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疫情期間,政府都採取了哪些貨幣政策來調整經濟
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是2020年5月10日在中國人民銀行官網發布(下稱「報告」)。央行報告闡明10大核心要點,表示關注4大風險;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明顯提升。中國央行強調加強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提出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的牽引帶動作用、推動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等一系列措施,將為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報告10大核心要點如下:
1、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靈活適度;
2、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的牽引帶動作用;
3、持續深化LPR改革,有序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
4、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5、支持民營企業股權融資和發行債券融資;
6、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處置取得階段性成果;
7、持續深化大型商業銀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業改革;
8、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服務醫葯製造業加快高質量發展;
9、物價形勢總體可控,通脹預期基本平穩,對未來變化需持續觀察;
10、世界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國內經濟面臨挑戰增多。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3-0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Ⅱ 中國在疫情期間推出了什麼刺激經濟的政策
中國在疫情期間推出刺激經濟的政策:地攤經濟、消費券、五五購物節。
1、地攤經濟
2020年5月27日,中央文明辦明確,在2020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不將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 。6月1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山東煙台考察時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
2、消費券
各地商務主管部門也積極搭建了促消費平台,開展購物節、電商節等打折促銷活動,有些地方就像剛才記者提到的,發放了消費券、折扣券,在「五一」期間全國各地開展了上千場次的消費促進活動。
關於消費券方面的情況,據初步統計,在疫情發生以來,有28個省市、170多個地市統籌地方政府和社會資金,累計發放消費券達到190多億元,這些促銷措施取得明顯效果,實現了聚焦人氣、增強信心、提振消費的目標。
3、五五購物節
作為上海首創的大規模消費節慶活動,參與本次「五五購物節」的線上商家超過52萬家,線下商家超過10萬家,各類平台和企業發放優惠券超過240億元,撬動效應明顯。「五五購物節」正式啟動後,有34項重點活動和260項特色活動先後舉辦,其間又逢「中國品牌日」和「雙品網購節」,有力帶動了人氣回升和市場復甦。
(2)疫情期間如何刺激經濟擴展閱讀:
地攤經濟發展
2020年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湖北省正在恢復消費活力,湖北宜昌、大冶嘗試放開夜市地攤經濟。截至2020年5月末,鄭州、長沙、西安、大連、青島等多個城市提出放開地攤經濟。
截至2020年6月4日,已經有濟南、南寧、鄭州、南京、成都、合肥、廈門、長春、杭州、長沙、石家莊、青島、宜昌、黃岡、德陽、攀枝花、廣安、南充、資陽、遂寧、彭州等城市,以及上海、陝西、遼寧、江西、甘肅等省份先後明確鼓勵發展地攤經濟。
Ⅲ 中國經濟迎來「開門紅」,疫情下的經濟是如何「穩中求剩」的
疫情下的經濟通過互聯網以及外賣行業的高速發展來穩住,現在國家還要通過發放消費券來刺激經濟。
Ⅳ 國務院印發二十項重點舉措促進消費持續恢復,其中的重點內容有哪些
為了應對疫情之下的消費力持續低迷的現象,國務院印發了20項重點的舉措來刺激消費力,其中比較重要的內容有以下幾點:
各個地區不能懶政一刀切。有的地區為了能夠最大限度最有效的控制疫情,採取一刀切的政策,里邊的人出不來,外邊的人進不去,同時還要進行居家的隔離,這樣的措施雖然對待疫情非常有效,但是對促進消費力沒有任何的有利影響。因此各個地區一定要根據疫情風險程度的判斷來靈活的制定政策,確保居民生活有序而且安全,並且一些生活必需品不能出現斷貨或者缺銷的行為。
要繼續提升人們在閑暇時間的旅遊服務。旅遊業仍然是促進消費的一項重要支柱產業,特別是每逢節假日期間,國內的旅遊營業額都高達幾十億元,在疫情影響之下旅遊服務要根據疫情風險來制定靈活的政策,例如開展網路電視,網路直播。讓消費者進行雲端觀看景區在疫情結束之後可以搞一些相應的優惠政策來刺激消費力的進一步發展。
Ⅳ 政府在疫情經濟形式下應該採用怎樣的措施來提振經濟促進就要
政府在疫情經濟形式下提振經濟的措施:
1、增加對農業生產主體補貼:政府通過增加對農業生產主體補貼減輕農戶生產負擔,並引導農民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比如政府對全年稻麥復種、一季旱糧種植和「三園」地間作套種同一旱糧作物50畝以上的規模生產主體的直接補貼按實際種植面積由每畝100元提高至120元。
2、創新採取「田保姆」制度:受疫情影響,務農人員流動受阻、僱工招工困難,農業部門及時組織農村合作社組建「田保姆」隊伍為外地農戶提供田間管理和採收服務;專業合作社和農技站專家還在線上為農民提供耕種指導,通過「託管式」「保姆式」和「菜單式」服務,確保春耕春種工作有序進行。
3、減租降費,緩解企業壓力:政府出台16條惠企政策緩解企業壓力。比如政府對承租國有資產運營和集體建設運營的中小微企業提高免繳3個月房租優惠,並鼓勵其他業主和房東為租戶減免租金。企業用氣用水用電價格臨時下調,緩解了企業的生存壓力。
4、大力支持產銷:對接民間愛心助農行動能在短期內緩解農業企業的經營壓力,但輻射范圍比較有限,農業部門要繼續大力支持產銷對接,提前對即將上市的農產品種類、產量進行統計,做好點對點牽線搭橋工作,及時對外發布農產品供給信息,加速農產品外銷。
5、加快恢復旅遊業發展:受國外疫情爆發影響,境外游旅客數量仍將持續減少,而國內旅遊業逐5、漸復甦,消費需求逐漸釋放。有90%的被調查者在2020年首先考慮國內游,其中選擇城市周邊游、國內中短程游和國內長線游分別佔比24%、43%、23%,表明國內中短程游將成為接下來的旅遊消費熱點。
Ⅵ 疫情過後,哪些刺激政策可以促進消費「回血」
1.發放消費券。政府可以通過發放各大商超的消費券的方式來刺激居民消費。2.商家打折促銷。作為商家,想要刺激消費者消費,就要推出實實在在的優惠活動,以低價或者贈送品的方式吸引顧客消費。3.還是要出台一些保證就業和工資水平的政策,只有讓大家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才能從根本上帶動大家消費。
Ⅶ 疫情期間,哪些行業對國家經濟有促進作用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爆發,國民生活停滯了了將近半年時間,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守護我們的生命安全。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企業都沒有渡過此次難關倒閉了,但是還有些企業卻因為疫情的原因促進了我們國家的經濟。比如說我們的;網上購物、遠成辦公、在線上課開會等等都在加快成長。這樣體現出來我國的計算機行業的潛力。網路發展帶來了很多的便利
疫情當前,宅在家中的我們在網上娛樂的時間也有所增長,有些在網上點餐和購物的人數也有所增長,疫情的時候人們很少出門,這也促進了電商網購和快遞的發展,網上超市和便利店也迎來了春天。疫情過後,國民的外出就餐和娛樂場所等地方的經濟也會有所恢復。在疫情期間,國家和世界各國人民對於口罩,消毒產品和各種醫療器械的需求也很大,這也幫助製造業恢復了一些。
我國一向堅持與鄰為善,加強和周邊國家的密切友好合作關系。我國也在不斷的加強外交的軟實力,並且積極地維護我國公民和企業海外的合法權益,並積極的參與外交,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形象,地位,聲望。並加強了我國的對外影響力。
Ⅷ 中國在疫情期間推出了什麼刺激經濟的宏觀經濟政策
中國在疫情期間推出刺激經濟的政策:地攤經濟、消費券、五五購物節。
1、地攤經濟
2020年5月27日,中央文明辦明確,在2020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不將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 。6月1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山東煙台考察時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
2、消費券
各地商務主管部門也積極搭建了促消費平台,開展購物節、電商節等打折促銷活動,有些地方就像剛才記者提到的,發放了消費券、折扣券,在「五一」期間全國各地開展了上千場次的消費促進活動。
關於消費券方面的情況,據初步統計,在疫情發生以來,有28個省市、170多個地市統籌地方政府和社會資金,累計發放消費券達到190多億元,這些促銷措施取得明顯效果,實現了聚焦人氣、增強信心、提振消費的目標。
3、五五購物節
作為上海首創的大規模消費節慶活動,參與本次「五五購物節」的線上商家超過52萬家,線下商家超過10萬家,各類平台和企業發放優惠券超過240億元,撬動效應明顯。「五五購物節」正式啟動後,有34項重點活動和260項特色活動先後舉辦,其間又逢「中國品牌日」和「雙品網購節」,有力帶動了人氣回升和市場復甦。
(8)疫情期間如何刺激經濟擴展閱讀:
地攤經濟發展
2020年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湖北省正在恢復消費活力,湖北宜昌、大冶嘗試放開夜市地攤經濟。截至2020年5月末,鄭州、長沙、西安、大連、青島等多個城市提出放開地攤經濟。
截至2020年6月4日,已經有濟南、南寧、鄭州、南京、成都、合肥、廈門、長春、杭州、長沙、石家莊、青島、宜昌、黃岡、德陽、攀枝花、廣安、南充、資陽、遂寧、彭州等城市,以及上海、陝西、遼寧、江西、甘肅等省份先後明確鼓勵發展地攤經濟。
Ⅸ 疫情期間我國的經濟調控措施
短期,打壓通脹泡沫的同時要採用積極的財政政策,長期,以政府為主動引導產業轉型,改革教育,醫療,等福利保障制度,增加央企的利潤上繳比例,以轉移支付的形式回饋老百姓,把以對外出口為主的經濟結構轉變成依靠內需和高級製造業和服務產業拉動的經濟體系
法律依據
《憲法》第八十九條
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
(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三)規定各部和各委員會的任務和職責,統一領導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工作,並且領導不屬於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全國性的行政工作;
(四)統一領導全國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規定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的具體劃分;
(五)編制和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國家預算;
(六)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和城鄉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七)領導和管理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工作;
(八)領導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等工作;
(九)管理對外事務,同外國締結條約和協定;
(十)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
(十一)領導和管理民族事務,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利;
(十二)保護華僑的正當的權利和利益,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
(十三)改變或者撤銷各部、各委員會發布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規章;
(十四)改變或者撤銷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
(十五)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區域劃分,批准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的建置和區域劃分;
(十六)依照法律規定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范圍內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
(十七)審定行政機構的編制,依照法律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行政人員;
(十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的其他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