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真正的幸福感是什麼
我們常常說到幸福,但什麼是幸福呢?也許這一刻的你正在為工作奔忙,上司一到公司就虎著臉指著你干這干那,同事犀利的玩笑半真半假,下屬的工作漏洞百出。所以你想,要是周末趕緊到來,讓你過兩天癱在沙發上,安心追劇刷手機的日子,該多麼幸福;
或者你衣食無憂,工作勤勤懇懇,照顧家庭忙忙碌碌。直到有一刻,你直了直腰,卻意外聽到自己的脊樑骨噼啪作響,看見鏡子里的自己脖子前伸,收不回去,肩背又硬又酸。於是你想,哪一天能奔到頭,住在綠化超級好的郊區豪宅里,錢自己能生錢,家務都有別人干,該多麼幸福;
但這些真的是幸福嗎?
心理學研究發現,幸福感和錢幾乎沒有關系。什麼叫「幾乎」沒有?因為錢能影響到幸福的點,就一個,基本的生活能保障。滿足這點後,即使再多的錢也很難增進我們的幸福了。有一項跨國大型調查就顯示,一旦脫離貧困線,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家的人們,幸福感並不比印度、奈及利亞的人們更強。
此外,購物、性、電視、巧克力等,也都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它們只是換來片刻愉悅感的外來刺激,刺激一旦停止,快樂的感覺也就沒了。甚至還有後續的消極情緒,比如錢花多了,心疼;巧克力吃多了,擔心長胖;至於看電視也會給我們帶來焦慮。
心流之父,希斯贊特米哈伊有一項調查發現,休閑也分主動和被動。主動的休閑,是從事我們的各類愛好活動,比如打球、下棋、游泳、登山、養花、烹飪等等;被動的休閑,指看電視、聽音樂等,靠外界帶給我們樂子的活動。調查發現,主動休閑的人,人們有39%的時間能獲得心流體驗;而看電視,只有14%的時間會產生心流,卻有37%的時間感到輕微焦慮。
所以,我們得出一個結論,需要靠外界來刺激的快樂,往往都是轉瞬即逝的;真正的幸福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自發、穩定、富足的心理狀態。一個幸福的人,不需要撓癢癢就能露出笑容,而且是發自內心的笑。
現在,我們終於了解幸福的定義了。真實的幸福不需要外界刺激,而是從內向外散發的自信心、掌控力和滿足感。只要不是身處在極端的社會環境,比如極權或戰亂等,滿足溫飽和安全的基本需求後,幸福感便與我們認為的更優越生活環境、更多的金錢、更多的物慾、更多的空閑時間,都沒有關系了。
Ⅱ 幸福感的五個指標
人生幸福感的5個指數:即目標感,社會聯系,社群,經濟狀況和身體活力,對於提高人們幸福感的感受,對於養生延年,有很大幫助。
指數1:目標感
健康快樂即是老年人生活的首要目標,也是他們全部生活的根本支點。
一個人要想富有意義的生活,必須有自己的目標。目標能鼓舞人,激勵人,鞭策人,能使人的行動更有計劃,更富有成效。老年人要安度晚年,也不能沒有目標。
如果生活沒有目標,衰亡過程就會加速。日本東北大學的醫學家經過長期研究得出了這一結論。他們在長達7年的時間里對多名年齡在40—79歲之間的健康公民進行了跟蹤研究。其中60%的人有著明確的生活目標,5%的人承認沒有目標,剩下的人難以作答。研究發現,在那些宣稱沒有生活目標的人當中,患病和自殺的幾率比其他人高得多。其壽命也遠遠短於那些有所追求的人。
制定目標既要有正確性,又要有可行性,自己確定的目標,如同夜裡的燈塔,醒目而光輝。所謂「可行性」經過努力,目標也可實現。
這就要從自身條件和客觀實際出發,做到適時,適量,適度。
指數2:社會聯系
社會聯系,可以理解為人與社會的關系,人不僅具有生物屬性,而且具有社會屬性,是需要與社會融為一體的。當你脫離了社會,脫離群眾時,你就會感到孤單而煩惱。當朋友來次電話,或許使你心情舒坦起來;朋友的一次看望,或許使你興奮好大一陣子,人離不開人的往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能激發你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能提升你對生活的幸福感。所以說,人的幸福感與人與人的關系非常重要。當你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時,不僅關繫到你的生活,也關繫到你的情緒,也關繫到你生活中的快樂幸福。在人與人關繫上,要注意不要把個人利益看的過重,在利益的天平上,國家與人民的這頭,永遠高於個人,如果把個人利益看得高於一切,這最多是為自己而活著。這不但有愧於國家和人民,連朋友也可能會離你而去,你將失去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根本談不上生活的幸福感。
指數3:人群關系
交朋友是化解孤獨的良葯,有人是灌溉生命的流水,老年人最終珍惜的是生命,當你疾病纏身而對明天不再抱有希望時,朋友的愛心與祝福一定能使你身體得到撫慰。我們談論友誼時,柏林大學研究人員安·伊麗沙白·奧哈根曾經指出,親密的友誼基本元素包括「熱情、寬容和信任」,而其中的關鍵是你要付出真心,這話說的很深刻。人與人之間只有相互付出真心,才能真正做到心心相印,而惟有心心相印,才能獲得真正的友誼。花重金買不來友誼,靠權力換不來友誼,惟有付出真心,才能贏得友誼。
友誼是一種精神營養,只有心中熱情才能獲得,如果你對人冷冰冰的,見到你即是是最好的朋友也會不舒服,友誼也會不翼而飛。所以朋友是要靠真摯的友情,這是我們要牢牢記住的。對待朋友千萬不要斤斤計較,不要認為付出一分就必要要得到一分,這樣不但不能獲到友誼而原來的友誼也會失去。如果朋友向對方提出問題時,你要用誠懇的眼神注視著他,學會用微笑接受提問,用善意應對提問。朋友之間應該相互溝通。這樣才會輕松愉快贏得友誼,才會多一份友誼多一分快樂。
指數4:經濟狀況好
經濟狀況是幸福感重要指數,經濟是命脈,經濟狀況差生活就難以改善,窮日子不好過,生活就發生了困擾,生活告訴我們,人不能沒有錢,沒有錢就談不上幸福感。
金錢對人的誘惑不亞於權力,也不亞於美女。從古到今,有多少人迷戀金錢,期望自己成為金錢的主人,金錢能使人生活富裕日子幸福。人離不開金錢,一個人從生到死,無時不伴隨金錢的影子,、在金錢面前要仔細的觀察或思考生活,就會深深的認識到,金錢給我們的種種告誡,金錢只能靠勞動取得,才會有真正的幸福感。如果靠行騙、盜竊、行賄受賄而獲得的金錢,會感到膽戰心驚,內心就不會感到真正的幸福感。同樣是一疊鈔票,由於來路不通其價值意義也不同。生活告訴我們,人不能沒有金錢,但不能為金錢活著。在人生的路途上,金錢也是一個關口,你要獲得金錢的幸福,要靠自己去勞動去創造,這樣才能獲得金錢的幸福感。
指數5:健康狀況
健康能夠使人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處理工作和生活,一個人身體健康,充滿活力,感到身體輕松愉快。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當病魔纏身的時候,才深深感到健康比什麼都重要。國外有句諺語,乞丐比有錢的富翁過得還愉快,意思是說健康對生命來說是最寶貴的,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權力換不來健康,金錢買不來健康,對那些手中無權,兜里無錢,但身體很健康的人永遠值得驕傲。每個人都有兩位醫生,一位是醫院的大夫,另一位是你自己,大夫靠葯物趕走疾病,自己靠精神贏得健康,你要活的健康的幸福感,一定要認識疾病對健康的危害,一定要有這樣的本領,既能夠戰勝逆境,又能戰勝疾病。而且能戰勝逆境又能戰勝疾病向你發起的進攻,若能如此,你就能成為一個健康而快樂的人。
Ⅲ 很多人都想要幸福,那麼幸福最基本的是什麼。
幸福是種感覺,幸福就是真心的感到快樂。其實真正的幸福與金錢無關,與住別墅開名車穿裘皮無關,與高官厚祿無關,真正的幸福是心靈的安恬,精神的充實,和諧的情感,平靜的生活。
其實幸福很簡單,一件舊衣服,一個白面饅頭,就已經感到了幸福的存在;而一旦慾望提升,幸福在你身邊而你卻再也沒有幸福的感覺了了。
我們要學會感受幸福!其實幸福就在我們身邊!真心的祝你幸福哦!
Ⅳ 什麼是幸福感啊
簡言之,所謂幸福感,就是人們根據內化了的社會標准對自己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肯定性的評估,是人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及其各個方面的全面評價,並由此而產生的積極性情感占優勢心理狀態。
按照心理學的界定,主觀幸福感是個體對自我評價的幸福,認為幸福是評價者個人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評估。它有主觀性、整體性和相對穩定性等特點。主觀幸福感是衡量個人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
主觀幸福感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至少包括認知和情感兩個基本組成成分。主要的測量內容包括心理健康、生活質量和社會老人學三個方面。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瑟里格曼表示,這個規則能被歸納成:快樂+參與+意圖=幸福。
Ⅳ 誰能告訴我最簡單、最基本的幸福是什麼
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這就是最簡單的回答啦!「幸福」這個詞在每個人的心中是不一樣的,經歷也就不相同啦!沒有吃穿的人,只要滿足這個要求就覺得是幸福的,總之,在生活中,到處都有幸福的存在,這種感覺只有知足的人才會有的,保持這種心態也就會幸福啦!這就是最簡單的,希望你能有幸福的感覺,面對未來發展的社會,有愛就有幸福在人間啊!呵呵呵。。。。。
Ⅵ 幸福感的三大來源都是哪些
「家庭關系」、「健康狀況」、「收入水平」是影響幸福感的三大因素。而「家庭關系」的重要程度在他們心中的分量則是最重的,工作其次,男女朋友再其次。
而除了這些情感問題外,調查還顯示,如今的90後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也非常高。食品安全、空氣質量、住房保障等都是他們十分看重的城市品質。不僅如此,90後們也明白不能只提要求不做事,他們願意把時間花在「閱讀」和自我提升上,收藏的文章也都是信息量滿滿↓
Ⅶ 談談「幸福感」是建立在哪些基礎上的
「幸福感」應該建立在以下基礎上:
1、健康:身體健康、沒有疾病、痛苦。
2、生活:生活安穩、不會時常顛破流離。
3、家庭:家庭和睦,關系融洽。
4、收入:收入可以滿足日常的開銷,不必經常焦慮、憂愁。
5、工作:一份工作穩定、開心的工作,友好的同事關系等。
除了這些外,幸福感還來源於我們的內心,是否知足常樂,是否笑口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