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基本制度的確立,是由我國社會主義的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的。
第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作為主體的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成分,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沒有公有制經濟,公有制經濟不處於主體地位,社會主義就將喪失其自身的經濟基礎,就不能確保我國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不能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和社會主義道路。
第二,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我國多層次的生產力,決定了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決定了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其他所有制經濟,就會脫離當代中國國情,脫離初級階段的實際,重蹈「超越階段」的覆轍,同樣不利於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發展。
第三,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種非公有制經濟雖然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成分,但它們與作為主體的公有制經濟相聯系,並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發展。各種非公有制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組成部分,不是因為它們具有社會主義的性質,而是因為它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符合「三個有利於」標准。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標志著在所有制結構理論和實踐方面又有了重大突破和創新。 第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既包括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公有制經濟,也包括非社會主義性質的其他所有制經濟。沒有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就不能確保我國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不能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和道路。沒有其他所有制經濟,就會脫離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脫離初級階段的實際。因此,既不能因為公有制以外的其他經濟成分不屬於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而將它們排除在基本經濟制度以外,也不能因為它們屬於基本經濟制度而認為也是社會主義經濟。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能夠把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和初級階段的現實要求有機統一起來,這在社會主義所有制理論上重大一個是的突破和創新,更加有利於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 第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體現了黨對所有制理論的與時俱進。改革開放前,由於對基本國情的認識上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總認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只能由社會主義性質的公有制經濟構成,即使允許非公有制經濟存在和一定的發展,也只能是暫時的權宜之計。改革開放後,我們黨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逐步深化,從稱其為「公有制經濟必要的和有益的補充」,到強調「公有制經濟與多種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是一項長期的方針」,再到黨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確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這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有制結構的認識不僅在理論上有了重大突破和創新,在中實踐中也使我國進入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和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新階段。 第三,建立怎樣的所有制結構,實行怎樣的基本經濟制度,只能以是否符合「三個有利於」作為判斷標准。
② 為什麼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這兩個方面決定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
第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決定了經濟制度的社會主義性質,規定了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有利於實現共同富裕,避免兩極分化。
第二,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在經濟依然落後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尤其要把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這就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第三,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在走向
21世紀的新形勢下,面對重大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我們要以「三個有利於」為根本判斷標准,在對待所有制形式問題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把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都可以納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
這一基本經濟制度,從根本上講是由我國目前的生產力狀況決定的
③ 為什麼要實行基本經濟制度
①實行這一制度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決定的,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②實踐證明,實行這一制度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從根本上講,是由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
④ 為什麼要堅持和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
歷史和經濟發展的歷史證明,市場經濟是整個社會的發展方向,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長期是計劃經濟佔主導,比較講話,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確立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需要不斷磨合,調整,完善,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現階段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即容易的的改革已經基本改到位,所以必須對一些難點進行改革,比如壟斷國有企業等,否則改革就陷入停滯,所以必須要堅持和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⑤ 為什麼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這是因為:
第一,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目的是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因此公有制經濟的比重比一般市場經濟國家高一些是理所當然的.公有制經濟是國家引導、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是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在經濟發展中起主導作用.我們的國有經濟不能不斷發展壯大起來,反而日益減弱甚至給搞沒有了,那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競爭中,就會失去我們的競爭優勢,就沒有我們的有利地位.對此,全黨同志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公有制為主體,既要保持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更要增強素質和活力.要繼續尋找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的實現形式,使公有制和市場經濟很好結合.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一些共同基金如養老基金,職工持股會等,都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有制形式,要支持其健康發展.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增加就業、實現共同富裕有重要作用,要繼續支持和幫助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的發展.
第二,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大力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個體、私營等各種形式的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增強國民經濟活力,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加快生產力發展和擴大就業具有重要作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黨的方針政策引導下,我國個體經濟從小到大,私營經濟從無到有,它們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不斷增大,上個世紀從80年代初的「拾遺補缺」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力量,目前已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擴大就業的主渠道,活躍市場、方便人民群眾生活的生力軍.
隨著我國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特別是在國有經濟繼續向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的同時,從一般競爭性行業逐步退出,國有經濟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繼續縮減,個體、私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是不可避免的.今後,要完善政策法規,進一步鼓勵和支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放寬國內民間資本的市場准入領域,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人才招聘和對外貿易等方面採取措施,實現公平競爭.依法加強監督和管理,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完善保護私人財產的法律制度,防止某些私營企業主因對政策的誤解而把資金抽走到國外境外.個體勞動者和私營企業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要得到社會應有的尊重.
第三,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不能把這兩者對立起來.改革開放以來許多地方的實踐充分證明,各種所有制經濟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這是對基本經濟制度認識的重大發展.一般認為,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在投資大、建設周期長、回收較慢、規模效益比較顯著的基礎設施、某些高精尖領域有優勢,而非公有制經濟則在市場進入門檻低、競爭比較充分、生產經營靈活性強的一般競爭性領域有優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國有經濟和非國有經濟,都有自己用武和大顯身手之地.這幾年像浙江、江蘇、廣東等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很快,給國有企業帶來了好的市場競爭環境,並為國有企業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推動了國有經濟的改革和發展,提高了國有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整個社會經濟也獲得了迅速發展,說明國有經濟和非國有經濟發展的互補性和互動性.這些經驗對今年進一步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⑥ 為什麼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不動搖
五、充滿活力的基本經濟制度
——為什麼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
所有制改革問題,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問題。改革開放以來,許多爭議、分歧都同深化所有制改革有關。一些人認為,中國改革的方向應該是私有化,鼓吹私有化是「人間正道」;還有人說,中國改革方向錯了,主要是公有制經濟的比重減少了,國有經濟削弱了,主張回到以前的經濟體制。這兩種觀點都不符合實際,都是錯誤的。改革開放30多年來改革和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這是促進我國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發展,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體制基礎。
1.為什麼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什麼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為什麼不能搞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要搞清楚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內涵是什麼。
生產資料所有制是一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是決定一個社會基本性質和發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進行了不懈探索,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基本經濟制度,揭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關系的本質特徵,是對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所有制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兩點:一是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二是堅持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的一項根本原則。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把公有製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防止兩極分化,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為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鞏固提供強大物質基礎,促進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那麼,如何理解公有制為主體的含義?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公有資產占優勢,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關鍵是要有好的公有制實現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在一定條件下的租賃、承包等都可以作為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為什麼還要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呢?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由於過分強調單一公有制結構,排斥、限制非公有制經濟,不符合我國國情實際,嚴重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認真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重新認識和明確了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轉變,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反映了生產關系必須同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法則。要看到,解決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就業問題以及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問題,光靠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企業是難以做到的。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有利於調整和優化所有制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更加具有活力,同時也可以為公有制發展提供多種有效的實現形式;有利於促進市場競爭,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促進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有利於引進吸收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促進國際經濟合作;有利於調動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方便人民生活,擴大就業,維護社會穩定,等等。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是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絕不是權宜之計,必須長期堅持,毫不動搖。
有人簡單地認為,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是彼此對立、不可調和的。實踐證明,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都是發展社會生產力不可缺少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是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關系,二者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於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和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所有制經濟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不僅不會影響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性質,而且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2.我國經濟蓬勃發展的制度保障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我國公有制經濟的比重有所變化。有人擔心,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會不會動搖我國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
實際上,這些年來,通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包括所有制改革,不僅沒有削弱我國公有制經濟的總體實力,而且使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更加鞏固,國有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大幅提高,國有經濟牢牢掌握著國民經濟的命脈。1978年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為0.72萬億元,而到2007年,達到35.5萬億元;在石油石化、航空航天、電力、電信、交通運輸、國防工業、重要資源開發、重大裝備製造等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資產總量不斷增加,控制力進一步增強,一大批極富活力的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脫穎而出。在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2008年世界500強中,我國內地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佔了26家,其中不乏處於完全競爭性領域的企業,如中遠集團、中國五礦、中國建築、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可以說,我國能夠擁有今天這樣比較雄厚的綜合國力和重要的國際地位,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持續穩步發展,都是同公有制經濟發揮的巨大作用分不開的。
那麼,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情況又如何呢?應該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非公有制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已經成長為我國生產力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國進民也進」、「國強民也富」的生動局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優越性得到充分展現。
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已有很大提高。30多年來,我國約有70%的技術創新、65%的國內發明專利和80%以上的新產品來自中小企業,其中95%以上是非公有制企業。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城鎮新增就業崗位70%以上是由非公有制企業提供的,從農村轉移出的勞動力70%以上也在非公有制企業就業。可以說,基本經濟制度的不斷完善,使我國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共同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生機和活力,使我們走上了一條快速發展的軌道。1978年至2008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9.8%,不僅明顯高於1953年至1978年年均增長6.1%的速度,而且比日本經濟起飛階段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2%和韓國經濟起飛階段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還略高。所有制結構的這種變化,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也產生了深刻影響。比如,由於搞活了經濟,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為提高也更加豐富了,大家心目中的「三大件」早已不是自行車、縫紉機、手錶,也不是彩電、冰箱、洗衣機,現在已是住房、汽車、電腦等;又如,由於各種所有制企業的發展,人們的就業方式也多樣化了,國有企業的「鐵飯碗」不再是人們唯一的追求,私企、外企、「自主創業」、「個人擇業」等成了許多新一代年輕人的選擇;又如,個人財產性收入增多,投資理財成為熱門話題,國債、基金、股票、期貨、外匯、黃金等成為很多人的投資手段。
實踐證明,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對於我們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生產力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3.為什麼不能搞私有化
主張搞私有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存在的一股思潮。有人認為「人是自私的」,市場經濟的主體是自私的個體,即所謂理性的「經濟人」,只有私有制才能搞市場經濟,只有私有化才能促進經濟發展。還有人認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今天之所以發達,就是因為實行私有化,發展中國家要想富強也必須走這條路。
私有化就一定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嗎?
目前,世界上實行私有化的國家和地區有近200個,其中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只佔極小部分。許多國家發展的經驗表明,私有化並不一定就能帶來經濟發展,更不是包治百病的良方。前些年,西方一些人在俄羅斯、東歐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大肆推銷新自由主義的「自由化、市場化、私有化」。俄羅斯搞所謂500天計劃,以「休克療法」搞私有化運動,瓦解了俄羅斯原有經濟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了整個社會的面貌,改變了社會的結構,催生了私人資本特別是大資本的形成,導致了金融寡頭的出現,結果是經濟急劇倒退,國家實力大大削弱,財富集聚在極少數人手中,貧富差距懸殊,貧困率、失業率迅速上升,盧布大幅度貶值,社會出現大動盪,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在烏克蘭,推行私有化改革的10年中,國民經濟倒退了60%。阿根廷在西方支持下進行「經濟私有化」改革,結果國民經濟嚴重衰退,國家負債1300多億美元,社會分化,人民貧困,貧困率由私有化前的7.7%猛增至30%,失業率超過了20%。私有化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不是遍地黃金,而是經濟凋敝、民不聊生、社會動亂。
同一些發展中國家搞私有化經濟改革相反,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正確方向,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我們接受了一些人開出的私有化葯方,結果又將會怎樣呢?可以肯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會蛻變成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工人階級和大多數勞動人民勢必會基本上或完全喪失生產資料,勢必出現貧富懸殊,導致少數人擁有大量資本和地產,而多數人陷於赤貧,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社會主義制度難以繼續存在。在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如果沒有了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早晚有一天會為國際壟斷資本所控制,國家的主權和民族的獨立就難以保障。
目前,在深化農村所有制改革問題上,有人提出要搞土地私有化,以土地私有化代替我們黨提出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政策。要看到,我國實行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中蘊藏的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靠人均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的耕地解決了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使改革開放前長期困擾我們的短缺經濟狀況從根本上得到改變,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奇跡。30多年來,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761元,扣除物價因素增長了6倍以上。實踐證明,我國實行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適合我國現階段實際、有利於農村經濟發展的所有制形式。當然,我國農村改革發展還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需要認真加以解決,但土地私有化絕不是解決問題的出路。我國人多地少,經營規模小,勞動生產率低,人均耕地僅約一畝三分八。如果任由土地私有化和自由買賣,其結果非但不是快速、低成本地實現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反而是農村的兩極分化,經濟凋敝,失地農民大批涌進城市卻難以就業,實現的不是城市化而是城市貧民窟化,甚至會天下大亂。目前世界上僅有不超過10個國家搞大農場制,那些老牌歐洲發達國家雖然經過了幾百年的市場化,至今也仍然以小農場為主。即使是實現了土地規模經營的美國,其農業也沒有完全按照市場化運作,得到的政府補貼比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都多得多。一些發展中國家,推行土地私有化,結果大多導致農民貧困化,社會問題突出,城市貧民窟泛濫。事實表明,搞土地私有化沒有出路,實現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這個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
堅持基本經濟制度,既是一個重大經濟問題,也是一個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關系13億人口生存大計的重大政治問題。事實告訴我們,只有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才是振興和發展我國經濟的人間正道。否定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搞私有化,那就是離開社會主義的道路,違背歷史的發展規律,是不符合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要求,不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歪門邪道。
4.單一公有制沒有出路
不搞私有化,是不是就意味著要回到過去那種單一公有制上去呢?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走向另一個極端,只會殊途同歸地葬送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
歷史經驗表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搞單一公有制是不成功的。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經過社會主義改造,確立和鞏固了公有制經濟,很快便在一片廢墟上初步建立起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使積貧積弱的舊中國變成生機盎然、蓬勃發展的新中國。但在隨後的發展過程中,由於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純而又純」,公有制經濟比重超過99%,結果不僅沒有促進生產更好發展,而且因為違背生產力發展要求,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經濟發展水平不高,人民生活困難,嚴重影響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197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僅為3645億元,農村有2.5億貧困人口,城鎮有上千萬待業人員。可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單一的公有制,片面追求公有制經濟所佔比例,違背了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客觀規律,不利於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
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公有制經濟的實力也更加雄厚,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是可以不再堅持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政策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要清醒地看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不發達,人均GDP在世界的排名仍然較低,區域、城鄉發展還不平衡,不少內陸和邊遠地區經濟發展還很落後。在這樣的條件下,不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必然導致經濟體制僵化,經濟活力不足,經濟運行效率低下,不利於我國經濟發展。
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評價所有制的標准,並不僅僅只看所有製成分的比重,更重要的是看它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能簡單地認為公有制經濟成分比例越高,就越有利於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成分有所降低,就不利於社會主義。不是這樣。有利於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所有制,才是好的、有利於社會主義的所有制,反之,就不是好的所有制。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判斷改革的標准,應該看它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此外沒有其他標准。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又要允許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通過這種競爭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不斷提高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
30多年來,我國打破了公有制一統天下的局面,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使社會主義經濟從計劃走向市場,從封閉半封閉走向開放。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不但沒有削弱和動搖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反而鞏固和發展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提高和增強了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實踐證明,單一的經濟成分,「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結構,只會導致發展緩慢、貧窮落後;放開搞活,千帆競發,社會主義才會充滿活力。
能不能始終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成敗的關鍵,是我國能否實現社會和諧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關鍵,也是我們能否在國際風雲變幻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關鍵。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⑦ 我國為什麼要堅持這一基本經濟制度
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原因:從根本上說是由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具體說來,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第三,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最後,實踐證明,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促進了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
一,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制經濟,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這是我們堅持社會主義經濟性質的根本體現我國對所有制結構的改革,是以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為前提的,發展其他多種所有制經濟也是以不影響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為條件的。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肪,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斬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遙。無論是國有經濟還是集體經濟,都應該在實踐中努力尋找能夠極龐大促 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
第二,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個體、私營等各種形式的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處於並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存在著不同發展水平的生產力,與此相適應,就要在公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積極鼓動、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持積極性、加快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不能把這兩者對立起來。各種所有制經濟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社會主義的本質發求是解放的發展生產力,現階段一切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所有制形式,也都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的這一本質要求在經濟制度上的體現,就是一切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所有制形式都應該成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構成內容。
⑧ 為什麼堅持基本經濟制度
你好,所有制改革問題,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問題。改革開放以來,許多爭議、分歧都同深化所有制改革有關。一些人認為,中國改革的方向應該是私有化,鼓吹私有化是「人間正道」;還有人說,中國改革方向錯了,主要是公有制經濟的比重減少了,國有經濟削弱了,主張回到以前的經濟體制。這兩種觀點都不符合實際,都是錯誤的。改革開放30多年來改革和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這是促進我國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發展,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體制基礎。
必要性:適合我國生產力狀況,符合社會主義本
質
重要性:1。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2。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
3.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⑨ 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上為什麼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必須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認為,所有制是社會經濟制度的核心和基礎,決定著社會經濟制度的性質.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支柱和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主要物質基礎,是社會主義經濟性質的根本體現.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具有關鍵性作用.我國對所有制結構的改革,是以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為前提的,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也是以確保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為條件的.任何否定公有制主體地位的觀點,在理論上是站不住的,在實踐上是有害的.
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必須遵循的又一條基本原則.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根本上說是由它們在發展社會生產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雖然經過5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生產力有了很大提高,但總的說來,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不發達和發展不平衡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仍然處在並將長時期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生產力水平和發展的不平衡性,給非公有制經濟留下了廣闊的空間.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對於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活躍市場和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還因為它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主要表現在:第一,市場經濟要求市場主體多元化,非公有制經濟的存在和發展,提供了多種市場經濟主體,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條件;第二,通過競爭,促進作為主體的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加速市場化改革,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第三,外資企業的進入不僅會帶來資金、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而且還會帶來一些與社會化生產規律和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經營方式和資本組織形式,可為我國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的體制創新提供借鑒.因此,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必須把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兩者統一起來,而不能把這兩者對立起來.
⑩ 為什麼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不動搖
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共產黨確立的一項大政方針,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
我國公有制經濟是長期以來在國家發展歷程中形成的,為國家建設、國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貢獻,是全體人民的寶貴財富,當然要讓它發展好,繼續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我們強調把公有制經濟鞏固好、發展好,同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是對立的,而是有機統一的。我們國家這么大、人口這么多,又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把經濟社會發展搞上去,就要各方面齊心協力來干,眾人拾柴火焰高。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應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
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是在我們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指引下實現的。長期以來,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經濟是穩定經濟的重要基礎,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是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是金融發展的重要依託,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