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杭州的經濟發展狀況 十萬火急!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走出了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符合浙江實際的發展路子。全省經濟發展迅速,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保持領先地位,並成為全國經濟增長速度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670億元,比上年增長12.3%,比全國平均增速高出4.3個百分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16570元。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總收入分別為1167億元和567億元。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總收入均居全國第4位。
產業結構
目前,浙江一、二、三產業比例為8.8:51.2:40.0,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比例為54∶46。產業結構以輕型工業為主,輕工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62%。重工業中相當一部分工業也屬於小型金屬、機電輕工業和精細化工業。勞動密集型工業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全省36個工業行業中24個屬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數量多,佔全部企業數的99.6%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在全國各省(市、區)中基本保持在第3到第5位之間。農業和農村經濟在發展效益農業、實施戰略性結構調整中穩步發展。
浙江輕紡、機電產品在國際市場有較強的競爭力。紡織、服裝、皮毛羽製品、文教體育用品製造、石油加工及煉焦、化學纖維製造和普通機械等7個行業利潤佔中國同行業利潤的1/5以上。涌現出一批產品市場覆蓋率較高、競爭力較強、在全國同行業中處於領先的優勢企業,如娃哈哈集團公司、萬向集團公司、浙江納愛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形成一批「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優」的「小型巨人」企業。
所有制結構
浙江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991家,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國有資產進一步向關鍵領域和重點行業集中,在全省電力、通信、自來水、煤氣供應等行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比重超過80%,在化學、冶金等資本密集的基礎原材料產業中比重超過50%,在電子、醫葯等技術含量較高的新興產業中超過40%。國有企業還通過產品、技術和設備的擴散,為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
浙江個私經濟比較發達。浙江是全國最早發展鄉鎮企業的省份之一,全省的鄉鎮企業總體發展水平已躍居中國第一。近年來,非國有投資已佔全社會投資的一半以上。到2002年底,共有私營企業24.73萬家,實現總產值7426.74億元。個私經濟總產值、銷售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出口創匯額、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企業戶數等五項指標位居中國第一。全國民營企業綜合實力500強中,浙江有170家,數量居中國第一;中國十大民營企業排行榜上,浙江佔有一半,且有金義、金田、邦迪、飛躍4家躋身前5名。全省個私企業注冊商標中有222家被認定為省著名商標,傳化、步森、康奈、正泰、德力西等13隻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
區域特色經濟
浙江區域特色經濟發達。全省的區域性塊狀經濟已經涉及到製造、加工、建築、運輸、養殖、紡織、工貿、服務等十幾個領域,100多個工業行業和30多個農副產品加工業。據統計,浙江省區域特色經濟工業總產值約佔全省全部工業產值的49%。樂清低壓電器、海寧皮革服裝、永康五金製品、諸暨珍珠和大唐襪業、浦江水晶工藝品等在全國享有盛譽。特色工業園區等各類工業園區是促進浙江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浙江現有縣市以上工業園區820個,以特色工業園區為主的各類工業園區基礎設施累計投資已達550億元,約有1萬家企業進駐。
專業市場
浙江專業市場繁榮。商品交易市場數量多、規模大、綜合能力強、輻射范圍廣。商品交易范圍基本覆蓋生活、生產資料的所有領域,形成以消費品市場為中心,專業市場為特色,生產資料市場為後續,其他要素市場相配套的商品交易網路。2002年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場4193個。全年商品市場成交額4997億元,年成交額超億元市場達457個,超十億元市場77個,超百億元市場6個,被譽為中國「市場大省」。市場成交額、超億元市場數、單個市場成交額3項指標連續多年居中國榜首。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紹興中國輕紡城是全國經營規模最大的專業市場。2002年義烏小商品市場成交額達229.98億元,其中出口額105億元,市場成交額和出口額又一次居中國各市場榜首。浙江人還在全國各地興辦了一批「浙江商城」、「溫州街」和其他市場,在俄羅斯、南非、中東、南美等地也創辦了一批市場。
涉外服務
浙江是中國對外開放度較高的沿海省份之一,也是投資環境較好的省份。 浙江十分重視涉外管理和涉外服務,適時修改和完善了涉外經濟法規和政策,加快與世貿組織規則接軌。出台了改善外商投資環境的若干規定和鼓勵外商直接投資的優惠措施,建立健全了公示制、工作日制,實行了網上審批等工作制度。進一步下放外商投資項目的審批許可權,改進審批方式,簡化審批程序,規范審批行為,方便申報人查詢和監督。給來浙的外國專家提供和辦理外國專家證,為他們在浙工作、居留和出入境提供保障。海關、商檢、金融、稅務等部門依法行政,為投資者提供便利服務。各地普遍建立了對外合作項目庫,舉辦大型對外招商活動,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企業信用查詢系統開始運行。
交通郵電
以省會杭州為樞紐,滬杭(上海-杭州)、浙贛(浙江-江西)、蕭甬(蕭山-寧波)、宣杭(杭州- 宣城)、金溫(金華-溫州)等線路構成了浙江鐵路運輸網路。到2002年底,浙江擁有鐵路營業里程1207公里,其中復線為593公里。金麗溫(金華-麗水-溫州)高速公路二期、杭州灣跨海大橋、溫福(溫州-福州)鐵路和甬台溫(寧波-台州-溫州)鐵路等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現有6條國道和66條省級公路,總里程4.5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07公里,省會杭州至陸地各地級市「四小時公路交通圈」建成。有杭州、寧波、溫州、舟山、義烏、台州和衢州7個機場,開通國內、國際航線185條。年吞吐能力1450萬人次的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一期已建成使用。
浙江有可建港海岸線240公里,已形成以寧波、溫州、舟山、乍浦和海門5大港為主的港口群。寧波港是一個綜合性的億噸級大港,擁有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35座,其中有第五代、第六代國際集裝箱碼頭及20萬噸級(可兼靠30萬噸船舶)礦石碼頭、25萬噸級原油碼頭和8萬噸級液體化工碼頭,有集裝箱航線73條,已形成除澳洲外的全球海運覆蓋體系。2002年,寧波港完成吞吐量15398萬噸,繼續保持大陸沿海第二;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85.9萬噸TEU,同比增長53.3%,增幅4年列中國大陸沿海主要港口第1位。
浙江已基本建成包括航空、鐵路、公路等多種運輸手段綜合利用的快速郵運網,設立了杭州、寧波、溫州、金華4個航空通運局以及杭州國際郵件交換站。2002年底,全省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1880萬門,長途電話交換機容量達36.2萬路端 ,行動電話交換機容量達1888萬戶。縣以上城市全部開通行動電話。數據通信、聲訊信息服務、電話智能業務等信息化應用在全國領先。公眾數據通信和會議電視電話覆蓋率居中國各省(市、區)首位。
開發區
浙江省共建有8個國家級開發區,54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累計基礎設施投入549.8億元,已開發面積491.5平方公里;開發區已成為中外客商投資的熱土。2002年各類開發區實際利用外資總額18.3億美元,佔全省總數的58%。區內產業結構日趨合理,除製造業等工業項目外,農業、交通、運輸、郵電業等一、三產業項目大幅度增加。
國際經貿往來
浙江省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省份之一。截至2002年底,浙江與世界上21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直接的經濟貿易關系。浙江積極實施外貿經營主體多元化,出口市場、出口產品多元化和貿易方式多元化。已初步形成外貿專業公司、自營進出口生產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等共同開拓國際市場的格局。2002年,全省進出口額達420億美元,其中,出口額達到2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出口商品結構不斷調整和優化,機電產品成為浙江第一大類出口產品。
浙江堅持擴大規模和提高質量並重,利用外資上了一個新台階。2002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資企業3364家,合同利用外資67.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1.6億美元。其中嘉興、湖州、杭州、寧波四市合同利用外資和實際利用外資分別佔全省總數的77%、59%。利用外資結構逐步優化,大項目的數量、規模和高新技術比重有所增加。截至2002年底,全省累計共批外商投資企業24013家,總投資654.7億美元,合同外資金額362.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68.7億美元。全球500強企業已有54家在浙江投資了115個項目。
浙江實施「走出去」戰略,發揮加工工業的優勢,推動製造業到境外投資,開展境外加工貿易;推動商品專業市場到境外設立分市場,開展跨國營銷。2002年全省新批境外投資項目226個,中方投資額5132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57%和53%。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10.5億美元,同比增長56.7%,在中國排名第3位。到2002年底,浙江已在104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境外企業1081家。
『貳』 杭州經濟主要靠什麼行業
2018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13509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57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632億元,分別增長1.8%、5.8%和7.5%。
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5:34.6:62.9調整為2.3:33.8:63.9。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40180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1184美元) 。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
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叄』 蕭山區和江干區是杭州未來最有發展的轄區嗎
我覺得確實是最有發展前途的。因為這兩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是非常快的。
『肆』 杭州的經濟主要行業是什麼
2018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13509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57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632億元,分別增長1.8%、5.8%和7.5%。
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5:34.6:62.9調整為2.3:33.8:63.9。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40180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21184美元) 。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
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伍』 杭州經濟現在發展最快在哪地方 杭州那塊地方市政府在大力發展啊
我想是在濱江,2000年以來濱江從無到有再到杭州區GDP第一,並且是高新技術開發區,吸引了想阿里巴巴這樣的跨國公司,濱江發展速度驚人,杭州經濟現在正在轉型階段肯定須要高新科技的支持,因此濱江會被跟加重識,再者杭州政府現在正在全力進入錢塘江時代,錢江新城一旦成為CBD加上慶春隧道打通地鐵一號線開通,CBD愈加毗臨濱江。
綜上所述,我認為是濱江區。
『陸』 杭州靠什麼發展
在2015年全國十大萬億GDP城市中,杭州市生產總值達到10100億元,成為繼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蘇州、重慶、武漢和成都後,第10個GDP總量跨入萬億行列的城市。按照世界銀行劃分貧富程度標准,杭州已經達到富裕國家水平。
1.創業估值
2017年3月9日界面傳媒發布「創業估值榜」,用數據來評估企業創業創新的價值。其中,杭州的螞蟻金服榮登排行榜首位。
2.民營經濟
2016年8月25日,全國工商聯在北京發布了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浙江134家民營企業入圍中國民企500強榜單,這也是浙江連續18年名列第一,其中杭州共48家民營企業入圍。
2008年,杭州首先開始經濟轉型,在浙江省甚至全國拔得頭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在浙江全省啟動,草根創業成了非常普遍的經濟現象。這種強大的創新創業氛圍,使得杭州乃至浙江的民營經濟實力迅速增強。現在,浙商在全國的影響力日益深遠,杭州的民營經濟實力也越發雄厚,這使得杭州的民營企業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並多年占據第一的位置。
3.人才濟濟
2017年3月21日,總部位於矽谷的全球最大職場社交平台LinkedIn(領英),通過其高端人才庫和大數據分析,首次發布「中國職場全球化榜單」:
從中國職場全球化指數來看,杭州排在上海、北京、深圳和廣州之後,成為未來最有潛力的六大城市裡排名最靠前的城市,而從海歸人才流入的相對量來看,杭州還逆襲了北上廣深,排名全國第一!
4.走向國際化之路
一場G20峰會,令杭州成為了全球矚目的焦點。越來越便捷的公共交通,更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產業發展,愈加受歡迎的國際旅遊目的地,不時擦肩而過的「洋面孔」......
這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正在發生著許多變化,正在轉變成一個受到世界信任的現代都市,正在大踏步的走向國際舞台。
在2015年Facebook報告中,中國城市「被談論度」排行,杭州排名第三,緊隨北京、上海。2016年年初,《紐約時報》官方網站公布了2016年全球最值得到訪的52個旅遊目的地,杭州以第16位的成績上榜,這是杭州第二次被《紐約時報》評為最值得到訪的城市。2016年5月17日,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ICCA)發布了2015年度全球會議目的地城市排行榜,杭州憑借27個國際會議,位列城市排名全國第3,亞洲第24,全球第100,這也是杭州首次躋身全球100強國際會議目的地城市。
『柒』 杭州從哪幾個方面發展經濟
這個多了去了,尤其是杭州地區嗎?互聯網是比較突出的,互聯網經濟基本上是代表了杭州特色的杭州經濟發展的一張名片
『捌』 杭州江干區2010年或2011年的經濟、人口情況
江干區位於杭州大都市的中心區域,面積210.22平方公里,全區常住人口312049人,外來人口380283人,江干區的經濟在改革開放後得到了強有力的發展,至2001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42.77億元,比上年增長12.09%;工業銷售產值96.28億元,比上年增長13.49%;出口供貨總值20. 江干區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
[1]2億元,比上年增長18.09%;財政總收入7.24億元,其中地方性財政收入3.9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9%和62.3%;城鎮職工平均工資13792元/人,比上年增長19.13%,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9.63%;農民人均收入7396元/人,比上年增長8.35%;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8.85%。
工業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2001年全區完成工業增加值18.17,比上年增長33.04%;實現利潤3.21億元,比上年增長139.33%。全區有10家企業列入杭州市百家重點工業企業和百家優強工業企業。78家企業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萬事利集團柔性女裝榮獲國家馳名商標稱號,佑康雪派等19隻商標榮獲省市著名商標,名牌產品稱號。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基本完成農貿市場退路入室,開展杭海路,墾山西路,天城路,秋濤路創商業特色街活動。又有3家市場被評為"省三星級文明規范市場",皇冠大酒店,杭州灣大酒店,孔雀大廈,中豪大酒店,健風大廈等賓館,飯店相繼建成開業。基本完成農村第二輪土地承包工作,5個村完成撤村建居,1275家企業完成轉制,通過企業轉制盤活存量資產1.73億元。建立了杭州私營經濟園區,全區個私經濟發展良好。外貿出口總值比上年增長7.72%。全年新增綠地24萬平方米,舊城改造和住宅建設竣工面積18.1萬平方米,物業管理覆蓋率83%,強化創衛基礎工作,順利通過全國第四次城市衛生綜合檢查、清理,拆除各類違法建築27萬多平方米。城鄉環境面貌明顯改觀。2000年商品交易市場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因勢利導,搶抓機遇,加大投入,扶持龍頭,培育特色,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市場實現增加值14.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89%;成交額21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88%;新建成了5個市場即中豪花卉市場,四季青花卉市場,天仙農貿市場,杭州水果批發市場,采荷一區農貿市場。建築面積為23500平方米,投資2100萬元。改建了4個市場即四季青服裝市場,浙江汽配城二期,四季青面料市場,定海副食品市場。建築面積41000平方米,投資6100萬元.2001年,全區有專業市場83個,完成成交額227.79億元,比去年增長6.63%;其中億元市場15家,市場成交額為207.69億元。商業收入66.63億元,比去年增長21.94%。商品交易市場成為江干區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農業
江干區作為杭州市蔬菜和副食品生產基地,近年來積極發展都市農業,農業基礎進一步鞏固,2001年全年完成農業增加值3.89億元,比去年增長5.10%。全年蔬菜上市量21.79萬 江干區少年宮
噸,實施"放心菜"工程,狠抓肉,禽,蛋,奶,水產等副食品生產,進一步豐富了城鄉人民的"菜籃子"。全年投入資金2800多萬元,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了下沙,九堡5000畝新菜地建設。對外經濟 此外, 江干區對外經濟持續發展,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2001年完成外貿出口供貨總值20.20億元,比去年增長18.09%。至2001年,全區累計批准三資企業257家,總投資3.45億美元,協議外資1.66億美元,實際吸收外資1.08億美元。全年共引進項目169個,協議引進資金18.6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0.52億元。 隨著杭州城市向東擴展,沿江發展的總體戰略付諸實施,為江干經濟的騰飛注入新的活力。位於區內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毗鄰的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之江旅遊度假區的建設和中心城市的區域優勢,將對江干區經濟發展產生強大的輻射。優越的交通條件,堅實的經濟基礎,豐富的沿江資源,良好的投資環境,展現了江干區廣闊的發展前景。
『玖』 就目前來看,杭州的哪個區發展最好
杭州現在一共9個區,上城、下城、西湖、拱墅、江干、濱江、蕭山、餘杭、富陽。其中後面3個區是原來隸屬杭州的縣級市,濱江區是從老的蕭山市劃給杭州新建的。
上城區是老底子南宋皇城的地塊,非常小,一般住的都是老杭州,吳山、河坊街、鳳凰山等等,感覺是杭州的象徵。全區依賴旅遊業,但是人口密度大,房價不便宜,醫療資源豐厚(浙一、浙二、市一、市三、婦保)。總之特點是「老」,各種老字型大小也蠻多的。
下城區差異比較大,南邊是杭州的老城區和最傳統的中央商務區——武林CBD,武林廣場是杭州市中心的標志,類似於上海的人民廣場,舊時也稱為「紅太陽」。武林-延安路-湖濱是杭州最早的樓宇經濟帶。雖然現在綜合體遍地,新城林立,但是杭州人心中的中心地位始終沒有改變過。此外下城區南部也是杭州最早對外交流的區域之一,有諸多早期基督教傳教和相關重要人物(司徒雷登大使)的故居,所以文化也非常悠長。杭州的老城區大致是環城西路-環城北路-環城東路-江城路。上城、下城各佔一半。但是下城區北邊城中村比較多,特別是德勝路以北的區域有待發展。下城區目前是杭州差異最大的區,從武林街道到文暉街道到石橋街道,幾乎就是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的垂直落差感。
西湖區比較優越,有非常濃厚的居住與學院氛圍,原來是杭州老的高教區。現在豪宅比較多,中小學教育發達(重點初中:十三中;重點小學:保俶塔實驗學校、學軍小學、求是小學、文三街小學和文一街小學等),新城西是杭州新貴的代表。同時綜合體較多,也是杭州的IT三區之一。
拱墅區因湖墅路和拱宸橋而得名,杭州的大城北。過去是杭州的老工業基地,現在主要產業是房地產開發。橋西、申花、上塘、慶隆都是房地產開發優質的板塊,結合大運河的文化資源,主打宜居牌。
江干區是杭州市發展最快的區,錢江新城被開發為新的市中心,其他諸如城東新城、艮北新城、錢江新城二期、下沙副城都緊鑼密鼓的建設中。也是杭州地鐵目前最便捷的城區。
濱江區IT業發達,和餘杭區的淘寶城、未來科技城構成了杭州IT業的另兩個極。蕭山區在建錢江世紀城,同樣是比肩錢江新城的高端金融中心。
綜上:杭州目前支柱產業依次為房地產業(所有區)、IT業(西湖區、濱江區、餘杭區)、旅遊業(西湖區、上城區、下城區),其他比較有前景的產業為會展業(下城區)、金融業(上城區、江干區、蕭山區)、TMT產業(下城區、濱江區)、跨境物流商貿(下城區)等。
『拾』 杭州的市中心在哪裡
市中心在西湖、市政府、杭州大廈、解百、銀泰這一帶。市政府所在地,往往是市中心的標志之一。一個城市的市中心,往往隨著市政府搬遷而改變。1995年以前,杭州市政府在解放路上,現在杭州解百靠西邊的位置。這是解放路成為杭州市中心的重要原因。
杭州行政區劃概況如下:
轄區:10個市轄區、2個縣、1個縣級市
街道社區:92個街道辦事處,75個鎮,23個鄉,597個社區、807個行政村。
市政府:杭州市人民政府駐江干區解放東路18號。
杭州,簡稱「杭」,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副省級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環杭州灣大灣區城市、長三角寧杭生態經濟帶節點城市、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
截至2017年,杭州下轄10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6853.57平方千米(包含錢塘江水域面積,錢塘江河海分界線採用海鹽澉浦—餘姚西三閘連線),常住人口為946.8萬人,城鎮化率76.8% 。2017年,杭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32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17億元,高新技術企業達2844家。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其中主要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2022年亞洲運動會將在杭州舉辦。2018年1月,杭州入選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第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