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幸福感
心理學上把持續的快樂稱為幸福感,這跟一時的開心不同。你過得是否開心、是否幸福,跟你的快樂能持續多久有關。
問這個問題的人其實已經發現了過得開心幸福的秘密:
有的快樂是可以持續的,有的快樂則不能持續。
1.開心是有層次的。
你吃到了一塊美味的點心,那一刻是很快樂美好的。但這種快樂只能持續一小會兒,可能你多吃幾塊這種快樂就消失了。
但如果你追求的是親人間的天倫之樂、收獲知識的求知快樂、團隊中的不可缺失主力的成就快樂、事業成功的價值之樂,可能你的快樂會持續的久點,甚至貫穿一生。
人類的需求層次分為5類: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隨著每一個需要層次的升級,滿足的難度越來越高,但當隨著需要層次的提高,實現後收獲的幸福快樂的感覺也越來越持久。
意義本身有時候是苦的,有時候是難受的,但它同時是快樂和幸福的。所以幸福並不等於就是舒服。
關愛和被愛,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這樣你就有愛和歸屬;幫助和利他,別人因你的行動獲益,這樣你就獲得了一種被需要價值感;做你內心認為對的事情,用一生的行動去堅持實現它,你會有強烈的自我實現感,最終達到實現人生的意義。
找到自我位置,感恩,追求意義,幸福就會順其自然而來,並一直持續下去。
#關注微信公眾號【麋鹿心成長】,一起用心的視覺打開新的人生大門!#
㈡ 什麼叫幸福感
幸福感是指人類基於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 滿足對於幸福的追求方式,從前現代時期主要表現為哲學家的思辨和人們個體生活方式的選擇,到現代時期出現了付諸社會運動和制度建構,這體現了一種歷史性的進步。 現代化給人類帶來的一個重要成就無疑是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日益提高。然而,現代化又是一個充滿悖論的進程,與客觀福祉的提高形成比照的是主觀幸福並沒有呈現相應程度的上升,這無疑構成了現代化的一種困境。
㈢ 什麼是幸福感
就是在不知不覺直接笑出來的感覺 是相濡以沫的感覺
㈣ 幸福感爆棚的意思是什麼
慢慢的幸福、超級幸福的意思。
1、幸福
讀音:xìng fú。
釋義: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生活、境遇)稱心如意。
2、爆棚
讀音:bào péng。
釋義:形容詞,多形容效果轟動,或人數超出預料;形容客滿、滿座。
造句:現在餐館已經爆棚。
近義詞:美滿、和諧、和睦、和美。
1、美滿
讀音:měi mǎn。
釋義:意思是美好圓滿、稱心滿意。
2、和諧
讀音:hé xié。
釋義:和諧是對立事物之間在一定的條件下、具體、動態、相對、辯證的統一,它是不同事物之間相同相成、相輔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補、共同發展的關系。
3、和睦
讀音:hé mù。
釋義:相處得融洽友愛,無爭吵。
4、和美
讀音:hé měi。
釋義:和睦美滿。
㈤ 幸福指數是什麼意思
「幸福指數是衡量人們對自身生存和發展狀況的感受和體驗,即人們的幸福感的一種指數。」
不同的人對幸福感的理解和詮釋不同,比如市民小王說:「幸福就是工資再高一點,晚上少加班。」
專家認為,幸福感可以理解為滿意感、快樂感和價值感的有機統一。
事實上,幸福指數的含義遠不止幸福感,它還包含民眾所擁有的外部生存環境和自身發展條件。例如,「非典」曾讓人們的幸福指數下跌,「神五」成功發射則提高了幸福指數。又如,生活在空氣污染指數低的城市,就相對幸福。
㈥ 什麼是幸福感,幸福感覺是什麼
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 。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
有一天,剛剛開始踏入社會的你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人們在你的身邊一一走過,他們都是陌生人,都只顧著走路,只有你,在路口駐足,環視著這座城市,對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理解,你知道,你不是一個人,雖然現在可能很累很痛苦,但沒關系,只要堅持,路就會越來越好走。
這個時候,最幸福的就是回家後吃著母親燒的自己愛吃的飯菜,和父母聊聊當天發生的有趣的事,再洗個澡,在床上躺著,想著明天又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會不會找到工作,還有,你愛的人怎麼樣了。
㈦ 幸福感低是什麼原因
1、 現代社會過大的壓力。
工作壓力、住房壓力、人際交往壓力、子女教育壓力等等。這些壓力讓我們處在一個過度焦慮的狀態,無法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2、喜歡攀比會降低幸福感。
處在一個競爭時代的我們,在生活中也開始互相攀比:誰的孩子會讀書、誰家的房子大、誰的工作好。攀比會讓人的慾望無限膨大,久而久之,幸福感就會盪然無存。
3、缺乏精神支柱。
舊社會的人們吃不飽、穿不暖,但是卻很幸福,那是因為他們有堅定的信仰。而現在的許多人失去了生活的目標,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
4、人際關系疏離。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工作的繁忙、社會競爭和彼此間的不信任讓大家越來越疏離,這也會影響幸福體驗。
想要追求幸福,就需要改變一些陳舊的觀念,從情感、健康、心態等方面找尋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
㈧ 請問什麼是幸福感
幸福,是偎依在媽媽溫暖懷抱里的溫馨;幸福,是依靠在戀人寬闊肩膀上的甜蜜;幸福,是撫摸兒女細嫩皮膚的慈愛;幸福,是注視父母滄桑面龐的敬意。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一個謎,你讓一千個人來回答,就會有一千種答案。有人說過:「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寫的,它只能體會,體會越深就越難以描寫,因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實的匯集,而是一種狀態的持續。」幸福不是給別人看的,與別人怎樣說無關,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滿快樂的陽光,也就是說,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別人眼中幸福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應該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暢,甜蜜快樂的。幸福就是當我看不到你時,可以這么安慰自己:能這樣靜靜想你,就已經很好了。幸福就是我無時無刻不系著你,即使你不在我身邊。幸福就是每當我想起你時,春天的感覺便洋溢在空氣里相思本是無憑語~~~~~~幸福:就是不管外面的風浪多大,你都會知道,家裡,總有一杯熱騰騰的咖啡等著你幸福就是當相愛的人都變老的時候,還相看兩不厭。幸福就是可以一直都在一起,合起來的日子是一生一世,從人間到天堂……]
㈨ 什麼是幸福感,幸福指數高就代表幸福嗎
幸福感就是幸福的感覺,越幸福感覺越好,當然幸福指數就高了。
㈩ 幸福感是什麼意思
幸福千百年來一直是哲學所探討的終極問題,而從應用心理學的層面出發,探討「幸福」則更多的是為了幫助提高人們日常生活水平。我會以馬丁·賽里格曼的《幸福五部曲》和他主張的構成幸福的五大元素為基礎,來講講如何提高幸福感。
賽里格曼所指的構成幸福的五大元素分別是積極情緒、投入、良好的人際關系、意義和目的、積極的成就。
一、積極情緒
首先,積極情緒(positive emotions - pleasure),也就是心情的愉悅,可以劃分為三個強度:
高等強度:狂喜、興奮、快感
中等強度:奔放、活潑、歡喜
低等強度:舒適、和諧、放鬆
大多數情況下,愉悅來自於感官上的享受,比如暴雨天的一杯暖咖啡、健身後的一個熱水澡、久違了的一碗牛肉麵、考試前的周傑倫演唱會等等。但是,伴隨著快速的生活節奏和巨大的學習壓力,人們常常忽略了這些相對來說可以比較輕松獲取的「小確幸」,甚至失去了感知愉悅的能力,也就於是導致了我們常說的「水逆期」、「最近有點喪」。進行一些「正念」 (mindfulness)的練習,例如冥想(meditation),可以起到很好的抗焦慮和抗抑鬱效果。
然而,這種來源於感官的愉悅是短暫且有習慣性(habituation)的,通俗來說就是我們會逐漸適應這種愉悅的存在,開始覺得「這有什麼好開心的,見怪不怪了」。比如久違的一碗牛肉麵可以帶來積極的情緒,但如果天天都有牛肉麵吃,這也就無法再成為我們「快樂的源泉」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習慣化的過程所帶來的快感缺失很可能過度激活人腦的獎賞機制,造成成癮行為。
二、 投入
第二個幸福元素,賽里格曼定義為投入(engagement - gratification),詳細來說就是通過具有創造性的投入施展個人的美德和優勢,以此獲得滿足的過程。
在參與像畫畫、寫作、運動、閱讀等能收到及時反饋和內容呈現的活動時,人們更傾向於有目標地行動,注意力集中,產生掌控感和忘我的感覺。
中東心理學家希斯贊特米哈伊認為,當人們十分投入於一件事而感覺時間停止時,他們就處於「心流」(flow)狀態。比起上一段提到的來源於生理感官滿足的、淺層次的積極情緒,心流的狀態更加深層次,專注於心理上的成長,它所帶來的滿足感也會更加長久地停留在記憶中。繼續拿牛肉麵來舉例,如果自己親手下一碗牛肉麵,那麼我們最終獲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會比去飯店裡更多,更持久。
三、人際關系
其次,良好的人際關系(positive relationships),這不僅僅是指不僅僅從工作、學習發展出的社交關系,而是在生活當中有人真正的關心你,讓你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無法從積極的人際關系中獲取幸福感,也是長期獨居或是追求極端自由的人容易抑鬱,甚至人格障礙的原因之一。
一個哈佛大學長達70年的跟蹤研究發現,家庭經濟地位、社會階級、社交能力、是否性格外向等我們看重的特點往往並不會對幸福感造成太大影響。
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青年時期就建立親密關系的人才更能提高自身幸福感,這些良好的人際關系所帶給我們的愛和溫暖,也影響著我們面對困難時的應對機制。
對於留學生來說,除了融入本國學生的團體以獲得文化認同感,並更輕易地建立親密關系外,參加一些跨文化社團,接觸更多來自不同種族背景的人群更是起到了幫助作用。
相反的,面對消極的人際關系,美國DSM 5指出,「跟誰都處不好」的狀態可能意味著潛在人格障礙的問題,建議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干預。
四、意義和目的
第四個元素,意義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即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目的,是一個哲學和應用心理學相結合的議題,也是大部分留學生所在年齡段常思考並有諸多困惑的問題。
奧地利猶太心理學家弗蘭克爾從人間煉獄般的集中營倖存後,結合自己的心理學知識,對生命進行了深刻的思考。他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義》將實現意義的道路劃分為創造的意義、體驗的意義、痛苦的意義。
創造的意義與前文的「投入」以及「心流」理論含義一致,技藝精神和對於工作精益求精的過程能夠充實人生,賦予生命更多的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