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迅速趕超發達國家,這其中有哪些優勢
1、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好,調整適應能力強
經濟發展韌性好,是指經濟發展的調整適應能力強,並有較強的抵禦風險能力,遇到困難和風險時能夠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推動經濟較快地恢復正常狀態。
2、中國經濟發展潛力足,有平穩增長的廣闊空間
中國經濟發展潛力足,是因為支撐經濟平穩、可持續發展所需的各項條件是充分有力的,經濟高質量發展還有廣闊的提升空間。
『貳』 林毅夫談中國經濟前景,發展的關鍵在於哪裡
林毅夫的一些傳奇經歷:
林毅夫做為一名經濟學家,首先他讓我們所熟知的就是他的經歷,至少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傳奇的經歷。
以上是我一些淺顯的見解,一點個人的看法,不足之處大家多多體諒。
『叄』 未來中國最有潛力的經濟發展區域會在哪
中國未來經濟最強的發展應該是在北京,天津,河北這一塊兒。就拿現在的雄安新區來說,之前那一片地根本就沒有人能夠重視起來,然而現在國家的發展政策確實將這個地方改造成為一個高新產業園。那個地方將是未來的中國第二深圳,可以說現在的高科技人才都是從北京往外走,然後給他們找到一個優越的辦公環境。因為北京是我們中國的首都,它的交通四通八達,所以說河北經濟跟他相鄰。
所以說我認為在未來的幾年當中,京津冀這個地方的經濟肯定會高於其他省,或者說直接要超過別的省份的。因為每個省份都是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發展,但是我認為京津冀是最好的一個。
『肆』 談一談我國經濟發展的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體現在哪些方面
中國經濟發展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一是龐大的國內市場將持續釋放需求拉動力。中國既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居民消費加快升級,基礎設施、企業技術改造等領域仍需要大量投資,日益拓展的國內需求成為中國經濟抵禦外部沖擊的有力支撐。二是不斷深化的改革開放將進一步激發經濟活力。中國大力推進市場化改革,不斷擴大對外開放,著力完善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目前市場主體已經超過1.1億戶,日均新登記企業仍高達1.9萬戶以上,億萬人民強烈的幹事創業熱情匯聚形成不竭的發展動力。同時,外商投資保持穩定增長。三是足夠的宏觀調控手段和能力將創造穩定的發展環境。多年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而是不斷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保持了較低的政府負債率,為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預留了政策空間。
『伍』 談一談,我國經濟發展的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的體現在哪些方面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張占斌表示,中國經濟具有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優勢,能夠不斷鞏固經濟持續向好的態勢。首先,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好,主要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是實現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改革開放是與時俱進、不斷取得前進動力的制勝法寶以及依靠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結構升級增強了新時期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彈性這三點關鍵原因;其次,中國經濟發展潛力足,具有市場資源空間廣闊、內需潛力持續旺盛、新的活力更加充沛的發展潛力空間;最後,中國經濟的迴旋餘地大,主要表現是經濟發展的梯度差異明顯,經濟發展的進退空間巨大,具體表現在發展空間大、產業門類齊全、宏觀調控餘地大這三點主要層面。
摘編自《光明日報》供參考。
『陸』 未來15年中國GDP有年均增長8%潛力,中國經濟快速增長離不開啥因素
中國經濟快速增長離不開以下因素:
1、 宏觀調控與市場相結合;
2、 政治和社會的長期穩定;
3、 充分解放思想,引起的創新與開放;
4、 逐步走向世界和學習外國先進發展經驗與技術;
5、 廣大人民的勤勞努力與自力更生;
6、 龐大的人口與市場基礎,豐富的資源和比較完備的工農業。
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這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最基本的基礎。
六、 結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就一直名列前茅。這既得益於國家的有利政策,更得益於我國廣大辛勤勞作的人民群眾。
『柒』 你認為中國當前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優勢有哪些
最大優勢在於人,我就圍繞人說。首先是多,人口基數大,消費能力就強。同樣是電商,中國線上消費者是美國的十倍,中國電商的數據處理量是美國的百倍,所以中國移動支付領域領先全球,這個其實與人口基數大倒逼技術進步是有很大關系的
『捌』 我國經濟發展新格局的背景和有利條件及優勢是怎樣的
我國經濟發展的優勢如下:
一、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好,調整適應能力強
經濟發展韌性好,是指經濟發展的調整適應能力強,並有較強的抵禦風險能力,遇到困難和風險時能夠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推動經濟較快地恢復正常狀態。
二、中國經濟發展潛力足,有平穩增長的廣闊空間
中國經濟發展潛力足,是因為支撐經濟平穩、可持續發展所需的各項條件是充分有力的,經濟高質量發展還有廣闊的提升空間。
1、廣闊的市場資源。70年新中國的建設後,特別是改革開放的40年的洗禮,我國形成了其他國家的空前巨大的市場空間,近14億人,9億名工人,8億互聯網用戶和1.7億年與高等教育人力資源和技能,1億多個市場主體,這些經常數億市場資源和空間,是參與全球經濟競爭的重要競爭優勢。
2、國內需求依然強勁。在消費方面,按照世界銀行的標准,中國有4億多人處於中等收入階段。隨著消費環境的改善和優質供給的後續,消費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增長潛力巨大。
3、新和充滿活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大力推行,極大地激發了全社會創業創新的活力。
三、中國經濟發展迴旋餘地大,具有戰略縱深
中國經濟迴旋餘地大,主要表現是經濟發展的梯度差異明顯,經濟發展的進退空間巨大。
1、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國土遼闊,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區域發展梯度明顯。隨著一系列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和區域協調發展的深入推進,中國將繼續擴大發展空間,進一步釋放發展潛力,加快培育新的區域增長極。
2、完成行業類別,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行業領域的持續努力,為我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在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經過4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的克服困難,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工業強國,製造大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同聯合國工業分類的各類工業國家,工業產品500種居世界首位,220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而且產業鏈非常完整。
3、宏觀調控的空間很大。市場經濟需要及時適度的反周期調整和自由裁量。中國政府的宏觀調控「工具箱」中還有大量的政策儲備,可供選擇的工具很多。既可以打「組合拳」,也可以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8)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在哪裡擴展閱讀:
為了給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國必須更加積極地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並在國際經濟規則的制定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理念上,中國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基本理念,彰顯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得到了很多國家和地區的認同。
在行動上,中國需要重點做好以下三點:
一是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依託,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根據需要促進產能「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雙向流動;
二是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合作和政策協調,推動建立反映新興經濟體發展利益的國際規則;
三是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積極應對發達經濟體追求自身利益優先的政策調整,引領經濟全球化朝著符合時代潮流的方向繼續前行。
『玖』 從基本面看中國經濟發展潛力
穩」的氣質凸顯「進」的空間廣闊——從基本面看中國經濟發展潛力
5月12日電 題:「穩」的氣質凸顯 「進」的空間廣闊——從基本面看中國經濟發展潛力
新華社記者於佳欣、陳煒偉、王雨蕭
消費升級趨勢明顯、投資增速平穩回升、出口繼續保持增長……
今年以來,無論是從宏觀政策調控空間看,還是從微觀企業運行態勢看;無論是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果看,還是從已發布的經濟數據看,市場需求巨大,發展韌性更足,中國經濟「穩」的氣質更加凸顯,未來發展天地必將更加廣闊。
「三駕馬車」齊發力,經濟運行保持良好態勢
近期,一系列消費數據的公布,讓人眼前一亮——
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1.95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增長13.7%;
一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達到2.24萬億元,同比增長15.3%;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額同比增長超過40%;
一季度,餐飲收入突破1萬億元,增長9.6%……
消費亮點頻現,正成為中國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5.1%,基礎性作用進一步鞏固。
消費穩住了經濟增長基本盤,投資、出口兩駕「馬車」也在發力——
一季度,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穩步回升,同比增長6.3%,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0.4個百分點,「穩投資」效應進一步顯現。
前4個月,我國出口5.06萬億元,同比增長5.7%。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說,盡管我國出口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但外貿總體穩中有進的發展勢頭沒有改變。
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共同發力,助力中國經濟在2019年實現良好開局。
一季度中國經濟「成績單」凸顯「穩」的氣質:經濟增速同比增長6.4%,與去年四季度持平,特別是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明顯回升,好於市場預期。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說,在外部環境嚴峻復雜、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背景下,中國經濟取得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事實證明,「六穩」政策有力推動了中國宏觀經濟平穩運行,不少國際機構也對中國經濟前景看好。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布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的背景下,中國成為唯一被上調今年增長預期的主要經濟體。IMF總裁拉加德評價說,「世界需要中國,全球經濟增長離不開中國的持續發展。」
「雖然一季度經濟規模佔比不大,但其走勢是全年經濟走勢的風向標。一季度經濟平穩開局為全年走勢打下向好基礎,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年度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袁達說。
供給側改革效果顯,結構優化「煥新顏」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中國經濟結構繼續朝著優化、調整、升級的方向發展。」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說。
這兩天,上海舉辦了「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一個個企業以創新打造品牌,用品牌開拓市場的生動故事正在上演。
參加這一活動的創維集團,去年海外市場營業額超過100億元,其中智能電器產品營收同比增長60.7%。創維品牌部部長李釗感慨:「這正是由於企業堅持研發創新,打造自主品牌。未來我們將繼續沿著這條路子走下去。」
從產品經濟到品牌經濟,從物美價廉到價值鏈高端,企業「擁抱」品牌,呈現出消費升級和供給升級的雙重特徵。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國經濟強身健體的重要途徑,這將帶來產品和企業競爭力的全面提升。」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研究員王孝松說。
中國經濟發展「質」的變化,正愈發清晰——
製造業投資增長明顯。一季度,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1.4%,增速比全部投資快5.1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19.3%,比全部投資快13個百分點;
出口凸顯高技術含量。前4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2.97萬億元,增長4.5%;一季度新興服務進出口4580億元,同比增長12.6%,高於整體增速10個百分點;
消費結構不斷升級。一季度服務消費占最終消費的比重為47.7%,較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幾乎成為消費的「半壁江山」……
高質量的發展來自科技創新。今年一季度,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繼續高於規模以上工業整體增速。美國和德國的一些媒體評論說,科技創新正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的新動力,令中國經濟的「增長故事」更加吸引人。
高質量的發展也來自活力釋放。一季度,全國日均新登記成立企業1.65萬戶,全國累計新增減稅3411億元,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放寬市場准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改革舉措不斷走實走深。
辦好自己的事,打開發展新天地
打開思路,就是一片新的天地。
專注於運動休閑鞋生產的福建省華昂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外貿企業,近幾年出口增速保持在30%至40%之間,當下外部環境的嚴峻性讓這家企業開始將目光投向國內。
「我們看好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拓展這個市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公司總經理杜丕皇說,公司這些年來著力打造自主品牌,並向全產業鏈延伸,就是為實現這一夢想作準備。
近14億人口的大市場,超4億中等收入群體的購買力……這樣的巨大潛力無疑成為中國經濟獨具的底氣。
這樣的潛力不僅被國內企業看好,也成為吸引國外企業的「磁石」。沃倫·巴菲特就明確表示,中國是個大市場,「我們喜歡大市場」。他還表示,未來15年,公司可能會在中國市場進行更大規模投資。
放寬眼界,瞄準高質量發展,就能找到新的廣闊發展空間。
今年前4個月,我國對歐盟、東盟、韓國、俄羅斯等出口分別增長14.2%、13.4%、7.7%和9.1%,「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拉動作用明顯。瞄準「一帶一路」沿線,外貿企業的國際布局正變得更加多元。
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生態環保……精準和有效投資,將讓整個經濟形成良性循環。
政策的效應,正在讓中國經濟蘊藏的潛力不斷釋放——
新個稅法實施,進一步下調增值稅稅率,降低社保費率,24條穩消費、擴消費政策「禮包」出台……一系列政策讓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
穩投資政策以補短板為重點,加強重大項目儲備,撬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一系列實招將為投資企穩提供強勁支撐;
落實好穩外貿政策,鼓勵企業開拓新興市場,加大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鼓勵發展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外貿做大做強指日可待。
「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不會改變,最重要的是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認真做好自己的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說。
『拾』 中國經濟的發展潛力體現在哪
人類誕生以來沒有任何一種經濟形式能夠保持幾十年以上持續快速的發展,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已經步入了衰落期,逐漸出現隱性滯漲。所以不得不轉型,但是轉型的過程必將是長期而又痛苦的,表面的浮華難以掩蓋腐朽的身軀,今後幾十年將進入一個很讓人痛苦的時代,通貨膨脹伴隨著經濟發展找不到增長點。。。可以想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