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政府讓人民生活更幸福,有尊嚴的戰略有哪些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個突出亮點,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從就業到社會保障,從教育到醫療衛生,從收入分配到居民消費,報告涉及民生的篇幅更長、政策更實、提法更新、標准更高。一項項民生措施,匯聚成閃光的民生新亮點,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期待和心聲,體現出親民愛民為民謀福利的熱切情懷。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國家強盛在民富,社會和諧在民安。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只有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發展才有持久的動力,社會進步才有牢固的基礎,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體現了黨和政府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也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認識和正確把握。
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關注民生。過去的一年,在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我國經濟發展極為困難的情況下,中央全面實施並不斷完善擴大內需的一攬子計劃,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包括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大規模增加消費補貼,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優先發展教育,推進醫葯衛生改革發展,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這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使廣大人民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與一些國家民眾收入減少、消費下降相比,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了9.8%和8.5%,居民消費呈現出多年少有的快速增長的好勢頭;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102萬人,超過了年初確定的900萬人的就業目標,社會就業形勢保持穩定;以加快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為標志,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朝著覆蓋城鄉的目標邁出重要步伐;在繼續落實義務教育減免補政策的基礎上,對中專、職業教育家庭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實行免費,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大幅度增加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加快建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不斷緩解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國家增加對農民的四項補貼,實施家電、汽車下鄉補貼政策,加快農村水、電、路、氣、房等項建設,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讓農民得到了更多實惠。這一項項好處有目共睹,銘刻在億萬人民心上。人民群眾的擁護和信賴,正是我們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精神力量!
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黨和政府矢志不渝的施政理念。新的一年,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任務,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要求,作為轉變發展方式、擴大國內需求的重要著力點,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繼續加以推進,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就業是民生的頭等大事。要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實現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的目標,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健全勞動力輸出輸入地區協調協作機制,引導勞動力特別是農民工有序流動。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和退伍轉業軍人就業安置工作。要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廣大勞動者各盡所能、各得其所。
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穩定的安全網和經濟運行的調節器。要加快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扎實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加快解決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障等遺留問題,積極推進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今年再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10%。我們要加快構建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安全網,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無後顧之憂。
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不僅要通過發展經濟,把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做大,也要通過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把「蛋糕」分好。要抓緊制定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深化壟斷行業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進一步規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形成公開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堅決扭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
住房問題是基本的民生問題。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勢頭,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繼續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各類棚戶區改造,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范圍。繼續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費,抑制投機性購房,大力整頓和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要通過持續不懈的努力,實現人民群眾「居者有其屋」的夢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醫療衛生是民生的基本需求。要加快推進醫葯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繼續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今年要大幅度提高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和新農合的財政補助標准。開展農村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醫療保障試點,盡力為這些不幸的兒童和家庭提供更多幫助。落實好農村婦女婦科疾病定期檢查和住院分娩補助政策,加強出生缺陷干預,開展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試點,做好孕產婦和嬰幼兒保健工作。醫葯衛生事業改革發展關系人民身體健康和家庭幸福,要克服一切困難,把這個世界性難題解決好。
要大力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加快健全覆蓋全民的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增強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推進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合理調節社會利益關系。認真解決企業改制、征地拆遷、環境保護、勞動爭議、涉法涉訴等領域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改善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著力解決突出治安問題。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完善各類公開辦事制度和行政復議制度,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政府、監督政府,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❷ 政府如何提高公民的幸福感
政府可以從很多方面提高公民的幸福感,進行城市建設或者是提高市民保障
❸ 「2021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單揭曉,你的城市上榜了嗎什麼樣的城市讓人有幸福感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China's Happiest City)是以市民的幸福感指數為評選標準的活動,由國家統計局與中央電視台聯合主辦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所評出。「2021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十大省會及計劃單列市是:成都、杭州、寧波、長沙、武漢、南京、青島.貴陽、西寧、哈爾濱10個省會及計劃單列市。
❹ 如何讓人們過得幸福、讓社會變得和諧
現在的人生活得都挺不容易,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當官的,為民的,有錢的,沒錢的,在職的,失業的,所有的人活得都挺累。現在的孩子小小的年紀就要背上沉重的負擔上路,早晨上學比大人上班早,中午在學校管得連踢個球、撒個歡兒的機會都不給;放學比大人下班還晚,一般晚上都有晚自習,好不容易熬到八、九點,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還有老師布置的一大堆作業要完成;好不容易完成了,差不多就十點多了,然後才得休息。本該是快樂玩耍的年紀,卻成了這個社會上最累的人之一!而且不是一天半天,而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還有比這更過份呢,孩子還沒等出生呢,夾板就套上了:又是聽音樂,又是聽說話,又是按摩操,這叫「胎教」!前些日子看某個大地方的一個挺像模像樣的教育專家在大講特講他發明的一套胎教法,說是可以提高嬰兒的智商多少多少,聽得我嘆息了好幾回,這是追到娘肚子里給孩子套夾板去了,還叫不叫人活了?現在的孩子基本上沒有童年。想想年長一輩人小時候都幹嘛了:光著屁股下河去摸魚,穿著氊疙瘩從山上往山下趕免子,滿地跑著追野雞,爬上大樹掏喜鵲窩,躲在山石下捅馬蜂,等他們長大了好像也沒變成傻子,好像也活得好好的。現在的孩子,唉!平時的學習壓力就大,周考,月考,期考,年考,不烤糊了就不錯了,還要挨老師的批評,受校長的教育,聽家長的嘮叨,好像不學習,天就塌下來,不學習,地球就不轉了。上學,讀書,這是人生中多麼美好的一件事,讓中國的孩子讀得痛苦不堪,不知這算不算是中國人的第五大發明? 然後就是升學:小學升初中,要考;初中升高中,要考;高中升大學,更要考。考就考吧,還必須要考上重點中學,考上名牌大學。為什麼?考不上重點中學,你就不容易考上名牌大學;考不上名牌大學,那就意味著找不著工作,找不著工作意味著什麼?你就得過人下人的日子!你的一生就會生活得很不開心,幸福就會離你很遠很遠。好不容易考上大學了,好不容易畢業了,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了,又得為工作、為組建家庭憂心。在國企吧,掙得少,沒發展;上外企吧,掙得可以了,又累得要死。老闆恨不能把員工的骨頭砸碎了放到鍋里熬出半斤油來。遇上金融危機,還不要說升遷、提薪了,能保住職位不被炒魷魚就不錯了。要說最穩定最體面的職業,那就要數公務員了。公務員是從衙門口出來的,是官,所以體面;公務員沒有下崗的,混得再不好,至多得不到提拔,當不成更大的官罷了,絕不至於下崗(除非你犯事了,被逮起來,那又另當別論)。所以這幾年考公務員熱,頗有點當年千軍萬馬考大學過獨木橋的味道,十幾個人、幾十個人爭一個位置,錄取的比例低得嚇人。(聽周立波說,好像在八十幾比一,比高考錄取率低多了!)長大了,該談婚論嫁了,愁人的事也來了。女孩兒看看和自己一般大的男孩兒,正在苦海里撲騰呢?房子沒有,車沒有,存款沒有,嫁給他,什麼時候能熬出頭來?能嫁個老外,不嫁給國男;能嫁給鑽石王老五,不嫁給小白領兒。年齡不是問題,錢才是問題。男孩兒看看身邊的女孩兒,像鳥一樣撲楞楞飛了,就是沒飛,你能給她房子嗎?能給她車嗎?能給她買名牌嗎?能給她幸福嗎?看看《蝸居》,讓人心裡不是滋味。這怪不得靚女,也怪不得帥哥。還有未來呢?老了咋辦?現在都是一個孩兒,老了,不能動了,端個屎端個尿的都沒人,更不用說其它了,保障體系在哪呢?不知道。宋代大詩人黃庭堅說:「人生不如意,十常居八九。」那是說的常態。現代人的焦慮和不安遠遠超出了正常值,抱怨,不滿,憂郁,焦慮,煩躁不安,情緒低落,萎蘼不振,這些就像瘟疫一樣具有強大的傳染力,哪怕這些人的數量只有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它也會很迅速地傳播開來,使更多的人受到感染,使最後那點點幸福盪然無存。如何能讓現在的人過得幸福?如何能讓社會變得和諧?幸福是一種感覺,它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社會的,個人的是個人的幸福感,社會的是社會的幸福感,二者相輔相成,然後凝為社會的穩定與和諧。不管專家怎麼論,我覺得促成和影響幸福感的有三大要件:一是滿足,二是穩定,三是希望。怎麼樣才算滿足?滿足一要視自身需要而定,飢餓的時候,能弄上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湯」喝喝,就會幸福的一塌糊塗;吃膩了大魚大肉的人,再高檔的山珍海味也不會覺得香。二要視情境而定,要視參照系而定,當年結婚有個自行車、手錶、縫紉機、半導體「四大件」那就很滿足很幸福了,現在行嗎?這不是人變壞了變刁了變挑剔了,而是參照系數變了,當別人都開上小轎車的時候,你要求還騎自行車的人滿足、幸福,當別人年薪以百萬、千萬計的時候,你要求一年掙不到一萬塊錢的人滿足、幸福,當別人住著高檔別墅穿著高檔服飾的時候,你要求買不起房子還得到批發市場和小商小販討價還價買東西的人滿足、幸福,當別人有一份風光的職業的時候,你要求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去掏大糞掏出個世界水平來從而感到滿足感到幸福,那是絕對辦不到的!所以說滿足很難,因為現在參照的標桿立得太高;滿足也很容易,那就是你得把那標桿往下降,讓普通人看得見夠得著,貧富差別別那麼大,你得讓它變得更公平,更合理才成。不過滿足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穩定和希望:你得讓所有人都有安全感、穩定感,讓所有人都得有個盼頭。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既不能穩定給人以安全感,又不能給人以希望,讓人有個盼頭,你怎麼能讓人們感到幸福?又怎麼能讓社會和諧?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我這里所說的穩定不是指政治的穩定,那該政治家們去講,而且我覺得單純從政治上講穩定也沒有多大用處;我說的穩定是指生活上的穩定,我說的希望是指生活上的盼頭。舉個例子來說吧:當一個人正常工作的時候,他就能得到正常的生存保證,包括穩定的經濟來源和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增長的收入,這就會讓他有了安全感,穩定感,幸福感也會油然而生。如果他的智力非凡,雄心勃勃,想賺大錢發大財,他盡可以使盡渾身解數,努力工作,讓自己混得更好;如果他不想把自己累得吐血,那也可以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保有一份穩定的生活。只有到了這個份兒上,才談得上穩定、和諧、幸福。我曾讀過一篇比較日本和中國差距的文章[1],根據那文章的說法,日本人的收入,大約多少歲每月就可以掙多少日元,例如30歲拿30萬日元,50歲拿50萬日元,再加上夏季和年終的兩次共2-5個月獎金。所以30歲的年收入一般是450萬日元,40歲的年收入600萬日元,以上是稅後收入。低於這個數是混的不好,高於這個數的是事業有成。我不知道他說的是不是可靠,我只是想拿來說什麼是穩定,什麼是有希望有盼頭。反觀我們現在是什麼樣?兩個字:折騰!除了農民外(現在農民不怎麼挨折騰了),所有人都在折騰!或者三年、四年一輪,推翻了重來,競聘上崗,不分職業,不分工種,不分性質,一律折騰,沒有穩定,沒有盼頭,看不到希望,這都不可能催生幸福,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諧。個人以為,一個國家要想讓民眾生活得幸福,讓社會變得和諧,你就得保證絕大多數人的穩定,不被「折騰」,而只「折騰」少數人。比如:我們可以把全社會的人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中間是大頭,可能在百分之七十或百分之八十以上,要讓這部分人保持穩定,就像上面提到日本那個例子一樣,讓他們穩穩當當地過一般正常人的生活,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搖擺,不震盪,不為明天發愁。因為這部分人就是一般人,他當不了科學家,也成不了哲學家,你打死他也沒用,他不是那塊料。上面的百分之十或百分之十五,這部分人要「折騰」,因為這部分人是精英,要挖掘他們無窮的智慧來為國家和社會創造更大的財富和驚奇,當然了,他們的報酬也會比一般的人要高;下面那部分人也在百分之十或百分之十五,這部分人也要「折騰」,因為這些人或因為懶惰,或因為沒教育好,你不折騰他他就不動,要讓他們去追上「大流」。當然了,這三部分人不是鐵板釘釘一樣永遠不變,他們之間也會有一些變化,比如在上面的可能會掉下一些來,在後面的可能會追上一些來,在中間的也可能會有一些分流,但大體會保持一個平衡。我建議:這個思想,應該成為治理國家、管理社會的基本指導思想,本著這一思想去進行具體的規劃,制定相應的政策,實施相應的措施,這才能讓人們過得幸福,讓社會變得和諧。哈哈,說著說著就說高了,說大了!見笑見笑!姑妄言之。 [1]《日本人真實的生活水平——警醒所有的中國人!
❺ 怎樣才能讓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請您提出寶貴的建議
也許您聽過一個理論叫做「破窗理論」:。
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乾凈的地方,人們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地拋,絲毫不覺羞愧。
從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但關乎百姓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比如說:那個區域的路面出現破損,也沒人修理,百姓嘴上不說但心中卻有怨言。如果問題得到解決,那麼過路者的心中會感到溫馨的。有時這點滴的改善,對百姓心中的感受起到一定的向好的方向引導的作用。假如百姓身邊的環境都是嶄新的,整潔的,百姓心中會升起一種莫名的自豪感,會對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實踐之初,應從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方向去思考,去努力。用較短的時間收取明顯的效果,然後在有些見效慢的舉措上才會真正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處廟堂之高難以聽取百姓的呼聲,需要的多下基層,多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感其所感,才能切實把握百姓需要與制定政策的方向相一致。
下基層!!
❻ 如何讓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更盼望我們的政府採納,讓人民真正生活得更幸福。 我認為只有讓人民有能力多掙到錢,讓人民有能力尊嚴體面生活。才算是真正的讓人民生活得更幸福。而讓人民有能力多掙到錢,不光是要引導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生存智慧和競爭素質,更要全力打造能讓人民有能力多掙到錢的環境與基礎。近日央行又要加息了,一方面是為了評議物價,另一方面是阻止外資迴流。但是其結果肯定是負面的,因為加息所有企業和農牧業生產就必須增加成本,物價也會因為成本提高而被推高,最後還是人民買單。所以筆者以為,加息不如減持外匯儲備或加息對所有企業和農貸減息 我們的政府應該調集大批經過競爭產生的科學家、金融家、社會觀擦家組建實體世界經濟研究委員會。要 全面參與世界經濟競爭和價格掌控,要及時低價購進國家戰略儲備和民生必需用品,及早研究世界新動向,及時指導國內企業定向出口創匯。不能總等世界大宗物資價格上揚後再去拿補貼割國家的肉。 靠加息來平抑物價,只能減少中低階層消費,其結果就會因為貸款也加息,使所有產品的成本都上揚,造成出口競爭力下降,變相形成人民幣升值。國家當務之急應該迅速調集大批經過競爭產生的社會觀察家、金融學家、經濟學家和科學家以及廣大網友智慧,組建「實體世界經濟研究委員會」,全面參與世界經濟競爭和價格掌控,時刻加強國內大宗商品價格監控,嚴格監控股票、證券、期貨等的大宗交易;特別是要規范房地產的所有交易。 靠加息來平抑物價,只能減少中低階層消費,其結果就會因為貸款也加息,使所有產品的成本都上揚,造成出口競爭力下降,變相形成人民幣升值。 國家當務之急應該迅速調集大批經過競爭產生的社會觀察家、金融學家、經濟學家和科學家以及廣大網友智慧,組建「實體世界經濟研究委員會」,全面參與世界經濟競爭和價格掌控,時刻加強國內大宗商品價格監控,嚴格監控股票、證券、期貨等的大宗交易;特別是要規范房地產的所有交易,要實行有用實名審批制,要對現有房地產做定位調查,要及時低價購進國家戰略儲備和民生必需用品,及早研究世界新動向,及時指導國內企業定向出口創匯。時刻避免國家和民族資產不當流失,特別是國家要調集大批科學精英搞超前研究,全面填補國內外一切科學技術空白。為國民經濟長久可持續發展奠定牢固基礎。 對於好不容易拉動起來的國內需消費,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要加以保護,科學的利用外匯儲備進口民眾必需品,既可以減少外匯儲備的危險,又可以幸福人民。希望我們的政府科學應對世界發展新動向。 讓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是我們各級政府的工作著力點。假如割去三公消費這顆大毒瘤,彌補利息虧空絕對會有盈餘!
❼ 如何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江迪 ■建言要點 將國民幸福指數、基尼系數、恩格爾系數等作為政府剛性考核指標納入中央、省、地市三級的「十二五」規劃,最好在每年的各級《政府工作報告》中都能有所體現。若不能每年調查測算,至少應在「十二五」規劃末應有相關數字與「十一五」規劃末相比較,來說明國民幸福指數增強了、城鄉差別減少了、貧富差距縮小了。 如何讓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更加幸福?泉州市科協主席駱沙鳴委員認為,當前強調構建和諧社會,強調人的全面發展,強調城鄉統籌發展,就應該營造讓人民生活有幸福感、使人們有物質豐裕感、政治清明感、居住有安全感、工作有價值成就感、精神充實感、社會和諧感、信念理想有認同歸宿感、人際關系有誠信奉獻感、生態舒適感、身心有健康快樂感的氛圍和環境,在「十二五」期間使中國的國民幸福指數有一個質的飛躍。 為了推進國民幸福感提升,駱沙鳴委員認為,有必要將國民幸福指數列入各級政府剛性考核指標,用國民幸福指數等來衡量社會發展成就將有利於各級政府落實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施政方針。更多關注國民內心對幸福的心理感受,更注重包容性增長,更注重民本民生。 駱沙鳴指出,經濟發展越快,非物質因素對幸福感的影響就越大。所以不可單純追逐GDP增長,應在綠色GDP和國民幸福指數中建立起適當的有機聯系,使社會發展的終極目的並非簡單建立在追逐物質豐富上,而是更多地轉向關注國民內心對幸福的心理感受。 駱沙鳴建議,注重農村和城市社區的文化娛樂健體設施建設,加大宣傳媒體的宣傳導向作用,引導人們崇尚科學、樂於奉獻、知足常樂、健康和諧、友善誠信,使人們摒除拜金主義、官本主義、奢華浪費等陳舊觀念,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讓人們從理想、信念、情緒、健康、心態等方面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從而逐步提高人們的幸福指數。通過增強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提高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意識,逐步提高人民幸福指數。
❽ 用所學政府職能知識簡要說明,政府怎樣才能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讓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在剛剛閉幕的市十二屆人大七次會議上,市長王凱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把梧州建成人民幸福感最強的城市。筆者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千方百計讓人民群眾的生活過得更好。要讓群眾生活得更加富裕。毋庸諱言,物質的富裕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群眾生活的幸福指數。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自己的生活要富裕,就要勤勞肯干,用勤勞、肯干、善乾的雙手創出美好生活的一片天。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崗位、資金的缺乏,是很大一部分人創業路上的攔路虎。因此,政府要解決好就業問題,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重點要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復轉軍人、城鎮困難群眾的就業工作,通過招商引資、引導全民創業、大力開展勞務輸出等多種形式,開辟和增加就業渠道。要大力推進安居工程。居若不安,則何談樂業?要積極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促進商品房和廉租房建設協調發展,切實解決好低收入人群住房問題等,讓老百姓住有所居。當然,還要讓老百姓看得起病、讓群眾老有所養。在切實減輕群眾就醫負擔的同時,確保低保對象的基本生活。此外,在遭遇重大自然災害時,政府要千方百計加大救助力度,進一步完善臨時社會救助,確保因突發性因素造成生活困難的群眾及時得到救助。只有這樣,才能在使老百姓的收入逐步增加的基礎上,讓老百姓的幸福指數更高,也活得更有尊嚴,把梧州建成人民幸福感最強的城市這個目標才能實現。·唐冬玲·
❾ 要讓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嚴,國家應採取哪些措施
首先,我們要清楚我國有多少人口。以下說的內容很多要靠國家財政和地方財政進行補貼。任何國家也未必能做到這一點。自己好好算一算就會清楚,中國很偉大。1、全民醫保,2、全民養老,3、提高最低生活費,4、提高養老待遇,5、逐步提高醫療報銷比例和報銷項目,6、建設保障性用房和經濟適用房,7、出台了很多與農牧民有關的政策等等。非常多。
另外我要說,中國人還是要多看看中國人的好,國家正在努力為我們創造良好的環境,不要總聽外人的鼓動,同時也不要因為內部的一小部分蛀蟲就否定整個全局。只有我們同心協力,才會使我們生活環境、社會發展的更加和諧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