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歐洲經濟衰落和美國的崛起是多久

歐洲經濟衰落和美國的崛起是多久

發布時間:2022-06-12 23:22:57

『壹』 為什麼二戰後歐洲衰落了,美國卻愈發強大

美國的衰落不是因為中國崛起造成的,而是因為自身的錯誤引發的。
一、中國合作共贏,美國冷戰思維
中國的崛起方式一開始即強調共贏,這完全不同於美國壟斷式的霸權方式。合作共贏不追求國家利益最大化,而強調互補式的相對獲益,共同致富。中國追求可持續
發展,這是謀長遠的大智之舉。中國一直主張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可能建立於別國貧困的基礎之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立足於從關乎各國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入手,
不搞花架子,而是幫助他國謀求長期扎實的基礎建設。
一種新興力量的崛起往往是原有霸權國和其維護的體系率先出現了問題。從歷史上看,蘇聯的崛起緣於西方資本主義的危機。而美國的崛起緣於歐洲制度性的沖突即所謂結構沖突。在一超獨霸的20年間,美國並沒有把世界引向更加繁榮,而因為權力的濫用自身也陷入困境。美國正不斷喪失作為一個領導者的強大形象。
二、中國多邊的、全面合作,美國單邊主義
中國不僅主張開放、不排他,在國際責任方面也在踐行大國義務。中國在聯合國維和行動中貢獻最大,在支持發展中國家發展的過程中,中國明確表示歡迎搭便車。這是一種大國胸懷和責任意識。「一帶一路」的構想和實施,金磚國家銀行的建立均不是傳統意義的囿於集團或區域性的考量,而是力求更高程度、更大范圍地非集團化、跨區域、全球化范圍內的共同發展主張,這不是獨占的、壟斷性的霸權思維能夠揣度的。
美國固守的聯盟安全體系是二戰後的歷史遺留產物,美國至今仍在強調其對於國際和平的維護作用,卻全然無視這一體系對於地區熱點的助推影響和對地區沖突的結
構性傷害。這個體系對美國維護世界霸權有利,美國便不再顧及聯盟體系外國家的安全訴求。而中國主張大多數國家都能受益的、多邊的、全面的安全結構。
三、中國具有完善和變革國際體制新思維,美國固步自封,仍然沉迷於天朝上國迷夢之中
中國完善和變革國際體制的意願強烈,觀念具有引導性,主動進取精神獲得支持和理解。最重要的是,中國在所有涉及國際體系的主張中都強調開放性,這與美國的
排他性構想形成鮮明對比。比之美國的TPP,中國在倡導亞太自貿區的戰略設計上強調的受益面更普遍。這一設計不是針對美國的,而是歡迎美國發揮積極作用的。在地區安全的問題上,亞洲新安全觀符合亞洲的現實。這摒棄了傳統現實主義權力政治的權力制衡理念,超越了權力政治的零和博弈觀,以合作為基礎,以互助為原則。
美國總統奧巴馬認為,締結了TPP就可阻止中國在國際貿易領域掌握主導權,但在美國開始就TPP展開協商時,中國也開始與參加TPP的七個國家以及韓國、印度、泰國和印尼等就《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展開了磋商。這些亞洲國家還在就TPP展開磋商的同時,加入了中國主導的亞投行。這一事實明確證明,TPP不能阻止中國改變世界貿易的規則。
反觀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大國。外匯儲備總額達3萬多億美元。且中國決定實施「一帶一路」項目,將在數十年內投資幾萬億美元修建一條將中國與中東、歐洲和中亞相連的絲綢之路,這一項目已開始付諸實施。另外,中國還在中南美洲、非洲和中東地區作為最大投資國呼風喚雨。它還是對澳大利亞和歐洲許多國家的最大投資國。
奧巴馬關於需採取特別措施來抗衡中國日漸增強的影響力的觀點完全正確。但若認為,通過老套的TPP之類的貿易協定,而不是去趕超中國的生產效率及投資意願就可以阻止中國崛起,這是一個極大的錯誤認識。
四、總結,中國的崛起不是單純GDP的崛起,也不是僅指實力的壯大,更是推動和倡導新理念、新思想,促進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更為公正合理的發展進程。如果中國的復興意味著世界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中國的復興既造福於自身,也造福於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這樣的復興理應得到支持,也值得期待。

『貳』 歐洲經濟黃金時期是哪個年代

是20世紀60年代
德國過度保障的
推高了生產成本,形成了「低增長下高福利——高稅收——高負債——高成本——低投資——低增長」的惡性循環。

德國作為當今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第二大出口國,其人均GDP逾2.7萬歐元。德國農業產值不足1%,服務業比重近2/3,是一個產業結構高度發達的服務社會,其工業以機器製造、汽車、電子和
領銜;其國民經濟嚴重依仗出口,出口佔世界總出口額近10%,70%左右的貿易集中在歐洲和美、日等發達國家,
長期盈餘,通脹率低,失業率約9%。

但是,
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先後經歷了1950年代(7.9%)到1960年代(4.6%)後期的恢復和高速發展的
,1970年代的相對滯脹時期(2.94%),1980(1.8%)到1990年代(1.85%)的低速緩慢增長階段。

『叄』 美國是在什麼時候崛起的!具體點!

(17世紀 — 19世紀) 1620年,五月花號載著一百多名英國清教徒來到北美大陸。遵照登陸前簽訂的《五月花號公約》,清教徒開始了在新大陸上自治管理的生活。100多年後,由於英帝國強行增收印花稅,殖民地獨立戰爭爆發,1776年,北美13個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堅合眾國,並在1787年制定了對美國發展影響深遠的成文憲法,建立起中央政府。 此時,大量移民帶來了歐洲最先進的技術成果,拿過歐洲接力棒的美國,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美國快速發展,但制憲會議上懸而未決的奴隸制問題,最終在1860年導致了一場內戰。林肯總統帶領北方打贏了這場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漸壯大。在政府推動下,歷時一個多世紀的西進運動成果斐然。 此後,愛迪生將美國率先帶入電氣時代,對發明和創新的制度性保障成為這個國家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1894年,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這個年輕的國度已站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潮頭。 (20世紀初 — 二戰結束) 自由競爭,使得美國迎來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黃金年代。一大批壟斷性的大公司、大財團相繼出現,第一家托拉斯集團—洛克菲勒的標准石油公司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但問題很快顯露:壟斷導致中小企業倒閉,機會平等喪失;社會嚴重兩極分化,勞資矛盾激化。美國人開始反思這種經濟社會發展的模式。1901年上任的西奧多·羅斯福總統順應進步主義的思想和社會的要求,通過反壟斷和立法保障工人權益等方式,開始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次政府幹預經濟的行動。 隨後,福特生產線的誕生、電氣時代一批新技術和發明的出現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訂單,進一步壯大了美國經濟。 1929年,波及全球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來臨,美國損失慘重。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加大了政府管理經濟的力度,通過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國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開創了看得見的手(政府)和看不見的手(市場)共同作用於經濟的混合經濟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美國歷史新的轉折點,美國在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並由此開始主導世界。 單一的因素一定是錯誤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卻值得關註:重視科學和教育、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制度、善於學習但絕不簡單模仿別國的道路、後發國家在國家力量主導下加快現代化步伐等。

『肆』 美國能變成超級大國,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爆發的

顯而易見,當然是在經濟大蕭條時期,此時西方許多國家都進入了很嚴重的經濟大危機,但是美國出了一位強大的領導人羅斯福,羅斯福採取新政使用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使美國的經濟得到穩定兵器有所發展,美國在恢復自己的同時,向其他國家伸手。

一直到現在,美國依然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現在的美國依然是西方的主導,但是我們要相信,總有同一天我們祖國肯定會趕超美日。

閱讀全文

與歐洲經濟衰落和美國的崛起是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兆健康體檢中心股東有哪些 瀏覽:107
md是什麼經濟 瀏覽:908
寶媽如何兼顧好家庭和事業 瀏覽:808
學佛以後如何面對支離破碎的婚姻 瀏覽:256
短一點的鬼故事有哪些 瀏覽:778
小天才口袋故事怎麼退出 瀏覽:603
經濟學編程有什麼用 瀏覽:950
什麼被稱為經濟四大名旦 瀏覽:251
copd是世界范圍內什麼健康問題 瀏覽:383
深圳哪個海邊比較經濟實惠 瀏覽:457
愛情可以分解成什麼字 瀏覽:1
情義和愛情如何選擇 瀏覽:188
在現實面前如何追求幸福感 瀏覽:506
婚姻平淡期怎麼守護 瀏覽:793
如何完善非經濟報酬 瀏覽:620
高級經濟師科目哪個錄取率高 瀏覽:294
貨幣哪些職能會引起經濟危機 瀏覽:410
經濟和心理哪個專業好 瀏覽:568
大學生想要經濟獨立怎麼辦 瀏覽:305
無證婚姻的離婚怎麼辦 瀏覽: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