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對哪個國家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對哪個國家

發布時間:2022-06-14 02:11:33

1. 絲綢之路沿線六十五個國家名單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涉及65個國家和地區,包括:

東亞的蒙古;

東盟10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汶萊和菲律賓);

西亞18國(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聯酋、卡達、科威特、巴林、希臘、塞普勒斯和埃及的西奈半島);

南亞8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尼泊爾和不丹);

中亞5國(哈薩克、鳥茲別克斯坦、土庫曼、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斯坦);

獨聯體7國(俄羅斯、鳥克蘭、白俄羅斯、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和摩爾多瓦);

中東歐16國(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黑、黑山、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馬其頓);

(1)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對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國家戰略分析:

1、在新技術條件下,絲綢之路具備復興的客觀條件。與古絲綢之路相比,新絲綢之路覆蓋的面積將更廣,路線更密集,也更發達,從而可以在更廣泛的區域內把資源與市場串聯起來。

2、新絲綢之路構想充分兼顧了國際、國內兩方面的戰略需求。從國際角度看,絲綢之路兩端是當今國際經濟最活躍的兩個主引擎:歐洲聯盟與環太平洋經濟帶。從國內角度看,我國當前的發展需要兼顧地區平衡,並著力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方面的需求與兩大經濟引擎通聯的需求疊加在一起,共同構築了絲綢之路復興的國際戰略基礎。

3、新絲綢之路設想兼顧政治、經濟、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發展。伴隨著政治、經濟活動而展開的文化交流,最終將促進東西方文明的融合。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目標並行不悖,使得新絲綢之路構想具有突出的穩定性,不至於被安全沖突打斷,反而能抑制安全沖突。

2. 「絲綢之路」作為中外關系重要的紐帶,它所經過的主要國家有哪些

絲綢之路東起長安(今西安),沿途主要經中亞五國、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希臘、義大利等國,達地中海東岸,全長7000多公里。

絲綢之路,指西漢(前202年-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從長安(今西安)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

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

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在南北朝時期形成,在明末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元末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等等。

(2)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對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海上絲路

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漢武帝之時。從中國出發,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線,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主線。與此同時,還有一條由中國向東到達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的東海航線,它在海上絲綢之路中佔次要的地位。

關於漢代絲綢之路的南海航線,《漢書·地理志》記載漢武帝派遣的使者和應募的商人出海貿易的航程說:自日南(今越南中部)或徐聞(今屬廣東)、合浦(今屬廣西)乘船出海,順中南半島東岸南行,經五個月抵達湄公河三角洲的都元(今越南南部的迪石)。

復沿中南半島的西岸北行,經四個月航抵湄南河口的邑盧(今泰國之佛統)。自此南下沿馬來半島東岸,經二十餘日駛抵湛離(今泰國之巴蜀),在此棄船登岸,橫越地峽,步行十餘日,抵達夫首都盧(今緬甸之丹那沙林)。

再登船向西航行於印度洋,經兩個多月到達黃支國(今印度東南海岸之康契普臘姆)。

回國時,由黃支南下至已不程國(今斯里蘭卡),然後向東直航,經八個月駛抵馬六甲海峽,泊於皮宗(今新加坡西面之皮散島),最後再航行兩個多月,由皮宗駛達日南郡的象林縣境(治所在今越南維川縣南的茶蕎)。

宋代以後, 隨著中國南方的進一步開發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從廣州、泉州、杭州等地出發的海上航路日益發達,越走越遠,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非洲東海岸,人們把這些海上貿易往來的各條航線,通稱之為「海上絲綢之路」。

3. 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牽涉到多少個國家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涉及65個國家和地區,如下:

包括東亞的蒙古,東盟10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汶萊和菲律賓);

西亞18國:(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聯酋、卡達、科威特、巴林、希臘、塞普勒斯和埃及的西奈半島);

南亞8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尼泊爾和不丹);

中亞5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斯坦);

獨聯體7國:(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和摩爾多瓦);

中東歐16國:(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黑、黑山、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馬其頓)。

(3)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對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推進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加大海南國際旅遊島開發開放力度。加強上海、天津、寧波-舟山、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台、大連、福州、廈門、泉州、海口、三亞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設,強化上海、廣州等國際樞紐機場功能。

以擴大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創新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形成參與和引領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成為「一帶一路」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排頭兵和主力軍。

發揮海外僑胞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獨特優勢作用,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為台灣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出妥善安排。

4. 「絲綢之路」所經過的主要國家有哪些

絲綢之路東起長安(今西安),沿途主要經中亞五國、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希臘、義大利等國,達地中海東岸,全長7000多公里。

絲綢之路,指西漢(前202年-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從長安(今西安)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

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

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在南北朝時期形成,在明末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元末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等等。

(4)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對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海上絲路

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漢武帝之時。從中國出發,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線,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主線。與此同時,還有一條由中國向東到達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的東海航線,它在海上絲綢之路中佔次要的地位。

關於漢代絲綢之路的南海航線,《漢書·地理志》記載漢武帝派遣的使者和應募的商人出海貿易的航程說:自日南(今越南中部)或徐聞(今屬廣東)、合浦(今屬廣西)乘船出海,順中南半島東岸南行,經五個月抵達湄公河三角洲的都元(今越南南部的迪石)。

復沿中南半島的西岸北行,經四個月航抵湄南河口的邑盧(今泰國之佛統)。自此南下沿馬來半島東岸,經二十餘日駛抵湛離(今泰國之巴蜀),在此棄船登岸,橫越地峽,步行十餘日,抵達夫首都盧(今緬甸之丹那沙林)。

再登船向西航行於印度洋,經兩個多月到達黃支國(今印度東南海岸之康契普臘姆)。

回國時,由黃支南下至已不程國(今斯里蘭卡),然後向東直航,經八個月駛抵馬六甲海峽,泊於皮宗(今新加坡西面之皮散島),最後再航行兩個多月,由皮宗駛達日南郡的象林縣境(治所在今越南維川縣南的茶蕎)。

宋代以後, 隨著中國南方的進一步開發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從廣州、泉州、杭州等地出發的海上航路日益發達,越走越遠,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非洲東海岸,人們把這些海上貿易往來的各條航線,通稱之為「海上絲綢之路」。

5. 海上絲綢之路經過那些國家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途經國傢具體是這些:主要是由泉州或廣州開始啟航,在途經海南島、環王國(今越南境內)、門毒國、古笪國、龍牙門、羅越國、室利佛逝。

訶陵國、固羅國、哥谷羅國、勝鄧國、婆露國、獅子國、南天竺、婆羅門國、新度河、提羅盧和國、烏拉國、大食國、末羅國、最後到達三蘭國。

海上絲綢之路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延伸,又被稱為香料之路、陶瓷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位於中國福建泉州市,形成主因是因為中國東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內部往來不易,因此自古許多人便積極向海上發展。

又為了解決陸路的不便性,因為陸路受地形影響,前往西域會經過許多較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又中國東岸夏、冬兩季有季風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歐陸的方便性。

(5)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對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時代背景

海洋是各國經貿文化交流的天然紐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全球政治、貿易格局不斷變化形勢下,中國連接世界的新型貿易之路,其核心價值是通道價值和戰略安全。

尤其在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合縱連橫的背景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和拓展無疑將大大增強中國的戰略安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海自貿區,高鐵戰略等都是基於這個大背景下提出的。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合作夥伴並不僅限與東盟,而是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增進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交往,串起連通東盟、南亞、西亞、北非、歐洲等各大經濟板塊的市場鏈,發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戰略合作經濟帶,以亞歐非經濟貿易一體化為發展的長期目標。

由於東盟地處海上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和必經之地,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首要發展目標。

自2003年中國與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系以來,攜手開創了「黃金十年」。中國東盟博覽會連續舉辦十年,以經濟合作為重點,逐漸向政治、安全、文化等領域延拓,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抗擊重大災害中形成了合作交流的良好局面。

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中國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以自貿區升級為標志,雙方關系已進入成熟期,合作進入快車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作為重要推力和載體,將從規模和內涵上進一步提升雙方貿易政治關系。

6. 絲綢之路經濟帶聯系了什麼洲什麼洲的眾多國家

絲綢之路經濟帶橫穿亞歐大陸,聯系了亞歐兩個大洲的多個國家。

7.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共有多少國家

經過的國家有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伊朗、伊拉克、約旦、敘利亞、沙特、土耳其、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俄羅斯、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

(7)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對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包括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南四省區市重慶、四川、雲南、廣西。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絲綢之路經濟帶地域遼闊,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礦產資源、能源資源、土地資源和寶貴的旅遊資源,被稱為21世紀的戰略能源和資源基地,但該區域交通不夠便利,自然環境較差,經濟發展水平卻與兩端的經濟圈存在巨大落差,整個區域存在「兩邊高,中間低」的現象。

與五大支柱相對應的五大具體措包括:開辟交通和物流大通道;實現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打破地區經濟發展瓶頸;推進金融領域合作;成立能源俱樂部;建立糧食合作機制。

建設策略

第一,中國需要以絲綢之路為契機,全面發掘中國與廣大新興市場國家之間潛在的互補互利機會,全面深化與新興市場國家及區域經濟體之間經濟貿易、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合作關系。

第二,有效運用中國在資金、市場、技術、產能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全面分享中國在改革開放實踐過程中,所積累的市場與政府兩手並用的獨特發展經驗,為協助發展中國家克服在推進經濟發展,以及區域經濟整合過程中面臨的結構性難題,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第三,全面提高中國企業的跨國營運能力,全面打造中國企業的海外經貿據點與生產基地,針對嚴重產能過剩與那些在國內市場已不具經濟效益的產業,進行有秩序的「走出去」,實現對外移轉。

第四,在全面推進綠能產業、整治環保污染、建設低碳城市與智慧型城市的過程中,積極引導擁有先進技術的歐、美、日跨國企業參與投資與提供設備,讓這些跨國企業有機會分享中國城鎮建設及經濟增長的紅利,也刺激國內企業進行產業升級。

第五,在「和平發展」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包容、尊重與發展」的新政策概念,系統整合中國傳統的「和而不同」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代的「不幹預政策」和西方的文化多元主義等理念,形成中國特有的普遍價值觀,有別於大英帝國的「自由貿易」和美國的「自由民主」政策概念,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國家的崛起,塑造國際文化軟實力。[1]

政策手段

一是設置規模大於「世界銀行」資本額的「絲綢之路基金」,以及等量規模的「絲綢之路戰略投資基金」為配套。

二是可考慮設置中國主導的全球發展智庫,並協助各區域的領頭羊國家設置協作智庫,建立完整的智庫跨國合作網路。

三是可考慮建立一個面向所有發展中國家的「跨國人才培訓機制」,為各國訓練與培育公共治理、經濟規劃、城市規劃等領域的人才。這些機構不僅應當培養國內的幹部,其功能應當擴展到培養發展中國家的官員。四是可考慮設置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社會精英為對象的「新絲路傳媒集團」。以財經、旅遊、環境、城市及文化議題為主軸,為各國提供一個超越西方視野的跨國資訊與觀念傳播與分享管道。

配套體制

一是絲綢之路戰略應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主導,負責統籌政策規劃與資源分配,協調各部委與各省市,打破各自為政的地盤割據現象。二是要處理好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關系。三是執行「全球經濟增量再平衡戰略」需要有風險管理機制。

風險評估的功能可以和智庫設置結合起來,光有企業和政府本身的評估遠遠不夠,還必須依賴智庫的客觀、中立的評估。

像絲綢之路這樣大規模的對外項目,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構想一個完美的方案,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完全根據規劃來實施方案。這樣的項目都是一邊做、一邊學的過程。但是如果要少交學費,避免重大失誤,就必須儲備足夠的政策知識,准備好足夠的政策手段。

8. 一帶一路中國對哪些沿線國家進行了幫助請寫一到三個

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9. 絲綢之路經濟帶所經過的地區和主要國家

包括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南四省區市重慶、四川、雲南、廣西。

絲綢之路,是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陝西西安)起點,經關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錫爾河與烏滸河之間的中亞河中地區、大伊朗,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9)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對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建設意義

絲綢之路經濟帶總人口近30億,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中國將在「新絲綢之路」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將會引進產業、聚集人口,這將使西部地區更快發展,並為中西部省區的機電產品、特色農產品、特色食品等貨物向西出口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1、有助於中國周邊外交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

經濟帶的建立與周邊大國息息相關,周邊外交環境要為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有力的基礎,「絲綢之路經濟帶」內外兼顧,統籌發展的基礎上提出,有利於應對地區大國之間的關系,有利於中俄新型大國關系的重鑄。

2、有助於構建新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形成國際經濟新格局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對於構建大合作大發展的全球經濟新格局具有重大意義。隨著生產的社會化,國家間經濟緊密度的增強,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數量不斷增多,合作范圍不斷擴大。

相關區域經濟合作的國家通過簽訂相關協議消除貿易壁壘,從而擴大了進出口規模,優化區域間的資源配置增強了區域組織的國際競爭力。

3、有助於保障國家戰略安全,拓展中國戰略空間。

西部地區是保證中國戰略安全的重要區域。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於西部地區開發建設,有利於維護國防安全,有利於中國戰略縱深發展,有利於確保能源供應,有利於經濟安全。

「絲綢之路經濟帶」包含歐亞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在不同的社會制度、種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國家中,當然存在著對發展戰略、模式和政策的不同選擇,在經濟文化合作中就避免不了各種障礙和阻力。

「政策溝通」就是「對經濟發展進行交流、協商,最終制定出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國家的共同發展掃除障礙,提供政策支持。

4、有助於培育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推動經濟重心西移。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有利於中國西進戰略的開展。中國在「新進」戰略上提出了不少新的構想,但總體來說都是為了加強中國和周邊國家多方面領域的交流和合作,使得各國互惠互利,「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作為中國「西進」戰略的正式實施的一個重要標志。

「西進」戰略是一套旨在對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政策的「再平衡」。「絲綢之路經濟帶」目的在於崛起中的中國以強大的經濟實力重新劃定周邊勢力范圍,並且奠定了中國成長為全球大國周邊基礎。

閱讀全文

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對哪個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兩國駙馬說的是什麼故事 瀏覽:882
拿到了健康證你想說什麼 瀏覽:660
鎮平幸福路辦事處屬於什麼街道 瀏覽:32
進賢健康碼怎麼弄 瀏覽:903
在事業單位上班多久可以去考公務員 瀏覽:804
酒泉經濟發展如何 瀏覽:7
值得我們為之奮斗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607
婚姻和愛情怎麼結合 瀏覽:351
愛情為什麼會被譽為最偉大的歌手 瀏覽:620
曲靖健康碼怎麼填寫 瀏覽:735
故事的發源地是什麼 瀏覽:298
幸福三重奏鄧捷用的什麼音響 瀏覽:839
湖北健康碼什麼用 瀏覽:652
1653的愛情是什麼意思啊 瀏覽:624
如何變成最幸福的人 瀏覽:428
婚姻不被理解該怎麼辦 瀏覽:573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哪些合同有效 瀏覽:860
寧波紅色碼怎麼健康打卡 瀏覽:912
哪個字代表著幸福的意思 瀏覽:761
幸福樹營養液多少錢一袋 瀏覽: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