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奧林匹克的主題口號是什麼
2008年奧運會主題口號 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題口號
「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One World One Dream),集中體現了奧林匹克精神的實質和普遍價值觀——團結、友誼、進步、和諧、參與和夢想,表達了全世界在奧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類美好未來的共同願望。盡管人類膚色不同、語言不同、種族不同,但我們共同分享奧林匹克的魅力與歡樂,共同追求著人類和平的理想,我們同屬一個世界,我們擁有同樣的希望和夢想。
「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One World One Dream),深刻反映了北京奧運會的核心理念,體現了作為「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的核心和靈魂的人文奧運所蘊含的和諧的價值觀。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和諧發展是我們的夢想和追求。「天人合一」,「和為貴」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對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關系的理想與追求。我們相信,和平進步、和諧發展、和睦相處、合作共贏、和美生活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
「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One World One Dream),文簡意深,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口號表達了北京人民和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共有美好家園,同享文明成果,攜手共創未來的崇高理想;表達了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正在大步走向現代化的偉大民族致力於和平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堅定信念;表達了13億中國人民為建立一個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貢獻的心聲。
英文口號「One World One Dream」句法結構具有鮮明特色。兩個「One」形成優美的排比,「World」和「Dream」前後呼應,整句口號簡潔、響亮,寓意深遠,既易記上口,又便於傳播。
中文口號「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中將「One」用「同一」表達,使「全人類同屬一個世界,全人類共同追求美好夢想」的主題更加突出。
還有,奧運會理念是綠色奧運、科技奧運和人文奧運。
『貳』 奧林匹克的口號是什麼
奧林匹克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
狄東神甫曾經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口號。「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非常欣賞和贊同這個口號,便把它作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口號。
「更快、更高、更強」這句話充分表達了奧林匹克運動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奮斗精神。雖然只有短短的六個字,而其中的含義卻非常豐富。「更快!更高!更強」不僅是指運動成績,它有更深的含義;「參加奧運比賽,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贏得冠軍,而是參與」。
『叄』 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口號是什麼
你的問題是世界奧運會的口號 而奧運會在每個國家舉行的時候才有一個口號 奧運會只有一個格言 更快、更高、更強。 [資料]奧林匹克運動還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強。」它出自顧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爾修道院院長迪東之口。1895年,在學校舉行的一次戶外運動會上,迪東鼓勵學生說:「在這里,你們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後來,顧拜旦將這句話用於奧林匹克運動。1920年,國際奧委會將其正式確定為奧林匹克格言,並在安特衛普奧運會上首次使用。 所以我找了歷屆口號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口號:參與歷史Play a Part in History 1988年漢城奧運會主題:和諧、進步Harmony and Progress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口號:永遠的朋友 Friends for life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口號:世紀慶典 The Celebration of the City 2000年悉尼奧運會口號: 分享奧林匹克精神 Share the Spirit 1998年長野冬季奧運會主題:來自全世界——匯成一朵花 From around the world—to flower as one. 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口號: 點燃心中的聖火 Light the Fire within 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題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肆』 奧林匹克新口號是什麼
奧林匹克新格言:「更干凈、更人性、更團結」。
「更干凈」體現了人類弘揚體育道德規范的堅定信念和維護奧林匹克運動的公平競爭的決心。
「更人性」是對至高無上的人性理想的執著追求,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和人的力量將得到完美的體現和高揚。
「更團結」是人類對奧林匹克和平理想的深切呼喚,寄予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在新世紀以更加空前的團結去推動人類社會的和平與發展。
每一屆各主辦國提出的口號
1984年洛杉磯:play a part in history
1988年卡爾加里:can't you feel it
1992年巴塞羅那:永遠的朋友
1992年阿爾貝維爾:one light one world
1994年利勒哈默爾:to build unprotect a better planet earth(此口號同時紀念薩拉熱窩冬奧會10周年,屬於呼喚和平的反戰口號)
1996年亞特蘭大:召喚英雄summon the heros
1998年長野:coexistence with the nature
2000年悉尼:分享奧運精神
2002年鹽湖城:點燃心中聖火
2004年雅典:歡迎回家
2006年都靈 :激情在這里燃燒passon lives here
2008年北京: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2010年溫哥華:with glowing hearts
2012年倫敦:激勵一代人
2014年索契:hot cool yours
『伍』 奧運會的口號是什麼
奧運會統一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
(英文:「Faster,Higher,Stronger」,拉丁文:「Citius,Altius,Fortius」)
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這一格言是 亨利·馬丁·迪東提出的。迪東是顧拜旦的好友。1891年他在巴黎創辦了一所體育學校。1895年他把上述格言作為該校的校訓。顧拜旦對此非常贊賞,也得到當時國際奧委會委員們的稱道。以後經顧拜旦提議,並在1913年得到國際奧委會的正式批准,將上述格言正式寫入《奧林匹克憲章》。 1920年在第6次國際奧林匹克代表大會上又通過了把「更快、更高、更強」作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會徽構成部分的決定,這一格言便正式成為奧林匹克標志的一部分。
在哪個國家開辦奧運會,主辦國也有自己的奧運口號
比如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口號:點燃心中的聖火Light the Fire within
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題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one world,one dream
『陸』 奧林匹克口號是哪三個
奧林匹克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
狄東神甫曾經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口號。 "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非常欣賞和贊同這個口號,便把它作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口號。
"更快、 更高、更強」這句話充分表達了奧林匹克運動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奮斗精神。雖然只有短短的六個字,其中的含義卻非常豐富。 「更快!更高!更強」不僅是指運動成績,它有更深的含義:參加奧運比賽, 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贏得冠軍,而是參與。
每一屆各主辦國提出的口號
1984年洛杉磯:play a part in history
1988年卡爾加里:can't you feel it
1992年巴塞羅那:永遠的朋友
1992年阿爾貝維爾:one light one world
1994年利勒哈默爾:to build unprotect a better planet earth(此口號同時紀念薩拉熱窩冬奧會10周年,屬於呼喚和平的反戰口號)
1996年亞特蘭大:召喚英雄summon the heros
1998年長野:coexistence with the nature
2000年悉尼:分享奧運精神
2002年鹽湖城:點燃心中聖火
2004年雅典:歡迎回家
2006年都靈 :激情在這里燃燒passon lives here
2008年北京: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2010年溫哥華:with glowing hearts
2012年倫敦:激勵一代人
2014年索契:hot cool yours
『柒』 奧林匹克格言和口號是什麼
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Citius,
Altius,
Fortius)。
奧林匹克格言,亦稱奧林匹克座右銘或口號,系奧林匹克運動宗旨之一。格言"更快、更高、更強"(Citius,
Altius,
Fortius),是顧拜旦一位密友迪東(Henri
martin
Didon)於1895年提出的。他將這句話刻在他所辦學校的門楣上。顧拜旦對此頗為贊賞,經他提議,1913年獲國際奧委會正式批准,將它定為奧林匹克格言。1920年它又成為奧林匹克標志的一部分。此外,也有把"體育就是和平"、"重要的是參加,而不是取勝"作為格言的。
主題口號是歷屆奧運會獨特舉辦理念的高度概括和集中體現。各屆奧運會都精心設計打動人心的口號以使其廣泛傳播、深入人心,並作為奧運會各種文化和視覺設計活動(場館建設、文化活動、形象與景觀、開閉幕式等等)的創作依據。
2008奧運會的口號是「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
『捌』 奧林匹克運動的口號是什麼
奧運會在每個國家舉行的時候才有一個口號 奧運會只有一個格言 更快、更高、更強。
奧林匹克運動還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強。」它出自顧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爾修道院院長迪東之口。1895年,在學校舉行的一次戶外運動會上,迪東鼓勵學生說:「在這里,你們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後來,顧拜旦將這句話用於奧林匹克運動。1920年,國際奧委會將其正式確定為奧林匹克格言,並在安特衛普奧運會上首次使用。
『玖』 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口號是什麼
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Citius, Altius, Fortius)。奧林匹克運動會發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因舉辦地在奧林匹亞而得名。每四年一屆,會期不超過16日。
一、運動會簡介
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在奧林匹克主義指導下,以體育運動和四年一度的奧林匹克慶典——奧運會為主要活動內容,促進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道德全面發展,溝通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奧林匹克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社會運動。
1、1894年06月23日,當被尊稱為「奧林匹克之父」的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顧拜旦與12個國家的79名代表決定成立國際奧委會、開創奧林匹克運動時,這一壯舉曾一度成為人們諷刺的對象。而在百年之後的今天,奧運會已成為普天同慶的節日,奧林匹克運動也吸引了202個國家和地區的積極參與。
2、1998年,著名的《生活》雜志刊載了歷史學家精選的過去千年中最重要的1000個事件和人物,1896年顧拜旦恢復奧運會的壯舉也躋身其中,被譽為千年盛事之一。
3、奧林匹克運動是人類社會的一個罕見的傑作,它將體育運動的多種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影響力遠遠超出了體育的范疇,在當代世界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化、藝術和新聞媒介等諸多方面產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影響。
4、奧林匹克運動是時代的產物,工業革命大大擴展了世界各民族之間在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聯系,各國交往日益密切,迫切需要以各種溝通手段來加強國際間的相互了解。奧林匹克運動正是為適應這種社會需要而出現的,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奧運會與足球世界盃、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並稱為世界三大體育賽事。
二、申辦流程
1、由申辦城市向國際奧委會提出書面申請
國際奧委會在奧運會舉行的前8年即開始招標,並規定明確的截止日期。意欲舉辦奧運會的城市須在此日期前以正式的書面形式向國際奧委會提出申請。申請報告必須經本國奧委會的批准,並由該國政府簽署表示支持。如果同一國家有兩個以上的城市擬申辦,由該國奧委會從中確定一個。
2、國際奧委會執委會,對提出申辦的城市進行初步篩選。
3、國際奧委會評估委員會對申辦城市進行實地考察。國際奧委會和負責奧運會項目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發出對申辦城市各種條件進行調查的有關表格和問卷,這些問題非常具體而詳盡, 涉及到舉辦奧運會的各個方面。
評估委員會會親自赴各申辦城市進行實地考察,並將考察的結果以書面報告形式呈交國際奧委會,發放給每一位委員,作為委員在最後的全會表決時的參考依據之一。
4、國際奧委會全會投票,確定舉辦城市。
5、國際奧委會與舉辦城市簽約。
三、奧林匹克宣言
1、1892年11月25日,顧拜旦男爵在巴黎索邦大學舉行的慶祝法國田徑運動聯盟成立5周年大會上發表了一篇精彩演講。他號召人們「堅持不懈地追求、實現一個以現代生活條件為基礎的偉大而有益的事業。」這個內容極其豐富、熱情四溢的歷史性演講,後來被人們稱為《奧林匹克宣言》。
2、1914年,歐戰爆發。這份演講稿在戰亂環境中未能公開刊登,顧拜旦只能悄悄地把它藏匿起來。1937年,顧拜旦因心臟病急性發作去世,那份曾經令人振奮和激動的宣言,隨著演講稿的不知去向,也似乎漸漸被遺忘。達馬侯爵為顧拜旦《奧林匹克宣言》傳播的唯一權利人。
3、2008年01月02日,為紀念顧拜旦誕辰145周年,中、法、英3種文字的《奧林匹克宣言》全球首發慶典在北京舉行。在《奧林匹克宣言》手稿遺失百年後,在中國進入奧運年時,經國際奧委會羅格主席和版權所有人法國達馬侯爵同意,文明雜志社全球首次出版發行了中法英三種文字的《奧林匹克宣言》。
四、奧林匹克的標志
奧林匹克運動會有一系列獨特而鮮明的象徵性標志,如奧林匹克標志、格言、奧運會會旗、會歌、會徽、獎牌、吉祥物等,這些標志有著豐富的文化含義,形象地體現了奧林匹克理想的價值取向和文化內涵。
1、奧林匹克五環標志,它由5個奧林匹克環套接組成,有藍、黑、紅、黃、綠5種顏色。五環的含義是象徵五大洲的團結以及全世界的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比賽和友好的精神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相見。
2、《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奧林匹克標志、奧林匹克會旗、奧林匹克格言和奧林匹克會歌的產權屬於國際奧委會專有。國際奧委會可採取一切適當措施使奧林匹克標志、旗、格言和會歌在各國和國際上獲得法律保護。
3、奧林匹克會旗於1913年由顧拜旦親自設計,長3米,寬2米。1914年為慶祝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恢復20周年,在巴黎舉行的奧林匹克代表大會上首次升起。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正式採用。奧林匹克會旗上面是藍黑紅三環,下面是黃綠兩環。
4、國際奧委會在1958年於東京舉行的第55次奧運匹克全會上最後確定還是用《奧林匹克聖歌》(《撒馬拉斯頌歌》)作為奧林匹克會歌。其樂譜存放於國際奧委會總部。從此以後,在每屆奧運會的開、閉幕式上都能聽到這首悠揚的古希臘樂曲。
(9)代表永遠幸福奧林匹克口號是什麼擴展閱讀:
歷屆之最
1、最混亂的奧運會
1900年在法國 巴黎,第2屆奧運會與法國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同時舉行。除賽會安排失當外,大多數選手在比賽結束後才獲悉自己參加的是奧運會而不是博覽會,奇怪的是射擊冠軍甚至在比賽結束後也不知道自己是冠軍。
2、最漫長的奧運會
1908年在英國 倫敦舉辦的第4屆奧運會的比賽哨聲早在4月27日就已吹響,直到10月31日才閉幕,前後6個多月時間,是歷屆奧運會時間最長的一次。
3、最浪費的主辦國
1976年在加拿大 蒙特利爾舉辦的第21屆奧運會全部經費約為15億美元。主辦方規劃出的奢華場館最終為城市帶來8億美元以上的斥資,在奧運會開幕時這座體育館還未完工。
因造價猛增開支過大,原計劃尚未實現已造成了八億美元以上的赤字,市政府不得不讓市民繳納「奧運稅」。蒙特利爾奧運會是最浪費的一次奧運會,也是首次出現市民繳納「奧運稅」的奧運會。
4、花費最多的奧運會
花費最多的1980年在前蘇聯 莫斯科舉辦的第22屆奧運會。據報道,原蘇聯為主辦這屆奧運會,總耗費92億美元。這是奧運會史上的創紀錄數字。這屆奧運會使菲科體育場館有了極大的發展。
據統計,大型體育場從原先50多個增到近70個,人工游泳池從30多個發展到60多個,體育館由1300多個增加到了1600多個……與此同時,還整合了城市建築,改善了交通運輸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奧林匹克運動會
『拾』 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口號是什麼
國際間檔次最高的運動會是奧運會,有幸參加比賽的都是各國選拔出來的體育運動健將。因此,奧運會獎牌的爭奪戰尤為激烈。為了能夠得到一枚獎牌,把名字永遠留在運動史冊上,所有的教練員、運動員都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並在比賽中都奮力拚搏。這其中,難免有人為摘去桂冠不擇手段:如有人服用興奮劑,來提高自己的運動成績;有人在馬拉松賽跑中途,暗乘友人汽車,騙取冠軍;有人在比賽中場,將對方主力運動員弄傷……這一切醜陋的行徑都玷污了奧運會的崇高性、純潔性,違背了奧運會的宗旨。為此,現代奧運會的奠基人顧拜旦早有預見,他很早就提出:「主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加」這一口號。引導大家正確認識奧運會的意義,將在運動會中與各國朋友交流友誼,切磋技藝作為自己真正的目的,而把錦標主義拋棄。
奧運會口號也幾乎成了每一項比賽或活動的參加者的人生格言了。
公元394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以奧運會是「異教」活動為名,下令廢除了名存實亡的古奧運會。公元408年,狄奧多西二世仗恃霸權,悍然燒毀了奧林匹亞的建築物。這支盛開了293屆的體育之花就這樣完全萎謝了。公元423年的大火和公元522年、551年的地震,使這塊象徵著古代人類精神文明的奧林匹克發詳地變成了一片廢墟。
現代奧運會主要包括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均為4年舉行一屆。冬季奧運會與夏季奧運會在同一年不同城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