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幸福,對幸福你有怎樣的看法 這個作文怎麼寫
1.「幸福是什麼?」有人說幸福是就是有花不完的錢;有人說幸福就是依偎在媽媽溫暖懷抱里的溫馨;有人說幸福是注視父母滄桑面龐的敬意;還有人說幸福是你在遇到困難是的一句安慰……如果你讓一千個人來回答,就會有一千種答案。而我覺得幸福就是我們受到的來自父母深深的關愛。
在這些我受到父母的「愛」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那次骨折後的事。
在三年級的時候,我校舉辦運動會。我和其他運動員站在跑道上准備比賽,「啪」發令槍響了,我便像離弦的箭一樣跑了出去。可沒跑幾步,我腳下一滑便摔倒在地,手臂一陣疼痛,鄒老師趕緊把我送到了中醫院,經醫生檢查我的右手臂尺橈骨骨折。我一聽很是傷心,因為如果要住醫院,這樣就不能和同學一起玩游戲,一起上課了,最重要的是我在住院期間落下的功課可怎麼辦?後來老師通知了我的父親,父親放下繁忙的工作迅速趕了過來。他一聽我的情況趕緊和鄒老師一起陪著我上上下下地爬樓梯為我做檢查,我看見雖然他已是滿頭大汗,可卻一點也沒有休息的意思。有父愛真是幸福!
自從我住了醫院,晚上「誰陪夜」可又是個難題,怎麼辦呢?這時媽媽自告奮勇來陪我。雖然平時我睡得很快,可現在一到晚上疼痛便一陣陣的涌了上來,害得我難以入睡。只能翻來覆去地在床上折騰,往往是一兩個小時後才能睡著,甚至有時侯一整夜也不睡。媽媽看了,很擔心我的身體健康,只要我睡不著便帶著我在病房的走廊里走走,有時走著走著我困了,便上床睡覺了,而媽媽卻不能馬上睡覺,還要幫我洗衣服;有時我的手臂疼痛不止,媽媽只能陪著我慢慢地走,直到我的手臂不疼了為止。其實我知道,媽媽也是很累的,每天很早上班,晚上還要來陪我,每次都是拖著疲憊的身體陪著我,肯定很勞累,可她卻一點怨言也沒有。有母愛真幸福!
自從經歷了這些事,只要有人問我:「幸福是什麼?」我總會自豪地回答道:「是父母的那一份份愛!」-------------------------------------------------------------------------------------------- 2.
歐文曾說過,「人類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於獲得幸福。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一種感覺,感動就是一種幸福。
幸福就像作家畢淑敏說的:世上有預報台風的,有預報蝗蟲的,有預報瘟疫的,有預報地震的,但沒有人預報幸福,其實幸福和世界萬物一樣,有它的徵兆。
清晨,旭日東升,溫柔的陽光灑向人間,撫摸著我的臉,心,感覺暖暖的。這,就是幸福的徵兆。
當我們在寫作業時,一邊寫,一邊貪婪地記下知識的結晶。這時,筆尖沙沙的響聲,就是幸福的徵兆。
走在小河邊,兩岸的楊柳隨風擺動,魚兒和鵝卵石正在編制著充滿活力的動態畫面。這時,小河潺潺的流水聲就是幸福的徵兆。
幸福的感覺是美好的,幸福的味道是甜美的。只不過它比玫瑰更芬芳,比棒棒糖更甜蜜,比巧克力更濃郁,比咖啡更香醇......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女友一個溫馨的字條......這像一粒粒綴在舊綢子上的紅寶石,在凄涼中愈發熠熠生輝。」
幸福在哪裡?當我們與家人一起散步時,幸福就在那溫馨的眼神里;當我們和朋友們一起玩耍時,幸福就在那燦爛的笑容里;當我們與同學在一起探討難題時,幸福就在那激烈的爭辯里;當我們想像著自己的未來時,幸福就在那美好的憧憬里。
幸福有時不一定是甜的,快樂有時也不一定就是幸福。快樂只是表面的開心,而幸福是發自內心的快樂和欣慰。因此,只要你是幸福的,那你一定是快樂的。
讓我們一起追求幸福吧!在生活中快樂成長,在成長中感受幸福。 3..這就是幸福
那一年,那一天,爺爺離開了我,再也不會回來了。雖然爺爺已經不在了,但是爺爺曾經對我的教導還時常在我的耳邊回盪,還有爺爺在我高興的時候和我一起笑,在我傷心的時候和我一起難過,在我遇到挫折時為我指引前方的道路,在我成功是為我祝賀,在我失敗的時候為我加油打氣......這一切的一切全部都浮現在了我的眼前。爺爺為我的生活填上了一筆絢麗的一筆,我永遠也不會忘記。但令我最念念不忘的是爺爺告訴了我什麼叫做——幸福!
記得那時我還很小,正值天真、可愛的時候。媽媽對我說了一句話,婷婷,媽媽有了你真是幸福呀!當時我很不解,媽媽為什麼要這么說。於是我就跑到爺爺家去問爺爺,幸福,是什麼?爺爺笑嘻嘻的對我說:「幸福嘛….就是看到你關心的人、你最重要的人沒有煩惱,就是你最重要的人為了你可以不顧一切、永遠對你好、關心你,珍惜你對他的好!」
我一臉茫然地望著爺爺,天真的說道:「幸福?!好玩嗎?能吃嗎?」爺爺聽到後,不禁哈哈的笑了起來,並對我說:「等你長大了,等你知道了誰是你最重要的人,你看到了他的天真無暇笑容,看到他為了你的奮不顧身,看到他很用心的去珍惜你對他的好,你就會明白了!」我又問爺爺,他覺得什麼是幸福?爺爺毫不猶豫地答道:「我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你開心,快樂,沒有煩惱!」我當時覺得很好笑,好笑爺爺的「傻」——我開心和爺爺有什麼關系。
現在想想覺得我才是真真的傻,有這么一個關心、愛你的人都不知道珍惜!但現在說什麼也於事無補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O(∩_∩)O~
⑵ 紀錄片幸福在哪裡影評
下面這兩個網站有些影評,你可以去看看
http://tieba..com/f?kz=329762704
http://movie.xunlei.com/movie/39219/comment_hot
⑶ 幸福在哪裡
《幸福在哪裡》是天視衛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幸福三部曲」系列電視劇中的第二部。由張多福執導,王雷、曾泳醍、劉莉莉、孫松、閆學晶、鄧家佳等主演。
該劇以向遠與田麥秋的愛情故事為主線,講述了那個純真年代的愛情故事。
劇集評價
《幸福在哪裡》以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為整體創作背景,講述了那個純真年代一群年輕人的青春勵志故事。劇中呈現出的愛情的忠誠與背叛、家庭的仇恨與溫情、事業的糾結和抉擇,都使人印象深刻。
《幸福在哪裡》正是用最本真的故事還原了當初那個最純真與質朴的年代,劇中的主人公向遠和田麥秋從青澀的少年成長為歷經世事的中年,其中他們經歷了親情與愛情的掙扎、理想與生活的分歧,但他們擁有勵志的夢想,雖然他們的青春早已逝去,但回憶卻永遠不會消失,曾經的純真年代是一輩子的美好。
⑷ 保加利亞埃林·彼林有什麼作品
Ailin Bilin
埃林·彼林
Елин Пелин (1877~1949)
保加利亞作家。原名迪米特爾·伊萬諾夫,生於富裕農民家庭。從小受到進步文藝的影響。中學時加入「瓦西爾·列夫斯基」文藝小組,並開始發表作品。後輟學在故鄉當教師。
1902至1903年創辦《鄉村漫談》雜志。曾擔任《保加利亞人》、《向日葵》等幽默雜志的編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應征入伍,成為軍事記者。1926至1944年任伊萬·伐佐夫博物館館長。1940年成為保加利亞科學院院士。1945年保加利亞解放後主要從事兒童文學創作和主編兒童刊物《九月兒童》。
他的創作以中短篇小說見長,比較重要的作品有《短篇小說集》(第1集1909,第2集1911),幽默作品集《我的煙灰》(1905),中篇小說《格拉克一家》(1911)、《土地》(1922),短篇小說集《修道院坡下的葡萄園》(1936)、《我,你,他》(1936)等。
其中最有影響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寫的兩部短篇小說集和中篇小說《格拉克一家》。這些作品以90年代以後的農村生活為題材。短篇小說《安得列什科》(1903)寫一個法庭執事去農村懲辦漏稅者,反遭青年農民安得列什科懲罰的故事,譴責了資產階級政府的竭澤而漁,歌頌了農民的友愛與機智。《在另一個世界裡》(1901)寫貧苦老農馬特科死後進入天國的見聞,揭露了人世間的黑暗和農民的苦難。
《天災》(1901)描寫鄉村神甫的詐騙行為,歌頌了青年教師為民除害的精神。《未收的麥田》(1904)表現了青年農婦拉扎琳卡對凌辱和迫害她一家的統治者所進行的反抗。
在《罪行》(1904)中,這種反抗採取了更激烈的形式:青年農民利波憤然殺死危害他的家庭的財主。但他筆下人物的反抗,只是單槍匹馬的自發斗爭。中篇小說《格拉克一家》描寫格拉克一家由尊長愛幼、勤勞和睦而分崩離析,反映了19世紀末保加利亞農村在資本主義勢力侵蝕下封建宗法制的解體,揭露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手段的野蠻和新生資產者的道德淪喪。
⑸ 殷秀梅唱的幸福在哪裡的歌詞是什麼
幸福在哪裡
歌手:殷秀梅
作詞人:戴富榮
作曲人:姜春陽
幸福在哪裡 朋友我告訴你
它不在柳蔭下 也不在溫室里
它在辛勤的工作中 它在艱苦的勞動里
啊!幸福就在你晶瑩的汗水裡 啊!幸福就在你晶瑩的汗水裡
幸福在哪裡 朋友我告訴你
它不在月光下 也不在睡夢里
它在辛勤的耕耘中 它在知識的寶庫里
啊!幸福就在你閃光的智慧里 啊!幸福就在你閃光的智慧里
就在你閃光的智慧里
(5)幸福在哪裡評價擴展閱讀
《幸福在哪裡》是殷秀梅演唱、戴富榮作詞的歌曲。填詞為戴富榮,譜曲為姜春陽,這是一首抒情歌曲。
殷秀梅,中國內地女歌手,民族唱法,是國家一級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全國婦聯執委、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全委會委員。1983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歌劇系。
代表作品:《黨啊,親愛的媽媽》《永遠是朋友》《長江之歌》等。
⑹ 白岩松《幸福在哪裡》的原文是什麼
1,《幸福在哪裡》:
走在人群中,我習慣看一看周圍人的手腕,那裡似乎藏著一個屬於當代中國人的內心秘密,從不言說,卻日益增多。
越來越多的人,不分男女,會戴上一個手串,這其中,不乏有人僅僅是為了裝飾;更多的卻帶有祈福與安心的意味,這手串停留在裝飾與信仰之間,或左或右。這其中,是一種怎樣的相信或怎樣的一種撫慰?又或者,來自內心怎樣的一種焦慮或不安?
手串有助於平靜嗎?我們的內心,與這看似僅僅是裝飾的東西有什麼樣的關系?人群中,又為什麼幾乎沒有人談論過它?沉默之中,埋藏著我們怎樣的困惑?
這是一個傳統的復歸,還是一個新的開始?這是因祈福而產生的下意識行為?還是因不安而必然的求助?
二
2006年的最後一天,我去301醫院看望季羨林先生。到達時是上午,而很早就起床的季老,已經在桌前工作了很久,他在做的事情是:修改早已出版的《佛教十五講》。他說:「對這個問題,我似乎又明白了一些。」話題也就從這兒開始,沒想到,一發不可收,並持續到整個聊天的結束。
「您信佛嗎?」我問。「如果說信,可能還不到;但我承認對佛教有親近感,可能我們很多中國人都如此。」季老答。接下來,我好奇的是:快速前行的中國人,現在和將來,拿什麼撫慰內心?
季老給我講了一個細節。有一天,一位領導人來看他,聊的也是有關內心的問題,來者問季老:主義和宗教,哪一個先在人群中消失?
面對這位大領導,季老沒有猶豫:假如人們一天解決不了對死亡的恐懼,怕還是主義先消失吧,也許早一天。看似平淡的回答,隱藏著一種智慧、勇氣和相信。當然,「早一天」的說法也很留餘地。
和季老相對而談的這一天,離一年的結束,沒幾個小時了,冬日的陽光照在季老的臉上,也溫暖著屋內的其他人。那一天,季老快樂而平靜。我與周圍的人同樣如此。
三
又一天,翻閱與梁漱溟先生有關的一本書《這個世界會好嗎》,翻到後記,梁先生的一段話,突然讓我心動。
梁老認為,人類面臨有三大問題,順序錯不得。
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問題,,接下來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最後一定要解決人和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
是啊,從小求學到三十而立,不就是在解決讓自己有立身之本的人與物之間的問題嗎?沒有學歷、知識、工作、錢、房子、車這些物的東西,怎敢三十而立呢?而之後為人父為人母為人子女,為人夫妻,為人上級為人下級,為人友為人敵,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你又怎能不認真並辛苦地面對?
但是隨著人生腳步的前行,走著走著,便依稀看見生命終點的那一條線,什麼都可以改變,生命是條單行道的局面無法改變。於是,不安、焦慮、懷疑、悲
觀……接踵而來,人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內心,還是那一個老問題——我從何而來,又因何而去?去哪兒呢?
時代紛繁復雜,忙碌的人們,終要面對自己的內心,而這種面對,在今天,變得更難,卻也更急迫。我們都需要答案。
四
如果更深地去想,又何止是人生要面對這三個問題的挑戰?
中國三十餘年的改革,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標很物化,小康、溫飽、翻兩番,解決人與物之間的問題,是生存的需求;而每一個個體,也把幸福寄託到物化的未來身上。
這些物化的目標陸續實現,但中國人也逐漸發現,幸福並沒有伴隨著物質如約而來,整個人群中,充滿著抱怨之聲,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窮的抱怨,富的也抱怨,人們似乎更加焦慮,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傳染病,交叉感染。上面不安,怕下面鬧事;下面也不安,怕上面總鬧些大事,不顧小民感受;富人不安,怕財富有一天就不算數了;窮人也不安,自己與孩子的境遇會改變嗎?就在這抱怨、焦慮和不安之中,幸福,終於成了一個大問題。
這個時候,和諧社會的目標提了出來,其實,這是想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力圖讓人們更靠近幸福的舉動。不過,就在為此而努力的同時,一個更大的挑戰隨之而來。
在一個十三億人的國度里,我們該如何解決與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我們人群中的核心價值觀到底是什麼?精神家園在哪裡?我們的信仰是什麼?
都信人民幣嗎?我們的痛苦與焦慮,社會上的亂像與功利,是不是都與此有關?而我們除了幸福似乎什麼都有,是不是也與此有關?
幸福,成了眼下最大問題的同時,也成了未來最重要的目標。
可是,幸福在哪裡?
五
幸福在哪裡暫且不說,痛苦卻是隨時可以感受得到。這個社會的底線正不斷地被突破,奶粉中可以有三聚氰胺;蔬菜中可以有傷人的農葯;僅僅因為自己不舒服便可以奪走與自己無關人的性命;為了錢,可以隨時欺騙,只要於己有利,別人,便只是一個可供踩踏的梯子。理想,是一個被嘲笑的詞彙。
這樣的情形不是個別的現象,而是隨處可見。沒有辦法,缺乏信仰的人,在一個缺乏信仰的社會里,便無所畏懼,便不會約束自己,就會忘記千百年來先人的古訓,就會為了利益,讓自己成為他人的地獄。
有人說,我們要守住底線。但早就沒了底線,或者說底線被隨意地一次又一次突破,又談何守住底線?可守的底線在哪裡?
一天下午,我和身後的車輛正常地行駛在車道上,突然間,一輛豪華車逆行而來,鳴笛要我們讓路,可是正常行駛的我們無路可躲,於是,感覺被怠慢的那個車主,在車過我們身邊時,搖下車窗痛罵一番。那一瞬間,我驚呆了:為這輛逆行而來的車和這個充滿憤怒的人。車主是一位年輕女子,面容姣好,像是有錢也受過良好教育,然而,這一瞬間,憤怒讓她的面容有些扭曲。
被指責的同時,我竟然沒有一絲的憤怒,倒是有一種巨大的悲涼從心中升起。因為我和她,不得不共同生活在同一個時代,而且有的時候,我們自己也可能成為她。我們都無處閃躲。
六
如果是簡單的壞,或是極端的好,也就罷了,可惜,這是一個人性最復雜的時代。醫生一邊拿著紅包,一邊接連做多台手術,最後累倒在手術台上;教師一邊體罰著學生,堅決應試教育,另一邊多年顧不上家顧不上自己的孩子,一心撲在工作上;官員們,也許有的一邊在腐敗貪污著,另一邊卻連周末都沒有,正事也幹得不錯,難怪有時候百姓說:「我不怕你貪,就怕你不幹事!」
其實,說到我們自己,怕也是如此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邊是墜落一邊在升騰,誰,不在掙扎?
對,錯,如何評價?好,壞,怎樣評估?
岸,在哪裡?
七
有人說,十三億中國人當中,有一億多人把各種宗教當做自己的信仰,比如選擇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或伊斯蘭教,還有一億多人,說他們信仰共產主義,再然後,就沒了。也就是說,近十一億中國人沒有任何信仰。
這需要我們擔心嗎?
其實,千百年來,中國人也並沒有直接把宗教當做自己的信仰,在這方面,我們相當多人是懷著一種臨時抱佛腳的態度,有求時,點了香帶著錢去許願;成了,去還願,僅此而已。
但中國人一直又不缺乏信仰。不管有文化沒文化,我們的信仰一直藏在雜糅後的中國文化里,藏在爺爺奶奶講給我們的故事裡,藏在唐詩和宋詞之中,也藏在人們日常的行為禮儀之中。於是,中國人曾經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尊重教育,懂得適可而止。所以,在中國,談到信仰,與宗教有關,更與宗教無關。那是中國人才會明白的一種執著,但可能,我們這代人終於不再明白。
從五四運動到文化大革命,所有這一切被摧毀得盪然無存,我們也終於成了一群再沒有信仰的孩子。這個時候,改革拉開了大幕,慾望如期而至,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在沒有信仰的心靈空地放肆地奔騰。
於是,那些我們聽說和沒聽說過的各種怪異的事情,也就天天在我們身邊上演,我們每一個人,是製造者,卻也同時,是這種痛苦的承受者。
幸福怎麼會在這個時候來到我們的身邊呢?
八
錢和權,就越來越像是一種信仰,說白了,它們與慾望的滿足緊密相聯。曾經有一位評委,看著台上選手用力地表演時,發出了一聲感慨:為什麼在他們的眼睛裡,我再也看不到真誠和純真,而只是寶馬和別墅?
其實,這不是哪一個選手的問題,而是時代的問題。人群中,有多少個眼神不是如此,夜深人靜時,我們還敢不敢在鏡子中,看一看自己的眼睛?
權力,依然是一個問題。
個人崇拜減少了,可對權力的崇拜,卻似乎變本加厲。
不知是從哪一天開始,上下級之間充滿了太多要運用智慧和心智的相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領導面前,下屬變得唯唯諾諾,絕對沒有主見?一把手的權力變得更大,順應領導的話語也變得更多,為了正確的事情可以和領導拍桌子的場景卻越來越少。
其實,是下屬們真的敬畏權力嗎?
你仔細觀察後就會發現,可能並非如此。或許是下屬們早已變得更加聰明和功利,如果這樣的順從可以為自己帶來好處或起碼可以避免壞處,為何不這樣做?
但問題是,誰給了下屬這樣的暗示?
九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但現今時代的青春卻擁有肉眼可見的艱難。時代讓正青春的人們必須成功,而成功等同於房子、車子與職場上的游刃有餘。可這樣的成功說起來容易,實現起來難,像新的三座大山,壓得青春年華喘不過氣來,甚至連愛情都成了難題。
青春應當浪漫一些,不那麼功利與現實,可現今的年輕人卻不敢也不能。房價不斷上漲,甚至讓人產生錯覺:「總理說了不算,總經理說了才算。」後來總經理們太過分,總理急了,這房價才稍稍停下急匆匆的腳步。房價已不是經濟問題,而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也許短期內房價會表態性地降一些,然而往前看,你會對房價真正下跌抱樂觀態度嗎?更何況房價動不動就三萬四萬一平米,它降不降還跟普通人有關系嗎?所以,熱了《蝸居》。
而《暗算》的另類流行,又暴露著職場中的生存不易,論資排輩經過短暫退卻,重又占據上風,青春,在辦公室里只能鬥智斗勇不敢張揚,不大的年齡卻老張老李的模樣。至於蟻族們,在高漲的房價和越來越難實現的理想面前,或許都在重聽老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當你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無奈,或許逃離北上廣,回到還算安靜的老家才是出路?
浪漫固然可愛,然而面對女友輕蔑一笑之後的轉身離去,浪漫,在如今的青春中,還能有怎樣的說服力?如果一個時代里,青春正萬分艱難地被壓抑著,這時代,怎樣才可以朝氣蓬勃?如果人群中,青春中的人們率先拋棄了理想,時代的未來又是什麼?
十
改革三十餘年,我們進步了太多,這一切,都有數據可以證明。而新聞進步了多少?又用怎樣的數據證明著?
當然,這並不是一個可以用數據證明的東西,但是,依然有太多的標准,比如,是否有真正優秀的人才還願意把自己的理想在這里安放;再比如,不管經歷日復一日怎樣的痛苦,仍然隔一段時間,就會在社會的進步中,感受到一點小小的成就感。
假如並非如此呢?
假如真正有理想有責任的新聞人,永遠感受的是痛苦,甚至在領導的眼裡,反而是麻煩的製造者,並且這樣的人,時常因理想和責任而招致自己與別人的不安全,那麼理想與責任可以堅持多久呢?
而如果理想主義者都在生活巨大的壓力和誘惑之下,變成現實主義者; 如果現實主義者都變成功利主義者,而功利主義者又變成投機分子……
希望會否變成絕望?理想是否成為空想?
當然,這僅僅是一種假設。然而,它依然如同噩夢一樣,雖然虛構,卻會讓醒著的人們,驚魂未定。
新聞事業的前行,同樣需要信仰。
十一
社會有社會的問題,我們又都有自己的問題。
在2000年即將到來的時候,上海一家報紙約我寫了一篇新千年寄語,當時,我選擇了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反思,一個是平靜。
反思,不難理解。由於生存都堪憂,荒唐歲月一結束,過去一路上的傷口只是草草地遮蓋了一下,來不及更負責任地處理,我們就匆匆上路,這沒什麼可指責的,這是生存遭遇危機時近乎唯一的選擇。
然而,三十多年走過,生存已經不再是最大的問題,或許有一天,我們該停下腳步,把傷口上的浮塵擦去,塗上酒精或消炎的東西,會痛會很刺激,然而只有這樣,傷口才可以真正癒合,之後才可以真正輕裝上陣。
這是對歷史與未來負責的一種態度。
而之所以另一個關鍵詞是平靜,原因也並不復雜。因為安撫我們的內心,將是未來最大的問題。上世紀的戰亂時代,偌大的中國,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而今日,偌大的中國,再難找到平靜的心靈。
不平靜,就不會幸福,也因此,當下的時代,平靜才是真正的奢侈品。想要平靜與幸福,我們內心的問題終究無法迴避。
十二
古人聰明,把很多的提醒早變成文字,放在那兒等你,甚至怕你不看,就更簡單地把提醒放在漢字本身,拆開「盲」這個字,就是「目」和「亡」,是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見,這樣一想,拆開「忙」這個字,莫非是心死了?可是,眼下的中國人都忙,為利,為名。所以,我已不太敢說「忙」,因為,心一旦死了,奔波又有何意義?
然而大家還是都忙,都不知為何顯得格外著急,於是,都在搶。在街上,紅綠燈前,時常見到紅燈時太多的人搶著穿過去,可到了對面,又停下來,等同伴,原來他也沒什麼急事,就是一定要搶,這已成為我們太多人的一種習慣。
在這樣的氛圍中,中國人似乎已失去了耐性,別說讓生活慢下來,能完整看完一本書的人還剩多少?過去人們有空寫信、寫日記,後來變成簡訊、博客,到現在已是微博,144個字內要完成表達,溝通與交流都變得一短再短。甚至144個字都嫌長,很多人只看標題,就有了「標題黨」。那麼,下一步呢?
對此,一位老人說得好:人生的終點都一樣,誰都躲不開,慢,都覺得快,可中國人怎麼顯得那麼著急地往終點跑?
十三
在墨西哥,有一個離我們很遠卻又很近的寓言。
一群人急匆匆地趕路,突然,一個人停了下來。旁邊的人很奇怪:為什麼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我要等等它。
是啊,我們都走得太快。然而,誰又打算停下來等一等呢?
如果走得太遠,會不會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⑺ 皇帝給皇後一座城堡,皇後悶悶不樂,給他一個發夾,皇後很高興,請你就幸福在哪裡談談看法
幸福在哪裡
幸福在哪裡?
幸福在那堆積如山的沙礫中,微不足道。
幸福在哪裡?
幸福在那浩瀚無比的海水裡,渺小而偉大。
幸福在哪裡?
幸福在那秋收濃濃的稻田裡,飽含豐收的喜悅。
幸福在哪裡?
幸福就在那水波逐流的溪水裡,清澈透明。
幸福——無處不在!
瞧!幸福在那裡——
春天的腳步近了,春雨也紛至到來,空氣里夾雜著最後一縷冬天的寒意,雨蒙蒙地下著,漫無目的地下著,放學了,母親拿著傘焦急地等待著,當目光看到我時,便撐起傘,把我擁進她的肩膀下,從包里掏出熱牛奶,給我遞上,牛奶是熱的,母親的心是熱的,雙手捧著冒著熱氣的牛奶,心中已悄然落淚!這就是幸福嗎?
夏天也迫不及待地就位了,太陽像魔鬼般地放射出讓人厭倦的熱能,街上的人少了很多,樹下的老人成群地談論著,公園里的小湖邊聚滿了親親熱熱的情侶。總是要做作業熬到三更半夜,每當夜深時,我總會抬頭望望窗外的滿天繁星,波光粼粼的湖面,蔥郁的草叢,母親便會悄悄打開房門,端一碗清涼爽口的綠豆沙進來,一邊拿濕毛巾給我擦擦背,一邊幫我檢查作業,耐心的地知道我。。。不時打個哈欠,是的,母親勞累一天困了,這應該時幸福吧?
秋風吹過樹梢,金色的楓葉紛紛飄落,隨風落進波光閃動的湖面上,剛過夏天,秋天的一絲絲涼爽的風讓人很舒服,但從小就體弱多病的我總在這個時候發燒,感冒,母親每天都會一熬一碗紅棗冬瓜粥,去熱止咳,御防感冒,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深秋的早晨,從廚房飄來濃濃的米粥香,那是多少個深秋的早晨啊!母親早起晚睡,而她從不在乎這個。難道這也是幸福?
終於,四季的輪回,到了最後一個季節,最冷又最暖的季節,雖然寒風呼嘯,但永遠也吹不冷母親那顆關懷備至的心,今年的冬天比以往來得冷,母親明白冬天一到,我的手和腳最容易冰得沒有知覺,於是她熬夜給我織了一雙手套,一雙棉拖鞋,穿上它們,我的腳底總有一股莫名的暖源在奔騰,那是愛嗎?每天早晨,都能聞見從廚房飄來的奶香味,那是母親精心准備的牛奶,這不也是幸福嗎?
幸福在哪裡。。。
幸福在母親慈愛的眼神中,在那關懷備至的心中,在那年年蒼老的皺紋中,在那默默祈禱的話語中,在那麼寬大的肩膀下,在那。。。。。
在無處不在的愛意中。。。
感悟幸福
幸福,有時是那樣虛浮,有時是那樣真實;幸福,有時是那樣的近,有時卻是那樣的遠;幸福,有時很簡單,有時很復雜......
在蔚藍蔚藍的天空下,迎面吹拂著柔柔的風,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想:我的幸福在哪裡?
在13年前我再醫院出生了,在那一刻起,我生命的小溪流就不斷地盪起朵朵幸福的水花兒,有的是父母的愛,有的是長輩的愛,有的是老師的愛,有的是同輩的愛......這些愛,在細細品味之後,就是幸福。
幸福,不是物資上的滿足,不是富裕的生活,不是事業的成功,而是在那一刻,心的感動......
在晚上緊張繁瑣的學習時,媽媽為我端來一瓶酸奶或一碗甜湯,這,便是幸福;在一天的課堂生活後,回到家,吃著媽媽做的可口的飯菜,這,便是幸福;在雨中,同學為我撐起一把小傘,這,便是幸福;在病中,他人對我的關心,這,便是幸福......幸福,還有很多很多,乍一看,幸福好像老是在躲著我們,其實,幸福無時不在不遠處向著你微笑、向著你招手,只是你看不見罷了、只是你感覺不到罷了。
在品味過生活之後,我的疑問似乎有了答案了。
幸福在哪裡,不在別處,它就在每一個人的身邊。不要再去抱怨幸福女神沒有關顧你、發現你,只有真正懂得體會生活的人,才會懂得怎樣去體會幸福。幸福不會自己向你走來,它,會站在你不遠處,向你招手。只有你自己主動去握著幸福的手,幸福才會將它的光輝灑向你......
幸福在哪裡
幸福在哪裡?幸福像一個隱了天使,無處不在。你因有幸福而溫暖;我因有幸福而充滿自信;他因有幸福而自豪。
幸福躲藏在太陽里,每當有人感到「寒冷徹骨」,它便他自己每一分熱能輸送給有需要的人。用自己的一分熱能溫暖每人的心。幸福此時便躲藏在帶給人無限溫暖的太陽里;
幸福躲藏在機會里,每當有人覺得失望落魄時,它便把自己的每一部分獻給失望的人。用自己的一個小機會組織給人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幸福此刻就躲藏在給人帶來希望的機會里;
幸福躲藏在雨水裡,在花草樹木口渴時,它便用自己的每一滴甘露灌溉早已渴不可耐的花草樹木。幸福這時就躲藏在一股一觸即發的雨水裡;
幸福躲藏在父母的心裡,每當他們的孩子受到傷害以及遇到困難在發脾氣時,幸福總是從心裡跳出來安慰這些不開心的孩子。此時此刻,幸福就像變幻莫測的魔術師,從父母的心裡變成了高深而有力的言語里,使孩子們又從灰心走向了自信。
其實幸福躲藏的地方就是給人、事、物以方便的地方,換句話說:人、事、物都方便的地方就是幸福的藏身之處!!
⑻ 小學課文 幸福在哪裡 的全文
三個牧童每天驅趕牲畜到離村子很遠的森林去,那裡渾濁的泉水從凋落樹葉和青草下面慢慢地往外冒。
一個孩子說:「我們來把泉水弄乾凈好嗎?」
「好,就這么辦!」他的兩個朋友愉快地響應了。
第二天,他們帶來十字鎬、鐵鏟,先外開一條深溝,把雜草和腐爛樹葉上的污水排出去。當積聚在地面的污水排光以後,小沼澤的沙土底下湧出一股清潔透明的泉水。孩子們高興極了。他們又從遠處搬來石塊,把沼澤砌成了一個整齊的泉井。
孩子們愉快地、心滿意足地坐在泉井旁的石板上,觀賞著清澈的泉水。水清得同鏡子一樣。當泉井的水慢慢上來時,他們又把引向一條水溝往外流,
突然,森林裡出現了一個非常美麗的姑娘,淡褐色的辮子拖到腳跟頭上戴著一個白色的花環。
「孩子們,你們好!」她說,「我可以喝你們泉井裡的水嗎?」
「喝吧!」孩子們回答,「我們把它弄乾凈,就是供大家喝的。」
姑娘彎下腰,用自己雪白的手從井裡舀了三次水。
「我為你們每個人的健康喝了三口水......」她微笑著說。
沉默了一會兒,她補充說:「你們做了一件好事,我非常感謝你們,並代表森林,代表森林裡的動物,包括森林裡飛翔的小鳥和生長在這里的花草,感謝你們!祝你們健康和長壽!再見!祝你們幸福......」
孩子們面面相覷,高興得跳起來。
「你祝我們幸福,」一個孩子對她說,「但是你說說,幸福在哪裡?」
「你們自己會知道的,十年以後我們再到這里見面。如果那時你們還不知道幸福在哪裡,我再向你們公開秘密。」
姑娘和出現時一樣突然消失了。
「那我們就各奔前程,去探索幸福,」一個孩子提議,「我向東走。」
「我向西。」另一個說。
「我就留在村子裡,我認為幸福就在這里。」
於是三個人分頭走了。
十年以後,他們又回到這里。現在他們已成了三個剛強、健康的小夥子。他們互相看看,心裡充滿喜悅。泉井和從前一樣,靜靜地冒著晶瑩的涼水。周圍的樹木茂盛起來了,向大地投向濃蔭,這里增加了許多通向四面八方的林蔭小路,都是人們來這里取水或者來這里解渴踩出來的。潮濕的沙土上布滿鳥爪的痕跡,草地上留下了野象和羚羊的腳印。
年輕人看到這一切,激動地說:「我們的勞動雖然不偉大,但是它帶來了多大的好處呀!」
他們坐在從前坐過的石板上,決定在這里等候美麗的姑娘。
「你們知道吧?」第一個青年說,「我們分手後,我到了城裡,上了學校。我勤奮努力,現在已經成了醫生。」
「那你已經知道幸福在哪裡了?」朋友們問。
「這是一個非常普通的道理。我把飽受痛苦的病人治好,當他們恢復健康時,我就感到了幸福。」
第二個說:「我沒有拒絕任何工作。在鐵路上做過工,在輪船上做過服務員,我當過消防員,當過養花工。勞動是正當的,我知道我的勞動對人們有益是,我就感到了幸福。」
「那你呢?」他們轉向留在村子裡的小夥子。
「我耕田種地,地里長出糧食,我看到我的勞動沒有徒勞,我也就感到了幸福。」
突然,和十年前一樣,在他們面前出現了美麗的姑娘。她絲毫沒有改變,仍然是淡褐色的辮子,藍藍的眼睛,頭上還是那頂花環。
她顯得那麼美麗、樸素和溫柔。
「我非常高興你們信守諾言。」姑娘說,「我都聽到了,你們的話已經證實:你們領悟了,幸福就在有益於人類的勞動中。」
「你是誰?」三個人異口同聲地問。
「我是智慧的女兒。」她說完就消失了。
⑼ 如何評價電視劇《幸福在哪裡》中演員的表現
都市情感偶像劇《幸福在哪裡》由王雷導演執導,賈一平、馬伊琍領銜主演。 該劇以兩對年輕男女的愛情、婚姻為主線,講述了他們在浪漫愛情和現實生活遇到沖突後所表現出的迷茫、彷徨和困惑。《幸福在哪裡》這部電視劇極具現實意義,不僅展示了當今社會上很多同齡年輕人的共同問題,而且為她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對於剛剛步入婚姻家庭的很多年輕人來講,愛情的浪漫遭遇了現實生活的嚴酷,所有的問題讓她們毫無准備,以至於在婚姻中迷失方向,繼而影響了事業、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