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人的幸福感從哪裡來
隨著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漸上升,精神方面的需求也相應的越來越被人們重視起來。其中幸福感就經常被人們提起和討論,其實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比較注重精神層面的建設,古人們對幸福感的討論和表達也存在在各種詩詞和文獻中。雖然每個人對幸福感的定義各不一樣,但是還是有一些共同之處的,比如對安逸閑適生活的嚮往、不過於沉溺功名利祿和紙醉金迷的生活、對超脫的精神境界的追求。
三、陶淵明嚮往的幸福陶淵明追求悠然的生活是眾所周知的,這種觀點跟當時的小農社會很吻合,這種幸福觀就不像莊子的思想那樣顯得曲高和寡,“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流傳甚廣和人們對這詩詞的倍加贊頌也能說明古人當時對這種幸福觀是多麼推崇了。陶淵明的詩詞中充滿著對安靜閑適生活的嚮往,這也說明大多數的古代人並不是極度功力和渴望建功立業的,有這樣思想的人經常處於歡樂當中。
2. 昆明人怎麼樣
和其他地方的人一樣,有善良的也有心眼不好的。
3. 昆明人怎麼樣
昆明人很善良很友好,我到那裡去工作,結實了很多朋友,體會到了很多溫暖
4. 人的幸福感是怎麼來的
幸福是一種感覺,一種滿足的感覺,是精神上的享受,那麼這樣的感覺是怎麼來的呢? 是和別人比出來的。一個人,把自己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和周圍人進行比較,覺得比別人高,比別人好,那麼自己就覺得幸福。 例如,一個人的老婆比別人的老婆都漂亮,賢惠,那麼他就覺得很幸福,很滿足。再例如,一個人身體非常健康,而別人經常生病,那麼他就覺得自己很幸福。 上面的兩個例子,老婆漂亮不漂亮,身體健康不健康,不屬於社會經濟建設方面的內容,所以本文這里就不再論述了。本文這里只論述與社會經濟建設有關的內容。 與社會經濟建設有關的內容,就是人們在生活條件的的好壞,例如吃的怎樣,穿的怎樣,玩的怎樣,住的怎樣,用的怎樣。 例如,一個人有轎車,而周圍人沒有,那麼他就覺得高人一等,就覺得非常幸福。 注意,這里的比,只是同時代的人相比,不是和前時代、後時代的人相比。而且這里的相比,還是有范圍的。例如和周圍人相比;一個團體內的人相比,一個國家內的人相比,(或全世界的人相比)。 例如,唐朝有一個大財主,坐的是木輪馬車,而坐木輪馬車,在當時是很高檔的,而且很少有人有馬車,所以這個大財主就覺得非常幸福。而我們現在,假設有一個人,有膠輪馬車坐,比那個大財主的馬車還要高級,可是你說這個人能覺得幸福嗎?不能。因為,膠輪馬車,在現代太土了,周圍的人都瞧不起。所以,這樣的比較,只能是和同時代的人相比,不是和不同時代的人相比。 再例如,你在你們市是最富裕的,當然你覺得非常幸福,非常滿足,雖然你比美國的比爾蓋茨差多了,但是他畢竟太遙遠了,不大影響你在本地的富裕地位,所以他不大影響你的滿足感,幸福感。所以,這樣的比較,只要和周圍人相比就行,而不是和遠方的人相比。 因為幸福是比較出來的,所以它就和人的絕對的物質生活條件沒關系,只和相對的物質生活條件有關系。 比方說,你周圍的人只有286的電腦,而你有386的電腦,那麼你就覺得很自豪,很滿足,當然也就很幸福,你會經常向周圍人誇耀你的電腦運行速度是如何如何快。可是,當周圍人都有奔5電腦時,你就覺得你這386電腦太慢了,太老土了,你也就沒有幸福的感覺了。同樣的一台386電腦,為什麼前面你覺得它很好,而到後面就覺得它很不好呢,它給你的幸福感不一樣呢?這就是比出來的。所以,幸福不取決於絕對的物質生活條件,而是取決於相對的物質生活條件。 南美洲有一種卷尾猴,一次,實驗員拿同樣的黃瓜片給兩個卷尾猴吃,每次分別只給它們兩個一片,每次兩個都吃得很香甜。後來,實驗員拿葡萄給一個猴子,而繼續給另一個猴子黃瓜片,這個猴子就非常氣憤,把黃瓜片打得老遠。這次它就認為黃瓜片非常不好吃。這也是比較出來的。 一群人,如果大家都吃窩頭,那麼大家就吃得很香甜,覺不到有什麼不滿足的。如果有人吃饅頭,有人吃窩頭,那麼吃窩頭的就覺得很痛苦。 一群人,如果都穿著帶補丁的破衣服,那麼大家就沒有一個覺得自己苦,自己不幸福,大家都能談笑風生,其樂融融。可是,如果其中有幾個西裝革履的,那麼其他人就覺得自己很難看。 60年代以前,包括解放前的幾千年裡,交通工具很少,當然自行車也很少,很多人都是步行。上班、上學、開會、走親戚、趕考都是步行。例如,我們這里離城市上百里,解放前,我們這里有到城市做買賣的,都是步行,挑著上百斤的擔子,半夜就趕路,晚上很晚才回到家。可是,這樣的步行,大家都不覺得怎麼苦,怎麼累。而現在,要是步行兩里路,都覺得很遠,很累,這也是比較出來的。 如果上面這個例子大家不好理解,我再拿唐朝的那個財主舉個例子。唐朝的那個財主,坐馬車,他就覺得非常舒服,非常滿足,非常快。可是,如果今天的人坐馬車,那麼他就會覺得很累,很慢,很不舒服,很不滿意。坐的是同樣的車,為什麼在唐朝時不覺得累,而在現在覺得累呢?還是和同時代的人比較的結果。 如果大家都是天生下來就腿疼,那麼大家都不會覺得苦,照樣都很高興。如果有一個腿不疼的,他會覺得自己有病,非花錢請醫生把自己的腿治疼不可。 如果大家都餓肚子,那麼大家也不會覺得自己苦,也照樣都很高興。可是,如果有一些人天天大魚大肉吃得很飽,那麼其他的人就覺得很不滿足,很痛苦。 這就是人性。許多人要和我大講人性,這樣的人性你們懂嗎? 6、70年代過來的人,經常吃不飽,穿不暖,可是他們很多人都說那時很幸福,很滿足,而今天的很多人就不明白,說,那時的人吃不飽,穿不暖,怎麼能幸福呢?今天的這些人不知道幸福是怎麼回事。 6、70年代,雖然吃不飽,穿不暖,但是大家都是這樣,包括幹部也是這樣。例如,我們這個公社的書記,我還知道他的名字,他就穿的很破舊,夏天經常穿一件用秫秸皮編織的衣服——我們這里把這種衣服叫「老鷹翅」——和社員一起勞動,所以社員也就沒有覺得自己痛苦。 如果說6、70年代的生活水平很差,就沒有幸福可言,那麼今天的人說自己幸福,也同樣是假的。因為,50年後的生活水平更高了,那時的人就會認為現在的人說自己幸福全是假話。他們同樣也會笑話:「21世紀初的人說自己很幸福,哈哈,那時也有幸福可言?轎車是那麼慢,從南京到北京得開20小時,累也累死了。」所以,不能因為6、70年代的生活差,就說那個時代的人不幸福。 而今天的群眾,雖然吃的穿的都比那時好多了,可是,周圍的人,有高樓別墅的,有山珍海味吃著,有皮大衣穿著,那麼群眾就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很不滿足了,甚至很氣憤了。當然,「幸福度」就比過去下降很多。 而這個時候,你如果硬讓群眾覺得幸福,對群眾說,你們的生活水平比過去好多了,你們還不應該感到幸福嗎?可是這個時候,群眾還是幸福不起來。比方說,大家都有286電腦,你也有,那麼你就覺得很幸福。可是,後來,你的電腦升到386了,而別人的電腦都升到奔5了,那麼這個時候,你就覺得很不滿意了。而這個時候,當有人對你說:「你的電腦比過去好多了,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你應該感到很幸福啊。」你聽了他的話,是不是想打他倆嘴巴? 再打個比方。假設上帝在造人的時候,把人的身高都定為1米,那麼這樣的社會就沒有一個覺得自己矮,沒有一個對自己的個頭不滿意。假設有一天,所有人都長到3米高了,就一個人還是1米高,那麼他就要被歧視,就覺得很不滿意。假設他到上帝那裡去訴苦,要把自己的身高長到10米。上帝答應了他。可是,當他回到人間時,發現其他人的身高都長到100米了,那麼這時他會為他增高的這9米感到欣慰嗎?怎麼可能。 一支部隊里,官兵平等,要吃野菜,都吃野菜,那麼官兵都會不覺得痛苦,反而還會樂融融的。如果士兵吃饅頭,當官的吃麵包,那麼士兵就會非常氣憤,戰鬥力也就立即完蛋。春秋的大將吳起,天天和士兵同吃同睡,所以他的部隊無敵於天下。另一支部隊,吃得很好,可是官兵不平等,那麼上面那支官兵同吃野菜的部隊里的士兵,並不一定稀罕這支部隊,他們就喜歡這支部隊里的這個平等制度。或許有些士兵看這支部隊吃的好,到這里來,剛來時,可能感覺很好,可是因為不平等,經常受歧視,時間長了,他還會想念那支部隊,想念那樣的平等制度。 朝鮮人民感到自己很幸福,可是咱們許多人就不信,說:「朝鮮那麼窮,有什麼幸福可言?說朝鮮人民感到幸福,都是騙人的。」這也是不理解幸福的來源。 這里再來說說上面提到的「幸福度」這個詞。如果我們把全社會里一個最富裕,最滿足的一個大財主的幸福度定為1,那麼這個社會里那個最貧窮,最不滿足的人的幸福度就是0,其他人的幸福度在0—1之間。有了幸福度這個詞,就好說事了。唐朝的那個大財主,有馬車坐,生活水平在唐朝是很高的,所以他的幸福度就接近1。而在我們今天這個社會,隨便抓來一個下崗工人,他可能就有機動三輪車開,比馬車好多了,還有電視,還有電風扇,還有電話,比那個財主的生活好多了,那個財主在夏天,想吃塊冰糕解暑都沒有,可是,這個下崗工人能有那個財主感到滿足,感到幸福嗎?沒有。這個工人的幸福度接近於0。 所以,幸福是同時代相比較的結果,是同時代相對的物質生活水平相比較的結果,不是絕對的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產生的。除非全世界只有一個人,他才會為他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而感到幸福。 既然人的幸福是同時代的人相互比較出來的結果,那麼有人幸福,有人比其他人生活好,就必然有人不幸福,必然有人比其他人生活差。所以,一個社會,要想使人人都幸福,就必然得使人人的生活水平幾乎一樣,沒有差距。所以,只有人人在經濟生活水平上都平等的社會,才是人人都幸福的社會。一提到人人平等,反對者就好說,你想平等,就回到6、70年代啃窩頭去吧。這樣的說法,是無知的說法,或者是故意地歪攪胡纏。人人平等,是一種制度,和經濟
5. 幸福感來自哪裡
追求自己的目標,實現自己的目標,學習需要的知識,了解實際,獲得提高,有自己見解,有自己思考感悟,分析處理好問題,履行好自己責任,有自己朋友,有自己家庭,生活得開心快樂。
6. 昆明哪裡好玩
1、翠湖
來昆明一定要去翠湖玩一下 翠湖是昆明的一張城市名片 象徵著昆明人的幸福指數
2、世博園
世界園藝博覽會的保存版 在裡面轉轉絕對值得 到了裡面絕對能感受到雲南的特色 門票30元 我讀書時去過N次 非常值得去
3、民族村
民族特色盡顯其中 好玩的好吃的都有 最好的是民族村就在滇池邊上 從民族村走七八分鍾就到滇池邊了 昆明的滇池很有名的 一舉兩得
4、正義坊和金馬碧雞坊
這是昆明人最喜歡去的地方 有地方風趣
這些地方都去一邊時間也就差不多了 如果還有時間 建議去大觀樓和西山轉轉
7. 昆明人的特點是什麼
09年有個訪談,雲大教授金子強說過昆明人特點:壩子文化、小城意識,哺育出老昆明「小城心態」。怎麼說呢,昆明本地人大都有家鄉寶情節,給外地人感覺會比較「墨跡」,但正是因為這樣的小城意識,反而會覺得沒有太過的精明,比較淳樸,好相處。實際上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特點,一些分析也只是類比情況下來講的。你可以參考下文庫里的城市地理文化分析。http://wenku..com/view/6795a21fb7360b4c2e3f6465.html
8. 居住和生活,是在山東好,還是在昆明好
昆明的氣候好,物價也相對便宜,生活節奏慢,但在這么個悠閑的大環境下人很容易產生滿足感和倦怠心,就會漸漸比較不太想去從事有競爭力的工作和事業了,而且創業的項目和機遇相對的話可能比山東要少一些。
其實每個城市都有利弊,關鍵在於這個城市適合不適合你而已,你是從事什麼工作的?如果你的工作在哪裡都可以發展,沒有太多地域性或者經濟發展度限制的話昆明是個還不錯的城市。
看你自己想過怎樣的人生了,是想立志創業還是滿足於找份簡單的工作過悠閑的人生?創業的話可能山東比較適合,悠閑人生的話當然是在昆明了,當然也並不是說在昆明你就不能創業了,人生處處都充滿著機遇,就看你能否努力把握了。
最後個人認為還是要你自己喜歡並且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選擇,別人是沒辦法幫你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