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年級語文書中的《幸福是什麼》
練習3的「誦讀與感悟」部分是柯原的散文詩。讀、學、體會後,開始續寫,以下是孩子們的語言,孩子們的詩:
河流的幸福,在於給人類帶來最好的水源,給大地以滋潤。所以,河流歡快地流著。(游倩)
河流的幸福,是看到魚兒在自己的懷抱中自由自在地來回穿梭,吐著一個個泡泡。(袁夢錚)
被子的幸福,在於給人們溫暖,讓人類度過寒冷的冬天。(陸玲歡)
兒子的幸福,在於把父母的鼓勵變成一個個好成績,不讓他們擔心。(屠高鴻)
我的幸福,在於跟我的朋友踢足球、打籃球、說說笑笑。那時,我是多麼的幸福。(景逸敏)
小鳥的幸福,在於每天吃著媽媽捉來的食物,慢慢長大。長大後,自己和媽媽一起飛翔。等媽媽老了,自己就成了母親,媽媽就成了孩子,給媽媽餵食。(楊晨)
太陽的幸福,是每天早晨從東方升起,傍晚由西方落下,給人類送來溫暖的光芒。(秦馳)
書的幸福,是把名人的筆墨都印在自己的身上,讓無數讀者去閱讀,給大家帶來歡樂和憂傷。(薛亦冰)
蜜蜂的幸福,在於從這朵花兒飛到那朵花兒,日夜忙碌著采蜜,製造出又香又甜的蜂蜜。(劉偉健)
樹葉的幸福,在於把清新的空氣奉獻給大地,直到乾枯回到大地母親的懷抱。(徐彥楠)
文具盒的幸福,在於天天默默無聞地工作,為主人的作業每分每秒地忙碌。(徐子蓉)
學生的幸福,在於能學到許多知識,能得到老師的關愛。老師把智慧灑向我們,讓我們能快樂成長。(張嘉瑋)
我們五(2)班的幸福,就是我們團結一心,到期末能評為市優秀班集體。(朱子恆)
中國的幸福,在於和其他國家和平共處。(張傲)
幸福
2007.10.16
女兒的幸福,是看見奔六的父母爬山下來一起來看學校看我,而我攜著母親的手,依著父親,三人一起去逛商場,我給他們挑需要的物品。
母親的幸福,是九點過後,求學的孩子已經安睡在他的小床上,睡夢中露出甜美的微笑。雖然自己仍在忙碌。
妻子的幸福,是每個夜晚,上班回來的丈夫的汽車已安然入庫,就不再怕外面的大霧或是雨雪。(楊芳)
㈡ 小學四年級語文《幸福是什麼》課文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
村子裡有三個小孩,都是牧羊的。他們彼此很要好,常常把羊群趕到很遠的樹林里去放牧。樹林里有一口老噴泉,已經不噴水了,口上堆滿了枯枝敗葉。有一次,一個牧童說:「來,咱們把這口噴泉往深處挖一挖,再把泉口清理一下,好不好?」
「好!」他的同伴快樂地喊到。
第二天,他們帶著鋤頭和鐵鍬,到樹林里去挖那口噴泉。他們把泉眼疏通了,又挖了一道小水溝,讓所有的水都流到溝里去。他們還把堵在泉口的樹杈、樹枝和爛在水裡的樹葉都挖開了。清水從一層泡沫下面流出來,把泡沫沖到兩旁,流到一個有沙底的小潭裡。三個小孩看見了泉水,又快樂又興奮。又過了一天,他們搬來一些石板,砌成了一口小井。在井台前面,他們留了一個寬闊的出口,上面蓋上一塊大石板,不讓塵土落進去。
他們高興地坐在井旁邊的大石頭上,看那股清澈的泉水慢慢填滿那口小井,最後從那寬闊的出口流出來。
這時候,從樹林里出來一位美麗的姑娘,金黃色的頭發一直垂到腳跟,頭上戴著一個白色的花環。「你們好,孩子們!」她說,「我可以喝你們井裡的水嗎?」
「你喝吧!」孩子們說,「我們砌這口井就是為了讓人喝的。」
姑娘彎下身來,就著井口,用手捧起一捧水,喝了三口。
「為了你們三個的健康,我喝了三口。」她微笑著說。
停了一會兒,她又說:「你們做了一件好事,我感謝你們。我代表樹林,代表樹林里居住的一切動物和樹林里生長的一切花草,感謝你們。祝你們幸福!再見!
孩子們互相看了看,他們又快樂又激動。
一個孩子問那為不相識的姑娘:「你祝我們幸福。請你告訴我們,幸福是什麼啊?」
「你們應當自己去弄個明白。十年以後,讓咱們再在這個地方,在這口小井旁邊相見吧。假如到那時侯你們還不知道幸福是什麼,我就告訴你們。」說完,姑娘突然不見了,正像她突然來到一樣。
孩子們都詫異地互相看著。一個孩子說:「讓咱們分頭到自己願意去的地方,弄明白幸福究竟是什麼。我往東走。」
「我往西走。」另一個孩子說。
「我留在村子裡,」第三個孩子說,「也許在村子裡,我就能弄明白幸福究竟是什麼。」
他們都照自己說的去做。過了十年,他們又在小井旁邊相遇了。三個人都成了強健有力的青年。清涼的泉水仍舊靜靜地流著。小井旁邊的樹苗已經長成了枝葉茂密的大樹。小井周圍有許多條小路,還看得清人走過的腳印,他們一定是到這里來喝水或者打水的。周圍的沙地上還有小鳥的爪印,草地上還有鹿和兔子跑過的痕跡。三個青年快樂地看著這一切,每想到自己只做了這么一件小事,卻給別人帶來這么大的好處!他們坐在原來的那塊大石頭上,想起那位神奇的姑娘。可是她還沒有來。
「你們知道這十年我做了什麼?」第一個青年說,「咱們分手以後,我就去一個城市裡,在那裡進了學校,學了很多東西,現在成了一個醫生。」
「你弄明白幸福是什麼了嗎?」另外兩個問他。
「弄明白了,很簡單。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麼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也感到幸福。」
第二個青年說,「我走了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我在火車上、輪船上工作過,當過消防隊員,當過花匠,還做過許多別的事。我勤勤懇懇地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感到幸福。
「那麼你呢?」他們倆問留在村子裡的青年。
「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你們看,也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幸福。」
突然間,那位姑娘有出現了。她沒有變樣,還是金黃色的頭發,頭上還戴著白色的花環。她顯得那麼謙虛、美麗、善良。
「我很高興,你們都依照我的話,又來和我見面了。」她說,「你們的話,我全聽到了。你們三個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你是誰呀?」三個青年同聲問道。
「我是智慧的女兒。」姑娘說完又不見了。
㈢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幸福是什麼教案
案例背景:
《幸福是什麼》一文主要講了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指引下去尋找什麼是幸福。十年後他們通過自己的經歷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了解故事內容,懂得幸福是什麼,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二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巨人的花園》和《幸福是什麼》這類超人體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基於以上的情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童話的特點;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搜集處理信息,豐富學習資源,豐厚感悟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標: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
教學重點:了解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中所講的幸福的含義。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麼》。(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你認為什麼是幸福?
生:我覺得媽媽天天領我吃『麥當勞』就是幸福的。
生:我認為天天放假在家裡看電視就是幸福。
生:我覺得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公園就是幸福……
師: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書認真地讀讀課文,並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課文中所講的幸福是什麼?
(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
學生匯報讀書情況。
(本文講三個年青人十年前為人們疏通了一口泉眼,砌起一口井,智慧女兒代表人們感謝他們並祝他們幸福,可他們不明白什麼是幸福,於是智慧女兒讓他們自己去尋找。十年後他們明白什麼是幸福。)
二、自讀自悟:
師:這三位青年明白幸福是什麼?
生:幸福要靠勞動,要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意義的事情。
師:他們是怎樣弄明白的呢?請同學們再次讀讀課文,把文中相關的語句劃出來。
學生邊讀邊畫。
師:當第一位青年給病人們治好病之後,病人們會怎麼說?怎麼做?如果你就是那位醫生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生:病人痊癒之後,會說謝謝你,給我治好了病。我會永遠記住你的恩情的。
生:病人們會說,十分感謝你。我要把我一半的財產送給你。
生:如果我是那個醫生聽了病人們的話,會感到很開心,很欣慰,很幸福……
師:那麼,那些病人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生:病人們會特別高興,因為他們又恢復了健康……
師:是啊,無論是病人,還是醫生他們都會感到很開心,很幸福。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來讀一下這個青年的話吧,一起來體會一下幸福的感覺。
(學生用以上方法自學第二個和第三個青年談話,進一步理解課文。)
師:(出示:「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一句話)你們怎麼理解這句話?
生:這認為她說得很道理。因為勞動就會有收獲,就會給別人帶來好處,也會使自己有錢……
三、升華認知:
師:學了課文之後,你認為幸福是什麼?除了勞動可以給我們帶來幸福之外,生活中我們還在哪些地方感受到幸福?
生:我認為中午給同學們盛飯,看到同學津津有味地吃飯是幸福的……
生:我覺得聽動聽的音樂讓我感到幸福。
生:我覺得和同學們做游戲讓我感到幸福……
四、作業:
以幸福為主題寫一篇隨筆,題目自擬,寫出真情實感。
案例分析
我們在重視課本、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須酌情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想像中適當超越文本、適當超越課堂,即讓學生利用一些課文留下的空白處展開想像,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在課外讀物中得到的知識進行信息加工和再創造,探索課文的深層意蘊。例如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僅僅從三個青年自己的敘述中是很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於是我便引導他們去想像這裡面具體的故事,從活生生的事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感受。把這種感受通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體現出來,就會使這種感受更加深刻。
童話的主題是幸福要靠勞動,要盡自己的職責,做對別人有益的事。這個主題很顯然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有意義。但事實上幸福的確有很多種含義,愛別人是一種幸福,被別人愛也是一種幸福,付出了是一種幸福,等待也是一種幸福。學生說不出這樣概括的話,但他們說出自己的生活。我們應該去肯定它。因此,在開課前,我沒有否定學生的回答。因為,他們的回答都是他們內心中最真摯的,是值得尊重的。
㈣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10課《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是小學人教版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是篇童話故事。這篇童話故事是按故事發展的順序寫的。主要講了三個牧
童在清理噴泉,砌井時遇到一位神奇美麗的姑娘——智慧的女兒,在她的啟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麼。十年後,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實踐,明白了幸福的含義。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了解故事內容,懂得幸福是什麼,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二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這類超人體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㈤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幸福是什麼》.ppt
教材版本: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課題:10*幸福是什麼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童話的特點;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能和同學合作表演課文內容。2、過程與方法目標:搜集處理信息,豐富學習資源,豐厚感悟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3、情感目標: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教學重點:了解故事內容。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中所講的幸福的含義。教具准備:錄音機;磁帶《幸福拍手歌》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進程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1、配樂齊唱《幸福拍手歌》2、談話:從你們的歌聲中,我聽出了你們的快樂和幸福,多麼美好的感覺呀!父母、師長疼愛,同學、朋友關愛,我們整日包圍在幸福之中。但是,你們能告訴我幸福是什麼嗎?(指名回答)理答導入:方案一:(學生不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談個人對幸福的認識)哈,有幸福的感覺,卻不能說出什麼是幸福。不要緊,幸福本身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它的確存在於我們生活當中。讀了保加利亞作家埃林·彼林的童話《幸福是什麼》,相信你們能給出自己的回答。方案二:(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談個人對幸福的粗淺認識)真棒,你們都是感覺敏銳的孩子!正像你們回答中表現的一樣,每個人對幸福的認識都是不盡相同的。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保加利亞作家埃林·彼林的一片童話《幸福是什麼》,看看作者給出的答案是什麼。二、自學探究,讀懂故事1.運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法自讀課文三遍,掃清字詞障礙,了解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2.交流:你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充分交流,可以用文中現成的話來回答,有所理解和體認即可)3、復述童話故事。(2-3名學生,引導學生按敘述順序把故事說完整)三、合作交流,品讀體驗1、幸福是什麼,三位青年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再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2、與文本對話,理解「幸福是什麼」①讀三位青年的對話,理解他們對幸福的認識。理答要點:十年後,三個小牧童都長成了健壯的青年。往東的、往西的、留在村子裡的,他們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做醫生的、當工人的、做農民的,不同的職業、不同的經歷,對幸福的感受卻是相同的,用故事裡一位人物的話來說,那就是——(智慧女兒的話:「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義務」怎麼解釋?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引導學生根據故事內容、具體句子,正確理解「智慧的女兒」所說的這句話)理答過渡:是的,正如大家所談的那樣——要想獲得幸福,就要通過辛勤的勞動,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給別人帶來方便和好處,讓別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三位青年從事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工作,如他們自己所評價修葺泉井的勞動那樣,他們並沒有擁有巨額的財富、顯赫的業績,但平凡的勞動卻為他人帶來好處,他們也因此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有人說:「幸福是一種感覺」。也有人說:「幸福是一種對既得所持有的滿足感」。請帶著一種滿足感、愉悅感來讀三位青年的對話,說說你新又體味到了什麼。理答要點:——滿足自己所擁有的。——幸福不在於虛無縹緲的幻想中。——心有所滿足,才能感覺到幸福。②三位牧童起初對「幸福」這個概念一無所知,所以他們問「你祝我們幸福。請你告訴我們,幸福是什麼呢?」當接受「智慧女兒」的啟迪引導,他們分手前是怎麼說的?從這些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理答要點:——幸福無處不在。三位青年十年的經歷告訴我們:往東往西,下南上北,甚至就留在本村,都能尋找到幸福,幸福無處不在。幸福在外面的世界、在周圍、在內心。——只有心中充滿了對幸福的渴望,非常想得到幸福,才有可能找到幸福。3、與作者對話,深入理解「幸福是什麼」在三位牧童尋找幸福的旅途上,有一個人物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她是誰?作者在故事中安排這樣一個人物,用意何在?理答要點:對幸福的尋找需要來自外界的幫助和支持,青少年更需要別人的指導,我們的父母、師長甚至同學朋友,充當的就是文中「智慧的女兒」這樣一個角色。有了他們的幫助、支持、指導,我們才能少走彎路,盡快地尋找到幸福的真諦。所以,我們要多聽聽他們的建議和意見。另外,「智慧的女兒」只是故事中的一個角色,是個虛構的童話人物,是一個精靈、一個神,生活中並不存在,但是,智慧的確存在於我們的頭腦之中,它真的能幫我們盡快找到幸福。所以,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學習當中,千萬別忘了使用我們的頭腦和智慧。智慧能創造看得見的財富,也能創造看不見卻能感覺到的幸福。4、與生活對話,全面理解「幸福是什麼」除了勞動可以給我們帶來幸福之外,生活中我們還在哪些地方感受到幸福?分組討論,全班交流。理答要點:——幸福無處不在。但它又不能單獨作為一件具體的事物而存在,所以我們無法看見,也無法觸摸,但它的的確確存在於我們周圍,只有用心感受生活、感受生命的人才能到覺察到它的存在。——三位青年為什麼能尋找到各自的幸福,就在於:一是智慧的女兒的引導,這是外因;二是他們因不知幸福為何物而對幸福充滿了渴望,這是他們能尋找到幸福的內因,也是最為重要的因素。5、與心靈對話,讓「幸福」走進每個人的內心。談談你的幸福觀,並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話。提示:「我認為幸福就是。」6、與文體對話,認識童話的特點與《巨人的花園》一樣,這個故事也是一篇童話。再讀全文,討論:童話有什麼特點?理答要點:——童話是兒童文學的重要體裁,是一種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其語言生動淺顯,對自然物往往作擬人化的描寫,多採用誇張、擬人、象徵等表現手法編織奇異的情節。——幻想是童話的基本特徵,也是童話反映生活的特殊藝術手段。童話主要描繪虛擬的事物和境界,出現於其中的「人物」,是並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講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童話中的種種幻想,都植根於現實,是生活的一種折射。——童話創作一般運用誇張和擬人化手法,並遵循一定的事理邏輯離奇的情節,造成濃烈的幻想氛圍,形成超越時空制約、亦虛亦實、亦幻猶真的境界。四、拓展延伸,布置實踐作業1、課外閱讀畢淑敏的《提醒幸福》2、以小組為單位排練課本劇,待課外活動時間匯報演出。
㈥ 小學語文書四年級上冊第十課<幸福是什麼>的課文
有三個小孩,都是牧羊的。他們彼此很要好,常常從村子裡把羊群趕到很遠的樹林里去。樹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經不湧泉水了,泉口上堆滿了枯枝敗葉。
有一次,一個牧童說:「來,咱們把這口老泉清理一下,再挖一口小井,好不好?」
「好!」他的同伴快樂地喊到。
第二天,他們帶著鋤頭和鐵鍬到樹林里去清理那口老泉。他們疏通泉眼,把堵在泉口的小樹杈和爛在水裡的樹葉挖開。清泉從一層泡沫下面流出來,流到一個有沙底的小潭裡。三個小孩看見泉水流出來,又快樂又興奮。又過了一天,他們從附近搬來一些寬大的石板,砌成一口小井,在井台前面留了一個寬闊的出口,上面用最大的一塊石板蓋上,不讓塵土落進去。
他們高興地坐在井旁旁的大石頭上,看那股清澈的泉水慢慢填滿那口小井,最後從那寬闊的出口流出來。
這時候,從樹林里出來一位美麗的姑娘,金黃色的頭發一直垂到腳跟,頭上戴著一個白色的花環。「你們好,孩子們!」她說,「我可以喝你們井裡的水嗎?」
「你喝吧。」孩子們說,「我們就是為了讓人喝水才把井砌好的。」
姑娘彎下身來,就著井口,用手捧起一捧水,喝了三口。
「我為你們三個人的健康喝了三口。」她微笑著說。
停了一會兒,她又說:「你們做了一件好事,我感謝你們。我代表樹林和樹林里居住的一切動物,代表在樹林里生長的一切花草,感謝你們。祝你們幸福!再見!」
孩子們互相看了看。他們又快樂又激動。一個孩子問那位不相識的姑娘:「你祝我們幸福。請你告訴我們,幸福是什麼啊?」
「你們應當自己去弄個明白。十年以後讓我們再在這個地方,在這口小井旁邊相見吧。假如到那時侯你們還不知道幸福是什麼,我就告訴你們。」說完,姑娘突然不見了,正像她突然來到一樣。
孩子們都詫異地互相看著。一個孩子說:「讓咱們分頭到自己願意去的地方,弄明白幸福是什麼。我往東走。」
「我往西走。」另一個孩子說。
「我留在村子裡,」第三個孩子說,「也許我在這里就會弄明白幸福是什麼。」
他們都照自己說的話去做了。十年以後,他們又在小井旁邊相遇了。三個人都成了強健有力的青年。清涼的泉水仍舊那樣靜靜地流著。小井周圍的樹苗已經長成枝葉茂密的大樹。小井周圍有許多條小路,路上還看得見人的腳印,他們一定是到這里來喝水或者打水的。周圍的沙地上有小鳥的爪印,草地上還有鹿和兔子跑過的痕跡。三個青年快樂地看著這一切。他們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這么小的事,卻給別人帶來這么大的好處!他們坐在原來的那塊大石頭上,想起那位美麗的姑娘。可是她還沒有來。
「你們知道這十年我做了些什麼?」第一個青年說,「我們分手以後,我就到一個城市裡去了,進了學校,學到了很多東西,現在是一個醫生。」
「你弄明白幸福是什麼了嗎?」另外兩個問他。
「弄明白了,很簡單。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麼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
「我,」第二個青年說,「我走了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我在火車上、輪船上工作過,當過消防隊員,做過花匠,還做過許多別的事。我勤勤懇懇地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
「那麼你呢?」他們問那個留在村子裡的同伴。
「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也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
這時候,又是突然之間,那位姑娘又出現了。她沒有變樣,還是金黃色的頭發,頭上還是戴著那個白色的花環。她顯得那麼謙虛、美麗、善良。
「我很高興,你們都依照我的話又來和我見面了。」她說,「你們說的話我全聽到了。你們三個人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你是誰呀?」三個人同聲問道。
「我是智慧的女兒。」姑娘回答後就不見了。
㈦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 幸福是什麼 說課稿
一、說教材
《幸福是什麼》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組的一篇閱讀課文。本組的主題是「中外童話」,本組學習目的是引領學生走進奇妙的童話世界,了解童話內容,品味童話語言,體會童話特點,進一步感受童話魅力。《幸福是什麼》是第二篇童話,這篇童話主要講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指引下去尋找什麼是幸福。十年後他們通過自己的經歷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二、說教法學法
因為《幸福是什麼》是本組的第二篇童話,前面已學習了講讀課文《巨人的花園》,學生對童話的語言和表達特點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本節課我主要採用 「自主學習、以讀代講,以讀促思、讀中感悟」的教學方法,引領學生遷移運用上一課的學習方法,放手讓學生抓重點事例、重點句自主閱讀,自主品味、自主探究幸福的含義。然後引導學生就自己的閱讀感受與同學進行交流,與人分享閱讀成果,感受閱讀的樂趣,提高閱讀的能力,從而達到自能讀書,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目的。
三、說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自學生字、詞語,自讀自悟,了解故事內容。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三個青年認識幸福的句子和智慧女兒的話,結合生活實際,感受幸福的真正含義,從而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3.培養學生搜集信息、主動探究、品詞析句、展示交流的學習能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中所講的幸福的含義,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觀。
五、說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調查、搜集別人對幸福的看法。
六、說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依據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時教學過程我分五大環節:
一、歌聲導入,揭示課題
多媒體課件播放歌曲《幸福拍手歌》,學生邊唱邊做動作。
師:幸福有很多表達的方式,剛才同學們又是拍手,又是跺腳,很幸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麼呢?(板書:幸福是什麼 齊讀課題)你們是怎樣理解「幸福」的呢?
學生發言說出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師:對於幸福,大家都說出了各自的理解,你們所說的幸福是不是真正的幸福呢?下面,我們到《幸福是什麼》這一篇童話故事中尋找答案。
(設計意圖:由歌曲導入,把音樂帶進課堂,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幸福的氛圍,然後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對幸福的理解,使學生初步感悟幸福,激發了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二、課前反饋,整體感知 3個環節
1、開火車讀文,糾正字音,指導難讀的詞、句,讀後交流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教師點撥、指導學生概括主要內容。
2、檢查生字詞語(教師出示詞語,學生開火車認讀,糾正字音,學生自由朗讀。
3、交流預習提綱中的第5個問題。(即完成提綱2、4、)
提綱3在展示交流過程中完成。
預習提綱:
(1)自讀文前導語,,畫出閱讀要求。
(2)用序號標出自然段,把課文讀通讀順,劃出課文中的生字詞,帶拼音的字詞和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利用工具書解決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不懂的問題記在文中
㈧ 四年級語文課文《幸福是什麼》主要內容是什麼
使學生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人們從你的勞動中得到了好處和快樂,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課文寫十年前三個牧童用鋤頭和鐵鍬把爛在水下和小樹叉清理干凈,這樣一口老泉挖成一口小水井 ,智慧的女兒路過並喝了三口,並祝他們健康,還讓他們弄清幸福是什麼。十年以後,三個青年再次在井邊相遇, 通過自己的勞動親身體會到了幸福。
㈨ 四年級語文上學期幸福是什麼 教學設計
《幸福是什麼》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讀通課文,品味重點詞句;了解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了解故事內容,懂得幸福是什麼;通過具體可感的形象指引學生的認識和行為。
3.情感目標:理解幸福要靠勞動,要盡自己的義務,做對別人有益的事;發現身邊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幸福觀。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給你們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上課,我感到真幸福!上課之前,我們來做個游戲吧。《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邊唱邊做動作。
2.幸福有很多表達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麼呢?(板:幸福是什麼)有位作家說,
幸福是一個謎,讓一千個人來回答,就會有一千種答案。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麼》,看看我們能從故事中找到什麼樣的答案。
二、 自讀自悟
a) 自由讀閱讀導航。一生再讀。
認真默讀課文,想想文中的三個孩子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再說說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根據自學提示,把感受最深的句子劃下來 ,多讀幾遍,說說自己的收獲,體會或疑問。
b) 生默讀後交流。(讀後說說自己的理解)
重點詞句段落的品讀:
(一)
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麼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
1. 自由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2. 師生表演醫生給病人治病,然後師采訪醫生:當病人對你千恩萬謝的時候,你什麼感覺?讀出你的這種感覺來。(一老奶奶腰痛,啟發孩子主動熱情為病人服務。)
3.其他學生跟著學一遍。
(二)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我在火車上、輪船上工作過,當過消防隊員,做過花匠,還做過許多別的事。我勤勤懇懇地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
1.「勤勤懇懇」是什麼意思?(勤勞踏實)
2.你能想像得到他在火車上,輪船上都是怎樣勤勤懇懇的工作嗎?如果你是第二位青年,你為別人服務的時候,什麼感覺?讀出這種感覺來。
3.有人看到你忙忙碌碌,也許會說,幹活別那麼賣力了,差不多就行了!這時,你會說──(讀劃線部分)
4.如果咱們班裡有同學對班幹部說,你天天為班裡操心,多累人呀!這時,你也可以對他說──
(三)
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也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
1.自己讀一讀這句話,你覺得這位青年說這話時,用什麼語氣說的?那你就讀出來吧!
2. 你覺得這位青年還可能會用什麼語氣來說呢?
過渡語:是誰對三個青年說的話做了總結呢?
(四)
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1、 同桌一起讀,說說幸福是什麼呢?(板:靠勞動,盡義務,做益事)
什麼叫「義務」?能舉個例子說明么?在學校,
學生的義務是什麼?在家裡你的義務是什麼?
3.「有益的事情」指的是什麼事情?在我們周圍或從書上電視上,你看到誰做的什麼事是有益的事情呢?
4.智慧的女兒說的這句話揭示了幸福的真諦。回家後,你把學到的這句話和家人一起分享也是一種幸福!先給媽媽說──(讀句子)再對奶奶說。(再讀)最後向鄰居家的小弟弟說(再讀)。時光飛逝,轉眼間,你們變成了爺爺奶奶,那時你們會對自己的孫子孫女說(句子消失後背誦)讓幸福的真諦一代代傳遞下去吧!
5.同學們你們看,不知不覺中,大家已經把這句話背下來了,這就叫熟讀成誦。以後,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背誦更多得好文章。
(五)體會身邊的幸福
1.三個青年經過十年的時間,終於弄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義。我想問同學們,假如第一個和第二個青年不到外面工作,他們能不能找到幸福?
2.三個青年在十年前有過幸福的感覺么?(有)什麼時候?那個時候,他們疏通泉眼就像埋下了一顆幸福的種子,然而那時的他們意識到這就是幸福了么?(學生簡要說四五自然段內容)
3.那他們是什麼時候意識到的呢?讀有關語句,說自己的理解。(隨機板書:讓別人幸福)
4.師小結:幸福不一定要走很遠的路去尋找,也不一定要花很長時間去追尋,只要我們能用自己的雙手做出對別人有好處的事情,就會感到幸福的。
(六)童話的特點
1.故事中是誰讓三個青年十年後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義呢?(智慧的女兒)
2.你覺得,在文中她的智慧表現在哪裡?(不直接說幸福是什麼,而是引導青年自己尋找,這樣更能體會的幸福的真正含義。)這很像懂教育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將來你做了父母,要學習這一點呦!
3.師:在這個童話中,智慧的女兒突然而來,飄然而去,具有神奇的力量,這正是童話的一個特點。喜歡讀童話故事么?哪些童話故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看,我也喜歡讀)
4.師小結:這些童話除了人物奇特以外,你認為還有哪些特點?(童話的想像非常豐富,故事性強,容易吸引讀者,每個童話都講了一個道理。)今後,我們在編童話的時候,如果借鑒這些特點,你寫的童話會更吸引人。剛才有同學講了,每一個童話還會向我們講述一個道理。
(七)師總結:(指板書)今天這篇童話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幸福要靠勞動,盡義務,做益事,讓別人得到幸福自己就幸福了。
三、拓展延伸
1.對於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
師配樂朗誦:
對雷鋒來說,幸福是「走到哪裡,就把好事做到哪裡」的快樂;
對警察來說,幸福是「舍一家團圓,保萬家平安」的奉獻;
對農民來說,幸福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收獲;
對母親來說,幸福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期盼。
作家畢淑敏這樣感悟幸福。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能夠說:我很幸福,因為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當我們不再享有健康的時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著說:我很幸福,因為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甚至當我們連心也不再存在的時候,那些人類最優秀的分子仍舊可以對宇宙大聲說:我很幸福,因為我曾經生活過。
2.想知道侯老師對幸福的理解嗎?我也寫了一首小詩,願和大家一起分享!(師生配樂共同朗誦老師作的詩《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什麼
侯長纓
幸福是學生的一聲聲問候,
如一股暖流溫暖心窩。
幸福是看到學生燦爛的笑臉,
那是一首甜美的歌。
幸福是和學生一起暢游書海,
去尋找真善美的生活。
和孩子們一起發現春的顏色。
幸福無處不在,
幸福就是快樂。
幸福是一種感覺,
找尋幸福更需要心的平和。
3. 孩子們,你們的幸福又是什麼呢?
聯系你的生活實際,寫一寫自己對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詩,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
A、要求:四分鍾時間,不抬頭,不停留,寫出自己獨特的理解。一會兒我們找同學來匯報。(學生配樂寫)
B、找個別學生站起來匯報。沒機會說的人,同桌互相分享自己的幸福。
4.師總結:孩子們,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幸福要用心去體驗。讓我們隨著一首歌曲《我們多麼幸福》,一起去耕耘幸福,品味幸福,傳播幸福吧!
㈩ 四年級上冊《幸福是什麼》課文內容
三個小孩,都是牧羊的。他們彼(bǐ)此很要好,常常從村子裡把羊群趕到很遠的樹林里去。樹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經不湧泉水了,泉口上堆滿了枯枝敗葉。
有一次,一個牧童說:「來,咱們把這口老泉清理一下,再挖一口小井,好不好?」
「好!」他的同伴快樂地喊道。
第二天,他們帶著鋤頭和鐵鍬(qiāo)到樹林里去清理那口老泉。他們疏通泉眼,把堵在泉口的小樹杈(chà)和爛在水裡的樹葉挖開。清泉從一層泡
沫下面流出來,流到一個有沙底的小潭裡。三個小孩看見泉水流出來,又快樂又興奮。又過了一天,他們從附近搬來一些寬大的石板,砌成一口小井,在井台前面留
了一個寬闊的出口,上面用最大的一塊石板蓋上,不讓塵土落進去。
他們高興地坐在井旁的大石頭上,看那股清澈的泉水慢慢填滿那口小井,最後從那寬闊的出口流出來。
這時候,從樹林里出來一位美麗的姑娘,金黃色的頭發一直垂到腳跟,頭上戴著一個白色的花環。「你們好,孩子們!」她說,「我可以喝你們井裡的水嗎?」
「你喝吧。」孩子們說,「我們就是為了讓人喝水才把井砌好的。」
姑娘彎下身來,就著井口,用手捧起一捧水,喝了三口。
「我為你們三個人的健康喝了三口。」她微笑著說。
停了一會兒,她又說:「你們做了一件好事,我感謝你們。我代表樹林和在樹林里居住的一切動物,代表在樹林里生長的一切花草,感謝你們。祝你們幸福!再見!」
孩子們互相看了看。他們又快樂又激動。一個孩子問那位不相識的姑娘:「你祝我們幸福。請你告訴我們,幸福是什麼呢?」
「你們應當自己去弄個明白。十年以後讓我們再在這個地方,在這口小井旁邊相見吧。假如到那時候你們還不知道幸福是什麼,我就告訴你們。」說完,姑娘突然不見了,正像她突然來到一樣。
孩子們都詫(chà)異地互相看著。一個孩子說:「讓我們分頭到自己願意去的地方,弄明白幸福是什麼。我往東走。」
「我往西走。」另一個孩子說。
「我留在村子裡,」第三個孩子說,「也許我在這里就會弄明白幸福是什麼。」
他們都照自己的話做了。十年以後,他們又在小井旁邊相遇了。三個人都成了強健有力的青年。清澈的泉水仍舊那樣靜靜地流著。小井周圍的樹苗已經長成枝
葉茂密的大樹。小井周圍有許多條小路,路上還看得見人的腳印,他們一定是到這里來喝水或者打水的。在周圍的沙地上有小鳥的爪印,草地上還有鹿和兔子跑過的
痕跡。三個青年快樂地看著這一切。他們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這么小的事,卻給別人帶來這么大的好處!他們坐在原來的那塊大石頭上,想起那位美麗的姑娘。可是
她還沒有來。
「你們知道這十年我做了些什麼?」第一個青年說,「我們分手以後,我就到一個城市裡去了,進了學校,學到了很多東西,現在是一個醫生。」
「你弄明白幸福是什麼了嗎?」另外兩個問他。
「弄明白了,很簡單。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麼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
「我,」第二個青年說,「走了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我在火車上、輪船上工作過,當過消防隊員,做過花匠,還做過許多別的事。我勤勤懇懇地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
「那麼你呢?」他們問那個留在村子裡的同伴。
「我耕(gēng)地。地上長出麥(mài)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也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
這時候,又是突然之間,那位姑娘又出現了。她沒有變樣,還是金黃色的頭發,頭上還是戴著那個白色的花環。她顯得那麼謙虛、美麗、善良。
「我很高興,你們都依照我的話又來和我見面了。」她說,「你們說的話我全聽到了。你們三個人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wù),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你是誰呀?」三個人同聲問道。
「我是智慧的女兒。」姑娘回答後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