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才能得到幸福
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我簡單的理解為,一名教師能得到學生的尊重、認可、熱愛和懷念,自身的價值就能得到充分的體現,這就是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其實人的職業幸福是一種心態,也是信念與追求的體現。心態決定狀態,有了好心態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傳遞的。教師是愛的事業,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對生活,就能愛每一個學生,就能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接受情感的洗禮、引導和激勵。況且,有了好心態,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少些狹隘多些豁達,就會視教育為一種藝術,在忙碌之中、創造之中收獲更多的幸福,樂此不疲雖苦猶甜。正如在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學得更多的知識,懂得更多的道理,不僅學生的智力,而且還促進學生在各方面得到成長,教師的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而這種幸福感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得了的,也只有教師才能專門享受得到的,這一點是讓其他行業人員羨慕不已的。當我們教師的勞動被他人、社會認可時,必然會無比的快樂,會被幸福緊緊包裹。
因此,如果你想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就應該在每一天的工作中,盡量奉獻你的愛,讓你的愛悄悄地潤澤孩子的心田;盡量奉獻你的微笑,讓孩子感受到教師的愛,鼓起孩子向上的勇氣。因為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的愛不同於一般的愛,她高於母愛、大於友愛、勝於情愛。母愛容易出現溺愛,友愛需要回報,情愛是專一、自私的愛。而師愛是嚴與愛的結合,是理智的科學的愛,是積極的主動的愛。這種愛是教育的橋梁,是教育的助推力,是後進生轉變的催化劑;這種愛是博大無私的愛,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當我們用「真愛」、「寬容」、「尊重」、「信任」贏得了學生的愛戴,我們就成了學生真正的朋友,望著快樂的學生,我們的心中就洋溢著幸福。
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贈人以玫瑰則手留余香,教師這個職業是時時給予愛、收獲愛的職業。將愛的種子無私地播撒於學生的心田,收獲的必定是幾倍於此的愛的果實。當看到已畢業的學生結伴回到母校來看望曾經的老師時,當收到學生的節日賀卡時,當接到學生打來祝福的時,當在大街上有一個似曾相識又不太認識了的大孩子在叫你的時候……那一刻的幸福感又怎能用筆墨來形容。
做幸福的教師,是目標;幸福地做教師,是踐行;嘗到教師的幸福,便是成功。追尋教育人生的幸福,便是尋求教師生命的意義。其實幸福並沒有什麼特定的標准,關鍵在於我們自身的自我體驗和感受。曾經看過一個寓言:小豬問媽媽:「媽媽,幸福在哪裡啊?」媽媽說:「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於是,小豬試著咬自己的尾巴。過了幾天,小豬又問:「媽媽,為什麼我抓不住幸福呢?」 媽媽笑著說:「孩子,只要你往前走,幸福就會一直跟著你的……」讓我們一起做那隻追求幸福的小豬吧!因為,只有那些一直往前走的教師才能跟上教育幸福的腳步;只有那些勇於付出的教師才能抓住教育幸福的尾巴。學生用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陪伴你,這本身就是非常的幸福了。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國自古注重尊師重教,乃禮儀之邦。能為師者,幸事也。桃李滿天下,師者自豪幸福感油然而生。每當路上偶遇所教學生,他們總是相隔很遠就和你親切地打招呼;每當得意門生事業有成時,自己總會自豪地對人講,這是我教的學生;每當教師節來臨時,都能收到來自四面八方學子溫馨的祝福,此時此刻,為師者沉浸於幸福中。
對於教師來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影響著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著學生的人生幸福;只有教師時時處處洋溢著幸福,學生才會真真切切感受到幸福。那麼教師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一)胸中有夢
教師的幸福首先在於「胸中有夢」。我們之所以強調要做到「胸中有夢」,是因為有夢的人生才是幸福且充實的人生,有夢的人生才是幸福且快樂的人生。從成功心理學角度來看:人的抱負層次越高,成就也越大;從文學的角度來看:人活著,一定要有生活的目標。
對於「胸中有夢」的幸福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復,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我們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它應當猶如百合,展開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它應當猶如星辰,遠望像一盞燈,近看是一團火。在「照亮」學生的過程中,同時也「照亮」了自己。
「胸中的夢」就是我們人生奮斗有明確的目標。胸中有目標,認定方向的人,成長得快而平穩;沒有志向而彷徨猶豫的人,不但成長得慢,且容易出錯。
我們中間有許許多多「胸中有夢」的人,他們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有著十分明確的奮斗目標,在成就學生的過程中,同時也成就著自己。
(二)身上有情
情感是人一切行為的動力,一個幸福的教師,必然擁有親情、友情、愛情,是一個感情上的富翁!一個幸福的教師,在他的身上,必然洋溢著滿腔的熱情和澎湃的,必然充滿著暖暖的溫情和甜甜的柔情,同時還擁有高雅而有品位的閑情!
熱情在每一個人的人生旅途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熱情是人的「內心之神」,「沒有熱情,便沒有偉大的成就」。幸福的教師大多擁有熱情、。在事業上非常投入,熱愛學生、熱愛學校、熱愛工作。在教育引領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幸福的教師都會以海洋般深沉寬廣的愛去擁抱每個孩子,讓他們在愛的洗禮中長成大樹,長成棟梁,並且懂得以愛去回報社會,回報生活。
作為幸福的教師來說,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用自己這把火去點燃學生求知、求美、求善的火把。作為幸福的教師來說,要保持住自己的熱情、,就要努力地挖掘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內在價值與趣味性,使自己對工作、事業有一種日日新、月月新、年年新的感覺,使自己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狀態。
(三)手中有書
作為一個教育者來說,我們教師就應該更廣泛地去閱讀,增加自己的知識積淀,跟上時代的進步。一個老師,沒有淵博的知識,何以去引導學生、升華學生呢?陶先生說:「很多教師不能抵達心靈寧靜的港灣,甚至與讀書作了一場告別式的『演說』」。讀到這句話,讓我不禁不寒而慄,有如坐針氈之感。反思自己,是不是這樣呢?自己那顆浮躁的心能在讀書中凈化嗎?
有位專家曾經指出:「人類的精神史就是一部閱讀史。」 金庸先生有一句名言:「只要有書讀,做人就幸福。」有人說:對於女性來說,書籍是最好的美容品;對於男性來說,書籍是挺酷的一張名片。
作家契訶夫認為,人應當有三個頭腦:生來的一個頭腦;從書中得來的一個頭腦;從生活中得來的一個頭腦。幸福的教師都明白:只有多讀書方可重新認識自己,保持頭腦的清晰,在競爭日漸激烈的社會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讀書會讓枯燥的生活變得有意義,會讓工作永葆活力,會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讓我們的心靈永遠保持純凈、寧靜、浪漫、……
幸福的教師都會熱愛讀書,把讀書當作一種生活方式,當作一種生活習慣;他們永遠不會等有時間才閱讀,見縫插針,想讀就讀;永遠不會坐進書才閱讀,因為他們知道任何地方都可以閱讀;永遠不會有用才閱讀,因為他們清楚急功近利、立竿見影是妄想;永遠不會嫌自己讀得太晚,因為他們深知只要行動,就有收獲。
學點孔子的著作,學點老子的《道德經》,這些書相隨人生,轉變心態,改變臉態,工作環境中誰也不做氣氛的污染者。所以,多讀書,讀經典的書,這樣我們才不愧於教師這個神聖的職業。
閱讀是學習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閱讀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最重要的事情。我們一定要努力做到:每天有閱讀的時間,有思考的時間。閱讀,讓我們歸於平靜,與偉人、名人對話;思考,讓我們穿越歲月的迷霧,錘煉教育的智慧。
(四)眼中有事
一個幸福的教師是一個有眼力的人,能夠從別人想不到的地方想到問題,能夠從別人看不到事情的地方發現事情。所謂眼中有事,這事是什麼?是課堂中學生生命活力的激發,是操場上學生生命動力的張揚,是寢室中學生生活的多姿多彩,是食堂里學生身體發育過程中的營養,是大自然中長大的一草一木,是日常生活中自己的一言一行。
幸福的教師在工作中善於觀察事物,善於發現問題並及時跟進。可以說,幸福的教師個個是眼中有物、眼中有事、眼中有人、眼中有活,並且能夠做到用眼睛表達,用眼睛說話,隨時發現學生與家長欲言又止的問題,提前看到學生與家長的下一步要求、打算,把問題解決在學生與家長提出要求之前。
幸福的教師很多時候能夠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換一種方式做工作。有一個很普通的網路寫手說的一段話應該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啟發:我的成功是因為,比我有才華的人,沒有我努力;比我努力的人,沒我有才華;既比我有才華,又比我努力的人,沒有我能熬,在他們消磨時間的時候,我卻在不停地努力著。要懂得研究教育教學:把教育教學工作看做是一種簡單的重復,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應把研究教育、研討教學當成提高自己素質的必走之路,應把教育作為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
教師工作千頭萬緒,大至家事國事天下事,小至掃地關窗擦黑板,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事事都要操心,用「忙、累、煩」三個字,來概括教師的心境最恰當不過了。可是,如果你每天都帶著埋怨和「恨鐵不成鋼」的急躁心理,那麼,你可能一輩子都只能做個辛苦的教書匠。要想做一個快樂的教師,首先應該換一個角度來看待自己的工作,不要老想著工作的忙碌和辛苦,而同時還應想到,我們這個職業特有的「快樂財富」——每天都被學生的青春氣息滋養著,是難得的精神「滋補品」。要懂得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工作的焦慮和煩惱。
我們應當好好學習並實踐英國教育家赫·斯賓塞的快樂教育觀點:一是不要在自己情緒很糟時去教育孩子,因為這種時候,很容易把自己的糟糕情緒不經意間發泄到孩子身上,這樣的後果是相當嚴重的,因為孩子會感到莫名的委屈;二是努力營造快樂的、鼓勵性的環境氣氛,讓孩子們有自我價值的實現感和成就感;三是努力做一個樂觀、快樂的人,因為一個快樂的人將更容易看到孩子的優點,而一個不快樂的人則更容易看到孩子的缺點。
「做好每一件小事」是幸福的教師獲得幸福一個基本的條件。事實上,名人偉人都是從平常人走過來的,他們善於做小事情,善於堅持不懈地做好他們認為正確的小事情,這也是許許多多普通人與名人偉人的最大區別之一。
(五)工作有心
一個幸福的教師在工作中十分注意講究方法,用心去做,不斷爭取獲得成功,換言之,「用心」是幸福的教師一個重要的特徵。幸福的教師用心地在自己的工作中發現和品嘗工作的甜頭。一次學生矛盾的及時化解;一個後進生的轉化提高;一個重要的概念通過反復講解終於讓學生們理解;一次班隊活動取得的優異名次;還有學生臉上那真摯的笑容……幸福教師的快樂之情都會流溢而出。要懂得享受學生: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不斷地給自己增加成功的體驗,是幸福的教師持續快樂、不斷快樂的關鍵因素。
幸福的教師的「心」表現在有一顆認真細致的心。有一個優秀的教師他工作的有心表現在:把事情做透。這個事包括工作和休息。上班時投入、高效;下班時放下、放鬆。他和學生們提出的共同口是:緊要的事馬上就做,重要的事堅持固定時間做;活在今天的方格里;做了就是機會,開始就會成功;眼是懶漢,手是好漢等等。注意培養學生的效率行動意識。同時注意培育學生的細節意識,注意抓「大」放「小」。所謂抓「大」就是抓學習的效率、學生的狀態、學習思維的方式,學生的尊嚴意識、責任意識、集體意識、尊重他利意識、合作意識等等;所謂放「小」就是允許學生犯「小亂子」,自我消化小矛盾、小摩擦。
一個幸福的教師的有心還表現在有一顆博大寬容的心,這是因為學生的成長象蛇蛻皮似的一次次掙扎,老師要幫他們完成這一次次的成長,彼此必然會有摩擦、沖突,如果我們沒有一顆博大寬容的心,學生就會經常失去學習、進步甚至活下去的信心。天空收容每一片雲彩,不論其美醜,故天空廣闊無比;高山收容每一塊岩石,不論其大小,故高山雄偉壯觀;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故大海浩翰無比。這是一位哲人對「寬容」最生動直觀的詮釋。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當認識到:寬容,不但是一種仁慈和關愛,更是一種信任和激勵。寬容並不等於縱容。如果教師一味面慈心軟,對學生疏於管理,致使學生紀律鬆散,無所顧忌,這是軟弱無能的表現。事實上,寬容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嚴格。寬容的態度是對每一個學生而言的,但寬容的方式卻應該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作為教師,我們在擁有寬容的同時,也應該做到:原則問題不讓步,是非面前不糊塗。一個教師如果能學會寬容,碰到事情多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問題,替他們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工作效果就往往會事半功倍。
有人說得好:如今我們身上的全部長處都是以前老師曾經誇獎過的地方,我們身上的大部分缺點也是當年老師曾經批評過的地方。所以一個教師,就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能夠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要學會賞識孩子。在評價孩子中,要能保持鼓勵性的傾向,使孩子時刻感到自信,能激發孩子的學習慾望和興趣;孩子犯錯時,能給孩子一個台階下,當孩子取得成績時;別忘了給孩子送上一片掌聲;孩子有疑難時,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和真誠的朋友;當孩子大膽表現自己時,讓自己成為最好的欣賞者。
(六)生活有「色」
一個幸福的教師絕不能把工作當作生活的全部,更不是唯一。我們不提倡做「工作狂」,除了工作還是工作的人,是苦行僧,是清,活著是沒有什麼意思的;這有點偏離了人的本性,也背離了馬列主義的觀點:「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不懂得休息便不懂得工作,不懂得工作便不懂得生活。同時,我們也不提倡帶病工作。
作為人來講,教書育人是享受,我們應當還有別的享受,這才構成完整的幸福。一定要善待自己,對得起自己。要樹立「留一點時間給生活,留一點生活給自己」的觀念。
業餘生活中最好的是豐富的文化生活,它可以極大地改善一個人的心態,調節一個人的情緒。無論工作多麼忙,都應該善於忙裡偷閑,參與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培養自己的業余愛好,學一點浪漫,多一點情調。閉著眼睛聽聽音樂,讓優美的旋律從全身的毛孔中慢慢地進入我們的心泉,這是最好的心理;看看電視,了解外面的世界,與電視劇中的角色一起喜怒哀樂;養幾盆花,種幾兜草,拉拉琴,練練字,看看書;利用寒暑假,徹底放鬆身心。「智者樂山,仁者樂水」,把工作上的事情暫時拋在腦後,盡情地徜徉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之間。
幸福的教師常常表現出來的是:說話不死扳,做事靈活機動,活得有趣味,自己一生都開心,走到哪裡,就把歡笑和快樂帶到哪裡,給家人、親人、同事、朋友、學生,乃至路人,都帶來笑聲,使他們都活得愉快開心,讓大家都一起快樂、幸福!我們一定要努力讓自己的生活提升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這樣的幸福境界。
『貳』 怎樣才能去央視的健康之路求助可以把方法告訴我!感謝了!
那欄目下方有電話號碼,打電話咨詢,萬事迎刃而解。
『叄』 為了美好的未來,我們應該怎樣踏上健康之路
人活著就是要健康,錢多少夠花夠用就行。一天三頓飯,必須吃好不減肥。雞魚肉蛋,新鮮水果和蔬菜。純牛奶。酸奶。小米粥煮雞蛋一天一頓。這都讓你的身體免疫力提高。手機電腦。適當的玩。不喝飲料。喝白開水。這樣你美好的明天和未來。就在你身上顯現。向幸福出發。
『肆』 一個懶人決心走上健康之路,應該怎麼做
少食多餐
我就是這么瘦的
主要做法就是把三頓化為5頓
每頓少吃點
7分飽就好
什麼都能吃
最好不要吃米飯
吃菜就行
還有就是堅持清晨起來空腹喝一大杯水
『伍』 怎麼走健康之路 預約掛號
健康之路 預約掛號。如今,只要在網上或者打電話預約就可以享受這種綠色通道服務啦。很多醫院特別是大型醫院都有綠色通道,每逢過節什麼的都會有優惠活動。醫院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更多的選擇的病人享受這種優惠活動,有的還有VIP特權推出,讓很多人得到優惠,真的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很多醫院都推出只要是預約掛號就可以免專家掛號費,這真的是一舉兩得的好事。以上只是的實質性好處,我想以後必定會有更多像健康之路-預約掛號的政策推出,讓我們生活更美好。
採納哦
『陸』 怎樣能到健康之路的現場當觀眾
撥打欄目組電話,一般節目中都會有
『柒』 人生的健康之路如何防
健康的奧秘和價值
雪峰
人,必須保持身體健康,保持旺盛的活力,只有健康,才能品嘗人生的美味,失去健康,萬事皆虛。
人,從出生到老死,不能生病,即使死亡的時候,也不能病死,而要爭取無疾而終。
那麼,如何保持健康不生病呢?
很簡單,保持健康不生病的奧秘在於完美心靈完善意識。如果一個人心靈是完美的,意識是完善的,我可以保證人不生病,也不會遇到難測災禍。
一切的病因在生命的反物質結構中,結構出了問題,必然生病或遭遇災禍,結構不出問題,根本沒有可能會生病或遭遇災禍。
結構的問題是意識的問題,意識不純凈,結構是不完善的,意識有序純凈,結構肯定是完善的。
如何讓自己的意識純凈完善?
只有一個途徑,這就是走上帝的道,聆聽基督耶穌和佛陀釋迦牟尼的教誨,按照神佛仙聖的教導做人做事。
具體點講,就是建設好自己的心靈花園,只要心靈花園里沒有雜草,身體肯定健康,無從生病,無從遭遇難測災禍。
貪、嗔、痴、慢、疑就是心靈花園里的雜草,忌妒、埋怨、比較、生氣、憤恨、憤怒、自私、懶惰、傲慢、佔有貪婪等等就是心靈花園里的雜草,凡一切消極、負面、悲觀的心念和思想等情緒都是心靈花園里的雜草,這些雜草不除干凈,絕難獲得健康。
人類想盡了辦法想獲得健康,《黃帝內經》是想保持健康不生病的,從《神農百草經》到扁鵲、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的健康學說,從道家的養生學到今天匯聚中國頂尖中醫養生高手編撰講解的《健康寶典》,從秦始皇尋求靈丹妙葯到今天各類尋求健康的方法和葯物,從西方醫學到東方中醫學,從《健康雜志》到近期出版的易醫所著的五冊《不生病的智慧》,從經絡學說到采氣修煉法門,浩若煙海的健康學說在我看來都是皮毛之說,是治標難治本的隔靴搔癢。
你身患疾病嗎?你遭遇車禍了受傷了嗎?你被狗咬蛇咬了嗎?你突然從高處掉下來了嗎?你的腳崴了腰扭了嗎?。。。。。。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意識和心靈的不完善不完美導致的,不要去怪罪其他因素,而要從自身找原因。
事實勝於雄辯,我要讓生活在第二家園的禪院草逐漸不生病,有病的要逐漸恢復健康,方法就是走上帝之道,請大家拭目以觀,在旁觀察,如果今後的一年內第二家園的禪院草們不再生病,有病的逐漸恢復了健康,那就證明我所言不虛,人們應當走上帝之道,應當盡早進入第二家園生活。
2011/7/23
『捌』 怎樣的生活才叫健康的生活
選擇健康生活方式是獲得健康、減少疾病的最簡便易行、最經濟有效的途徑。健康生活方式包括的內容很多,主要有以下6個方面:
1、合理安排膳食
合理安排膳食包括健康的飲食和良好的飲食習慣兩大方面。健康的飲食是指膳食中應該富有人體必需的營養,同時還要避免或減少攝入不利於健康的成分。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按時進餐、堅持吃早餐、睡前不飽食、咀嚼充分、吃飯不分心、保持良好的進食心情和氣氛等。
成年人每天的食譜應該包括以下4類食物:
第一類為五穀類。每人每天根據活動量和消化能力的不同大約需要250~600克(5~12兩)。重體力勞動需要的量可能更大。糧食的品種應該多樣,提倡多吃粗糧、雜糧,因為粗、雜糧比精細的糧食更有營養。
第二類為蔬菜水果類。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對健康非常重要。一個成人每天至少應該吃500克(1斤)的新鮮蔬菜及水果。
第三類為蛋白質類。豆腐、豆類、各種肉類、家禽、水產及蛋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成人每天進食200~300克(4~6兩)為宜;奶類(牛奶、羊奶、馬奶、乳酪等)也是很好的營養飲品,每天飲250~500毫升為宜。
第四類為油、鹽、糖等。烹調應該以植物油為主,盡量少吃或不吃動物油,每人每天不超過20克(兩瓷湯勺)植物油,不超過10克鹽,盡量少吃糖。
2、堅持適當運動
生命需要運動,過少和過量運動都不利於健康。個人可根據自己的年齡、身體狀況和環境選擇適當的運動種類。
運動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最簡單的運動是快步走,每天快步走路3公里,或做其他運動30分鍾以上(如爬樓梯)。每周至少運動5次。運動的強度以運動時的心率達到170減去年齡這個數為宜。例如一個50歲的人運動時能夠使心率達到120次就比較合適。最好能夠保持心率加快、身體發熱這種狀態15分鍾以上。
3、改變不良行為
●吸煙不僅浪費金錢,影響環境,危害安全,而且與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癌症等多種疾病有直接關系,嚴重危害健康。吸煙是人類嚴重的不健康行為。21世紀將是一個以不吸煙、不敬煙為時尚的時代。
●長期大量飲酒會損害人體的肝臟、腎臟、神經和心血管系統,酒後駕駛是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負責任的行為。
●毒品(海洛因、大麻、冰毒、搖頭丸等)麻醉人的神經,危害極大,所有的人都應該遠離毒品。切不可與別人共用針頭注射毒品,否則極易傳染艾滋病和肝炎等疾病。
●保持忠貞的愛情,遵守性道德。賣淫、嫖娼是傳播性病、艾滋病、肝炎的高危險行為。
●無規律的生活習慣會擾亂人體的生命節律,降低人體的免疫力,使疾病發生率增高,對健康極為不利。因此應該起居定時、按時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睡前不喝茶或咖啡,進食不過飽。心情平靜,避免焦慮或激動,不做劇烈運動。
●工作有張有弛,不過度緊張和長期勞累。
●娛樂有度,不放縱,如不看通宵電影,不打通宵麻將,聽音樂音量不過大。
●不喝生水或不清潔的水;不吃不潔或腐敗變質的食物。
●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踐踏草坪,不毀壞樹木,不浪費資源等等。
●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和在危險環境工作時,嚴格遵守操作規章並採取自我保護措施。
4、保持平和心態
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讓自己的思想跟上客觀環境的變化,不斷變換角色,調整心態。在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繫上要能夠正確看待自己、正確看待他人、正確看待社會,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適應社會。要樹立適當的人生追求目標,控制自己的慾望。這樣就會保持愉悅的一生。
請切記:幸福感完全是個人的心理感受——知足者長樂!
人生在世,健康為本,千萬不要因名利得失損害健康!
5、自覺保護環境
人類生存的環境對人的健康十分重要,每個人都要遵守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覺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如節約資源(水、電、煤、煤氣和天然氣、紙張、汽油、木料等等);不污染環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分類回收垃圾、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慎用洗滌劑等等);為保護環境貢獻力量(植樹造林、保護綠地、保護野生動物等)。
6、學習健康知識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懂得健康知識,知識是不斷調整自己行為的指南針。在當今新知識層出不窮的時代,健康知識也在不斷更新,只有注意不斷學習新的健康知識,抵制迷信和各種錯誤信息的影響,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健康。
『玖』 事業發展與健康幸福人生之間的內在關系
事業發展決定健康幸福人生的去向,其中的具體情況如下:
1、職場是人生中最寶貴、也是時間最長的一段旅程。
職場對人生的影響非常大,對許多人來說,你的職場精彩,你的人生便有很大概率同樣精彩;職場暗淡,你的人生也會有很大的概率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