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華夏幸福股票為什麼大幅度跌
華夏幸福(600340.SH)發布公告,擬向平安養老進行永續債融資,涉資50億元,首期利率為8.5%。
自2018年平安以137.7億元收購華夏幸福19.7%股份以來,華夏幸福獲得平安幫助良多,但兩年時間過去了,華夏幸福仍面臨著資金短缺、短期借款激增導致財務費用大漲等「困境」。
基金重倉板塊,機構重倉板塊,滬股通板塊,北京冬奧板塊,證金持股板塊,京津冀板塊,滬港通板塊,上證180板塊,河北板塊,房地產板塊,HS300_板塊,社保重倉板塊,融資融券板塊。
(1)平安對華夏幸福共計提了多少壞賬擴展閱讀
2015年2月13日發布定增預案,公司擬以不低於41.75元/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68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70億元,擬投入固安、大廠的園區配套住宅開發項目和新民居建設項目以及償還銀行貸款。
具體而言,公司本次募投項目包括:固安孔雀城劍橋郡7期項目、固安孔雀湖瞰湖苑項目、固安雀翎公館項目、固安孔雀城英國宮2.7期項目、大廠潮白河邵府新民居項目。
大廠潮白河孔雀城頤景園項目、大廠潮白河孔雀城雅宸園項目、大廠潮白河孔雀城雅琴園項目以及償還銀行貸款,擬投入募集資金分別為18億元、11億元、9.5億元、6億元、8億元、4.5億元、4億元、4億元和5億元。
Ⅱ 中國平安股價為什麼暴跌
中國平安股價為什麼暴跌?
投資暴雷導致平安遭受巨大損失,使得市場信心下降。
一、商業辦公不動產項目
在今年的6月28日,中國平安發布關於大額不動產投資的信息披露公告,擬投資不超過330億元人民幣從新加坡凱德置地集團及私募基金收購來福士廣場等六個商業辦公不動產項目60%-70%的股份,交易預計在2021年三季度正式完成。
而這次收購中,平安收購項目出現了嚴重溢價。市場上甚至有了,平安收購的資產總價不超100億的論斷,這也就是說,有高達200多億的溢價之嫌。雖然實際上本次交易價格對應六個項目的估值約為467億元,較2020年末的評估價值溢價6.7%,但這仍使得市場信心出現下降。隨著收購消息的公布,平安A股下跌6.57%,港股下跌4.53%。
二、收購北大方正
同時就在1月29日,中國平安公告稱,為了推動構建醫療健康生態圈、打造未來價值增長新引擎,同意本公司在授權范圍內參與北大方正及四家子公司實質合並重整。
而北大方正集團早在2019三季度財務報告便顯示顯示:截至2019年底方正集團負債率達到了82.84%,正由於債務問題,北大方正集團2020年開始走上重整之路。截至2021年1月18日,北大方正、方正產控、北大醫療、北大信產、北大資源的債權人共有725家向方正集團管理人申報了736筆債權,申報債權金額合計2347.34億。
從長遠意義上講,北大方正醫療的加入,是對對平安線下醫療體系的有力補充,對平安大健康生態圈的完善有著深遠影響。但從短期來講,方正集團可能需要其投入370.5—507.5億,這對任何一個企業似乎都將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三、收購華夏幸福
2018年7月和2019年1月,彼時,平安分別以23.65元/股和24.597元/股的價格,從華夏幸福大股東華夏控股手中合計獲得7.5億股股份,前後共花了180億,持股比例達到25.25%的股份。
但2020年前三季度,華夏幸福總負債超過4000億。其中,有息負債規模為2185億元,主要為短期負債,其中短期借款約343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高近598億元、應付債券逾525億元。2月1日,華夏幸福發公告,首度承認暴雷,債務逾期本息合計高達52.55億元,涉及銀行貸款、信託貸款等債務形式。
綜上平安這三項投資共計超過1300億,如果全都虧損的話,落到任何一個公司頭上都將是一場災難,雖然平安去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30.99億元,完全扛得起,但媒體抓住了平安的三個坑大作文章。
在投資者看來,像平安這樣的企業,市場已經把它從成長股的估值邏輯轉變為傳統藍籌股的估值邏輯。此外,在通脹抬升以及全球大放水延續的背景下,利率環境以及風險偏好等因素,大資金更重視持股的時間成本,在企業經歷陣痛期階段,他們不願意耐心等待企業改革陣痛期的結束,而是選擇一些賽道好或者盈利前景明朗的資產進行配置,這也是大資金接連拋售造成股價暴跌的原因。
Ⅲ 中國平安如何對華夏幸福收購定價的
摘要 本次轉讓的標的股份為甲方所持有的華夏幸福582 ,124,502股股份(無限售流通股,占華夏幸福股份總數的19.7%)
Ⅳ 恆大欠易居多少錢
恆大目前欠易居約三百萬元。
1、恆大的短期債務壓力較大,應付賬款及票據6669億元、短期借貸及長期借貸當期到期部分2400.5億元,總流動負債高達1.57億元,佔比近80%,而賬面貨幣資金僅有1952.16億元,且「三條紅線」碰觸了兩條。
2、財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中國恆大總資產為2.38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710億元;總負債1.97萬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61億元。資產規模和負債規模均位列各大房企首位。
拓展資料:
1、長期以來,地產靠債務驅動快速擴張,背後離不開金融機構「輸血」。若恆大債務出現什麼差池,可能引發一連串的「蝴蝶效應」。
2、根據去年那份被恆大辟謠的求援文件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末,恆大集團負債涉及128家銀行類金融機構和逾121家信託、城投、資管、小貸等非銀行機構。
3、其中,境內銀行類金融機構借款余額2163億元,排名前五的分別為民生銀行293億元、農業銀行242億元、浙商銀行113億元、光大銀行105億元、工商銀行103億元;境內非銀行金融機構借款余額3684億元,排名前五的分別為外經貿信託241億元、中航信託191億元、山東信託176億元、光大興隴信託164億元、渤海信託125億元。
4、盡管恆大當時做了辟謠,但從如今的局面推斷,當時文件中所說的內容也並非空穴來風。而上述金額對任一家金融機構而言,應該都是一筆「頭大」的費用。
5、以民生銀行為例,摩根大通9月初估計,該行對恆大的風險敞口最大。不過,民生銀行6月份在上證e平台上回復投資者時表示,恆大集團及關聯公司在該行的所有授信業務還本付息情況均正常,從合作開始至目前均無逾期情況發生。
6、盡管如此,民生銀行的股價卻非常誠實,從7月初到現在,下挫幅度近30%。不得不說,有中國平安對華夏幸福的前車之簽,資本市場對恆大可能對民生銀行造成的壞賬准備計提影響多少還是在意的。畢竟,民生銀行去年凈利潤不過才265億元。金融機構之外,業務層面被恆大牽連的公司也不在少數,僅A股已明示為恆大供應鏈一員的就有20餘家,如三棵樹、索菲亞、歐派家居、喜臨門等。
Ⅳ 中國平安2021年凈利潤
中國平安2021年凈利潤272億元,同比增長4.5%。
拓展資料:
凈利潤是指企業當期利潤總額減去所得稅後的金額,即企業的稅後利潤。所得稅是指企業將實現的利潤總額按照所得稅法規定的標准向國家計算繳納的稅金。它是企業利潤總額的扣減項目。
是指在利潤總額中按規定交納了所得稅後公司的利潤留存,一般也稱為稅後利潤或凈收入。凈利潤的多寡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利潤總額,其二就是所得稅費用。
凈利潤的計算公式為: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凈利潤是一個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凈利潤多,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好;凈利潤少,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
4月22日晚,中國平安對外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在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平安的歸母凈利潤為272.23億元,同比增長4.5%;歸母營運的利潤為391.20億元,同比增長8.9%。
財報顯示,中國平安對華夏幸福(3.240, 0.05, 1.57%)相關投資資產進行減值計提及估值調整金額為182億元,對稅後歸母凈利潤影響金額為100億元,對稅後歸母營運利潤影響金額為29億元。
在投資方面,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中國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為3.78萬億元,較2021年年初增長1.1%;保險資金投資組合年化凈投資收益率為3.5%,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為3.1%。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平安的個人客戶規模持續增長,截至2021年3月末,該公司的個人客戶數逾2.20億,較年初增長1.0%;其中,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的個人客戶數為8457萬人,佔比提升至38.3%。
得益於個人客戶增長,在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平安的團體業務綜合金融融資規模同比增長84.9%。
在用戶增長的同時,中國平安同步優化著產險業務。在2021年第一季度,平安產險的原保險保費收入為661.75億元,同比下降8.8%;整體綜合成本率為95.2%,同比下降1.3%;營運利潤為51.19億元,同比增長15.2%。其中,「平安好車主」APP作為中國最大的用車服務APP,截至2021年3月末,注冊用戶數突破1.33億人,較年初增長5.1%。
對此,中國平安解釋,一方面是受車險綜合改革影響,保險費率下降,另一方面平安產險不斷優化客群結構,加強風險篩選。
Ⅵ 華夏幸福債務違約,對於公司的運營有影響嗎
華夏幸福發布債務違約公告,透露華夏幸福及下屬子公司發生債務逾期,涉及本息金額共52.55億元。然而公司可動用貨幣資金余額為8億元,無法償付金融機構負債。針對此,華夏幸福債權人委員會已經組建並召開第一次會議,以“不逃廢債”為前提,期待穩妥化解華夏幸福債務風險問題。對於扣除預收款之後的債務總額已逼近3000億的華夏幸福而言,紓困,或將是一個漫長且阻力重重的過程。
由華夏幸福牽頭,平安銀行和工商銀行兩大債權人等組成債務委員會舉行了第一次會議,包括河北省、央行、銀保監會、廊坊等在內的相關方面及230多家金融機構與會。會議上,華夏幸福董事長王文學闡述了華夏幸福之所以遇到流動性難題的主要原因,同時希望各個方面能達成共識,以時間換空間,維持穩定,並做到“不逃廢債”。
Ⅶ 關於計提壞賬准備賬務處理
壞賬准備是指企業的應收款項(含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等)計提的,是備抵賬戶。企業對壞賬損失的核算,採用備抵法。在備抵法下,企業每期末要估計壞賬損失,設置「壞賬准備」賬戶。備抵法是指採用一定的方法按期(至少每年末)估計壞賬損失,提取壞賬准備並轉作當期費用;實際發生壞賬時,直接沖減已計提壞賬准備,同時轉銷相應的應收賬款余額的一種處理方法。
企業應設置「壞賬准備」會計科目,用以核算企業提取的壞賬准備。企業應當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終了,對應收款項進行全面檢查,預計各項應收款項可能發生的壞賬,對於沒有把握收回的應收款項,應當計提壞賬准備。
計提壞賬准備的方法由企業自行確定。企業應當列出目錄,具體註明計提壞賬准備的范圍、提取方法、賬齡的劃分和提取比例,按照管理許可權,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或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准,並且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報有關各方備案,並備置於公司所在地,以供投資者查閱。壞賬准備提取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仍然應按上述程序,經批准後報送有關各方備案,並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說明。
企業在確定壞賬准備的計提比例時,應當根據企業以往的經驗、債務單位的實際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的情況,以及其他相關信息合理地估計。除有確鑿證據表明該項應收款項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債務單位撤銷、破產、資不抵債、現金流量嚴重不足、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等導致停產而在短時間內無法償付債務等,以及應收款項逾期3年以上),下列各種情況一般不能全額計提壞賬准備:
(1)當年發生的應收款項。
(2)計劃對應收款項進行重組。
(3)與關聯方發生的應收款項。
(4)其他已逾期,但無確鑿證據證明不能收回的應收款項。
企業持有的未到期應收票據,如有確鑿證據證明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時,應將其賬面余額轉入應收賬款,並計提相應的壞賬准備。
企業的預付賬款如有確鑿證據表明其不符合預付賬款性質,或者因供貨單位破產、撤銷等原因已無望再收到所購貨物的,應將原計入預付賬款的金額轉入其他應收款,並計提相應的壞賬准備。
企業對於不能收回的應收款項應當查明原因,追究責任。對有確鑿證據表明確實無法收回的應收款項,如債務單位已撤銷、破產、資不抵債、現金流量嚴重不足等,根據企業的管理許可權,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或經理(廠長)辦公會或類似機構批准作為壞賬損失,沖銷提取的壞賬准備。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1-1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Ⅷ 壞賬准備計提比例是多少
壞賬准備計提比例是公司會計政策制定的,一般根據公司實際情況,按賬齡分析制定,如一年以內5%,一到二年20%,二到三年50%,三年以上100%等。但是,按照稅法規定可以扣除的壞賬損失金額:核銷的壞賬—收回以前年度核銷的壞賬+(年末應收款項余額-年初應收款項余額)×5‰。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3-1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