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有幾個經濟區分別是什麼
中國十大經濟區所指:東北綜合經濟區、北部沿海綜合經濟區、東部沿海綜合經濟區、東南沿海綜合經濟區、黃河上中游綜合經濟區、長江上中游綜合經濟區、珠江上中游綜合經濟區、內蒙古綜合經濟區、新疆綜合經濟區、青藏高原綜合經濟區。
針對現行東、中、西三大地帶的劃分經濟區方案存在的一些明顯缺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提出,在統籌區域發展的要求和區域一體化進程加速發展的情況下。
有必要在「三大地帶」劃分方案的基礎上,重新考慮劃分中國的經濟區,即將全國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經濟區域。
(1)經濟魚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東北地區及東部沿海地帶分為4個經濟區:
1.東北經濟區: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省。重點是建設成為全國重型裝備和設備製造業基地,保持能源原材料製造業基地的地位。
農業以玉米、大豆和甜菜為主,建設成為全國性的專業化農產品生產基地。
2.北部沿海經濟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和山東4省市。充分發揮人才、知識密集以及信息中心的優勢地位,建設成為全國最有實力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中心;
以京津冀城市群和山東半島城鎮群為依託,加速區域一體化進程,盡快形成中國又一個具有世界影響的城鎮群。
3.東部沿海經濟區,或長江下游綜合經濟區:包括上海、江蘇和浙江三省市。
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性金融中心,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多功能的製造業中心,特別是輕工業裝備產品製造中心,以及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中心。
4.東南沿海經濟區:包括廣東、福建、海南3省。
建設成為全國最重要的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基地,消化國外先進技術的基地,以及全國最大最重要的高檔耐用消費品非耐用消費品生產基地,具有全國意義的高新技術產品製造中心。
二、中西部地帶分為3個經濟區:
1.黃河上中游經濟區:包括陝西、甘肅、寧夏、山西與河南5省區。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煤炭開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氣和水能開發基地、鋼鐵工業基地、有色工業基地。
以西安、蘭州為核心進一步聚集生產要素,建成中西部裝備製造業中心、高新技術產業密集發展區。
2.長江上中游經濟區:包括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等6省市。建設以水稻和棉花為主的農業地區專業化生產基地,以及建立在農產品基礎上的深加工工業。
建設以鋼鐵和有色冶金為主的原材料基地,以及全國第三大汽車工業基地(武漢)以及其它交通設備工業基地(重慶的摩托車製造)。
3.珠江上中游經濟區:包括雲南、貴州和廣西3省區。建設成為中草葯和生物製品研發與生產基地,以桂林山水、昆明春城風光、貴州黃果樹瀑布以及少數民族風情為特色內容的沿珠江旅遊風景帶。
三、遠西部地帶分為3個經濟區:
1.內蒙古經濟區:包括內蒙古1省區。充分發揮煤炭、天然氣和水能等能源資源的優勢,強化資源的大規模開采力度,盡快成為全國新的能源生產基地;
積極發展高載能原材料工業;保護和利用好天然草場資源,減少牧民數量,實行集約化的家庭庄園式開發利用,積極發展沙產業,建設若干沙產業基地。
2.新疆經濟區:包括新疆1省區。建設全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大力發展綠洲農業,建設具有優勢的瓜果、棉花和西紅柿種植業生產基地;
加快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工業,如葡萄酒釀造業、果品加工業和紡織業;加強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勘探與開發,建設全國石油生產最大的接續地;建立沙產業基地。
3.青藏高原經濟區:包括青海和西藏2省區。主要任務是世界屋脊的生態環境保護。選擇優勢資源(如天然氣、鹽湖資源、有色金屬開采等)開發,並採取保護式的開發方式,避免小規模、分散式的資源開發模式。
發展現代草原畜牧業,圍欄畜牧業,以及特色民族風情旅遊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十大經濟區
『貳』 全國12個經濟區是哪些
據我所知為珠三角經濟帶、長三角經濟帶、環渤海經濟圈、成渝經濟帶、武漢周邊經濟帶、長株潭經濟區、遼沈東北亞經濟區、關中地區經濟帶、、膠東濟南經濟輻射區、鄭州洛陽隴海鐵路經濟帶、烏魯木齊周邊經濟帶、南寧南亞經濟帶。
『叄』 經濟特區有哪幾個
中國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廈門、汕頭、海南、霍爾果斯、喀什。
1979年7月,中央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這四個城市成為了我國經濟特區的雛形。
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海南省成為了我國唯一一個省級行政區域為經濟特區的先例。
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霍爾果斯、喀什設立經濟特區。這也是經濟發展由沿海城市轉向內陸城市的標志。
實際意義
建立經濟特區的重大意義在於:
1、可以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
2、可以利用外商銷售渠道,適應國際市場需要和慣例,從而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
3、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了解世界經濟信息;
4、有利於學習現代經營管理經驗,培訓管理人才;
5、可以擴大我們走向世界的通道,開辟世界了解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窗口。
『肆』 中國13個經濟特區是哪些
中國只有8個經濟特區。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志。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會議上中央正式批准霍爾果斯、喀什設立經濟特區。
1979年春天,鄧小平這位不平凡的老人以一個不平凡的設想,使得中國南方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小漁村成為我國第一個經濟特區,並在之後的20年中作為中國改革的試驗區和先遣隊,帶動著中國改革的前進步伐。
1980年5月正式成立的深圳經濟特區,東起人鵬灣邊的梅沙,西至深圳灣的蛇口工業區,總面積327.5平方千米。毗鄰香港,交通便利,氣候溫和,風景優美,在利用外資發展經濟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深圳原來只是一個三三萬人的簡陋、狹窄的小鎮,但到1984年,人口已增長到30萬,工業企業由224家發展到609家,工業總產值從6000萬元發展到18億元;
完成基建投資36億元,竣工面積608萬平方米,基本上完成了30平方公里新城區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人均國民牧人達到1000美元,在全國城市中率先步人了「小康」。
隨著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經濟特區」這種特殊的改革產物在我國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1981年底,我國最小的經濟特區、面積僅52.6平方千米的汕頭經濟特區成立。
1988年,全國人大批准建立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至1999年7月,我國共建成6個經濟特區,對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大量資金,對帶動和促進內地經濟發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伍』 中國六大經濟特區有哪些
深圳、珠海、 廈門、 汕頭、 海南島、 喀什。
1、深圳
深圳,簡稱「深」,別稱「鵬城」,是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廣東省省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國務院定位的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
2、珠海
珠海,廣東省地級市,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中國最早設立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是全國唯一以整體城市景觀入選「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的城市。
3、廈門
廈門,隸屬於福建省,別稱鷺島, 簡稱廈、鷺,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1],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
4、海南島
海南島是中國南方的熱帶島嶼,面積3.54萬平方公里,人口925萬,島上熱帶雨林茂密,海水清澈蔚藍,一年中分有旱季和雨季兩個季節。
海南省陸地主體,平面呈雪梨狀橢圓形,長軸作東北—西南走向,長240千米,寬210千米,面積約3.54萬平方千米,為國內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
5、汕頭
汕頭,廣東省轄市,經濟特區,亦是東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粵東中心城市,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市,西鄰揭陽市,東南瀕臨南海。境內韓江、榕江、練江三江入海,大陸海岸線長217.7公里。
6、喀什
喀什地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5個地區之一,駐地喀什市。三面環山,一面敞開,屬暖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帶,境內四季分明,光照長;總面積16.2萬平方千米,轄1個市和11個縣;2017年總人口464.97萬人。
『陸』 中國經濟特區有哪幾個
中國截止目前已經設立共計7個經濟特區,分別是廣東省的深圳經濟特區、珠海經濟特區、汕頭經濟特區,福建的廈門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喀什經濟特區、霍爾果斯經濟特區。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是建立在中哈兩國霍爾果斯口岸的跨境經濟貿易區和區域合作項目,是中國與其他國家建立的首個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也是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區域合作的示範區。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它橫跨中國和哈薩克,是一個面積達5.43平方公里封閉區域,中方、哈方及第三國人員及貨物、車輛在區域內跨境可以自由流動,入區免簽證合法停留30天,從中方一側進入每人每天可攜帶8000元免稅商品。
哈方一側進入可以攜帶1500歐元免稅商品(現正研究提升到10000歐元);國務院批復為陸路整車進口口岸,歐洲原產地車運輸距離成本驟降;境外貨物入區享受保稅扶持政策;境內外貨物入區視同出口,辦理出口報關手續,實行退稅。
中哈國際邊境合作區有幾大亮點:退稅免費政策可以使商戶的進貨成本降低,可以以更低價格來吸引顧客,免稅政策可以使到合作區購物的顧客或遊客買到低價免稅商品而不用交稅,將來到合作區購買歐洲奢侈品的價格會比國內低很多。
免簽證政策很方便會使更多的商人匯聚合作區,比如中亞國家或者土耳其、俄羅斯商人他們原來要到中國采購商品,進入中國會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因為要到中國駐所在國大使館辦理簽證,才能到中國商家所在地去采購。
如果到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區,時間上和金錢上的花費會降至最低,因為中哈合作區里匯聚世界各地的商品,匯聚有世界各地的商人,進入合作區是不需要辦理簽證,各國商人在這里很容易找到自己的需要采購的商品,哈薩克與許多國家之間是免簽證的。
他們憑借自己的護照,不需要到大使館辦理簽證,直接憑護照可以進入中哈合作區,在合作區里中方及哈方、第三國人員可以自由流動,商人在這里可以住宿、采購商品、簽定合同、結算。大大降低了自己采購時間成本和費用成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經濟特區 (實行特殊經濟政策和經濟體制的地區)
『柒』 中國有哪些經濟特區
中國截止目前已經設立共計7個經濟特區,分別是廣東省的深圳經濟特區、珠海經濟特區、汕頭經濟特區,福建的廈門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喀什經濟特區、霍爾果斯經濟特區。
(7)經濟魚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是建立在中哈兩國霍爾果斯口岸的跨境經濟貿易區和 區域合
作項目,是中國與其他國家建立的首個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也是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區域合作
的示範區。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它橫跨中國和哈薩克,是一個面積達5.43平方公里封閉
區域,中方、哈方及第三國人員及貨物、車輛在區域內跨境可以自由流動,入區免簽證合法停留30天,從中方一側進入每人每天可攜帶8000元免稅商品。
哈方一側進入可以攜帶1500歐元免稅商品(現正研究提升到10000歐元);國
務院批復為陸路整車進口口岸,歐洲原產地車運輸距離成本驟降;境外貨物入區享受保稅扶持
政策;境內外貨物入區視同出口,辦理出口報關手續,實行退稅。
中哈國際邊境合作區有幾大亮點:退稅免費政策可以使商戶的進貨成本降低,可以以更低價格
來吸引顧客,免稅政策可以使到合作區購物的顧客或遊客買到低價免稅商品而不用交稅,將來
到合作區購買歐洲奢侈品的價格會比國內低很多;
免簽證政策很方便會使更多的商人匯聚合作區,比如中亞國家或者土耳其、俄羅斯商人他們原
來要到中國采購商品,進入中國會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因為要到中國駐所在國大使館辦理簽證,才能到中國商家所在地去采購。
如果到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區,時間上和金錢上的
花費會降至最低,因為中哈合作區里匯聚世界各地的商品,匯聚有世界各地的商人,進入合作區是不需要辦理簽證,各國商人在這里很容易找到自己的需要采購的商品,哈薩克與許多
國家之間是免簽證的。
他們憑借自己的護照,不需要到大使館辦理簽證,直接憑護照可以進入
中哈合作區,在合作區里中方及哈方、第三國人員可以自由流動,商人在這里可以住宿、采購
商品、簽定合同、結算。大大降低了自己采購時間成本和費用成本。
『捌』 中國十大地域性經濟區有哪些
重點是珠三角、長三角、菱形經濟區、環渤海四大經濟區。
菱形經濟區,即以長安、成都、重慶、昆明四個城市為核心而形成的菱形折疊直線交點的經濟區,由陝西、四川(包括重慶)、雲南三省組合的經濟特區。
『玖』 中國五大經濟特區是哪些
五大經濟特區:深圳、珠海、廈門、汕頭、海南。
一、深圳:簡稱「深」,別稱「鵬城」,是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廣東省省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定位的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
二、珠海:廣東省地級市,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東南沿海重要的風景旅遊城市 。地處北緯21°48′~22°27′、東經113°03′~114°19′之間。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西鄰江門市新會區、台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設有拱北、九洲港、珠海港、萬山、橫琴、斗門、灣仔、珠澳跨境工業區等8個國家一類口岸,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素有「百島之市」之稱。
三、廈門:隸屬於福建省,別稱鷺島, 簡稱鷺,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廈門位於福建省東南端, 西界漳州, 北鄰南安和晉江,東南與大小金門和大擔島隔海相望,通行閩南方言,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
四、汕頭:廣東省轄市,經濟特區,亦是東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粵東中心城市。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市,西鄰揭陽市,東南瀕臨南海。境內韓江、榕江、練江三江入海,大陸海岸線長217.7公里,海島岸線長167.37公里,有大小島嶼82個。下轄6個市轄區、1個縣,總面積2064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557.92萬人。
五、海南:簡稱「瓊」,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海口。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對望, 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
省內的三沙市是中國地理位置最南、總面積最大(含海域面積)、陸地面積最小且人口最少的地級區劃。海南省下轄4個地級市,5個縣級市,4個縣,6個自治縣;截至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925.76萬人。
中國經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經濟特區的設置標志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共有7個經濟特區。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志。
『拾』 聽說中國現在分為五大經濟區,請問是哪些,它們的特點
每個經濟區肯定蘊含了多種元素,特點我就只簡要提一下大概,有興趣請查閱相關資料。
1.遼中南經濟區(東北地區),傳統的重工業區,農業集約化不錯,近年來產業升級有目共睹。
2.京津冀經濟區,政治文化科技教育交通中心。
3.長三角經濟區,中國經濟中心,金融中心,高新科技產業基地,對外窗口。
4.珠三角經濟區,南方經濟文化教育交通中心,中小產業基地,第三產業發達,外向型經濟。
5.成渝經濟區。內陸各種中心,隨著產業結構調整與轉移,發展迅猛。
純以經濟實力排名的話1長三角2珠三角3.京津冀4成渝5遼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