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浙江的經濟情況
2008年的第八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揭曉,浙江省27個縣(市)進入中國經濟百強縣(市)。
其中,慈溪市居第7位,紹興縣居第8位;
餘姚市居第11位,義烏市居第12位,諸暨市居第14位,溫嶺市居第15位,樂清市居第18位;
瑞安市居第20位,海寧市居第21位,桐鄉市居第24位,富陽市居第28位,上虞市居第42位,平湖市居第47位,東陽市居第59位,臨海市居第60位,嘉善縣居第64位,長興縣居第65位,海鹽縣居第67位,寧海縣居第72位,永康市居第74位,玉環縣居第75位,象山縣居第79位,臨安市居第80位,德清縣居第83位,嵊州市居第90位,奉化市居第91位,蒼南縣居第97位。
另外,浙江蕭山成了杭州市蕭山區,浙江鄞縣成了寧波市鄞州區,像這樣的縣域都退出排名了。
浙江經濟發展確是一個奇跡。以1978年與2008年相比,省內生產總值從124億元增長到21486.9億元,從全國第14位上升到第4位;人均省內生產總值由331元增至42214元,首次突破6000美元。財政收入從27億元增至3730.1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連續21年居全國第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2727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258元.據統計,到2001年末,浙江省擁有民營科技企業10366家,技工貿總收入3908億元,佔全省工業總產值的25%。浙江10000多家民營科技企業中,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有近800家,市縣級高新技術企業約700多家,合計占民營科技企業的15%左右。這些企業是浙江經濟的中堅力量,在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參與國際競爭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B. 杭州,寧波,溫州到底哪個是浙江的經濟重心
浙江的四大經濟中心,分布的很均衡合理!
杭州:統領浙北。杭州也是一個海港城市,東邊有杭州灣的海岸線,只是蕭山開發過低,還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相信隨著蕭山的開發,杭州的海洋時代會很快來臨!
寧波:統領浙東。北侖港不用說,吞吐量全世界第一。寧波會帶動台州北部和紹興的發展。
溫州:統領浙南。同樣也是海港城市。只是似乎和杭州一樣,海岸線沒得到充分利用。溫州帶動台州南部和麗水地區的發展。
義烏:四大區域中心唯一的內陸城市。浙江省地理中心在其境內。處於浙東北和浙西南的過渡地帶,浙江的鐵路大動脈—滬昆線橫穿義烏。義烏將會帶動浙江中部的發展。
C. 浙江的經濟
浙江是中國省內經濟發展程度差異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寧波、紹興、溫州是浙江的四大經濟支柱。其中杭州和寧波經濟實力長期位居中國前20位。
2012年浙江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達到10340.454美元,超出中國人均GDP6100美元,並且所轄所有11個地級市的人均GDP均高於中國平均水平,發展十分均衡,發達程度高,達到上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2014年,浙江省生產總值(GDP)40154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7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915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9222億元,分別增長1.4%、7.1%和8.7%。人均GDP為72967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1878美元),增長7.3%。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由上年的4.7:47.8:47.5調整為4.4:47.7:47.9。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
2014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1%,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3.1%;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9%;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0.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1.8%;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0.6%。
2014年,財政總收入7522億元,比上年增長8.9%,增速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121億元,增長8.5%,增速比上年回落1.8個百分點。
2014 年11月,浙江省區被列入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 2013年浙江省各市GDP排名城市GDP總量
(億元) 增長率/%人均GDP/元人均GDP/美元人均排名1 杭州 8343.52 8.0 94791.18 15305.69 1 2 寧波 7128.87 8.1 93322.03 15068.47 2 3 溫州 4003.86 7.7 43728.88 7060.69 11 4 紹興 3967.29 8.5 80260.77 12959.50 4 5 台州 3153.34 7.9 52511.91 8478.96 8 6 嘉興 3147.6 9.3 69269.37 11184.75 5 7 金華 2958.78 9.1 54802.37 8848.80 7 8 湖州 1803.35 9.0 62070.57 10022.37 6 9 衢州 1056.57 9.1 49838.21 8047.25 9 10 麗水 983.08 9.2 46437.41 7498.13 10 11 舟山 930.85 8.5 8.51 13184.38 3 浙江省素有「魚米之鄉」之稱,大米、茶葉、蠶絲、柑桔、竹品、水產品在中國占重要地位。綠茶產量佔中國第一,蠶繭產量佔中國第二,綢緞出口量為中國30%,柑桔產量中國第三,毛竹產量中國第一。浙江是中國高產綜合性農業區,茶葉、蠶絲、柑橘、海鮮和竹製產品等在中國佔有重要地位。
浙江一個漁業大省,漁業由傳統生產型,過渡到捕澇、養殖,加工一體化,內外貿全面發展的產業化經營。石浦漁港、沈家門漁港是中國最早四大中心漁港中占兩席,海洋捕撈量居中國之首。杭嘉湖平原是中國三大淡水養魚中心之一。
2014年,浙江省糧食播種面積為1267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0%;糧食單產和總產量分別為5979公斤/公頃和757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2.1%和3.2%(見表2)。油菜籽播種面積155千公頃,比上年減少2.9%;蔬菜620千公頃,增長0.2%;花卉苗木138千公頃,增長5.1%;葯材33千公頃,增長3.0%;果用瓜101千公頃,增長0.2%。
生豬年末存欄965萬頭,年內出欄1725萬頭,分別比上年減少25.1%和9.0%。肉類總產量156萬噸,比上年減少9.9%。水產品總產量為575萬噸,比上年增長3.5%,其中,海水產品產量468萬噸,增長4.6%,淡水產品產量107萬噸,減少0.7%。
浙江省新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1457個,面積107萬畝,累計建成6441個、面積572萬畝;新建30個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40個省級主導產業示範區和126個省級特色農業精品園,累計建成現代農業園區642個,總面積360多萬畝。農民信箱系統完成升級改版,現用戶保有量達到272萬人,2014年共發送信件6億封,簡訊9億條,日點擊量超過200萬次。浙江省已有農業龍頭企業7621家;浙江省土地流轉率達48%。新登記家庭農場5000多家,14326人獲得職業資格證書。
全年各級投入美麗鄉村建設資金達到208億元。到年末,浙江省共開展6120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農戶(已接入和正在接入)150萬戶;開展農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村1901個。浙江省97%的村實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37%的村實現生活污水有效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戶受益率達到42%,已有46個縣(市、區)成為美麗鄉村創建先進縣。浙江省在建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87個,保護利用一般村434個;農家樂休閑旅遊旅遊村856個、旅遊點2336個。「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培訓總人數69萬人。 工業
浙江工業以輕工業、加工製造業、集體工業為主。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1995年底,鄉鎮工業已佔浙江省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三。絲綢工業歷史悠久,產品精美,傳統工業聞名遐邇。電力工業發達,秦山核電站為國家第一座核能電站。
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543億元,比上年增長6.9%,輕、重工業增加值分別為5407和7137億元,分別增長6.1%和7.4%(見表3)。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增加值2211億元,增長5.9%。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64392億元,增長5.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12085億元,增長5.2%;出口交貨值占銷售產值的比重為18.8%,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544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536億元,下降5.5%;股份制企業428億元,下降5.3%;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1034億元,增長6.3%;私營企業1221億元,增長5.5%。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6.8%,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
建築業
全年建築業增加值2445億元,比上年增長9.0%。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利潤總額590億元,增長11.2%;稅金總額660億元,增長16.1%。 社會消費
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905億元,比上年增長11.7%,扣除價格因素增長10.7%(見圖5)。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4177.7億元,增長11.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727.6億元,增長13.1%。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5179.5億元,增長11.9%;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725.8億元,增長10.1%。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6.7%,石油及製品類增長8.8%,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13.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8.9%,中西葯品類增長16.5%,日用品類增長14.1%,金銀珠寶類增長5.1%,通訊器材類增長10.2%,傢具類增長36.9%,五金、電料類增長47.5%,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58.2%。年末浙江省已登記的商品交易實體市場4321家,交易額為1.95萬億元,增長9.2%。
對外經濟
2014年,進出口總額355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進口817.9億美元,下降6.0%;出口2733.5億美元,增長9.9%(見表7)。月均出口228億美元,其中7月份出口26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民營企業出口1911億美元,增長14.3%,高於浙江省出口平均增速4.4個百分點,占浙江省出口總值的69.9%,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對浙江省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為97.1%。
2014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550個,比上年減少22個;合同外資24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58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0.1%和11.6%。第三產業利用外資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合同外資14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98億美元,分別比上年下降3.7%、增長24.3%,分別占外資總額的59.5%和62.0%,比上年分別回落2.4、提高6.4個百分點。
2014年,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51.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7.6%;浙江省勞務人員實際收入1.6億美元,增長46.9%。經審批和核準的境外投資企業和機構共計577家,比上年增加9家;其中中方投資58.2億美元,增長5.4%。全年實際對外直接投資34.8億美元,增長45.2%。
交通郵政
2014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為1517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全年鐵路、公路和水運完成貨物周轉量9548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6.7%;旅客周轉量1077億人公里,增長5%。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684.5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郵政業務總量538.8億元,增長64.3%;電信業務總量1145.7億元,增長19.6%。年末本地電話交換機容量1769萬門,比上年減少844萬門;行動電話交換機容量11141萬戶,增加334萬戶。行動電話用戶7371萬戶,比上年增加299萬戶,普及率134.6部/百人;本地電話用戶1642萬戶,減少139萬戶,普及率30線/百人。年末互聯網用戶數6371萬戶,比上年增加373萬戶;其中固定互聯網寬頻接入用戶1276萬戶,增加33萬戶。
旅遊業
2014年,浙江省實現旅遊總收入6301億元,比上年增長13.8%。其中,接待國內旅遊者4.79億人次,增長10.2%,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947億元,增長14.3%;接待入境旅遊者931萬人次,增長7.5%,實現旅遊外匯收入57.5億美元,增長6.7%。
金融業
2014年,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79242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5%,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增長7.2%。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7136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2%,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增長9.5%。年末個人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3116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6.2%。
年末共有境內上市公司266家,累計融資3706億元;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123家,佔全國中小板上市公司總數的16.8%;創業板上市公司41家,佔全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總數的10.1%。
全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258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584億元,增長14.2%;人身險保費收入674億元,增長12.7%。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475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350億元,人身險賠付支出125億元。
D. 為什麼浙江的經濟這么發達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沿海城市等發展不斷加快,內陸城市也不甘落後,國內很多城市之間的競爭也不斷加快。浙江省就算是一個經濟發展很不錯的城市了,發展產業雄厚,每年都吸引著很多的外勞打工者。在浙江有很多發展的機會,浙江這座城市能夠迅速發展起來也是有很多的原因的。
一:地理位置比較好。
從改革開放以來,我過就放開了很多沿海城市,這時也是很多沿海城市不斷發展起來的原因。沿海城市在交通上有著很大的優勢,可以說港口優良,交通便利。也方便了對外出口。還吸引了很多外企投資,這是非常重要的。而內陸由於交通的限制,所以說沒有沿海城市發展的快。
就算是有很好的條件,也要自己肯動腦,肯動手才行,機會永遠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就像是浙江人一樣,非常的喜歡開拓創新,才有了現在浙江的繁榮。
E. 浙江省哪些城市的經濟比較發達詳細點,謝謝
1,杭州市,2017年,杭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556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38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7857億元,分別增長1.9%、5.3%和10.0%。全市常住人口人均GDP為134607元,比上年提高10321元,增長5.4%。
浙江是中國省內經濟發展程度差異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寧波、紹興、溫州是浙江的四大經濟支柱。其中杭州和寧波經濟實力長期位居中國前20位。2014年11月,浙江省區被列入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
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GDP)51768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1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247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7279億元,分別增長2.8%、7.0%和8.8%,第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7.0%。
浙江-網路
F. 中國經濟最發達的10個省份
經濟發達的省份,通常是指那些經濟實力強,社會發展程度高的省/直轄市。那麼就目前而言,稱得上經濟發達、社會發展程度高的省份依次為廣東、江蘇、浙江和福建。
一、廣東
廣東的區域不平衡問題的確非常突出,但能由此認為廣東經濟不發達,廣東經濟比不過江蘇則是以點帶面想當然了。發達並非單純的搞均衡,而是指其經濟實力上到了哪一層次,以及隨著經濟實力的提升,社會發展方方面面達到了什麼水平。
1.廣東的經濟總量是全國唯一超10萬億的省份,如果作為單獨經濟體參考世界排名將位於西班牙之後世界排名第15名。隨著巨量經濟規模所產生的效應規模,廣東在全國經濟版圖中位置尤為重要。
外貿進出口總額佔1/4;
社會零售消費佔1/10;
吸引外資佔1/6;
港口貨物吞吐量超1/4;
機場客運量超1/10;
經濟總量佔全國1/9
…2.廣東的城市化水平全國最高,2019年達到了71.4,江蘇為70.6,浙江為70.0,福建則為66.5。面積最大,地型最復雜,人口最多,還能將城市化率推進到71.4。你能說廣東經濟不發達,社會發展程度不高?
3.財政稅收超1.26萬億元,全國第一。在支出方面:無論是教育、衛生和民生保障均是全國第一。
4.在高新技術、優勢產業和科技研發方面,廣東有6個地級市進入前30強,總共3.9萬余家,全國第一。擁有包括華為、騰訊、大疆、中興,大族激光等一系列頭部科技公司。如此強悍的科技研發實力,沒有發達開放的市場和經濟是無法支撐的。
5.其他包括建成區面積,主城區人口,甚至城市建設面貌,交通等基礎設施建水平,就憑廣深二市打遍全國(除北京上海外)無敵手。大交通方面:白雲機場、寶安機場均是全國客運,貨運前5的國際樞紐機場,試問哪個省能做到?航運方面:廣東以一已之力占據全國1/4的吞吐量,還有哪個省能達到這種水平?沒有客流和產出,哪來的機場和航運吞吐量?這些不正是現代經濟發達的佐證么?
承然,廣東還有許多不足,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非常之嚴重,但這並不影響廣東的經濟發展處於全國最高水平的層次。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每年廣東吸引的人口流入同樣是全國第一。
所以在我個人看來,單純的居民收入並不能成為某個省份經濟發達與否的唯一標准。經濟發達應該是一個綜合實力的評估。浙江和江蘇的民生做得比廣東好,居民富裕,但反映在整體發展水平方面,卻和廣東還是有不少差距的。
二、江蘇
江蘇是全國發展最為均衡的省份,相信無人不同意。全省13個地級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城市,就連最末的宿遷放在它省也是中上水平。以經濟的角度來看待,江蘇自然是第二,和廣東並稱國內雙巨頭。常住人口超8000萬,GDP總量超9萬億無,更是我國人均GDP第一的省份。從直接反映其經濟實力的財稅來看,去年上繳國家5157億元,僅次於廣東、上海和北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蘇自然環境優越,人文薈萃,物產豐富,歷史上就屬於富庶之地。
在產業布局方面,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高達1.4萬余家,全國前30強經開區江蘇占據7家。是中國除廣東外,經濟最具開放性和外向型的省份。嚴格來說,蘇南地區比大珠三角九市發展得更好。
三、浙江
要說哪個省的民富程度最高,非浙江莫屬。浙江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水平,影響力,文化輸出,科技水平與科教文衛方面,全國第三強是實至名歸的。其它包括財政收入與支出僅次於廣東和江蘇(不含上海、北京),其中其於民生類的支出更是占財政支出的76.1%高佔比,說明浙江的民生保障做得非常厲害。
浙江民營經濟活躍,電商業、小商品交易發達。全省各類商品市場3783個,全年交易額為2.3萬億元。其中,十億級市場274個,百億級市場39個,千億級市場2個,全國無出其中。
去年進出口總額高達30832億元,僅次於廣東、江蘇和上海,全國排名第四。全省進出口總額佔全國1/10之多,屬於外貿強省。其中寧波港更是全球吞吐量(貨重)第一大港,裝箱量全球第三大港。
社會零售方面又是第四,僅次於廣東、江蘇和山東。2019年完成2.7萬億元的社會消費零售總額,人均消費4.6萬元。以人均來計在國內僅次於上海和北京,高於廣東、福建和江蘇。
四、福建
相比前面幾個,福建還是差點火候的,但也遠不中西部省份可比。福建經濟規模偏小,一方面是人口數量偏少,一方面是產業規模偏小。雖然也是以民營經濟為主,但遠沒有浙江的規模和效應。反映在財政收支方面更是全國10多名以後。在社會整體發展水平與基礎設施建設與投入方面,除了廈門外,幾乎看不到發達的影子。無論是進出口貿易、內銷,產業產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福建確實離粵、蘇、浙確實還是有不少差距。
在我看來,也就以上這幾個省份可以稱得上經濟發達,社會發展程度較高。其它包括山東、河南和四川,雖然經濟規模排名前列,不過只能是大而不強,更多的是靠人口堆砌而成。
G. 浙江在全國算發達嗎
浙江省是我國發達的一個省份之一,無論是GDP總量,人均收入都處於全國前列。
1、GDP規模。
2019年浙江GDP達到62352億人民幣,排在全國第四;摺合美元大概是8800億美元,這個GDP規模可以排在全球第18左右的位置,比瑞士,波蘭,瑞典,比利時等發達國家的GDP還要高。
2、財政收入。
2019年浙江省地方財政收入達到7048億人民幣,排在全國第四,浙江省的人均財政收入達到12285元。
3、人均收入。
2019年浙江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9899元,排在全國第三,僅次於上海和北京。
4、上市公司數量。
上市公司數量的多少是一個地區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截止2019年上半年,浙江省總共有440個上市公司。
H. 浙江的經濟發展很超前,它的城市GDP很平均嗎
浙江是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省內的大部分的城市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GDP都非常高。相比於其他省份而言,浙江省內的GDP排名靠後的城市,對比其他省份的城市都是領先的,可見這里的經濟發達的程度。浙江省最發達的城市是省會杭州市,其次是寧波市,這兩座城市都是副省級城市,並且相比其他城市都有著很大的發展優勢。
浙江是中國省內經濟發展程度差異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寧波、紹興、溫州是浙江的四大經濟支柱。其中杭州和寧波經濟實力長期位居中國前20位。2014年11月,浙江省區被列入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
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GDP)51768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1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247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7279億元,分別增長2.8%、7.0%和8.8%,第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7.0%。
I. 我想了解浙江的人文,經濟,地理,氣候等社會面貌''.
浙江是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源地,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境內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被稱為「絲綢之府」、「魚米之鄉」。
浙江省 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折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簡稱「浙」,浙江省東西和南北的直線距離均為450公里左右。據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結果,浙江土地面積10.55萬平方公里,為全國的1.10%,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份之一 。
浙江是中國省內經濟發展程度差異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寧波、紹興、溫州是浙江的四大經濟支柱。其中杭州和寧波經濟實力長期位居中國前20位。
2012年浙江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達到10340.454美元,超出中國人均GDP6100美元,並且所轄所有11個地級市的人均GDP均高於中國平均水平,發展十分均衡,發達程度高,達到上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2014年,全省生產總值(GDP)40154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7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915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9222億元,分別增長1.4%、7.1%和8.7%。人均GDP為72967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1878美元),增長7.3%。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由上年的4.7:47.8:47.5調整為4.4:47.7:47.9。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
2014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1%,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3.1%;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9%;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0.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1.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1.8%;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0.6%。
2014年,財政總收入7522億元,比上年增長8.9%,增速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121億元,增長8.5%,增速比上年回落1.8個百分點。
浙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光照較多,雨量豐沛,空氣濕潤,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候資源配製多樣,氣象災害繁多。年平均氣溫15~18℃,1月、7月分別為全年氣溫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為集中降雨期。極端最高氣溫44.1℃,極端最低氣溫-17.4℃;浙江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10~2100小時。
春季,東亞季風處於冬季風向夏季風轉換的交替季節,南北氣流交會頻繁,低氣壓和鋒面活動加劇。浙江春季氣候特點為陰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時常出現大風,浙江省雨水增多,天氣晴雨不定,正所謂「春天孩兒臉,一日變三變」。浙江春季平均氣溫13~18℃,氣溫分布特點為由內陸地區向沿海及海島地區遞減;浙江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為由西南地區向東北沿海地區逐步遞減;浙江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氣象災害有陰雨、倒春寒等。
夏季,隨著夏季風環流系統建立,浙江境內盛行東南風,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活動對浙江天氣有重要影響,而北方南下冷空氣對浙江天氣仍有一定影響。浙江省各地雨日為32~55天。夏季主要氣象災害有台風、暴雨、旱澇等。
秋季,夏季風逐步減弱,並向冬季風的過渡,氣旋活動頻繁,鋒面降水較多,氣溫冷暖變化較大。浙江省秋季平均氣溫16~21℃,東南沿海和中部地區氣溫度偏高,西北山區氣溫偏低;降水量210~430毫米,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山區降水量較多,東北部地區雖降水量略偏少,但其年際變化較大;浙江省各地雨日28~42天。
冬季,東亞冬季風的強弱主要取決於蒙古冷高壓的活動情況,浙江天氣受制於北方冷氣團(即冬季風)的影響,天氣過程種類相對較少。冬季氣候特點是晴冷少雨、空氣乾燥。冬季平均氣溫3~9℃,氣溫分布特點為由南向北遞減,由東向西遞減;各地降水量140~250毫米,除東北部海島偏少明顯外,其餘各地差異不大;浙江省各地雨日為28~41天。冬季主要氣象災害有寒潮、雨雪等。
J. 浙江屬於窮省還是富省
浙江屬於富省。
浙江是中國省內經濟發展程度差異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寧波、紹興、溫州是浙江的四大經濟支柱。其中杭州和寧波經濟實力長期位居中國前20位。
浙江境內整體比較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