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叫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是指資本主義在生產過程中周期性爆發的生產過剩的危機。這種生產過剩不是絕對過剩而是相對過剩,即相對於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資本價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過剩。
經濟危機一般表現是: 商品大量積壓、生產銳減、工廠大批倒閉,工人大量失業、信用關系嚴重破壞,整個社會經濟陷入極端混亂和癱瘓之中。
產生經濟危機原因包括—根本原因: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
其他原因:1、經濟政策錯誤2、原材料緊張、尤其是原油危機、3、自然災害4、全球化的後果5、金融政策錯誤。經濟危機嚴重地破壞了社會生產力,每次危機都是生產倒退幾年甚至幾十年,為世界帶來莫大的災難。表現為:
1、社會搖搖欲墜,面臨被推翻。
2、法西斯日益猖獗。(美國1929-1933年經濟危機)
3、國際關系趨於惡化。
4、失業人數迅速增加。
5、貧困加劇,人們食不果腹。
6、會引發通貨膨脹,使物價上漲。
7、由於經濟全球化,危機會波及全世界,後果不堪設想。
(1)經濟危機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經濟危機早在簡單商品生產中就已經存在,這是同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相聯系的。在生產方式危機才變成了現實。隨著簡單商品經濟──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之間的發展,就使經濟危機的發生成為不可避免的了。
隨著社會分工的廣泛發展,商品生產,每個企業都成為社會化大生產這個復雜體系中的一個環節。它在客觀上是服務於整個社會,滿足社會需要、應受社會調節的。由於生產資料私有,生產從屬於企業的利益,生產成果都被他們所佔有。
而企業生產的唯一目的,生產的擴大或縮小,不是取決於生產和社會需要即社會地發展了的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而是取決於利潤以及這個利潤和所使用的資本之比,即一定水平的利潤率。因此,當生產的擴大程度在另一個前提下還遠為不足的時候,對生產的限制已經出現了。
一個重要表現,就是產能增長與有效需求不足,即總供給與總需求或生產與消費。在追逐高額利潤的驅使下,所有資本家都拚命發展生產,結果是有效需求落後於整個社會生產的增長,商品賣不出去,造成生產的相對過剩。
引起經濟危機的最直接的原因,是生產與消費以及市場無序競爭,作為具體表現是彼此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正是它們的結合,才不可避免地使再生產周期地遭到破壞,引起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
兩極世界理論分析認為,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內部變革和對外擴張兩個階段的經濟危機表面看都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但是有效需求不足產生的原因不同,內部變革時期的有效需求不足是因為人們相對太窮。
對外擴張時期的有效需求不足是因為資本相對太富,前者是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外應力性質的,後者是國際有效需求不足、內應力性質的。
Ⅱ 個人通常說經濟危機什麼意思
經濟危機(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個或多個國民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收縮(負的經濟增長率)。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爆發的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也是經濟周期中的決定性階段。自1825年英國第一次爆發普遍的經濟危機以來,資本主義經濟從未擺脫過經濟危機的沖擊。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體制的必然結果。由於資本主義的特性,其爆發也是存在一定的規律。
通俗 的講就是很多的企業倒閉,很多的人找不到工作,人們的收入普遍下降,通貨膨脹嚴重,人們很多東西買不起了……社會會發生動亂
Ⅲ 經濟危機,是什麼意思
經濟危機(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個或多個國民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收縮(負的經濟增長率)。按照馬克思主義者的觀點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爆發的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也是經濟周期中的決定性階段。自1825年英國第一次爆發普遍的經濟危機以來,資本主義經濟從未擺脫過經濟危機的沖擊。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體制的必然結果。由於資本主義的特性,其爆發也是存在一定的規律。
Ⅳ 經濟危機的含義和其產生的負面影響
經濟危機指的是一個或多個國民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 經濟危機下的證券業斷收縮(負的經濟增長率)。經濟危機的後果:1.資本主義搖搖欲墜,面臨被推翻。(美國1929-1933年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引發經濟大蕭條 2.法西斯日益猖獗。(美國1929-1933年經濟危機) 3.國際關系趨於惡化。 4.失業人數迅速增加。 5.貧困加劇,人們食不果腹。 6.會引發通貨膨脹,使物價上漲。 7.由於經濟全球化,危機會波及全世界,後果不堪設想。
Ⅳ 經濟危機什麼意思
(一)經濟危機指的是一個或多個國家的國民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收縮(負的經濟增長率)。
經濟危機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爆發的產能過剩的危機,也是經濟周期中的決定性階段。
(二)經濟危機的原因可能是:
1.經濟政策錯誤;
2.原材料緊張,尤其是原油危機;
3.自然災害;
4.全球化的後果;
5.金融政策錯誤。
(三)經濟危機的現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和戰後有所不同。但無論是戰前或戰後,其共同點是:商品滯銷,利潤減少,導致生產(主要是工業生產)急劇下降,失業大量增加,企業開工不足並大批倒閉,生產力和產品遭到嚴重的破壞和損失,社會經濟陷入癱瘓、混亂和倒退狀態。生產下降和失業激增,是戰前與戰後經濟危機的共同的主要標志。戰前與戰後不同之處,主要是在貨幣、金融危機方面。
在戰前的危機中,一般是通貨緊縮,物價下跌,銀根吃緊,利率上升,銀行擠兌並大批倒閉;而在戰後的危機中,由於國家干預採取膨脹政策以及其他原因,從1957~1958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開始,各國家在危機期間都出現了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反常現象。
(四)主要表現:商品大量過剩,銷售停滯;生產大幅度下降,企業開工不足甚至倒閉,失業工人劇增;企業資金周轉不靈,銀根緊缺,利率上升,信用制度受到嚴重破壞,銀行紛紛宣布破產等。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國家干預採取了通貨膨脹政策及其他措施,致使在經濟危機中出現了生產停滯與通貨膨脹同時並存的現象。
(五)經濟危機的後果。經濟危機爆發,加劇了社會各種矛盾的深化。主要表現在:
1.經濟危機造成了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對社會生產力造成嚴重的破壞。
2.經濟危機進一步加深了市場經濟矛盾。
3.經濟危機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
4.經濟危機加劇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矛盾。
經濟危機表明,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存在矛盾。經濟危機是矛盾激化的產物,反過來它又促進經濟在起伏波動中繼續向前發展。在當代,經濟危機加劇了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轉嫁危機與反轉嫁危機的矛盾;加劇了國家相互之間的爭奪商品市場和輸出危機的矛盾。總之,經濟危機加劇了世界的各種矛盾,它是世界動亂的重要經濟根源之一。
Ⅵ 經濟危機是什麼意思啊!
經濟危機(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個或多個國民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收縮(負的經濟增長率)。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爆發的生產過剩的危機 。是經濟周期中的決定性階段。自1825年英國第一次爆發普遍的經濟危機以來,資本主義經濟從未擺脫過經濟危機的沖擊。 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體制的必然結果。由於資本主義的特性,其爆發也是存在一定的規律。
經濟危機是指經濟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消費價值。也就是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有的學者把經濟危機分為被動型危機與主動型危機兩種類型。
所謂被動型經濟危機是指該國宏觀經濟管理當局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出現經濟的嚴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貨幣貶值從而引發金融危機進而演化為經濟危機的情況。如果危機的性質屬於這種被動型的,很難認為這種貨幣在危機之後還會回升,危機過程實際上是對該國貨幣價值重新尋求和確認的過程。
主動型危機是指宏觀經濟管理當局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採取的政策行為的結果。危機的產生完全在管理當局的預料之中,危機或經濟衰退可以視作為改革的機會成本。
Ⅶ 經濟危機是什麼意思。是怎麼產生的。最好舉例說明。太復雜看不懂
經濟危機是指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周期性生產過剩.它表現為產品大量積壓,企業紛紛倒閉,生產大幅下降,失業人數劇增,信用關系遭到破壞,整個社會陷入混亂和癱瘓. 它的產生是由於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有之間的矛盾. 如;1929年的經濟危機導致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下降40%,3000多萬人失業,美英法三國共有80多萬家企業倒閉,各大銀行歇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