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提升學生在校幸福感
提升學生在校幸福感,我覺得只能減輕學業負擔才行,多開展一些自主活動,少一些強制性活動會好很多。
❷ 如何提高教師職業幸福感
一、重視教師的心理問題,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學生的心理問題已引起全社會和學校的重視,而教師的心理問題未引起足夠和重視。加強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研究,開展教師心理咨詢,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增強其心理承受力和耐挫力迫在眉睫,創設安靜、舒適、安全的工作環境十分必要。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師的工作,不過分強調用考試成績作為教師晉級,評聘的依據,以使教師心理「松綁」、「減壓」。從源頭上解決教師心理問題。讓教師帶著良好的情緒投入工作,進入課堂。
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作為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學生觀,只有這樣才能客觀評價自我,接受自己的優缺點,不給自己設定高不可攀的目標。這樣由已及人,也就能夠客觀地評價別人的錯誤和缺點,對世事中的不平、不滿、不盡如人意之處才能泰然處之。
三、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關注並不斷增強教師群體的幸福感,將會為我國教育改革發展注入巨大動力。作為承擔教育使命的教師,他們的精神狀態,生活狀態,健康狀態,情感生活狀態,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著直接而深刻的影響。社會和學校要建立教師身心健康機制,定期體檢,休假和學業進修,關注教師的休閑生活,鼓勵教師擁有個有興趣愛好。提高教師待遇,進一步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四、學會情緒控制。教師在學生面前應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不把消極情結和挫折帶進教室,更不能發泄在學生身上,否則,傷害了學生,也破壞了自己的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控制消極有不良情緒,對於提高教師的影響力和工作效率,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極其重要的。因此,教師應該掌握一些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緒的方法。首先,客觀分析造成不良情緒的原因,看自己的反應是否合理、適度;其次,要能變換角度看問題。對於學生頑皮,成績差,應該看到這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共性問題,特別是小學生,活潑好動是他們的本性,應給予循循引導;再次,與人相處心理換位。生活中難免與他人發生矛盾,這時,試著心理換位,即把自己置身於對方的立場去思考、感受,會發現本不該互相對立,這樣有利於及時化解不良情緒。
五、適時調節,發展一些興趣愛好。在工作重壓下,教師要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合理安排調控好工作、學習和生活之間的關系,盡量在制定工作計劃和目標時適當留有餘地,讓精神上綳緊的弦有鬆弛的機會。適當發展一些興趣愛好,如琴棋書畫、寫作、旅遊等都能有效地調節改善大腦相關中樞的興奮與抑制過程,進而緩解壓力,消除疲勞。
六、適當參加運動,學會放鬆。體育運動是健心和良葯,能有效排解不良情緒和消除心理疲勞。教師要學會百忙抽閑,在活動課上與學生打打球,在既健身心又增進師生間的感情。與同事打打球或進行一些其它體育活動,也能排解煩惱增進同事間的友情。越是繁忙,越是要安排一定的時間放鬆心態,在和同事、親的、朋友的溝通交流中,調整心態,放鬆自己;在和學生的交談中,探討教育學和有效途徑。把煩惱與汗水一起揮發出去,每天晚上羅列一下自己在這一天的「閃光點」,給自己一些積極的暗示等。放鬆心態的方式多種多樣,如靜坐、聽音樂、打球、書法、爬山等。總之,從健康的活動中心理得到調節,思慮得以澄清,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疏瀉了心中的煩惱與不快。
❸ 當代大學生如何提升幸福感
幸福是一種內心體驗,教育的一個基本的目標就是使學生愉悅,產生美好的心理體驗。心靈的發展要求心與心的交融,而心與心的交融則是以愉悅的情境為依託的,唯有在師生雙方都能夠體驗幸福的氛圍中,心與心方能敞開、溝通。因此,教師應該既是幸福的創造者,也是幸福的享受者。在幸福的教育中,實現創造幸福和享受幸福是有機統一體。
在生活中,我堅持讓自己成為一個快樂和善良的人,力所能及地去幫助別人。每次走進教室,我都保持微笑,時不時跟學生聊聊發生在自己生活當中有趣的事,拉近我們心理上的距離。當教師的內部幸福體驗外化為表情時,教師的幸福就變成一種可被觀察的對象了。學生能夠通過識別教師的表情,在自己內心激起同構的心理體驗,這種體驗又會外化成學生的表情,教師又通過學生表情的反饋強化了自己的幸福體驗,學生的幸福感也因此漸次強烈。在幸福上,師生雙方相互感應,不斷激盪,獲得了共同的幸福感。
❹ 如何讓學生感到幸福
要想讓學生感到幸福,5塊5就在學校裡面生活比較開心,學習比較認真去踏實開心,這樣的話可以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要幫助學生處理好和同學之間的關系,這兩條問題解決完之後,學生就會感到很幸福。
❺ 我在學校的幸福感有哪些,我的理解是什麼
在學校的幸福感就是在同學的陪伴下,在老師的幫助下一起快樂的學習和玩耍。
❻ 大學期間,你做過哪些讓自己充滿幸福感的事情
1. 鞏固好所學的專業知識作為一名大學生,學習肯定是最主要的任務。首先就是要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如今的社會,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是在這個社會立足的根本,學校開設的專業課程是為我們步入社會搭建起一座堅實的橋梁。在步入社會之後能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從而更好適應社會。2.樹立正確的「三觀」
所謂「三觀」,即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大學這個復雜多元的小社會中,會出現很多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社會現象,作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3.樹立堅定的理想和信念
樹立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並為了自己的理想做出努力。為自己列出一份目標清單,一個個完成,一步步走,腳踏實地,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斗,為自己的理想付諸於實踐。所謂「言必出,行必果」。
❼ 大學生如何得到幸福
大學不能有什麼幸福,要制定更好的規劃,要學習為主多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己,以後出來了才有所謂的幸福,規劃大學的畢業去向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了解一下不同的選擇對應的生活。我從四種不同的選擇說下如何規劃大學生活。
一.對於有保研想法的同學
1. 績點
從大一到大三最重要的事情無疑就是提高自己的績點,保證自己的保研資格是根本,在這個基礎上再提高自己的保研競爭力,例如發表論文、參與課題等等。
要提高自己的績點,絕對不能忽視的,或者說和以往的考試顯著不同的,那就是大學課程的平時成績。大多數學校課程的平時分設置比重都不低,在30-40%之間,有的甚至佔到50%,而平時成績的依據就是——課堂互動、作業。課堂互動是最提高平時成績最有效的途徑,也就是印象分,在課堂上給老師一個積極的印象對自己的成績是非常有幫助的,比如回答問題,爭當課代表等等。尤其是回答問題,大學回答問題的同學不像初中高中那麼多,一般來說老師對於回答問題都是有比較高的獎勵分的。
其次是作業方面也要認真對待,如果是需要組隊完成的作業,盡量和水平跟自己相似的同學組隊,以免遇到劃水的同學拉低小組成績。
2. 學術研究能力
從哪些途徑來提高自己的學術能力呢,一個很好的渠道就是多和自己的本科導師聯系,參與導師的課題,不要以為只有研究生階段才需要和導師聯系!本科階段,尤其是對於有保研,又尤其是想保研學碩甚至是直博的大學生而言,有突出的科研經歷是非常非常加分的!至於課外活動、學生幹部經歷,對於想要走學術研究的同學來說這都不是最重要的。
3. 競賽保研
如果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比較突出的能力,可以嘗試競賽保研,類似於高中時期的競賽保送。有這個想法的同學要盡早去弄清楚自己學校可以保研的競賽,以及要求。在這里個人比較推薦的是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首先它是單人競賽,准備起來比較自由,其次學習英語本來就是比較重要的事情,即使沒有英語競賽也是需要學習英語的,所以相對來說,大英競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其次是互聯網+創新創業競賽,這個耗時比較長,但是對於創新能力比較強的同學來說,或許也是一個好的途徑,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學校都有這個項目的保研資格,需要自己根據情況去了解。
二.對於有考研的想法同學
1. 專業課
在平時專業課的學習中,可以結合自己目標學校的考研教材配套學習(每個學校都有自己指定的考研教材,一般可以在學校官網上找到),這樣可以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之後在考研復習時也會相對輕松一些。
2. 公共課
這里的公共課主要是指政治、數學、英語。其實政治課可以在正式備戰考研時再開始復習,因為這是屬於記憶的學科。而數學和英語就不同了,這兩門課在於平時的積累,大學的考試由於不是選拔性的考試,因此對於期末考試的要求肯定是不及考研的要求高的,那麼在數學、英語的學習中,不能以期末考試為目標,也不能只以平時學習的難度為標准,還是要參考目標學校的要求,適度地提高自己學習的難度,打好基礎以後復習起來才會不那麼困難。
3. 課外活動
在大一大二,適當地參加比較有意義的課外活動也是可以的,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也提高了自己的綜合能力,但是一定要建立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
4. 學術能力
其實無論是考研還是保研的同學,想要提高自己的學術能力最好的辦法都是跟著導師做課題,和自己的導師聊一聊自己的想法,我身邊很多同學都是在和導師共同做課題的過程中發表了論文,這對於考研的同學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加分項。
三.對於想要出國深造的同學
1. 成績
語言成績無疑是重中之重,無論是雅思還是托福,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要盡可能地提分,很多學校在篩選時會直接卡語言成績,在這里提一個小方法,對於一些遇到語言成績瓶頸的同學,可以試試去東南亞一些國家去考雅思,相對來說分數會容易考高一些,不少雅思培訓機構都有這樣的團隊,可以去了解。其次是其他的一些考試成績,例如GMAT、GRE等等,對於出國的同學也是一樣,要先定好自己的目標學校,了解目標學校的要求。
2. 實習
國外的大學對於研究生申請的選擇,實習也是比較看重的,要確保自己有2-3段的實習,高質量的實習更好。
四.對於想要就業的同學
1. 綜合能力
綜合能力是就業競爭的根本,不僅要有較好的專業基礎,同時還要有較好的綜合素質,可以通過做學工幹部、參加課外活動等等來提高自己,拓寬自己的人際圈,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比自己的專業成績更為重要。
2. 考證
考一些高含金量的證也是職場的敲門磚,以商科同學為例,CFA、CPA、ACCA等等,都可以作為自己的備選。
3. 實習
實習對找工作的同學非常重要,有一份高質量的實習為自己背書,可以更容易找到好的工作。此外,申請實習遠比申請全職容易,很多大公司都在招實習生,甚至還會有留用的資格。
總的來說,定好自己未來的大方向以後,規劃其實就不難了,希望這篇回答對大家有幫助~
❽ 教師的幸福感從哪來
第一,來自於教師的自我成長。教師職業目前待遇不高,吸引的優秀人才有限。但教師職業由於是承擔教書育人的責任,崇高的使命要求教師必須盡快成長,學校也會通過崗前培訓、在職培訓、專業技能培訓、教學競賽以及教師之間的聽課評課等多種激勵手段,促使教師在自己的職業崗位上迅速成長。職業的特殊性,促使教師必須進步,盡快成長,並努力追求卓越,向精英看齊。
教師一旦在自己職業領域的一個方面,取得進步,獲得提升,都會讓自己欣喜,產生幸福感。比如,在個人人格完善、道德修養上有提升,就會得到學生真誠的尊重;在專業知識領域有了獨到的見解,課堂講述就會變得深入淺出,生動有趣,應對自如;在教學技能上有突破,就會在教學競賽中脫穎而出;在教學研究或者科學研究上有深入的鑽研,要麼能發表有分量的論文,要麼可以申請到一定的科研項目。總之,教師這個職業只要你付出了,就可以獲得自我成長,並能得到相應認可的職業。在這個職業領域里,只要你有上進心,你就可以持續不斷地進步成長,讓你產生源源不斷的成長的快樂和幸福。
第二,來源於學生的成長。教師之所以願意不斷地自我攀登,自我成長,就源出於學生的成長。眼見著學生期盼的眼神,看著學生一天天長大,一點點獲取知識,提高認識,增長才幹,提升個人的道德人格境界,陪伴在其中的教師,看到了自己在學生成長中的點滴作用,教師的幸福感也會油然而生。
教師的幸福感還來源於學生的信任。學生一般對自己信任乃至崇敬的老師,都是「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一旦建立,學生對於老師給出的做人道理會信服,對於老師傳授的知識學起來也格外輕松愉快。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很多老師還會欣喜地看到,自己的形象或投射在孩子們身上:自己的口頭禪孩子們經常使用,自己的習慣性動作,也會被學生模仿著,甚至於還有極少數學生會無意識地模仿著老師的筆跡……一切的一切,都讓教師感到,自己在另一個人的成長中是有影響力的,自己付出再多也深感幸福。
教師正是領略了學生的信任,感受到了自己的學生的影響力,所以,很多老師都極盡可能地呵護學生,保護學生,甚至為了學生,付出一切都是在所不惜的。譚千秋、張麗莉都是捨命救學生的光輝典範。
最美教師張麗莉
第三,來自於學校和主管部門的認可。教師這個職業是最古老也是最傳統的職業,教師的成長,會得到學生的好評,同行的認可,學校的表彰或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表彰,最高的還要受到教育部的表彰。
近年來,為了鼓勵教師的不斷進步,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設置了不少的榮譽稱號:「優秀教師」、「教學能手」、「教學競賽」獲得者、「教學標兵」、「師德標兵」、「教學名師」……教師一旦獲得了相關的認可,就會大大激發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當然,教師獲得精神激勵,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教師進步的動力,但要教師隊伍更加穩定,並能吸引更多的精英加入到教師行列中來,就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在給優秀教師頒獎的時候,除了給予精神激勵,還要有一定的物質獎勵,讓教師的付出得到一定的物質回報。畢竟,在今天這個時代,教師也是要養家糊口的,職業的崇高並等同於物質上一定要固守清貧。市場經濟時代,正確的分配方式應該是,付出多的,理應有相應的回報。在不遠的將來,教師的薪酬待遇如果能大幅提升,相信教師的幸福感也會大幅提升的。
❾ 如何提高大學生幸福感
如果永遠和別人攀比,那麼就永遠不會產生幸福感,因為總有人在某些地方比你好,總有人比你快樂,幸福感來源於艱苦奮斗,努力之後得到的收獲,不論收獲是大是小,都是自己從失敗和挫折當中獲取的,因此,只要我們確定自己的目標,不斷的進步,我們就能不斷地獲得真正的幸福感
❿ 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幸福感
近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要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可以說,「幸福感」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高校的根本任務在於立德樹人,基本使命在於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作為時代新人,如何理解幸福、感受幸福、追求幸福及創造幸福,不僅關繫到其個體的健康成長,也關繫到整個社會幸福感的提升。
幸福是一種體驗,更是一種能力。因此,高校要把培養大學生幸福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念,培養學生認知幸福、體驗幸福進而創造幸福生活的能力。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當代大學生不缺少感受幸福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感受幸福的能力也需要相應提升。學校教育是培養人的幸福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場所,大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幸福能力的重要關口,直接關系未來社會「人民幸福」的實現程度。
培養健康心理是提升大學生幸福能力的關鍵。幸福是一種主觀的愉悅的情緒感覺和積極的心理狀態。教育不能立刻改變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和所處的境遇,卻能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水平。因此,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高尚的人格,才能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包容他人。其中的重要內容就是加強對學生的挫折教育和感恩教育,注重把解決實際問題與思想疏導相結合,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客觀認識自己的長處與不足,辯證對待人生所遭遇的挫折甚至失敗,幫助他們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加強品德修養是培養大學生幸福能力的根本。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加強品德修養的重要時期。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大學生的品德修養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兩個方面,這直接影響和決定其一生的幸福程度。面對世界局勢的復雜多變,面對社會生活的紛紜萬狀,高校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創造真正意義上的幸福生活。
能力提升是培養大學生幸福能力的途徑。一位哲學家說,真正令人滿意的幸福總是伴隨著充分發揮自身的才能來改變世界。提升能力是每個人回報社會、服務國家、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是實現人生奮斗目標的基礎,是創造幸福和實現幸福的保障。大學生要不斷提升自身能力,這樣不僅可以創造自身的幸福生活,而且還能更好地造福社會、惠及他人,為實現社會和諧、人民幸福貢獻力量。這就需要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實踐能力等的培養,將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成為國家棟梁之材。
加強學生幸福能力的培育必須回歸生活,把握實現幸福的方法。在人的一生中,人們對所從事的工作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會有不同的認知,一般會經歷從工作到事業再到使命的過程。人生的最大價值在於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奉獻給自己鍾愛的工作,把有限的寶貴生命與無限的使命追求結合起來,從而為社會進步、國家發展、人類文明作出更大的貢獻,創造更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