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如何加快轉變經濟

如何加快轉變經濟

發布時間:2022-06-17 17:10:36

⑴ 如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一)優化產業結構是新時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路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從國際看,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產業競爭異常激烈。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發達國家紛紛提出「再工業化」戰略,試圖在新的技術平台上提升製造業和發展新興產業,繼續以核心技術和專業服務牢牢掌控全球價值鏈的高端環節,對我國提升產業層次、發展先進製造業形成巨大壓力;新興市場國家也在加快產業升級,一些發展中國家利用其低成本優勢,加緊與我國在傳統國際市場展開競爭,我們面臨著發達國家搶占戰略制高點和發展中國家搶占傳統市場的雙重壓力。從國內看,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傳統發展模式面臨諸多調整。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發展方式還沒有根本改變,勞動力、土地、燃料動力等生產要素價格持續上升,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約束日趨強化,對優化產業結構形成了倒逼機制。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不到位,不僅影響短期穩增長促轉型目標的實現,還將嚴重製約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實現。

(二)優化產業結構是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推動,更多依靠城鄉區域發展協調互動。要通過產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提高產業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改變產品附加值低、產能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的狀況,提升產業整體素質。著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產業發展模式向綠色低碳、清潔安全轉變。統籌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打造新優勢,增強我國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

(三)優化產業結構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主要著力點

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努力實現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可持續發展。把優化產業結構作為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重要動力,創新品種、提升質量、創建品牌、改善服務,努力向消費者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和服務,引領創造新的消費需求,擴大消費市場。把優化產業結構作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把優化產業結構作為促進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依託,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和農業現代化。

⑵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市場本質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要觀點:(一)市場的本質是大眾購買力與大眾需求的結合。沒有購買力的大眾需求是形不成市場的。(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目標是建成環境友好型的經濟發展體系。(三)一切形式的經濟實體都是以大眾購買力作為其終極消費市場的。即使是表面上看起來不會直接依賴大眾購買力的經濟門類,譬如原材料生產行業等,也都是以大眾購買力作為終極市場的。(四)建成社會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體系的核心,就是保障大眾購買力的提高與經濟發展速度基本同步。(五)社會和諧的基礎在於經濟領域。社會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體系就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六)不僅中國還需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社會環境友好型經濟。全世界都需要發展社會環境友好型經濟。

⑶ 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途徑,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主要是要做到「一個立足點」「四個著力」「五個更多依靠」:

第一,把提高質量和效益作為推動發展的立足點。必須克服重規模輕質量、重速度輕效益的傾向,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真正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努力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和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第二,做到「四個著力」。

1、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只有企業充滿活力,整個經濟才會有勃勃生機。

2、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只有形成有利於創新的體制機制,才能實現科學發展。

3、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現代產業體系猶如一個國民經濟有機體的軀乾和骨架,軀干骨架搭建合理,有機體才堅實有力、健康發展。

4、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只有在競爭中不斷形成新優勢,才會立於不敗之地。「四個著力」指明了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內容,明確了不斷增強我國長期發展後勁的路徑,體現了我國經濟發展全方位的戰略選擇。

第三,「五個更多依靠」。

1、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投資、出口、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由於國際經濟形勢和國內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依靠投資或者出口拉動經濟增長難以持續,必須依賴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的協同作用,特別是更多依靠和發揮內需,尤其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把經濟增長建立在內需持續擴大、民生不斷改善的基礎之上。

2、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不斷升級和優化是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產業發展的方向。要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經濟發展是提升中國經濟質量和後勁的必然選擇。

3、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我國經濟發展由於過度依賴生產要素數量投入,,各項要素的技術含量不高,科技進步和創新的貢獻有限。必須改變這種狀況,逐步形成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核心的新的增長動力。

4、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推動。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短缺,在快速發展中資源、環境壓力巨大,通過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推動經濟發展成為必然要求。

5、更多依靠城鄉區域發展協調互動。逐步改善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實現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⑷ 如何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加快轉變經濟發

縱觀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我們可以意識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刻不容緩,亟待解決。
這是因為:
第一,我國目前的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為繼。我國既有的經濟發展方式的特點為靠便宜發展經濟。我國的資源環境便宜,勞動力豐富便宜。資源環境便宜說明我們環境資源的成本低,成本低即意味著污染大。勞動力便宜,意味著工人的工資低,那麼工人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就會被扼殺,工人的購買能力就下降,那麼國內需求就不足,經濟增長就緩慢。此外,我國的產業鏈處於低端狀態,我們的工業只管加工、製造而沒有創意、設計、營銷等環節。很多知名品牌都在中國生產,不僅在中國消耗資源,還把污染留在中國,不僅賺的錢少,還留下許多環境問題。還有過度依賴外需。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十分重視與外國的經濟貿易,許多投資者都看好國外投資,往往而忽略了國內的市場。我國是人口大國,消費需要理應很大,但是我國經濟過度依賴外需而忽略內需。
第二,國際格局發生變化。隨著周期性的國際經濟危機地不斷發生,國際經濟發生巨大變化,當前的世界經濟是一個一體化的經濟,牽一發而動全身。只要其中有一些大國經濟發生變化,那麼我們國家的經濟必然會受到影響,例如2008年的經濟危機,美國要恢復實體經濟,加強出口,此時中國要靈活地改變出口的產品。否則中國的出口必然會受到巨大影響。
第三,我國經濟進入到追求質量而不只是追求速度、規模的階段。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國一直以發展速度經濟和規模經濟為主,不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那樣帶來的只有微弱的經濟成效和巨大的環境污染。
第四,我國經濟走上內生增長、創新驅動軌道的需要。隨著經濟危機的不斷發生,我國政府意識到發展創新型經濟的重要性,要主要依靠本國產業來帶動經濟的發展。
第五,我國經濟結構單一,主要以工業為主,第三產業發展緩慢。縱所周知,自我國發展工業以來,一直以工業為主,第三產業發展極度緩慢。作為正確的經濟發展結構應該是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發展。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其實質是要求我們採取綜合措施,加快形成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相一致的發展方式。
根據十七大的精神指示,在當前和今後的時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要做到「兩個堅持」和「三個轉變」,
即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
(window.cproArray = window.cproArray || []).push({ id: "u3054369" });
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那麼我們具體怎麼做呢?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能充分發揮的道路。人力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資源在市場的自發調節下得到合理的配置。正所謂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要更為注重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來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通過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要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服務性行業的發展,增強大三產業所佔的比重。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的第三產業占整個GDP的比重僅有40%,而第三產業人員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僅有33%,比發達國家低20~30個百分點。而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就業佔70%~80%,可見,我國第三產業發展滯後造成第三產業吸納就業容量大的優勢得不到發揮。在當代經濟模式中,知識經濟發揮了無可比擬的作用,如美國的矽谷。所以,我們還應該發展以知識為內涵的知識經濟,國家應該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鼓勵知識經濟的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發展現代服務業,但要遵循經濟的發展規律,要創造條件。此外,農業、工業與第三產業之間要協調發展。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要堅持城鄉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改革開放以來,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無論是東部地區、中部地區還是西部地區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但與城市相比,農村發展相對滯後;與東部地區相比,中西部地區發展相對滯後。城鄉之間和區域之間發展差距仍然較大。因此,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就需要堅持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堅持不懈地實施統籌城鄉和區域發展的方針和政策,在繼續推進城市化的過程中,扎扎實實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在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現代化的同時,促進中部崛起、西部開發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要進一步擴大內需。我國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消費人群龐大,但是由於我國傳統的消費觀念,大部分居民處於保守狀態,把錢存在銀行而不大願意拿出來消費,所以我國內需不足。此外,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民占絕大多數,所以農民群體也是主要的消費者。國家要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民收入,才能提高消費水平。因此,要促進經濟增長,就必須要刺激居民消費,拉動擴大內需。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要通過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科學發展需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加強生態建設。科學發展需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加強生態建設。要從一次性和單一性利用資源轉向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資源,從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增長轉向以環境優化增長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均資源明顯不足。人均耕地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警戒線。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礦產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進口依賴程度已經超過40%。而在降低單位產值的能耗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與此同時,我國在減少污染物排放方面任務十分艱巨,因污染物高排放引起的重大環境事件,危及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所以,節能減排不僅是節省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問題,更關繫到可持續發展和以人為本等科學發展的全局。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目前我國的收入分配製度存在兩個大問題:一是貧富差距大,二是國家財政收入佔GDP比重高。在當前社會,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收入差距不是越來越小,二是越來越懸殊。貧者越窮,富者愈富!此外行業之間和區域之間的收入差距也不斷拉大,特別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拉大。所以國家要採取公平與效率兼顧的政策,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對高收入者收取高稅收,取締非法收入等。我國的財政收入要一直佔GDP比重絕大部分,收入分配製度不合理。因此,國家要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改變收入分配格局。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要改革科研體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根本。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再一次把自主創新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我們應該把握住機會進行創新。改變傳統的閉塞落後的教學方式,完善教育體制,積極倡導鼓勵創新,設置創新科研項目,提高我國整體的創新能力。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提供技術和智慧支持。

⑸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是什麼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如下
第一,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統籌城鄉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區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第二,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作用,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壯大創新人才隊伍,推動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第三,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第四,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節約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⑹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是什麼

黨的十八大報告在科學分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展緩慢原因的基礎上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這就進一步明確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著力點。

人們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形成有利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制度安排和利益導向。

(6)如何加快轉變經濟擴展閱讀:

深化改革的關鍵作用

第一,改善需求結構必須依靠深化改革。要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就必須深化投資、財稅、價格、行政管理以及收入分配、社會保障、戶籍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第二,提升產業結構必須依靠深化改革。要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帶動轉變,就必須深化要素價格、財稅體制、市場准入和監管體制等方面改革。

第三,優化要素投入結構必須依靠深化改革。要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從根本上說,必須深化企業制度、科技體制、教育體制和其他方面體制的改革。

⑺ 如何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1) 必須堅持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 必須堅持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3) 必須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統籌國內與國際兩個市場,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把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4) 必須堅定不移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通過發展經濟增加人們的收入,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並縮小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確保人民共享經濟繁榮成果。
(5) 改革和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縮小收入差距;
(6) 改善民生,促進就業,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⑻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思路有哪些

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十二五」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主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成為未來時期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也是贏得未來的關鍵抉擇。圍繞「十二五」
期間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問題,本報記者日前采訪了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教授。他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
經濟發展「快而不優」,經濟規模「大而不強」。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在於傳統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從國內外現狀以及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考量,轉變經濟發
展方式已是當今政府和社會共同面對的重大使命。「十二五」時期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攻堅階段,面對種種制約和困難,必須明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思路。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重而道遠

記者:黨的十七大會議以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了國家經濟生活中的關鍵性話題。「十二五」更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那麼,在您看來,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要性體現在何處?

辜勝阻:「十二五」經濟工作的主題是科學發展,主線是轉變發展方式。之所以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因為傳統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已經難以適應我
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需要,不符合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代訴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舉世矚目,我們的競爭武器是「五低」——低成本、低技
術、低價格、低利潤以及低端市場,依靠這「五低」創造了經濟增長的輝煌成績。但是我們付出的代價卻是「四高」——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高污染。這樣,
我們發展的結果是:經濟規模很大,經濟總量世界第二,但是「大而不強」;增長速度很快,改革開放30年來平均速度達到9%,但是「快而不優」;雖能快速提
升GDP,卻無法創造高利潤;雖可大量生產商品,卻無法創造品牌;雖可吸納大量就業人口,卻無法大幅提高勞動者的收入和福利。中國要走向真正的世界強國,
這種傳統發展模式必須轉變,要向以科學發展觀為主導、以人為本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記者: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國家採取了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國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的成效如何?

辜勝阻: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國家始終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題,突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採取了多方面的政策措
施。在擴大內需方面,國家繼續實施家電下鄉、汽車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以刺激居民消費需求;出台《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准入的行業和領域,以擴大民間投資需求;進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等。在調整經濟結構
方面,國家加大了淘汰落後產能的步伐,通過銀行信貸政策、財稅政策等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出台了《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培育發展節能環保、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葯、高端裝備製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出了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等等。從實際效果來看,我們在淘汰落後產能、
發展新能源等方面成效顯著。但是,從國民經濟整體上來看,我國傳統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還沒有根本改變,還占據著主導性地位。從這個意義上講,加快轉變經
濟發展方式任重而道遠。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面臨的幾大難點

記者:十七屆五中全會認為,「十二五」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這意味著在「十二五」時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時間上非常關鍵,在難度上也更大。在您看來,在未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面臨哪些難點?

辜勝阻: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由此表明轉變經
濟發展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經提出了多年,也採取了很多政策措施,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進展還是比較緩慢。

「十二五」是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同時也是國內外經濟社會環境極其不穩定不確定的復雜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短期問
題和長期問題交織,結構性問題和體制性問題並存,國內問題和國際問題互聯。我們一方面要在復雜的格局中保持國內經濟平穩運行,另一方面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
方式,這其中將面臨諸多「兩難」問題。

一要處理好房地產調控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既要有效遏制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又要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減弱經濟增長對房地產的過度依賴。當
前房價的過快上漲不僅使住房這一民生問題成為社會的焦點,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未來房市的風險。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勢在必行。同時,房地產業是各行各
業開發的先導,綜合性強,關聯效應大,直接影響到整個經濟的健康發展。房地產業既是支柱產業,同時也是民生產業。

二要處理好收入分配改革與企業發展之間的關系,既要提高勞動者收入,又要防止短期內企業生產成本增長過快影響企業發展。當前,我國企業尤其是中
小企業主要依靠廉價勞動力的成本優勢,「利潤比刀片還薄」,同時還面臨融資困難、用工艱難、市場萎縮、負擔沉重、成本攀升等問題。勞動者工資與企業生產成
本直接掛鉤,勞動成本的過快上漲會降低企業利潤空間,最終不利於擴大就業、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但消費是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要提高居民消費能力、轉變經濟
發展方式、更好地實現人民群眾體面勞動和尊嚴生活,就必須堅定不移地穩步推進收入分配改革,逐步提高勞動者收入報酬。

⑼ 如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黨的十八大報告所闡述的這一重大戰略任務,是基於深刻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處的國內外環境後提出的。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對內需要不斷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對外需要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其落實的關鍵在於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通過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提升發展的質量與效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國內外經濟環境新變化要求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經濟發展方式的選擇是與發展環境密不可分的。金融危機以來,國際經濟政治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我國戰略機遇期的挑戰因素明顯增加,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客觀壓力加大。
國際方面,近期世界經濟逐步復甦,但進程緩慢,國際市場持續震盪。受歐債危機、美國財政懸崖問題等的拖累,全球經濟面臨不確定性,經濟缺乏新的增長點,短期內難以實現強勁反彈。在原有需求動力減弱的背景下,許多國家紛紛謀求通過經濟結構調整拉動增長,新一輪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態勢顯現,新興行業和技術創新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
國內方面,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與發展程度的加深,我國的傳統競爭優勢正在逐步減弱。在外需增速放緩的同時,國內的綜合成本卻持續上漲,勞動力價格不斷攀升,資源環境約束明顯增強,盈利空間急劇縮小。此外,創新能力不強,研發能力有限等問題也制約著中國產業發展的質量與效益,長期以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已不可為繼。
「我們要堅定信心,打勝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場硬仗,把我國經濟發展活力和競爭力提高到新的水平。」按照十八大報告的要求,經濟轉型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努力實現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由出口投資拉動型向內需導向型發展模式的轉變,實現勞動力、土地、資源等生產要素從低端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從製造業向服務業,從低質低效行業向高質高效行業的轉移,從而實現經濟發展質量、效益與競爭力的全面提升。這也需要政府轉變管理經濟的模式,在發揮好宏觀管理和指導作用的同時,堅持市場的導向作用,尊重市場規律,開展以市場為基礎的生產要素與結構調整,積極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有效配置中的關鍵作用。
二、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是實現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的先決條件
三十年多前的改革開放政策為中國經濟的騰飛排除了思維模式的障礙,逐步拆除了體制上的桎梏,讓社會生產力從傳統的計劃經濟中解放出來,煥發出勃勃生機。現在,我們無論是在經濟結構、增長方式,還是在區域差異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此前的改革潛力已逐漸釋放,需要新的動力。面對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與條件的顯著變化,我們急需新一輪的改革,構建起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加快形成新的對內對外的經濟發展方式,為中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與制度保障。
(一)營造平等競爭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創造良好的體制政策環境,以適應和增強各類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目前,市場還存在部分行業缺乏競爭,政府對經濟活動直接干預過多、過度監管與監管不到位並存等問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有待改善,企業的治理結構和合規經營還有待提高。我們應該通過有力的改革舉措,切實打破壟斷,增強競爭,尤其為民間資本和民營企業創造良好的市場條件和經營環境,通過優勝劣汰機制規范市場秩序,增強企業生存競爭能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秀公司,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新和發展活力,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良性市場格局。
(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建設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這要求我們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中,要牢牢把握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這一本質,積極建設和運用好金融系統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為經濟的整體發展提供支持與保障。「百業興則金融興,百業穩則金融穩。」這次金融危機充分說明了有些西方發達國家發生的虛擬經濟過度膨脹、脫離實體經濟的嚴重惡果。我們要以此為戒,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原則,結合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和需求,積極推進金融體制改革,通過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體制問題、加快發展民營金融機構、深化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等有針對性的金融改革措施,有效疏導實體經濟發展瓶頸,促進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目前,我國的金融市場還處於相對初級階段,資金的利用效率還不是很高。在做好金融監管,有效控制風險的同時,也要積極鼓勵和推進有益的金融創新,維護金融業的活力與競爭力,提升其配置資源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構建有效服務各類市場主體的多元化、多層次的現代金融市場體系。
(三)實施創新驅動,加快產業升級,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創新將是中國經濟保持活力和競爭力的關鍵所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創造良好的政策體制環境,鼓勵與保護市場的創新能力,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技術創新體系、知識創新體系,健全相關法制環境,實現對知識產權的有力保護,把社會智慧和力量引導到創新發展上來。堅持走自主創新道路,抓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也是中國實現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迫切需要。我們要通過快速提高創新能力,轉變中國經濟過度依賴要素數量投入的狀況,不斷提高資本投入的技術含量和勞動力的素質水平,加快向全球價值鏈分工的上游移動,保證中國在新一輪的國際產業競爭中處於優勢。
三、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這一提法體現了我國更加積極主動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更加重視開放的質量與效益,順應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凸顯了內外統籌的科學發展思路。結合當今世界經濟形勢看,此次提出的「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與以往的「擴大對外開放」相比,強調了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
當前,我們需要努力轉變對外經濟粗放型發展的模式,引導企業出口從傳統的競爭成本向競爭技術與品牌的轉變,擴大高附加值產品和自主品牌的出口比例,鼓勵企業提升科研與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中國製造」的質量和水平,逐步實現「中國創造」的跨越式發展,努力提高對外開放的經濟效益,提升中國產業的國際分工地位,實現對外經濟的高效益、高質量發展。
在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我們也要堅持共同發展、互利共贏的原則,理解和尊重合作方的利益訴求,積極尋找利益共同點,推動與經貿夥伴的相互開放和務實合作,不斷拓寬外部空間,為我國的自身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閱讀全文

與如何加快轉變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什麼時候突然感到幸福 瀏覽:597
孔子故事有什麼 瀏覽:615
如何懷好健康的胎 瀏覽:941
表哥說幸福美滿怎麼回復 瀏覽:659
事業單位考試成績如何達到全市平均水平 瀏覽:325
健康證辦理需要檢查什麼 瀏覽:293
怎麼給孩子講外婆的故事 瀏覽:93
兩條魚接吻怎麼形容愛情 瀏覽:87
小學生居家防疫健康記錄表怎麼填 瀏覽:495
武義事業編制人員哪些人需要政審 瀏覽:269
遞交婚姻登記需要什麼 瀏覽:166
如何評價經濟停擺下的超低廉石油 瀏覽:815
愛情抗體韓語怎麼寫 瀏覽:534
行政事業單位慰問金怎麼用 瀏覽:838
財政所怎麼是事業單位 瀏覽:913
事業單位初級證丟了怎麼補辦 瀏覽:522
俄羅斯美女叫什麼 瀏覽:331
林青霞事業什麼時候開始的 瀏覽:385
鄉村愛情李現演什麼 瀏覽:929
如何提高生活幸福力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