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中國經濟要到什麼時候才能變好
1、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現在已經在一天天不斷變好,未來的中國經濟是看漲的。進入21世紀後,中國經濟繼續保持穩步高速增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顯著增強,宏觀調控體系日趨完善;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和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經濟增長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2、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經濟就是生產或生活上的節約、節儉,前者包括節約資金、物質資料和勞動等,歸根結底是勞動時間的節約,即用盡可能少的勞動消耗生產出盡可能多的社會所需要的成果。後者指個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費上精打細算,用消耗較少的消費品來滿足最大的需要。總之,經濟就是用較少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空間獲取較大的成果或收益。
⑵ 中國經濟什麼時候可以復甦
復甦只需1-2年,但這種復甦只不過仍然是像現在一樣的所謂的GDP的高增長,於真正改善民生、改善自然環境作用不大。中國經濟離真正的健康發展還有很大距離,至少10年內還做不到。
以上為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⑶ 建國初期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中國的主要措施是
建國初期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中國的主要措施是
建國初期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中國的主要措施是一、建國初期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中國的主要措施:
1、沒收官僚資本和建立國營經濟,既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同時又具有社會主義革命的性質.人民政府還收回了帝國主義把持近百年的海關管理權,肅清了帝國主義在華經濟侵略勢力。
2、通過「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穩定了全國的物價。
3、將全國財政經濟由中央統一管理,形成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這在當時是很必要的。
4、通過土改,合理調整工商業和精兵簡政措施,使國家財政經濟根本好轉。
5、人民政府領導人民大力恢復和發展生產,引導農民互助合作,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在城市、工礦企業進行了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對恢復和發展生產起了重要作用,也完成了民主革命遺留的任務。
二、建國初期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方針政策:
建國初期,雖然國民黨的統治從根本上被推翻,人民解放戰爭取得基本勝利,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殘餘力量依舊存在,因此如何鞏固人民政權,掃清前進到路的障礙,是黨的建設的重點。
1、把握主要矛盾,確定中心任務:
恢復農村經濟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實行了土地改革政策,不僅解決了了農民最為關心的土地問題,而且充分的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農業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保障,奠定了國民經濟恢復的基礎。黨和政府強調農業是經濟基礎,積極發展農業。首先國家擴大對農業的投入,如向農民發放貸款,提高基本建設中的水利建設,解決務農環節中缺乏資源的困難;積極貫徹實施農業稅收政策,開展農民愛國增產運動等。
鞏固提高農業生產互助組織,開展技術革新工作。新中國成立後,農民中的貧農,依舊面臨著因單家獨戶造成的生產問題,1951年頒布《關於一九五一年農林生產的決定》,提倡發展勞動互助組,集體勞動和分工協作的方案,有效的提高了農民的勞動效率,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使得革命戰爭時期形成的勞動互助組織得到鞏固和提高。1951年9月20日至30日,中央首次召開農業互助組合作的會議,制定頒布了《中共中央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草案)》,及時的指出了黨內在農業互助合作上出現的錯誤傾向,如悲觀態度、消極行動,急躁積極的態度,使得農民的互助合作道路形成了積極發展、穩步前進的良好形勢,並於1951年底再全國范圍內開展起來。
2、恢復工業:
毛澤東曾明確指出「:城鄉的生產事業的恢復和發展,是中心任務」。因此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黨一直強調恢復工業的重要性。在恢復工業生產時,黨強調第一要依靠工人階級,首先調整農業比重大、工業比重小的畸形產業結構,著力恢復和發展主要生產生產資料的重工業,如東北生產出的機器裝置,鞍山鋼鐵公司的大型軋鋼機等等,對國民經濟的恢復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當然在以恢復重工業為主的同時,也需要恢復和增加紡織及其他輕工業生產。其次要依靠國營經濟。黨和政府積極建立和發展國民經濟,在對經濟計劃的調控中,充分發揮國民經濟的領導作用。
第一人民政府採取沒收官僚資本企業的政策,大大的解放了社會生產力。其次對國營企業進行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如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統一全國財經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建立嚴格的工作核算制度等等,充分調動了社會經濟的靈活性和多樣性,使得國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形成了堅固的主力軍地位,促使了國民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
3、鞏固人民政權,加強廉政建設:
黨的建設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在國民經濟恢復的三年中,黨的廉政建設是經濟得到恢復的的制度保障,黨和政府積極採取措施,成功卸除了腐敗的政治、鞏固了人民政權,維護了社會的安定。
鞏固政權建設,鞏固和發展工農聯盟: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總結經驗教訓,深刻的認識到農民和工人階級是中國的兩個基本階級,工農聯盟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基本力量。在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時期,鞏固和發展工農聯盟是實現國民經濟恢復的主要目標。首先,中國共產黨積極採取惠農政策,將農民問題視為核心問題,贏得廣泛群眾基礎,為鞏固政權提供保障;其次中國產黨加強與工農聯盟各組成部分的聯絡,緊緊依靠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這三支基本力量,充分調動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以及其他社會階層的積極性,鞏固了新生的國家政權。
加強黨的建設,開展政治運動: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黨的地位和外界環境的變化,中國共產黨成為了執掌全國政權的執政黨,如何建設新國家,形成新的社會氣象,對黨的執政水平和能力是一個不小的考驗,為了更好的適應這種地位的轉變,克服黨內出現的不良現象,如部分幹部驕傲自滿、貪圖享受、以及因此滋生的官僚主義、享樂主義等,中共中央先後開展了整風運動、整黨運動。
在整黨運動過程中,中國中央先後頒布了《關於「三反」運動和整黨運動結合進行的指示》、《關於在「三反」運動的基礎上進行整黨建黨工作的指示》,這項指示將黨員和黨組織結合起來,並對兩者進行群眾性的審查,有效的遏制了革命勝利後黨內幹部出現的貪污、浪費、官僚主義,同時也有效的肅清了黨的組織。
建國初期,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國家採取的措施有哪些?.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
中國共產黨在建國初期為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採取的措施B
建國初期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中,中國共產黨採取的首要措施是[]A.沒收官僚資本B.,建國初期,為恢復發展國民經濟採取的首要措施是
A
舉出建國初期,國家為恢復和發展經濟採取的措施1.打擊投機倒把,加強市場管理
2.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
3.合理調整工業,迅速發展生產
4.開展「三反」「五反」運動
建國初期恢復國民經濟的策略方針中共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戰略策略方針是不要四面出擊。具體是儲存富農經濟的土地改革,合理調整工商業,穩定物價統一財經,沒收官僚資本等措施。
我國建國初期怎樣的經濟形勢?我國對此採取哪些措施恢復和發展經濟?經濟形勢:工農業生產下降、物資缺乏、通貨膨脹
措施:1、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
2、穩定物價,統一財經
3、合理調整工商業
到1952年底,國家財政經濟取得基本好轉
1953年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至1956年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
建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為恢復國民經濟採取了哪些措施[思路分析]
沒收官僚資本、穩定物價、統一財經、合理調整工商業、精兵簡政、工礦企業的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等一系列恢復發展經濟的措施,都對鞏固政權產生了重要的作用。
[解題過程]
①沒收官僚資本和建立國營經濟,既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同時又具有社會主義革命的性質。人民政府還收回了帝國主義把持近百年的海關管理權,肅清了帝國主義在華經濟侵略勢力。
②通過「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穩定了全國的物價。
③將全國財政經濟由中央統一管理,形成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這在當時是很必要的。
④通過土改,合理調整工商業和精兵簡政措施,使國家財政經濟根本好轉。
⑤人民政府領導人民大力恢復和發展生產,引導農民互助合作,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在城市、工礦企業進行了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對恢復和發展生產起了重要作用,也完成了民主革命遺留的任務。
沒收官僚資本、穩定物價、統一財經、合理調整工商業、精兵簡政、工礦企業的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等一系列恢復發展經濟的措施,都對鞏固政權產生了重要的作用.
①沒收官僚資本和建立國營經濟,既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同時又具有社會主義革命的性質.人民政府還收回了帝國主義把持近百年的海關管理權,肅清了帝國主義在華經濟侵略勢力.
②通過「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穩定了全國的物價.
③將全國財政經濟由中央統一管理,形成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這在當時是很必要的.
④通過土改,合理調整工商業和精兵簡政措施,使國家財政經濟根本好轉.
⑤人民政府領導人民大力恢復和發展生產,引導農民互助合作,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在城市、工礦企業進行了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對恢復和發展生產起了重要作用,也完成了民主革命遺留的任務.
求採納(づ ̄3 ̄)づ
⑷ 中國經濟問題什麼時候能好轉
全球經濟危機,好轉怎麼也得三五年,全世界的經濟都還沒有完全從危機的沖擊之中恢復過來。我國的經濟下行也受到了這種大的國際格局的影響,不僅僅是我們自身的原因,這也意味著隨著世界經濟的復甦,我們的經濟狀況會有一個好轉。
總的來看,我們的經濟今年以來下行壓力加大。短期宏觀經濟主要是看需求。這就像企業經營一樣,在短期內的生產能力無法調整,廠房不能新蓋,設備不能新買,效益只能看訂單,有訂單效益就好,沒訂單效益就差,有了訂單才可以買新的機械設備,也可以蓋新的廠房,生產能力要看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
對需求而言,通常講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進出口。我認為這存在一個誤導,有種主流觀點一直認為我們應該更多要看消費,而不是看投資和出口,這實際上是一種理想主義。在發達國家,消費所佔比重很大,但在發展中國家,部分甚至還沒有脫離溫飽階段,強調消費,壓力就會很大;在發展中國家中的新興市場國家,投資比例是世界上最大的,而經濟增長速度是最快的,我國經濟就處在這樣一個階段。我認為首先應該看投資,其次看出口,最後再來看消費。大家可以看到,今年1到4月份的投資同比和環比都是下降的,降幅非常明顯,比去年下降了一個台階。跟投資相對應的,要麼形成固定資本,要麼形成庫存,而庫存也處於下降態勢,這說明企業家對未來並不樂觀。
⑸ 未來三年中國經濟會怎樣
經濟有波動,行業有興衰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中國人這么勤勞朴實,未來幾年經濟肯定會好起來的,只不過要經歷些波折,而且還要等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5G)經濟會轉型成功的。
十九大報告對未來發展作了整體部署,十九大報告提到: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來安排。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5)中國經濟什麼時候好轉擴展閱讀:
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各行業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發展潛力也在發生細微的變化和調整。某些行業社會需求加大促進了這些行業的蓬勃發展,並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主導產業。
產業結構性調整:
1、產業結構向科技含量增大升級;
2、逐步淘汰落後產能;
3、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4、進一步著手高科技成果的應用;
5、大力開發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
6、大力發展自主民族品牌,進一步加大自主品牌的市場佔有率、號召力。
⑹ 衛星遙感數據告訴你,中國經濟恢復的怎麼樣了
隨著國內疫情趨於好轉,各地紛紛降低響應級別。與此同時,國外的疫情正處於爆發階段,美股十天內四次熔斷,在關注疫情發展的同時,經濟的恢復也不容輕視。微眾銀行攬月平台利用衛星遙感數據對中國的經濟恢復情況進行深入研究(本次研究的數據截止於3月9日),中國各個行業的復工情況如何?疫情對未來幾個月又將產生何種影響?
以往我們做投資研究、金融分析,用的最多的是一些傳統數據,比如CPI、利率、PMI指數等,缺點在於,可能每個月才會更新一次,對我們來講非常低頻。
來源:微眾銀行
第一,我們用另類數據構建了一個指數——“中國經濟恢復指數”(CERI),通過聚合的出行數據,評估中國目前經濟恢復的進展狀況。最新的CERI指數已經更新到2020年3月9日,它顯示中國目前72%的經濟已經開始恢復好轉,沿海城市恢復的程度比內陸城市好。
第二,在疫情期間,線上行業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線下行業受到疫情的影響比較小,但是線上行業增長非常迅猛,可以通過線上的輿情數據來評估線上行業的變化。
美國Zoom公司,主要提供在線會議服務,從疫情開始,他們的股票增長非常迅猛。我們把諸如釘釘、企業微信、騰訊會議、Zoom等在線辦公行業綜合起來做了一個線上辦公指數,在疫情期間,他們的增長速度是537%。
在線教育也是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同比增長幅度大概是在169%,在線游戲的增長速度是124%,在線視頻的增長是63%。我們針對這四個行業的上市公司做了一些關聯,發現它們的股票增長幅度基本上和我們指數的增長幅度非常吻合。
第三,通過衛星數據監測分析中國的製造業發展,我們構造了一個指數——基於衛星的生產製造指數(SMI)。最新的結果顯示,鋼鐵行業在二月中旬已經恢復到了80%,恢復的程度是非常好的。
另外,通過人工智慧演算法可以監測不同區域的車輛數,從而判斷這個區域的復工變化。比如說特斯拉,我們發現特斯拉的工廠停車場的數量在2月10日已經完全停滿,這意味著這個區域的復工的速度基本上在二月初就達到了100%。而疫情對於旅遊業的影響非常大,比如上海迪士尼樂園,基本上沒有一輛車,這也印證了它目前還沒有營業的狀況。
第四,通過AI演算法建立預測模型,分析整個中國的疫情後續的走勢。
⑺ 中國經濟何時回暖
2012年有一個小規模的回暖,從9月份開始的,估計可以持續到2013年上半年。
下半年以後中國經濟估計要繼續下行,直到2016年左右見底,2017年才真正開始好轉。
你要結論我就說結論了,推論過程是一個涉及到宏觀數據的基本面量化預測模型,比較復雜就不解釋了。當然模型的預測結論也不能保證正確,至少在過去是蠻準的。
⑻ 中國的經濟什麼時候會有所好轉
金融危機將成為常態,我們可以以歷史為參考。
一、一般經濟周期長達十年,所以從2008開始,要到2018年。
二、經濟復甦一般要經歷衰退、滯脹、復甦、繁榮,以此來看,目前還剛進入第二個階段,依此來看,要達到繁榮,也要到2018,不過2014-2015年可能進入復甦。
⑼ 中國的經濟什麼時候才能好轉啊
預計下半年或明年,中國的經濟就能好起來啊!
國務院李總理指出,未來大規模的人口遷移、集聚和安居,意味著巨量居民消費品的置辦和更新,也意味著龐大的城鎮硬體和軟體設施建設,各類消費、投資需求也會因此成倍增長,創造出巨大的市場需求。這既為中國經濟增長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持久的動力源泉,也蘊含著很大商機和合作潛力。2015年7月2日,李總理在法國圖盧茲出席中法工商峰會致辭: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主要經濟指標趨穩向好。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今年經濟增長7%左右的預期目標。
正是這種實實在在的美好願景,讓不少海內外學者和機構對中國經濟普遍充滿著信心。「從短期來說,中國經濟增長減速意味著政府在結構調整和為解決金融脆弱性所作的政策努力方面正在取得進展。從中期來說,這些努力有助於推動中國經濟增長模式逐漸轉型,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從投資轉向消費,從出口轉向內需。」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司克禮判斷。
專家預計,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中國經濟將走出這一輪經濟調整中最困難的時刻,迎來一個相對較好的內生增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