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濟學人》和《商業周刊》各自的優勢是什麼
美國《商業周刊》是全球銷量第一的商業雜志,提供深入獨到的見解和細致詳盡的信息,幫助專業人士在商業、財務及事業發展方面作出更明智的決定。《商業周刊》是許多商業巨子的必讀之物,它的讀者群包括高層政府官員,以及製造業、通訊業、銀行業、金融業的精英。通過《商業周刊》的報道,讀者能掌握財經大事、金融趨勢和預測、科技應用等的最新動向。《商業周刊/中文版》.《商業周刊/ 中文版》是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一本擁有國內刊號和合法發行渠道的國際版權商業雜志,由彭博資訊、中國商務出版社、現代傳播集團三方聯合出版和運營。《商業周刊/中文版》定位於「國際視野,全球商機」,以洞見和趣味服務於以新商業領袖為主的全球化新經濟時代讀者。我們主張對普世價值、自由經濟和公平正義的追求,期待中國社會重申商業啟蒙精神,和國際社會能日益互相了解融合。
Ⅱ 中國經濟學人怎麼樣
經濟學人怎麼樣?
經濟學人是指從事經濟學研究與工作的人,包括經濟學家、經濟學者、經濟學研究者、經濟學工作者《經濟學人》是一份由倫敦經濟學人報紙有限公司出版的雜志,於1843年9月由詹姆士·威爾遜創辦。雜志的大多數文章寫得機智,幽默,有力度,嚴肅又不失詼諧,並且注重於如何在最小的篇幅內告訴讀者最多的信息。
雜志主要關注政治和商業方面的新聞,但是每期也有一兩篇針對科技和藝術的報導,以及一些書評。雜志中所有文章都不署名,而且往往帶有鮮明的立場,但又處處用事實說話。主編們認為:寫出了什麼東西,比出自誰的手筆更重要。
從2012年1月28日的那一期雜志開始《經濟學人》雜志開辟了中國專欄,為有關中國的文章提供更多的版面。雜志最早於1843年9月由詹姆士·威爾遜創辦,創辦的目的是「參與一場推動前進的智慧與阻礙我們進步的膽怯無知之間的較量」,這句話被印在每一期《經濟學人》雜志的目錄頁上。
在雜志創刊之初,「經濟主義」(economism)意思是經濟保守主義,但是今天該雜志無論是在經濟還是政治上的立場都是傾自由主義的,反對政府在經濟和政治方面過度的介入。不過當然不同的作者立場也會有所不同。收起
Ⅲ 中國會出現像《經濟學人》這樣有國際影響力的雜志嗎
中國沒有《經濟學人》,首要的原因是國際報道總體而言,在中國媒體中處於邊緣化的地位。出現這種情況,和中國在長期歷史中形成的「內向」傳統有莫大的關系。在鴉片戰爭之前的一千多年裡,中國一直是亞洲國際體系的中心,「朝貢體制」的存在、中國與周邊國家在經濟和文化實力上的巨大差距,都導致中國對了解其他國家沒有太多的興趣。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驟然被拋入一個全新的、充滿敵意的國際體系中,此後一百多年,救亡成了壓倒一切的任務。這就導致一方面因為政府的腐敗和無能,全社會特別是知識分子的注意力主要放在監察和批評政府、提供救國方案上,無暇進行系統的國際關系和國際政治的研究;另一方面,因為亡國滅種的危險似乎迫在眉睫,人們對外國的學習往往是急功近利的「洋務運動模式」,只想掌握器物層面的東西以圖迅速起效,對深層次的制度變遷則往往視而不見。
Ⅳ 經濟學人雜志上是什麼意思
經濟學人是指從事經濟學研究與工作的人,包括經濟學家、經濟學者、經濟學研究者、經濟學工作者
《經濟學人》是一份由倫敦經濟學人報紙有限公司出版的雜志,於1843年9月由詹姆士·威爾遜創辦。雜志的大多數文章寫得機智,幽默,有力度,嚴肅又不失詼諧,並且注重於如何在最小的篇幅內告訴讀者最多的信息。
雜志主要關注政治和商業方面的新聞,但是每期也有一兩篇針對科技和藝術的報導,以及一些書評。雜志中所有文章都不署名,而且往往帶有鮮明的立場,但又處處用事實說話。主編們認為:寫出了什麼東西,比出自誰的手筆更重要。從2012年1月28日的那一期雜志開始《經濟學人》雜志開辟了中國專欄,為有關中國的文章提供更多的版面。
雜志最早於1843年9月由詹姆士·威爾遜創辦,創辦的目的是「參與一場推動前進的智慧與阻礙我們進步的膽怯無知之間的較量」,這句話被印在每一期《經濟學人》雜志的目錄頁上。在雜志創刊之初,「經濟主義」(economism)意思是經濟保守主義,但是今天該雜志無論是在經濟還是政治上的立場都是傾自由主義的,反對政府在經濟和政治方面過度的介入。不過當然不同的作者立場也會有所不同。
*******************************
您好,答案已經給出,請您瀏覽一遍
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歡迎回復我!
如果滿意請及時點擊【採納回答】按鈕
或者客戶端的朋友在右上角評價點【滿意】
您的採納,
是我答題的動力
也同時給您帶來知識和財富值
***************************************************
Ⅳ 《經濟學人》雜志好在哪
《中國經濟學人》創刊於2006年3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業務主管,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主辦,是一本以經濟學和管理學為主,兼及社會科學其他相關領域的全英文學術期刊。其宗旨是向世界介紹中國經濟學和管理學的最新學術進展,發表關於中國經濟的原創性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傳播關於中國經濟發展和企業管理實踐的經驗研究和實證分析的科研成果。《中國經濟學人》將體現學術性、實證性、貼近性和可讀性的辦刊風格。將向世界展示:以理性、科學、嚴謹的態度和方法觀察、研究和認識中國,《中國經濟學人》貢獻給世界的,就是中國經濟的一個學術投影。
Ⅵ 經濟學人的Lexington版塊是什麼內容
Buttonwood(梧桐,金融市場專欄)——梧桐取名自《梧桐樹協議》(Buttonwood Agreement),1792年5月17日,24個在街頭買賣股票的經紀人聚集在華爾街68號門前那棵梧桐樹下,經過討論達成協定——簽約者之間進行債券交易時彼此享有優惠,傭金比例統一、固定。該協議具有中世紀行業協會的性質,是美國銀行業第一個行業自律文件,而「Buttonwood」也成了證券業的代名詞之一。
Bagehot(白芝浩,一譯為白哲特,英國政治專欄)——為紀念《經濟學人》歷史上最偉大的主編沃爾特•白芝浩(Walter Bagehot,1826-77),TE將英國版塊這一專欄命名為Bagehot。
Charlemagne(查理曼,歐盟專欄)——名字來自查理曼,即查理大帝(Charlemagne ,Charles the Great,742-814),法蘭克王國君主查理大帝幾乎統治了整個西歐領土,並於公元800年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Holy Roman Emperor),亦即「第二羅馬帝國」。
Lexington(列剋星敦,美國政治專欄)——1775年4月的一個清晨,從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列剋星敦傳來了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聲槍響,拉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列剋星敦因此成為美國自由獨立的象徵,堪稱「美國自由的搖籃」。TE將列剋星敦描述為「a town where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s had a fairly colourful exchange of views ring the 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目前列剋星敦專欄由Adrian Wooldridge撰文。
Banyan(菩提,亞洲專欄)——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而為之,TE的亞洲專欄也選取了一種樹的名稱作為專欄名。菩提(Banyan)是TE於2009年4月新推出的亞洲事務專欄,選擇菩提(Banyan)作為專欄名,是因為TE認為菩提最能代表泛亞形象。一則菩提樹與佛教淵源頗深,佛祖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靜坐7個日夜後,大徹大悟;再則由於印度西部古吉拉特商人往往在菩提樹樹蔭下買賣交易,菩提樹也因此而得名,所以TE認為菩提樹是亞洲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雙重象徵。在亞洲,菩提還與公共事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也是他們選擇的理由之一。
Ⅶ 用經濟學知識解釋中國為什麼行
中國為什麼行,在經濟學角度,中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優勢。
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調動各種主體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確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既發揮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政府的有效治理。
實現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在的分配製度。
Ⅷ Economist雜志 多久出一期就是考研學生看的《經濟學家》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