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幸福生活 > 什麼是低級人和幸福的區別

什麼是低級人和幸福的區別

發布時間:2022-06-29 05:49:46

❶ 幸福到底是什麼

幸福是個深刻而復雜的多元概念。全面地看幸福是享有人生重大快樂和免除人生重大的痛苦;是人生重大需要、慾望、目的的肯定方面得到實現和否定方面得以避免的心理體驗;是生存發展達到某種完滿和免除嚴重損害的心理體驗。快樂的心理體驗是幸福的主觀形式;生存和發展之完滿是幸福的客觀實質;介於二者之間的人生重大需要、慾望、目的得到滿足或實現,是幸福的客觀標准。
物質幸福是人的物質性需要、慾望、目的得到實現的幸福,也就是一個人的生理需要、肉體慾望得到滿足的幸福,其表現是生活富裕和軀體健康等。
人際幸福是人的人際需要、慾望、目的得到實現的幸福,也就是人的人際關系方面的需要、慾望、目的得到實現的幸福,其表現是達官顯貴和愛情美滿等。
精神幸福是精神生活的幸福,是人的精神方面的需要、慾望、目的得到實現的幸福,其表現是自我實現、實現自我的創造潛能,特別是實現精神領域的創造潛能。
就這三種幸福的關系來說,物質幸福是低級幸福,人際幸福是中級幸福,精神幸福是高級幸福。創造性幸福,是具有創造性的或有所創造的生活的幸福,也就是取得了創造性成就的幸福。
幸福是人生的慾望,是人生的真意,幸福是創造時的愉悅,幸福是超越自我的狂喜,幸福是豐衣足食,幸福是理想伴侶,幸福是純凈的精神園地,幸福是他人快樂的根基。

❷ 幸福是什麼

有的人說:幸福的特徵其實就是圖個人們
心靈的平靜
。人的心靈怎樣才會平靜呢?無非是滿足自己的心靈需求。因此,幸福是內心的一種需求,世間萬物都有可能給人帶來幸福,即使是剛剛從眼前拂過的一陣春風。幸福確實是心靈的深切感悟,是一種不經意間的微妙領悟,一種突然發現了美麗、時那種欣喜,那種感動的心裡體驗。
幸福問題是
論理
學的一大難題。古今中外,它吸引過眾多哲學家和倫理學家的關注,至今關於幸福的一些基本問題仍然眾說紛紜。個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對問題本身缺乏經驗和思辨相統一的把握,則是通病。
孫英
博士精心收集和
輸理
了前人對幸福問題的觀點和今人對
幸福論
的疑問,經過多年思考和整理,提出了
什麼是幸福
?為什麼追求幸福?如何實現幸福?她以這三個問題為框架,在與歷史和現實、理論和經驗的對話中,力求批判繼承,
綜合創新
,論證了幸福概念、幸福本性、幸福價值、
幸福規律
、幸福規范等基本問題,對幸福的本質和類型,幸福的主觀性與客觀性、虛幻性與真實性、相對性與絕對性等理論難題,作了深入、系統的思考和論證,闡前人所未發,提出了許多新穎的觀點和論斷,構建了獨具特色的幸福論體系。
理論來自生活經驗並說明生活經驗。來自生活經驗固然不易,但要說明生活經驗更不容易。
為人聰慧善良,嚴謹認真,幸福論,不僅使人得到豐富的知識和嚴謹的邏輯熏陶,也會感受到追求真理的真摯熱誠和實現
人類幸福
的善良願望。
依據幸福的道德本性,幸福可分為德性幸福與非德性幸福兩類。德性幸福包括實現
善待他人
美德之目的的無私利他幸福和顯示善待自我美德之目的的單純利己幸福,非德性幸福包括不以善待他人美德為目的的利他幸福和不以善待自我美德為目的的利己幸福。
幸福還可以分為過程幸福和結果幸福。前者是一個人在追求某種
幸福的過程
中,每一次較小目的、較小
預期結果
得到實現時所體驗到的快樂之和;後者則是經過一定的努力過程從而實現了重大目的、預期結果的
快樂體驗
。結果幸福強大而短暫、純粹而空虛,過程幸福弱小而漫長、不純而充實,二者利弊互補、相反相成而成為
幸福人生
不可偏廢之兩翼。
幸福的源頭
是需要與慾望。慾望直接引發每個行為;而需要直接引發慾望。幸福是人生重大的持續的長久的快樂。快樂未必利於生存和發展,幸福則必定利於生存和發展。
幸福的概念
:幸福是個深刻而復雜的多元概念。全面地看幸福是享有人生重大快樂和免除人生重大的痛苦;是人生重大需要、慾望、目的的肯定方面得到實現和否定方面得以避免的心理體驗;是生存發展達到某種完滿和免除嚴重損害的心理體驗。快樂的心理體驗是幸福的主觀形式;生存和發展之完滿是幸福的客觀實質;介於二者之間的人生重大需要、慾望、目的得到滿足或實現,是幸福的客觀標准。
物質幸福是人的物質性需要、慾望、目的得到實現的幸福,也就是一個人的生理需要、肉體慾望得到滿足的幸福,其表現是生活富裕和軀體健康等。
人際幸福是人的人際需要、慾望、目的得到實現的幸福,也就是人的人際關系方面的需要、慾望、目的得到實現的幸福,其表現是達官顯貴和愛情美滿等。
精神幸福是精神生活的幸福,是人的精神方面的需要、慾望、目的得到實現的幸福,其表現是自我實現、實現自我的創造潛能,特別是實現精神領域的創造潛能。
就這三種幸福的關系來說,物質幸福是低級幸福,人際幸福是中級幸福,精神幸福是高級幸福。創造性幸福,是具有創造性的或有所創造的生活的幸福,也就是取得了創造性成就的幸福。
幸福是人生的慾望,是人生的真意,幸福是創造時的愉悅,幸福是超越自我的狂喜,幸福是豐衣足食,幸福是理想伴侶,幸福是純凈的精神園地,幸福是他人快樂的根基。

❸ 幸福到底是什麼

時間是最好的良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都不再如最初那麼刻骨銘心,調整好心態,生命短暫,青春有限,你不會有太多的時間去等待去追憶去痛苦,平常心面對一切,你將會有更多的精力面對未來!忘記是更為深刻的記憶。所以,不要刻意的去忘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程,路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過客,每段感情每段經歷每個人都是生命留下的印記,不論回憶是美好的還是痛苦的,都是已經發生的,學會感謝生命中每個曾經相遇或離別的人。
學會遺忘,並不是很輕松就做到的,因為許多忘不掉的悲哀、恥辱是刻骨銘心的。那麼,就需要我們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問題。既然發生了,就註定無法挽回。當你在為錯過太陽而流淚時,你也將錯過群星。
當你失落、悲傷的時候,最好學會遺忘。不要在乎腳下的路,前面的風光更迷人。過去的就過去了,但是留下的是最美好的回憶,為什麼要刻意去忘記呢.雖然不能和他在一起但是,你們有著美好的回憶,我相信他也會把你們美好的回憶永遠留在心中的,愛一個人就是要他幸福,要他開心,但是他幸福的前提是你幸福嗎,你開心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幸福與不幸福都在自己的心裡,等到時間慢慢的過去了,你找到了你的另一半的時候,你就會把你們的回憶放在心底,把你的祝福也同樣用回憶帶給他,過去的就讓他過去,短暫的心痛是難免的,但是不要讓自己刻意的忘記什麼,那樣會更痛苦,只要自己認為自己是幸福的那自己永遠都是幸福的.

❹ 亞里士多德將幸福等級劃分為

亞里士多德將幸福分為三類,有錢就會幸福嗎

前些天有人反饋說,有個正在交往的姑娘問了他一個問題:
一群孩子在鐵軌上玩, 鐵軌有兩條, 一條A道正在使用中, 另一條B道廢棄停用。 A道上面有5個孩子在玩耍, B道上面有1 個孩子在玩耍。 這時來了一輛火車。如果你是扳道工,你會讓火車改道而行呢,還是按原軌道行駛?
這個問題的難度簡直堪比「女友和母親同時落水」。他為此頭痛不已,陷入苦苦的思索掙扎之中。
不過,這個是否換火車軌道的問題,確實很難回答。要是換吧,B軌道的孩子遵紀守法,憑什麼讓他替5個不顧自己危險的孩子背鍋?要是不換吧,那可是5條人命啊!
其實,這個問題古已有之。
哲學家邊沁說,要「以最大多數者的最大幸福」為目標。也就是說,只要能取得最大的效益,那就去做。所以,如果邊沁在現場的話,很可能就會選擇換軌道。
希特勒便採用了類似的思想,他鼓動德國人民消滅猶太人,奪取他們的財富。這確實讓德國經濟一時強盛。但那些遭受迫害、含冤慘死的猶太人何辜?
哲學家羅爾斯則批判邊沁的效益主義,提出「自由主義」,認為所有人都平等地擁有最大限度的基本自由,並且要達到社會內最弱勢者的最大利益。
所以,遇到類似問題,比如一個老人沒趕上公交車,該不該讓一車人等他。到底是採取邊沁的哲學觀還是羅爾斯的哲學觀,就需要個人去抉擇了。這確實是個無解的問題。
其實,生活中,類似的問題多不勝數,往往會讓人頭疼不已。現選取幾個給大家分析分析。
為什麼每次出門都擔心忘記鎖門
很多人總有一種錯覺,出門時明明鎖好了門,卻還總是覺得自己忘記鎖門,非要回去確認一遍才能安心。這是什麼原因呢?

弗洛伊德說,這都是潛意識在作祟。人的心靈就像水中的冰山,我們看見的表面很小,但水底下的部分很大,心靈的絕大部分都隱藏在水面下的潛意識領域。潛意識遵從快樂原則,會操縱意識,阻擋掉一切令人不悅的事。我們以為忘記鎖門而回家確認,可能是潛意識里覺得上班、上學很痛苦,家裡更舒服、安全。

所以,下次遇到類似的事情,我們先深度反思,到我們的潛意識中找找,看看到底是什麼引發的,然後對症下葯,就能克服它了。
算命到底可不可信
現在很多女生喜歡聊算命、占星學、星座等話題,甚至在擇偶的時候還要特地算一算,或者看看星座是否相符。算命的理論認為,人類的命運從出生的時候就被限定,比如適合的職業,能活多少歲等。

哲學家皮科說,「人能做到任何事,也能創造自身的命運。」他並不相信算命,因為人類擁有「自由意志」,有能力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變成自己希望的樣子。人類沒有必要受到任何限制,包括命運。所以,算命的結果,參考一下無妨,壞的結果還是別太相信,相信好事就行。
有錢就會幸福嗎
現在有些人認為,有錢就會幸福、快樂,滿足了物質慾望就能得到極大滿足,因而衍生出拜金主義、「錢是萬能的」、校園裸貸等丑惡心理及現象。
但是,有錢真的就能幸福嗎?真正的幸福是怎樣的呢?
亞里士多德將幸福分為三類:飲食享樂的幸福;獲得名譽的幸福,也就是被眾人稱贊「真是太厲害了」的幸福;獲得宇宙真理的幸福,即學習、深度思考。他認為,第三類幸福才是幸福的極致。
無獨有偶,英國的密爾認為,快樂的品質很重要,它也有高級和低級之別。因無限暢飲所得到的快樂,比不上因文學、戲劇之美而感動流淚的喜悅,即,「與其做一隻滿足的豬,不如當個不滿足的人;寧願做痛苦的蘇格拉底,也不願當快樂的蠢蛋。」

盲目地攀比,只會讓人陷入物質之中,而物質的慾望是沒有盡頭的,因此你總也不會真正幸福、快樂。所以,幸福、快樂與否,不應該受物質慾望左右。有空多去書店看看,去大自然走走,要比逛商場強上很多。
要單身還是要結婚
「結婚真的很麻煩,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有一大堆問題接踵而來,還是繼續做我的單身貴族最好。」現在大城市裡不少年輕人都抱有這種想法,不想結婚,不想找對象。政府為此頭疼不已,還變相地出台「單身稅」,催促年輕人結婚。

哲學家克爾凱郭爾認為,人生充滿絕望,每一個階段都可以享受快樂,但總有一天會因為再也無法滿足而絕望,所以必須將自己推往更高層次的階段。
不過,單身還是結婚,他認為,只要你開心,待在哪一個階段,選擇權都在自己手裡。

❺ 幸福種類大概分幾種

大致分兩種:生理的快樂幸福和精神的快樂幸福!或者說分為:低級的快樂幸福和高級的快樂幸福!

❻ 你們說人生是什麼樣子才算幸福那!!!!!

物質幸福是低級幸福,人際幸福是中級幸福,精神幸福是高級幸福,人生同時擁有這三種,就是幸福,

❼ ……幸福是什麼,什麼才叫幸福……

幸福作為人類所特有的一種心理感受,是心靈的慰藉,是精神的愉悅,是愛、被愛與施愛的和諧統一,是在精神和心靈上的愉悅與滿足。心理學家馬斯洛告訴我們,人的根本需要在於:生理和生存的需求。這是成就人類一般意義上的幸福,它是幸福的低級階段。而幸福的真正內核,幸福的最高境界,則是由相愛、被愛、施愛、以及理想的實現、事業的成功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等因素而產生出來的一種心理的最大滿足和震撼。
美國心理學家戴維·邁爾斯和埃德·迪納研研究證明:財富是一個很差的衡量幸福的標准。因為人們並沒有隨著財富的增加而變得幸福,相反,隨著財富的增加人們似乎變得更加苦惱。因為幸福不是一種物質,而是一種心理狀態,一種情感體驗。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幸福原本就平平常常、實實在在地存在於日常生活中。譬如說,當你辛辛苦苦撰寫的論文發表時,當你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務受到表彰時,當你「十月懷胎」聽到嬰兒的第一聲啼哭時,常常會有縷縷清香從心頭飄出,幸福的氣息彌漫全身。
經濟學上的「邊際效用理論」告訴我們,我們消費的商品量越大,從中得到的心理滿足便越小。人對幸福的期望也是這樣,期望值越高,幸福感越小。正如托爾斯泰所說:「慾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中國有句成語:「欲壑難填。」無休止地追求金錢、權勢、美色,結果不但未能得到幸福,反而跌入痛苦的深淵。那些好逸惡勞、損人利己、貪圖享受、極端自私的人,永遠與幸福無緣。一個人要想得到幸福,就要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樣你就會感受到無窮的幸福。只有用真心去呵護幸福、用真情去感知幸福,用真誠去創造幸福,幸福就無處不在。
總之,幸福是一種心態,一種感覺,想想曾經的不幸才會珍惜現在的幸福。幸福與歡樂就蘊藏於平凡的生活之中,一切煩惱皆由自心所生。心態決定命運。要拋棄一切不必要的煩惱,丟掉一切不切合實際的幻想,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請記住: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

❽ 幸福與不幸的區別是什麼

幸福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從來不是一個事實。相反,痛苦和不幸卻常常具有事實的堅韌性。仔細想想,這個世界上有誰是真正幸福的,又有誰是絕對不幸的。

幸福是有限的,因為老天賜予我們的本來就有限。不幸也是有限的,因為人承受痛苦的能力也有限。

幸福是一種一開始人人都自以為能夠得到,最後沒有一個人敢說已經擁有的東西。幸福只存在於相信它的人心中。我們年輕時,它說在未來,引誘我們孜孜不倦地追尋。到後來又發現自己已經把它錯過,於是回過頭來,又在記憶中尋找它。幸福就是這樣喜歡和我們捉迷藏。

聰明人嘲笑幸福是一個夢,傻瓜到夢中去尋找幸福,兩者都不承認現實中有幸福。看來,一個人要想獲得實在的幸福,就必須既不太聰明,也不太傻。我們把這種介於聰明和傻之間的狀態叫做生活的智慧。

幸福與幸福的不同,不幸與不幸的不同,區別就在於人和人感受的不同。逝去的感情事件,無論幸福與不幸,無論它們一度使我們激動不寧,隔開久遠的時間再看,都是美麗的。我們還發現不幸和幸福的差別,並不像當初想像的那麼大。幸福的回憶夾著憂傷,不幸的追念也摻著甜蜜。

對於一個視人生感受為寶貴財富的人來說,現實生活中的禍福得失,在他眼裡都是收獲。不幸使人深刻,但是,如果生活中沒有歡樂,深刻就容易走向冷酷。不幸是性格的催化劑,它使強者更強,弱者更弱,暴者更暴,柔者更柔,智者更智,愚者更愚。

請不要責備「好了傷疤忘了疼」的人,如果生命沒有這樣的自衛本能,人如何還能正常地生活,世上還怎會有健康、勇敢和幸福?古往今來,天災人禍,留下過多少傷疤,如果一一記住它們的疼痛,人類早就失去了生存的興趣和勇氣。對付不幸的方法之一就是視這些不幸為自己生命的偶然,這樣就會獲得一種解脫的心境。

然而,畢竟身在其中,不是想跳出來就能跳出來,無我的空理易明,有情的塵緣難斷。認識到因緣的偶然是一回事,真正看破因緣又是一回事。

我記得有位哲人說過:健康是為了活得愉快,而不是為了活得長久。活得愉快在己,活得長久在天。

❾ 什麼是幸福

有的人說:幸福的特徵其實就是圖個人們心靈的平靜。人的心靈怎樣才會平靜呢?無非是滿足自己的心靈需求。因此,幸福是內心的一種需求,世間萬物都有可能給人帶來幸福,即使是剛剛從眼前拂過的一陣春風。幸福確實是心靈的深切感悟,是一種不經意間的微妙領悟,一種突然發現了美麗、時那種欣喜,那種感動的心裡體驗。

幸福問題是論理學的一大難題。古今中外,它吸引過眾多哲學家和倫理學家的關注,至今關於幸福的一些基本問題仍然眾說紛紜。個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對問題本身缺乏經驗和思辨相統一的把握,則是通病。孫英博士精心收集和輸理了前人對幸福問題的觀點和今人對幸福論的疑問,經過多年思考和整理,提出了什麼是幸福?為什麼追求幸福?如何實現幸福?她以這三個問題為框架,在與歷史和現實、理論和經驗的對話中,力求批判繼承,綜合創新,論證了幸福概念、幸福本性、幸福價值、幸福規律、幸福規范等基本問題,對幸福的本質和類型,幸福的主觀性與客觀性、虛幻性與真實性、相對性與絕對性等理論難題,作了深入、系統的思考和論證,闡前人所未發,提出了許多新穎的觀點和論斷,構建了獨具特色的幸福論體系。
理論來自生活經驗並說明生活經驗。來自生活經驗固然不易,但要說明生活經驗更不容易。
為人聰慧善良,嚴謹認真,幸福論,不僅使人得到豐富的知識和嚴謹的邏輯熏陶,也會感受到追求真理的真摯熱誠和實現人類幸福的善良願望。

依據幸福的道德本性,幸福可分為德性幸福與非德性幸福兩類。德性幸福包括實現善待他人美德之目的的無私利他幸福和顯示善待自我美德之目的的單純利己幸福,非德性幸福包括不以善待他人美德為目的的利他幸福和不以善待自我美德為目的的利己幸福。
幸福還可以分為過程幸福和結果幸福。前者是一個人在追求某種幸福的過程中,每一次較小目的、較小預期結果得到實現時所體驗到的快樂之和;後者則是經過一定的努力過程從而實現了重大目的、預期結果的快樂體驗。結果幸福強大而短暫、純粹而空虛,過程幸福弱小而漫長、不純而充實,二者利弊互補、相反相成而成為幸福人生不可偏廢之兩翼。

幸福的源頭是需要與慾望。慾望直接引發每個行為;而需要直接引發慾望。幸福是人生重大的持續的長久的快樂。快樂未必利於生存和發展,幸福則必定利於生存和發展。

幸福的概念:幸福是個深刻而復雜的多元概念。全面地看幸福是享有人生重大快樂和免除人生重大的痛苦;是人生重大需要、慾望、目的的肯定方面得到實現和否定方面得以避免的心理體驗;是生存發展達到某種完滿和免除嚴重損害的心理體驗。快樂的心理體驗是幸福的主觀形式;生存和發展之完滿是幸福的客觀實質;介於二者之間的人生重大需要、慾望、目的得到滿足或實現,是幸福的客觀標准。
物質幸福是人的物質性需要、慾望、目的得到實現的幸福,也就是一個人的生理需要、肉體慾望得到滿足的幸福,其表現是生活富裕和軀體健康等。
人際幸福是人的人際需要、慾望、目的得到實現的幸福,也就是人的人際關系方面的需要、慾望、目的得到實現的幸福,其表現是達官顯貴和愛情美滿等。
精神幸福是精神生活的幸福,是人的精神方面的需要、慾望、目的得到實現的幸福,其表現是自我實現、實現自我的創造潛能,特別是實現精神領域的創造潛能。
就這三種幸福的關系來說,物質幸福是低級幸福,人際幸福是中級幸福,精神幸福是高級幸福。創造性幸福,是具有創造性的或有所創造的生活的幸福,也就是取得了創造性成就的幸福。
幸福是人生的慾望,是人生的真意,幸福是創造時的愉悅,幸福是超越自我的狂喜,幸福是豐衣足食,幸福是理想伴侶,幸福是純凈的精神園地,幸福是他人快樂的根基。
參考資料:《幸福論》孫英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低級人和幸福的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兩國駙馬說的是什麼故事 瀏覽:882
拿到了健康證你想說什麼 瀏覽:660
鎮平幸福路辦事處屬於什麼街道 瀏覽:32
進賢健康碼怎麼弄 瀏覽:903
在事業單位上班多久可以去考公務員 瀏覽:804
酒泉經濟發展如何 瀏覽:7
值得我們為之奮斗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607
婚姻和愛情怎麼結合 瀏覽:351
愛情為什麼會被譽為最偉大的歌手 瀏覽:620
曲靖健康碼怎麼填寫 瀏覽:735
故事的發源地是什麼 瀏覽:298
幸福三重奏鄧捷用的什麼音響 瀏覽:839
湖北健康碼什麼用 瀏覽:652
1653的愛情是什麼意思啊 瀏覽:624
如何變成最幸福的人 瀏覽:428
婚姻不被理解該怎麼辦 瀏覽:573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哪些合同有效 瀏覽:860
寧波紅色碼怎麼健康打卡 瀏覽:912
哪個字代表著幸福的意思 瀏覽:761
幸福樹營養液多少錢一袋 瀏覽: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