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天津市經濟開發區屬於哪個區
天津市經濟開發區屬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創立於1984年12月6日,位於天津市區以東40千米,為天津市濱海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一部分,是中國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
天津開發區坐落於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可以方便的輻射廣大的內陸地區。通過京津塘高速公路和鐵路與北京(130公里)、天津(40公里)相連,另有多條高速公路與天津相連。目前運行於塘沽-天津-北京間的城際列車採用了中國最先進的子彈頭式高速列車。
(1)利丘經濟開發區屬於哪個市擴展閱讀:
天津下轄16個市轄區,共有街道、鄉、鎮245個。市轄區分為中心城區、環城區、濱海新區和遠郊區。
《天津市空間發展戰略》提出「雙城雙港、相向拓展、一軸兩帶、南北生態」城市規劃理念。其中,「雙城」是指天津市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雙港」是指天津港和天津南港;「南北」指市域中北部及南部;「北端」是指薊州區北部山地丘陵地帶。
中心城區是天津的發祥地,也是政治文化教育經濟商業中心。按照服務業功能,中心城區按照「金融和平」、「商務河西」、「科技南開」、「金貿河東」、「創意河北」、「商貿紅橋」的功能定位。
濱海新區是天津市下轄的副省級區、國家級新區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製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宜居生態型新城區。由原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以及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區域整合而成。
㈡ 經開區屬於哪個區
經開區屬於綿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四川省綿陽市的一個縣級行政管理區,通常簡稱經開區,非民政部確立的縣級行政區,其行政區域仍屬縣級涪城區,由地級綿陽市直接管轄,其行政機關稱綿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是綿陽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而非獨立一級政府。
綿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是2000年成立的省級開發區,2011年11月與綿陽科技城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區整合成為新的綿陽市經濟開發區。
經開區的規劃布局
綿陽經開區發展定位明確,規劃布局清晰。綿陽經開區堅持「興一個園區,建一座城市」的理念,著力「產城一體、園城一體」發展,奮力打造宜業宜商宜居的城市新區和產業新城。
綿陽經開區以「核心區主攻新型工業、濱江新區繁榮第三產業、丘區發展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為總體發展思路,加快構建「一區兩團三帶多片」的發展布局。即以城南新區為主體,以塘汛和松埡場鎮兩個產城一體組團為雙核。
打造沿江高端商業商住與現代服務功能帶、沿路(綿三路)高端製造與新型工業化功能帶、沿山旅遊休閑與生態觀光功能帶和多片區域的特色商貿區。奮力打造「二基地四中心」。
即把綿陽經開區建成為西部數字家電產業化基地、國家軍民融合示範發展基地和科技創新中心、產業服務中心、現代商貿中心、旅遊休閑中心。
㈢ 泗洪是屬於哪個市的
江蘇省宿遷市。
泗洪縣,是江蘇省宿遷市下轄縣,地處江蘇西北、淮河下游,東臨洪澤湖,西與安徽接壤,位於長三角經濟區和淮河生態經濟帶交叉輻射區域,行政區劃面積2731平方公里,是中國著名的名酒之鄉、螃蟹之鄉、生態旅遊之鄉,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3)利丘經濟開發區屬於哪個市擴展閱讀
泗洪近代沿革
中華民國建元,改泗州為泗縣,境內屬之。
1940年10月,中共皖東北地委和專署(後改為淮北蘇皖邊區黨委和行政公署)建立,境內先後設置了泗南、泗宿、泗陽、洪澤等敵後抗日根據地邊區縣。
1947年6月,泗南縣與洪澤縣湖西部分合並,建立泗洪縣,至11月撤銷。
1949年4月29日,以泗南縣、泗宿縣的大部分區域及洪澤湖管理局、泗陽縣龍集、界集區等地合並正式建立泗洪縣。屬江淮區,後改屬皖北行政公署宿縣地區,
1952年屬安徽省宿縣專區。
1955年3月,為加強洪澤湖管理,安徽省泗洪、盱眙縣與江蘇省蕭縣、碭山交換,泗洪縣劃歸江蘇省淮陰專區。
1970年屬淮陰地區,1983年屬淮陰市。
1985年12月,泗洪縣鮑集、管鎮、興隆、鐵佛4鄉劃歸盱眙縣,洪澤縣的半城、臨淮、成河3鄉鎮劃歸泗洪縣。
1996年8月,泗洪縣由淮陰市劃屬宿遷市。縣政府所在地為青陽鎮。
2004年3月,陳集鎮從泗洪縣劃歸宿城區。
2005年8月,撤銷大樓鄉、重崗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青陽鎮,同時將五里江農場並入青陽鎮。
2006年5月五里江農場由縣經濟開發區託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宿遷市
參考資料來源:泗洪縣人民政府-政區沿革
㈣ 邢台地區的行政區劃
1、截至目前,邢台市轄區2個(橋東區、橋西區),轄縣15個(內丘、隆堯、任縣、巨鹿、邢台、臨城、柏鄉、清河、寧晉、平鄉、南和、廣宗、威縣、新河、臨西),另設邢台經濟開發區、大曹庄管理區,代管2個縣級市(南宮市、沙河市)。
2、邢台市共有84個鄉、89個鎮、23個街道辦事處,其中建置鎮75個、有335個居民委員會、5190個村民委員會。
3、行政區劃圖如下:
㈤ 遂寧市經濟開發區屬於哪裡
遂寧經濟開發區直屬於遂寧市管轄。
遂寧,四川省地級市,別稱斗城、遂州,位於四川盆地中部腹心,是成渝經濟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四川省的現代產業基地,以「養心」文化為特色的現代生態花園城市。 西連成都,東鄰重慶、廣安、南充,南接內江、資陽,北靠德陽、綿陽,與成都、重慶呈等距三角。
地處四川城鎮化發展主軸,是四川省戰略部署建設的「六大都市區」之一,成都經濟圈和成都平原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聯動成渝的重要門戶樞紐和成渝發展主軸綠色經濟強市。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遂寧市常住人口為2814196人。
2019年,遂寧總面積5322.18平方公里,轄2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2020年,遂寧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03.18億元。處四川盆地中部丘陵低山地區,丘陵約占總面積的70%,河谷、台階地佔25%,低山佔5%,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暖春早,無霜期長。
㈥ 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
一論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
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自改革開放初期建立以來,艱苦創業、積極探索、銳意創新、大膽實踐,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對外開放、體制創新、產業集聚、科技創新、集約用地、城市建設等方面積累了重要經驗,發揮了窗口、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已成為開發區經濟最有活力、最具潛力的經濟增長點,成為中國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熱土。隨著內地國家級經開區的加快建設,經開區區域布局更加合理,基本覆蓋了開發區主要的經濟區域。
第「十三」和第「四六」個五年遠景規劃,必應為建設美麗富庶文明快樂新鐵嶺。
同時,經開區的內涵不斷拓展,經濟水平快速提高,產業結構顯著優化,職能最大可能地使經濟朝著預定目標發展。當然,在一些市場取向型改革的國家中,出於培育市場、擴大市場機製作用范圍和力度的考慮,也開始在鐵嶺經濟開發區有所發展了。參與了鐵嶺新城,開發區,昌圖縣,開原市,鐵嶺凡河新區和腰堡新城,以及新檯子新城和調兵山市的施工建設,投資環境最優的現代化產業重要集聚區,並取得了很大成績,也是正在創建中的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由國家劃定適當的區域,進行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集中興辦一兩項產業。同時是給予相應的扶植和優惠待遇,使該區域的經濟得以迅速發展。開發區由某一個地方政府規化一個專門的區域,成立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和開發區投資有限公司,投入資金進行開發區的載體建設,開發區歷經十幾年的發展。中國鐵嶺成為了適宜人居,適宜創業,適宜休閑度假,尊老愛幼,守孝道的美麗城市。
沈陽-鐵嶺城際鐵路全長59公里,起於沈陽市皇姑區松山路,止於鐵嶺市凡河新城,是全省「十一五」重點建設工程,也是繼沈撫城際鐵路建成後,沈陽經濟區又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它是全國最高水平的城鐵 約60%是高架軌道 高架橋平均距離地面8米。沈鐵城際鐵路由沈陽市和鐵嶺市共同出資建設,項目總投資114億元。沈鐵城際鐵路於2009年7月24日正式開工,沈鐵城際鐵路全程共設14個站位。起點為沈陽市皇姑區松山路(地鐵二號線起始點),終點為鐵嶺市凡河新城,2015年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新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沈鐵地鐵項目,2015年底啟動新地鐵項標,預計2019年完工,起點是沈陽新檯子地鐵,終點站是鐵嶺西站。
如今,僅僅過去3年,5平方公里起步區已基本建成,開工建設總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15平方公里拓展區基礎設施也已達「九通一平」;幾千戶動遷農民早已搬進新居,成為新區第一批市民;市技師學院、市規劃局、市商業銀行已經進駐新區,市、縣兩級行政中心也將於近日南遷;地方本科大學、財校、體校、軍體校、鐵嶺縣高中,以及東北城溫馨港灣,幸福里,銘邦上品,金月藍灣,淺水灣1號商業街,宇泰·金科府邸都已經建成;大型住宅小區淺水灣一號住宅和紫御豪庭都已封頂,第一條商業街鍾山柳岸已經開街,坐落在天水河畔的上海新天地商業街、香港恆基兆業商業步行街,幸福港灣,官台新苑,紅石郡,有巢式,金鼎觀瀾,水木華園,天力城,新宏國際城等住宅小區也已經開工建設;凡河、天水河、如意湖、蓮花湖、鑽石廣場、鳳冠山、朱雀島等景觀工程已經完成,一座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中國北方水城,已經矗立在遼北大地上。
鐵嶺縣凡河鎮,凡河鎮位於遼寧省鐵嶺市鐵嶺縣。凡河鎮鎮政府駐阮家窪子,人口5.67萬人,面積172.85平方千米,經濟開發區[1]轄21個分場:柳條溝、溫莊子、何家屯、申家溝、左家溝、桑園嶺、秦家崗子、顧官屯、山咀子、殷家屯、周安屯、紅旗、帽山、老官台、官糧窖、茨芽屯、茨榆台、房身、山東、八家子。在經濟領域建立以102國道為依託的30平方公里工業園區和工業隆起帶,以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為龍頭的綠色水稻栽培,以新屯奶牛小區為基地的畜牧養殖,以萬米路兩側綠色蔬菜為依託的蔬菜保護地生產的四大產業開發,給凡河全鎮經濟帶來騰飛之勢。2004年全鎮引進大型工業項目6個,到位資金3億元,初步形成橡膠製品及汽車零部件業、機電業、建築裝飾材料和農產品深加工業等四大支柱產業。全鎮69家民營企業年產值達4億元,現金突破1200萬元,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3000人以上,綠色水稻栽培面積達到4萬畝,「凡河」牌大米已獲國家認證,遠銷省內外,並出口東南亞。新屯奶牛小區是初具規模最大,標准最高的奶牛小區,在小區的推動下全鎮養牛戶達到350戶,年飼養量達到2500頭,以得勝畜禽公司為龍頭,肉雞飼養量達到220萬只。以萬畝綠色蔬菜開發為基地的蔬菜保護地生產已形成一定規模,4.5萬畝蔬菜保護地年產1.2億公斤,年產值18億元。
撫今追昔,東北文化「二人轉」的發祥地,企業林立,經濟發達,百姓富裕,經濟和文化在這里交融,到處都綻放著無限的魅力,腰堡位於沈北新區北6公里、鐵嶺新城南5公里處。哈大高速公路、102國道、京哈鐵路、哈大客運專線等高標准公路和鐵路並駕齊驅、縱貫南北。城區規劃面積10.7平方公里,入住人口10萬人,到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億元,地區財政總收入2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億元。
昌圖縣隸屬於遼寧省鐵嶺市,區域總面積4317平方公里,下轄39個鄉鎮(場),43個社區,450個行政村,總人口為104萬人。其中,所轄鎮有26個,分別為八面城鎮、昌圖鎮、老城鎮、毛家店鎮、寶力鎮、亮中橋鎮、三江口鎮、雙廟子鎮、泉頭鎮、金家鎮、朝陽鎮、頭道鎮、馬仲河鎮、此路樹鎮、老四平鎮、大窪鎮、傅家鎮、四合鎮、古榆樹鎮、七家子鎮、前雙井子鎮、四面城鎮、東嘎鎮、曲家店鎮、通江口鎮、大四家子鎮;所轄鄉有7個,分別為下二台鄉、平安堡鄉、十八家子鄉、長發鄉、太平鄉、大興鄉、後窯鄉;所轄農林場有4個,分別為寶力農場、傅家林場、新鄉農場、虻牛馬場;所轄農場辦事處有2個,分別為兩家子農場辦事處和三江口農場辦事處。
全縣地貌由東部低山丘陵向西部遼河平原過渡,土壤類型由東至西分布為暗棕壤、黑土或草甸土、風沙土。根據境內的地形、地貌、土壤類型和利用方式的不同,大體可劃分為四個區。東部低山丘陵區:本區為低山丘陵,海拔在200米以上;春來層巒疊嶂,青翠欲滴,群峰聳峙,林壑幽美;盛產名貴的中草葯及山貨野果;該區多為棕壤性土壤,適於農果木綜合利用,多種經營,全方位發展。中部漫崗平原區:本區地處漫崗平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土地利用率高,農業產業發達,是縣內重點產糧區之一。西部沿河區:本區分布在遼河、招蘇太河沖積平原上,地勢平坦,土壤深厚,肥力較高,水利條件較好,適於稻麥生產。西北風沙區:本區因受內蒙風沙影響,多為風沙土壤。土質瘠薄,地力貧瘠,是縣內低產區;該區未利用地較多,適宜發展林牧業;在種植業方面適於發展花生、地瓜等經濟作物。
昌圖縣屬於中溫帶亞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明顯,雨熱同期。春季氣溫回升較快,多為降水少,春風大,空氣乾燥;夏季天氣多為悶熱多雨,最高氣溫可達36℃;秋季多是天高雲淡、秋高氣爽的好天,氣溫迅速下降;冬季多是天氣寒冷,最低氣溫可達-33℃。昌圖縣西部是遼河沖積平原,西北為風沙區,河流除遼河外,主要支流有招蘇台河、二道河、亮子河等,均屬遼河水系。境內有遼河、東遼河、招蘇台河、二道河、亮子河、馬仲河等流域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大中河流15條,已建成中小水庫64座,可開發利用的水資源總量達6.1億立方米。
腰堡新城按照「工業化推進城鎮化,城鎮化服務工業化」的發展思路,高品位開發建設,高標准管理運作,建設水平顯著提升,宜居、宜業的現代化魅力新城迅速崛起。新城建設累計投入資金達19.7億元,部分路網等基礎工程基本完成,沈鐵二號公路腰堡段全面竣工,城區建設面積完成1平方公里。建成了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的康興家園和石山子農民新村,1.3萬平方米的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1.2萬平方米群眾文化活動廣場,3.5萬平方米綜合性服務中心,10萬平方米的康興佳苑小區;完成中鼎花園項目45萬平方米的規劃設計,年內將動工建設。
腰堡新城以遼寧專用車和汽車零部件兩大產業基地為載體,全力引進大項目、大企業、大集團,不斷壯大經濟發展實力。2010年新簽約項目126個,新開工項目63個,產業集聚初具規模。為保障新城建設順利有序開展,在原有徵地基礎上,2010年完成腰堡、沙坨子、友誼三個村征地8000畝;大康屯村整體拆遷856戶,置換土地1200畝,征地1.2萬畝,整合工業用地達到3.6萬畝。隨著郵政、移動、網通,商業、工商等銀行和服務企業的強勢進駐新城,房地產、金融、餐飲娛樂及商貿物流等綜合配套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新城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提高。
鐵嶺縣腰堡鎮是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鎮,遼寧省精神文明先進鄉鎮,多次獲得省、市、縣級先進黨委標兵等榮譽稱號。近年來,該鎮黨委政府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戰略,確定了「工業化推動城鎮化、城鎮化服務工業化」的發展思路,牢牢把握鐵嶺市建設生態城市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天時,緊緊依託打造中國專用車之都——遼寧專用車生產基地的地利,率領3萬腰堡人民開拓進取,真抓實干,有力地推動了區域經濟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創新發展。2009年,全鎮社會總產值實現104.6億元,增長67.8%;其中第一產業總產值2.35億元,增長0.86%;第二產業總產值98.5億元,增長69.6%;第三產業總產值3.8億元,增長99%;地區財政收入實現7180萬元,增長50.6%;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860萬元,增長52.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200元,增長22.7%。
在加快沈陽經濟區新城建設中腰堡新城是沈鐵城際連接帶的重要增長極,腰堡鎮將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戰略機遇,按照沈陽經濟區的總體規劃和統一部署,圍繞市、縣整體發展戰略,以實現沈鐵同城化為目標,以產業集群為支撐,以加速城鎮化進程為載體,立足於增強區域經濟活力和實力,走出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道路,力求在工業化、城鎮化上實現新突破,是實現新城建設與經濟的蓬勃發展的新亮點。
這里地處東經123°34′,北緯40°09′,屬北溫帶半大陸性季風氣候。水力資源充沛,境內有遼河、萬泉河兩大河流和庫容量309萬立方米的懿路水庫一座;電力能源充足,擁有兩座大型變電所,送電量可達16萬千伏安;通訊網路暢通,擁有6座微波通訊發射塔;礦產儲量豐富,有儲量5000萬立方米聞名遐邇的高級建築材料「東北紅」大理石,儲量8000萬立方米的石灰石,以及具有一定開采價值的砩石、鉛、鋅等礦產資源。
全鎮轄15個行政村,2個社區,95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3736戶,總人口5.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9萬人。民族有漢族、滿族、回族、朝鮮族、錫伯族、蒙古族。全鎮幅員面積114平方公里,耕地5095公頃,林地1780公頃,水域面積440公頃。2010年4月6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沈陽經濟區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將新檯子鎮建設成為沈陽經濟區沈鐵城際連接帶新檯子新城。
鐵嶺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5.2平方公里。新檯子新城北距鐵嶺新城區和東北國際物流城7公里,南與沈陽沈北新區相連接,京哈鐵路、102國道、哈大高速公路、和即將開工建設的沈鐵輕軌線縱貫境內,乘車去沈陽桃仙國際機場30分鍾,去鐵嶺新城區10分鍾,南北交通非常便捷。
新市鎮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規劃人口6萬人,目標建成社會保障制度健全、社會秩序良好、教育水平較高、居民文化生活豐富,適宜居住與創業的現代化綜合型新城。新檯子新城北距鐵嶺新城區和東北國際物流城7公里,南與沈陽沈北新區相連接,京哈鐵路、102國道、哈大高速公路、即將開工建設的沈鐵輕軌線縱貫境內,距沈陽桃仙國際機場30分鍾,距鐵嶺新城區10分鍾,南北交通非常便捷。
區位優勢突出。新檯子新城區位條件好,幅員面積114平方公里,轄區內有15個行政村、2個社區,總人口5.3萬人。近年來,新檯子新城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傾力打造「遼北第一鎮」,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
交通優勢明顯。新檯子新城區位條件好,交通發達,通訊便捷,發展條件優越。位於鐵嶺的南大門,南依沈陽市區26公里,北靠鐵嶺市21公里,東連撫順,西銜鐵法。哈大高速公路、102國道、京哈鐵路、哈大客運專線等高標准鐵路和公路並駕齊驅、縱貫南北。距沈陽國際機場50公里,距鮁魚圈港190公里,距錦州港250公里,距大連港420公里,出海入關非常便利。
資源優勢突出。這里工業基礎良好,勞動力廉價,政策優惠,環境優良。鄉鎮企業規模和效益同步增長,民營骨幹企業異軍突起。有遼河、萬泉河兩大河流,水資源豐富。有兩座變電所,電力資源充足。設有微波發射塔5座,無線通訊網路暢通,是遼北第一個成為電話鎮的鄉鎮之一。
政策環境良好。近年來,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大背景下,遼寧老工業振興的步伐加快。在國家、省宏觀戰略的指引下,新檯子新城將建設新城、改造舊城區基礎設施作為目前的工作重點,必將獲得資金籌措、發展政策等方面的有力支撐。
新檯子新城建設進展順利。目前,新鎮政府辦公樓、九年一貫制學校已選址完畢,正在進行整體的設計。沈鐵2號路(新檯子段)施工已全面啟動。萬泉河橋工程已施工完畢,開春鋪設黑色路面即可完工。裝備製造學校、農民新村建設已經開始施工,預計2011年內可以完工。鎮內各街道已安裝路燈,所有陳舊管線進行全面改造。全鎮種植各類樹木近5萬棵,綠化1.5萬平方米。09渠鋪設排水管線260延長米,平整場地綠化,鋪草坪3000平方米。
新檯子新城將藉助沈陽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黃金機遇,依靠新城的區位、產業、資源、政策優勢,實現新城建設與經濟的蓬勃發展。
調兵山市原名鐵法市,是1981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縣級市,1982年9月成立市人民政府,1984年10月改為鐵嶺市鐵法區,1986年9月恢復市級建制,2002年9月正式更名為調兵山市。先後獲得全國衛生先進城市、國家暢通工程優秀管理城市、遼寧省文明城市建設標兵市、遼寧省園林城市、遼寧省平安市、遼寧省十個最干凈城市之一六項殊榮。
全市區域面積26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8.7平方公里,總人口23.9萬,其中城市人口17.7萬人,中心城區人口14.7萬人,共有漢、滿、蒙、朝、回等23個民族。下轄3個建制鎮,2個街道辦事處,34個行政村,24個社區。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查明礦藏10餘種。其中,煤炭儲量22.59億噸,占遼寧省總儲量的1/3;煤層氣儲量293.9億立方米,年抽放量9000萬立方米,目前以每年1000萬立方米的速度增長;煤矸石4000萬噸,是國家規定今後生產建築材料的主要原料,年排放量500萬噸以上;硅灰石儲量達1800萬噸,目前年開采能力30萬噸。
調兵山市屬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日照豐富,春秋風大,寒冷期長。冬季以北風、西北風為主,乾燥寒冷;春季多刮南風、西南風,最大風力達7級,乾旱少雨;夏季雨水充沛,天氣較炎熱;秋季雨量減少。降雨量年際變化較大,大部分集中在6—9月份的汛期。年均降雨量為560mm,7月份降水量最多,佔全年總降水量的29%。年均氣溫為6.7度, 相對濕度62%。7月份氣溫為最高月份,平均氣溫為23.8度;1月份為最冷月份,平均氣溫為-18.3度。無霜期為155天,初霜9月30日,終霜5月2日。年均日照為2787.6h,年較差為649.1h,生長季節(4—9月份)日照為1511.3h,佔全年日照總時數的54.2%。調兵山市大風日較多,6級以上年平均出現67.8次,8級以上年平均出現37.8次, 其中以春季西南大風居多。
調兵山市地處遼河流域范圍內,境內主要河流有王河和長溝河,均為遼河一級支流,為季節性河流。全市水資源總量為7304萬m3,其中地表水資源總量為4484萬m3,占水資源總量的61%;地下水資源總量為2820萬m3,占水資源總量的39%。人均擁有水資源320m3。(1)地表水利用現狀。地表水可利用量為2573萬m3,目前已開發利用量為358萬m3占可利用量的14%。由於全市三條主要河道均為季節性河流,因而地表水利用難度大,開發潛力很小。(2)地下水利用現狀。地下水可利用量為2256萬m3。到2004年地下水利用量合計1963萬m3,開采利用程度為70%。其中:城市生活用水量為876萬m3(城市居民生活用水511萬m3、城市功能正常運轉用水365萬m3);農村生活用水量127.77萬m3;工業用水量1125萬m3,農業用水量1622萬m3。我市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在總體上已近超采,受採煤沉陷影響的20個村屯地下水水位下降幅度較大,最大已達12m,農民現有的提水設備已很難滿足飲水要求,必須打深井取水。
境內公路總長度達180.5公里。沈環公路貫穿東西,連接鐵嶺和法庫,礦區內公路通達市內各鎮街。其中,省級公路2條,總里程46.6公里;縣級公路2條,總里程8公里;鄉級公路11條,總里程75.2公里;村級公路8.9公里;專用公路4條,總里程40公里。干線公路好路率達100%,縣以上公路好路率100%,全市公路密度為7.52公里/萬人,0.686公里/平方公里。
2007年春季以來,調兵山市調兵山街道積極協調爭取資金。對3707畝採煤下沉區土地進行復墾,整個復墾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調兵山街道採煤下沉區位於尚三家子村,大部分地段處於曉明礦、大隆礦采區,面積3707畝。該街道結合新農村建設和調兵山市國土資源局進行土地復墾,為老百姓辦實事。該項目總投資1025萬元,規劃設計分三個區進行復墾。通過復墾發展高效現代農業、現代工業,形成集旅遊、觀光、娛樂、服務開發等為一體的新格局。共修建佔地50畝的高標准魚塘5個:建佔地200畝的小型工業園區一處,通過招商引資發展現代工業;建佔地100畝的高標准蔬菜大棚20棟,生產綠色無公害蔬菜;建橋梁一座、500型涵管4處;修田間路2400延長米、生產作業路2300米;植樹47000株;對復墾土地進行改良,種植高效農作物。同時修建文化廣場一個、文化長廊一處、涼亭兩處,並通過綠化、美化、亮化、硬化真正成為人們休閑、娛樂、健身的好去處。
開原市位於遼寧省北部,位於鐵嶺市的東北部,遼河中游東側。東與西豐縣、清原滿族自治縣相毗連,南與鐵嶺縣交界,西與法庫、昌圖縣接壤,北鄰吉林省梨樹縣。東經123°43′-124°48′,北緯42°6′-42°53′。東西長89.4公里,南北寬86公里,截至2014年,開原市總區域面積3164平方公里。 開原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多丘陵地帶。東南多山,為長白山支脈,屬山地丘陵,海拔在200-600米之間。主要山峰有城子山、砬子山等,海拔在800米以上。西部地勢低平,為清河、遼河沖積平原一部分,海拔在50-100米之間,土質肥沃,適於機耕和灌溉,中部屬於半丘陵半平原地帶,全境為六山半水三分田。 開原市屬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期長達4個月,最冷月份在1月,平均氣溫在-14.5℃左右,極度低溫為-35℃;夏季炎熱,一般可持續3個月,最熱月份在7月,平均氣溫在23℃-24℃左右,極度高溫為36.5℃。全年日照時數約為2585小時,以五六月較長,十一、十二月較短。初霜期在9月下旬,4月末為終霜期,無霜期為145—165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678毫米。春夏多西南風,秋冬多西北風,平均風速每秒4.5米。 開原境內大小河流160多個,主要河流有遼河及其支流清河、寇河、柴河、沙河等五大河流。清河水庫、南城子水庫、關門山水庫等大小水庫9座,總蓄水量10億立方米;地下水有三大水系,水質達到國家二級飲用水標准。開原境內有遼河、清河、寇河、柴河、沙河等大小河流166條。
㈦ 贛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屬於哪個區
屬於贛州市西城區
㈧ 煙台那幾個區屬於市區哪幾個區屬於郊區
煙台市現轄芝罘區、萊山區、福山區、牟平區4個市轄區,
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昆嵛山自然保護區、保稅港區、金山港區(正在建設)5個功能區;
長島縣,龍口市、萊陽市、萊州市、蓬萊市、招遠市、棲霞市、海陽市7個縣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