏離,並且病態地多疑。就讀哈佛大學後,他成為校醫務室的常客。從哈佛醫學院畢業後,剛獲得博士學位的戈弗雷試圖自殺。但在35歲那年,戈弗雷有了一次令他脫胎換骨的經歷:由於患上肺結核,他在一家醫院住了14個月。10年後他回憶說,得知要住院時,他的第一個念頭是「太棒了。我可以在病床上躺上一年,做我想做的事,不用理睬別人」。戈弗雷這次患病經歷,最終給予了他童年時未曾獲得的情緒安全感。
出院後,戈弗雷成為一位獨立執業醫師。他結了婚,成長為一名負責人的父親和診所負責人。隨著歲月流轉,他的心理防禦機制變化了,形成成熟的適應性。戈弗雷70歲時,瓦利恩特曾經問他,他學到了什麼。他眼中含著淚花,脫口而出,「我學到了愛」。
75歲時,戈弗雷詳細地描述了自己如何被愛治癒。「我來自一個失調的家庭。但真正的滿足源於我逐漸變成了這樣一個人:舒適、愉快、並且有成效。我慢慢意識到,只有愛才能使我變得堅強、完整。」
82歲那年,在攀登阿爾卑斯山時,戈弗雷心臟病發去世。追思儀式上擠滿了人。他的兒子這樣說:「他(戈弗雷)一生生活儉朴,卻有著豐富的情感聯系!」
2013未完待續,2014繼續看他們的……
安倍
還會出啥樣歪招?
金正恩
還會有啥驚人之舉?
普京
會不會解決個人問題?
奧巴馬
明年繼續衰下去?
斯諾登
還會再揭美國的丑?
鮑卡斯
中美關系走向哪?
英拉
能否重現笑容?
巴沙爾
還能當總統嗎?
2014年,國際大事不斷,從「奧巴馬醫改法案」、「斯諾登披露棱鏡門事件」、「敘利亞化武危機」、「埃及穆爾西政權被推翻」、「美國政府短暫關門」、「朝鮮二號人物張成澤被拿下」等等,每一件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這些事件中的人物,他們或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或在重大事件中挺身而出……作為親歷者,他們一年的經歷反映了國際2013年的大事。
他們在2013年曾經是我們關注的焦點,而2014年,他們仍將在我們的眼前,繼續吸引我們的目光。
那麼,就讓我們再度關注他們的腳步……
② 看完幸福錦囊集的心得體會怎麼寫
學生犯錯就是教育機會點
陳老師把學生名單拿出來給我,並且一個一個幫我介紹,他說這個是奶奶帶的很皮,這個是媽媽爸爸離婚,就把很多家庭狀況跟我講。我聽了之後,真是替這些孩子擔憂,幾乎三分之一的家庭都不健全。陳老師對我說:「整個班上只有四、五個孩子比較乖,其他的都不乖。」我聽到這樣的話,內心並沒有恐懼,反而有一句話提起來:「學生犯錯,就是我們教育學生的機會點」。
注意感受孩子內心的狀態適時予以疏導
我任教那一個班以後,就了解到這個班上有「四大天王」,就是有四個常常都要到訓導處去立正站好的學生。但是當我真正去了解他們以後,發現這些孩子都很善良,只是比較沒有規矩而已,我想只要老師能好好引導,他就能感受到老師很有義氣,他也願意變好來回饋老師對他的愛護。
其中有一個學生,他的臉部表情不是很好,那種感覺就好像是我們欠他錢沒還。我就把這位同學找過來,我說:「同學,老師有沒有得罪你?」他說沒有。我接著問他:「那你的臉色怎麼那麼難看?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這個學生說:「五年級上學期。」連什麼時候臉色變成這樣,他都清楚、明白,證明這個孩子不傻。我接著跟他說:「你這樣的表情會讓人家誤會你,好像你看人家不順眼,往後你的臉部表情要放輕松,要多露出微笑。」我講完的時候,他也沒有露出微笑,這時怎麼辦?你也不能跟他說:「你這么不受教」,這樣就操之過急。培養信任要點點滴滴,不然這不是愛護他,而是控制,「你給我乖乖的」,這樣會適得其反。
耐心+善巧方便
我為了改變這個同學的這種態度,就有意安排一些工作讓他去做,因為我聽到同學談論到他的一件事,就是他曾經去市場幫他母親賣衣服。六年級的孩子很愛面子,他會幫母親去市場賣衣服,就代表孩子很孝順,只要有孝心的孩子都是很容易引導的,很容易培育的。所以,在那段時間,我常常坐在教室里改作業,沒有去辦公室。改作業不是真正的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哪?在把我的順風耳打開,收集學生的情報,以便在短時間之內了解學生。
我安排他去當學校的糾察隊員,他站在樓梯口,見有低年級的小朋友亂跑時,便會制止他們:「不可以亂跑,走廊不可以奔跑,我要把你的名字記下來,下次不可以犯。」他自己當糾察隊員,要不要守法?他走在校園裡面,這些一年級的小朋友都看著他,所以他的行為慢慢就導正過來了。我發現他很有正義感,有一天我跟他說:「老師讓你當班長好不好?」他嚇得半死,不行,不可以!因為我從小學老師那裡學到一個好方法,就是讓他當班長。我就這樣一直勸導他,不然當一個星期就好了,他就勉為其難接受了。當了一個星期以後,也沒有卸任,就一直當到學期末。
除了在做事能力方面,我們時時給予他機會跟肯定,在他學習的過程,譬如數學課,他很專注,思惟很敏捷,回答的很好,我們馬上說:「這一位同學居然能從這個角度來思考,他很聰明,只要用功,以後不得了。」點點滴滴把他的自信心喚起來。結果第二次月考他考了全班的第五名,進步很大。後來我找了幾個在班上比較有貢獻的人,也包含這位班長,一起出去吃飯。我們相約在學校門口,他的母親騎著摩托車載著他過來,一看到我馬上講了一堆話,不知憋了多久了!她第一句話就說:「蔡老師,我的孩子讀書讀了五年半,從來沒有一個好老師看到他的優點。」孩子都是父母的心上肉,這句話在一個母親的嘴裡講出來,這個母親的日子好不好過?不好過!所以,我們老師一點一滴的付出,都是給父母相當大的安慰。
我說:「這個孩子非常有潛力,從他當班長開始,交代他的事都處理得很好,有領導能力,有做事能力,他在學數學方面,思惟也很敏銳,只要繼續保持,上了初中以後,成績會愈來愈好。」稱贊學生要具體,這樣家長聽起來心裡會很高興。雖然我是在講給他母親聽,事實上在講給誰聽?這個學生就站在那裡,聽老師講了好幾分鍾,這些話會在他的心中停留多久?真誠的話會感人一輩子。
沒有學生不能教,至誠的關愛感得至誠的感恩
在學生的畢業典禮上,頒獎完畢之後,剩下一個獎品,我覺得冥冥當中好像有安排,讓我們可以抓住一個機會點。我就對同學講:「最後這個獎,我們頒給這學期來學業進步最快、做事最多的同學,你們大家來提名。」當然大家就提名這個同學,他就把禮物拿回去,一個大男生坐下來,就開始流眼淚。這時我心裡想,如果待會他還繼續哭的話,我就去好好安慰他一下。畢業的學生排好隊要走出校門了,我看到他還哭得很傷心,我就走到他的旁邊,用我的手拉住他的手,正准備對他說別哭了,這個孩子突然抓住我的手死命地喊:「謝謝老師,謝謝老師!」就一直這樣喊下去。我在那個時刻,被他的電流電到了,我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但我不能失控,要帶隊出去,我就開始深呼吸,然後再走到隊伍前面,把他們送出校門。把學生送走之後,我走回校園,突然有個很深刻的感受,不是我教了這個學生,而是他幫我上了最深刻的一課,他告訴我:沒有孩子不能教,端看我們的真誠心夠不夠!
③ 女性勵志書籍有哪些
1、聰明女人要懂得的攻心術:從零開始學攻心術
劉雪純 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1-02出版) 《聰明女人要懂得的攻心術:從零開始學攻心術》基於實用的心理學理念。結合女性的實際生活,對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各種心理現象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分析,教你如何不動聲色地運用心理戰術,迅速化敵為友,結交死黨,讓你擁有超強人氣,成為人生的終極贏家。
所謂攻心,就是利用心理戰術來不戰而勝。攻心的目的是駕馭人的思想,從思想上使其妥協.甚至使其誠服,而非利用職權或是武力使其屈服。攻心的關鍵是根據不同對手的心理對症下葯,從而達到你所想要的效果。
2、我不是教你詐:聰明女人36計 咖啡貓女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9-06出版)
《我不是教你詐》的作者劉墉,通過世間百相的揭示,以深入淺出的寫作風格,透過一些具有強烈反諷意味的小故事,引出我們日常的處世方法。
《我不是教你詐:聰明女人36計》專門針對女性對兵法《三十六計》進行了新的詮釋,以女性特有的視角來——解讀其中謀略,旨在為追求幸福、渴望成功的女性獻上絕妙錦囊。
3、卡耐基寫給女人一生幸福的忠告全集(經典珍藏本) 卡耐基(Carnegie.D.) (2011-04出版) 世界上最著名的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通過對女人的人生願望、生活煩惱、生理和心理問題的深入研究,對女人如何獲得幸福有著睿智的見解和精闢的人生感悟,總結出了一套專門針對女人如何獲得幸福和快樂的方法。
4、美女;非常道
美女之道≠君子之道,真正成功的女人都是傲女人特有的方式獲得其成功的。有行動才會有更多可能,因為有許許多多的可能性是在我們付出行動之前所無法預料的。積極的行動對女性是十分重要的女人為了保護自已,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可以撒嬌耍賴,可以突破一些對男人來說是剛性的規則和定律,只要你不觸犯法律,只要你不因此成為被告這是弱者的權力,也是女人的文化。
5、女人25,活出最好的自己
這是一本能讓女性堅定幸福信念的心靈勵志書。「你最終活成什麼樣,取決於你內心最想活成什麼樣」,「好的選擇,它一定是冒險的」,這是一本讀完後會有「重生」感覺的書。看別人走過的路,為自己的路途尋找方向和方法,這是一本能讓所有女孩身價倍增的成長魔法書。
6、全然美麗:活出箴言31章的女性新生命
7、一個人的老後
「一個人」的老後生活,已經成為所有熟齡女性都要面對的人生大事。在本書中,日本最「惡名昭彰」的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一筆點出所有女性「最後一個人」的人生結局,以犀利的觀點和明快的筆調,分享了自己長久以來累積的智慧與經驗,針對單身女性的理財、居住、人際、照護、遺產和身後事安排等生活課題提供妥帖建議,只要做好心理上和物質上的准備,就能順應自己的心意樂享自在晚年。
8、塔沙奶奶的美好生活1:跟著感覺走就對了
與您分享塔莎老奶奶充滿智慧與靈性的愜意人生。彷彿實現了所有人心靈中深藏的一個夢想——塔莎奶奶的農庄位於美國佛蒙特山丘上,是她用作畫的版稅買下。在那裡,塔莎奶奶住木屋、種植花草、製作手工、繪畫、與小動物們作伴,享受一耕一鋤勞作的甜蜜,品味一點一滴生活的美妙。就是如此跟著感覺走,全然地和大自然在一起,塔莎奶奶為人們示現了一份最為美好的人間生活。
9、聰明女人要懂得的人脈操縱術
在社會交往中,廣闊的人脈圈決定你的前途;職場中,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你事業成功的前提;商場中,豐富的人脈資源是你生意成功的保障,是你財富的來源;生活中,和諧的人脈交往是你獲取幸福生活的關鍵。
10、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自傳
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看他們的善良、淳樸與友誼使她的生活值得一過。我要長久的凝望我的老師,看看她的嘴巴和鼻子,以及她身上的一切。第二天,我要看光的變幻莫測和日出 ,看看日出是怎樣落下去的,它要奔向何方。第三天,我還要看日出。因為,這將是我能見到光明的最後一天。看完日出,我想去探索與研究。我將奔向城市,去看看那些有名的藝術館。以一個盲人的身份想像如果自己能夠有三天的時間看到世界,將會去做哪些事——包括去看看幫助過自己的人,以及去感受自然,品味世界。
④ 孩子不孝父母怎麼辦
家長以身作則教孝 教育孩子孝心最有效、最省力的方法,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則。有一位女老師學習了《弟子規》之後,她深刻體會到學了就應該要落實,但她覺得自己的孝道還有一段差距,所以她告訴自己一定要開始力行孝道。中國大陸五一放長假,也正好是她的生日。那天,她的外婆在家,她擺了三張椅子,請外婆坐,請爸爸坐,請媽媽坐。然後她跟父母講:[我已經三十五歲了,三十五年來,我做錯了一些事情,讓父母操了不少心,現在我已經學習聖賢教誨,往後我一定盡心盡力做一個孝順的女兒,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母親的受難日,所以我要給母親行三跪九叩禮。]說完之後,她就拜下去了。第一拜拜下去,她母親的眼淚就流下來了;第二拜再拜下去,她的兒子在旁邊看到,便不由自主地走到他爸爸的身邊開始幫他按摩。這位老師沒有跟孩子講一句話,但孩子看到母親在行孝道,那種德行的力量無形中給他很大的震撼,所以他就不由自主地開始力行孝道。 回到自己家裡,一進門,這個孩子就對父母講:[明年我生日我也要拜你們。]所以,教育最有效、最省力的方法是[以身作則],我們在家要盡心盡力侍奉父母,做一個好榜樣給孩子看。因此,以後水果拿出來先給誰吃?一定先給父母,這個順序不能再錯下去了,一錯再錯就很難改正! 親師合作教孝 教孝一定要[親師合作],及時父母跟老師要密切配合。《弟子規》提到:[晨則省,昏則定],幼兒園的孩子學完之後,第二天早上會跟父母說[爸爸、媽媽早上好,昨晚有沒有睡好?]他的父母聽了,心裡非常舒服。 我們常常在課堂上問小朋友:[這個星期你做了什麼善行、什麼孝行?]孩子就會說我幫媽媽洗碗,我幫媽媽端洗腳水,舉了他們力行孝道的實例。有一個孩子才兩、三歲,他上完課回到家,就跑到浴室,他的媽媽知道他一定會去找盆子來裝洗腳水,所以趕快把盆子藏起來。這位媽媽為什麼這么做?她心裡想,這盆水一旦被孩子弄倒了,我就會累死了,所以趕快把盆子藏起來。後來她跟我說起了這件事,我說她這樣做不對,因為她沒有成全孩子的孝心。孩子去端洗腳水,當媽媽在洗腳時也很歡喜,這時應該給予孩子肯定與鼓勵,他的孝心就能培養得扎實。如果現在不讓他端水給你洗腳,他的孝心就無法得到培養。人的善心就像小草一樣,你日日滋潤它,它就慢慢地茁壯成長。 這位母親說:[他要是把水弄倒了怎麼辦?]我說:[弄倒了更好!]她聽傻了,哪有弄倒了更好的道理!他弄倒了之後,你就跟他說:[小明,媽媽可以感受到你對母親的一片孝心,單絲端水要有方法,你是否知道今天為什麼會把水弄倒了?就是你的手沒有在兩邊放平衡,所以你下次端水應該注意這些地方。]這樣孩子學會做人,同時又學會做事。很多媽媽唯恐孩子犯錯,其實當孩子犯錯誤時,往往就是教導他、引導他正確的做人做事最好的時機,所以母親教育孩子的態度跟敏感度很重要。 有一位媽媽很有智慧,孩子端洗腳水給她洗腳,她很歡喜,她把熱水器的溫度調到最低,讓孩子端了一個星期,所以她泡了一周的冷水腳。過了一個星期之後,孩子斷水的能力已經形成,她再慢慢把溫度調高。所以,家長一定要配合老師的教導,才能成就孩子的孝行。我們還要求家長陪同孩子一起上課,孩子坐前面,所有的家中坐在最後一排,看孩子今天學什麼孝行,回去有沒有落實,老師和家長這樣配合,孩子的善行很快就養成了。 曾經在暑假結束時,一位家長打電話跟老師說:[謝謝老師的教導,我的女兒在暑假期間進步特別多。]這句話有玄機,一般孩子退步最厲害的是什麼時候?就是放暑假。暑假一放就是兩個月,當老師的都會覺得剛放完暑假,這些孩子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要被拉回來,老師還要整頓一陣子才能恢復到以前的狀態,結果這位家長居然說孩子進步很多。家長接著舉例說,有一天我因為太累了,躺下去沒蓋被子就睡著了,當我醒過來的時候,身上的被子已經蓋好了,原來是孩子幫我蓋的。我起床後一走出房間就聞到了面的香味,我還以為是先生回來煮麵,於是我就問孩子:[是你父親回來了?]孩子就說:[爸爸還沒回來。]我又問:[那為何會有面?]女兒說:[是我煮的。]我很驚訝的說:[你從來沒有煮過面,你為什麼會煮麵?]女兒說:[我常常看媽媽這邊抓一點,那邊抓一點,所以我今天也嘗試煮煮看,我要盡一份孝心。]那一碗面好不好吃?這個面是孝心做出來的,一定特別好吃! 這個小女孩形成了哪一種重要的做人做事的態度?孝心。孩子的孝心一開,就會常常自覺地幫助父母做事,而且孩子做事的能力會不斷提升和發展。所以,老師教孝,家長一定要密切配合。我們所有推展讀經的老師,都有一個很深的體會:有品德的孩子,他的學習成績一定很好,而且學習態度也一定很自覺、很主動、很認真,絕對不要父母在旁鞭策。有一個班級的成績原本是全校倒數第一,但從老師開始教學生學習《弟子規》後,不到一年的時間,這個班在全校就名列前茅,他們的校長太驚訝了,請我們去跟全校的老師演講。品德的根本在於孝道,做家長的一定要有信心,要跟老師好好配合,共同教導孩子的孝行。教孝也須夫妻配合 很多家長說:[那學校的老師還沒教孝怎麼辦?]不要等了!就從家庭、從自己開始落實孝心。夫妻之間能相互配合,孩子就很容易長養孝心。譬如先生對孩子說:[兒子,你不能不孝順你母親!你母親懷孕的時候吐得半死,連飯都吃不下去。懷孕的時候如負重擔,你看你有多少斤重,媽媽每天無怨無悔,還要上下班。生產的時候有多麼辛苦,你生下來之後,還對你點點滴滴的照顧。那一次你生病時,媽媽幾乎兩、三天都沒睡覺。]你把這些真實的情況告訴孩子,他那種知恩的心就會生起,知恩才能報恩,孩子就會領受母親的恩德。 而當太太的就要把父親從小對孩子付出的點點滴滴告訴孩子,孩子才能領受父親的恩德,所以夫婦配合是很重要的。現在很多媽媽不僅沒有把先生的恩德告訴孩子,還在孩子面前數落他父親,如此一講,孩子對父親很難再生起恭敬心。為人父者連孩子都瞧不起他,就很容易自甘墮落。因此,當母親的、當太太的,言語要特別謹慎,不要彰顯先生的過失,反而要誇張先生的優點,誇獎先生對孩子的照顧。先生一聽就會有所感動,也會盡心盡力和太太配合,以身作則去教育孩子力行孝道。摘自《幸福錦囊集》華藏講記組
⑤ 祝寒假快樂的句子圖片
答:祝寒假快樂的句子
1、寒假來,看一部電視劇,管它是白天還是夜晚;聽一段搖滾樂,管它是音調是高是低;寒假就是要丟了煩惱,丟了壓力,祝你逍遙一個假期,寒假快樂!
2、讓星星化作我的眼睛,每一個夜裡落在你的心裡,給你關懷與溫馨;讓清風化作我的關懷,分分秒秒陪伴你,給你支持與鼓勵。願你寒假擁有快樂心情!
3、寒假到啦,放下學習的壓力,帶上愉悅的好心情,收起規矩的校服,放飛自己的個性,追逐無限的樂趣,讓青春在假期的天空飛翔,祝願你假期好好休整,假後迎接珍貴好時光!
4、寒假到,快樂悄悄掛在臉旁,歡心輕輕潛入心房,輕松時時繞滿身旁,一句問候送上幸福錦囊,寒假,願你歡樂開懷,愜意自在!與朋友一起分享快樂時光吧!
5、寒假來到,放下緊張的心情,把快樂拾起;丟掉學習的壓力,將輕松捕獲;讓笑容放飛,讓快樂翱翔;寒假祝你:肆意逍遙,天天微笑!
6、寒假到,快樂來登門,開心樂開懷;惆悵無蹤影,憂煩跑光光;郁悶從此無,壓力拋九霄;輕松常相伴,自在樂無憂;幸福常相隨,愜意樂逍遙。祝君寒假愉快,心情愉悅!
7、寒假快樂來到,關心貼士送到;懶覺不可長睡,適當運動健體;溫習知識別淡,生活要有規律;約上好友遊玩,旅途注意安全;祝你寒假快樂,幸福假期無限。
8、寒假放假須知:禁止獨自享樂對我不聞不問,禁止游戲娛樂徹底把我忘記,禁止大魚大肉飲食毫無規律,禁止閑來無事卻不把我聯系。寒假來臨,以上牢記!
9、眨眼之間寒假已來,發條簡訊表表關懷: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作業娛樂注意調節,閑時記得多加鍛煉,願你寒假開心!
10、寒假假期三不準:不準借故沒空不陪我,不準請客吃飯不邀我,不準心有雜念不想我。記得嚴格遵守哦,寒假快樂!
⑥ 武林外傳情人節劇情任務
一個在西風坡東,就是老虎那邊一直往前,有一塊岸邊是探進湖裡的, 站那裡得到第一個錦囊,然後把隊長給MM,到7峽北,有一個枯樹的地方,旁邊有一個樹皮狀的半截橋探到水裡,旁邊有兩塊大石頭,站到靠前的石頭上就行了
⑦ 什麼是德求解答
順從五倫之道的法則做人謂之德
與人之間,無論貧富貴賤,都會自然產生五種關系,所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當我們遵循五倫的正道而走,自然有德行流露出來。父子又親,親是德;君臣有義,義是德;夫婦有別,別是德;長幼有序,序是德;朋友有信,信是德。其實,世間所有的問題,只要人與人處好了,大部分問題都會化解。當人會尊重人,他內心有恭敬、有仁慈,就會愛惜萬物。所以,世界雖然亂,但是要解決問題並不復雜,只要吧五倫做好,把人做好,問題就解決了。
慈是父德 孝是子德
父子關系是不是某一個人規定的?不是,它是一種天然秩序。當孩子出生是,有沒有人規定為人父者要對孩子很慈愛?沒有。當他看到剛剛出生的孩子,不自主的就會生起無限的慈愛跟關懷,只想著如何讓孩子能健康成長。孩子從小對父母也是非常地依戀,那種愛是天性。很多一、兩歲的孩子,父母親處罰他的時候,愈愈打他,他愈往父母懷里鑽,打得愈用力,他抱得愈緊。小孩子開口閉口,都是我爸爸說、我媽媽說。所以,父慈子孝,父子之間、母子之間的這種親情是自然的。
學為人父現在的父子關系是不是[父子有親]?為什麼自然的秩序被扭曲?要把原因找出來。父慈,如何慈愛孩子?這很重要,假如慈愛孩子用錯了方法,就變成溺愛。自己還覺得是為孩子好,其實是在害孩子。當父母的要不要學習聖賢之教?要。做人不只是要學為人師,還要學為人父,學為人母。《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教育孩子的方法錯了,也是為人父母的過失。很多母親說是[父子過],與我沒有關系,實際上[父之過]也包含了母親在內。
[孝]字是會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為一體,成為[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們看著個字就好像是一個兒子背著一個老子,上一代念念想著要如何栽培下一代,才能對父母、祖先有所交代,甚至於教出一個好孩子,也是對社會有所交代。孩子是念念把奉養父母的責任扛在肩上,時時想著父母,如何讓父母更快樂,生活更圓滿。行孝不能等行孝,一定要及時去做,內心會覺得很充實、很踏實。我有一位結拜大哥,他比我大一輪(十二歲)。我曾經跟他分享,行孝是最快了的,他聽了也很認同。他的母親在這十多年來,身體一直不好,所以他推辭了很多應酬,只要一有空就趕快回家陪母親。如此做了十多年,內心很歡喜。他的母親前年往生了,當他母親往生之後,他有一個深刻的體會,他說這十多年的抉擇是正確的,假如這十多年來吧陪伴母親的時間用於應酬,他一定會覺得很遺憾。學會拒絕很多朋友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是借口。任何事只要我們有心,就能做得很好。人與人的交往當中,有一個功課一定要學,就是學會拒絕,不必要的應酬要能推辭,把時間用來做人生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事。拒絕當中有兩張王牌很好用,一張是父母。當朋友要找你去喝酒或吃夜宵,這會耗時又傷身。這時你只要告訴他:[我已經答應要到母親那裡吃飯,今天很抱歉,我不能跟你去了。]你這樣一說,可能他會想,我都已經半年沒有回父母家吃飯了,會把他的孝心喚醒。當你說要回去看父母,一般人不會再強迫你。第二張王牌是妻兒。假如朋友要找你去花天酒地,你就告訴他:[我已經答應兒子,今天回家要講兩個德育故事給他聽,對還是要言出必行,不可妄語謊言,所以不好意思,我得回去了。]朋友就不會強迫你了。
若他還是要強迫你,怎麼辦?這樣的朋友確實不通情達理,而對朋友應該要懂得取捨。[君子之交淡如水],何以淡?此淡中有真味。朋友跟朋友相交都建立在道義、情義之上,他一定能體會到你有很多本分之事要盡責任,所以絕對不會每天跟你黏膩在一起。可能晚上七、八點時,他會提醒你趕快回家吃飯,這樣才有家庭氣氛;趕快回去看看父母,多盡一些孝心。而[小人之交甜如蜜],甜如蜜就好像黏在一起分不開,為何會如此親密?因為他有目的,他可能看上你口袋裡的錢,或者看上你又哪些社會關系,一旦跟你接觸,他就能得到這些好處。所以,當他還沒得到利益之前,他就每天陪著你,甚至到三更半夜都在所不辭。等哪一天你答應了,錢給他了,他立刻會變成另一個模樣。所以,選擇朋友要非常謹慎,行孝一定要懂得珍惜時間。
孝悌是傳家法寶
我的結拜大哥對他母親的孝行,也給下一代塑造了好榜樣。他常常回家陪母親,而他的兄弟姊妹也如是,所以家裡非常熱鬧,兄弟姊妹之間的情感也很好。他母親出殯那一天,我也到靈堂行禮。我發現一件事,他們兄弟姊妹的孩子,其氣質、素質都很好,不但學歷高,對人的態度也很謙虛。所以,什麼是傳家最好的教誨?孝與悌,就是兄友弟恭。為人父母懂得以身作則,在下一代的心目中,就會樹立很好的學習榜樣。
一日為師 終身為父
父母要懂得用慈愛、智慧來教導下一代,孩子也要知道關懷、體貼父母的需要來盡孝道,如此能讓父子這一倫發展的和諧圓滿。為人能頂天立地,人格健全,除了要聽父母的教誨之外,還需要一位很重要的人物來教導,就是老師。中華文化最重視的就是孝道與師道,在古代,父母過世要守喪三年,而老師過世也要心喪三年。我們從喪禮中體會到,古人對於老師的態度非常恭敬,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父母生育、養育我們,給了我們生命;老師用智慧引導我們,給了我們慧命(智慧的生命)。父母跟老師的恩德是我們一生都應當銘記的,對於父母與老師都應當孝敬奉養。
孝心是教出來的
當孩子有孝心時,行為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弟子規》說[父母呼,應勿緩],有孝心的孩子聽到父母的呼喚,就會很恭敬的聽從父母的意見。對父母講話能恭敬,此態度一旦內化,以後面對長輩講話也會恭敬。《弟子規》說[冬則溫,夏則清],有孝心的孩子懂得關懷、體恤父母,此孝心慢慢內化,就能對其他長者甚至於是所有的親人,都能做到關懷、體恤。有孝心的孩子對自己的身體也會愛護,因為[身有傷,貽親憂]。所以,孩子的關懷心、細心是從對父母的這份孝心開始培養的。
我們中心有個孩子感冒了,他在日子上寫到:[今天我感冒了,我很難過,不是因為我感冒很痛苦,而是我感冒就是不孝,因為身有傷,貽親憂。]有孝心的孩子會不會有摧殘自己身體的壞習慣?不會,他會自愛自重。摘自《幸福錦囊集》華藏講記組
⑧ 好書推薦:三顧茅廬.黛玉葬花.武松打虎.大鬧天宮主要內容.出自和作者.以及推薦的理由是什麼
《三顧茅廬》講的是三國時期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復興漢室,不惜三次到諸葛亮讀書的茅廬去尋訪。最終劉備這種禮賢下士的誠意感動了諸葛亮,開辟了三分天下的新時代。《三顧茅廬》出自《三國演義》,作者是羅貫中。推薦的理由是這篇文章告訴想做大事的人們,尤其是作為領導的,想安天下,必得民心。民心中最可貴的是士子之心。為了得到有才能有辦法的人才的支持,就必須做到禮賢下士。
《黛玉葬花》講的是林黛玉誤會寶玉後,聯想到父母姐弟皆無的孤獨,在禮教規范與愛情要求的沖突中益發感傷。疾病的纏繞,生命短促的預感促使黛玉吟出了催人淚下的《葬花辭》。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黛玉想「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去尋找「香丘」,可「香丘」又在何處?最後的選擇只能是「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凈土掩風流。」黛玉《葬花辭》中對生命短促之感嘆,極大地撼動了寶玉的心靈,寶玉「不覺慟倒在山坡之上。」爾後,寶玉又向黛玉進行了大段剖白。
出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
,作者曹雪芹,推薦的理由是除了大片的傷感凄惻外,我們還能從《葬花吟》中體味到一脈憤懣不平之氣,黛玉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願受辱被污、不甘低頭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具有很高的思想價值。
⑨ 發現一個人在外面闖盪,真的好窮
年輕人:
跟你講一個小故事吧!
有一個小青年,他生活在邊遠山區的村落,他想出去闖世界。於是,他去向村裡德高望重的老族長告別,老族長聽說他說完,給他寫了一封信,告訴他遠在異鄉最最困難的時候再打開,那是人生幸福的錦囊。年青人多謝老人轉身離開了。
出門在外,年輕人遇到過很多的新奇的事物也遇到過困難,但他都想辦法克服而不曾打開錦囊,直到有一次創業過程中遭遇劫難,欲哭無淚的時候想起老族長給他的信,他打開信一看只有三個字:不要怕!他想:是啊!我年青就是資本,生命還在,怕什麼呢?他振著起來重新創業,30年後,發財了,他衣錦還鄉。
這個從前的年輕人已是人到中年,歸程漫漫,回到了生養他的村莊,可是一切都已改變,父母已經離逝了,親人也遠走他鄉,村裡的人幾乎沒有人認識他。他去拜訪那位老族長,新族長告訴他:「老族長幾年前已經去世了,這是老人讓我交給你的信,他說你一定會回來」,他接過信封打開閱讀,還是只有三個字:不要悔。
故事講完了,因為你年輕,你就先拿人生幸福錦囊6個字當中的前三個字去用吧!
凡事 「不要怕!」 去做多幾份工作,而且一定要很努力!哪怕是擺地攤也不要怕丟臉……相信你可以走出你貧窮的過去,迎接輝煌的明天!因為過去不等於現在,今天的改變可以改變未來!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