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2018年民營經濟佔比多少
2018年1-12月累計,我國民營企業稅收收入96465.52億元,同比增長17.6%,佔全部稅收收入的56.80%,較上年同期提高4.2個百分點。
Ⅱ 中國2018年民營經濟佔比多少
1、2018年廣東民營經濟增加值為5.26萬億元,增長7.3%,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4.1%,民營經濟增加值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平穩健康發展的民營經濟,成為推動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2、2018年1-12月累計,我國民營企業稅收收入96465.52億元,同比增長17.6%,佔全部稅收收入的56.80%,較上年同期提高4.2個百分點。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5-0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Ⅲ 中國100強民營企業有哪些,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是多少
2019年中國民企500強企業的前100強如下各圖所示,其中華為控股以7212億元的營收排名第一,其凈利潤是593億元;而排名第二位的是海航集團,營收為6183億元,海航集團的凈利潤是49億元(數據來自海航集團債券的年度報告);排名第三位的是蘇寧控股集團,營收為6024億元,而上市公司蘇寧易購是其旗下的企業之一,蘇寧控股集團沒有發布財務數據,對於凈利潤不得而知,旗下上市公司蘇寧易購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是2449億元和133億元,不過這133億元的凈利潤主要是來自於出售阿里巴巴的股份獲得的140億元的投資收益,而扣非凈利潤實際為虧損3.6億元。
最後,從區域來看,前一百名中,廣東省佔17家,江蘇省佔14個,浙江省佔17個,山東省9個,福建省6個,北京7家,河北省8家,上海4家,這8個省共計82家,占據了82%的數量。河北省有8家企業上榜,這個還是蠻意外的,說明重工業很多。
Ⅳ 全國私營企業或者民營企業的產值佔全國國民收入的有百分多少
2006年,中國民營經濟藍皮書把非公有制的民營經濟創造的社會財富的份額提高到50%,若把外資企業算在內,私營經濟創造的產值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65%
到2010年,中國民營經濟佔全國GDP的3/4,成為中國創造就業和稅收\推
Ⅳ 民營企業最新數據
截至2008年9月,全國登記注冊的私營企業達到643.28萬戶,注冊資金達到11.26萬億元;2008年,民營經濟占我國GDP比重已超過65%,占出口總額的68%,民營企業已佔中國法人企業的60%以上;我國經濟增量的70—80%來自民營經濟;在稅收貢獻方面,2000年以來,我國民營經濟稅收連年保持40%以上的高增長,根據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數據,2008年民營企業納稅占我國稅收總額近60%;從上世紀末開始,國有企業已不再是吸納就業人口的主體,民營中小企業成為就業主力軍。數據顯示,蓬勃發展的民營企業創造了80%以上的新增就業崗位,不僅吸納1億多農民工,也成為每年上百萬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選擇。另據統計,民營經濟提供了我國70%的技術創新,65%的發明專利和80%以上的新產品,成為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泉。2008年,民營企業在克服自身發展困難的同時,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汶川特大地震中涌現出大量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先進事跡和先進人物。據全國工商聯對上報的8000多家會員企業的不完全統計,累計捐贈款物近70億元。
與往年對比的增長,你可以自己計算一下。
2007年,我國登記注冊的民營企業近600萬戶,注冊資金總額超過9萬億元,從業人員達7100萬人。
其實,這些數據每年工商聯都會發布,一般會在黃孟復的報告裡面。
另外,國家統計局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數據來源,雖然對其數據准確性有異議,但如果是給政府或者類似機構的文章,用這些數據比較有說服力一點。
Ⅵ 中國國企和民企gdp貢獻比例怎麼計算代表什麼
一、貢獻率
貢獻率是分析經濟效益的一個指標。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數量與資源消耗及佔用量之比,即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與所費量之比。計算公式:
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
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計算方法是:
貢獻率(%)=某因素貢獻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貢獻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
上式實際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占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
二、拓展資料
舉例說明如下: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1)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資金佔用的經濟效益,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收益能力。
(2)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
社會貢獻率(%)= 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社會貢獻總額包括工資、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凈額、應交增值稅、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及其他稅、凈利潤等。為了反映企業對國家所作貢獻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則計算貢獻率。
企業對國家的貢獻率(%)= 稅金總額+上繳利潤/社會貢獻總額×100%
(3)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這個指標是指在產出增長速度中,技術進步因素所佔的比重,綜合反映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大小。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技術進步速度/產出增長速度 ×100%
上式貢獻率越大則表明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則小。
(4)各產業貢獻率:
第一、二、三產業增量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量之比,即為各產業的貢獻率。
第三產業貢獻率= 第三產業當年增量/國內生產總值當年增量×100%
應該注意的是,貢獻率指標比較抽象,在使用時,應說明具體含義,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規,做到標准化、規范化、通俗化。如資本收益率、資金利稅率以及某些對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標,已有專用名稱,就沒有必要改稱為貢獻率。另外,在計算各產業貢獻率時應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價格的增量計算。
Ⅶ 民營企業在中國所有的企業中所佔的比例
一、2016年7月22日,中國國家工商總局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分析了上半年新增市場主體的情況。到2016年6月底,中國全國實有私營企業數量在內資企業中的佔比首次超過90%。
二、中商情報網訊,8月25日上午,全國工商聯經濟部部長譚林發布了《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發布報告》。發布報告顯示,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入圍門檻首次突破百億大關,標志著民營經濟發展躍上一個新台階。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統計,2016年民營企業500強各省市上榜企業數量前十名分別是,浙江(134)、江蘇(94)、廣東(50)、山東(48)、湖北(18)、河北(18)、上海(14)重慶(13)、四川(13)和天津(12).
Ⅷ 中國民營企業數量十年翻兩番,佔比超92%,這組數據說明了什麼
中國民營企業數量十年翻兩番,佔比超92%,這組數據說明:我們國家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市場經濟為輔的經濟制度是可行的,市場經濟比較有活力,國家越來越富裕。
總的來說,我國的民營企業越來越多,這個也非常表明了我們中國人的創業發財致富的夢想,或我們的經濟有這個能力支持我們自供自銷,這個足以說明我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厲害,人民開始自己創業,實現家庭致富,擺脫貧困,靠自己的雙手就可以自己創下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Ⅸ 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一、民營企業在我國經濟上佔比大
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為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截至2017年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6500萬戶,注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
二、民營企業貢獻稅收多
民營企業是我國稅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截至2017年底,民營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是我國稅收收入的重要來源。
三、民營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截至2017年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6500萬戶,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我國民營企業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我國的民營企業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民營經濟為我國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9)民營企業占經濟增長多少利潤擴展閱讀
我國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經濟發展階段轉換帶來的挑戰
隨著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轉向高質量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這也是生產力向更高水平躍升客觀規律作用的結果。
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經濟擴張速度會放緩,但消費結構全面升級,需求結構快速調整,對供給質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必然給企業帶來轉型升級壓力。
二、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的挑戰
一段時間以來,全球經濟復甦進程中風險積聚,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明顯抬頭,導致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給我國經濟和市場預期帶來諸多不利影響。
民營企業作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主體,其出口占我國出口總額的45%。在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一些民營出口企業必然會受到影響。
三、完善企業制度的挑戰
當前,我國相當大比例的民營企業是自然人企業或家族企業,一些企業管理不健全、制度不規范。這限制了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不利於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是一些企業在環保、社保、質量、安全、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規范、不穩健甚至不合規合法問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