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貢獻率怎麼算
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貢獻率指標比較抽象,在使用時,應說明具體含義,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規,做到標准化、規范化、通俗化。如資本收益率、資金利稅率以及某些對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標,已有專用名稱,就沒有必要改稱為貢獻率。
(1)經濟貢獻率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實例分析
2009年廣東省生產總值39081.59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產值2006.02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產值19270.48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產值17805.09億元,增長11.0%。那麼三大產業對廣東省GDP的貢獻率是多少?
廣東省GDP增長總額=39081.59-39081.59/(1+9.5%)=3390.05(億元)
第一產業增長總額=2006.02-2006.02/(1+4.9%)=93.70(億元),貢獻率=93.70/3390.05=2.76%
第二產業增長總額=19270-19270/(1+8.7%)=1542.31(億元),貢獻率=1542.31/3390.05=45.50%
第三產業增長總額=17805.09-17805/(1+11.0%)=1764.46(億元),貢獻率=1764.46/3390.05=52.05%
Ⅱ 貢獻率是如何計算的
貢獻率是分析經濟效益的一個指標。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數量與資源消耗及佔用量之比,即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與所費量之比。計算公式:
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計算方法是:
貢獻率(%)=某因素貢獻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貢獻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上式實際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占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
貢獻率指標比較抽象,在使用時,應說明具體含義,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規,做到標准化、規范化、通俗化。另外,在計算各產業貢獻率時應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價格的增量計算。
Ⅲ 貢獻率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 。
舉例說明如下。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1、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資金佔用的經濟效益,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收益能力。
2、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
社會貢獻率%=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社會貢獻總額包括工資、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凈額、應交增值稅、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及其他稅、凈利潤等。為了反映企業對國家所作貢獻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則計算貢獻率。
3、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這個指標是指在產出增長速度中,技術進步因素所佔的比重,綜合反映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大小。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技術進步速度/產出增長速度 ×100%上式貢獻率越大則表明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則小。
Ⅳ 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如何計算
很簡單,用第一產業的增加值增量除以GDP增量,公式:第一產業貢獻率=
第一產業當年增量/國內生產總值當年增量×100%
Ⅳ 增長貢獻率計算公式是什麼
貢獻率(%)=某因素貢獻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貢獻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
上式實際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占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
舉例說明如下: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1)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資金佔用的經濟效益,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收益能力。
(2)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
社會貢獻率(%)= 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貢獻率和拉動增長率的意義
貢獻率表示部分對整體增長的貢獻,各部分貢獻率之和等於1,貢獻率可正可負可零,可能超過100%,結果是百分數的形式。
各個部分對整體的拉動之和等於整體的增長率,拉動分解的是整體的增長率,拉動增長可以出現負數,但是數值上不會超過百分之百。各個部分對整體的貢獻率之和等於100%,貢獻率分解的是100%,貢獻率可正可負,而且可以大於百分之百。
Ⅵ 如何計算增長貢獻率
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
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計算方法是:
貢獻率(%)=某因素貢獻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貢獻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
樣本中各數據與樣本平均數的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數叫做樣本方差;樣本方差的算術平方根叫做樣本標准差。樣本方差和樣本標准差都是衡量一個樣本波動大小的量,樣本方差或樣本標准差越大,樣本數據的波動就越大
顯然
方差貢獻率
是指貢獻率的波動情況
累計方差貢獻率
就是指貢獻率的波動情況的累計
Ⅶ 如何計算中國經濟增長每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
1、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2009年9月2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已從1978年的2.3%,上升到2007年的19.2%,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位居世界第一。報告說,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做出積極貢獻。1978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為0.1個百分點,而同期美國的拉動達到1.7個百分點;2007年,中國拉動為0.7個百分點,高於美國。2、貢獻率是分析經濟效益的一個指標。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數量與資源消耗及佔用量之比,即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與所費量之比。計算公式: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Ⅷ 增長貢獻率計算公式是什麼
貢獻率(%)=某因素貢獻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貢獻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
上式實際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占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
舉例說明如下: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1)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資金佔用的經濟效益,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收益能力。
(2)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
社會貢獻率(%)= 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舉例說明如下: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1)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資金佔用的經濟效益,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收益能力。
(2)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
社會貢獻率(%)=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社會貢獻總額包括工資、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凈額、應交增值稅、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及其他稅、凈利潤等。為了反映企業對國家所作貢獻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則計算貢獻率。
企業對國家的貢獻率(%)=稅金總額+上繳利潤/社會貢獻總額×100%。
(3)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這個指標是指在產出增長速度中,技術進步因素所佔的比重,綜合反映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大小。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技術進步速度/產出增長速度×100%。
上式貢獻率越大則表明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則小。
Ⅸ 經濟增長貢獻率的計算方法
按照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統計摘要2010》中對三次產業貢獻率計算的說明,我國三次產業貢獻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三次產業貢獻率=三次產業的增量 / 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量*100%
Ⅹ 什麼是「貢獻率」它是怎樣計算的
在統計分析中經常使用「貢獻率」,那麼「貢獻率」是什麼含義?它是怎樣計算的? 貢獻率是分析經濟效益的一個指標。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數量與資源消耗及佔用量之比,即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與所費量之比。計算公式: 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 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計算方法是: 貢獻率(%)=某因素貢獻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貢獻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 上式實際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占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 舉例說明如下: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1)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資金佔用的經濟效益,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收益能力。 (2)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 社會貢獻率(%)= 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社會貢獻總額包括工資、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凈額、應交增值稅、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及其他稅、凈利潤等。為了反映企業對國家所作貢獻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則計算貢獻率。 企業對國家的貢獻率(%)= 稅金總額+上繳利潤/社會貢獻總額×100%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這個指標是指在產出增長速度中,技術進步因素所佔的比重,綜合反映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大小。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技術進步速度/產出增長速度 ×100% 上式貢獻率越大則表明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則小。 (4)各產業貢獻率: 第一、二、三產業增量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量之比,即為各產業的貢獻率。 第三產業貢獻率= 第三產業當年增量/國內生產總值當年增量×100% 應該注意的是,貢獻率指標比較抽象,在使用時,應說明具體含義,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規,做到標准化、規范化、通俗化。如資本收益率、資金利稅率以及某些對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標,已有專用名稱,就沒有必要改稱為貢獻率。另外,在計算各產業貢獻率時應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價格的增量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