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青海和遼寧哪個經濟發達

青海和遼寧哪個經濟發達

發布時間:2022-06-13 02:19:31

㈠ 北方省份哪些比較富

遼寧 山東 山西 新疆 黑龍江 陝西 內蒙古 吉林 甘肅 河北 青海 寧夏 西藏。。

㈡ 中國哪個省最發達

按GDP總量排名 省份 GDP總量(億元) 總人口(萬人) 按人均GDP排名
1廣東 13788.90 9332 6
2 江蘇 12098.80 7768 5
3 山東 10378 9098 8
4 浙江 9798 5009 4
5 河南 7074.09 9008 16
6 河北 7060.40 6856 12
7 上海 6250.84 1678 1
8 遼寧 6030.60 6029 11
9 四川 5456.20 8423 23
10 湖北 5395.95 4328 9
11 福建 5242.07 6450 15
12 湖南 4633 3487 7
13 黑龍江 4433 5989 20
14 安徽 3973.20 1382 2
15 北京 3202.21 4287 26
16 江西 2825.43 4142 27
17 廣西 2733.39 4490 28
18 吉林 2521 3689 18
19 雲南 2458 2729 13
20 陝西 2398.58 3609 25
21 山西 2445 3298 17
22 天津 2386.96 1010 3
23 重慶 2118.38 3098 21
24 內蒙古 2092.86 1925 10
25 新疆 1875 2560 29
26 貴州 1344.41 3524 31
27 甘肅 1301.10 2377 30
28 海南 698.90 780 14
29 青海 398 560 19
30 寧夏 387 518 22
31 西藏 186.69 260 24

㈢ 中國經濟發達的省份有哪些

根據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各省份的GDP數據如下,我們可以發現,廣東、江蘇GDP最高,是全國僅有的兩個“9萬億俱樂部”;而山東、浙江緊隨其後,穩居第三、第四名;河南、四川、湖北、湖南、河北、福建、安徽的GDP在3~5萬億之間,其餘省份GDP低於3萬億,其中甘肅、海南、寧夏、青海和西藏的GDP仍不足萬億。

根據2018年我國各省區市綜合小康監測結果,只有廣東、江蘇、浙江、福建、山東等省的總體小康指數超過100。

綜合以上數據分析,小編認為中國經濟發達的省份主要有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和福建五個省份。

㈣ 未來十年內,哪個省的經濟發展最好

未來的城市發展我最看好深圳這個潛力城市。深圳從以前的」小漁村「發展成為現在的經濟大市,與其地域優勢息息相關,深圳是一個非常顯現的臨海城市,並且與號稱「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香港臨海相望,而深圳也將再次利用這些優勢將其經濟提升到一個新的台階。再者我國又是「改革開放」大國,並且這個決策在未來的幾十年甚至是幾百年都將繼續,深圳可以結合自身的地域優勢,在未來的十年裡面「乘風破浪」直指雲霄,一度成為經濟最發展大城。

結語,深圳這幾年的發展大家都看在眼裡面,深圳短短的幾十年經濟發展與北上廣等地區的經濟相提並論,同時又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無疑深圳是最有潛力的城市,所以在我看在未來的十年裡面,深圳的發展會是最好的。

㈤ 青海江蘇遼寧哪個城市好

各有各的好處。
東部的江蘇省遼寧省是沿海的經濟發達省份,屬於我國經濟較發達的地區之一,海陸運輸都十分便捷。
而西部的青海省因為交通條件及氣候等多方面的限制,經濟發展較為緩慢。但是卻蘊藏著豐富得自然資源。

㈥ 中國哪個省最富裕

在如今基本上小康家庭覆蓋已經高達80%以上,只是在一些雲貴川偏遠地方,還是有一批人群等待脫貧,我相信在國家利好的政策面前,這一天並不會太遠。如果說在整個中國最富裕的地方在哪裡,我個人認為絕對是江浙等地。自古以來江浙都被稱為富得流油的地方,由於交通便捷又地處中心,所以經濟一直都較為活躍。


江浙等地的氣候也是非常宜人,也非常適合於居住,但是想要在那裡買一套房子卻不那麼便宜,因為在整個全國,浙江的房價都是排列在前,其實我認為浙江經濟好的另一個原因,也是依靠著上海這座魔都的存在豎版,因為上海經濟的影響擴大了經濟圈,所以圍繞在上海周邊的很多省市經濟都非常活躍。

㈦ 全國各省經濟實力及綜合實力排名

中商情報網訊:1月22日,隨著天津、河北、吉林等省市陸續公布了2019年地區經濟運行情況,至此,全國31省市2019年經濟數據全部出爐。此前據國家統計局消息,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符合6%-6.5%的預期目標。

分省份來看,廣東省繼續排名第一,在2019年達到了107671.0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實際增長6.2%,但名義增速卻超過了10%,經濟總量超過了1萬億元人民幣,領跑全國。其次,江蘇省位居第二,2019年江蘇GDP接近10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實際增長6.1%,GDP增量約為7036.12億元——僅相當於廣東省經濟增量的7成,因此江蘇省與廣東省的經濟差距擴大了(由之前的不到5000億元擴大到8000億元)。此外,浙江去年GDP總量首次突破6萬億元,河南首次突破5萬億元。湖北、福建去年GDP總量首次突破4萬億元。雲南去年GDP總量首次突破2萬億元。河南去年GDP總量繼續領跑中部省份,四川持續領跑西部省份。

從GDP增速數據來看,去年西藏GDP增速排名第一,為9%;增速超過8%的省份還有貴州、雲南、江西。18個省份去年GDP增速數據跑贏全國數據,江蘇、北京GDP增速數據和全國6.1%的數據持平。中部6個省份,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去年GDP增速均超過全國水平。以下是2019年31省GDP總量排名及增速詳細情況:

㈧ 中國各省份經濟排名

目前廣東省經濟相對較強。
介紹:
廣東是經濟大省,總量全國第一,以製造和第三產業為主的經濟強省,走在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前列。連續十幾年經濟總量領先於中國其他省份,如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民儲蓄存款、專利申請量、稅收、進出口總額、旅遊總收入、行動電話擁有量、互聯網用戶、貨物運輸周轉總量等。其中進出口總額年均佔全國約1/4,從1985年至2008年連續23年居全國第一;年財政總收入佔全國約1/7;累計吸引外商投資佔全國約1/4;GDP從1989年至2011年連續23年居全國第一。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35696.46億元,連續20年保持全國經濟總量第一位置,繼超過亞洲「四小龍」中的新加坡,後又超越香港和台灣。2009生產總值為39081.59億元,人均GDP40748元,摺合為5965億美元。財政總收入完成8620億元。
以製造業為主,具有食品、紡織業、機械、家用電器、汽車、醫葯、建材、冶金工業體系。擁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機構網點和從業人員總數均居全國首位。率先成立中國第一家證券公司、第一家金融電子結算中心、第一個外匯調劑中心,發行了中國銀行第一張信用卡等,廣發銀行1993年11月8日在澳門開設分行,並作為中國商業銀行在境外開設的首家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是中國第一家面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商業銀行。廣東充分發揮毗鄰港澳的優勢,深化區域金融合作,全力建設金融強省,對周邊地區的金融輻射力越來越強。目前,廣東已基本形成了以貨幣、外匯、產權等市場為主體的金融市場體系。上市公司股權分置基本完成,地方金融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現與港澳合作打造粵港澳都市圈。各省區市GDP含金量中次於上海北京位居前三,廣東省成為首個5萬億元俱樂部成員,江蘇、山東緊隨其後,突破4萬億元。以廣州、深圳為中心,以珠江口東岸、西岸為重點,2020年粵港澳建成全球最具競爭力大都市圈,打造一個具有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的城市群。

㈨ 28省GDP排行榜哪個省第一

7月31日報道,近日,31個省(市、區)中除了吉林、新疆、西藏外,其他28個省(市、區)已陸續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這些地方上半年GDP增速整體呈現「三升六平十九降」的趨勢。其中,GDP增速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貴州、雲南、江西,同比增幅分別為:10.0%、9.2%、9.0%,天津以GDP同比增速3.4%居末位。

記者梳理發現,2018年上半年GDP增速排名前十位中,中部六省有五省列席其中,分別是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河南。而2016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排名GDP增速排名前十位中均佔3席,西部地區均佔有5席。值得注意的是,與2017年上半年相比,正向變動幅度最大的是遼寧,從GDP增長2.1%到2018年上半年的5.6%,上升3.5個百分點。負向變動最大的是重慶,從10.5%到2018年上半年6.5%,下降了4個百分點。

與之相對應的是,遼寧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達到10.3%排名第二,僅次於陝西。重慶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出現了「斷崖式」下滑,同比增長幅度僅為1.8%,而2017年上半年重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4%,去年全年的同比增長速度也達到了9.6%。

「上半年中國經濟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2018年已經過半,這是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對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基本情況的總結,今年上半年全國GDP同比增長6.8%。但是,從各省(市、區)的情況來看,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

其中,11省(市、區)GDP增速達不到6.8%的「國家線」,GDP增速最快的是貴州,2018年上半年同比增速達到10.0%,天津以3.4%的同比增速墊底。

今年上半年GDP增速排名前十的省(市、區)分別為:貴州(10.0%)、雲南(9.2%)、江西(9.0%)、陝西(8.6%)、安徽(8.3%)、四川(8.2%)、福建(8.2%)、湖北(7.8%)、湖南(7.8%)、河南(7.8%)。

以湖南省為例,今年上半年,在技術含量高的高端產品中,新能源汽車增長113%,微型計算機設備增長49.8%,數控金屬切削機床增長43.2%,集成電路增長21.7%,機械式遙控操作裝置(遙控機械手)增長15.1%。

同時,在投資方面,今年上半年,湖南產業投資方面,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3.4%,增速比全部投資快13.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快18.4個百分點。工業投資佔全部投資的比重逾三成,對全部投資的增長貢獻率逾六成。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20.7%,比上年同期加快19.3個百分點。裝備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3.4%,增速同比加快9.8個百分點。

今年7月20日,湖南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指出,今年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產業建設扎實推進,質量效益穩步提升,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勢頭,高質量發展的態勢和效果進一步顯現。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徐逢賢告訴記者,這些主要得益於地區對外開放帶來的出口增速加快,比如陝西、湖南都是出口同比增長非常快的省份。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被認為是很多年地區經濟發展的「主引擎」,今年上半年一些地區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排名和GDP增速排名保持了較高的一致性。

徐逢賢認為,規模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與GDP增速非常緊密,近年來,二者相關聯的緊密程度甚至在不斷加強。

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幅排名前十位的分別為:陝西、遼寧、貴州、江西、安徽、福建、青海、北京、浙江、四川。

在GDP增速排名前十的省(市、區)中,貴州、雲南、江西、陝西、安徽、四川、福建、湖北、湖南、河南,其對應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分別為:9.6%(第3名)、6.7%(第14名)、9.1%(第4名)、14.1%(第1名)、8.9%(第5名)、8.0%(第10名)、8.9%(第6名)、7.8%(第11名)、7.0%(第13名)、7.7%(第12名)。

在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幅較快的遼寧省和增幅墊底的重慶市都呈現出較為典型的特點。

其中,遼寧省2018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6%,是GDP同比增速正向變動幅度最大的省份。

據《吉林日報》報道,上半年,吉林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299.0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2.5%。

在東北三省中,今年上半年,遼寧省GDP同比增速壓過黑龍江的5.5%和吉林的2.5%,成為東北三省中增速最快的地區。然而,在2016年上半年和2017年上半年東北三省GDP同比增幅排名中,遼寧省均位居末位。

此外,重慶市在2016年上半年GDP增速排名第一,2017年上半年GDP增速排名第二的情況下,在2018年上半年,重慶市GDP從2017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0.5%下降為同比增長6.5%,排名跌至第19位,與河北並列。

與此同時,重慶市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幅也出現了「斷崖式」下滑,2016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0.2%,2017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0.4%,2018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8%。

㈩ 全國31個省區gdp排名怎樣

全國31個省份GDP增速已全部公布,排名第一的為重慶和西藏,增速為11%,經濟總量最大的為廣東和江蘇,首次突破七萬億元。此外,有24個省份增速超7%,「跑贏」全國6.9%。
粵蘇魯GDP總量保持前三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2015年全國31省份中,總量在萬億元人民幣以上的有25地,較2014年增加一地。
多年來,盤踞「31省份GDP排行榜」前三名的是廣東、江蘇、山東。據此前廣東省、山東省統計局數據,2015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達7.28萬億元, 自1989年以來連續27年穩居全國第一;江蘇7.06萬億僅次於廣東省,差距逐步縮小。山東躋身「6萬億俱樂部」,在江蘇之後。
GDP總量萬億以下有5省份。排名後三位的分別為西藏、青海和寧夏,GDP分別為1026.39億元、2417億元和2900億元。
老工業基地增速放緩
2015年,中西部省份經濟表現搶眼。GDP增速排名前三位的省份均來自西部地區,分別是重慶、西藏和貴州,增速分別為11%、11%和10.7%,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此外,在24個GDP增速「跑贏」全國的省份中,其中17個是中西部省份。
31個省份中,排名後四位的分別是遼寧、山西、黑龍江和吉林,增速分別為3%、3.1%、5.7%和6.5%。
黑龍江、遼寧、吉林及內蒙古四地社科院近日共同發布了《東北藍皮書:中國東北地區發展報告(2015)》。報告認為,產業結構偏向於資源型企業以及重化工業;民營經濟嚴重滯後;經濟體制仍然落後於經濟轉軌的進程;自主創新能力偏弱;人口紅利不斷流失等五大因素,是東北經濟發展面臨困境的原因。
山西省統計局副局長張曉東25日對媒體表示,2015年山西在煤炭等能源原材料價格持續下跌,經濟運行面臨嚴峻挑戰的情況下,仍處於最困難時期。山西省經濟發展中積極因素不斷積累,經濟結構積極變化,民生進一步改善,實屬不易。
18省份完成增速目標
31個省份中,有15個省份去年實際經濟增速超過預期目標,吉林、寧夏和北京與目標基本持平。其中,北京的2015年經濟增速目標為7%左右,實際增速為6.9%,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夏沁芳表示,這一速度與年初確定的7%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是相符的。
還有12個省份未能完成預期增速目標,分別是西藏、福建、湖北、新疆、陝西、山東、海南、內蒙古、河北、黑龍江、山西和遼寧。此外上海2015年取消了GDP增長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西藏GDP增速居於榜首,但卻未同時達到12%的預期目標。

閱讀全文

與青海和遼寧哪個經濟發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被稱為經濟四大名旦 瀏覽:251
copd是世界范圍內什麼健康問題 瀏覽:383
深圳哪個海邊比較經濟實惠 瀏覽:457
愛情可以分解成什麼字 瀏覽:1
情義和愛情如何選擇 瀏覽:188
在現實面前如何追求幸福感 瀏覽:506
婚姻平淡期怎麼守護 瀏覽:793
如何完善非經濟報酬 瀏覽:619
高級經濟師科目哪個錄取率高 瀏覽:294
貨幣哪些職能會引起經濟危機 瀏覽:410
經濟和心理哪個專業好 瀏覽:568
大學生想要經濟獨立怎麼辦 瀏覽:305
無證婚姻的離婚怎麼辦 瀏覽:699
嫁給愛情是一種什麼樣的人 瀏覽:901
婚姻公證要注意什麼 瀏覽:46
客廳擺幸福樹和發財樹哪個好 瀏覽:8
重慶開州婚姻介紹所在什麼地方 瀏覽:320
愛情殺手哪裡看全集 瀏覽:191
周五經濟形勢如何 瀏覽:444
事業單位入職調檔多久合理 瀏覽: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