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季度中國各地GDP全線反彈,這意味著什麼
一季度GDP數據亮眼,折射出各地經濟穩步恢復。但在疫情特殊背景下,各地仍保持清醒,有的還自潑“冷水”。
㈡ 經濟反彈是什麼意思
所謂回彈效應是指當一項新技術提高能源效率之後,刺激消費者和生產者使用更多能源,結果可能不會達到能源消耗減少預期,甚至可能增加。回彈效應是經濟學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在經濟增長和能源供給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對於能源效率和能源消費關系的研究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在能源回彈效應領域內,目前還沒有形成統一標準的分類方法,其定義和術語也不完全一致。針對該問題,對國內外關於能源回彈效應的各種定義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上對能源直接回彈效應的機制進行經濟學分析,從微觀角度更透徹地理解直接回彈效應中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並根據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內涵,分析當空調的能源效率提高,會對能源消費產生怎樣的影響。結果表明:由於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存在,能源效率的提高,不一定會使能源消費量減少,從而更好地理解回彈效應的存在。
㈢ 中國經濟增速超過預期助力全球經濟增長,中國是如何做到經濟反彈的
因為中國對於新冠疫情報防控特別的有效,也比其他國家更早地控制住疫情,所以能夠做到經濟反彈,從而助力全球的經濟增長。在2020年的時候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新冠疫情,大家都非常的惶恐,紛紛的在家裡待著,有很多人都不能去上學和工作,所以這對於國家的經濟發展,陷入了停滯的狀態,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也不能往來所以說對於國家的經濟增長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可是我國因為早早的就控制住了疫情的發展,所以能夠比較迅速地開始復工,復產,有序地推動經濟的發展。所以在控制住疫情之後,我們的公眾可以迅速地回歸到學習與工作之中。形成非常高效的經濟發展秩序。所以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我國現在的經濟發展處於增長的情況。而且現在中國擁有非常龐大的製造業,因為工人們已經恢復工作,所以現在保持著持續增長的勢頭,比同期以來增速都要快。而且路透社也認為在2021年之後,中國會持續領先其他的國家,這樣說並不是不道理的。因為只有中國在2020年的時候實現了經濟的正增長。可是現在已經到了二零二一年很多的國家還沒有擺脫新冠疫情的這個陰影。
㈣ 中國的經濟什麼時候反彈
一般規律是:新興市場國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貧困陷阱」後,很快會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飛階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發展中積聚的矛盾集中爆發,自身體制與機制的更新進入臨界,很多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階段由於經濟發展自身矛盾難以克服,發展戰略失誤或受外部沖擊,經濟增長回落或長期停滯,陷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階段。
所謂「中等收入陷阱」發生的根本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需求疲軟,特別是內需疲軟,導致過度依賴外需。二是能源、勞動力成本大幅度上升。這時效率提高如果趕不上成本提高,就會陷入低效益增長,同時,通貨膨脹變成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高通脹的同時經濟衰退。三是創新力包括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偏弱。技術創新弱使內需不足,難以發現新的投資機會,難以有創新產業和新產品開發,從而使有效投資的機會不足;制度創新不足使市場化競爭嚴重遲緩,導致越是稀缺的資源,越不受市場控制。稀缺性資源倘若不是按照效益指標分配,一定會導致效率低下。而大量低效率高增長的泡沫必定釀成社會不公、經濟泡沫。這就是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
跳出「貧困陷阱」的中國在「十二五」面臨一個新挑戰——「中等收入陷阱」
具體中國的經濟什麼時候反彈不好說。要看是什麼級別的反彈了;還要看中央有什麼好的方法了。否則只能等經濟自由落體後自然反彈啦。
㈤ 中國經濟能不能反彈 關鍵得看房地產
投資的角度來看,經濟在四季度已經出現了一些企穩反彈的苗頭,未來能不能持續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房地產投資。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經濟在四季度已經出現了一些企穩反彈的苗頭,未來能不能持續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房地產投資。 澎湃資料圖
「未來經濟要企穩,很大程度上要看房地產的投資能不能企穩。」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11月13日的「2015CCTV央視財經論壇暨中國上市峰會」上說。
連平表示,今年以來,投資比較疲軟,是經濟下行的最主要的一個原因,而投資下行中間最重要的是房地產投資的下行。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房地產投資增速連續21個月下行,前10個月,房地產開發投資78801億元,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長2%,增速比前9個月回落0.6個百分點。
「我們看房地產投資增速的回落是相當快的,年初的時候還有10%不到一點,現在已經降到了2%,是它拉動了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往下走,當然其他的一些因素也在拉動,但是這個拉動力是最強的。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經濟在四季度已經出現了一些企穩反彈的苗頭,未來能不能持續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看房地產投資。」連平說。
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基本保持20%左右的上漲速度,而今年1-10月的增速降至2.0%,創歷史新低。
當前,樓市正在面臨較大壓力的去庫存階段。
截至10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為68632萬平方米,比9月末增加2122萬平方米。去庫存將成為樓市的主旋律。
房地產面臨的庫存壓力也讓高層領導相繼發聲。
㈥ 屬於全球經濟從至暗時刻觸底反彈的表現有哪些波羅的海指數的V型反轉預示世界經濟正處於什麼階段
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altic Dry Index,縮寫BDI),是航運業的經濟指標,它包含了航運業的干散貨交易量的轉變。
BDI為海岬型,巴拿馬型及輕便型(Handysize)各占權重三分之一的綜合指數。雖然這個指數以波羅的海作名字,但負責管理這個指數的波羅的海交易所卻在英國的倫敦。
BDI波羅的海指數是由幾條主要航線的即期運費(Spot Rate)加權計算而成,反映的是即期市場的行情,因此,運費價格的高低會影響到指數的漲跌,所以,假設現在的原物料需求增加,表示各國對貨輪運輸的需求也跟著提高,在此情況下,運費的漲幅如果可以大過油價成本的漲幅,當然其獲利就可維持。在這種前提下,BDI波羅的海指數會上漲,運輸股的股價也會上漲;假設現在原物料需求依舊增加,但貨輪供給增加而打壞運費市場,此時BDI波羅的海指數會下跌,當然運輸股的股價也會跟著下跌,所以,運費高低的影響遠比原物料的漲跌更是影響航運股獲利的關鍵。
BDI指數一向是散裝原物料的運費指數,散裝船運以運輸鋼材、紙漿、穀物、煤、礦砂、磷礦石、鋁礬土等民生物資及工業原料為主。因此,散裝航運業營運狀況與全球經濟景氣榮枯、原物料行情高低息息相關。故波羅的海指數可視為經濟領先指標。
波羅的海指數由三個部份組成:
波羅的海靈便型指數(BSI)
波羅的海巴拿馬指數(BPI)
波羅的海海岬型指數(BCI)
輕便極限型(Handymax)
波羅的海乾散裝運價指數 (BDI)10 月28 日晚間跌破千點大關,報982 點,為2002 年
8 月8 日以來的新低,尤其短短兩個月指數就跌掉90%,有航商將船空放停航,也傳出 有航商不履行合約。
現值全球金融海嘯,市場產生信心危機,需要時間調整,據報預期需要三個月時間,也
就是明年 1、2 月左右,指數才有可能回升,但升幅不會很多。
部份航商分析,BDI 指數反彈時間,要看內地政策,據了解,目前內地已經把外銷政策
轉為內需,內地整體經濟體的發展,跟指數反轉與否有很大關系,預期推測明年5、6 月指數將會比較穩定。
BDI 失守千點大關,確實不可思議,以往指數在2,000 點、3,000 點時,航商還有賺,跌 到千點以下,基本上都不能維持成本。
此外,再從需求面來看,法人表示,鐵礦砂仍維持7000 萬噸的高庫存水平,價格持續 下跌,跌幅已達 6 成,市場出現有小幅的需求成長,但在中國鋼廠第四季將減產以維持
鋼價下,需求動能恐將下滑。加上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礦砂貨價糾紛仍未解決,巴西非 但漲不成價格,還得面臨中國要求砍價;而且澳洲的鐵礦砂價格,中國也要砍價。
2008 年第四季,航運業傳統的旺季不旺,主要還是受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需求大減,
市場信心盡失,金融海嘯已持續延燒至各行各業,且似乎未見到盡頭,如何度過現在的困難,考驗全球船東的能力。
我記得現在估計800點以下了。日啊~~
3rd Nov 2008, Monday / 2008年11月3日,星期一
Daily Summary of Baltic Exchange Dry Indices
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每日報告
Baltic Exchange Dry Index
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 TM 827 (DOWN 24)
827點 (下跌24點) ↘
Baltic Exchange Capesize Index
波羅的海好望角型指數 TM 1233 (DOWN 32)
1233點 (下跌32點) ↘
Baltic Exchange Panamax Index
波羅的海巴拿馬型指數 TM 662 (DOWN 15)
662點 (下跌15點) ↘
Baltic Exchange Supramax Index
波羅的海超極限靈便型指數 TM 559 (DOWN 24)
559點 (下跌24點) ↘
Baltic Exchange Handysize Index
波羅的海靈便型指數 TM 318 (DOWN 11)
318點 (下跌11點) ↘
㈦ 經濟反彈強勁呈什麼趨勢
經濟反彈強勁,市場的回報率也將呈下降趨勢。歷史經驗顯示,隨著ISM擴張速度越來越慢,市場的回報率也將呈下降趨勢。同時債券收益率漲跌的變化將對市場回報率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債券收益率上升(往往意味著中期增長/通脹預期上升),這個階段的周期性及價值類股票回報往往會更高。
1.市場未來走勢將更多取決於增長預期和債券收益率之間的平衡。債券收益率變動的方向和收益率曲線的斜率也將對市場造成影響。
2.在債券收益率走勢方面,高盛認為債券市場的通貨再膨脹交易仍然完整——收益率的下行空間可能有限,其預計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恢復上行趨勢,本季度結束時接近1.8%。
3.在漲勢迅猛的工業周期股方面,市場定價已經基本反映了全球經濟強勁復甦的預期,相關股票漲勢可能接近尾聲。按歷史經驗,在經濟周期階段,無論經濟增長勢頭如何,只要債券收益率上升,價值股通常表現良好。
4.但本輪市場反彈中出現一些變化:自股市觸底以來,價值股回報遠低於歷史同期水平。高盛認為,這可能是由於實際利率持續走低、疫情利好大量科技公司等因素共同造成。
5.與價值類股不同的是,防禦性類股應會受益於增長強勁和債券收益率上升。但投資者從大周期角度上看,防禦類股票尚未處於周期中最有利的階段。
6.在細分主題方面,「去碳化」很可能會取代「數字化」成為本輪經濟周期中投資的關鍵。同時科技外的投資也將大幅增加,基礎設施支出和與去碳化相關領域(如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大幅上升,可能會為其中一些領域帶來更高的回報。
㈧ 為什麼說中國經濟將要呈「V」形式反彈談談你的理解和依據。
中國經濟呈v是反彈依據,就是我們的內需非常的強勁
㈨ 中國的經濟什麼時候見底反彈
發達國家經濟放緩、歐債危機充滿不確定性、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嚴峻……這些都沒能擋住中國經濟穩中求進的步伐。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2270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8%。中國經濟運行總體上來看,依然平穩穩健,經濟發展緩中見穩、穩中有進。 多重因素疊加GDP增速連續回落 經過數十年的高速發展,加之受全球經濟一體化影響,中國經濟目前進入復雜困難和尋求變革的發展中,尤其去年以來經濟下行風險一直考驗著中國經濟。 今年以來,在國內外復雜的經濟環境中,國內外不少機構對中國經濟前景作出較為悲觀的預期。特別是隨著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逐季回落,更加深了一部分人對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的擔憂,從而對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經濟能否繼續保持平穩快速發展態勢產生疑問。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二季度我國GDP增速為7.6%。這個數字是GDP增速連續第6個季度回落,也是我國GDP增速13個季度以來的新低。 宏觀經濟的核心指標GDP創下近三年新低,究竟是怎樣的具體原因造成的?在交通銀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看來,此輪經濟下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為了抑制通脹,2010年10月我國開始進入加息周期,到了2011年中,存貸款基準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均達到較高水平;為了抑制房地產市場過熱,政府不斷加大對樓市的調控力度;為了維持地方經濟的穩定可持續發展,政府開始清理地方融資平台。政策主動調控是當前經濟增速持續放緩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外部需求不振導致出口受阻。今年1-4月出口增速持續低於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不斷降低。同時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國際經濟復甦乏力導致美元資產受避險需求追捧,國內資本流入減少,境內需求也隨之降低。 今年以來國際形勢復雜多變,而且非常嚴峻。外需不足,內需不旺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 此外,中長期來看,「入世紅利」和「人口紅利」等前期經濟高增長的拉動因素正在逐步減弱,由此也造成「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存在逐步放緩的趨勢」。 GDP增速不必過多地糾結於8% 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8%,二季度增長7.6%,跌破8%,這是時隔三年以後經濟增長速度又一次回到8%以下。但是我們不必過多地糾結於8%,中國經濟運行總體上是平穩的。 對於正在調整、步入減速軌道中的中國經濟,應該給經濟減速一定的容忍度。經濟增速減緩也並非壞事,如果我國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政府是沒有動力去調整經濟結構的。事實上目前經濟增速放緩,為我國調整經濟結構創造了很好的機遇,可以改變依靠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的現狀。 但要看到,當前經濟增速放緩仍處可控范圍。首先,從GDP增速回落持續的時間和幅度看,當前我國經濟形勢要明顯好於2008年。本輪經濟增速雖然也已經連續六個季度回落,但增速也僅從2010年四季度的9.8%回落至2012年二季度的7.6%,回落幅度只有2.2個百分點。而金融危機期間,回落幅度為5.8個百分點。 再以就業而論,2008年沿海地區出現了2000多萬農民工「返鄉潮」,而今年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崗位是600萬左右,全國農民工在城裡面打工6個月以上的外出農民工增長了2.6%。 最後,從居民收入增長情況來看,雖然GDP增速持續走弱,但在2012年上半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7%,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4%,都超過當期GDP增速,特別是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已經連續7個季度超過城市居民收入增速和GDP增速,這一現象是近年來從未出現過的。這些都表明當前經濟增速放緩並未明顯影響居民收入,也從一個側面顯示當前經濟增速放緩仍處可承受區間。 其實,不僅如此,上半年我國經濟還呈現出其他許多新亮點:夏糧實現九連增,創歷史新高;上半年高新技術產業的增加值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長高1.8個百分點;上半年總的能源消費量增速同比回落,物價上漲勢頭得到了遏制,通貨膨脹的壓力明顯趨緩。 由此可見,我國二季度能實現7.6%的增速,實屬不易。 房地產調控不會放鬆 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6.6%,比上年同期回落16.3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繼續回落。此外,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3996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0.0%,而上年同期為增長12.9%。 不可否認,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放緩,房地產調控是一大影響因素。盛來運也坦言,房地產的主動調控在短期內是影響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 經濟數據印證了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上半年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1430億元,同比減少4342億元,下降27.5%。而在營業稅收入中,房地產營業稅則減少183億元,下降8.5%。 對於房地產調控,中央的態度一直很明確:必須堅定不移做好調控工作,把抑制房地產投機投資性需求作為一項長期政策。 那麼,經濟下行壓力之下,下一步房地產市場調控如何進行? 加強房地產調控更多是延續目前的政策基調,從實質性結構性角度看,房地產政策再緊的空間不大,放鬆的可能更大。預計下半年房地產調控的政策會繼續,比如限購限貸政策,同時對於房地產開發商的融資約束有望有所放寬。 如果房地產調控一直這么緊下去,同時房地產銷售保持低位,房地產投資保持低位,則必然會出現的一種情況是,未來房地產供給受限,而擠壓的需求一旦釋放出來,將加劇這種供給不平衡,導致出現更大的房價上漲格局。考慮到當前經濟低迷,穩投資成為各地共識,因此既要控制投機性需求,又要穩定投資,增加未來供給,可行的方式就是繼續此前的限購限貸,打擊投機性購房,同時放寬房地產開發商的融資限制,保證正常供給。 但要注意房地產商缺乏回籠資金繼續投資和蓋房,供給不足可能導致兩年後房價出現報復性上漲。此外,房地產政策可在改善型需求方面稍作放寬。 近期央行連續降息,貨幣政策的放鬆可能影響房地產需求和價格回升,對此要有足夠的預見性。 總之,我們要進一步完善房地產調控政策,進一步鞏固房地產調控的成果。調控房地產有利於國民經濟更持續健康地發展,特別是有利於防止房地產泡沫化對經濟長期發展造成沖擊。 「穩增長」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 盡管經濟適度回調有利於房地產泡沫的調控和企業的結構調整,但是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還是十分必要的,因為這是就業和民生的重要保證。 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需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才有相應的基礎。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比較復雜。穩增長首先要正確判斷形勢,既要看到經濟下行的壓力,也要看到經濟增長的動力;既要有憂患意識,也要增強信心。穩增長不僅是當務之急,而且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 固定資產投資近年來一直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雖然隨著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深入,未來投資的拉動作用應該逐漸被消費所超越。但在短期內,拉動投資仍是扭轉經濟下滑趨勢最有效的政策。因此,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認為,穩增長的政策主要還是依賴投資。 下半年為維持投資總體穩健格局,避免經濟滑坡速度失控,投資「接力棒」將交接到基建投資上。同時,「新36條」、新型產業政策扶持等一系列措施也可能會繼續推進,共同帶動投資企穩回升。 中國經濟增長反彈的關鍵在於投資,發改委可以利用此次機會(經濟增速下降)啟動「十二五」規劃的項目。中國政府已經採用了財政措施刺激投資,包括弧召完成在建工程項目,加速「十二五」規劃下重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開工尤其是影響到製造業供應鏈的大型工程項目如鐵路、核電站、鋼鐵、石化和水利工程項目。渣打還認為,由於目前的刺激投資很少通過預算進行,而且規模較小、不大集中於大型地方政府支持的基礎設施工程,所以預計主要通過銀行系統進行。 「穩增長」關鍵在投資,擴大投資則重在「調結構」。擴大投資仍是當前「穩增長」的政策首選,但業內人士也一直呼籲,必須總結2009年宏觀調控的經驗教訓,引以為戒。 由於中國經濟並未完全擺脫原來的「一收就冷,一放就熱」的結構性問題。在當前政策開始轉向穩增長,穩增長的關鍵又是依賴投資拉動的背景下,今明兩年又正好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換屆之年,今年下半年和明年要特別注意防範由於穩增長政策和政府換屆兩個原因疊加,而可能再次催生的投資過熱現象。 與此同時,守住「增長底線」的同時,要在減稅和引導民間投資方面再進一步,把短期「穩增長」和中長期改革結合起來。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認為,從中長期來看,惟有逐步放開民間資本進入的限制、激發民間投資的活力以及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才是重啟中國經濟新增長周期的關鍵。 流動性全面向好信貸結構仍待改善 伴隨著上半年經濟數據出爐的還有市場最為關注的信貸數據。6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9198億元,同比多增2859億元;社會融資規模為1.78萬億元,分別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6381億元和6940億元;M2同比增長13.6%,比上月末高0.4個百分點,M1同比增長4.7%,比上月末高1.2個百分點。 6月份新增信貸規模絕對值不是最主要的,關鍵是看中長期貸款狀況,仔細分析6月貸款結構,可以發現,6月份全月企業新增中長期貸款1630億元,比上月少69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比重比上月下降了3.6個百分點,只有17.7%;而居民戶新增中長期貸款達到2823億元,比上個月增加了125億元。企業新增中長期貸款與居民新增中長期貸款的比重由5月份的63∶37下降為58∶42。 由於當前宏觀經濟數據尚難以支撐企業和銀行對未來經濟的預期轉向顯著的樂觀態度,因此降息後,資金成本下降主要的作用點將是風險相對較低的貸款類型,例如房地產消費貸款和針對大型國企及政府性投資項目的貸款。由於居民新增中長期貸款中很大比重是房地產消費信貸,6月份的中長期貸款結構數據很好地印證了我們的邏輯。 M2同比增長13.6%,比上月末高0.4個百分點,M1同比增長4.7%,比上月末高1.2個百分點,主要體現出的還是貨幣政策放鬆的效果。6月份新增存款共2.86萬億元,其中新增居民存款1.48萬億元,新增企業存款0.94萬億元,財政存款由於季節性因素下降了2360億元。6月底,恰逢銀行月末、季末雙重考核時點,各銀行沖額度的動力十足,因此新增存款大幅拉升的效果顯著,預計下月新增存款將顯著回落。 下半年,一批重大項目審批提速對貸款需求的帶動作用將進一步顯現,樓市成交量回升對個人貸款的拉動也將逐步顯現,政策向松微調下,銀行信貸供應能力也較強;但鑒於政策不會大幅放鬆,總體信貸環境也不會過於寬松。預計下半年貸款增量較為平穩,新增中長期貸款佔比有望回升,貸款結構有所優化。預計全年新增貸款8-8.5萬億元、余額增速較上年略有下降。 中國經濟或在三季度迎來反彈 今年央行先後降低銀行存款准備金率和兩次降息,為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發揮了重要的積極的作用。考慮到物價壓力的消失及決策層對「穩增長」目標的進一步強調,在貨幣政策「穩健」的總基調下,放鬆的節奏會進一步加快,未來仍不排除繼續下調准備金率的可能,更多寬松政策依然可期。在此情況下,中國經濟有望在8月底、9月初迎來見底回升,但也僅僅是溫和回升,並不是急劇發飆地暴漲。
㈩ 什麼叫經濟反彈
意思是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在一段世界的下滑或者放緩以後出現的經濟增長稱為經濟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