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內油價或遇年內第二次下調,可能會帶來哪些影響
石油,作為重要的工業原料,支撐著整個社會的經濟,推動著整個國家經濟甚至全世界經濟的發展。由它提煉出來的成品油,不僅是私家車、汽車行業、農業機械發展的必需品,更是化工行業、化學工業產品製作生產所必需的。而石油又是不可再生資源,各國對石油的重視程度可想而知。石油,成品油的價格波動也是深受大家的關注。
一個行業的良性發展勢必會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最終就會拉動經濟的快速良性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購買率提高會帶動汽車銷售行業,生活所需品行業的發展,出行率的提高會帶動旅遊業的發展。
Ⅱ 油價下跌利好什麼行業
1.航空業:石油的減少無疑對運輸業有利,尤其是航空業。該行業的繁榮與油價呈顯著負相關。受益股包括華夏航空(002928)、國航(601111)等。
2.下游化工:油價下跌有利於下游企業具有一定議價能力,化工、塑料行業的成本也將受益於油價下跌,如金發科技(600143)、洲際油價(600759)。
3.汽車:汽車的供應與消費者的需求密切相關。當油價上漲時,消費者購買汽車的意願就會下降。受益於油價下跌的股票包括福田汽車(600166)、一汽轎車(000800)、廣汽集團(601238)等。
4.物流:油價下跌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企業的成本。相關股票包括中遠海法(601866)、遠通快遞(600233)等。
拓展資料:一.汽油價格上漲的影響
1.不斷上漲的油價增加了石油化工行業的成本,而汽車行業作為石油的消費大戶,如果沒有國家補貼或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最終將增加消費者的負擔。如果國家補貼,國家的負擔當然會很重,巴西也會採取國家補貼的方式。
2.高油價肯定會增加石油出口國的財富。如果進口國嚴重依賴石油,清潔能源產業不能蓬勃發展,肯定會對它們的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3.油價上漲帶動消費,有利於新能源的開發和清潔能源的利用。
4. 推高了其他行業的價格,比如全球食品價格,因為許多西方發達國家已經轉向使用玉米等生物能源。雖然石油消費減少了,但糧食出口減少了,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商品生產國和出口國。
二.汽油價格上漲的原因
1、供求關系影響
供求關系是影響油價上漲的最主要的原因。當全球原油生產的速度跟不上需求時,即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然後就會導致油價出現上漲的情況。
2、美元指數的變化
美元指數與石油價格呈反相關的關系,即美元指數降低時,資金會從美元市場流出然後流入原油市場,刺激原油上漲,從而帶動油價上漲。
3、經濟發展情況的不同
當經濟復甦或者快速發展時,會刺激對原油的消耗以及需求,從而導致油價上漲。
4、戰爭的影響
當發生戰爭時,對原油的需求會大幅度增加,同時也會影響原油的生產,以及避險資金流入原油市場,導致石油價格的上漲。
5、各地政策的影響
生產原油的主產地,出台的相關政策,比如說減少或者限制原油的出口等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油價上漲。
Ⅲ 國際油價大跌對世界經濟有何影響
國際油價下降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需要從兩個方面看,有積極和消極的兩方面影響,具體如下:
1、從積極面看
1)國際油價下降首先會降低能源成本,促進製造業復甦與發展,從而有利於全球經濟復甦進程;
2)低油價會刺激全球原油市場需求增加,尤其是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對於原油的需求和儲備增加,有利於經濟增長。
2、從消極面看
短期內國際油價急劇下降會使全球市場對未來一段時期的經濟增長預期和市場需求預期下降,從而不利於經濟復甦進程。例如在全球石油期貨交易市場,看空原油導致的全球金融市場的預期降低會直接影響全球未來的經濟增長預期,而對未來全球經濟走勢預期變差會引發各國產業界對未來增長信心不足,進而削減投資,減緩經濟復甦進程。
由此而形成的低油價格局,將令包括沙特和俄羅斯在內的產油國經濟遭遇嚴峻挑戰。股市震盪加劇,財政壓力加大,而如果超低油價一直持續下去,很多產油國將面臨致命壓力,同時,也會對美國產生巨大影響。
(3)油價下跌如何影響經濟擴展閱讀
國際油價暴跌的原因
油價暴跌,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市場供需不平衡是重要原因之一。原油通常與經濟運行緊密相關。由於產油國受到國際政治影響不斷地調整產量,使得原油價格受到供需兩方面的擾動。而此次備受市場矚目的OPEC+會議最終意外「談崩」,沙特表示,如有需要將增產,這對於當前「神經緊張」的油市來說,可謂是重重一擊。
就需求端而言,疫情的暴發,使大量航班取消,不少企業停產,旅遊業陷入蕭條,全球經濟活動節奏顯著放緩,原油需求也隨之大幅下滑,從而造成石油市場疲軟,也給世界經濟的增長前景蒙上了濃重的陰影。
就供給端而言,「降價+增產」是油價暴跌的導火索。原油重挫,首先是受到了需求塌方帶來的壓力。隨後,各產油國為了自保,打破了過去脆弱的減產協議,其中沙特等國甚至選擇增產來保障自己的財政收入。這就意味著原油市場出現了需求塌方、供應增加的雙殺局面,導致國際原油價格出現了罕見性的下跌。
為了穩定國際油價,以沙特為首的OPEC計劃採取「限產保價」措施。此前的石油減產協議將在今年的3月底到期,業界人士普遍推測近期將簽訂新的協議。其方案是將現有210萬桶/日減產計劃延長至2020年底,同時,額外減產150萬桶/日,相當於全球需求的1.5%左右。在額外減產計劃方面,OPEC成員國削減100萬桶/日,非OPEC成員國則削減50萬桶/日。
但這一方案沒有得到包括俄羅斯在內的非OPEC產油國的支持。隨著談判破裂,沙特打出了「降價+增產」的「組合拳」,一舉震驚了國際能源與金融市場。在展示其國際原油市場「獨特地位」時,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為也讓沙特率先嘗到了油價下跌的滋味。
Ⅳ 油價的動盪,對於整個市場經濟有什麼影響
全球股市、大宗商品在多個黑天鵝事件的交織影響下迎來了歷史罕見的巨震,國際油價刷新海灣戰爭以來單日最大跌幅、美股觸發了有史以來第二次熔斷、美債收益率創歷史新低。全球的恐慌情緒在疫情的發酵下愈演愈烈,CBOE波動率(恐慌情緒指數)觸及61.62,創11年來新高。
在舉行的「OPEC+」會議中,減產協議談判破裂,俄羅斯表示我們將開始在不考慮此前配額或減產的情況下工作」,沙特隨即公布增產、降價計劃開啟價格戰,國際油價應聲下跌(見圖1),一度下挫超過30%,創下1991年以來的最大跌幅。
如果未來價格戰持續,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將有下限,這對工業品價格有一定的支撐。根據國內油價每10個工作日調整一次的規則,國內成品油下一次調整時間窗口為3月17日24時。而根據3月3日布倫特油51.6美元的收盤價估算,距離40美元/桶下跌了22%,國內成品油價格將會有較大幅度的調降。
Ⅳ 油價或迎今年首次大幅下調,影響油價漲幅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響油價漲幅的主要因素是美元指數和供求關系。
人們一直在關注油價的漲跌,一直在尋找影響油價的因素。比如國際形勢。如果國際局勢稍有動盪,就會影響到原油生產國。如果原油產量變小,原油也會被抬高,有市場的需求。現在很多家庭都有車,對原油的需求越來越大,這也導致了物以稀為貴,原油價格自然會上漲。
對於耗能企業來說,油價下跌也是好事。目前中國經濟中的大部分行業都屬於高耗能行業,所以當油價下跌時,意味著公司生產成本的降低,進一步提高了公司的利潤率。油價下跌也帶動了相關企業和行業的發展,最明顯的是交通和物流行業。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Ⅵ 國際油價大跌對我國經濟有何影響
國際油價的暴漲或暴跌都是一把「雙刃劍」,低油價下,我國可以加快原油進口,增加我國石油戰略儲備,降低通膨壓力並增加居民消費能力;但也會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一定的阻礙。
一、油價低的利好
1、提高石油的戰略儲備
從中國整體能源安全形度分析,油價下跌有利於中國油企大舉「囤油」,提高石油戰略儲備能力。
2、國民經濟運行的宏觀層面
油價下跌還有助於降低中國通脹壓力,提升中國國際收支能力,加快GDP增速。由於汽油和柴油等油品價格本身就是消費者價格指數和生產者物價指數的組成部分,油價下跌會直接影響到這些價格指數。從國際收支來看,油價下跌使石油凈出口國的收入再分配轉移到石油凈進口國。
3、居民消費層面
油價下跌會提高消費者購買力,由此帶來需求增長。我國原油消費中的60%依賴進口,油價的下跌具有「成本紅利」效應。最直觀的感受來源於交通出行成本的降低,計程車司機與私家車車主受益明顯,公共交通開支也隨之下降。油價的下跌也使得運輸成本下降,國內的航空燃油費也將取消。
二、對能源產業結構是壞消息
國際油價持續下跌會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一定的阻礙,一些本該淘汰的高耗能企業會因油價等成本降低而「苟延殘喘」、喪失轉型動力。
以天然氣市場為例,由於油價不斷下跌,我國天然氣價格與替代能源相比在工業、車用領域的經濟性能越來越低,天然氣消費增速放緩。在液化天然氣價格比管道天然氣價格更低的情況下,一些企業紛紛改用液化天然氣甚至液化石油氣、水煤氣等相對污染環境的燃料。
(6)油價下跌如何影響經濟擴展閱讀
2020年油價暴跌的起因
今年以來,國際原油本就因全球疫情影響而出現大幅下跌,美國WTI原油跌幅達32%,布倫特原油跌幅達31%。
而3月9日的大跌要從「歐佩克+」會議說起。第8屆歐佩克和非歐佩克部長級會議在一片爭執中結束,沒有達成任何減產協議,布倫特原油再次失守50美元/桶重要關口,日內跌幅達9.33%。
3月4日凌晨,「歐佩克+」聯合技術委員會建議減產60萬-100萬桶/日,減產量不及疫情對原油需求造成的損失量,布倫特原油從53.3美元/桶跌到51.6美元/桶。到了18點08分,沙特推動「歐佩克+」同意減產超過100萬桶/日,布倫特原油從51.8美元/桶漲到近期高點53.0美元/桶。
3月5日凌晨,俄羅斯提議「歐佩克+」在二季度維持當前減產規模,俄羅斯死不減產的態度表露無遺,打擊市場對減產的信心,油價從53美元/桶跌到51美元/桶。隨後,歐佩克緊急救場,19點06分,歐佩克部長同意減產150萬桶/日,油價小幅回升,但漲幅不大。
整個劇情的高潮出現在3月6日晚間,俄羅斯表示只同意延長現有的減產協議,不會再進行額外減產,布倫特原油短線下挫0.6美元/桶,日跌幅擴大至逾3%。等到23點06分,「歐佩克+」會議結束,沒有達成協議。油價失去減產的支撐,進入自由落體階段,布倫特原油跌至45美元/桶。
主要產油國的談判失敗,不但未能達成減產協議,反而打起了價格戰,這才導致原油瘋跌。在減產會議結束後,俄羅斯表示,自4月1日起,各國可以不受限制地按意願產油,也就是說,從2020年4月份開始,產油國將不受任何減產協議的束縛,想產多少就產多少。
沙特面臨這種尷尬局面,3月7日大幅降低售往亞洲、歐洲和美國的原油官價,折扣幅度創20年以來最大,以吸引國外煉油廠購買沙特原油。並且,沙特計劃4月份增產30萬桶到1000萬桶/日,後期最高可增產至1200萬桶/日。
Ⅶ 油價即將大幅下跌,對哪些行業的影響最大
油價大跌對商業貿易是有直接影響的,為什麼會大跌,核心問題是需求放緩庫存高壓,既然是全球需求放緩意味著全球經濟商貿的同步放緩。當然和近期的疫情也有直接關系,原本是國內經濟瞬間暫停,原油需求瞬間停擺,接著是疫情開始向全球擴散,商貿往來自然就會大受影響,全球商業貿易會按下暫停鍵,原油需求可向而知了。
Ⅷ 國內油價預計有望大幅下調,有哪些因素可能會影響到油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