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常看見「消費佔GDP比例」這是什麼意思
GDP=C+I+G+NX(消費+投資+政府購買+順差)
消費佔GDP的比例可以直接說明,我國是一個靠內需拉動的(居民消費C)還是靠出口(NX)拉動的。由於我國目前消費所佔比例太少,30%左右,而米國約70%都是消費創造的。所以我們需要調整結構,提高本國居民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你說的那個空調,是消費的范疇。商品房要進行區分,如果是新建商品房屬於投資的范疇,二手商品房沒有計算(因為只是財富轉移,沒有創造新的)。
2. 投資、出口、消費佔GDP的比例是多少
這里,國家的概念是在地域的意義上理解的,故被稱為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主要由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兩種方法核算。 GDP=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這個是指不包含政府采購和稅收因素在內,以支出法計算GDP的公式. 核算GDP的支出方法是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所有經濟單位用於最終產品和勞務的支出加總起來用以測算的方法。如果Q1,Q2,…Qn分別表示一個國家在特定的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商品和勞務,而P1,P2,…Pn分別表示它們相應的價格,那麼所有這些產品的市場價值總和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即從支出主體的角度來看,支出方法測算的GDP主要包括家庭、廠商的支出。家庭部門的支出包括購買商品和勞務的支出以及其他的支出,其中包括:購買耐用消費品、購買非耐用消費品以及勞務支出。廠商部門的支出包括用於機器設備、廠房、民用住房和存貨方面的支出。 以C表示總消費,I表示總投資,外國人購買本國生產的商品和勞務應該計入本國的生產,而本國購買外國生產的產品應予以扣除。以X表示出口,M表示進口,則不包含政府因素,以支出方法測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可以表示為: GDP=C+I+(X-M) 即 GDP=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 廠商過去生產但沒賣出去的存貨,是算在當時的廠商投資中的,所以在過去已經計算進當年GDP,現在就不再記入. 注意:GDP公式里的總投資和總消費指的是針對當前時期生產出的最終商品和勞務的投資和消費,不是指這時期的全部消費和投資。GDP公式已經從概念上自然除去購買以前生產的商品那部分產值。實際統計核算時必須注意這個問題。
3. 什麼是三駕馬車2020年佔gdp比重是多少
三駕馬車指的是投資、消費、進出口,盡管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但投資、消費、進出口這三類的支出佔GDP的比重仍然達到54.3%。
1.從總量看,2020年三駕馬車消費率接近55%,2011-2019年,我國的消費率平均為53.4%,2020年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但三駕馬車消費率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仍然達到54.3%,高於資本形成總額11.2個百分點,為近年來的最高水平,消費仍然是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
2.從增量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是逐季增強的。隨著我國經濟運行穩步恢復,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度逐季回升。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增速比三季度加快了3.7個百分點;最終消費增長拉動經濟增長2.6個百分點,比三季度上升了1.2個百分點。隨著疫情進一步得到有效控制,消費需求的動力也將進一步恢復。貨物與服務貿易凈出口在過去一年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然是正的。衡量進出口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不能光看增速或貢獻率,也要看總量。增量首先是正增長,正的貢獻因素,從總量上看,進出口總額相當於GDP的比重,中國在各個大國當中是比較高的,佔到30%以上。大國一般都是以內需為主,在開放的條件下,實現經濟循環,我們這個比重比美國、日本這些經濟大國還要高。所以綜合兩個方面來看,進出口的作用還是相當重要的。
拓展資料:經濟增長要依靠內需,符合經濟發展規律,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需要在開放中更好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從我國的情況看,發揮消費基礎性作用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2013-2019年為60%左右,如果和發達經濟體70%、80%的水平相比,還是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發展階段不一樣,所以必須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完善消費政策,改進消費環境,開拓更多的消費增長點。發揮投資的關鍵性作用也很重要,2020年投資在促進經濟恢復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下一步,還要加大有效投資的力度,把我國較高的國民儲蓄率轉化為實際投資的成果,同時必須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更好地發揮三駕馬車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積極作用。
4. 消費對gdp的貢獻率計算公式、消費拉動gdp增長 公式
GDP = 最終消費支出 + 資本形成總額 + 貨物和服務凈出口 = ( 居民消費支出 [注3] + 政府消費支出 [注4] ) + (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 存貨增加 ) + ( 貨物和服務出口 - 貨物和服務進口 )
這里有好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最終消費支出針對的是最終的產品和服務,中間產品是不計入其中的。繼續拿前面提到的麵包店來說,假設麵粉加工廠花了 10 元買了農戶手中的小麥,將其加工成麵粉,而麵包店花了 25 元向麵粉加工廠買了這些麵粉,然後用它們做成麵包,最終以 50 元的價格把麵包賣給顧客。這裡麵包就是最終的產品,顧客支付的 50 元應計入 GDP 中,而小麥、麵粉都只是中間產品,麵粉加工廠給農戶支付的 10 元和麵包店給麵粉加工廠支付的 25 元就不應計入 GDP 中,否則會產生重復計算。
在實際計算中,這里小麥的買賣會被看作農戶存貨的減少和麵粉加工廠存貨的增加,麵粉的買賣會被看作麵粉加工廠存貨的減少和麵包店存貨的增加,一減一加相互抵消,對 GDP 無影響,詳見下面論述存貨增加的部分。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最終消費的計算與生產法中的增值計算本質是相通的:支出法直接計算最終值,中間過程都略去,而生產法關注每一步的增值,將其累加起來,其實是一樣的。我們將麵包店的例子簡化一下,忽略農民種植小麥的成本和生產過程中的其他要素,那整個麵包生產就如下圖所示,最後的 50 元 GDP 正是每一個生產環節中市價增值的累加。
其次,這里的消費一定是和生產相關的。如果是二手交易,無論是在閑魚上買的二手電筒器,還是在多抓魚上買的二手書,這些消費都不包含生產的過程,而只是資產的轉移,不會計入 GDP。
然後來看資本形成總額,它分為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存貨增加。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指的是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獲得的固定資產減去處置的固定資產的價值總額。比如一家企業新建的廠房,一個家庭新買的住宅,都計算在內。同時注意要減去處置的固定資產,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增加值(也可為負),主要涉及到固定資產的售賣和折舊,售賣就和上面的二手交易一樣,是資產的轉移,故而要減掉,比如二手房的買賣,並不貢獻 GDP ,賣家的減值就是為了抵消買家的增值。而折舊好理解,就是價值的減少,當然應該減去。
舉個二手房交易的例子。假設 A 在這一年內新買了一套 300 萬的新房,然後將自己原有的一套房子以 100 萬賣給了原來無房的 B。在這一年中,A 獲得了 300 萬的固定資產,處置了 100 萬的固定資產,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就是 200 萬;B 獲得了 100 萬的固定資產,無處置,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就是 100 萬。兩者的固定資本形成總額一共正好是 300 萬,也就是新房的價值。而二手房交易的 100 萬為資產轉移,在計算中被抵消。
存貨增加 [注5] 指的是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存貨實物量變動的市場價值,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是一個增加值,當期生產出來的存貨都記上,之後無論是成功賣出還是爛在倉庫里,都再減掉這部分。
其實在資本形成總額的計算中可以看到 GDP 重點圍繞的就是生產。只要不是當期生產的東西,無論是固定資產的售賣還是存貨的售賣,其實都是資產的轉移,賣家的減與買家的增相互抵消,這個過程對 GDP 並無貢獻。
最後,貨物和服務凈出口指的是貨物和服務出口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的差額。這個比較好理解,因為 GDP 計算的是一個國家(地區)之內的生產價值,其中的一部分並非由本國居民或政府消費,而是由國外(地區外)的人買了去,這部分得算進來。
5. 中國2011GDP中 投資 消費 政府購買 凈出口 各佔比重多少
2011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471564億元,根據統計局發布的詳細數據,2011年,資本形成總額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54.2%,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5.8%,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51.6%。即消費為243327億元、資本為255587.7億元、凈出口-27350.7億元。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創造並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出產的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價值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價值。在實際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方面反映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構成,理論上計算結果相同。
第一,國內生產總值是用最終產品和服務來計量的,即最終產品和服務在該時期的最終出售價值。一般根據產品的實際用途,可以把產品分為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所謂最終產品,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可供人們直接消費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務。這部分產品已經到達生產的最後階段,不能再作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產品和勞務的生產過程中去,如消費品、資本品等,一般在最終消費品市場上進行銷售。中間產品是指為了再加工或者轉賣用於供別種產品生產使用的物品和勞務,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須按當期最終產品計算,中間產品不能計入,否則會造成重復計算。
第二,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市場價值的概念。各種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是在市場上達成交換的價值,都是用貨幣來加以衡量的,通過市場交換體現出來。一種產品的市場價值就是用這種最終產品的單價乘以其產量獲得的。
第三,國內生產總值一般僅指市場活動導致的價值。那些非生產性活動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計入GDP中,如家務勞動、自給自足性生產、賭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計算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價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不是實實在在流通的財富,它只是用標準的貨幣平均值來表示財富的多少。但是生產出來的東西能不能完全的轉化成流通的財富,這個是不一定的。
6. 中國消費佔GDP的比例到底是多少!!!
看這東西沒用
中國統計的方法是生產法
西方經濟體用的是支出法
中國這樣統計就低估了消費占的比重 而且總量也低估了
去年即使是按生產法 消費也佔了50% 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
7. 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是什麼
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分別為:投資,消費,出口。
經濟增長是指,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產品和服務量的增加,經濟學上用來量度經濟增長的是指標是GDP(GNP)或其人均值。「三駕馬車」與我國經濟增長的關系,如下。
1、投資
「投資」指財政支出,即政府通過一系列的財政預算,主要包括發行國債,對教育,科技,國防,衛生等事業的支出,用於輔助性的擴大內需。
主要變現為:投資拉動GDP增長(百分點)=投資拉動率×GDP增長率
這里的「投資拉動率」,又稱投資對GDP增長的拉動率,通常指在經濟增長率中投資需求拉動所佔的份額,也稱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率。
二、新三駕馬車
「新三駕馬車」主要是指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最新的「三駕馬車」,他們分別是:新型投資、新型消費和「一帶一路」。
1、新型投資主要是指公共消費型基礎投資與產業轉型升級。主要包括三方面:
(1)公共消費型基礎投資,包括高鐵、地鐵、城市基礎建設、防災抗災能力、農村的垃圾和水處理、空氣質量的改善、公共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等。
(2)已有產能的綠化與產業轉型升級。僅五大耗能行業(有色金屬、鋼鐵、電力、化工、建材),更新一遍高污染、高能耗的產能,就需要大約十年時間,其每年將拉動GDP增長1%。隨著人口老齡化時代到來,我國腦疾病負擔可能達到每年上萬億元。
(3)發展養老產業需要大量投資。養老產業是隨著人口老齡化而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產業,是為老年人口提供產品或服務、滿足其衣食住行用以及精神文化等方面需求的綜合性產業體系,包括老年用品製造與零售業、養老保健醫療服務業、養老教育服務業、養老精神文化娛樂業、養老人員培訓業等。
2、新型消費是經濟轉型的關鍵。新型消費主要是指文化、休閑、旅遊、健康、教育、信息、環保和新能源等方面的消費。
3、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要充分發揮國內各地區比較優勢。一是西北、東北地區。發揮新疆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向西開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與中亞、南亞、西亞等國家交流合作,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商貿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
8. 2007年消費首次超過投資,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根據瑞信報告,2007年消費在中國GDP增長中所佔比例為4.4%,自2000年以來首次超過投資,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9. 商務部表示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中國消費市場佔世界比例為多少
世界經濟形勢在疫情的影響之下一直非常不穩定,除了消費市場的衰敗更伴隨著很多國家外貿行業的緊縮。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以出口和旅遊業支持經濟的國家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財務危機。中國之前雖然被疫情影響了經濟,但是在正確的防疫措施和經濟發展政策的指引之下很快恢復了正常。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的很多經驗值得有相同苦難的國家借鑒。
從長遠來看,中國的消費市場源於那沒有達到應該達到的標准,也就是說我國的消費市場水平還有很大能量沒有被發掘出來。很多外商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積極與我們展開商業合作。客觀來講,我們的消費市場不僅穩定更可以為由需求的投資商提供持續的產出。我們從過去走到今天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希望我們未來的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