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美國的經濟政策是什麼

美國的經濟政策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2-01 22:17:22

『壹』 美國有哪些經濟政策,如何進行實施

美國證券經濟業務開展方式如下:
一、美國證券公開發行制度的主要特徵
美國證券發行制度以信息披露為中心,在國內習慣被稱之為「注冊制」,其具有如下主要特徵:
(一)除了《薩班斯法案》公司治理標准外,對證券發行不設置條件,只要滿足了披露要求,任何企業皆可公開發行證券。
美國證券發行適用於《1933年證券法》。《1933年證券法》是一部關於信息披露的法律,只要全面真實披露發行人的情況,就可以進行證券的公開發行。除了《薩班斯法案》對公司治理有一定要求之外,法律不對發行設置條件,不對證券的投資價值進行判斷。即使發行人經營歷史短於三年,歷史上有重大違法違規記錄,存在重大法律糾紛面臨巨大或有債務,或處於風險高的新行業,長期未能盈利等風險,只要進行充分披露,就可以發行證券。各種風險在充分披露後,由市場賦予一定的折扣率反映在定價中,由投資人基於自己的投資策略和風險偏好進行選擇。
(二)發行的成功與否,不取決於政府,而取決於市場,其關鍵問題是發行人及其商業模式能否獲得市場的認可。
(三)披露文件是發行活動的中心,披露質量高,便於投資者閱讀理解。
真實可靠的信息是資本市場賴以高效運行的基礎。美國證券發行對信息披露的監管,堪稱現代資本市場的典範,具有如下特點:
(1)披露文件是發行活動的中心
在美國IPO市場,披露文件是發行活動的中心。
(2)信息披露詳略得當,披露質量高,便於投資者閱讀理解
美國證券發行中,披露文件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對披露信息的內容和多寡進行判斷取捨,詳略得當,披露質量高,便於投資者閱讀理解。
(四)SEC在發行端關注的是信息披露質量,發行中的其他問題比如定價、配售、證券的權利、上市等事項,由市場自行決定。
(五)注冊過程是SEC與發行人就信息披露進行對話的過程,過程公開透明,時間可以預期。
(六)證券發行高度依賴中介機構的作用,中介機構切實履行職責,另一方面有效防範披露欺詐,另一方面推動市場機制發揮作用。
二、美國如何做到「注冊制」
(一)「注冊制」在美國有堅實的政治社會基礎
是否設置發行條件和進行投資價值判斷,實質問題是政府是否需要替市場就發行人是否「適合」發行進行判斷,反映的是政府和市場之間邊界尺度的把握。美國採用「注冊制」,是現代政府功能擴展與美國自由主義經濟傳統沖突下的現實選擇,促進了美國資本市場的繁榮和創新企業的發展,為美國社會廣為接受。
(1)「注冊制」是現代政府功能擴展與美國自由主義經濟傳統沖突下的現實選擇
美國具有深厚的自由主義經濟和小政府的傳統,在1929年經濟危機前尤為明顯,政府對經濟干預很少,反映在證券領域,沒有聯邦層面的證券法,沒有強制性的披露制度,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證券基本是依賴於紐約州反欺詐普通法保護投資人的利益。經濟危機爆發後,需要政府更多干預經濟成為社會共識,羅斯福藉此得以入主白宮,開始了影響美國歷史的「百日新政」。
(2)「注冊制」促進了美國資本市場的繁榮和創新企業的發展,廣為美國社會接受。
事實證明,選擇英國模式,美國把握好了政府監管和市場活力之間的平衡,對促進美國資本市場的繁榮,支持創新企業的快速發展,有巨大作用。
(二)SEC發行端任務清楚,資源調配合理,專業化程度高。
1996年開始,隨著National Securities Markets Improvement Act的通過,在NYSE、NASDAQ上市的公司,證券無須在州政府注冊。
(1)嚴格劃分公募私募范圍,將監管資源集中需要監管的公募交易上
(2)機構設置體現了功能監管和專業分工的特點,有利於提高審閱的質量和效率,完成SEC在發行端的任務。
(三)披露質量高,市場賴以運行的信息基礎好,既是「注冊制」的特徵,也是「注冊制」順利運行的基礎。
美國市場信息披露質量高,主要得益於:
(1)披露規則從投資者角度制定,全面細致,公開透明,指導性強。
(2)嚴格監管披露文件外散布信息影響市場,確立披露文件的中心地位
(四)整體上關注品牌、注重風險控制的中介機構,是「注冊制」順利運行的關鍵。
「注冊制」下,SEC在發行端並不對披露的真假進行專門核查,對欺詐的防範主要是依賴中介機構來實現。得益於有效的訴訟制度和政府嚴格的執法,經過多年的發展磨礪,美國中介機構整體上關注品牌和長期利益,注重風險控制,對遏制欺詐有明顯作用。雖然欺詐在發行市場仍時有發生,但是赤裸裸的造假並不多見。中介機構發揮作用,和如下機制不無關系:
(1)有效發揮作用的風控部門
投行在發行端的風險控制主要通過法律部來實現。
(2)體現防範風控的薪酬制度
薪酬方式決定行為方式。美國中介機構的薪酬方式一般不與某個項目掛鉤,而是與員工資歷表現、團隊表現和機構整體表現等因素掛鉤。
(3)相互制約、防範風險的中介分工合作機制
美國上市項目中,承銷商負責項目的總體協調和銷售,律師負責法律問題以及披露文件和交易文件的起草,會計師負責財務的審計,各司其責,相互制約。
(五)有力的執法,包括民間訴訟、SEC執法和司法部刑事訴訟,是「注冊制」有序運行的根本保障。
(1)有效的民間訴訟
美國民間訴訟,立足於集團訴訟的機制,是打擊證券發行欺詐的強有力武器。集團訴訟機制,是美國司法的特色,解決了單個訴訟成本和收益不相稱的問題,激發了市場無處不在的力量,有效制約了以普通大眾為受害方的違法行為。
(2)有力的SEC執法和司法部刑事訴訟
SEC的執法功能主要由執法部負責。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的日益復雜,執法功能越來越重要,SEC也將更多的資源向執法傾斜,根據SEC年報,在2012年SEC總共約12億美元的成本中,執法部以4億美元的成本排名第一,高於第二位合規檢查辦公室的2.4億美元和第三位的企業融資部1.4億美元。
◆美國「注冊制」認為,政府不應該也沒有能力對證券的價值進行判斷,不宜對發行設置條件,任何發行人,不管何種風險、風險多高,只要充分披露,就可以發行證券讓市場去自行判斷。
◆注冊過程是SEC與發行人就信息披露進行對話的過程,過程公開透明,時間可以預期。
◆SEC在發行端並不對披露的真假進行專門核查,對欺詐的防範主要是依賴中介機構來實現。美國中介機構整體上關注品牌和長期利益,注重風險控制,對遏制欺詐有明顯作用。
◆有力的執法,包括民間訴訟、SEC執法和司法部刑事訴訟,是「注冊制」有序運行的根本保障。

『貳』 美國共和黨的經濟政策是什麼

共和黨強調私人企業和個人決策對於促進經濟繁榮的重要性,他們支持一個對商業有利的自由市場政策、經濟自由主義、並且限制政府規模和政府管制。不過在近年來,一些人也指出2006年美國高昂的預算赤字,批評共和黨不再是財政保守的政黨了。 當前大多數共和黨人抱持的經濟理論是羅納德·威爾遜·里根所提出的里根經濟學。這個理論主張減少所得稅率會增加GDP成長,額外的成長也因此會替政府帶來更多額外的歲入。這個理論也反映在共和黨對於減稅的長期支持上,減稅自從1920年代以來便一直是共和黨的主要政見。共和黨人相信自從2001年以來的一連串減稅促長了美國經濟發展。許多共和黨人也認為所得稅是註定效率低落的,同時也反對等級稅制,認為那是劫富濟貧的制度,不公平的懲罰製造了更多工作機會和財富的人。 共和黨人同意應該有一個「安全網路」以協助那些較貧窮的人口;不過,他們支持的政策通常都開銷較少、較依靠於私人的募款、同時對於參與資格也有較嚴格限制。共和黨人強烈支持1996年的福利制度改革,以此提高接受福利制度補助的資格門檻、並且成功的使許多之前依賴福利補助的人口開始尋找工作。 共和黨反對一個僅由政府主導的全民健保制度—例如那些在加拿大和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制度,主張一個由當前個人或僱主為基礎選擇的健保制度,並且僅針對年長者提供醫療保險(Medicare)、對貧窮者提供醫療補助(Medicaid)。共和黨在歷史上對於福利制度、醫療保險、以及醫療補助計劃的態度並不一致,所有這些方案共和黨都曾經加以反對或支持。國會里的共和黨人和布希政府支持削減醫療補助的成長率,而在另一方面,國會里的共和黨人卻也支持擴展醫療保險,支持從2006年開始對年長者提供新一批的葯品補助計劃。共和黨通常反對工會,並且支持在地方州和聯邦的層次上頒布許多對組織工會不利的法規。共和黨通常反對增加最低工資,認為最低工資制度只會增加失業率、並且減少商業的利潤罷了。

『叄』 美國歷代總統使用的經濟政策

(一) 羅斯福的「新政」

背景:①面對1929年嚴重的經濟危機,胡佛政府無力扭轉經濟頹勢。②人民的不滿情緒高漲,全國上下要求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採取有效的政策,迅速改善經濟狀況。③羅斯福以「新政」為競選口號,贏得了廣泛支持,擊敗胡佛,成為美國的第32任總統。
目的:盡快擺脫經濟危機,實現經濟復興,以維護資本主義制度。
內容:①金融方面,下令銀行暫時休業整頓,逐步恢復銀行的信用。實行美元貶值,刺激出口。②工業方面,通過工業復興法,要求各工業企業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章程,規定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工資標准和工作日時數等,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③農業方面,獎勵農民調整生產結構,穩定農產品價格,改善農業生產環境。④社會福利方血,救濟失業的同時,積極推行「以工代賑」,興辦公共工程,增加就業,刺激消費和生產,穩定社會秩序。
特點:①政府對經濟實行全方位的干預。②避免國有化形式而力圖保持資本主義自由企業制度。③採取了一些有利於工人和小生產者的措施,以緩和國內階級矛盾。

(二) 杜魯門的「公平施政」綱領
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突然逝世,副總統杜魯門繼任美國總統。在戰爭取得勝利之後,杜魯門總統面臨一系列國內棘手的問題。首先軍隊的復員帶來了巨大的就業問題,其次軍事合同的取消帶來了嚴重的失業問題。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杜魯門政府深感必須及時採取措施解決戰後的就業問題,否則社會矛盾就會激化,戰時經濟向和平時期的轉變就不能順利實現。
杜魯門政府解決戰後一系列國內問題的重要舉措就是提出「公平施政」綱領。「公平施政」綱領的核心是通過立法保障美國普通公眾的經濟權利。「公平施政」綱領的實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的最重要的一項立法就是1946年通過的「就業法」。這項法令規定聯邦政府必須負責維持「最大限度的就業、生產和購買力」,以避免再次出現30年代曾經出現過的大規模失業。由於「就業法」強調了美國聯邦政府對維持就業,向失業者提供工作機會的法律義務,因此被美國的經濟史家認為「也許是20世紀一個最富有歷史意義的經濟法。」在「就業法」實施之後,美國政府加強了對復員軍人的安置,加速了軍事工業轉為民用工業的步伐,經過兩年的努力,使美國實現了由戰時經濟向和平時期的調整而沒有出現動亂的局面。但是也就在「公平施政」綱領實施的第一階段,由共和黨控制的美國國會通過了參議員塔夫脫和眾議員哈特萊共同提出的對付工人運動的法案。該法案規定禁止支援性罷工和組織糾察隊,也禁止政府的企業工人罷工;企業主可以僱傭非工會會員,並有權要求工會賠償因違法罷工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杜魯門總統從他的「公平施政」政治理念出發否決了這一法案,但是參眾兩院先後都以2/3以上的多數再度否決杜魯門總統的否決,使該限制工會權利的法案終於成為美國的法律。
杜魯門政府的第二階段「公平施政」綱領的實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杜魯門的第二屆總統任期內,美國的最低工資額從原來的每小時40美分提高到了75美分,養老金的領取者增加了1000萬人,在6年內為低收入者建造80萬套住宅的法案也獲得通過。但是,由於當時美國國會的參眾兩院由保守的共和黨控制,因此該階段杜魯門提出的許多「公平施政」法案沒有被通過。不僅杜魯門的廢除「塔夫脫-哈特萊法」的諾言未能實現,而且建立健全的全國醫療保險制度的設想也沒有變成現實。至於在真正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權利其中特別是保障少數民族權利方面則更是「一紙空文」。
(三) 艾森豪威爾的「中間道路」
1950年爆發的朝鮮戰爭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美國共和黨在相隔20年之後重返白宮。在1952年底的大選中,提出結束朝鮮戰爭口號的共和黨候選人艾森豪威爾擊敗民主黨候選人史蒂文森,當選為美國第34屆總統,接著1956年艾森豪威爾連選獲勝,使共和黨能連續八年執政。
雖然艾森豪威爾是共和黨人,但是這位二戰期間的名帥,戰後擔任過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新任總統卻懂得,不能走共和黨的極端自由放任的保守主義老路,完全否定過去民主黨政府的國家干預政策,因為這不僅關繫到美國國內千家萬戶的福利,而且也關繫到美國能否通過「外援」在全世界維持霸權(「外援」需要聯邦政府出資)。由此,艾森豪威爾政府實行了一條介乎國家干預和自由放任之間的「中間道路」,艾森豪威爾將這樣的政策稱之為「新保守主義」或「有生氣的保守主義」。在艾森豪威爾的8年執政時期,共和黨政府基本上沿襲了前民主黨政府的社會經濟政策,在某些方面還有所擴大。根據1954和1956年的有關立法,美國國內被納入社會保障系統的人增加了1000萬,喪失勞動力的人也可以得到政府的救濟。盡管國會拒絕了總統提出的關於聯邦政府參與全國健康保險計劃的要求,但是艾森豪威爾政府在公共衛生和醫療項目上的開支依然穩步增加。據統計,從1950年到1960年,美國全國社會福利的開支從230億美元上升到532億美元,即從占國民生產總值的8.9%上升到10.5%。在教育方面,艾森豪威爾政府利用蘇聯人造衛星上天使美國人痛感科技和教育已經落後的時機,促使國會通過了國防教育法,對大學生提供長期低息貸款。

(四) 新邊疆」和「偉大的社會」
1960年底,民主黨在總統競選中擊敗共和黨,民主黨候選人約翰·肯尼迪成為當時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1961年肯尼迪上任後,提出要開拓美國的「新邊疆」,希望在空間技術上趕上蘇聯,並且在其他的科技和經濟領域保持美國的領先地位。肯尼迪所謂的「新邊疆」,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指新的領域和新的挑戰。開拓「新邊疆」就是要利用美國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強大的經濟實力去開拓新的領域,迎接新的挑戰。在「新邊疆」政策的指導下,美國政府提出了登月方案,增加了對科研和開發的政府投入。與此同時,肯尼迪政府還提出了反經濟衰退計劃,並且促成國會撥款4億美元去幫助國內的貧困地區。在住房和城市建設方面,肯尼迪政府也盡力投入資金予以改善。這一系列「新邊疆」政策的措施導致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大增,推行長期赤字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發展亦成為肯尼迪政府的經濟綱領。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准備投入下屆總統競選時,在達拉斯遇刺身亡,副總統約翰遜繼任,在次年的總統競選中,約翰遜競選連任成功。約翰遜政府的國內施政綱領延續了肯尼迪政府的路線,他提出的綱領性口號是建設「偉大的社會」。在約翰遜繼任總統之後不久,1964年5月22日,他在密西根大學發表演講時提出:我們不僅有機會,走向一個富裕、強大的社會,而且有機會走向一個以人人富足和自由為基礎的偉大社會。為此必須消滅貧困和社會歧視。」為了建設「偉大的社會」約翰遜政府不遺餘力地促使國會通過了一系列立法,其中包括「經濟可能性法」,「阿巴拉契亞地區發展法」,「公共工程與經濟法」等。雖然約翰遜政府在教育、解決失業、提高最低工資等方面做了許多事,但是由於約翰遜政府在越南戰爭中不斷升級,國防開支急劇增加,因此解決美國貧困問題的「偉大社會」的目標並沒有真正實現。

在肯尼迪和約翰遜政府時期,美國的黑人民權運動日益高漲。在美國,對黑人的種族歧視根深蒂固。二戰後美國黑人要求取消種族歧視的斗爭驟然興起。50年代美國最高法院迫於社會輿論,宣布「在公共教育方面是不能允許『隔離但平等』的原則存在的」,因此裁定將白人和黑人分開來受教育的法令是違憲的。但是美國南方依然在學校、公共汽車的服務等方面實行種族隔離。
(五)里根的「經濟復興計劃」

在1980年11月美國的大選中,共和黨候選人里根以壓倒多數獲勝,當選為美國第40任總統。1981年2月5日晚,里根在向全國發表的電視國情演講中提出了「經濟復興計劃」。該計劃長達300頁,其主要內容為:壓縮聯邦開支,大幅度降低個人和企業的稅率,減少政府對企業經營所設置的各種規章條例,制訂穩定貨幣的政策等。很明顯,這項計劃的理論基礎來自貨幣主義和供應學派的學說。該計劃的推出標志著美國政府經濟政策的重大轉變,即從凱恩斯主義的干預性膨脹政策向自由放任性緊縮政策轉變。從30年代羅斯福新政開始,美國歷屆政府都以凱恩斯主義為指導,實行大政府、高稅收、多規章、大開支的政府幹預經濟政策。里根上台後,美國政府開始根據他的「經濟復興計劃」,運用與凱恩斯主義不同的貨幣主義和供應學派的理論,實行小政府、低稅收、少規章、小開支的自由放任經濟政策。里根強調,只有通過減稅,放鬆管制,才能提高自由企業在自由市場中的經濟性,才能以此來打破美國經濟的停滯局面,恢復美國經濟的增長能力。

總之,里根政府「經濟復興計劃」的基本原則就是:減稅、減規、減開支和節制通貨流量。這些來自於供應學派和貨幣主義的經濟復興原則被人們稱為「里根經濟學」。
老布希:海灣戰爭後美國經濟的恢復來得太晚,而自己的連任失敗又把經濟發展的果實交到了柯林頓的手裡。老布希之所以在經濟上沒什麼作為,主要是因為他自始至終都沒有自己明確的經濟政策。
柯林頓:一、柯林頓的經濟學及其政策1992年柯林頓當選總統後,發誓要恢復美國經濟實力,提高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力,把經濟安全作為美國對外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和對外政策調整的第一位,將恢復美國經濟領導地位作為面臨的最大挑戰。為此,柯林頓在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方面都有別於他的前任。柯林頓的經濟學是凱思斯主義、貨幣主義、供給學派和理性預期學派的混合物。既反對政府過度干預經濟,又不願實行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他動既主張調整經濟結構,增加有效供給和就業,又力求削減預算赤字,抑制通貨膨脹。柯林頓宣稱「我們將走第三條道路」。
小布希:首先,從經濟政策的理論基礎來看,布希政府將奉行「混合型」(即凱恩斯主義與自由主義相結合)的經濟政策。為了對付經濟急劇減速,布希採取了凱恩斯主義「反危機」的理念,通過政府幹預來刺激景氣,特別是通過大減稅來增加消費者開支和企業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同時,布希政府還將貫徹自由主義的理念,在經濟運行正常情況下,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縮小政府的作用;並取消規章管制制度。布希在競選綱領中指出,美國經濟的基礎是企業,要擴大私人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相應削弱政府部門的作用;並強調廢除束縛高新技術的法律繁文縟節,放鬆對企業的行政干預和限制,削弱市場壟斷,創造有利於企業創新和競爭的市場環境。布希的這一自由主義理念將貫穿於其稅收、對外貿易政策等
奧巴馬:奧巴馬的主張基本延續民主黨傳統政策,即政府應對經濟進行干預,緩和貧富矛盾,創造共同繁榮。他曾承諾為年收入在25萬美元以下的家庭保持布希政府提供的減稅政策,但對年收入超過25萬美元的富裕家庭則增加稅收。 關於金融危機,除支持布希政府救市計劃外,奧還推出了自己的金融救援計劃,包括承諾未來兩年內向創造就業機會的美國公司提供臨時稅收優惠,企業每提供一個新的就業崗位就能獲得3000美元.

『肆』 美國現在的經濟政策

守株待兔 亡羊補牢
兩個寓言就可以清晰明了的看清美國眼前的經濟
守株待兔;意思就是退出利比亞戰爭。時機成熟在去抓兔子《譯指 石油》
亡羊補牢;解析阿富汗 伊拉克 深陷泥潭 損兵折將 奧巴馬上任後結束伊戰。讓後重鎮國威

『伍』 美國現行的財政政策是什麼

美國現在採取的是寬松的貨幣政策,開動印鈔機大量美元流通市場,我們知道流通貨幣過多會導致通貨膨脹,但由於國際結算貨幣是美元,各個國家必須先將本國貨幣兌換成美元才能結算,所以說世界人民為美元承擔貶值之苦,又由於地球村人口廣闊,國家密集,交易發達,所以在如此基數上的美元貶值很慢(如果是咱們的貨幣,那可就跟流水差不多了,基本一天一個價),另外,我們在報道中會經常看到大字:人民幣對美元突破6.5!!即它的貶值強迫其它貨幣升值,升值帶來的壞處就是出口萎縮,經濟發展下降,所以小川叔叔白了頭(我很佩服他的),這就是為什麼大家說要建立亞洲單獨結算貨幣的原因,也是這兩年的G8、G20還有博鱉會議的重點
希望採納

『陸』 美國的里根經濟政策是

里根經濟學的財政政策觀點主要是:主張平衡預算,反對赤字財政政策。

里根認為減稅不會增加財政赤字。他在執政後立即向國會提出減稅計劃,且被通過。

其要點是將個人所得稅率不分收入等級,一律在三年內減少30%,三年後個人所得稅的稅級還要隨物價指數的變化加以調整。但做起來卻很困難。

因為減稅實際上就是把政府財政收入的一部分轉移給企業和個人,因此在實踐過程中不得不因為巨額財政赤字的不斷增加而大打了折扣。

把最高累進稅率雖然從70%降到28%,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稅,但減稅的幅度卻小於原計劃三年內減稅30%的幅度。

在後來的稅制改革方案和實踐中,把美國聯邦個人所得稅的最高稅率從過去的50%降低到28%,公司所得稅從過去的最高稅率46%降低到34%。

盡管財政赤字不斷擴大事與願違,美國依然成為西方工業國家中稅率最低的國家。

里根的經濟政策歸納一下,主要有三條:一是通過減稅,刺激經濟;二是增加軍費支出;三是借款或吸引國外資本。

(1)為刺激經濟增長,里根政府採取的首要對策就是通過減稅,以刺激消費和投資。

該政策實施後,果然奏效,美國經濟自1982年起進入一個持續時間較長的增長期,里根因為這一業績而在1984年再次當選美國總統。

(2)里根政府在處理國際政治事務上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取得對前蘇聯冷戰的勝利,因而大量增加軍費開支,期望在軍事上對蘇保持絕對的優勢威懾。軍費開支的增加導致了財政支出的擴大。

(3)為解決急劇增加的財政赤字,里根政府大量發行中、長期國債進行正府籌資。但關鍵的問題是這些國債賣給誰呢?

按照當時美國的居民儲蓄水平,美國國內的投資者是沒有這么多錢來購買正府發行的巨額國債的。所以剩下的惟一辦法就是吸引國際資本。

(6)美國的經濟政策是什麼擴展閱讀:

指里根總統執政期間實行的經濟政策,其主要經濟措施包括削減政府預算以減少社會福利開支,控制貨幣供給量以降低通貨膨脹,減少個人所得稅和企業稅以刺激投資,放寬企業管理規章條例以減少生產成本。

由於里根經濟政策盡可能大幅度減低高收入者和 大企業的所得稅率,又大幅度減少各項社會福利開支,故有人指責該政策「劫貧濟富」。

然而,在里根的任期內,所有經濟階層的所得都提高了,包括最底層的貧窮人口也提升了6%(美國普查局,1996年)。而同時最富有的1%美國人則提升了1萬億元的收入(ZINN,2003年)。

里根經濟學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削減政府開支和控制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降低通貨膨脹率。

通過減稅和加速企業折舊,以及改革一系列有礙於生產的規章制度,為企業經營者提供寬松的環境和市場自由競爭的政策空間。

調動企業經營者和投資者各方面的積極性,擺脫停滯和膨脹,促進經濟的穩定和發展。

里根的經濟發展總體思路是以供給學派的減稅政策來對付經濟停滯,以貨幣學派的控制貨幣供應量來對付通貨膨脹。

1981年2月,里根向國會提出的經濟復興計劃就是這兩個學派經濟理論觀點相結合的產物,它集中體現了里根經濟學的主要內容。這個計劃的要點是:

(1)削減財政開支(不包括軍費),特別是社會福利開支,減少財政赤字,至1984年實現預算收支平衡。

(2)大規模減稅,三年內減少個人所得稅300,4,對企業實施加快成本回收制度等,給企業以稅收優惠。

(3)放鬆政府對企業規章制度的限制,減少國家對企業的干預。

(4)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實行穩定的貨幣政策以抑制通貨膨脹。

這一計劃反映了里根經濟學的基本設想是:摒棄需求管理對工資、物價的控制和隨機應變的貨幣政策;

主張採用減稅和緊縮政府開支,實行預算平衡和貨幣供應量的穩定增長;放鬆政府對企業的限制和干預,通過刺激供給、自由競爭,使美國經濟達到自動復興和發展。

里根經濟學在實踐中,奉行供給學派和貨幣學派的理論,糾正了凱恩斯學派的某些片面性,但也遇到了不少麻煩。

比如,減稅和增加軍費同時並舉,造成財政上的超分配和財力不堪重負,從而導致美國經濟新的困難和不平衡。

由此可見,里根政府理論上反對干預。但實際上並沒有放棄干預。正如一些經濟學家所稱:里根政府所實行的是沒有凱恩斯的凱恩斯主義,或是沒有凱恩斯主義的凱恩斯效應。

雖然信奉供給、貨幣學派理論,反對凱恩斯主義,但在進行宏觀經濟調控的實踐中,他並不為所確認的理論觀點所束縛,而是吸收了各派的長處,綜合運用。

比如,為了擺脫經濟困難,在實踐中,他運用凱恩斯學派所主張的通過增減政府開支調節社會總需求的政策,供給學派所主張的通過減稅和放鬆對經濟的干預來刺激供給增加的政策。

以及貨幣學派所主張的控制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穩定貨幣政策等綜合地運用於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擺脫滯脹和控制通貨膨脹的經濟目標。

里根經濟學的成功之處,不僅在於有一套經濟政策,更為重要的在於它以高利率作為膨脹的財政政策與緊縮的貨幣政策同步策應的支持點和平衡點所形成的新機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里根經濟學

『柒』 美國新經濟政策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羅斯福新政

『捌』 美國經濟政策

發生在一年前的「9·11」恐怖襲擊事件給美國經濟造成了嚴重的直接經濟損失,而且使已經陷入衰退的美國經濟復甦更加乏力。一年來,為恢復經濟增長,重振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美國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調整,但從目前的情況看,收效並不很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9月25日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調低了對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測,認為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將為2.2%,明年也僅將提高到2.6%。世界其他幾大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前景也不容樂觀,基本上全部低於原先的預測。
眾多因素導致巨額財政赤字出現。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政府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宏觀調控的首要目標,開始從抑制貨膨脹和防止經濟過熱,轉移到反通貨緊縮、防止衰退和通過投資增加需求上來。2001年,美聯儲連續11次降息,聯邦基金利率降到了40年來的最低水平,同時加快了減稅的步伐,減稅總計達1.35萬億美元。此外,美國政府大幅度增加政府開支和公共投資,破紀錄地提高鋼鐵產品關稅和對農產品的補貼,總統還親自召集並主持經濟論壇以重振市場信心。

政府的一系列擴張性經濟政策的實施,加上近兩年美國經濟本來就不景氣,導致美國在連續4年財政盈餘之後,2001年起重新出現巨額財政赤字。出現巨額財政赤字的原因:一是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從原來的主張減稅節支轉變為減稅和增支雙管齊下;二是增加的軍費開支,形成了新的需求;三是堅持對經濟活動的干預,努力擴大國內需求;四是加大對科研和高科技的投入。

『玖』 美國經濟發展歷史的每個階段具體政策是什麼啊

這里有。http://ke..com/view/19983.htm

『拾』 歷史 自1776年以來美國基本經濟政策是什麼

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
不過這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普遍特徵。
直到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大爆發後,資本主義國家(以美國為首,其它資本主義國家開始效仿)開始借鑒社會主義國家對市場經濟採取大規模的經濟干預,使資本主義國家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但到了20世紀中後期,出現反效果,於是資本主義國家又大力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自由放任的經濟模式又開始佔主導。

閱讀全文

與美國的經濟政策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多少愛情輸在聊天記錄 瀏覽:444
哪些游戲可以看美女的 瀏覽:579
事業單位登記服務中心是什麼機構 瀏覽:47
儒家有哪些名人故事 瀏覽:952
什麼時候流行稱呼美女 瀏覽:740
考生健康檢測申請表在哪裡 瀏覽:720
美女的雞公是什麼樣的 瀏覽:35
怎麼自編故事100字 瀏覽:406
英雄繪本故事怎麼畫 瀏覽:64
我國第三季度經濟大約多少 瀏覽:165
如何促進就業健康發展 瀏覽:133
大山裡的美女有哪些 瀏覽:422
洋務事業的興辦企業有哪些 瀏覽:742
和大人一起讀寓言故事應注意什麼 瀏覽:707
事業編跟上級吵架怎麼緩和 瀏覽:582
美女怎麼有這么多汗的 瀏覽:628
婚姻變淡了怎麼辦 瀏覽:907
美女門牙疼痛是什麼原因 瀏覽:23
幸福城公租房什麼時候交房 瀏覽:128
蒙古語草原美女怎麼說 瀏覽: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