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南美洲的資料
南美洲地圖南美洲位於西半球的南部,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一般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同北美洲相分,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巴西、玻利維亞、智利、巴拉圭、烏拉圭、阿根廷、法屬蓋亞那等13個國家和地區。
面積: 約1797萬平方千米
人口: 32 500萬
簡介
南美洲是南亞美利加洲的簡稱,位於西半球南部,東面是大西洋,西為太平洋。陸地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北美洲相分,南面隔海與南極洲相望。總面積1797萬平方公里(含附近島嶼),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南美洲海岸線長28700公里。海岸較為平直,少島嶼和海灣。 南美洲大陸的地形可分為三個南北方向的縱列帶:西部為狹長的安第斯山,東部為波狀起伏的高原,中部為廣闊平坦的平原低地。安第斯山脈長9000公里,是世界最長的山脈,阿空加瓜山海參拔6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東部為巴西高原、蓋亞那高原和巴塔哥尼亞高原,其中巴西高原面積5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高原;中部為奧里諾科平原、亞馬遜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是世界最大的沖積平原。 南美洲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和熱帶高原氣候,溫暖濕潤。 南美洲的自然資源豐富。石油、鐵、銅等儲量皆居世界前列。森林面積佔到世界森林總面積的23%,草原面積佔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4%,漁業資源和水力資源也十分豐富。 南美 解放者「西蒙·玻利瓦爾」
洲是拉丁美洲的一部分。南美地區原為印第安人的居住地。印第安人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南美洲大地上建立過不少王國。15世紀後,它們先後淪為西班牙等國的殖民地。殖民統治時期,原有的土著居民遭到侵入,人口逐漸減少,而歐洲白人移入數量又逐年增多。部分印第安人與白人混血。另外,為了適應種植業的需要,彌補印第安人勞動力的不足,從非洲販入不少黑奴。久而久之,南美洲形成了以白人和印歐混血種人為主的大陸。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和壓迫是殘酷的。殖民地的白人和混血種人是這種統治首當其沖的受害者。在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18世紀末,19世紀初,在南美洲大地上掀起了以白人和印歐混血種人為主體的風起雲涌的獨立解放運動。一時間,出現了西蒙·玻利瓦爾、聖馬丁、奧希金斯等一批獨立戰爭的英雄。經過多年的較量,西班牙殖民者以失敗而告終,南美各國在19世紀20年代紛紛獨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南美洲的經濟得到較快發展。其中巴西和阿根延發展最快。
編輯本段范圍
南美洲東至布朗庫角(西經34°46',南緯7°09'),南至弗羅厄德角(西經71°18',南緯53°54'),西至帕里尼亞斯角(西經81°20',南緯4°41'),北至加伊納斯角(西經71°40',北緯12°28')。面積約1797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 從地理區域上劃分為:南美北部諸國,包括蓋亞那、蘇利南、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一個地區為法屬蓋亞那、。安第斯山地中段諸國,包括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南美南部諸國,包括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一個地區為福克蘭群島(又名「馬爾維納斯群島」,阿根廷、英國爭議)。南美東部國家巴西,面積約佔大陸總面積的一半。
地形
南美洲大陸地形可分為三個南北向縱列帶:西部為狹長的安第斯山,東部為波狀 南美洲
起伏的高原,中部為廣闊平坦的平原低地。南美洲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洲面積的60%,海拔300米至海拔3000米之間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約佔全洲面積的33%,海拔3 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約佔全洲面積的7%。全洲平均海拔600米。安第斯山脈由幾條平行山嶺組成,山體最寬處達400千米,全長約9 000千米,大部分海拔3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也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之一。安第斯山脈有不少高峰海拔6 000米以上,其中阿空加瓜山海拔6 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南美洲東部有寬廣的巴西高原、蓋亞那高原。南部則有巴塔哥尼亞高原。南美洲平原自北而南有奧里諾科平原、亞馬孫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其中亞馬孫平原面積約56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沖積平原,地形坦盪,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地質
南美洲是世界上火山較多、地震頻繁且多強烈地震的一個洲。科迪勒拉山系是太平洋東岸火山帶的主要組成部分,安第斯山脈北段有16座活火山,南段有30多座活火山。尤耶亞科火山海拔6723米,是世界上較高的活火山。地震以太平洋沿岸地區最為頻繁。海岸線大陸海岸線長約28 700千米,比較平直,多為與山脈走向一致的侵蝕海岸。缺少大半島和大海灣。島嶼也不多,主要分布在大陸南部沿海地區。
氣候
南美洲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點是溫暖濕潤,以熱帶為主,大陸性不顯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均在0℃以上,佔大陸主要部分的熱帶地區,平均氣溫超過20℃。冬季遠比北美洲暖和。而南美洲西部則有呈帶狀分布的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安第斯山脈則為高山氣候,在南美洲東南部則有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大部分地區夏季最熱月平均氣溫介於26.8℃之間,遠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亞大陸的熱帶地區炎熱。南美洲各地氣溫的年較差較小,不像亞洲、北美洲那樣變化劇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70%以上,為各洲中沙漠面積較小的一洲。 由於安第斯山脈影響西側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東側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水文
南美洲水系以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為分水嶺,東西分屬於大西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獨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遠流長、支流眾多、水量豐富、流域面積廣。其中,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其支流超過1 000千米的有20 南美洲
多條。南美洲水系內流區域很小,內流河主要分布在南美西中部的荒漠高原和阿根廷的西北部。南美洲除最南部外,河流終年不凍。南美洲多瀑布,安赫爾瀑布落差達979米,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南美洲湖泊不多,安第斯山區的荒漠高原地區多構造湖,如的的喀喀湖、波波湖等;南部巴塔哥尼亞高原區多冰川湖;內流區多內陸鹽沼。南美洲西北部的馬拉開波湖是最大的湖泊。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尚未很好勘探,已知現代化工業中所需要的20多種最重要的礦物原料大部分都有,且儲量豐富。委內瑞拉石油儲量、巴西的鐵礦儲量居世界前列;天然氣主要分布在委內瑞拉和阿根廷;煤主要分布在哥倫比亞和巴西;鋁土礦主要分布在蘇利南;銅礦的金屬儲量在1億噸以上,居各洲首位,智利銅的儲量居世界第二位,秘魯居第四位;鉍、銻、銀、硝石、鈹和硫磺儲量均居各洲前列;錫、錳、汞、鉑、鋰、鈾、釩、鋯、釷、金剛石等礦物也很豐富。 森林資源:森林面積約92 000萬公頃,佔全洲總面積的50%以上,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23%,盛產紅木、檀香木、鐵樹、木棉樹、巴西木、香膏木、花梨木等貴重林木。草原面積約44 000萬公頃,約佔全洲總面積的25%,佔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4%多。 水力資源:水力蘊藏量估計為46 700萬千瓦,約佔世界水力蘊藏量的16.9%;已開 發的水力資源為560萬千瓦,約佔世界水力資源總開發量的3.6%。 漁業資源:智利北部沿海和巴西東南部沿海盛產金槍魚,秘魯沿海盛產魚,智利沿海盛產沙丁魚,鱈和鯨。此外,巴西、阿根廷沿海還盛產鱸、鯔、鯷、鯖、鱈等魚類。秘魯沿海、巴西沿海為南美洲兩大漁場。
編輯本段歷史
印第安人是南美洲的開拓者。安第斯山脈中段高原地帶是南美洲古文明發祥地。早在公元10世紀前後,居住在這一帶的印第安人部族──印加人,建立了以秘魯南部庫斯科為中心的印加帝國。到15世紀鼎盛時期,其疆域北起厄瓜多北部,南達智利的塔爾卡,人口約900~1200萬。當時農業已相當發達,栽培玉米、豆類、馬鈴薯、木薯、昆諾阿等作物,馴養駱馬和羊駝,在水利灌溉工程、交通驛道、建築、手工業等方面也達到較高水平。光輝的印加文化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哥倫比亞、智利南部和巴拉圭是印加帝國以外人口較集中的地區。 南美洲
16世紀初,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開始入侵。葡萄牙侵佔了巴西,西班牙統治了除巴西以外的南美廣大地區。16世紀末,英國、法國和荷蘭殖民者經過激烈爭奪,分割了蓋亞那地區和近海一些島嶼。從此,全洲進入了長達 300年的殖民統治時期。西班牙先後在南美洲建立了秘魯(包括秘魯和智利)、新格拉納達(包括哥倫比亞、厄瓜多和委內瑞拉)和拉普拉塔(包括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拉圭和烏拉圭)3個總督轄區,葡萄牙在巴西建立了總督區。殖民者用暴力推行各種奴役制度,強迫印第安人在種植園或礦場作無償勞動,大肆掠奪南美洲的土地和金銀財富。印第安人的家園被破壞,古文明遭摧毀,人口銳減。為補充勞動力的不足,殖民者又從非洲販入大量黑奴。宗主國實行重商主義政策,強迫殖民地人民專門生產一、二種能在國際市場牟取暴利的農礦產品,形成單一產品制,導致社會經濟畸形發展。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社會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以及文化傳統,隨移民大批湧入,傳播到南美各地,西、葡語也逐漸取代印第安語,成為普遍使用的正式語言。 南美洲人民為爭取自由和解放,進行了長期英勇的斗爭。到18世紀後半期,宗主國所竭立維護的殖民制度日益成為社會發展的最大障礙,這個主要矛盾的發展,推動著南美洲人民走上獨立戰爭的道路。1810年,武裝起義烈火燃遍整個南美洲。經過十多年浴血奮戰,終於推翻了西、葡殖民統治。到1826年,相繼建立起10個民族獨立國家,只有蓋亞那等少數地區尚處於英、法、荷殖民統治之下。 南美洲
獨立後,土生白人地主階級掌握了多數國家的政權,實行獨裁統治,維護大庄園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剝削,經濟發展緩慢。英、美等國乘虛而入,將各國變成他們的原料供應地,傾銷商品和輸出資本的場所。特別是19世紀末崛起的美國,憑借其經濟實力和有利的地理位置,排擠其他國家的勢力,成為南美洲的霸主。南美各國人民進行了反帝、反霸、反殖,維護國家主權的長期斗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斗爭日益深入和廣泛。南美國家帶頭發起反對超級大國海洋霸權的斗爭,掀起了以收回民族資源為主要內容的國有化浪潮,積極推行地區經濟一體化,爭取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在發展民族經濟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1966年和1975年,前英屬蓋亞那和荷屬蓋亞那先後擺脫殖民統治取得獨立。現在,南美洲除法屬蓋亞那和英國、阿根廷的爭議地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外,共有12個獨立國家。它們均屬發展中國家。
編輯本段居民
人口:401,000,000。人口分布不平衡,西北部和東部沿海一帶人口稠密,廣大的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之一,每平方千米不到一人。人口分布的另一特點是人口 南美洲
高度集中在少數大城市。 民族:南美洲民族成分比較復雜,有印第安人、白人、黑人及各種不同的混血型,以印歐混血型最多。白人最多,其次是印歐混血型和印第安人,黑人最少。 語言:印第安人用印第安語,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法屬蓋亞那官方語言為法語,蓋亞那官方語言為英語,蘇利南官方語言為荷蘭語,其它國家均以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 宗教:居民絕大多數信天主教,少數信基督教。
編輯本段氣候水系
氣候
南美洲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點是溫暖濕潤,以熱帶為主,大陸性不顯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均在0℃以上,佔大陸主要部分的熱帶地區,平均氣溫超過20℃。冬季遠比北美洲暖和。 大部分地區夏季最熱月平均氣溫介於26?8℃之間,遠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亞大陸的熱帶地區 伊瓜蘇瀑布
炎熱。南美洲各地氣溫的年較差較小,不象亞洲、北美洲那樣變化劇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70%以上,為各洲中沙漠面積較小的一洲。 由於安第斯山脈影響西側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東側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水系
南美洲水系以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為分水嶺,東西分屬於大西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獨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遠流長、支流眾多、水量豐富、流域面積廣。其中,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其支流超過1 000千米的有20多條。南美洲水系內流區域很小,內流河主要分布在南美西中部的荒漠高原和阿根廷的西北部。南美洲除最南部外,河流終年不凍。南美洲多瀑布,安赫爾瀑布落差達979米,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南美洲湖泊不多,安第斯山區的荒漠高原地區多構造湖,如的的喀喀湖、波波湖等;南部巴塔哥尼亞高原區多冰川湖;內流區多內陸鹽沼。南美洲西北部的馬拉開波湖是最大的湖泊。
編輯本段天然災害
南美洲主要受到三大災害的侵襲,分別是地震,火山爆發和厄爾尼諾現象,造成人類傷亡,財物損失等事件,對一個國家的影響不容小覷。 地震及火山爆發 南美洲的造山運動是由南美洲板塊和那茲卡海板塊相互擠壓而成,形成安地斯山脈,屬新褶曲山脈,其上又分布許多活火山。近一百五十年來發生四次重大地震,第一次為1868年發生在厄瓜多及哥倫比亞的大地震,死傷人數約7.000萬人;第二次發生在瓦爾帕萊索(智利),地震強度為芮氏規模8.6 ,死傷人數20000人,發生在1906年年,第三次發生在奇廉(智利),地震強度為芮氏規模7.8 ,死傷30000人,發生在1939年,第四次發生在欽博特(秘魯),地震強度為芮氏規模7.7 ,死傷6.6萬人,發生在1970年的年。主要火山仍存有數座。 亞馬遜河
南美洲最高的阿空加瓜山,位在阿根廷,海拔6960公尺,為死火山。另有尤耶亞科火山,位在智利,阿根廷邊境,海拔6723公尺,為死火山。印加瓦西峰,位在智利,阿根廷邊境,海拔6709公尺。青坡拉索山,位在厄瓜多,海拔6310公尺,屬休火山。 哥多伯西峰,位於厄瓜多境內,海拔5896公尺,屬活火山;魯伊斯火山,位在哥倫比亞境內,海拔5399公尺,為活火山;桑蓋火山,位在厄瓜多,海拔5230公尺,屬活火山;通古拉瓦火山,在厄瓜多境內,海拔5016公尺,屬休火山;皮欽查山,在厄瓜多,海拔4794公尺,屬活火山。 1997年12月厄爾尼諾現象觀測到的海面溫度分布圖,可以看出東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溫度比平常上升了五度以上。 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因信風減弱,而極強風將熱帶暖流擠向南美沿岸, 厄爾尼諾現象
?水溫升高,南美西岸涌升流減弱甚至消失,鯷魚向南覓食,魚群減少,於漁場中覓食的海鳥減少,作為磷肥重要原料的鳥糞層亦減少,對當地居民造成經濟損失。南美洲西岸由乾燥轉為潮濕,秘魯及智利皆曾因此出現罕見的大洪水,造成許多人傷亡,財物損失難以估計。環境改變後,許多蚊蟲,老鼠等病媒增加,散布登革熱,鼠疫,瘧疾等傳染病。
編輯本段經濟
概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南美洲經濟發展很快,經濟結構發生顯著變化。但各國經濟水平和 經濟實力相距甚遠。巴西、阿根廷已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國民經濟體系,兩國國內生產總值約佔全洲2/3。委內瑞拉、哥倫比亞、智利、秘魯經濟也較發達。
工礦業
工業以采礦業和製造業最為重要。采礦業是南美各國的基礎部門,大部分礦產供出口,委內瑞拉、阿根廷、厄瓜多、秘魯等國的石油;巴西、委內瑞拉、智利的鐵;玻利維亞的錫、銻;智利、秘魯的銅;蓋亞那、蘇利南的鋁土;秘魯的鉛、鋅、銀、鉍;智利的硝石、鉬;巴西的鈮的產量或出口量在世界占據重要地位。輕工業為南美多數國家製造業的主體,肉類加工、製糖、飲料、皮革、紡織、服裝等部門較發達。鋼鐵、汽車、化工、橡膠、電器、機械等重工業集中在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智利、秘魯、哥倫比亞等國家。
農業
農業在南美各國經濟中具有重要意義。種植業中經濟作物占據絕對優勢。南美 南美洲
洲是可可、向日葵、菠蘿、馬鈴薯、木薯、巴西橡膠樹、煙草、金雞納樹、玉米、番茄、巴拉圭茶、辣椒等栽培植物的原產地。甘蔗、香蕉、咖啡分別佔世界總產量的20?5%,其中巴西的咖啡和香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可可、柑橘均佔世界總產量的25%左右,其中巴西的可可產量居世界第三位;劍麻產量居各洲第二位,主要產在巴西;巴西木薯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南美洲向世界提供所需咖啡、香蕉、蔗糖的絕大部分及大量的棉花、可可、劍麻等。東南部阿根廷等國則大量出口肉類和糧食。牛、羊的總頭數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沿海盛產鯷魚、沙丁魚、鰻魚、鱸魚、金槍魚等,秘魯和智利為世界著名漁業國。南美洲大部分國家中多數人從事農業生產,但糧食生產仍不足自給,大多數國家需進口糧食。
編輯本段交通
交通運輸以鐵路、公路為主。阿根廷和巴西交通較發達。蓋亞那、蘇利南、委內瑞拉、烏拉圭、智利等國擁有較稠密的公路網。南美洲公路總長約2 000 000千米,鐵路總長約85 000千米,內河通航里程約100 000千米。
編輯本段南美:整形旅遊成產業
如今去南美旅遊的人們也許不只是為了領略神秘的原始森林和狂熱的桑巴舞,他們還能在那裡完成「美麗變身」。將旅遊和整形結合起來的整形手術旅遊,正吸引著越來越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顧客。
價廉物美
阿根廷等南美國家不僅貨幣匯率較低,還聚集了一批整形界權威醫師。每年都有成千上萬來自歐洲、美國和加拿大的顧客預約整形。 阿根廷2002年遭遇經濟危機,導致貨幣貶值。相對低廉的物價吸引來了一批國外遊客。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颳起一陣隆胸風,精明的商家開始整合旅遊產業和美容產業,形成了整形、旅遊、食宿一條龍服務。 而對於發達國家的顧客來說,手術費用也比在國內接受同等手術便宜。例如,在美國做一個除皺手術需要約1.5萬美元,而在阿根廷只需5000美元,隆胸和吸脂的套餐服務也只需3700美元。 專程從加拿大到阿根廷做整形手術的埃弗里特·康登今年66歲。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年輕,他通過布宜諾斯艾利斯醫療旅遊公司的網站預約了除皺、提拉眼部等項目。 「這是我多年的心願,但這種整形手術在加拿大價格高昂,」康登說,他已在加拿大做過隆鼻手術,但價格不菲,他希望有價廉物美的選擇。
整形旅遊產業
路透社10月31日援引美國、巴西和墨西哥的一份聯合統計數據報道,從手術數量來看,阿根廷稱得上世界十大手術國之一。阿根廷一家保險公司計劃推出的一種保險項目中甚至承諾,顧客每隔一兩年可以選做一種手術,手術費可通過保險支付。 巴西和哥倫比亞等其他南美國家也吸引越來越多的醫療旅遊者。哥倫比亞一年之內甚至新增40家診所,以滿足眾多外國顧客的需要。 哥倫比亞商業聯盟負責人格拉迪斯·巴羅納說:「人們能在卡利(哥倫比亞城市)找到最權威的專家、整形領域最先進的技術和最有競爭力的價格。我們每年接待10萬這樣的顧客。」 Plenitas整形中心的羅伯托·岡維安斯基告訴記者:「自2003年開業來,我們已接待了1500名顧客,整形手術旅遊每年可帶來400萬美元收入。」 世界美學整形外科協會秘書長雷納托·薩爾茨說,整形手術旅行已在世界各地興起,從土耳其到泰國,整形手術旅遊正在涌現。 鑒於整形手術存在風險,薩爾茨建議顧客在手術前做好咨詢,核實醫生從業資格,不能只聽信旅行中介的介紹。
愛美文化
整形事故調查人員奧哈拉說:「來南美做整形手術的人越來越多,這個誘人的市場讓許多根本沒有整形手術從業經驗的人混跡其中。」 「滿意顧客的數量是衡量手術質量的標准,」岡維安斯基說,「不能拿顧客的健康開玩笑。正是由於我們周到的服務,顧客對我們稱贊有加,並不斷向朋友介紹,我們才一天天壯大。」 盡管南美整形手術旅遊正在迅速發展,但大部分消費者仍來自當地,因為整形在南美是一種文化,幾乎植根於每個女性心中。
編輯本段世界之最
秘魯釩的儲量是世界最多的; 智利銅的儲量是世界最多的; 智利硝石的儲量是世界最多的; 南美洲
哥倫比亞綠寶石的儲量是世界最多的; 哥倫比亞的希帕基臘鹽岩礦山是世界最大的; 巴西的伊泰普大壩是世界第二大壩。 厄瓜多比爾卡班巴村是世界第一長壽村。 巴西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 亞馬孫平原是世界最大的沖積平原。 水量和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亞馬孫河 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編輯本段主要國家
巴西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東臨大西洋。面積85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186,957,906(2008年6月2日)。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 ,面積位居世界第五位。 巴西
巴西主要由北部的亞馬孫平原和南部的巴西高原組成。巴西領土的1/3在亞馬孫平原上。這里地勢低平,大部分海拔在150米以下,氣候濕熱,雨林分布廣泛,是巴西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平原以南的巴西高原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起伏平緩,海拔600-900米。這里礦藏豐富,錳和鐵儲量居世界前列。並有鉻、鎳、鈮等多種礦藏,還是高級石英水晶的唯一產地和世界上工業用鑽石的重要產區之一。高原上分布著熱帶草原,東南部和東北部已成為巴西最重要的農業區。 巴西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已建立了許多水電站。西南邊境上與巴拉圭兩國合建的伊普泰水電站,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水電站,僅次於中國三峽電站。 巴西是南美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超過傳統的農業和礦業產業部門。鋼鐵、汽車、飛機造船等工業都居南美洲首位。東南沿海地區集中了全國3/4的工業,是巴西工業的核心。 巴西農業相當發達,咖啡、蔗糖、可可、大豆的生產居世界重要地位。其中咖啡的產量和出口量都佔世界首位,以東南部為主要產地。巴西可墾地還很多,農業生產潛力很大。 巴西的主要城市多在東南沿海地區。聖保羅有人口1100多萬,為全國最大的城市和工業中心,集中了全國工業產值的一半左右,有大型鋼鐵和煉油廠等多種工業,是全國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也是南美洲第一大城市。 首都巴西利亞,位於內陸,是新建的城市。
智利
智利位於南美洲安第斯山脈西麓的太平洋沿岸。南北長4200多公里,東西寬僅90-400公里,是世界上領土最狹長的國家。 智利全境多山,東有局峻連綿的安第斯山脈,西有較低的海岸山脈,兩條山脈之間,是狹長的陷落帶,為智利全國的精華所在。海岸山脈與陷落帶的南段沒入海中,形成許多半島、島嶼和海灣,是南美洲海岸最曲折的一段。智利多火山、地震,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部分。 智利南北,氣候差別很大。北部處於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幾乎終年無雨,氣候乾旱,加以冷洋流的影響,形成阿塔卡馬沙漠;中部,南緯30°-40°間,是冬雨夏乾的地中海式氣候,為全國工農業生產和城市集中的地區,首都聖地亞哥就在這里;南部位於西風帶內,降水很多,氣溫較低,有茂密的溫帶森林。 智利的銅和硝石兩種礦產品久已聞名於世。銅的儲量和產量都居世界前列,出口量僅次於尚比亞。銅的開采、冶煉和出口,占智利國民總收入的1/4。智利硝石的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北部沙漠是世界上最大出產天然硝石的地方,硝石是製造肥料和炸葯的原料。
阿根廷
阿根廷位於南美洲的東南部。全國可分為三個地區:(1)西北部是安第斯山地和高原區,氣候干寒,居民多從事畜牧業生產。(2)東北部是拉普拉塔平原,由拉普拉塔水系沖積而成。它的北半部是格蘭查科草原的一部分,這里地處亞熱帶,冬溫夏熱,降水集中夏季,降水量自東向西遞減,並且土地肥沃,為全國最大的棉花產區。拉普拉塔平原的南部是潘帕斯草原,地處溫帶,冬溫夏暖,有肥沃的黑土,是全國主要的農業區。(3)南緯40°以南的南部,為巴塔哥尼亞高原。雖然位於西風帶范圍內,但受安第斯山脈的阻擋,太平洋上的濕潤西風難以進入,降水稀少,成為溫涼、乾燥的荒漠。 阿根廷是世界上有名的農牧業國家。全國近半數的土地為牧場,耕地的1/3種飼料,飼養著上億頭牲畜。 阿根廷盛產小麥、玉米、亞麻籽等農產品。牛肉、羊毛和小麥是主要的出口商品。 近些年來,阿根廷除肉類加工、紡織等傳統工業外,新建了鋼鐵、煉油、機械製造等工業部門。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
哥倫比亞
是世界第二大咖啡生產國,年產量約佔全球的12%,雖然遠低於第一名巴西的30到 哥倫比亞
35%,卻大部分都是高品質的高山水洗豆。 哥倫比亞中部被南北縱向的三條山脈分割成數塊谷地,其中中央和東邊的山脈正是咖啡的主要產區。此地咖啡用集散的市場來命名,在中央山脈的有美得林(Medellin)、阿曼尼亞 (Armenia)和馬尼札雷斯(Manizales),而在東邊山脈較有名的有波哥大(Bogota,首都)和布卡拉艋 (Bucaramanga)。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的咖啡產量不高,大部分供應國內消費。雖然委內瑞拉咖啡主要產自西部接近哥倫比亞的地區,但是它的酸味非常弱,一點也不像哥倫比亞豆,反而比較像加勒比豆般甜而深沉。
秘魯
水洗的秘魯豆,以中部的嬋茶瑪悠(Chanchamayo)與南部的庫斯科(Cuzco)最著名,另外北部也有一些不錯的有機咖啡。秘魯豆有柔和到銳利的酸味,單薄到中等的質感,滋味與香氣頗佳,是很好的綜合品成份。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詞條圖片(15張)
⑵ 巴西最大城市和工業中心,是哪個城市
聖保羅
巴西最大的城市、最大的工業中心、世界4座最大的都市之一聖保羅,位於國境東南部馬爾山脈大崖壁邊緣海拔800多米的高原上,東南距外港63公里,城區面積1624平方公里,包括郊區在內的大聖保羅則達2300多平方公里,大聖保羅人口超過1300萬。該城雖然處在南回歸線附近,但因地勢比較高,夏季多雨涼爽,冬季乾燥偏冷,無嚴寒, 是一座氣候宜人、林木蒼翠、風光秀麗的城市。 聖保羅最早是印第安人的村落。1554年1月25日,葡萄牙殖民者來到這里,發現其地理位置理想,便大興土木興建城鎮,因這一天恰好是天主教紀念聖徒聖保羅的日子,便將這座城鎮命名為聖保羅。1711年聖保羅設立市。1822年,巴西在這里宣布獨立。到 1880年,聖保羅仍只是一座面積2平方公里、人口4萬的小鎮,但到19世紀末期,因附近地區大面積種植咖啡和外國移民大量涌來,城鎮開始迅速發展起來,到1940年城市人口已超過130萬。據有關報道稱,聖保羅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 聖保羅給人的印象是一派十分繁華的景象。從飛機上俯視這座南美洲現代化城市,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寬闊的馬路上車水馬龍,全市6.4萬條街道縱橫交錯,密如蛛網。市區許多建築物高達三四十層,如聖保羅州銀行高32層,在160米的樓頂建有一座電視塔;義大利大廈高41層,頂端建有餐廳和瞭望台,憑欄遠望,全城景色盡收眼底。聖保羅市商業十分繁榮,商業區主要集中在迪雷塔大街、「十一月十五日」大街、聖本託大街、安東尼奧·普拉多廣場和共和國廣場一帶。共和國廣場中心的花園里,設有工藝品集市,有出售寶石、古董、木雕、皮貨、郵票、硬幣、名畫的攤位,每逢星期日,聖保羅市民和外來遊客紛紛涌到這里,使集市變得水泄不通。市中心地區有一個佔地2.7萬平方米的大市場,商品繁多,種類齊全,而且價格較低廉,一天到晚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另外,1600多家大小飯店、餐館分布全市各個角落,但主要集中於市中心、富裕階層聚居的東南區和消費水平較高的西區。巴西素有「咖啡王國」的稱號,咖啡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1/8,而聖保羅附近地區是巴西的重要咖啡產地,市區大街小巷各類咖啡館比比皆是,一天到晚顧客盈門。 聖保羅是巴西最大的工業城市,城市工業的形成和發展同聖保羅州的經濟密切相關。公元19世紀以前,聖保羅州盛產棉花、稻米和咖啡,所以作為州首府的聖保羅市的工業以棉紡、糧食加工、咖啡加工的傳統工業為主。後來,逐漸發展了冶金、機械、汽車、電力、食品、水泥、化學、橡膠、煙草、造紙等工業,而這些工業部門能夠大力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城市附近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工業原料的大部分可從聖保羅州及附近地區獲得。近二三十年來,聖保羅又建有巴西電子工業中心、汽車工業基地和全國最大的煉油廠。聖保羅現有3萬多家工廠企業,產業工人200多萬,集中了巴西全國工業的一半。 聖保羅也是一座文化城市,市內有聖保羅大學、天主教大學、醫科大學及其他各類高等學府和專科學院,擁有藏書逾百萬冊的聖保羅圖書館。郊區有建於1901年的巴吞吞毒蛇研究所,飼養和陳列著2000多種、數量達數萬條的各類毒蛇,每年生產解毒血清2. 85億支和預防傷寒、破傷風、百日咳、白喉等傳染病的疫苗2500萬支,是世界公認的毒蛇研究中心,每年吸引30多萬外國遊客前來參觀。聖保羅市區博物館眾多,其中著名的有聖保羅美術博物館、巴西美術博物館、傢具博物館、航空博物館、科學博物館、印第安民間藝術和手工藝品博物館等。這些博物館建築別具一格,藏品豐富,對遊客具有極大吸引力。聖保羅市區還有許多著名建築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南美洲最大的教堂之一——天主教大教堂。這座教堂始建於本世紀30年代,落成於聖保羅建城400周年的 1954年,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築,氣勢宏偉,多姿多彩,地下室里保存著許多聖徒的遺骨。
⑶ 南美洲最著名的2個城市是哪兩個
集中了全國工業產值的一半左右,也是南美洲第一大城市,有大型鋼鐵和煉油廠等多種工業。
布宜諾斯艾利斯是擁有近三百萬人口的南美洲第二大城市,是全國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有「南美洲的巴黎」的美譽聖保羅有人口1100多萬,為全國最大的城市和工業中心
⑷ 巴西最大的城市和最大港口是什麼,這些城市主要分布區
巴西最大的城市是聖保羅,最大港口是里約熱內盧,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聖保羅位於巴西東南部聖保羅州,是南美洲最大最繁華最富裕的城市,世界著名的國際大都市。截至2010年,聖保羅市內人口為1088萬,是巴西乃至南半球最大的都市。
里約熱內盧是巴西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聖保羅,擁有全國最大進口港、是全國經濟中心,同時也是全國重要的交通中心。
(4)南美洲經濟中心在哪裡擴展閱讀:
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在世界上居第五位。巴西人口分布不均,東部沿海人口稠密,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亞馬孫平原人口分布稀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1、氣候:巴西東部沿海地區氣候相對溫和(東部沿海地區為熱帶草原氣候,比其他地區的熱帶雨林氣候溫和,地勢較高,氣候涼爽),適宜人類居住。
2、地形:巴西東部地區地勢不太高,較平坦,適宜人類居住。
3、交通:巴西東部沿海,港口眾多,交通便利,人口稠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聖保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里約熱內盧
⑸ 歐洲和美洲,這兩個地方最大的城市分別是哪兩個城市呢
歐洲的是倫敦
倫敦(London),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英國)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與紐約和香港並稱為「紐倫港」。
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平原上,泰晤士河貫穿其中,城市中心坐標為北緯51°30′、東經0.1°5′。截至2016年,大倫敦都會區面積為1577平方千米,人口約828萬人。 2016年,倫敦地區生產總值已達到5535億美元。
倫敦是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和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有數量眾多的名勝景點與博物館。倫敦是多元化的大都市,居民來自世界各地,一座種族、宗教與文化的大熔爐城市,使用的語言超過300多種,是全球化的典範。
2018年,倫敦在世界城市規模的排名中與紐約並列位居首位。 2018年10月,第十七屆「全球城市競爭力排行榜」發布,倫敦排名第三。 2018年11月,倫敦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
美洲的是聖保羅
聖保羅
(巴西聖保羅州首府)
聖保羅(São Paulo)位於巴西東南部聖保羅州,是聖保羅州的首府,巴西最大的城市,也是南美洲最大最繁華最富裕的城市,世界著名的國際大都市。聖保羅於1554年1月25日建市。截至2010年,聖保羅市內人口為1088萬,是巴西乃至南半球最大的都市。
2012年,美國的SinkTank公開發表按照產業・人才・文化・政治等對象來綜合的世界都市排名,聖保羅是居全世界33位的都市,特別是另有機構更是給予世界12位高評價。而同國的里約熱內盧則僅次之。聖保羅除為巴西最大的經濟城市,亦為南北物流重鎮,道路四通八達。然而,車輛數量太多、交通堵塞等問題,造成一定程度困擾。聖保羅同時為僅次於紐約及東京之直升機運輸量第三大城市。
⑹ 美國政治經濟中心在什麼地方
一般一個國家都是由很多的城市組成的,像中國,就是由很多的省份組成了國家,再有很多的城市組成了省份。這樣的一個行政關系能夠方便對國家進行管理。而且,每一個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都會存在差異,每一個城市在國家中的地位也會有差異,基本上各個國家都會出現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或者是科技中心。美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一直以來都備受各個國家的關注,這個國家的政治和經濟中心自然也是備受關注的。那麼關於美國政治經濟中心在什麼地方?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美國真的是一個很厲害的國家
美國無論是科技、經濟還是政治都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國家,這也是為什麼全球都有很多人夢想著去美國。不夠,中國也在飛速的發展,相信不久之後,就會成為像美國一樣厲害的國家。
關於美國政治經濟中心在什麼地方?以上是我的看法,你的看法是什麼?歡迎留言交流。
⑺ 南美洲有多少個城市
南美洲包括的城市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巴西。
南美洲是陸地面積第四大的大洲,陸地面積1784萬平方千米。安第斯山脈幾乎縱貫整個南美洲西部,擁有美洲最高的山峰阿空加瓜山。
安第斯山脈東部就是面積廣大的亞馬孫河盆地,佔地超過700萬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區都是熱帶雨林。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也是實力最強的國家。
(7)南美洲經濟中心在哪裡擴展閱讀:
南美洲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點是溫暖濕潤,以熱帶為主,大陸性不顯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均在0℃以上,佔大陸主要部分的熱帶地區,平均氣溫超過20℃。
冬季遠比北美洲暖和。而南美洲西部則有呈帶狀分布的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安第斯山脈則為高山氣候,在南美洲東南部則有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大部分地區夏季最熱月平均氣溫介於26.8℃之間,遠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亞大陸的熱帶地區炎熱。南美洲各地氣溫的年較差較小,不像亞洲、北美洲那樣變化劇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70%以上,為各洲中沙漠面積較小的一洲。
⑻ 南美洲的金融中心是哪個
聖保羅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其最大城市聖保羅被視為南美洲商業、經濟、金融中心。
希望採納
⑼ 南美洲除了聖保羅和布宜諾斯艾利斯,還有哪些大城市有
南美洲八大城市排名,里約熱內盧只能排第五
1、墨西哥城
墨西哥首都,南美洲第一大城市,國際化大都市,世界一線城市。人口2100萬,面積1500平方公里,2011年GDP就已經達到了3100億美元,綜合實力與上海相當。墨西哥城是世界有名的高原之城,海拔2240米,它集中了墨西哥約1/2的工業、商業、服務業和銀行金融機構,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當之無愧的一國獨大!
城市水平:中國上海
2、聖保羅
南美洲第二大城市,巴西第一大城市,國際化大都市,世界一線城市。市區人口1100萬,包含近郊則達2107萬,面積1522平方公里。聖保羅是南美最富裕的城市,巴西最大的經濟中心,2012年GDP達2900億美元,與北京相當。在世界大都市排名中,聖保羅高居第33位!
城市水平:中國北京
3、布宜諾斯艾利斯
阿根廷首都,南美第三大城市,世界一線城市,都會區有1280萬人口,2015年GDP19200億元,佔全國的一半以上,真正的一國獨大!城市建築非常有氣質,2007年被評為全球第三最美的城市。享有「南美洲巴黎」的盛名。
城市水平:中國廣州
4、波哥大
哥倫比亞首都,世界一線城市,拉美最大,最現代化的城市之一。城市人口825萬,面積1587平方公里。波哥大,四季如春,名勝古跡眾多,保留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因此被譽為「南美的雅典」。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圖書之都」的稱號,且素有「伊比利亞文化之都」之稱。著名景點有:桑塔瑪瑞亞鬥牛場、蒙塞拉特山、黃金博物館、玻利瓦爾廣場、玻利瓦爾公園等。
城市水平:中國武漢
5、里約熱內盧
巴西第二大城市,曾經是巴西首都。人口632萬,面積1260平方公里,是巴西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信息通訊、文化、金融和保險中心,巴西第二大工業中心。里約是一座海濱城市,海岸線綿長,山巒起伏,風景優美,是久負盛名的國際旅遊目的地,每年接待遊客數千萬,有「狂歡節之都」之稱。最著名景點為麵包山和耶穌山。
城市水平:中國杭州
6、利馬
秘魯首都,人口785萬,是南美著名的經濟和文化中心。城市分為古城區和新城區,古城區入選世界遺產,有許多西班牙殖民時代歷史遺跡,文化內涵很深。主要景點有:托雷塔格萊宮、錢昌古跡、利馬黃金博物館、利馬大廣場、阿拉梅達公園等。
城市水平:中國西安
7、加拉加斯
委內瑞拉首都
8、薩爾瓦多
巴西第三大城市
⑽ 南美洲最發達的時候是什麼時候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東臨大西洋。面積85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一億二千多萬。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 ,面積位居世界第五位。
巴西是南美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工業在國
巴西的主要城市多在東南沿海地區。聖保羅有人口1100多萬,為全國最大的城市和工業中心,集中了全國工業產值的一半左右,有大型鋼鐵和煉油廠等多種工業,是全國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也是南美洲第一大城市。
智利擁有較高的國際競爭力和生活質量,穩定的政治環境,全球化的、自由的經濟環境,以及較低的腐敗和相對較低的貧困率。
智利還被世界銀行集團視為高收入經濟體。
(2010年,智利成為南美洲第一個OECD成員國;深藍色為創始成員國,淺藍色為後加入的成員國)
「天涯之國」智利是如何能夠跳出「中等收入陷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呢?
(智利是世界上地形最狹長的國家,從北到南長達4270公里,國土東西之間的寬度平均只有180公里)
第一,智利政局穩定。
智利實行單一總統制,自1989年軍人「還政於民」以來,智政局保持穩定,政府更迭有序,經濟政策和各個法律延續性十分穩固,社會治安排在拉美國家前列。
另外有研究智利的學者認為,較徹底的市場化政策,是智利成功地擺脫拉美中等收入陷阱魔咒重要原因之一。
(智利蒙特港的市場物資十分豐富)
第二,智利人十分堅韌而且有求知好學的傳統,智利教育高度發達,其教育在發達國家普遍承認。智利人有著較高的素質。
第三,智利資源豐富,人口密度也不大。
智利國土面積75.67萬平方公里,截止2019年1月人口1860萬。
智利是「銅礦王國」,銅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產銅和出口銅最多的國家。
智利是世界上唯一生產天然硝石的國家,而且儲量豐富。
智利也是世界鋰礦大國,已探明鋰礦儲量佔世界17.8%,產量也僅次於澳大利亞,世界第二。
智利還有鐵、煤、鉛、鋅、錳、水銀和石油等礦藏。鐵礦石品味很高,僅次於澳大利亞。
總的來說,一個國家人口密度不要過大、政局穩定(不折騰),人民勤勞肯干,發展幾個優勢產業,一般都能過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