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經濟特別行政區哪幾個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已發展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同時享有「設計之都」、「鋼琴之城」、「創客之城」等美譽。深圳市域邊界設有中國最多的出入境口岸。深圳也是重要的邊境口岸城市,皇崗口岸實施24小時通關。
珠海於1980年成為經濟特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 2008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並明確珠海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1953年建縣,1979年建市,1980年設立經濟特區,享有全國人大賦予的地方立法權。
汕頭是全國主要港口城市、中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海西經濟區重要組成部分。汕頭港於1860年開埠,素有「嶺東門戶、華南要沖」、「海濱鄒魯、美食之鄉」美稱,享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中國品牌經濟城市、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範城市、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文具生產基地。
廈門,別稱鷺島, 簡稱鷺,福建省省轄市,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廈門位於福建省東南端,西接漳州, 北鄰南安和晉江,東南與大小金門和大擔島隔海相望,通行閩南語,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
海南經濟特區,是中國五個(海南、深圳、廈門、珠海、汕頭)經濟特區中面積最大的省級經濟特區和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的范圍為海南本島。
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是中國面積第二大的島。全省陸地(主要包括海南島和西沙、南沙、中沙群島)總面積3.54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島陸地面積3.39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1988年4月13日,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同時成立。
㈡ 我國的經濟特區有哪幾個
截至2019年5月我國已經設立共計7個經濟特區,分別是廣東省的深圳經濟特區、珠海經濟特區、汕頭經濟特區,福建的廈門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喀什經濟特區、霍爾果斯經濟特區。
興辦經濟特區是黨和國家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決策,也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創舉。經濟特區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充分發揮了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和對外開放的「窗口」作用,為全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2)我國唯11個省級經濟特區是哪裡擴展閱讀:
經濟特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1、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發揮外資在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2、是將「引進來」和「走出去」結合起來,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
3、是堅持生態文明建設,把保護生態環境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做到在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
4、是進一步發揮經濟特區的「排頭兵」和重要輻射作用,增強服務全國的大局意識。經濟特區應積極支持和參與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等區域發展戰略。加強同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交流合作,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㈢ 我國有幾個經濟特區,分別是哪裡
國家的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實際上現在各個省、各個市都還有自己的開發區之類的實行特殊經濟政策的區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經濟特區,只不過沒有正式的國家級名義而已。
㈣ 我國的經濟特區行政特區分別有哪些
我國五大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海南,廈門
我國的行政特區包括:4個直轄市:天津,北京,上海,重慶
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
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維吾爾自治區(新),西藏自治區(藏),寧夏回族自治區(寧),廣西壯族自治區(桂)
23個省:黑龍江省(黑),吉林省(吉),遼寧省(遼),河北省(冀),山西省(晉),青海省(青),山東省(魯),河南省(豫),江蘇省(蘇),安徽省(皖),浙江省(浙), 福建省(閩),江西省(贛),湖南省(湘),湖北省(鄂),廣東省(粵),台灣省(台),海南省(瓊),甘肅省(甘或隴),陝西省(陝或秦),四川省(川或蜀),貴州省(貴或黔),雲南省(雲或滇)
㈤ 我國的經濟特區有哪些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省
經濟特區,是國家根據經濟開放性的需要,選定一些具有對外經濟往來條件優越的地方,配套以特殊的政策,以利於對外開放和帶動國內經濟進步的特別經濟區。在世界經濟越來越頻繁的交往中,我國順應歷史潮流,於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 1988年海南建省,開始以更優惠的政策,更大步伐,走著一條更為艱辛,也更為輝煌的特區之路。 十幾年的努力與實踐,經濟特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經濟特區從小到大,由出口特區、出口加工區到綜合型多功能形態形成的發展過程,體現了中國人不倦的探索精神和無窮的創造度。
㈥ 中國的經濟特區有哪幾個
國家的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喀什、霍爾果斯。
㈦ 請問中國的經濟特區都是哪裡
1980年8月26日
我國正式設立經濟特區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批准國務院提出的決定在廣東省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的廈門建立經濟特區。
1979年4月,鄧小平已經提出試辦特區的問題。7月15日,國務院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1980年國務院提出《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
1980年至1985年?個特區實際利用外資12.8億元,累計完成基建投資76.3億元。建成了一大批新的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工程,初步形成了深圳的蛇口、上步、沙河、八卦嶺、水壩,珠海的吉大、南山,汕頭的龍湖,廈門的湖裡等9個工業區,成為我國經濟建設中技術、知識、管理和對外政策的「窗口」,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㈧ 中國13個經濟特區分別是哪些地方
中國有6大經濟特區,包括:深圳、.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省 那幾個是經濟特區 我國的經濟特區 深圳(面積327.5平方公里) 珠海(121平方公里) 廈門(131平方公里) 汕頭(52.6平方公里) 海南島(33920平方公里) 實際上現在各個省、各個市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後設立了: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5個經濟特區; 確定了上海、天津、北海、湛江、廣州、福州、寧波、南通、連雲港、青島、威海、煙台。
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
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
中來國冄經頭條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經濟特區的設置標志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中國大陸地區共有7個經濟特區。
㈨ 經濟特區有哪幾個
中國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廈門、汕頭、海南、霍爾果斯、喀什。
1979年7月,中央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這四個城市成為了我國經濟特區的雛形。
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海南省成為了我國唯一一個省級行政區域為經濟特區的先例。
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霍爾果斯、喀什設立經濟特區。這也是經濟發展由沿海城市轉向內陸城市的標志。
實際意義
建立經濟特區的重大意義在於:
1、可以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
2、可以利用外商銷售渠道,適應國際市場需要和慣例,從而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
3、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了解世界經濟信息;
4、有利於學習現代經營管理經驗,培訓管理人才;
5、可以擴大我們走向世界的通道,開辟世界了解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窗口。
㈩ 經濟特區有哪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