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黑龍江城市排名是怎樣的
黑龍江城市排名:哈爾濱市、大慶市、牡丹江市、齊齊哈爾市、綏化市。
這其中,增速最高的是伊春市,達到17.8%;增速最低是七台河市,為負增長,數據上是-25.7%
Ⅱ 請高人指點黑龍江大慶和廣西北海兩個城市哪個更有活力更適合投資急
當然是北海了,北海在北部灣具有重要地位,比大慶更具發展潛力
Ⅲ 2006中國城市經濟實力排名
第四集團 (第90位到第156位,300億以上) 111贛州市: 398+12.7% 贛 112郴州市: 395+ 湘 113安慶市: 392+12.5% 皖 114綏化市: 390+ 黑 115日照市: 388+17.5% 魯 116孝感市: 381+ 鄂 117鄂爾多斯 380+31.0% 蒙 118荊門市: 379+11.5% 鄂 119三明市: 377+10.6% 閩 120撫順市: 375+15.0% 遼 121臨汾市: 373+ 晉 122盤錦市: 369+ 遼 123遵義市: 368+ 貴 124荷澤市: 368+ 魯 125運城市: 361+ 晉 126九江市: 357+15.2% 贛 127滁州市: 355+ 皖 128宜賓市: 349+13.2% 川 129龍岩市: 348+10.5% 閩 130蕪湖市: 345+ 皖 131曲靖市: 340+ 雲 132開封市: 340+ 豫 133錦州市: 337+ 遼 134宿遷市: 336+13.8% 蘇 135咸陽市: 335+13.7% 陝 136邵陽市: 332+ 湘 137玉溪市: 328+ 8.2%雲` 138永州市: 328 湘 139赤峰市: 326+ 蒙: 140韶關市: 325+13.6% 粵 141南平市: 322+10.9% 閩 142達州市: 322+13.7% 川 143濮陽市: 320+ 豫 144黃石市: 317+12.5% 鄂 145湘潭市: 315+ 湘- 146長治市: 315+ 晉 147伊犁州: 313+ 新 148寧德市: 310+11.2% 閩 149莆田市: 309+13.0% 閩 150南充市: 307+12.8% 川 151營口市: 307+21.0% 遼 152寶雞市: 302+14.0% 陝 153牡丹江: 302+ 黑 154上饒市: 301+14.5% 贛 155承德市: 300+16.3% 冀 156大同市: 300+ 晉 第五集團 (第157位到第217位,200億以上) 157克拉瑪依 296+ 新 158玉林市: 295+ 桂 159巢湖市: 294+ 皖 160葫蘆島: 293+18.0% 遼 161本溪市: 293+ 遼 162十堰市: 291+16.3% 鄂 163懷化市: 291+ 湘 164丹東市: 291+ 遼 165遼陽市: 290+ 遼 166宜春市: 290+ 贛 167益陽市: 287+ 湘 168漯河市: 285+ 豫 169松原市: 285+ 吉 170衢州市: 284+15.2% 浙 171宿州市: 279+ 皖 172通遼市: 277+ 蒙 173呼倫貝爾 273+22.2% 蒙 174三門峽: 273+ 豫 175梅州市: 271+ 粵 176陽江市: 270+ 粵 177樂山市: 266+ 川 178麗水市: 265+14.9% 浙 179馬鞍山: 265+ 皖 180四平市: 265+ 吉 181阜陽市: 265+ 皖 182蚌埠市: 261+ 皖 183瀘州市: 259+13.2% 川 184雲浮市: 258+ 粵 185潮州市: 257+11.1% 粵 186海口市: 254+ 瓊 187六安市: 253+ 皖 188涼山州: 251+ 川 189紅河州: 250+ 雲 190自貢市: 249+ 川 191清遠市: 247+ 粵 192內江市: 244+ 川 193吉安市: 243+ 贛 194晉城市: 242+ 晉 195撫州市: 240+ 贛 196資陽市: 237+ 川 197佳木斯: 236+ 黑 198晉中市: 235+ 晉 199渭南市: 232+ 陝 200宣城市: 228+ 皖 201巴音郭楞 227+ 新 202汕尾市: 221+15.0% 粵 203毫州市: 220+ 皖 204通化市: 218+ 吉 205廣安市: 218+ 川 206眉山市: 217+ 川 207鐵嶺市: 216+ 遼 208淮南市: 215+16.2% 皖 209舟山市: 212+17.0% 浙 210昌吉州: 212+ 新 211萊蕪市: 210+ 魯 212咸寧市: 205+ 鄂 213烏蘭察布 205+ 蒙 214百色市: 203+ 桂 215攀枝花: 201+13.0% 川 216大理州: 201+ 雲 217阿克蘇: 200+ 新 第六集團 (第218位到第315位,200億以上) 218畢節區: 196+ 貴 219梧州市: 194+ 桂 220雞西市: 194+ 黑 221遂寧市: 194+ 川 222漢中市: 193+ 陝 223延安市: 192+ 陝 224隨州市: 190+ 鄂 225延邊州: 190+ 吉 226銀川市: 189+14.9% 寧 227榆林市: 185+ 陝 228欽州市: 176+ 桂 229西寧市: 175 青 230河源市: 173+ 粵 231河池市: 171+ 桂 232淮北市: 168+ 皖 233貴港市: 166+ 桂 234景德鎮: 165+15.8% 贛 235恩施州: 164+ 7.5% 鄂 236萍鄉市: 160+ 贛 237楚雄州: 160+ 雲 238北海市: 158+ 桂 239鶴壁市: 157+ 豫 240朝陽市: 153+17.1% 遼 241陽泉市: 150+ 晉 242六盤水: 150+ 貴 243黔南州: 146+ 貴 244昭通市: 146+ 雲 245來賓市: 145+ 桂 246朔州市: 145+ 晉 247鄂州市: 142+11.8% 鄂 248仙桃市: 138+ 鄂 249白城市: 138+ 吉 250銅陵市: 135+ 皖 251新余市: 134+ 贛 252錫林郭勒 134+ 蒙 253黃山市: 132+ 皖 254白銀市: 130+ 甘 255崇左市: 129+ 桂 256天門市: 127+ 鄂 258廣元市: 127+ 川 259天水市: 126+11.8% 甘 260白山市: 126+ 吉 261忻州市: 125+ 晉 262巴中市: 125+ 川 263文山市: 124+ 雲 264濟源市: 122+ 豫 265雅安市: 121+ 川 266喀什區: 119+ 新 267安康市: 117+ 陝 268酒泉市: 115+ 甘 269伊春市: 109+ 黑 270武威市: 108+12.1% 甘 271吳忠市: 107+ 寧 272潛江市: 106+ 鄂z 273鶴崗市: 105+ 黑,s 274慶陽市: 104+ 甘fIKg3 275遼源市: 103+ 吉Al 276黔西南: 101+ 黔\* 277海西州: 100+ 青6.t,za 278烏海市: 98+ 蒙!"I(Al 279七台河: 97+ 黑^qO 280平涼市: 96+12.6%甘w[FO 281鷹潭市: 96+ 贛kN 282湘西州: 96+ 湘 283張家界: 96+12.3% 湘 284池州市: 90+ 皖 285思茅區: 88+ 雲 286安順市: 87+ 貴 287商洛市: 87+ 陝 288金昌市: 86+18.2% 甘 289防城港: 85+ 桂 290拉薩市: 75+ 藏 291儋州市: 71+ 瓊 292西雙版納 69+ 雲 293海東區: 65+ 青 294定西市: 63+ 9.1% 甘 295阿壩州: 63+ 川 296隴南市: 61+ 甘 297銅川市: 60+ 陝 298瓊海市: 53+ 瓊 299阿拉善: 50+ 蒙 300麗江市: 50+ 雲 301德宏州: 48+ 雲 302三亞市: 48+ 瓊 303嘉峪關: 45+ 甘 304和田區: 42+ 新 305甘孜州: 42+ 川 306日喀則: 40+ 藏 307萬寧市: 38+ 瓊 308固原市: 34+ 寧 309昌都區: 28+ 藏 310林芝區: 23+ 藏 311甘南州: 22+11.5% 甘 312黃南州: 20+ 青 313海北州: 18+ 青 314阿里區: 6+ 藏 315神農架: 5+ 鄂
求採納
Ⅳ 大慶現在實力怎樣
還用說嗎?實力雄厚!自己來體驗吧
大慶,是中國最大的陸上油田和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五十年來,累計為國家貢獻原油二十多億噸,上繳利稅一萬七千億元人民幣,出口創匯五百多億美元;富有活力的農牧業和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的地方經濟蓬勃發展,在國家統計局全國城市綜合實力評比中名列第19位。
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 中國十佳魅力城市; 全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國家雙擁模範城市; 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 全國文化模範市; 中國人居獎城市; 中國人居範例獎城市; 聯合國人居範例獎城市; 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城市; 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全國文明城市; 全國城市競爭力50強; 中國最具魅力金融生態城市;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創新型城市示範城市; 暢通工程示範城市; CCTV中國魅力城市; 聯合國迪拜人居範例獎; 中國創業城市; 福布斯中國最宜開辦工廠20城市之一
Ⅳ 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是哪
綜合實力肯定是上海了
1、上海
2、北京
3、深圳
4、廣州
5、天津
6、杭州
7、南京
8、武漢
9、成都
10、沈陽
11、大連
12、長沙
13、濟南
14、青島
15、蘇州
16、福州
17、無錫
18、哈爾濱
19、寧波
20、重慶
21、大慶
22、廈門
23、西安
24、長春
25、珠海
26、鄭州
27、海口
28、昆明
29、太原
30、石家莊
31、溫州
32、合肥
33、烏魯木齊
34、南寧
35、南通
36、合肥
37、蘭州
38、呼和浩特
39、貴陽
40、煙台
41、秦皇島
42、包頭
43、唐山
44、銀川
45、汕頭
46、連雲港
47、威海
48、西寧
49、湛江
50、北海
Ⅵ 黑龍江各地級市經濟實力排名和縣級市排名
第一,哈爾濱市 中國重要的重工業城市之一,黑龍江省的中心城市,經濟實力強,擁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具有旅遊業的優勢,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健全的工商業體系決定了她是沈陽市同為祖國東北兩大中心都市,未來有望成為直轄市。
第二, 大慶市 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並於哈爾濱共同成為黑龍江省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黑龍江省最富有的城市,擁有雄厚的資金和科研實力,人均購買力是任何一個企業家都不能不關注的地方。未來有兩種可能:一是大慶地方經濟的崛起,成為黑龍江省的副中心城市,大慶與哈爾濱將共同成為黑龍江省的「雙中心」。二是哈爾濱直轄後,成為黑龍江省省會。
第三,齊齊哈爾市 全國最重要的重工業基地之一,黑龍江省西部的中心城市,重要的地理位置,雄厚工業基礎是她再次騰飛的資本。未來有望成為大興安嶺省省會城市。
第四, 牡丹江市 全國重要的城市之一.黑龍江省東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旅遊資源,蓬勃對俄貿易是她不斷發展的引擎,未來她將成為牡丹江省的省會城市。
第五, 佳木斯市 全國重要的城市之一,黑龍江省東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的地理位置,大量的待開發礦藏資源和未開發荒地,是她能夠騰飛主要因素,未來她將成為三江省的省會城市。
第六, 雞西市 中國城市之一,黑龍江省的主要城市之一,豐富的煤炭資源是她快速發展的動力.未來她將是牡丹江省第二大城市。
第七, 鶴崗市 中國城市之一,黑龍江省的主要城市之一,豐富的煤炭資源是她快速發展的動力。未來她將是三江省第二大城市。
第八, 雙鴨山市 中國城市之一,黑龍江省的主要城市之一,豐富的煤炭資源是她快速發展的動力.未來她將是三江省第三大城市。
第九, 七台河市 中國城市之一,黑龍江省的主要城市之一,豐富的煤炭資源是她快速發展的動力.未來她將是牡丹江省第三大城市。
第十, 綏化市 中國城市之一,黑龍江省的主要城市之一,便利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豐富的糧食產量是她發展的條件.未來她將成為大哈爾濱直轄市的一個區。
第十一,伊春市 中國城市之一,黑龍江省的主要城市之一,豐富森林和木材是她寶貴財富.發展森林旅遊和木材深加工是她唯一的出路.未來她將是三江省第六大城市(第四同江,第五富錦)。
第十二,黑河市 中國城市之一,黑龍江省的主要城市之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一覽眾山小'周邊環境是她必須成長的責任.未來她將成為新黑龍江省省省會城市。
Ⅶ 2010年全國各省gdp排名以及各地級市的排名
各省的沒找到,各市的有,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0年中國各市GDP排名(前260)
1、上海市 16872.42億元 增9.9% (滬)
香港 15196.31億元 增6.8% (港)
2、北京市 13777.94億元 增10.2% (京)
3、廣州市 10604.48億元 增13.0%(廣東1)
4、深圳市 9510.91億元 增12.0% (廣東2)
5、蘇州市 9168.91億元 增13.2% (江蘇1)
6、天津市 9108.83億元 增17.4% (津)
7、重慶市 7894.24億元 增17.1% (渝)
8、杭州市 5945.82億元 增12.0% (浙江1)
9、無錫市 5758.00億元 增13.1% (江蘇2)
10、青島市 5666.19億元 12.9%(山東1)
11、佛山市 5651.52億元 14.3% (廣東3)
12、成都市 5551.3億元 15.0% (四川1)+1
13、武漢市 5515.76億元 14.7%(湖北1)-1
14、大連市 5158.06億元 15.2%(遼寧1)
15、寧波市 5125.82億元 12.4%(浙江2)+2
16、沈陽市 5016.97億元 14.1%(遼寧2)-1
17、南京市 5010.36億元 13.1%(江蘇3)-1
18、長沙市 4547.06億元 15.5%(湖南1)+2
19、唐山市 4469.08億元 13.1%(河北1)-1
20、煙台市 4358.46億元 14.1%(山東2)+1
21、東莞市 4246.25億元 10.3% (廣東4)-2
22、鄭州市 4002.90億元 12.5%(河南1)
23、濟南市 3910.80億元 12.7%(山東3)
24、哈爾濱市 3665.9億元 14.0%(黑龍江1)
25、泉州市 3564.76億元 12.8% (福建1)
26、南通市 3417.88億元 13.0%(江蘇4)
27、石家莊市 3401.02億元 12.2%(河北2)
28、長春市 3369.7億元 15.6%(吉林1)
29、西安市 3241.49億元 14.5%(陝西1)
30、濰坊市 3090.92億元 13.3%(山東4)
31、福州市 3068.21億元 14.0%(福建2)
32、常州市 2976.68億元 13.1%(江蘇5)
33、溫州市 2925.57億元 11.1% (浙江3)
34、大慶市 2900.1億元 12.0%(黑龍江2)
35、徐州市 2866.93億元 13.9%(江蘇6)
36、淄博市 2866.75億元 13.7%(山東5)
37、紹興市 2782.74億元 11.0% (浙江4)
38、合肥市 2702.5億元 17.5%(安徽1)
39、鄂爾多斯 2643.23億元 19.2%(內蒙古1)
40、濟寧市 2542.80億元 12.9%(山東6)
41、包頭市 2460.80億元 16.0%(內蒙古2)
42、台州市 2415.12億元 13.1%(浙江5)
43、臨沂市 2398.98億元 12.9%(山東7)
44、東營市 2359.94億元 13.2%(山東8)
45、邯鄲市 2342.2億元 13.1%(河北3)
46、洛陽市 2321.2億元 13.2%(河南2)
47、嘉興市 2296.00億元 13.7%(浙江6)
48、鹽城市 2266.26億元 13.6%(江蘇7)
49、揚州市 2207.99億元 13.4%(江蘇8)
50、南昌市 2207.11億元 14.0%(江西1)
51、滄州市 2203億元 14.5%(河北4)
52、鞍山市 2125.42億元 16.0%(遼寧3)
53、昆明市 2120.37億元 14.0%(雲南1)
54、金華市 2094.70億元 12.5% (浙江7)
55、廈門市 2053.74億元 15.1%(福建3)
56、泰安市 2051.68億元 13.7%(山東9)
57、保定市 2050.3億元 14% (河北5)
58、泰州市 2002.58億元 13.5%(江蘇9)
59、鎮江市 1956.64億元 13.3%(江蘇10)
60、南陽市 1955.84億元 11.6%(河南3)
61、威海市 1944.70億元 12.7%(山東10)
62、呼和浩特1865.71億元 13.0%(內蒙古3)
63、中山市 1826.32億元 13.5%(廣東5)
64、吉林市 1800.6億元 12.3%(吉林2)
65、南寧市 1800.43億元 14.2% (廣西1)
66、太原市 1778.05億元 11.0%(山西1)
67、榆林市 1756.67億元 18.3% (陝西2)
68、惠州市 1729.90億元 18.0% (廣東6)
69、德州市 1657.82億元 12.9%(山東11)
70、聊城市 1606.51億元 13.1%(山東12)
71、濱州市 1551.52億元 13.5%(山東13)
72、江門市 1550.37億元 14.3% (廣東7)
73、宜昌市 1547.3億元 15.8%(湖北2)
74、岳陽市 1539.36億元 14.8%(湖南2)
75、襄陽市 1538.3億元 16.2%(湖北3)
76、茂名市 1492.09億元 14.1% (廣東8)
77、常德市 1491.57億元 15.2% (湖南3)
78、衡陽市 1420.34億元 15.1%(湖南4)
79、湛江市 1402.77億元 14.2%(廣東9)
80、漳州市 1400.71億元 14.9%(福建4)
81、棗庄市 1362.04億元 12.6%(山東14)
82、淮安市 1345.07億元 13.8%(江蘇11)
83、廊坊市 1331.1億元 12.5% (河北6)
84、許昌市 1312.78億元 13.3%(河南4)
85、安陽市 1311.3億元 13.1% (河南5)
86、烏魯木齊 1311億元 12.2% (新疆1)
87、湖州市 1301.56億元 12.1%(浙江8)
88、平頂山 1300億元 12.1%(河南6)
89、柳州市 1275.74億元 15.8%(廣西2)
90、株洲市 1274.85億元 15.3%(湖南5)
91、焦作市 1247.61億元 11.9%(河南7)
92、周口市 1227.9億元 11.1% (河南8)
93、邢台市 1210.62億元 12.2%(河北7)
94、汕頭市 1203.25億元 13.7%(廣東10)
95、珠海市 1202.58億元 12.8%(廣東11)
96、新鄉市 1181.45億元 14.2% (河南9)
97、通遼市 1176.23億元 16.0%(內蒙古4)
98、菏澤市 1151.58億元 14.3%(山東15)
99、連雲港 1150.81億元 13.6%(江蘇12)
100、商丘市 1140億元 12% (河南10)
101、貴陽市 1121.82億元 14.3%(貴州1)
102、贛州市 1119.47億元 13.8%(江西2)
103、清遠市 1112.53億元 20.8%(廣東12)
104、桂林市 1108.63億元 13.8%(廣西3)
104、蕪湖市 1108.63億元 18.2%(安徽2)
106、松原市 1102.8億元 12.7%(吉林3)人均38200
107、蘭州市 1100.39億元 12.8%(甘肅1)
108、咸陽市 1098.68億元 14.5%(陝西3)
109、信陽市 1092.23億元 11.8%(河南11)
110、郴州市 1081.76億元 15.2%(湖南6)
111、赤峰市 1080.18億元 15.0%(內蒙古5)
112、肇慶市 1065.90億元 17.1%(廣東13)
113、駐馬店 1055.45億元 11.6%(河南12)
114、九江市 1032.06億元 14.3%(江西3)
115、日照市 1025.08億元 12.5%(山東16)
116、宿遷市 1015.21億元 13.7%(江蘇13)
117、揭陽市 1008.99億元 19.6%(廣東14)
118、曲靖市 1005.50億元 13.1%(雲南2)
119、營口市 1002.43億元 17.8%(遼寧4)
120、龍岩市 991.49億元 13.9%(福建5)
121、安慶市 988.11億元 13.6%(安徽3)
122、寶雞市 976.09億元 14.4%(陝西4)
123、三明市 972.71億元 13.9%(福建6)
124、張家口市 966.12億元 14.1%(河北8)
126、綿陽市 960.22億元 15.3%(四川2)
126、呼倫貝爾 932.01億元 14.9%(內蒙古6)
127、秦皇島 930.49億元 12.3%(河北9)
128、開封市 930.22億元 12.6%(河南13)
129、盤錦市 926.52億元 17.8%(遼寧5)
130、德陽市 921.27億元 14.4%(四川3)
131、長治市 920.2億元 13.7%(山西2)
132、遵義市 908.76億元 14.7%(貴州2)
133、錦州市 902.60億元 16.2%(遼寧6)
134、上饒市 901.00億元 14.8%(江西4)
135、湘潭市 894.01億元 15.2%(湖南7)
136、臨汾市 892.1億元 16.9%(山西3)
137、伊犁州 891.37億元 14.9%(新疆2)
138、撫順市 890.16億元 17.0%(遼寧7)
139、延安市 885.42億元 13.6%(陝西5)
140、承德市 880.5億元 11.4%(河北10)
141、三門峽 874.39億元 15.2%(河南14)
142、宜賓市 870.85億元 15.6%(四川4)
143、宜春市 870.00億元 14.1%(江西5)
144、黃岡市 862.30億元 14.1%(湖北4)
145、本溪市 860.36億元 16.0%(遼寧8)
146、齊齊哈爾 852.6億元 18.5%(黑龍江3)
147、呂梁市 845.5億元 21%(山西4)
148、荊州市 837.10億元 13.2%(湖北5)
149、玉林市 835.82億元 15.7%(廣西4)
150、南充市 827.82億元 15.3%(四川5)
151、運城市 827.0億元 15.6%(山西5)
152、達州市 819.20億元 15.1%(四川6)
153、莆田市 816.98億元 15.2%(福建7)
154、馬鞍山 811.01億元 15.0%(安徽4)
155、渭南市 801.42億元 15.0%(陝西6)
156、孝感市 800.67億元 15.1%(湖北6)
157、四平市 789.1億元 15.4%(吉林4)
158、涼山州 784.19億元 17.5%(四川7)
159、衡水市 781.5億元 13.6%(河北11)
160、牡丹江 781.0億元 18.5%(黑龍江4)
161、濮陽市 774.81億元 11.4%(河南15)
162、永州市 767.01億元 14.4%(湖南8)
163、晉中市 763.8億元 14.0%(山西6)
164、銀川市 763.26億元 14.8%(寧夏1)
165、衢州市 752.78億元 13.3%(浙江9)
166、樂山市 743.92億元 16.2%(四川8)
167、十堰市 736.8億元 19.5%(湖北7)
168、玉溪市 736.49億元 12.8%(雲南3)
169、寧德市 736.45億元 15.0%(福建9)
170、遼陽市 735.33億元 16.0%(遼寧9)
171、綏化市 733.4億元 14.8%(黑龍江5)
172、晉城市 730.5億元 13.7%(山西7)
173、邵陽市 730.33億元 14.6%(湖南9)
174、荊門市 730.07億元 15.6%(湖北8)
175、丹東市 728.87億元 15.8%(遼寧10)
176、南平市 728.73億元 11.7%(福建8)
177、鐵嶺市 722.13億元 16.0%(遼寧11)
178、阜陽市 721.8億元 13.6%(安徽5)
179、吉安市 720.53億元 14.2%(江西6)
180、瀘州市 714.81億元 16.5%(四川9)
181、益陽市 712.27億元 14.7%(湖南10)
182、克拉瑪依 710.2億元 17.4%(新疆3)
183、滁州市 695.65億元 15.6%(安徽6)
184、大同市 694.33億元 14.1%(山西8)
185、內江市 690.28億元 16.2%(四川10)
186、黃石市 690.12億元 15.7%(湖北9)
187、韶關市 683.10億元 12.5%(廣東15)
188、漯河市 682.0億元 14.7%(河南16)
189、婁底市 680.72億元 14.5%(湖南11)
190、六安市 676.1億元 13.7%(安徽7)
191、懷化市 674.92億元 14.8%(湖南12)
192、朔州市 670.1億元 13.8%(山西9)
193、資陽市 657.90億元 17.0%(四川11)
194、朝陽市 654.45億元 16.0%(遼寧12)
195、紅河州 650.42億元 11.0%(雲南4)
196、宿州市 650.3億元 13.1%(安徽8)
197、自貢市 647.73億元 15.6%(四川12)
198、麗水市 644.04億元 12.5%(浙江10)
199、陽江市 639.99億元 16.8%(廣東16)
200、巴音郭楞 638億元 7.2%(新疆4)人均46763
201、蚌埠市 636.9億元 14.5%(安徽9)
202、舟山市 633.45億元 11.1%(浙江11)
203、新余市 631.22億元 15.6%(江西7)
204、撫州市 630.01億元 15%(江西8)
205、西寧市 628.28億元 18.2%(青海1)
209、通化市 627.1億元 17.1%(吉林5)
207、巢湖市 625.0億元 13.2%(安徽10)
208、梅州市 612.36億元 14.1%(廣東17)
209、阿克蘇地區 606.3億元 9.2%(新疆5)
210、淮南市 603.5億元 13.0%(安徽11)
211、巴彥淖爾 603.33億元 13.5%(內蒙古7)
212、畢節地區 600.85億元 14.6%(貴州3)
213、錫林郭勒 591.25億元 16.3%(內蒙古8)
214、海口市 590.55億元 17.5%(海南1)
215、梧州市 573.73億元 17.7%(廣西5)
216、烏蘭察布 567.60億元 11.0%(內蒙古9)
217、百色市 563.51億元 14.9%(廣西6)
218、潮州市 559.20億元 14.1%(廣東18)
219、昌吉州 557億元 16.0%(新疆6)
220、眉山市 552.25億元 15.6%(四川13)
221、萊蕪市 546.33億元 12.0%(山東17)
222、廣安市 537.22億元 15.6%(四川14)
223、延邊州 533.6億元 13.8%(吉林6)
224、葫蘆島 531.41億元 15.5%(遼寧13)
225、貴港市 527.79億元 14.0%(廣西7)
226、宣城市 525.7億元 15.0%(安徽12)
227、攀枝花 523.99億元 15.1%(四川15)
228、萍鄉市 520.39億元 14.3%(江西9)
229、咸寧市 520.33億元 15.9%(湖北10)
230、亳州市 512.78億元 13.8%(安徽13)
231、佳木斯 512.5億元 18.9%(黑龍江6)
232、漢中市 509.70億元 15.1%(陝西7)
233、欽州市 504.18億元 18.0%(廣西8)
234、六盤水 500.64億元 15.8%(貴州4)
235、遂寧市 495.23億元 15.3%(四川16)
236、河源市 477.19億元 13.5%(廣東19)
237、大理州 474.87億元 13.0%(雲南5)
238、汕尾市 469.99億元 18.1%(廣東20)
239、河池市 467.56億元 12.5%(廣西9)
240、銅陵市 466.6億元 17.1%(安徽14)
241、淮北市 461.6億元 14.2%(安徽15)
242、景德鎮 461.50億元 15.1%(江西10)
243、白城市 441.5億元 19.3%(吉林7)
244、忻州市 435.4億元 18.7%(山西10)
245、白山市 433.17億元 17.2%(吉林8)
246、陽泉市 429.36億元 14.2%(山西11)
247、鶴壁市 427.74億元 13.2%(河南17)
248、雞西市 419.5億元 16.1%(黑龍江7)
249、遼源市 410.1億元 15.6%(吉林9)
250、酒泉市 405.03億元 18%(甘肅2)
251、楚雄州 404.44億元 11.3%(雲南6)
252、隨州市 401.66億元 15.2%(湖北11)
253、北海市 397.58億元 17.6%(廣西10)
254、鄂州市 395.29億元 15.3%(湖北12)
255、雲浮市 394.27億元 13.8%(廣東21)
256、烏海市 391.12億元 19.7%(內蒙古10)
257、崇左市 389.21億元 13.1%(廣西11)
258、來賓市 385.24億元 18.0%(廣西12)
259、昭通市 379.62億元 14.2%(雲南7)
260、雙鴨山 376.7億元 25.1%(黑龍江8)
Ⅷ 中國經濟排名前20位的城市
005年央視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
1、上海
2、北京
3、深圳
4、廣州
5、天津
6、杭州
7、南京
8、武漢
9、成都
10、沈陽
11、大連
12、長沙
13、濟南
14、青島
15、蘇州
16、福州
17、無錫
18、哈爾濱
19、寧波
20、重慶
21、大慶
22、廈門
23、西安
24、長春
25、珠海
26、鄭州
27、海口
28、昆明
29、太原
30、石家莊
31、溫州
32、合肥
33、烏魯木齊
34、南寧
35、南通
36、合肥
37、蘭州
38、呼和浩特
39、貴陽
40、煙台
41、秦皇島
42、包頭
43、唐山
44、銀川
45、汕頭
46、連雲港
47、威海
48、西寧
49、湛江
50、北海
同時還發布了綜合實力排名,前15分別是:
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杭州、武漢、南京、成都、沈陽,重慶,大連,長沙,濟南,青島
中國城市最新排名
2004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在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中,如果按照200個城市的比較數據計算,居於前10位的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蘇州、杭州、天津、寧波、南京、溫州,最後10位依次是晉城、宿州、鐵嶺、巢湖、宣城、漢中、保山、亳州、延安、池州。毫無疑問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城市多
位於三大都市圈內。東部沿海某些省份的一批地級市競爭力較強,提升也較快。
在本次研究中,綜合競爭力指標由人才本體競爭力、企業本體競爭力、生活環境競爭力、商務環境競爭力4大類指標綜合而成,按50個城市比較數據計算,各分項指標的排名狀況依次如下。
人才本體競爭力
在人才本體競爭力排名中,列前10位的分別是北京、深圳、廣州、上海、蘇州、廈門、溫州、鎮江、常州、佛山,最後10位依次是蕪湖、鄭州、呼和浩特、威海、南昌、天津、福州、石家莊、秦皇島、徐州。總體上看,人才本體競爭力比較好的是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小城市相對較弱,同時一些中小城市如溫州、鎮江、常州、佛山等擠入全國人才本體競爭力前10名中,說明隨著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加大了對人才體系的建立,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條件。
人才本體競爭力指標由健康水平指數、知識水平指數、技術水平指數、能力水平指數、價值取向指數、創業精神指數、創新意識指數、交往操守指數8個指標綜合而成。這八類指標的基本排名狀況如下:
①健康水平指數排名。健康水平指數由人口平均壽命 、嬰兒死亡率、 從業人員占總人口比例三個指標組成。列前10位的分別為深圳、珠海、北京、哈爾濱、秦皇島、青島、威海、石家莊、廣州、上海-南寧(並列),最後10名依次是:蕪湖、溫州、烏魯木齊、長沙、合肥、南昌、成都、泉州、重慶、台州。
②知識水平指數排名。知識水平指數由成人識字識字率、大專以上人口占總就業人口比重、 知識水平綜合指數三項組成。列前10名的是北京、上海、蘇州、鎮江、深圳、南京、廈門、南通、哈爾濱-西安、無錫-合肥,最後10位分別是:溫州-台州、中山、南寧、天津、呼和浩特、徐州、重慶、惠州、泉州、東莞。
③技術水平指數排名。技術水平指數由專業技術人員指數、企業家創業人員指數、技術水平綜合指數三項指數組成。列前10名的是北京、深圳、蘇州、廣州、寧波、溫州、台州、沈陽、無錫、上海,後10名的是呼和浩特、重慶、西安、石家莊、濟南、南寧、天津、武漢、秦皇島、徐州。
④能力水平指數排名。能力水平指數由學習與創新能力指數 、組織與交往能力指數、開拓和適應能力指數三項組成。排序前10名的分別是:深圳、北京、廣州、溫州、常州、上海、蘇州、廈門、台州、惠州、佛山,後10名是煙台、大連、威海、濟南、南昌、天津、徐州、石家莊、福州、秦皇島。
⑤價值取向指數排名。價值取向指數由重商意識、賺錢慾望、消費傾向組成,排名前10位的分別是:廣州、深圳、北京、廈門、溫州、鎮江、上海、蘇州、寧波、東莞,後10位的是:大連-威海、天津、蕪湖、徐州、沈陽、福州、秦皇島、石家莊、鄭州。
⑥創業精神指數排名。創業精神指數由辛勞精神、闖盪意識、競爭心理三項組成,排前10名的是:溫州、深圳、北京、泉州、重慶、台州、鎮江、中山、惠州、佛山-哈爾濱,後10位的分別是:廈門-長春、天津、福州、秦皇島、成都、大連、沈陽、南京、石家莊。
⑦創新意識指數排名。創新意識指數由求新意識、平等觀念、兼容心理這三個方面來表現,排前10名的分別是:深圳、上海、重慶、溫州、廣州、佛山、珠海、西安、惠州、金華-廈門,後10名的分別是:合肥-南寧、烏魯木齊、鎮江、徐州、常州、濟南、福州、石家莊、紹興、沈陽。
⑧交往操守指數排名。交往操守指數由誠信意識、法制觀念、協作精神三項組成,位列前10名的分別為:北京、南京、廣州、天津、哈爾濱、廈門-南昌、佛山、蘇州、鎮江,後10位的是:蕪湖、烏魯木齊、重慶、福州、溫州、徐州、合肥、泉州、鄭州、石家莊。
企業本體競爭力
在企業本體競爭力中,排名前10位的分別為:上海、北京、深圳、蘇州、廣州、南京、天津、東莞、中山、惠州,後10名是:烏魯木齊、嘉興、金華、泉州、台州、呼和浩特、秦皇島、蕪湖、徐州、鎮江。
企業本體競爭力指標由企業文化、治理結構、組織管理、戰略控制、研發設計、生產過程、營銷服務、競爭優勢8項組成,這八項指標的排名狀況基本如下:
①企業文化指數排名。企業文化指數由企業家慾望、僱主的作風、員工的精神三項指標組成,其中企業文化精神較強的前10位的城市:煙台、石家莊、紹興-溫州、深圳-廣州-中山-惠州-杭州-淄博,後10位的城市分別為嘉興、大連-成都-濟南-泉州-鎮江、長春、武漢、徐州、北京。
②治理結構指數排名。治理結構指數由公司董事會效力、委託代理有效性、經濟利益激勵三個指標組成,位列前10名的城市為:石家莊、溫州、廣州、杭州、威海、煙台-紹興-金華、天津、哈爾濱-南通-西安,後10位的城市分別為:南寧-佛山-北京、無錫、呼和浩特、沈陽、上海、徐州、長春、鎮江。
③組織管理指數排名。組織管理指數由企業管理普遍性、企業管理標准化、管理人員的經驗三項組成,前10位的是:溫州-廣州、紹興、南通-南京-上海、威海-南昌、西安-中山,後10名是:無錫-沈陽-長春、成都-烏魯木齊、徐州、常州-秦皇島、鎮江、武漢、鄭州-濟南。
④戰略控制指數排名。戰略控制由企業決策的規范性、企業規劃的慎密性、企業定位的准確性三方面組成,前10位的是:廣州、溫州-南通-金華-天津、南京-上海-威海-南昌-佛山-深圳-南寧,後10名是:廈門-無錫-徐州-常州―秦皇島-鄭州-濟南、重慶-長春-烏魯木齊、沈陽-武漢、鎮江、成都。
⑤研發設計指數排名。研發設計由企業自主創新設計能力、企業模仿創新設計能力、企業綜合研發狀況三項指標組成,位列前10名的是:北京、上海、天津、武漢、西安、廣州、沈陽、重慶、鄭州、長春,後10位的是:佛山、嘉興、金華-泉州-秦皇島、蕪湖-惠州-鎮江、東莞、威海。
⑥生產過程指數排名。生產過程由高新產品生產、生產方法復雜性、產品生產質量三個指標組成,排名在前10位的是:北京、上海、西安、廣州、重慶、天津、武漢、沈陽、哈爾濱、南京,後10名的城市為:呼和浩特-東莞、煙台-嘉興-秦皇島、中山-蕪湖、徐州、台州、鎮江。
⑦營銷服務指數排名。營銷服務由產品品牌狀況、產品營銷深度、顧客滿意度三個指標組成,排名前10位的是:廣州、溫州、天津、杭州-青島、福州、紹興-深圳、中山、嘉興-台州-西安-珠海,後10位的是:濟南、長沙、東莞-呼和浩特、武漢、沈陽-徐州、鎮江、北京、成都。
⑧競爭優勢指數排名。競爭優勢由產品國際競爭力、競爭優勢的實質、高技術產品出口三個指標組成,排前10位的是:深圳、上海、蘇州、南京、廣州、北京、東莞、天津、中山、惠州,後10位的是:南昌-泉州、金華-武漢、鎮江、秦皇島、南寧、烏魯木齊、徐州、蕪湖、呼和浩特。
生活環境競爭力
生活環境競爭力主要由經濟吸引力和社會凝聚力加以體現,分別由私人消費和服務、基礎設施質量、衛生教育基礎設施質量、城市自然環境、就業機會、司法環境、制度環境、文化氛圍、政府服務九個指標組成,生活環境競爭力最強的10個城市依次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東莞、南京、佛山、天津、蘇州、杭州,後10名城市為:鎮江、威海、煙台-呼和浩特、徐州、金華、長春、淄博、嘉興、蕪湖。總體來看,特大、大城市及風景宜人的城市生活環境競爭力較強。其中分指標具體排名情況如下:
①私人消費和服務指數排名。私人消費和服務由住房及價格、社區服務質量、私人消費質量三項指標組成,前10位的城市是:深圳、廈門、廣州、北京、東莞、佛山、惠州、大連、珠海、溫州,後10名是:蕪湖-泉州、淄博、金華、煙台-鎮江、西安、長春-天津、石家莊。
②基礎設施質量指數排名。基礎設施質量由水電煤氣設施指數、通訊設施指數、交通設施指數三項指標組成,前10名是:深圳、廣州、上海、珠海、惠州、北京、南昌、無錫、石家莊、蘇州,後10名分別為:武漢-呼和浩特-嘉興、泉州、南通、徐州、金華、西安、溫州、重慶。
③衛生教育基礎設施質量指數排名,衛生教育基礎設施質量由衛生保健質量、公共教育質量文、化娛樂質量三項指標組成,前10名的為上海、北京、南京、佛山、深圳、重慶、烏魯木齊、濟南、東莞、武漢,後10位為:鎮江、呼和浩特、珠海、淄博、長春、寧波、威海、煙台、嘉興、蕪湖。
④城市自然環境指數排名。城市自然環境由城市環境質量指數、城市環境舒適度指數、城市環境優美度指數、城市風景優美度指數四個指標組成,前10名的城市是:北京、深圳、廣州、上海、南京、大連、杭州、青島、珠海、天津,後10名為:蕪湖、溫州、南昌、惠州、中山、石家莊、常州、金華、台州、南通。
⑤就業機會指數排名。就業機會由收入水平及增長預期、個人發展機會及預期、城市發展及增長預期三項指標組成,機會最大的前10位城市分別為:北京、深圳、廣州、東莞、天津、蘇州、廈門、佛山、惠州、南通,較弱的後10位的城市:武漢-合肥、成都、哈爾濱、石家莊、長春、淄博、鄭州、沈陽、福州、呼和浩特。
⑥司法環境指數排名。司法環境由司法體系保證履約狀況、社會穩定性及預期、社會治安狀況三項指標組成,北京、南京、廈門、鎮江、佛山、南通、煙台、廣州、蘇州、上海為司法環境最好的前10位城市,後10名分別是:溫州、徐州、呼和浩特、泉州、沈陽、東莞、石家莊、福州、淄博、長春。
⑦制度環境指數排名,制度環境由外地人的平等與機會、婦女的平等與機會、市民就業、遷徙的自由度三項指標組成,制度環境建設較好的前10位城市是:北京、鎮江-東莞、廣州、深圳、溫州、南京-廈門、惠州、珠海,而後10名城市是:合肥-重慶、大連-天津-石家莊、南昌-福州、呼和浩特、徐州、長春、沈陽。
⑧文化氛圍指數排名。文化氛圍由文化鄉土性、文化國際性、文化多樣性三項指標組成,其中氛圍最濃的前10位城市是:深圳、上海、北京、東莞、廈門、廣州、珠海、蘇州、中山-杭州,後10名是:秦皇島、合肥、淄博、南昌、鎮江、蕪湖-長沙、石家莊、鄭州、徐州。
⑨政府服務指數排名。政府服務主要從官僚主義程度、各種侵權行為的發生率、市民對政府滿意程度三個方面來考察,指數最高的前10位城市是:廈門-蘇州、廣州、南通、北京、青島、佛山-金華、寧波、西安,後10名是:鄭州、深圳、台州、沈陽-烏魯木齊、泉州、長春、徐州、石家莊、福州。
商務環境競爭力
商務環境競爭力分為硬環境競爭力和軟環境競爭力兩個方面,在硬環境競爭力中主要通過要素資源環境、產業關聯、區位及當地需求、基礎設施四大因素來體現,而法制與文化環境、市場競爭與開放環境、政府管理服務、政府營銷戰略則是商務軟環境競爭力的核心因素。在商務環境競爭力中,排名前10位的城市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武漢、南京、杭州、重慶、沈陽,後10名的是:威海、徐州、呼和浩特、台州、紹興、蕪湖、嘉興、鎮江、淄博、金華。大城市的商務環境競爭力總體強於中小城市。
⒈要素資源環境競爭力
在商務硬環境中,要素資源環境是城市競爭力提升的基礎,主要由人才要素、資本要素、科學技術、自然資源要素、生產要素成本構築而成,對商務環境支撐較強的前10位要素資源環境競爭力的城市分別為:上海、北京、廣州、天津、武漢、南京、杭州、沈陽、西安、重慶,而在這50個城市中,後10名是:徐州-常州、台州、蕪湖、紹興、廈門、惠州、泉州、金華、鎮江,雖然一些經濟發展程度較低的中小城市自然資源等「先天」優勢較強,但由於其他要素發育不充分,構成了要素資源環境競爭力的「瓶頸」。其基本要素排名狀況如下:
①人才要素指數排名。上海、北京、廣州、武漢、天津、西安、南京、杭州、福州、濟南-大連排名在前10位,其人才獲得的便利性、專業技術人員及人才培訓和引進等優勢較強,排名後10位的城市為:台州、溫州、深圳、泉州、徐州、常州、鎮江、惠州、東莞、廈門,雖然一些中小城市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經濟地位提升較高,但人才儲備及人才體系建立遠未跟上經濟發展的速度,長遠來看,是城市競爭力提升最大的障礙之一。
②資本要素指數排名。資本要素主要由金融機構存款數、資金獲得的便利性、融資體系的健全性三個指標組成,排名前10位的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佛山、天津、武漢、沈陽、杭州、東莞,後10名的是:呼和浩特、紹興-秦皇島、泉州、惠州、威海、嘉興、金華-蕪湖、鎮江,很明顯,一些東部沿海城市由於改革開放進程較早,市場發育程度較高,其資本要素競爭力遠遠強於內陸中小城市。
③科學技術環境指數排名。科學技術競爭力較強的前10位城市為: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武漢、南京、杭州、濟南、西安、重慶,後10名是:東莞-無錫、淄博、金華、徐州、泉州、佛山-中山、惠州、鎮江。
④自然資源要素指數排名。自然資源要素由土地稀缺程度、獲得土地的難易程度,供水豐富程度三個指標組成,其中條件最好的10個城市分別為:台州、寧波、南寧、南通、蕪湖、佛山、南昌、紹興、常州、杭州、溫州,而較差的後10名為:北京、沈陽、成都、南京、上海、鎮江、福州、哈爾濱、青島、徐州。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以及產業集聚的不斷增加,在沿海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如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閩南廈漳泉地區自然資源要素的壓力逐漸加大,而一些中小城市其優勢日益凸顯,在客觀上為加快城市發展提供了機遇與條件。
⑤生產要素成本指數排名。生產要素成本由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資本實際利率三項組成,其成本最優的前10位城市為:惠州、蕪湖、重慶、淄博、威海、哈爾濱、南通、沈陽、南昌、烏魯木齊,而成本較高的後10位城市為:蘇州、杭州、嘉興-珠海、金華、中山、寧波、上海、北京、廣州、深圳。
⒉產業關聯競爭力
城市產業發展決定著城市的競爭能力和發展方向,是構成城市經濟收益的主體部分。通過產業關聯指數的高低來衡量城市產業發展的環境,具體包括產業集群環境和產業服務環境,指數最高的城市是廣州、重慶、南昌、西安、長沙、武漢、福州、溫州、紹興、杭州、珠海、中山、上海、深圳,多分布於江浙帶,是我國產業關聯程度最為典型的地區,也是市場經濟和和民營企業發展最為活躍的地區。其具體指標排名狀況如下:
①產業集群環境指數排名。產業集群環境由產業群集發展狀態、產業專業化聚集、群集中的合作程度三項組成,發展狀況較好的前10位城市是:廣州、東莞、紹興-杭州、溫州-佛山-台州、嘉興、深圳、威海,後10名為:沈陽、哈爾濱、大連、秦皇島、廈門、長春、呼和浩特、北京、徐州、鎮江,可以明顯看出,國有經濟比重較高的城市產業集群環境發展較差,此外一些老工業基地城市在培育產業集群環境方面,包袱較重。
②產業服務環境指數排名。產業服務環境指數最高的前10位為:廣州、南昌、西安、珠海、重慶、上海-福州、深圳、中山、杭州,後10名為:常州-呼和浩特、佛山、惠州、寧波-烏魯木齊-北京-徐州、成都-鎮江、淄博,相比較而言,東南沿海城市的服務組織、創業服務、中介服務發展的較好,體系較為健全。
⒊區位及當地需求
當地需求規模和質量以及區位條件構成城市區位競爭力和需求競爭力,全國城市區位及需求競爭力最強的前10名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杭州、武漢、重慶、成都、南京,後10名是:紹興-嘉興、泉州-呼和浩特、蕪湖、惠州、台州、金華、鎮江、淄博,很明顯,可以驗證出外商直接投資較為集中的城市,區位及當地需求指數較高,而外商投資進入較晚且規模較小的城市,指數較低。其分項指標排名狀況如下:
當地需求規模指數排名。當地需求規模由宏觀經濟預期、城市前景預期、當地的內需規模三個指標組成,規模最大的前10位城市為:上海、北京、廣州、天津、深圳、武漢、南京、沈陽、成都、杭州,後10名是:長春、威海、台州、泉州-蕪湖-惠州、紹興、秦皇島、金華、呼和浩特。人口密度較高的大中城市明顯高於小城市的需求規模。
①當地需求質量指數排名。指數最高的前10名為:杭州、上海、廣州、深圳、中山、北京、青島、哈爾濱、佛山、東莞,後10名是:煙台、天津-鄭州、濟南-金華、淄博呼和浩特、沈陽、南京、鎮江,歷史悠久、產業基礎雄厚的大中城市消費者的挑剔程度、對高新消費品的喜好程度及當地環保和質量法規嚴格程度自然高於近期新發展起來的一些地級市,但一些中小城市經過粗放式發展,現在質量提升也較快,發展方式也較集約,如佛山、東莞等。
②區位條件指數排名。區位條件主要從自然、經濟、政治科技三方面來考察,優勢較明顯的前10位城市為:上海、北京、天津、武漢、廣州、杭州、深圳、南京、重慶、沈陽,後10名是:威海-秦皇島-惠州-煙台-金華-鎮江、中山-佛山、南通、溫州、嘉興、台州、淄博。
⒋基礎設施
在基礎設施指數排名中,前10名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廈門、武漢、大連、重慶、青島,後10名是:長春、蕪湖、徐州、威海、台州、紹興、金華、淄博、鎮江、嘉興。
基礎設施指標由市內商務設施質量指數、對外基本基礎設施質量指數、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指數、基礎設施成本指數組成,這四類指標的排名狀況如下:
①市內商務設施質量指數排名。市內商務設施質量指數由旅遊會展設施狀況、供電豐富度、交通擁擠度三個指標組成,前10名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東莞、重慶、武漢、青島、大連,後10名為:台州、威海、長春、徐州、呼和浩特、金華、淄博、紹興、鎮江、嘉興。
②對外基本基礎設施質量指數排名。這種通過對外大型設施而提升城市競爭力的方式,在城市排序中可以明顯看出:前10名為:廣州、上海、廈門、北京、武漢、深圳、福州、大連、重慶、南京,後10名是:徐州、蘇州、石家莊、常州、紹興-鎮江、台州、淄博、嘉興、金華,東部沿海城市及省會城市、直轄市的路網設施、港口設施、航空設施的建設力度較強。
③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指數排名。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由通訊設施、網路設施、電腦設施三個指標組成,信息化建設較好的前10名城市為:深圳、廣州、惠州、珠海、上海、東莞、北京、佛山、中山、福州,而技術性基礎設施建設較差的後10位城市為:南京-常州-嘉興、武漢、西安、徐州-鎮江、台州、淄博、重慶、呼和浩特。
④基礎設施成本指數排名。基礎設施成本主要由市內設施成本、對外交通成本、通訊信息成本組成,前10名城市是:泉州、徐州、南京、沈陽、福州、烏魯木齊、呼和浩特、惠州、杭州-常州,後10名是:南昌、大連-南寧、天津、蕪湖、成都、煙台、西安、佛山、上海。
⒌法制與文化環境
在軟環境建設方面,法制與文化環境是城市競爭力提升的保障,也是保證城市競爭力可持續性的條件,其主要由商業制度、商業文化、秩序與安全、制度成本四大要素構成,最好的前10位分別由廈門-廣州、北京、蘇州-鎮江、南京-深圳-上海、佛山、哈爾濱摘取,後10名是:沈陽-蕪湖、呼和浩特-長春-威海、泉州-鄭州、徐州、福州-石家莊。其分項指標排名如下:
①商業制度指數排名。商業制度主要由地方法規健全、連續性和透明度、法院體系保證履約狀況、盜版知識產品狀況三個指標體現的,前10名城市是:北京、廣州、廈門、南京、佛山、上海、南通、嘉興、煙台、深圳,後10名為:東莞、溫州、福州、泉州、淄博、呼和浩特、石家莊、徐州、長春、沈陽。
②商業文化指數排名。前10名城市為:廣州、廈門、北京、深圳、鎮江、蘇州、上海、哈爾濱、溫州、南京。後10名是:成都-大連-秦皇島、威海、蕪湖-泉州、鄭州、石家莊-徐州、福州。
③秩序與安全指數排名。秩序與安全由經濟安全狀況、社會治安狀況兩個指標組成,排序前10位的城市為:鎮江、南通、南京-天津-威海、濟南-煙台-常州、廈門-蘇州-大連,後10位的是:淄博-徐州、長春-呼和浩特-泉州、合肥、廣州-烏魯木齊、福州、深圳、東莞。
④制度成本指數。制度成本由對企業非規范收費、對企業侵權成本、對企業訴訟成本三個指標組成,企業發展制度環境建設較好,則成本較低,企業的競爭力會較強,在200個城市中前10名是:徐州、重慶、溫州、鎮江、烏魯木齊、合肥-福州、杭州、嘉興、石家莊,後10名:北京-佛山-中山、威海、武漢-青島、上海、長沙、南寧、深圳、蕪湖。
⒍市場競爭與開放環境
市場競爭與開放環境指數由競爭環境、開放環境、市場國際化三項指標組成,指數最高的前10位城市是:東莞、深圳、珠海-惠州、廈門-廣州-上海、蘇州-天津-佛山,後10名是:重慶-烏魯木齊-濟南-秦皇島-成都-呼和浩特-長沙-蕪湖、淄博、徐州。總體來看,沿海地區的開放競爭力明顯於內陸城市,不僅因為沿海城市開放早,程度高,而且還由於沿海地區區位上的便利性以及歷史上對外交流頻繁,經濟的總體發展水平也比較高,同時,內陸城市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也日漸加強,開放競爭力不斷提高。其分項指標排名如下:
①市場競爭環境指數排名。市場競爭環境主要由同行業競爭程度、企業與供應商競爭、生產要素市場發育三個指標組成,競爭環境較強的前10位城市是:深圳、紹興、廣州、南昌、上海、常州、佛山、東莞、福州-杭州,後10名是:寧波、惠州-南通、蕪湖、鎮江、沈陽、大連、淄博-徐州、秦皇島。
②市場開放環境指數排名。前10名為:沈陽、深圳、廣州、東莞、寧波、佛山-南京、上海-石家莊、北京,後10名為:台州、淄博、西安、南昌、常州、嘉興、福州-杭州、珠海、重慶。
③市場國際化指數排名。市場國際化主要從對外貿易依存度、外資占總投資比重、企業國際交流程度三個方面來考察,其中最高的前10位城市是:東莞、惠州、珠海、深圳、蘇州-廈門、天津、大連、上海-青島,後10名是長春、金華-濟南、石家莊、成都、呼和浩特、長沙、鄭州、徐州、烏魯木齊。很明顯以企業為載體,以跨國公司發展為主體的城市,其市場的國際化程度較高。
⒎政府管理服務
在政府管理服務中,指數較高的前10位城市分別為:無錫-鎮江-溫州、蘇州-寧波-南通-紹興-嘉興-重慶-金華,而後幾位城市是:深圳、南寧、長沙。
政府管理服務指標由政府監管指數、政府服務質量、政府管理成本指數三個指標組成,分項指標排名如下:
①政府監管指數排名。政府監管指數由審批和管理的程序復雜、政府監管適度性、政府監管有效性三方面組成,前10名是:沈陽、無錫、上海-蕪湖、鎮江、佛山、深圳-煙台、南通、南京,後10名是:蘇州-重慶-杭州-合肥-中山-濟南、福州-南寧、天津、大連-哈爾濱、東莞-秦皇島。
②政府服務質量指數排名。政府服務質量較好的前10個城市為:南通-寧波-蘇州、上海-紹興、北京、青島-嘉興-廣州-金華,後10名為:威海-常州-南昌-呼和浩特-濟南-福州、沈陽、烏魯木齊-徐州、長春。
③政府管理成本指數排名。政府管理成本指數由各種稅收總額、部門非規范收費兩項組成,其中成本較低的前10位城市為:徐州、溫州、鎮江-重慶、合肥-福州、杭州-烏魯木齊、嘉興-無錫,後10名城市為:天津-西安-威海、佛山-中山-武漢、青島、上海、長沙-深圳、南寧、蕪湖。
⒏政府營銷戰略
城市營銷無疑正在或將要成為促進城市發展和競爭力提升的十分重要的制度、方法和手段,而政府營銷戰略則直接決定著城市競爭力的強弱。在政府營銷戰略指數中,排序前10位的城市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天津、佛山、南京、長春、重慶、蘇州,後10名是:南昌、紹興、金華-台州、徐州、南寧、淄博、蕪湖、烏魯木齊、呼和浩特。
政府營銷戰略指標由政府規劃能力指數、政府財政能力指數、政府推銷導向指數三個指標組成,其具體排名狀況如
Ⅸ 2016一線城市排名
一線城市5個:
北京(全國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上海(全國經濟中心)
廣州(經濟發達,中國第三大城市)
深圳(經濟發達、特區城市)
天津(重要經濟大港)
二線發達城市8個:
杭州(經濟發達、副省級、強省省會)
南京(經濟發達、副省級、強省省會)
濟南(經濟發達、副省級、強省省會)
重慶(直轄市,西部中心城市)
青島(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大連(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寧波(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廈門(經濟發達、計劃單列市)
二線中等發達城市15個:
成都(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武漢(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哈爾濱(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沈陽(經濟發展較好、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西安(區域中心、副省級省會)
長春(區域中心、副省級省 會)
長沙(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 省會)
福州(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 省會)
鄭州(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 省會)
石家莊(經濟發展較好、地級市 省會)
蘇州(經濟強市、中國地級市經濟最強市)
佛山(經濟強市)
東莞(經濟強市)
無錫(經濟強市)
煙台(經濟強市)
太原(經濟強市、地級市省會)
二線發展較弱城市:
合肥 (地級市省會)
南昌 (地級市省會)
南寧 (地級市省會)
昆明 (地級市省會)
溫州 (重要的經濟城市)
淄博 (重要的工業城市)
唐山(河北經濟強市)
三線城市:
烏魯木齊(新疆自治區首府)
貴陽(貴州省會)
海口(海南省會)
蘭州(甘肅省會)
銀川(寧夏自治區首府)
西寧(青海省會)
呼和浩特(內蒙古首府)
泉州(福建經濟第一強市)
包頭(內蒙古第一大城市,經濟第二強市)
南通(江蘇經濟強市)
大慶(黑龍江經濟強市)
徐州(江蘇經濟強市)
濰坊(山東經濟強市)
常州(江蘇經濟強市)
鄂爾多斯(內蒙古經濟第一強市)
紹興(浙江經濟強市)
濟寧(山東經濟強市)
鹽城(江蘇經濟強市)
邯鄲(河北經濟第三強市)
臨沂(山東經濟強市)
洛陽(河南經濟強市、古都)
東營(山東經濟強市)
揚州(江蘇經濟強市)
台州(浙江經濟強市)
嘉興(浙江經濟強市)
滄州(河北經濟強市)
榆林(陝西經濟第二強市)
泰州(江蘇經濟強市)
鎮江(江蘇經濟強市)
崑山(全國百強縣第一名)
江陰(全國百強縣第二名)
張家港(全國百強縣第三名)
義烏(浙江經濟強市 縣級市)
金華(浙江經濟強市)
保定(河北經濟強市)
吉林(吉林經濟第二強市)
鞍山(遼寧經濟第三強市)
泰安(山東經濟強市)
宜昌(湖北經濟第二強市)
襄陽(湖北經濟第三強市)
中山(廣東經濟強市)
惠州(廣東經濟強市)
南陽(河南經濟強市)
威海(山東經濟強市)
德州(山東經濟強市)
岳陽(湖南經濟第二強市)
聊城(山東經濟強市)
常德(湖南經濟強市)
漳州(福建經濟第四強市)
濱州(山東經濟強市)
茂名(廣東經濟強市)
淮安(江蘇經濟強市)
江門(廣東經濟強市)
蕪湖(安徽經濟第二強市)
湛江(廣東經濟強市)
廊坊(河北經濟強市)
菏澤(山東經濟強市)
柳州(廣西經濟第二強市)
寶雞(陝西第二大城市、經濟第四強市)
珠海(特區、廣東經濟第十強市)
綿陽(四川第二大城市)
四線城市:
株洲(湖南經濟第五強市)
棗庄(山東經濟第十五強市)
許昌(河南經濟第四強市)
通遼(內蒙古經濟第四強市)
湖州(浙江經濟第八強市)
新鄉(河南經濟第五強市)
咸陽(陝西經濟第三強市)
松原(吉林經濟第三強市)
連雲港(江蘇經濟第十二強市)
安陽(河南經濟第六強市)
周口(河南經濟第七強市)
焦作(河南經濟第八強市)
赤峰(內蒙古經濟第五強市)
邢台(河北經濟第七強市)
郴州(湖南經濟第六強市)
宿遷(江蘇經濟第十三強市)
贛州(江西經濟第二強市)
平頂山(河南經濟第九強市)
桂林(廣西經濟第三強市)
肇慶(廣東經濟第十一強市)
曲靖(雲南經濟第二強市)
九江(江西經濟第三強市)
商丘(河南經濟第十強市)
汕頭(廣東經濟第十二強市)
信陽(河南經濟第十一強市)
駐馬店(河南經濟第十二強市)
營口(遼寧經濟第四強市)
揭陽(廣東經濟第十三強市)
龍岩(福建經濟第五強市)
安慶(安徽經濟第三強市)
日照(山東經濟第十五強市)
遵義(貴州經濟第二強市)
三明(福建經濟第六強市)
呼倫貝爾(內蒙古經濟第六強市)
長治(山西經濟第二強市)
湘潭(湖南經濟第七強市)
德陽(四川經濟第三強市)
南充(四川地級市)
樂山(四川地級市)
達州(四川地級市)
盤錦(遼寧地級市)
延安(陝西地級市)
上饒(江西地級市)
錦州(遼寧地級市)
宜春(江西地級市)
宜賓(四川地級市)
張家口(河北地級市)
馬鞍山(安徽地級市)
呂梁(山西地級市)
撫順(遼寧地級市)
臨汾(山西地級市)
渭南(陝西地級市)
開封(河南地級市,古都)
莆田(福建地級市)
荊州(湖北地級市)
黃岡(湖北地級市)
四平(吉林地級市)
承德(河北地級市)
齊齊哈爾(黑龍江地級市)
三門峽(河南地級市)
秦皇島(河北地級市)
本溪(遼寧地級市)
玉林(廣西地級市)
孝感(湖北地級市)
牡丹江(黑龍江地級市)
荊門(湖北地級市)
寧德(湖南地級市)
運城(山西地級市)
綏化(黑龍江地級市)
永州(湖南地級市)
懷化(湖南地級市、湘西第一大市)
黃石(湖北地級市)
瀘州(四川地級市)
清遠(廣東地級市)
邵陽(湖南地級市)
衡水(河北地級市)
益陽(湖南地級市)
丹東(遼寧地級市、中國口岸第一大市)
鐵嶺(遼寧地級市)
晉城(山西地級市)
朔州(山西地級市)
吉安(江西地級市)
婁底(湖南地級市)
玉溪(雲南地級市)
遼陽(遼寧地級市)
南平(福建地級市)
濮陽(河南地級市)
晉中(山西地級市)
資陽(四川地級市)
都江堰(四川縣級市)
攀枝花(四川地級市)
衢州(浙江地級市)
內江(四川地級市)
滁州(安徽地級市)
阜陽(安徽地級市)
十堰(湖北地級市)
大同(山西地級市)
朝陽(遼寧地級市)
六安(安徽地級市)
宿州(安徽地級市)
通化(吉林地級市)
蚌埠(安徽地級市)
韶關(廣東地級市)
麗水(浙江地級市)
自貢(四川地級市)
陽江(廣東地級市)
畢節(貴州地級市)
五線城市:
拉薩(西藏自治區首府)
克拉瑪依(新疆經濟第二強市,地級市)
庫爾勒(新疆第二大城市,縣級市、州府)
昌吉(新疆縣級市、州府)
哈密(新疆縣級市、地區行署所在地)
伊寧(縣級市、州府)
喀什(新疆縣級市、地區行署所在地)
阿克蘇(新疆縣級市、地區行署所在地)
石河子(新疆兵團第一大城市)
晉江(福建經濟發達縣級市)
增城(廣東經濟發達縣級市)
諸暨(浙江經濟發達縣級市)
丹陽(江蘇經濟發達縣級市)
玉環(浙江經濟發達縣)
常熟(江蘇經濟發達縣級市)
崇明(上海經濟發達縣)
餘姚(浙江經濟發達縣級市)
奉化(浙江經濟發達縣級市)
海寧(浙江經濟發達縣級市)
瀏陽市(湖南縣級市)
大理(雲南縣級市、州府)
麗江(雲南地級市)
普洱(雲南地級市)
保山(雲南地級市)
昭通(雲南地級市)
西昌(四川縣級市、州府)
雅安(四川地級市)
廣安(四川縣級市)
廣元(四川地級市)
巴中(四川地級市)
遂寧(四川地級市)
天水(甘肅第二大城市)
酒泉(甘肅地級市)
嘉峪關(甘肅地級市)
武威(甘肅地級市)
張掖(甘肅地級市)
石嘴山(寧夏地級市)
吳忠(寧夏地級市)
北海(廣西地級市)
百色(廣西地級市)
虎門鎮(全國第一大鎮、廣東東莞市建制鎮)
長安鎮(廣東東莞市建制鎮,全國人口經濟大鎮)
鰲江-龍港鎮(浙江建制鎮、浙最南端中心城市)
以及其他省份的地級市及經濟強縣(縣級市)
六線城市:
除以上以外的所有縣級市和經濟強縣、城市規模大縣。
Ⅹ 中國城市經濟實力排名
2016中國城市GDP詳細排名:
1.上海26688億元,同比增長6.7%(人口:2415萬)
2.北京24541億元,同比增長6.7%(人口:2171萬)
3.廣州(廣東1)20004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1667萬)
4.深圳(廣東2)19300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1077萬)
5.天津17800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1547萬)
6.重慶17010億元,同比增長10.7%(人口:3372萬)
7.蘇州(江蘇1)15400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1060萬)
8.武漢(湖北1)11756億元,同比增長7.8%(人口:1061萬)
9.成都(四川1)11721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萬1573)
10.杭州(浙江1)11700億元,同比增長10%(人口:889萬)
區間分析: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化,作為前沿陣地的廣東經濟活力進一步增強;前幾年發展迅猛的成都進入經濟結構調整階段,經濟增速有所放緩;杭州在長三角地區率先完成經濟轉型升級,進入新一輪高速發展期,未來幾年在全國的排名有望繼續前移。
11.南京(江蘇2)1045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24萬)
12.青島(山東1)1010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71萬)
13.長沙(湖南1)9309億元,同比增長9.4%(人口:743萬)
14.無錫(江蘇3)9157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651萬)
15.佛山(廣東3)8600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735萬)
16.寧波(浙江2)8560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783萬)
17.大連(遼寧1)8150億元,同比增長6.5%(人口:669萬)
18.鄭州(河南1)7920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957萬)
19.沈陽(遼寧2)7644億元,同比增長3%(人口:829萬)
20.煙台(山東2)7003億元,同比增長8.2%(人口:702萬)
區間分析:南京、青島前幾年受舉辦國際盛會利好而發展迅速,但隨著盛會結束,經濟增速也隨之放緩,進入相對平穩期;大連、沈陽受東北地區整體經濟形勢影響,發展速度相對緩慢。
21.濟南(山東3)680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706萬)
22.東莞(廣東4)6770億元,同比增長8.1%(人口:832萬)
23.泉州(福建1)661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51萬)
24.南通(江蘇4)6607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730萬)
25.唐山(河北1)6474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780萬)
26.西安(陝西1)648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71萬)
27.哈爾濱(黑龍江1)627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1001萬)
28.合肥(安徽1)6200億元,同比增長10%(人口:779萬)
29.福州(福建2)6050億元,同比增長8.3%(人口:734萬)
30.長春(吉林1)5860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767萬)
區間分析:濟南最大發展障礙是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但一直沒下定決心根治。號稱第二條經十路的劉長山路二期工程一再推諉,如同「血栓於腦、偏癱在身」,成為阻礙其快速發展的首要因素;泉州、福州受「一帶一路」政策帶動,短期內還將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
31.石家莊(河北2)5822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1049萬)
32.濰坊(山東4)5746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927萬)
33.徐州(江蘇5)572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67萬)
34.常州(江蘇6)5700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470萬)
35.溫州(浙江3)5110億元,同比增長8%(919萬)
36.紹興(浙江4)4800億元,同比增長5%(501萬)
37.鄂爾多斯(內蒙古1)4678億元,同比增長7.3%(人口:201萬)
38.濟寧(山東5)462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08萬)
39.淄博(山東6)4400億元,同比增長7.6%(人口:464萬)
40.大慶(黑龍江2)4350億元,同比增長1.5%(人口:281萬)
區間分析:合肥承接江浙滬產業轉移的同時,匯集安徽全省優質資源,提升了經濟增速,未來幾年仍有望保持;濰坊曾經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城市,隨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經濟增速放緩;大慶石油資源日益枯竭,發展趨緩,迫切需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41.鹽城(江蘇7)4380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721萬)
42.揚州(江蘇8)4375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461萬)
43.昆明(雲南1)4370億元,同比增長6.4%(人口:726萬)
44.南昌(江西1)4360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530萬)
45.臨沂(山東7)4305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1124萬)
46.東營(山東8)4013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209萬)
47.包頭(內蒙古2)3969億元,同比增長7.6%(人口:276萬)
48.台州(浙江5)3930億元,同比增長6.8%(人口:603萬)
49.泰州(江蘇9)3924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508萬)
50.嘉興(浙江6)3836億元,同比增長6.8%(人口:455萬)
區間分析:揚州近年來的經濟增速一直位居江蘇省前列,良好的區位優勢使其在省內的城市地位逐步提升。南昌、臨沂作為紅色旅遊目的地城市,日益受到國內外遊客的青睞,經濟增速持續高位運行。
51.洛陽(河南2)3795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662萬)
52.廈門(福建3)3737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367萬)
53.鎮江(江蘇10)3706億元,同比增長9.1%(人口:311萬)
54.金華(浙江7)3662億元,同比增長7.9%(人口:536萬)
55.泰安(山東9)3630億元,同比增長9.3%(人口:556萬)
56.南寧(廣西1)3629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666萬)
57.滄州(河北3)3620億元,同比增長7.6%(人口:680萬)
58.襄陽(湖北2)3600億元,同比增長8.6%(人口:550萬)
59.宜昌(湖北3)3591億元,同比增長8.8%(人口:405萬)
60.邯鄲(河北4)3500億元,同比增長6.5%(人口:917萬)
區間分析:廈門近年來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增速有所放緩,但發展質量顯著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已躍居副省級城市前列;泰安是中國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地級市之一,隨著「中外著名旅遊目的地」品牌和旅遊大項目建設,其經濟增速在未來很長時間都有望高位運行。
61.榆林(陝西2)3412億元,同比增長5%(人口:375萬)
62.惠州(廣東5)3390億元,同比增長7.8%(人口:476萬)
63.呼和浩特(內蒙古3)3319億元,同比增長7.1%(人口:300萬)
64.威海(山東10)3257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280萬)
65.中山(廣東6)3213億元,同比增長7.1%(人口:312萬)
66.保定(河北5)3150億元,同比增長6.7%(人口:1017萬)
67.漳州(福建4)3111億元,同比增長9.3%(人口:496萬)
68.貴陽(貴州1)3077億元,同比增長11%(人口:468萬)
69.吉林(吉林2)3001億元,同比增長6%(人口:441萬)
70.德州(山東11)2990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650萬)
區間分析:威海作為世界宜居之都和中國首個國家衛生城市,其環保至上的發展思路帶給今天的中國以深刻啟示,其絕佳的城市環境未來將更好地推動實體經濟增長。鞍山是老牌工業強市,在國家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政策帶動下,未來幾年的經濟發展有望提速。
71.鞍山(遼寧3)2988億元,同比增長3%(人口:364萬)
72.太原(山西1)2985億元,同比增長8.3%(人口:429萬)
73.聊城(山東12)2905億元,同比增長7.4%(人口:591萬)
74.烏魯木齊(新疆1)2824億元,同比增長10.1%(人口:353萬)
75.衡陽(湖南4)2820億元,同比增長9%(人口:734萬)
76.常德(湖南3)2819億元,同比增長8.9%(人口:607萬)
77.岳陽(湖南2)2735億元,同比增長7.9%(人口:559萬)
78.南陽(河南3)2720億元,同比增長8.3%(人口:1009萬)
79.淮安(江蘇11)2717億元,同比增長8.9%(人口:564萬)
80.茂名(廣東7)2679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601萬)
區間分析:烏魯木齊受益於「一帶一路」政策利好,近年來經濟增速不斷走高,並且還將長期保持這一勢頭。貴陽自從開始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其經濟增速就不斷提升,這給很多中西部地區發展相對落後的城市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81.濱州(山東13)2587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380萬)
82.蕪湖(安徽2)2571億元,同比增長9.5%(人口:365萬)
83.湛江(廣東8)257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716萬)
84.菏澤(山東14)2550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843萬)
85.江門(廣東9)2406億元,同比增長7.4%(人口:448萬)
86.柳州(廣西2)2401億元,同比增長7.2%(人口:375萬)。
87.株洲(湖南5)2395億元,同比增長8.2%(人口:395萬)。
88.許昌(河南4)2385億元,同比增長7.5%(人口:431萬)。
89.咸陽(陝西3)2362億元,同比增長7.6%(人口:527萬)
90.棗庄(山東15)2357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394萬)
區間分析:蕪湖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相對滯後,隨著其加快融入長三角城市群的步伐,未來幾年還會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咸陽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但並未像西安那樣轉化為發展優勢,經濟發展仍有跨越式提升的潛力。
90.廊坊(河北5)2312億元,同比增長8.6%(人口:450萬)
91宿遷(江蘇12)2306億元,同比增長9.3%(人口:485萬)
92.周口(河南5)2299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880萬)
93.連雲港(江蘇13)2297億元,同比增長8.5%(人口:507萬)
94.湖州(浙江8)2238億元,同比增長7.7%(人口:262萬)
96.蘭州(甘肅1)2220億元,同比增長8.2%(人口:401萬)
97.郴州(湖南6)217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469萬)
98.新鄉(河南6)2133億元,同比增長7%(人口:600萬)
99.通遼(內蒙古4)2112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313萬)
100.遵義(貴州2)2100億元,同比增長12%(人口:800萬)
區間分析:連雲港的經濟發展水平處於華東沿海地區墊底水平,因此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間;遵義隨著紅色旅遊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經濟總量的提升;蘭州作為西北地區重要交通樞紐,近年來發展速度較快,經濟總量連續多年維持在全國100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