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城市幸福感指數的含義是什麼提升上海幸福感指數的措施有哪些
城市的幸福感怎麼評定?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幸福的城市則各有各的不同。
據了解,三類指標成為測量城市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根據,分別是生活滿意度、心態愉悅度、個體與社會和諧度,調查內容則涵蓋城市各方面,包括生活節奏、人情味、賺錢機會、生活便利程度、建築美觀程度、自然環境、文化娛樂、治安、近年來發展等。
「幸福取決於人們的價值取向。」幸福感城市評選的主觀性比較強,無論是上榜還是未上榜的城市,彼此之間互有長短,通過這個活動可以「互相學習」。
❷ 大部分中國人的幸福指數是多少這個數字怎麼計算出來的
現代人越來越關注幸福感,許久不見的老朋友,見面後問的常常就是:這些年過得幸福嗎?我們都希望獲得幸福,然而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一個創業的人,事業有成就覺得幸福;學者認為能出成果就是幸福;老年人身體沒大病、不孤獨,就覺得挺幸福。因此,找到自己的幸福,是一門生活的藝術,也是一門學問。
什麼是幸福
8月2日,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博士後邢占軍先生,他在幸福感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告訴記者,幸福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體驗,可以通過心理測量來把握。
邢占軍說,幸福感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加以把握。首先是滿意感:個人的基本需要是否得到了滿足,最基本的是身心健康,衣食無憂。其次是快樂感:許多事情都能帶給人快樂,一句心理學上的諺語這樣說道:如果你想快樂一小時,打個盹;如果你想快樂一天,去釣魚;如果你想快樂一個月,去結婚;如果你想快樂一生,幫助別人。而幸福感的較高表現是價值感,它是在滿意感與快樂感同時具備的基礎上,增加了個人發展的因素,比如目標價值、成長進步等,從而使個人潛能得到發揮。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感,與西方的享樂主義不同,享樂只追求享樂的過程,缺少更有價值的目標。
一個人要想弄清自己的幸福感是強還是弱,可以通過科學的測量來加以考察。例如邢占軍提供的《中國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量表》就從知足充裕體驗、心理健康體驗、社會信心體驗、成長進步體驗、目標價值體驗、自我接受體驗、身體健康體驗、心態平衡體驗、人際適應體驗、家庭氛圍體驗10個方面對我國居民的幸福感加以度量。得分越高,表明幸福感越強。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感
邢占軍做過一個關於不同人群幸福感的調查,結果發現,在所調查人群中,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最強,35—45歲的中年人幸福感最弱。因為這部分人群處於社會各個領域的最前沿,相對於老年人和青年人來說,他們的工作壓力最大,是各種變動的直接沖擊對象。在家庭中,他們是頂樑柱。這些都造成中年人的幸福感指數下降。
不同職業的人,幸福感也不一樣。邢占軍調查了8個群體後發現,幸福感最強的是國家幹部,其次是知識分子和新興階層(包括私營企業主、外企管理人員、自由職業者等),排第三的是工人、農民和國企管理者,接下來是大學生,幸福感最弱的是城市貧困群體。在這項調查中,國有企業管理者幸福感偏低是比較出人意料的。邢占軍說,這裡面有社會原因。他舉了一個例子:某專門製造大型機械的國企近期進行了改革,45歲的大李跟其他許多中層管理者一樣,被免去了享受20多年的幹部待遇,收入與部門整體收益掛鉤。結果由於市場等因素的影響,他的收入大大降低,有時還不如一線的職工掙得多,這使他很尷尬,對社會的發展趨勢出現了懷疑,更談不上幸福了。
研究還發現,每個人衡量幸福感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別人都覺得一個人應該很幸福,他自己未必覺得。有一位40多歲的職業女性,在石油公司做財務,收入可觀,愛人事業有成,孩子即將上大學,周圍的人都很羨慕她。但她覺得並不幸福。原來,她總愛防範別人,也沒有知心朋友,生活沒有目標,整天感覺不舒服。邢占軍說,外人看她什麼都有,應該很幸福,但這位女性看重的卻是人際關系和價值實現,這說明每個人衡量幸福感的標准存在巨大差異。有的時候,如果我們沒有感到幸福,就應該反思一下目前的狀況,這有利於重新認識自己,發現幸福。
財富和幸福沒有太大關系
2004年中,芝加哥大學教授奚愷元對中國6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武漢、西安、成都進行了幸福指數測試。測試表明,6城市的幸福指數從大到小依次是:杭州、成都、北京、西安、上海、武漢;但在同一城市裡,富人比窮人幸福。經濟更為發達的北京、上海的居民,其幸福感比杭州、成都的居民低——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主要是因為財富對幸福的影響是相對的:只有可以進行直接的比較時,富裕的一方才會表現出更強的幸福感。這說明,幸福與財富的確有關聯,但是相關程度比人們想像的要小得多。
這樣的調查結果與我們的生活經驗是相符的。回想小時候的無憂無慮,再看看現在城市裡快節奏的生活,雖然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娛樂的東西也多了,但我們並不覺得比小時候幸福。這與當前人們的生活壓力大、慾望過度擴張、身心失衡有密切關系。
學會追求自己的幸福
邢占軍說,要找到自己的幸福,首先要懷著真誠的心,熱愛生活,珍惜生活。其次,要建立符合實際的目標和期望標准。人活著要有目標,目標要高於現實,但又不可過高。能夠激勵自己,而不構成巨大壓力的生活目標才是合適的。最後,要有平和的心態,要能正確對待挫折、正確對待他人。現代社會流動性大,人們的發展目標多元化,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對此要平心靜氣地看待,把握好現在,不必去忌妒別人。
對一些社會問題,我們也要平和地看待。對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腐敗、污染等,要理性對待,要認清這些問題是伴隨著社會發展而來的,也需要靠社會發展來解決。邢占軍說:「這樣,心態才會好,看這個世界的時候,才會覺得亮堂,生活才會充滿陽光,充滿幸福。」
❸ 中國最具幸福感十大城市出爐,這里的「幸福感」指什麼
這里的幸福感指的是居民對生活、心態和社會的各方面的滿意度。雖然城市當中每個家庭對於幸福的定義及其相似,但是每座城市對於幸福的定義卻不相同。就在今年的11月19日,中國2020年最具幸福感的十大城市出爐。它們分別是成都,杭州,青島,西安,西寧,廣州,寧波,長沙,鄭州,南京。這里的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並不主要是以經濟發展為依據的,否則的話北上廣深等超一線城市中也不會只有廣州形單影只的在列。
其實近年來幾次最具幸福感,城市評選的標准逐漸向和諧去靠攏。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促成了家庭的和諧,一個又一個家庭的和諧也促進了社會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幸福感越來越強,也就促使城市的幸福感越來越強。
❹ 城市幸福指數評價體系是什麼
全國幸福感城市由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等主辦評定出來。
主要評選的幸福感測評關鍵詞有:
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
幸福指數:就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
幸福感評價體系:此次調查活動使用《瞭望東方周刊》城市幸福感測評中心的中國城市幸福感評價體系。該體系是《瞭望東方周刊》邀請國際國內的知名專家根據通行的幸福感評價指標,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研究,總結開發的目前我國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城市幸福感評價體系。
主要評選調查及當選標准:
涉及二十五類指標。分別是:(1)城市總體幸福感 (2)生活節奏(3)人情味 (4)賺錢機會(5)生活便利 (6)自然環境 (7)文明程度 (8)文化娛樂 (9)治安狀況 (10)貧富分化
(11)發展速度 (12)教育質量 (13)醫療衛生(14)社會保障(15)政府威信 (16)生活總體幸福感 (17)生活質量 (18)職業 (19)收入 (20)住房 (21)房產(22)婚姻(23)子女 (24)路程 (25)睡眠
❺ 城市幸福指數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城市平均收入水平和物價水平,城市整體環境,城市安全指數等吧
❻ 什麼是城市幸福指數跪求確切定義
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而幸福感指數,就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幸福感指數」的概念起源於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國王提出並付諸實踐的。20多年來,在人均GDP僅為700多美元的南亞小國不丹,國民總體生活得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
❼ 城市的幸福感判斷指標有哪些
其實每個人對於城市幸福感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的要求高,有些人的要求低,但不外乎都有以下幾個標准。
就業與收入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我們想要吃東西就得花錢去買,而就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因為我們只有就業方便才能夠更容易的賺到吃飯的錢。與之相關聯的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可以作為衡量一個城市是否具有高幸福感的標准。因為如果在不同的城市做著同樣的工作,而拿到的薪水卻是不同的,那麼人們的心理肯定是不平衡的,是有落差的,所以就業與薪資水平是一個重要指標。
其實如果我覺得那些在榜的高幸福感城市也沒有那麼的高高在上,我們的城市幸福感可能比不上他們,但是我們也有我們自己的城市的驕傲,只要我們認真的對待生活,生活也會認真的對待你,你自然就可以體會到滿滿的幸福感,這個幸福感不是城市給你的,而是你自己給你自己的,這才是最真實的幸福感。
❽ 幸福感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幸福感公式:幸福感=戶外活動+(親近自然×社會交往)+夏日童年回憶/溫度+對假期的熱望。
❾ 城市幸福感指數的含義是什麼
城市幸福感指數包括硬體換個軟體兩大類,
具體的有:豐裕的物質生活、穩定的就業、可觀的差距較小的穩定收入、穩定的社會保障、優雅舒適的居住條件、便捷的交通、較好的醫療保健、優美的環境、清新的空氣、整潔的街道、很好的教育條件、良好的城市社會治安等"硬"件,
也包括人情味濃厚、生活便利程度高、城市布局和建築美觀、城市居民身份認同、豐富的文化娛樂、親情愛情友情的祥和溫馨、個體幸福與社會和城市的和諧發展等"軟"件。
❿ 什麼叫幸福指數怎麼計算
國民幸福指數,是指反映國民生活質量和幸福程度的指標。
計算方法
公式一
國民幸福指數=收入的遞增/基尼系數×失業率×通貨膨脹
這個公式中的基尼系數(Ginico efficient)是反映收入分配公平性、測量社會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指標。
公式二
國民幸福指數=生產總值指數×a%+社會健康指數×b%+社會福利指數×c%+社會文明指數×d%+生態環境指數×e%。
其中a,b,c,d,e分別表示生產總值指數、社會健康指數、社會福利指數、社會文明指數和生態環境指數所佔的權數,具體權重的大小取決於各政府所要實現的經濟和社會目標。
(10)城市幸福感是怎麼計算的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主觀幸福感與社會心理體系
對於人的主觀幸福感的測量在20世紀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為心理學的一個熱點研究領域。心理學家對於主觀幸福感的探討更多地來自生活質量、心理健康和社會老年學三個學科領域。由於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豐富內涵和表現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
應該說,作為社會心理體系一個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許多復雜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經濟因素如就業狀況、收入水平等;社會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質量等。
人口因素如性別、年齡等;文化因素如價值觀念、傳統習慣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態度、個性特徵、成就動機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權利、參與機會等。
此外,對主觀幸福的理解還涉及許多分析層面,主要包括認知與情感、個體與群體、橫向與縱向、時點與時段,等等。在主觀幸福感與社會心理體系諸多因素和層面之間的密切聯系中,以下幾點是十分獨特而重要的:
心理參照系
就社會層面而言,其成員的幸福感將受到他們心理參照系的重大影響,例如在一個封閉社會中,由於缺乏與其他社會之間的比照,盡管這個社會的物質發展水平不高,但由於心理守常和習慣定勢的作用,其成員便可能知足常樂。
表現出不低的幸福感;而一個處在開放之初的社會,面對外來發達社會的各種沖擊,開始了外在參照,因此,其成員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現下降之勢,因為此時他們原有的自尊受到了創傷。
成就動機程度
人們的成就需要決定他們的成就動機程度,成就動機程度又決定其預期抱負目標。其中人們對於自身成就的意識水平是一個重要環節。
因為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高於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麼,便會產生強烈的幸福感;反之,如果人們意識到的自身成就水平低於他們的預期抱負目標,那麼,則不會有幸福感可言。
本體安全感
它指的是,個人對於自我認同的連續性、對於所生活其中的社會環境表現出的信心。這種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對於形成個體的信任感是極其重要的。
而對於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個體安全感的基礎,也是個體抵禦焦慮並產生主觀幸福感的基礎。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時與其經濟狀況或收入水平之間並未呈現出簡單的正相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