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疫情如何影響經濟全球化

疫情如何影響經濟全球化

發布時間:2022-06-15 13:34:34

經濟學分析疫情如何影響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大趨勢,所以說疫情會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

Ⅱ 國際環境和國內散發的疫情,對我國的經濟造成了哪些影響

從行業角度來看,疫情蔓延對全球旅遊、交通運輸等行業將造成直接沖擊;對產業鏈全球化的制葯、半導體、汽車製造等行業以及強順周期的能源行業將造成較大影響。結合全球產業分工的現狀,我們定性分析了不同產業鏈受國際疫情影響的程度差異。在當前疫情形勢下,機電、半導體、運輸設備、化工以及礦物燃料等方面的供應受影響較大。若疫情進一步在歐盟、美國等主要經濟體蔓延,將從生產資料供應、資本供給和最終消費需求三個方面對全球供應鏈產生極大的沖擊。

從對金融市場影響來看,疫情全球爆發後的第一周(2020年2月24日—2月28日),全球金融市場的表現可以概括為美元和日元漲,股市和黃金跌。雖然類似的組合波動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也發生過,但目前看來,由於各國央行都採取了相應的積極行動,市場並不會出現類似2008年那樣的大規模流動性危機。

Ⅲ 今年的疫情為什麼會使全球經濟下滑的趨勢

從去年四季度至今所爆發的新冠疫情造成了全球股、匯市的動盪,而近期公布的全球經濟數據包括美國的非農就業人數及市場對於全球經濟的前瞻均認為經濟衰退更或是金融危機處於危險的邊緣。那麼,是否全球經濟的不景氣是這次疫情所造成的?我個人認為:疫情是影響因素之一,但並不是核心根本。

首先,全球經濟長時間處於「恢復」階段,「底子」並不好是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病因」!

我們以「G2」中國和美國作為觀察點,從2018年三季度之後,國內經濟保持調結構狀態,通過擴大內需和投資新科技並以對中小企業定向貨幣與財政政策扶持的方式維持經濟的整體平穩增長。但無論GDP增速,還是製造業PMI數據均保持「L」型的底部盤整狀態。總結一句話就是:國內經濟轉型進行中。

另一方面,美國方面雖然GDP增速依然保持2%左右,但企業在長期低利率環境中通過大量舉債維持增長和公司股票回購成為常態,我們看到的是——美國企業杠桿水平的不斷上升和投資增速的下降,所以,企業債務上升且有泡沫化跡象以及投資意願不強是其特點。總結一句話就是:「表象」穩定,實則或為「內虛」。

其次,全球新經濟增長點尚未出現,產業鏈結構矛盾突出是經濟不景氣的「根本」。

2008-2009年金融危機至今,全球基本處於低利率環境中,整體需求不足是長期現象,更為嚴重的是——隨著發達經濟體將產業鏈中下游等利潤較薄的領域遷往發展中國家,這也造成了主要發達經濟體產業鏈結構矛盾顯現,其表現就在於——製造業發展萎縮,服務業獨大,就業壓力增強,民粹主義上升。

與此同時,以新能源車、5G、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還處於初始階段,因此,全球新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規模,而產業鏈結構矛盾突出以及引發的社會潛在問題也在削弱原本並未恢復的經濟本身。

綜上所述,本次全球爆發的新冠疫情的確造成全球資本市場的動盪,也大概率將影響二、三季度全球整體經濟景氣度,但它並不是核心根本。全球主要經濟體處於經濟轉型階段;全球化下產業鏈結構性矛盾;長時間低利率環境所帶來的遺害才是全球經濟不景氣的主要內因。

Ⅳ 疫情對世界的影響是什麼

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一定沖擊。

部分國家短期的疫情防控措施會影響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受疫情沖擊,全球人員、商品、技術等要素流動會放慢,全球交通、餐飲以及旅遊業等服務業會受到影響,短期內全球國際貿易、供應鏈波動等下行預期增加。

全球疫情的發展和蔓延,短期內也會對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供需關系、價格波動和全球資本市場、期貨市場、金融市場帶來沖擊和影響,全球經濟面臨衰退的風險。

理性看待疫情對我國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不可避免會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較大的沖擊,特別是短期內帶來的綜合影響不可忽視。一方面在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另一方面也在逐步有序有效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通過採取及時和有力的措施,努力把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

綜合起來看,疫情的沖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對疫情給全球經貿和世界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影響,也需做出理性分析,形成科學認識和判斷。

Ⅳ 疫情對全球的影響總結

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對全球的影響主要有:1、使全球正常的生產貿易活動受到嚴重影響,引發全球經濟衰退。2、市場震盪。3、疫情停工減產及延遲復工,對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產生沖擊。4、一些國家操縱輿論和民意,出現種族、民族歧視。

疫情對全球的影響總結

疫情期間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在雙手接觸呼吸到分泌物後(鼻涕等等)應立即洗手。

在咳嗽或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並且避免用手接觸眼睛、鼻子或者嘴巴。

在家裡,要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每天開窗次數不少於3次,戶外盡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Ⅵ 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了什麼影響疫情後的經濟復甦和發展從何處發力

這次新冠疫情對全球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首當其沖的是生命健康安全,許多人在這場新冠疫情的戰爭中去世了,而世界的經濟也遭受了重大的損失

新冠肺炎帶來大量的停工極大的影響經濟

首先,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出門購物,或者說國家對出行進行了管控,那麼旅遊業基本上是很難發展的,然後餐飲業也只能想辦法轉型外賣或者轉型方便食品,以求盡量減少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而進口出口也會受到大量的打擊,新冠肺炎嚴重的國家許多食品方面的出口都會被消費國所禁止。不僅僅如此,受到更多嚴重沖擊的其實是小商販,一旦沒有人買他們的東西其實他們就沒有任何收入,也不存在任何保障,所以說大部分的小商販甚至一些小型公司都會倒閉,不少人都是失去自己的工作。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帶來的大量的失業人口會使得消費力大量的確實,一時的經濟波動可以通過政策調整恢復,但是購買力的缺失使得不少地方都要通過消費券的形式來重新振興經濟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也對某些產業起到了促進作用,比如游戲行業,直播行業等和室內娛樂有關的行業,還有一些快遞以及社區電商,這種不需要出行或者少出行的行業都因為疫情獲得了一定的機遇。

Ⅶ 全球新冠波疫情對全球的經濟發展有哪些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不可避免會對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較大的沖擊,特別是短期內帶來的綜合影響不可忽視。最近一段時間,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呈快速蔓延態勢,對全球經濟貿易增長帶來一定壓力。首先,疫情發生及其防控,不可避免帶來了流動性受限,對就業增長、消費增長、外商投資預期等產生影響,帶來短期經濟增長預期下行。其次,部分國家短期的疫情防控措施會影響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受疫情沖擊,全球人員、商品、技術等要素流動會放慢,交通、餐飲以及旅遊業等服務業會受到影響,國際貿易、供應鏈波動等下行預期增加。再次,全球疫情的發展和蔓延,短期內也會對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供需關系、價格波動和全球資本市場、期貨市場、金融市場帶來沖擊和影響,全球經濟面臨衰退的風險。不過,總體來看,疫情沖擊不會影響世界經濟和全球化發展的基本方向和趨勢。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全球市場不斷拓展和科學技術加速發展,全球化和開放發展仍然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客觀趨勢,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跨國公司發展、國際市場一體化程度加快等,仍然是推動全球資源配置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力量。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01-0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Ⅷ 新冠病毒後中國對世界的影響

新冠病毒後中國將成為世界全球化的中心。

新冠病毒不會對全球經濟趨勢產生太大影響,但它將加速已經開始的變化,這是從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化向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化的過渡。鑒於美國人民對全球化和國際貿易失去信心,這種情況很可能會發生,而且美國在特朗普政府統治下,自由貿易協定也變得有毒。中國對世界的開放促進了經濟的復甦,增強了人民對其文化的信心,國人開始相信他們有能力在世界任何地方競爭。

新冠疫情將影響世界政治:

1、新冠疫情將加速國際力量對比的調整。正如兩次世界大戰對各國、各地區的沖擊不平衡,故而引起戰後國際力量對比出現重大變化一樣,新冠疫情對世界各地區、各國的沖擊程度也呈現不平衡態勢,也勢將刺激國際力量對比出現新變化。

2、從政治、文化及制度層面觀察,新冠疫情肆虐使美歐等奉為「法寶」的所謂「西方民主優越論」及「西方文明優越論」等遭重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尤其是冷戰結束以來,美歐等一直高調宣揚其以「三權分立」「權力制衡」「一人一票」等為支柱的政治體制以及其以「絕對個人主義」「絕對自由」為核心的文化、文明等,並試圖強迫非西方國家照搬、復制。

然而,面對新冠疫情,最先成為疫情「震中」的中國等東亞國家,發揮政府強大的領導力、動員力和效率高等制度優勢,採取了高效抗疫舉措,而有集體主義文化傳統的東亞各國民眾也高度自覺、自律,主動配合抗疫,顯示了制度與文化優勢。

3、新冠疫情對東亞及歐洲影響的不平衡性,將產生催化作用,加快全球經濟政治中心由歐洲向東亞轉移的地緣政治進程。

4、從非器物層面觀察,此次新冠疫情將深刻影響人們的安全觀、發展觀、國際觀及全球治理觀等。

4.1、影響人們的安全觀

近代以來,現實主義的利益觀、安全觀和在國際政治中玩「零和游戲」等,一直受西方頂禮膜拜,並成為國際社會的主流觀念。美國等西方國家不但有大量核武器,還擁有大量超級航母及各種高性能常規武器。但是,面對「新冠病毒」,這些高性能武器派不上用場。

4.2、影響人們的發展觀

近代數百年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西方發展觀及其發展模式也同樣為國際社會頂禮膜拜。其基本特點是高消費、高享受、高消耗、高浪費,結果是人類在資源使用和消費方面無節制,導致自然資源枯竭、地球環境被破壞、生態惡化。此次「新冠病毒」使得全世界手忙腳亂,無疑與這種西式發展直接關系,並促使人們反思由「四高」驅動的西式發展觀和發展模式的弊端。

4.3、影響人們的國際觀和全球治理觀

「新冠病毒」先肆虐中國及東北亞國家,而後肆虐歐美、進而向全世界擴散的進程表明了一個生物學的鐵邏輯:「病毒無國界」。無論富人窮人、無論高官布衣、抑或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面對「新冠病毒」,都顯露出人類不堪「病毒」襲擊的脆弱性。戰勝「新冠病毒」或是其他類型的傳染性疾病,需要世界各國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共同應對,而不是玩「零和游戲」。

Ⅸ 逆全球化給世界經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它主要包括哪幾方面

(一)疫情對全球化發展的影響

新冠疫情給經濟全球化發展帶來新挑戰。2020 年以來,新冠疫情突如其來並急速演變發展,疫情快速傳播到全球主要經濟體,疫情蔓延和各國控制疫情的措施嚴重影響了國際貿易和投資等活動,打破了現行全球產業鏈的正常運轉, 世界經濟進入衰退期,對經濟全球化發展造成三方面的巨大挑戰。
一是疫情引發全球需求和供給同步收縮,蠶食全球化發展的基礎。全球化是指通過要素資源的跨國配置,實現貨物、服務、資金、人流等在全球范圍的跨境流動,促進比較優勢分工。通過把部分工序外包到生產成本較低的經濟體,生產和出口國以及消費和進口國均能在全球化的資源分配中獲益。當前,為控制新冠疫情所採取的隔離措施客觀上使得國際貿易和投資活動出現停滯,導致全球經濟需求和供給的同步收縮。市場避險情緒升溫驅使外資撤離新興市場, 對其金融資產價格和資本賬戶平衡帶來負面影響。如果疫情持續蔓延,將嚴重影響國際貿易環境和投資增長,打破現行全球產業鏈的正常運轉,破壞全球化發展的基礎。
二是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產業鏈多環節受阻,加劇貿易保護主義和產業鏈內顧化、分散化傾向。近年來,逆全球化思潮不斷蔓延,保護主義興起使得全球化進入倒退期。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一方面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多環節受阻,另一方面各主要國家間缺乏互信與合作,導致保護主義進一步成為主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呈現內顧化、分散化趨勢。以汽車產業鏈為例,疫情發生之初, 以中日韓「貿易三角」為主的汽車零配件供應環節受到一定沖擊;3 月份以後, 歐洲疫情局勢緊張又導致高端汽車零部件和整車組裝環節受到較大影響,汽車產業鏈一度出現斷裂風險。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企業試圖通過供應鏈多點布局的方式,分散由於疾病災害、地緣政治等突發事件帶來的風險。與此同時,全球主要國家在疫情期間缺乏互信,也導致了各國進一步考慮提高產業鏈安全和國家安全,加劇了產業鏈內顧化傾向,過去 30 年以來的全球化大發展恐將難以為繼。
三是各國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發展模式、價值理念等方面的一系列嚴重對立和沖突,成為此次疫情最大的次生災害,將從更深層次加劇逆全球化趨勢。冷戰結束後,特別是 21 世紀以來,世界每發生重大危機事件時,各主要國家總能摒棄成見,共同聯手抗擊:亞洲金融危機、911 事件、2008 年金融危機、2014 年抗擊埃博拉病毒等均是如此。然而,新冠疫情期間,普通民眾整體遭受福利損失,企業倒閉和失業攀升加劇社會動盪,世界各國更加分裂,國家間的沖突進一步增多,為反全球化趨勢性回潮提供了新的催化劑。除疫情本身外, 當今世界在種族、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嚴重對立和沖突正成為長期損害國家互信、制約國家間制度性合作和經濟全球化的最大隱患。(二)影響全球產業鏈調整的主要因素
目前,全球化和國際產業布局正處於深刻變革周期,影響全球產業鏈調整的因素逐漸發生變化。自二戰以來,根據影響因素不同,可以將全球產業鏈調整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經濟因素驅動階段(1947 年關貿總協定成立至 2016 年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執政結束前夕)。此階段是全球化繁榮階段,全球產業鏈布局主要基於比較優勢理論,企業在制定國際分工決策時主要考慮生產效率和經濟利益, 決策制定過程相對理性、客觀。此階段影響企業全球產業鏈布局和調整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勞動力成本因素,考慮到各國勞動稟賦和工資成本存在差異,發達經濟體逐漸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以降低生產成本。由此, 在不同發展水平國家間出現了「雁陣模式」的產業梯度轉移,「頭雁」生產科技密集型產品、「中雁」生產資本密集型產品、「尾雁」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各國依據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開展國際貿易。二是市場因素,企業在東道國生產不是為了將產品返銷本國,而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消費者、貼近和佔領當地市場。在該模式下,國際產業分工更多是水平型而非垂直型,生產的是適銷對路的產品。三是原材料和中間產品供應因素,在某些能源密集型或中間產品主要依賴進口的行業,為了更好地接近原材料和中間產品市場,企業通常會選擇在大宗商品出口國或中間產品供應國布局生產,以更好地利用產品供應鏈。四是產品迭代因素。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隨著產品的迭代創新,發達經濟體將逐漸把落後產能淘汰至發展中國家,而集中精力發展創新和高精尖產品,以此形成全球產業發展的梯度格局,在國際貿易中居於價值鏈上游並獲取更多超額利潤。此階段的全球產業布局更多基於經濟因素開展,只要有利可圖,企業跨國分工就會持續。
第二階段是安全因素驅動階段(2017 年特朗普政府上台至今)。特朗普政府執政以來,全球化逐漸發生變化,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逐漸抬頭,在企業跨國生產決策中經濟因素不再是唯一重要考量,地緣政治和外交等因素的影響逐漸上升。具體來看,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國家安全因素,主要涉及科技、軍事、戰略資源等核心產業。目前國際格局動盪,全球逐漸由「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大國博弈加劇,為了避免相關產業發展受制於人或被其他國家控制,主要發達經濟體在敏感核心領域都加強了對外資的審查力度、設置了更多障礙。二是公共安全因素。此次疫情給各國敲響了警鍾,醫療產品和設備過度依賴國外進口,在危機發生時將嚴重影響疫情防控和國民安全。三是產業鏈安全因素。受疫情和嚴格的防控措施影響,各國生產、流通、進出口貿易遭受較大沖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斷裂」風險上升,在此背景下,保持「三鏈」的穩定性、安全性、彈性和多元性越來越得到企業的重視。在安全因素日益凸顯的背景下,中短期內全球化將進入有限全球化時代,各國可能將根據雙邊關系和疫情防控好壞來劃分「朋友圈」。
第三階段是新興科技驅動階段,該階段發端時間早於第二階段,大約興起於 20 世紀末、21 世紀初,發展態勢相對穩定,雖未成為當前主流,但比第二階段更具有生命力、更能代表或引導未來全球化發展趨勢。主要影響因素包括 5G、量子通信、新醫葯、新材料、工業機器人、3D 列印、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興科技領域。相關科技領域的發展對全球化和產業鏈調整將具有雙重效應。從積極的方面看,5G、量子通信、新醫葯、新材料等新興科技領域發展會帶來新興業態和產業的興起,會引導形成新一輪的國際產業梯度轉移和國際分工調整; 從消極的方面看,工業機器人、3D 列印、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領域具有勞動替代特性,在工業生產中的廣泛運用將逐漸取代勞動力在經濟生產中的作用,如工業機器人的存在和價格一致性將顯著改變各國在勞動稟賦上的差異,3D 列印技術的進步和便捷式操作也將極大地改變中間產品貿易模式,部分中間品或將無需在海外生產,更多使用 3D 列印的家庭式工廠和小型工廠將取代主要工業國家的市場份額。兩種效應的大小、代表性產業的發育情況和次序,將決定未來全球產業分工是再次繁榮還是由全球化轉向區域化。
(三)逆全球化下全球產業鏈調整趨勢
新冠疫情發生後,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在考慮經濟效率的同時,更多地將追求產業安全、自主可控作為產業鏈布局的重要標准。總體而言,未來全球產業鏈將呈現出三個特點。

一是全球供應鏈縮短,企業垂直一體化進程加快。為了應對公共衛生、地緣政治等突發事件對供應鏈安全的影響,跨國企業將以比較優勢和規模經濟為原則的全球產業分工體系轉向以產業鏈安全為考量的垂直一體化布局。原先分包給不同國家和企業的生產工序和環節將會被收回到跨國公司內部進行生產, 企業依靠縮短供應鏈使產業實現自主可控的要求。
二是全球產業鏈由全球化布局向區域性集聚演化。在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蔓延的背景下,全球化進入區域性集聚發展階段,從而形成特定區域內的產業空間集聚。跨國公司將會選擇集中在一個國家或者臨近國家邊界線上進行生產, 區域內貿易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組成部分。疫情爆發以來,盡管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存在不穩定性,但是區域內的貿易往來卻有所增多。以中國為例,2020 年前 5 個月,中國與東盟進出口達 1.7 萬億元,同比增長 4.2%,中國對東盟出口和進口增速均高於同期中國外貿進出口整體增速。未來,用於生產所需的中間品貿易主要在區域內進行,全球產業鏈將會朝著區域化、次區域化的方向發展,跨國公司的全球產業鏈將在歐洲、北美、東亞、東盟等區域聚焦。由於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的產業互補性較強,北美供應鏈區域化將會愈發明顯。而東盟、中日韓等次區域化也將替代全球化成為新的產業鏈發展趨勢。
三是新科技革命蓄勢待發,各國在高新技術產業鏈主導權的競爭更加白熱化。當前,全球主要國家在數字經濟、5G 等高科技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美國在核心技術和重點科技領域對中國限制升級,不斷強化人員交流限制、收緊投資准入、加強技術管制,企圖推動中美科技「脫鉤」,阻礙中國向產業鏈高端攀升。從科技發展規律來看,全面「科技脫鉤」不切實際,但美國對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等重點領域的長期遏制不可避免。當前,中國正處於由高科技產業鏈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的階段,一些細分領域已經處於產業鏈高端。未來,各國在高新技術產業鏈特別是即將進入應用臨界階段的產業(如 5G、網路安全技術等)的主導權爭奪將更加激烈。

閱讀全文

與疫情如何影響經濟全球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兩國駙馬說的是什麼故事 瀏覽:882
拿到了健康證你想說什麼 瀏覽:660
鎮平幸福路辦事處屬於什麼街道 瀏覽:32
進賢健康碼怎麼弄 瀏覽:903
在事業單位上班多久可以去考公務員 瀏覽:804
酒泉經濟發展如何 瀏覽:7
值得我們為之奮斗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607
婚姻和愛情怎麼結合 瀏覽:351
愛情為什麼會被譽為最偉大的歌手 瀏覽:620
曲靖健康碼怎麼填寫 瀏覽:735
故事的發源地是什麼 瀏覽:298
幸福三重奏鄧捷用的什麼音響 瀏覽:839
湖北健康碼什麼用 瀏覽:652
1653的愛情是什麼意思啊 瀏覽:624
如何變成最幸福的人 瀏覽:428
婚姻不被理解該怎麼辦 瀏覽:573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哪些合同有效 瀏覽:860
寧波紅色碼怎麼健康打卡 瀏覽:912
哪個字代表著幸福的意思 瀏覽:761
幸福樹營養液多少錢一袋 瀏覽: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