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部分中國人的幸福指數是多少這個數字怎麼計算出來的
現代人越來越關注幸福感,許久不見的老朋友,見面後問的常常就是:這些年過得幸福嗎?我們都希望獲得幸福,然而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一個創業的人,事業有成就覺得幸福;學者認為能出成果就是幸福;老年人身體沒大病、不孤獨,就覺得挺幸福。因此,找到自己的幸福,是一門生活的藝術,也是一門學問。
什麼是幸福
8月2日,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博士後邢占軍先生,他在幸福感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告訴記者,幸福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體驗,可以通過心理測量來把握。
邢占軍說,幸福感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加以把握。首先是滿意感:個人的基本需要是否得到了滿足,最基本的是身心健康,衣食無憂。其次是快樂感:許多事情都能帶給人快樂,一句心理學上的諺語這樣說道:如果你想快樂一小時,打個盹;如果你想快樂一天,去釣魚;如果你想快樂一個月,去結婚;如果你想快樂一生,幫助別人。而幸福感的較高表現是價值感,它是在滿意感與快樂感同時具備的基礎上,增加了個人發展的因素,比如目標價值、成長進步等,從而使個人潛能得到發揮。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感,與西方的享樂主義不同,享樂只追求享樂的過程,缺少更有價值的目標。
一個人要想弄清自己的幸福感是強還是弱,可以通過科學的測量來加以考察。例如邢占軍提供的《中國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量表》就從知足充裕體驗、心理健康體驗、社會信心體驗、成長進步體驗、目標價值體驗、自我接受體驗、身體健康體驗、心態平衡體驗、人際適應體驗、家庭氛圍體驗10個方面對我國居民的幸福感加以度量。得分越高,表明幸福感越強。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感
邢占軍做過一個關於不同人群幸福感的調查,結果發現,在所調查人群中,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最強,35—45歲的中年人幸福感最弱。因為這部分人群處於社會各個領域的最前沿,相對於老年人和青年人來說,他們的工作壓力最大,是各種變動的直接沖擊對象。在家庭中,他們是頂樑柱。這些都造成中年人的幸福感指數下降。
不同職業的人,幸福感也不一樣。邢占軍調查了8個群體後發現,幸福感最強的是國家幹部,其次是知識分子和新興階層(包括私營企業主、外企管理人員、自由職業者等),排第三的是工人、農民和國企管理者,接下來是大學生,幸福感最弱的是城市貧困群體。在這項調查中,國有企業管理者幸福感偏低是比較出人意料的。邢占軍說,這裡面有社會原因。他舉了一個例子:某專門製造大型機械的國企近期進行了改革,45歲的大李跟其他許多中層管理者一樣,被免去了享受20多年的幹部待遇,收入與部門整體收益掛鉤。結果由於市場等因素的影響,他的收入大大降低,有時還不如一線的職工掙得多,這使他很尷尬,對社會的發展趨勢出現了懷疑,更談不上幸福了。
研究還發現,每個人衡量幸福感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別人都覺得一個人應該很幸福,他自己未必覺得。有一位40多歲的職業女性,在石油公司做財務,收入可觀,愛人事業有成,孩子即將上大學,周圍的人都很羨慕她。但她覺得並不幸福。原來,她總愛防範別人,也沒有知心朋友,生活沒有目標,整天感覺不舒服。邢占軍說,外人看她什麼都有,應該很幸福,但這位女性看重的卻是人際關系和價值實現,這說明每個人衡量幸福感的標准存在巨大差異。有的時候,如果我們沒有感到幸福,就應該反思一下目前的狀況,這有利於重新認識自己,發現幸福。
財富和幸福沒有太大關系
2004年中,芝加哥大學教授奚愷元對中國6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武漢、西安、成都進行了幸福指數測試。測試表明,6城市的幸福指數從大到小依次是:杭州、成都、北京、西安、上海、武漢;但在同一城市裡,富人比窮人幸福。經濟更為發達的北京、上海的居民,其幸福感比杭州、成都的居民低——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是因為財富對幸福的影響是相對的:只有可以進行直接的比較時,富裕的一方才會表現出更強的幸福感。這說明,幸福與財富的確有關聯,但是相關程度比人們想像的要小得多。
這樣的調查結果與我們的生活經驗是相符的。回想小時候的無憂無慮,再看看現在城市裡快節奏的生活,雖然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娛樂的東西也多了,但我們並不覺得比小時候幸福。這與當前人們的生活壓力大、慾望過度擴張、身心失衡有密切關系。
學會追求自己的幸福
邢占軍說,要找到自己的幸福,首先要懷著真誠的心,熱愛生活,珍惜生活。其次,要建立符合實際的目標和期望標准。人活著要有目標,目標要高於現實,但又不可過高。能夠激勵自己,而不構成巨大壓力的生活目標才是合適的。最後,要有平和的心態,要能正確對待挫折、正確對待他人。現代社會流動性大,人們的發展目標多元化,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對此要平心靜氣地看待,把握好現在,不必去忌妒別人。
對一些社會問題,我們也要平和地看待。對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腐敗、污染等,要理性對待,要認清這些問題是伴隨著社會發展而來的,也需要靠社會發展來解決。邢占軍說:「這樣,心態才會好,看這個世界的時候,才會覺得亮堂,生活才會充滿陽光,充滿幸福。」
② 浙江2城市舒適度水平排名靠前,城市舒適度評判的標準是什麼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大家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建設也隨之變得越來越好,交通非常便利,高樓大廈林立,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大家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很多人都是為了一日三餐而忙碌,根本沒有時間享受生活,這也導致大家幸福指數不高。“北上廣深”是一線城市,發展機會很多,非常適合奮斗的人,但是在這幾個城市生活的人幸福感和舒適度都不會高,而要說舒適度高的城市,浙江就有兩個城市舒適度水平排名靠前。
一個城市的發展,是需要多方面綜合起來,經濟發展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大家也不要忽略了對城市的建設,更不要破壞城市的環境換取經濟發展,否則市民住得也不舒心,幸福感也無法提高。
③ 全國幸福感前十城市
1
四川 · 成都
已經記不清成都是第幾次入選「最具幸福感城市」了,而且幾乎每次都位列榜首。成都人會享受是全國人民都知道的事兒,生活在這座「巴適之城」,確實巴適得很~
古人說「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在這迷人的天府之國,處處是慢悠悠的生活氛圍,逛逛公園,泡泡茶館,尋尋美食,搓搓麻將……日子真的可以過的有滿滿的幸福感。
2
浙江 · 杭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也已經連續多年上榜十大幸福感城市,這里自古以來便是富庶之地,風景美不勝收,人民生活安樂,無愧於「人間天堂」的美譽。
西子湖的一潭碧水、龍井靈隱的茶園茂林和杭州人內斂雋秀的個性,讓杭州至今仍保持著大家閨秀的風范。那煙雨杏花的江南里,永遠藏著令人眷戀的美麗。
3
浙江 · 寧波
作為旅行目的地,寧波或許不大熱門,但是去過寧波的人,一定都能輕易感受到她的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歷史氤氳下的獨特韻味,也有著江南水鄉的寧靜秀美。
在這里,最適合靜下心來感受,到天一閣看看亞洲最古老的圖書館,去老外灘看看夜景,尋覓城隍廟小吃……都可以成為關於寧波的美好回憶,寧波的美,藏在街頭巷尾,藏在每一個角落。
4
陝西 · 西安
一座城市的歷史就是一個民族的歷史,作為十三朝古都,西安有太多太多說不完的故事。滾滾紅塵帝王都,悠悠歲月百姓城,西安的魅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體會盡的。
而在這個美食之都,最大的幸福感莫過於吃不完的美食了。還記得被《長安十二時辰》帶火的水盆羊肉、火晶柿子嗎?這些都只是西安美食的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美食等你去享用!
5
廣東 · 廣州
提到廣州,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美食。盡管這座城市有這發達的經濟、便利的交通、悠久的歷史,但最大的幸福感,一定來自數不盡的美味。
廣州有句俗語「背脊朝天,人皆可食」,大意就是說,凡是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沒有廣州人不吃的。他們好吃、會吃、懂吃,來一趟廣州,你就能知道他們有多幸福!
6
湖南 · 長沙
長沙就是一座製造快樂的山水洲城,作為旅行地,這座城市給人的印象就是美食之都和娛樂之都,生活在長沙,怎麼能不幸福感爆棚。
花火中的橘子洲,被紅葉遮掩的愛晚亭,古韻悠悠的嶽麓書院,還有火辣的湘菜小吃……不論你是喜歡探尋美景還是尋找美食,長沙都能找到讓你滿意的答案。
7
浙江 · 溫州
溫州也是著名的富庶之城,這里環境優美,宜居宜業宜游,山清水秀,風光旖旎,集山、江、海、湖、島、瀑之大成,森林覆蓋率達60%,著名的雁盪山就在溫州!
溫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這里氣候條件優越,四季溫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被評為「中國氣候宜居城市」,城市發展也越來越好。
8
浙江 · 台州
也許你對台州並不熟悉,但這已經不是它第一次上榜「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榜單。這里有雄奇秀麗的自然風光,有源遠流長的人文景觀,細品之下,是道不完的韻味。
台州市位於中國浙江省沿海中部,「台州地闊海冥冥,雲水長和島嶼青」,這是唐朝詩人杜甫遐想的東海之濱,而現實中的台州也確實如此,風光秀麗,氣候舒適,低調之下滿是幸福感。
9
陝西 · 銅川
名不見經傳的銅川也不是第一次上榜了,它位於陝西,別說你沒聽過,在陝西省內,它的存在感也很弱,但銅川人卻守著這樣一座小城,過著幸福的小日子。
這里南鄰西安,北邊是黃帝陵和延安,可想而知,文物古跡數不勝數,沖著那份歷史感,也值得一來。同時自然風光也一樣迷人,照金香山、葯王山、福地湖等都很值得打卡!
10
江蘇 · 徐州
徐州是兩漢文化的發源地,有著「彭祖故國、劉邦故里、項羽故都」之稱。徐州人的幸福,大概來源於既身處包郵區,冬天又能吹暖氣吧~
兼有北方的雄厚和南方的秀美,這座安逸小城還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每年10月,這里還將舉行」漢文化國際旅遊節「,十分熱鬧。還有許多獨特美食,值得前往體驗一番。
④ 中國人幸福指數是多少
中國人幸福指數是69.84分。在來自156個國家的調查數據排名第94位。幸福指數評分標准從所有國家的人均實際GDP、社會支持、健康預期壽命、自由度等多方面進行評選,滿分是10分。此次報告中,芬蘭依然穩居榜首的位置,幸福指數為7.809,而丹麥、瑞士、冰島緊跟其後,幸福指數都在7.5以上。
中國人幸福指數標准
中國的幸福家庭標准指數應該就是有車有房有存款。父母身體健康,兒女不一定成才,但一定會懂事。經常一家人出去外面旅遊,見見世面。過著小康的生活。活得沒那麼疲憊,每天都比較輕松。一家人和和睦睦倖幸福福。幾乎不怎麼吵架。家庭和睦,幸福安康。
⑤ 我國人民的幸福指數是多少
幸福指數5.1242020年3月20日,是“國際幸福日”,聯合國發布了2020年《全球幸福報告》,從該報告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人民的幸福指數是5.124,在來自156個國家的調查數據排名第94位。幸福指數評分標准從所有國家的人均實際GDP、社會支持、健康預期壽命、自由度等多方面進行評選,滿分是10分。此次報告中,芬蘭依然穩居榜首的位置,幸福指數為7.809,而丹麥、瑞士、冰島緊跟其後,幸福指數都在7.5以上。
2、就業壓力大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很多生產企業為了節省成本,都在實行改革,採用先進的技術或者引起先進的設備,這樣可以大大節省人工的投入,可以節省成本,而中國每年步入社會就業的人不斷增加,尤其大學畢業生不斷增多,面對的就業壓力就非常大。
3、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假期少
中國人民吃苦耐勞的精神世界聞名,這是因為中國勞動者在工作時間上是很長的,很多人一個月只有兩天休息,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每天都在上班,而且平均每天的上班時間在10小時。很多人雖說是雙休的工作,但經常在加班加點,工作強度很大。這樣一年下來,中國人的假期真的少得可憐,別說出去旅遊放鬆心情了,連回老家陪伴家人的時間都少得可憐,幸福感自然高不了。
4、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
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也是中國人民幸福指數偏低的一個原因。在中國,每逢節假日,火車、高鐵一票難求,而自駕回家又堵成長龍,生活在城市裡,平常上下班也都是堵得多。另外,在醫療、公共環境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很多人不能安居樂業,幸福指數一直無法提高。
⑥ i現在的國民幸福指數是多少
今後我國將推出幸福指數、人的全面發展指數、地區創新指數以及社會和諧指數等新的統計內容。這是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在昨日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的。邱曉華表示,推出這些指數,用以適應各方面對我們國家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的全面發展以及民生、人文這方面的需求。
國家統計內容的系列新面孔表明,目前,衡量我國情況的指標已經從單純的經濟指標,逐步擴展到環保指標、製造業指標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指標上。人們對幸福的關注度逐年增強,人們也越來越關注自己的生活狀態,中國社科院的最新調查顯示,2005年,72.7%的城鄉居民感覺生活是幸福的,比上年下降了5個百分點。
對於幸福指數,每位專家學者都給出了自己的定義,大都體現在追求人類社會文明發展、以人為本等詞彙上。
在今年北京市兩會期間,北京市統計局局長崔述強就曾公開表示,今年北京將開展幸福指數的研究,推出一套幸福指標體系,並將其納入和諧社會指標評價體系中,將「幸福感」作為衡量北京社會和諧與否的一個重要指標。他指出,市民對生活境遇、工作境遇等的滿意度都可能成為幸福指數。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王名也曾表示,原有的收入等「硬指標」已無法反映人們的精神需求和心態差別。提出「幸福指數」這個概念,正在把原來追求的「GDP至上論」轉向更多元化的評價標准。「這體現了當前執政理念的變化」。
這里是幸福指數專題:http://zt.bokee.com/2006/xinfushu/
⑦ 中國人的幸福指數是多少
中國內地的幸福指數是51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而幸福感指數,就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幸福感指數」的概念起源於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國王提出並付諸實踐的。20多年來,在人均GDP僅為700多美元的南亞小國不丹,國民總體生活得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
⑧ 知道浙江海鹽的人民看過來 海鹽人民的幸福指數調查 拜託幫忙
好的,其實我覺得海鹽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適合平靜的生活,雖然我人在外地,但是偶爾還是經常回來的···是不錯的
⑨ 中國哪個城市幸福感指數最高
中國城市幸福指數大排行 北京上海深圳排名最低!
一份名為《中產家庭幸福白皮書》於近日發布,根據調查結果,江蘇、四川、福建、重慶四地幸福指數最高,有近半數的被調查者對家庭生活現狀表示滿意。而經濟最為發達的深圳、北京、上海幸福指數最低,成為中產家庭心中「不夠幸福」的城市,或者稱為「偽幸福」。
這些城市之所以幸福感指數低下,是由於家庭經濟壓力較大,尤其是高昂沉重的房價負擔,加上工作競爭激烈、交通擁擠、子女教育成本高等因素。
這份《中產家庭幸福白皮書》是通過對全國10個城市7萬余名20歲~40歲中產收入人群發放關於「中國中產家庭幸福指數調查」的問卷統計結果所得,選擇中產家庭的標准為年收入在5萬元以上。
調查發現,從收入看,家庭年收入在11萬~20萬的人群幸福感最強;從年齡看,30歲~35歲的人群家庭幸福感最強,從地區看,生活在二線城市中產家庭的幸福感較一線城市強。
該《白皮書》分析,健康、情商、財商、家庭責任以及社會環境被絕大多數調查者認為是影響家庭幸福最重要因素。同時,家人之間的溝通也是影響守護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並且與其他四個重要因素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缺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也成為一線城市中產家庭低幸福感的原因。
幾年前,深圳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項目組對深圳全市戶籍登記系統進行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結果讓人咋舌:深圳居民精神疾病總患病率達21.19%,也就是說,深圳5個人中就有1個人有精神疾病,這個結果是10年前患病率的4.4倍!
深圳康寧醫院副院長、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楊洪告訴記者,與近年國內其它地區的相關調查相比,深圳精神病患病率和發病率都是全國最高的。即使在經濟發達的浙江地區,調查結果也只有17%。「簡單舉個例子,我們醫院的心理救援熱線每天都能接到40多個心理咨詢電話,其中年輕人、有學歷、收入高的人群佔了絕大多數。」不僅精神病發病率高,深圳康寧醫院曾做的一次調查統計顯示,深圳每年自殺人數在2000人左右,已超過每年的交通死亡人數,這個數字在全國都算是非常之高的。
楊院長分析說,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此外,我們研究發現,親情薄弱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與其他城市相比較,『家』的概念在深圳比較缺失,許多人的精神壓力得不到親人的慰藉,無處宣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