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湖南省那個地區的經濟最好
湖南省會長沙
其他地市經濟水平一般
B. 湖南省有哪幾個城市經濟發展比較靠前
衡陽,其實呢?岳陽、常德、衡陽這三座城市之間的差距是極小的。畢竟發展因素都相差不多。但衡陽市卻有著一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衡陽市內有著非常豐富的礦產資源。在第二產業的發展上有著先天的優勢。其次,五嶽之一的衡山也坐落在此城市。雖不如泰山名氣大。但卻也有自己的風姿。也為整個衡陽市增添了一定的經濟活力。你覺得衡陽市的未來發展潛力如何呢?能不能成功超越岳陽、常德兩大城市,成為湖南省的經濟第二城呢?
C. 湖南哪裡是經濟最好的地方
湖南經濟最好的當然是長株潭地區了,瀏陽的花炮、長沙的文化娛樂產業、株洲的重工業這都是全國聞名的啊
D. 湖南和湖北的經濟實力哪個更強
湖北的經濟實力更強。
一、經濟:
2019年湖南全省地區生產總值39752.12億元,同比增長7.6%。2019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1%。2019年,全省進出口總額4342.19億元,同比增長41.2%。2019年全省財政民生支出同比增長7.7%
2019年,湖北省完成生產總值45828.31億元,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3809.09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9098.62億元,增長8.0%;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2920.60億元,增長7.8%。
二、運輸
湖南:2018年全省客貨運輸換算周轉量5448.6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8%。貨物周轉量4404.3億噸公里,增長2.0%。
湖北:2019年,湖北省完成貨物周轉量7237.85億噸千米,比上年增長8.4%;旅客周轉量1386.79億人千米,下降2.2%。
三、旅遊
湖南:2018年全省國內遊客7.5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2.5%;入境遊客365.1萬人次,增長13.1%。旅遊總收入8355.7億元,增長16.5%。
湖北:2018年,湖北省國內旅遊人數7.27億人次,增長13.8%;國內旅遊收入6344.33億元,增長15.0%。
(4)湖南經濟協作哪裡不錯擴展閱讀:
湖北人民生活
2019年,湖北省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01元,增長9.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91元,增長9.4%。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1%,漲幅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3.0%,農村上漲3.2%。分類別看,八大類商品價格七漲一降。
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7.0%,衣著價格上漲1.6%,居住價格上漲1.9%,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4%,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0.7%,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2.5%,醫療保健價格上漲1.8%,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2.6%。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0.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0.7%。
E. 湖南那裡的經濟怎麼樣
湖南經濟主要集中於湘東北,長沙、株洲、湘潭、岳陽、衡陽和常德為工商業發達城市。2009年GDP達到12930.4億元,比上年增長13.6%,湖南在新的世紀再次進入全國前十,排名第十。(2009)長株潭地區生產總值5510.31億元,佔全省生產總值的40.9%。湖南的工業門類齊全,已初步形成以冶金、機械、電子、食品、能源、建材等工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體系。湖南是一個農業大省,自古以來就享有「九州糧倉」、「魚米之鄉」的美譽。
總體來說,湖南經濟在全國處於中上水平,但發展極不平衡,同時發展空間巨大,可以有很好的作為。
F. 湖南最強的經濟圈「黃金大道」貫長株潭
暈 還以為是啥題呢
G. 我國湖南長株潭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
湖南規劃"長株潭"城市群推動經濟大發展 五十多年以前,湖南有人提出了建設"毛澤東城"的構想。但是,真正實施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經濟戰略,卻是近幾年湖南省的一件大 事。城市化的道路到底怎麼走?民革湖南省委就長、株、潭三市融合的方案,以及城市群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向當地政府提出了重要建議。如果追溯長沙、株洲、湘潭三市經濟一體化的構想,可以上溯到上世紀50年代有人提出的"毛澤東城"。但真正實施三市經濟一體化,卻是近年來的事。從現在看來,提出"融城"是晚了而不是早了,在20世紀80年代,以張萍教授為首的湖南經濟界,曾提出了建立"長株潭經濟區"�的方案。但由於觀念的局限,未能進入實質性操作。"如果當時堅持搞下去,長株潭經濟區要比上海浦東開發區早成立8 年。現任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的張萍教授心中感慨頗多。近年來,經過湖南省和三市的上下統籌,在交通、金融等多方面的合作已經先行了一步,長株潭城市群發展雛形已經具備,該區域也被納入國家十五發展規劃和全國重點支持發展的7大城鎮密集區之一。正因為如此,該區域被湖南寄予厚望,希望能夠成為推動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去年5月到11月,民革湖南省委員會在通過對三市的建設局、規劃局、環保局等有關單位進行調研後,寫出了《關於長、株、潭城市群經營過程中的若干問題與建議》的調研報告,對長株潭城市群經營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湖南提出長株潭三市經濟一體化,有一個原因是看中了三市的城鎮分布的密度比較大。民革湖南省委員會在經過詳細調研後認為,三市城鎮分布密度大的優勢正在被城市化水平低、聚集功能和輻射功能小、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等劣勢所掩蓋。長、株、潭地區的總面積為27690平方公里,人口1391.44萬人,2001年三市平均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8000元左右,城鎮人口僅佔全區人口的40%,城市化水平明顯偏低,制約了長株潭城市群的進一步發展。加上該地區是內陸省份,從事第一產業的人口達到了 60%以上,使得該地區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的後發優勢不明顯。報告認為,改革開放以前,該地區為了保證重工業的優先發展,城鄉二元社會結構執行的是一整套反城市化的發展戰略。而改革開放後,鄉鎮企業執行的又是"就業不進城、離土不離鄉"的反城市化政策,歷史的原因造成了該地區工業化過程中的結構性弱質現象積重難返:重工業過重、輕工業過輕,第三產業發展緩慢,鄉鎮企業過於分散等等,制約了該地區規模效應的發揮,影響著城市品質的進一步提升。另外,長株潭城市經營過程中的制度資源嚴重短缺也制約了該地區的發展。制約該地區發展的要素主要有兩類,其中一類是工業化過程引致城市群所產生的積聚經濟效應、外部經濟效應和優位經濟效應;另一類就是制度創新過程對各種經濟和社會資源運行規則的重新制定與運行所產生的持續穩定性影響。長株潭城市發展中已有的制度安排主要是過去圍繞各自的發展戰略而建立起來的,不僅將該地區的城市發展限制在狹窄的軌道中,而且形成了三市各自為政的行政分割體制。不可避免地為現在的"融城"帶來了負面效應:三個城市小而全的建設,基礎設施低效能;同結構、同業生產,爭市場,高損耗,工業建設各自為政、大而不強等等。有的城市的發展還留了尾巴等等。20年漸進式的改革並沒有完全突破計劃體制下原有的制度安排。因此,該地區城市經營的新理念急需制度創新和組織創新,包括行政管理體制、土地制度、戶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和投融資制度。長株潭地區的從業人員結構和文化素質水平較低以及城市經營過程中帶來的各類社會問題也影響該地區的發展。長株潭地區的從業人員的結構不合理,第一產業的相對勞動生產率過低成為了農民收入水平難以較快增長並與城鎮居民差距日益擴大的根本原因,同時這也是該地區內需不足的一種表現,這些大大削弱了該地區的綜合競爭力,在競爭中處於劣勢。另外,城市急劇擴張帶來的城市建設中反映貧富差距的空間分異現象日益明顯,從長遠看,勢必將造成犯罪率增高、失業率增加、地價下跌、社會階層分化、嚴重依賴福利政策等問題;城市擴張帶來的環境問題也是一大隱憂;拆遷的問題也同樣影響了整個城市的發展。在總結了以上問題的基礎上,民革湖南省委的報告,以更大的篇幅提出了加強長株潭城市群經營的建議和對策。報告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加強長株潭地區的整體規劃,重點抓好城市群的經濟發展和空間拓展規劃。由於規劃的滯後,已經影響到了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湘潭85家房地產開發企業,60%近年內沒有開發業績,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與長株潭區域規劃不明確。取代過去長時間的分而治之的,是要形成一個具有較強凝聚力的現代城市群,其空間架構主要有三個方案:一種是三個城市獨立發展,逐步連接成片;其二是三市交接的中心所處的地理位置並不優越,在這里投資興建市場、商場和旅遊等低水平項目,不僅使這里難以發展為三市的經濟中心,反而造成了重復建設,浪費了資源;其三是認為三市結合部區位應該成為今後該地區的中心位置,三市作為城市群發展的原動力,應該相向發展。按照這三種方案,可以將一、三種結合起來,在尊重三市個性特別是尊重長沙市作為城市群的首位城市的基礎上,積極瞄準三市結合部這一中心位置相向發展,做大、做強城市群,同時為了加強三市的協調,應該盡快成立長株潭經濟協作區,進一步整合該地區的規劃和管理。民革湖南省委認為,經營長株潭城市群要強調以企業品牌為中心,第一是對長株潭地區原有的重工業資源進行進一步的調整和重組。長株潭地區有著良好的工業基礎,特別是重工業基礎好,投入大,但弱點是"大而不強梗可以利用三市經濟一體化的機遇,將三市的工業企業聯合起來,形成品牌,造就出規模大、質量高並且富有競爭力的主導產業;第二是瞄準新領域,有可能使長株潭地區以較快的速度和較大的優勢積累起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品牌。進一步發展城市化水平,長株潭城鎮密集,但是建制鎮多,規模小,平均不到4000人,因此該地區吸引力弱,功能也弱小,長株潭地區要形成帶動湖南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並且在全國城市群中佔有較為重要的地位,就要發展成為一個整體的城市群,應該集中力量將一大批富有發展潛力的建制鎮提升到人口在10-20萬甚至更多的中等城市,增加城市數目。報告駁斥很多人認為的城市增長過快將帶來負面效應的說法。從國際經驗來看,短期內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通過合理的城市規模結構,走城市化道路來實現的。另外從以往不同規模的城市用地來看,強調城市空間緊湊、城市集中發展具有效率優勢。著力發展勞動密集型與知識科技型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與知識科技型產業並重,這長株潭城市群與湖南其它各城市群發展的不同點,著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與長株潭地區勞動力相對比較豐富的資源特徵相符 合。必須按照地區比較優勢原則,擴大非農就業比重,力爭按三、二、一產業的先後發展順序實現產業結構的轉換。大力提高社會參與程度,實現融資渠道的多元化。從古今中外經營城市的實踐看,城市化的快速成長過程,實際就是廣大民眾以高度的熱情追求新產業、新品種、新市場和新生活的過程,就是老百姓不斷積累財富、追求個人價值實現的過程。特別是對於像長株潭這樣資金高度缺乏的內陸區域而言,發動社會力量籌措建設資金,對於活躍區域經濟,加速湖南省地區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長株潭地區應該成為制度創新的前沿陣地。相對於計劃經濟而言,經營城市的思想與過去反城市化的制度安排迥然相異,它不僅要求社會的廣泛參與,而且還要求城市的所有資本諸如自然生成資本、人力作用資本甚至與他們相關的延伸資本都必須進入市場,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同時,市場的全面推進又必然需要社會政策的跟進。戶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和就業制度等都需要推陳出新,長株潭必然要成為一塊制度創新的熱土,同時也只有創新才能經營好長株潭城市群。
H. 湖南哪個市經濟最好
經濟當然是長沙啊 如果想確切點的話 到各市官方網站上去對比一下就清楚了
I. 湖南經濟發展最好的地級市是哪個
湖南經濟發展最好的地級市是長沙。
一、長沙是湖南的省會城市,是長江經濟帶主要的經濟增長引擎,也是湖南省重點打造的強省會經濟城市,在中部城市裡地位僅次於武漢,近年來,它在各個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增長,尤其是這里的經濟,每年都在增速,所以長沙也是湖南經濟發展最好的地級市。
二、長沙的文化底蘊。長沙在古代被稱為「潭州」,別名「星城」,它地處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湘瀏盆地西緣,長江中游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發源地。後來,長沙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經三千年城名、城址不變,有「屈賈之鄉」、「楚漢名城」、「瀟湘洙泗」之稱,所以也成為學子們嚮往的大都市。
七、對於外地人來說,長沙是一個收入高、生活成本低的城市,同時優質的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都是它的優勢,所以它吸引了更多外地人在這里安家落戶,人口多了經濟必然就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