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托爾斯泰為什麼得不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托爾斯泰中年「皈依」新宗教,他憎恨私有財產,同情農民,厭惡自己的貴族生活,要放棄自己的版稅,把庄園分給農民。索妮亞則認為他的「整套哲學牽強附會,矯揉造作,完全建築在虛榮心和出風頭的基礎上」。他主張像農民那樣耕作、生活,卻至死過著貴族生活。他宣稱要完全戒除淫慾,甚至夫妻性生活,但他卻一再使妻子懷孕。連他的哥哥也認為他「虛偽、言行不一」。
㈡ 為什麼列夫托爾斯泰很聰明,但不幸福
有的時候越聰明就會有越多的重擔,覺得自己肩上的重擔越大,因此就每天考慮很多,想得太多,自然會累,會不快樂啦
㈢ 為什麼說托爾斯泰得不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能都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這又是仁,那麼痛苦將是雙倍的。托爾斯泰正是這樣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並努力去改變它,但總是事與願違。這才是他最大的痛苦與不幸,但他把寶貴的精神財富留給後人,他又是偉大而幸福的。
㈣ 學了列夫托爾斯泰這篇課文,說說列夫托爾斯泰是幸福還是不幸福的500字論文
晚年托爾斯泰遇到了很多不幸的事,內心的轉變也極為痛苦,你看看下面材料就知道了。
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著名的大文豪,其一生創作頗豐。他的作品對歐洲文學影響極深,在世界文學史上也佔有一席之地。這位享有世界聲譽的作家晚年卻做了一件讓世人皆驚的事,即離家出走。托爾斯泰為何要離家出走,這還得從他晚年的思想變化及其生活說起。
晚年的托爾斯泰開始篤信宗教,宗教觀、社會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73歲時,托爾斯泰回到了故鄉雅斯納雅·波良納庄園。然而晚年的托爾斯泰對他庄園的看法也發生了許多變化。他開始習慣於關注在他的農田上辛苦勞作的農民們,這些貧苦可憐的農民讓托爾斯泰感到不安與自責。
為了減輕自己的內疚感,托爾斯泰開始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開始自我折磨:他變得厭惡人情世故和親友間的應酬,也拒絕出席貴族的宴會。他經常戴著草帽,穿上舊衣服,腳踏樹皮鞋,在農田裡幹活。
㈤ 為什麼作者會肯定地對我說托爾斯泰「缺少幸福」,你能用實施說明嗎
為什麼作者會肯定地對我說托爾斯泰「缺少幸福」,你能用實施說明嗎?
答:「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智者的痛苦。如果托爾斯泰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麼他的痛苦將是雙倍的。托爾斯泰正是這樣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並盡其畢生努力去改變它。但事實總是事與願違,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爾斯泰厭棄貴族生活,決然放棄財產,以至和妻子家人產生矛盾,最後毅然離家出走,而客死於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