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農村經濟有哪些

農村經濟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13 10:12:18

① 農村經濟的定義是什麼

農村經濟是指經濟活動或者經濟關系發生地在農村,或者與農業生產有著較為直接的關系的經濟集群,是農村中的經濟關系和社會關系的總稱。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80年代中期伴隨著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農村小城鎮建設成為我國城鎮化建設最具活力的組織部分和主導力量。20年來,農村建制鎮的數量擴大了近8倍,發展到了19060多個。目前,我國的農村城鎮化正處在加速發展時期。農村小城鎮是我國城鎮體系中層次最低,數量最大的群體,它處於城市之尾,農村之首,起到連接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橋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通過減少農業人口,增加城鎮人口的方式有效地解決工農兩大產業間的利益失衡問題,還可以擴大農產品市場的空間范圍,提高農民的相對和絕對收入水平。因此,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② 什麼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有哪些好處

農民的發展情況受到國家的重視,尤其是經濟條件的改善、生活條件的提高,包括生態環境的改善,目前也是國家發展計劃的重點,這其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就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什麼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呢?

四、獲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前提條件

1.在該集體經濟有戶籍登記;

2.生存、生活在該集體經濟組織;

3.對該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享有權利負有義務。

總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看成是規劃農村土地,帶領村民謀發展的一個組織,它是特殊的,雖然可以基本認為在該集體經濟下生活的農業人口可以直接獲得成員資格,但是並不代表有農業戶口就一定是該組織成員,而非農業人口,則一定不能成為該組織成員。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和圖片來自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會第一時間內刪除

③ 適合發展農村經濟的項目有哪些!具體怎麼發展

有種,養(畜牧,水產),農產品加工,特色旅遊等等,都可以的呀。這要看你們當地的具體環境來實施了。

④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哪些例子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農業合作化運動。它是為實行社會主義公有制改造,在自然鄉村范圍內,更多是在一個生產隊范圍內,由農民自願聯合,將其各自所有的生產資料,土地、較大型農具、耕地(不包括農村宅基地,也即是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投入集體所有,由集體組織農業生產經營,農民進行集體勞動,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農業社會主義經濟組織。

人民公社是中國農村集體所有制經濟的一種組織形式。產生於1957年冬季以興修水利為中心的農田基本建設高潮及稍後農村興辦集體工業的過程中。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的《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號召將高級農業合作社合並轉為人民公社,實行同鄉基層政權相結合的「政社合一」體制,人民公社同時也是農村社會的基層單位。因此,人民公社既是生產組織,也是基層政權。
人民公社是以「政社合一」(「政社合一」其實就是「政經合一」)和集體統一經營為特徵,是當時計劃經濟體制下農村政治經濟制度的主要特徵,代表著農村計劃經濟時代。1958底,全國基本上實現了一鄉一社。人民公社初建階段,一般實行全社統一核算、分級管理。下設生產大隊(其范圍相當於高級社),生產大隊基本以地理意義上的自然村落為基礎而設置,生產大隊以下設生產隊。普遍情況下,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也有以區建社的,則按鄉設管理區,以下建制相同。分配上曾實行口糧供給制。社員的大型牲畜、農具、耕地、自留地等一切與農業生產相關的生產資料轉歸集體經營。

⑤ 新農業農村經濟是指什麼

農業經濟結構是指農業經濟中諸要素、諸方面的構成情況與數量比例。主要包括農業經濟關系結構與農業生產力結構。前者包括經濟形式結構和再生產過程中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關系結構;後者包括農業部門結構、農業技術結構、農業區域結構等。此外,農業經濟結構按集約化程度劃分為粗放型結構與密集型結構等;按照商品化程度劃分為自給型、半自給型、商品型經濟結構等。上述各種農業經濟結構內部還可細分,如農業區域結構既可分為種植業區、林業區、牧業區、漁業區等經濟結構,又可按地貌形態劃分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農業經濟結構。農業經濟結構是一個多類型、多層次的經濟網路結構,其形成和發展主要決定於社會生產方式,同時受資源條件、社會需要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
農村產業結構是指農村經濟結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之間及其產業內部產品,在經濟產出等指標上的量的比例和構成。農村產業主要包括大農業(種植業、畜牧業、水產業和林業),農村經濟主體興辦的加工業、采礦業、商業服務業、運輸業,以及與農業生產密切聯系的科技文化產業等非農產業。

產業結構是產業經濟學提出來的一個科學概念。在人類社會的早期經濟活動中,人們主要向自然界直接索取財富,即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產業經濟學把這種經濟活動稱之為第一產業。進入工業社會以後,對第一次產業的產品進行加工的工業生產活動和製造業活動,成了社會再生產的主要經濟活動,產業經濟學把這種經濟活動稱之為第二產業。到了最近幾十年,隨著社會生產的迅速提高,又出現了為第一次產業和第二次產業服務的商業、運輸業、金融業以及信息、科研等新興產業,並正在逐步發展成為社會再生產的重要經濟活動部門,產業經濟學把它稱之為第三次產業。

隨著我國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和分工分業的縱深發展,除了農業這個基礎產業之外,農村工業、農村建築業、農村運輸業、農村商業和服務業等第二次產業和第三次產業部門也在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正因如此,合理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業已成為關繫到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重大問題,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和重視。

⑥ 農村經濟活動有哪些

農耕:糧食作物 經濟作物

畜牧:肉類 奶類 蛋類

水產:淡水 海水

林業:木材 觀賞樹木

⑦ 普通農村的經濟來源主要有哪些

土地農作物收入是主要的來源,各地的實際情況不大一樣。現在很多農村人也選擇做些小生意,外出打工

⑧ 什麼是村級經濟 什麼是農村經濟

農村經濟是指縣域經濟、鄉鎮經濟、村級經濟的統稱。村級經濟是按照行政區劃,由最小的地域單元——村的范圍內開展的經濟活動。農村經濟相對於城市經濟,不是一種行政區劃。

⑨ 村級集體經濟包括哪些方面

農村集體經濟亦稱「農村集體所有制經濟」。我國憲法第八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農村中的生產、供銷、信用、消費等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是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

中文名
農村集體經濟

外文名
Village collective economy

又名
農村集體所有制經濟

體制模式
集體所有制

實行方式
家庭承包經營、統分結合

原經濟體制
三級所有、隊為基礎

經濟組織
農民專業合作社、股份合作制

實施背景
農村集體經濟是指主要生產資料歸農村社區成員共同所有,實行共同勞動,共同享有勞動果實的經濟組織形式。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改變了過去「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基本經濟體制,村級集體經濟成為農村基本的經濟組成部分。並且,伴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村級集體經濟改變了過去「集體所有、統一經營」體制一統天下的格局,在家庭分散經營與集體統一經營相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基礎上,衍生出多種實現形式。尤其是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基礎上,一些農民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在農村社區或突破社區界限,自發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的經濟組織,提高了組織化程度和收入水平。

閱讀全文

與農村經濟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copd是世界范圍內什麼健康問題 瀏覽:382
深圳哪個海邊比較經濟實惠 瀏覽:456
愛情可以分解成什麼字 瀏覽:1
情義和愛情如何選擇 瀏覽:188
在現實面前如何追求幸福感 瀏覽:505
婚姻平淡期怎麼守護 瀏覽:792
如何完善非經濟報酬 瀏覽:618
高級經濟師科目哪個錄取率高 瀏覽:293
貨幣哪些職能會引起經濟危機 瀏覽:409
經濟和心理哪個專業好 瀏覽:568
大學生想要經濟獨立怎麼辦 瀏覽:305
無證婚姻的離婚怎麼辦 瀏覽:699
嫁給愛情是一種什麼樣的人 瀏覽:901
婚姻公證要注意什麼 瀏覽:46
客廳擺幸福樹和發財樹哪個好 瀏覽:8
重慶開州婚姻介紹所在什麼地方 瀏覽:320
愛情殺手哪裡看全集 瀏覽:191
周五經濟形勢如何 瀏覽:444
事業單位入職調檔多久合理 瀏覽:229
成年人為什麼要步入婚姻 瀏覽: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