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袁隆平誕辰91周年,重聽他對年輕人囑托,你有何感想
1、我們要志存高遠,樹立遠大理想。袁隆平院士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一生致力於這兩個夢,在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同時,為解決糧食問題作出了卓越貢獻。當代青年,生逢盛世,只有志存高遠,樹立遠大理想,將個人奮斗與國家命運緊緊相連,背負時代的責任,才能收獲時代的榮光。
2、我們要腳踏實地,有所擔當作為。「你們正值如花的年齡,也正是充滿夢想的時候,但是僅僅停留於做夢是不夠的。要樹立理想,並努力為實現理想而奮斗。」袁老以身作則,把一生浸在稻田裡,把功勛寫在大地上。青年人要牢記袁隆平院士囑托,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勇於擔當,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迎接挑戰,才能實現一切夢想。
拓展資料:
一、簡介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無黨派人士的傑出代表,「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中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傑出貢獻,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獎項。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二、個人生活
生日考證
對於袁隆平的生日,2010年出版的、由辛業芸訪問整理的《袁隆平口述自傳》,據該書附錄的《袁隆平年表》記載,袁隆平於「1930年9月1日(農歷七月初九),出生於北京協和醫院」。還有一種流傳甚廣的記載說,他生於1930年9月7日(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歲月的錯位,也許與那兵荒馬亂的世道和我們主人公顛沛流離的童年歲月有關,模糊記憶中難免會出現偏差,連他本人在八十歲之前,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確鑿生日,更不知誰是第一個把他接到這個世界上來的。直到一個嬰兒的出生證據在北京協和醫院的歷史檔案里被重新發現,最終才還原了一個屬於他的確鑿無疑的誕生日:Aug,13,1929 ——1929年8月13日,農歷己巳年七月初九,他不是屬馬而是屬蛇,也就是小龍。對於一個此時已年逾八旬的老人而言,這是一次遲到已久的生命確認。對此,一輩子大大咧咧的袁隆平先生倒是覺得改不改過來無所謂,多少年了,他早已習慣了9月7日那個生日,習慣成自然。
⑵ 你想對袁隆平爺爺說些什麼二年極寫話
袁爺爺,您好,您雖然離開了我們,您的形象卻會永遠留在我們心裡。
您為中國的糧食安全做出了一生的努力,不但當代人享受到了您的成果,後代人都會享受到您偉大的成果。您的兩個夢想,也是我們的夢想,我們一定好好學習,長大後像你一樣有真才實學,做出努力,去實現您那兩個偉大的夢想。
袁爺爺是中國人民的′爺爺,有袁爺爺中國人民糧食才吃不完,是最尊敬,最偉大是中國人和世界,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
袁隆平爺爺個人介紹:
1930年9月1日生於北平(今北京),漢族,江西省德安縣人,現在居住在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湖南省科協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協副主席。
2006年4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於2021年5月22日逝世,享年91歲。
⑶ 袁隆平獲榮譽勛章,90歲的袁爺爺為何會快樂得像個孩子
因為袁隆平爺爺高興的不是自己獲得了榮譽勛章,而是他自己研發的雜交水稻的產量不斷增加,未來可以走出國門,造福全人類。袁隆平爺爺是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他是從西南大學畢業的,那是小編夢想能夠去到的學校。袁隆平爺爺一直都是我們非常尊敬和感恩的一個人,他研發出的雜交水稻解決了我國的溫飽問題,他一直都有一顆進取向上的心,並沒有為這一時的榮譽蒙蔽雙眼。
很多人都說,只有袁隆平爺爺才能說我胖。因為我們能吃飽,吃夠,都是袁隆平爺爺一生的努力換來的。他這一輩子都在和水稻打交道,他親自種植,親自勘察,親自在田野里細細的觀察著這些可愛的小水稻們。他這一生的奮斗和堅持為他換來了這個榮譽勛章,而且還是在國家成立70周年的時候。
⑷ 袁隆平生活細節曝光,愛好健康懂得浪漫,他與妻子的感情有多好
人們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為“雜交水稻之父”,可敬可愛袁爺爺送行。
“袁老一路走好”5月24日,湖南長沙市民在明陽殯儀館為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袁老送行,人們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來送別這位敬愛的袁爺爺。
老一輩人可能更有感觸,上世紀六十年代由於天災,很多人都經歷了飢荒,袁爺爺的發明解決了人們的吃飯問題,所以他在人們的心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印跡。
袁爺爺一生的夢想,便是希望所有人都遠離飢餓,很多人來到告別儀式現場來送行袁爺爺,為袁爺爺送上菊花和祝福卡。
兩人婚後感情也是非常好,袁爺爺對袁奶奶疼愛有佳,兩人一起逛街的時候,袁爺爺還會經常製造一些小浪漫,給袁奶奶買些小禮物,比如項鏈之類的。
袁老也被很多人稱為“寵妻狂魔”,在袁老90歲生日時,他就把第一口生日蛋糕喂給了自己妻子吃,簡單的一句“來吃”,滿滿的甜蜜與愛意。
袁奶奶是袁爺爺寵了一輩子的“寶兒”,兩個人一起浪漫變老,這就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
也許越優秀的人就越懂得如何寵愛自己的妻子吧,或者說是越寵妻就會越優秀,希望各位男士可以驗證一下,多寵寵自己的妻子,看看自己是不是會變得更優秀!
⑸ 《功勛》中袁爺爺成功前失敗3000多次,他是如何鼓勵自己與身邊人的
《功勛》中《袁隆平的夢》作為壓軸篇章,讓我們再一次回顧袁爺爺的一生,雖然他在成功之前失敗了三千多次,是他的堅持不懈成就了全國人民的溫飽。
在這個窮苦的年代,研究事業並沒有那麼容易實施,國家也沒有經費,袁爺爺想要栽種稻穀連個盆都買不起。當袁爺爺問自己的妻子,生活的開支是否還有剩餘買盆的時候,妻子很是為難。但是看到袁爺爺對研究稻穀的熱情,妻子的情緒迅速就沒有了。袁爺爺的一生都貢獻給了農田,他對研究事業的熱情從不削減。
《功勛》讓我們看到了袁爺爺這短暫的一生,是他的堅持、自信和熱情讓我們看到了糧食的希望。
⑹ 袁隆平說過的那些話引發網友熱議,你知道他的哪些經典語錄
一:袁隆平說過的那些話引發網友熱議袁隆平說過的那些話引發網友熱議,你知道他的哪些經典語錄?
2021年5月22日,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在湖南省長沙市的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逝世,享年91歲。很多媒體和網友在聽到這個令人難過的消息後,紛紛都在社交平台上表達了自己的難過和不舍,社交平台當天的熱搜榜也都是關於袁隆平院士逝世的相關詞條。其中,最令人感動的莫過於袁隆平院士生前在采訪中說過的經典語錄合集視頻了,這個視頻也引起了許多網友的熱議。很多網友在聽到視頻中袁隆平院士那堅定的語氣和話語的時候,都忍不住流下了感動的淚水,並在評論區中表達了自己的感慨和難過。不得不說,袁隆平院士的逝去對於所有的中國人來說都是一件非常難過的事情,大家都很捨不得這位可愛而又偉大的老人。
⑺ 請你把對袁隆平的祝福寫下來
「民以食為天」,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糧食的渴望。我們中國耕地面積僅佔世界百分之七,人口卻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而一粒種子改變了一個世界,袁爺爺您創造了奇跡,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多公斤。您滿懷信心地向世界宣稱,中國人不僅可以自己養活自己,更能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作出巨大貢獻,農民伯伯都親切的稱呼您為「米菩薩」。
您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您從1964年開始,4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您領導研究的超級雜交稻項目正朝著畝產900公斤的預期目標順利推進。幾十年來,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稻56億多畝,每年增產的稻穀可以養活7000多萬人口,相當於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總和。雜交水稻還被推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您是當之無愧的「雜交水稻之父」。
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在溫室里長大的孩子,住在城市遠離農村,不知道農民伯伯種莊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糧食是怎麼種出來的,除了從書本上了解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識以外,就只能通過在農村長大的父母口中聽到關於農耕時節的一些事情。我曾聽爸爸講述過60年代種植稻穀,畝產都不高,每年的清明節開始從買稻種、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個過程。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到頭來還是吃不飽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學實驗帶領下,有了「雜交水稻」的成功,才解決了我國的糧食欠缺問題,現在我們已經不但是吃得飽,而且還吃得好,家家戶戶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
衷心感謝您袁爺爺!您在農業領域里的無私奉獻和付出,才換來了今天我們衣食無憂的生活! 四十多年來,您和您帶領的科研團隊為研發優質高效水稻付出了寶貴的青春年華,付出了畢生精力!我知道您有一個超級水稻夢,在試驗田裡種植的雜交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比掃帚還長,顆粒像花生米那麼大,十萬個穗子形成—棵參天大樹,你坐在稻穗下乘涼,悠閑地給我們講述著盤古開天地以來您的「水稻夢想」!我祝願您「禾下乘涼夢」早日實現!也祝願您國慶節快樂安康!
⑻ 「國之脊樑」袁隆平爺爺和妻子的愛情故事,你羨慕嗎
我真的是羨慕袁爺爺和鄧奶奶的愛情。
2021年5月22日,註定是個難忘又悲傷的日子,人們還沒有從雲南青海的地震中回神,就又迎來了一個更讓人悲痛的消息,「中華拓荒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解決了億萬人溫飽問題的袁隆平院士由於多器官功能衰竭,在13時07分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人的身上,最值錢的東西,是腦袋裡的知識」;「人就像一粒種子,各方面都要健康」;「我成功的秘訣:知識,汗水,靈感,機遇」袁老的教誨猶在耳邊,可靈魂卻已飄向宇宙。
袁老總是和藹可親地說道:我們兩個人團聚在一起不容易,我想多守你幾年!多麼感人的一句話呀,流露出袁老對鄧哲的一片愛情!用袁隆平的話說道:「愛,是一份長久地承諾;愛,滲透在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中;哪怕是一個會心地微笑,擦一擦汗,洗一洗碗,陪著愛人逛一次街,都是幸福的,都是值得回憶的。
⑼ 袁隆平爺爺與妻子的愛情,一場跨越半世紀的陪伴,你羨慕嗎
這場跨越半個世紀的愛情任誰都會羨慕。
導語兩人風風雨雨一輩子,經歷的除了美好的愛戀,也有避免不了的磕碰與爭執。經過幾十年的相守鄧哲也看破了他的招數,不過這份「識趣」和「機敏」她還是很滿意,也就配合著他一起演戲。這樣鬥智斗勇的相處模式也讓兩人的婚姻生活增添了別樣的趣味。然而,再美好的愛情也不可能永遠延續,在相守了57載之後,袁老終是先走一步。我想對於他的離開,任何人都不會痛過他的妻子鄧哲。再沒有人會在她洗澡的時候喊她的名字,再沒有人會將生日宴的上的蛋糕喂給他吃。她的袁先生,在今日之後,再也不會回答她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