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智能化如何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
當觀眾走進一間小木屋,窗簾會緩緩自動打開,燈光逐漸變亮,音樂悠然響起;廚房裡,智能冰箱實時顯示著天氣、購物等數十種生活信息,抽油煙機可隨燃氣灶火力大小調節排氣速度;主人沐浴時,浴室會自動調節溫度和濕度,沐浴完自動進入烘乾模式……彷彿未來生活,卻又近在眼前。
2018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8月23日在重慶開幕,上述關於未來生活的美好場景源自會場內的一座智慧體驗小鎮,引來眾多觀眾參觀體驗——本屆智博會上,500多家國內外企業帶來了各自最新的智慧產品:從吃喝玩樂、衣著打扮到居家出行、事務辦理,從行業、企業解決方案到智能終端產品、工業互聯網平台……炫酷的展演、前沿的技術應用、強大的「後台」計算與交互能力,折射出智能產業發展的新方向。
在智博會騰訊展區看到,其「木星雲」工業互聯網平台上,一台機械手臂正進行加工作業,而作業的全過程則精確顯示在上方的顯示屏上。據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雲總裁邱躍鵬介紹,該平台不僅可以監控生產過程、搜集生產數據,還能對生產線進行模擬生產,從而預測產品質量能否達標;實際生產過程中出現錯誤,還可以追溯源頭。
「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下,智能製造不再局限於生產過程,而是擴展到了企業的全部活動。」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張相木說,這些技術的創新應用,成為改造傳統產業、牽引經濟提質增效的重要驅動力。
看準了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趨勢,阿里巴巴、騰訊、網路、華為、科大訊飛等「巨頭」也紛紛布局——騰訊與長安汽車宣布將在車聯網、大數據雲等領域共同打造面向行業的開放平台;阿里巴巴推出全新的「飛象工業互聯網平台」,計劃3年接入10萬台工業設備;京東給「跑山雞」裝上「智慧腳環」、阿里巴巴推出「智慧養豬」……
「智能化已開始下沉到各行各業的『五臟六腑』,成為傳統產業提質增效的『助推器』。」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說。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也表示:「智能化給傳統產業帶來的變化將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㈡ 我國將從哪些方面推動數字經濟不斷發展
未來應重點從四方面發力:
一是完善激勵數字經濟核心技術開發的基礎制度。中央多次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最大隱患。完善激勵數字經濟核心技術開發的基礎制度,是解決制約數字經濟發展核心技術難題的重要抓手。
重點是建立健全數字化人才培養的激勵制度、加快數字經濟統計與核算制度、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基礎性制度、建立數字經濟知識產權相關制度、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標准制度體系。
二是健全數字經濟時代的法律體系。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對現行基於工業經濟所形成的法律體系帶來了重大挑戰。因此,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健全數字經濟時代的法律體系,著力破解「個人數據與企業產權」的矛盾,平衡「數據安全與數據利用」的沖突。
重點要加快修訂現有相關法律法規,改變不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規定;加快制定出台《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推動相關法律法規制定與修訂向「信息弱者」傾斜,維護其數字消費權益。
三是加大數字風險治理。數字經濟的發展,在給人類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安全風險,數字風險已成為世界廣泛關注的重要議題。加大數字風險治理。
關鍵是探索形成多主體協同治理的新格局,提升政府管理部門的數字化監管水平,明確平台企業的責任,加大懲處力度;著力構建數字安全新生態,完善數據治理規則,推動形成維護人類共同價值觀的數字經濟文化。
四是加快彌合數字鴻溝。雖然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但數字鴻溝依然存在,不同群體、區域、企業之間,在數字素養、數字化應用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造成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因此,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彌合數字鴻溝。
重點應加大對中西部以及廣大農村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的投入,加大數字化人才培養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多主體數字素養培育體系,實施老年人數字能力計劃;加快推動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
數字經濟發展:
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對加快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必須以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為戰略支撐,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
以數字紅利惠及更廣大人民群眾為根本目的,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築牢數字安全屏障,構建數字合作格局,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集中力量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要強化數字技術基礎研發,構建開放協同創新體系,推進創新資源共建共享,推進數字技術成果轉化。
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要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全面發展融合基礎設施,前瞻布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協同、先進、開放、高效的創新基礎設施體系。
深入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要全面深化大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升級,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推進重點產業全方位、全鏈條數字化轉型,培育數字化轉型的支撐服務生態。
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創新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要推進數字產業基礎高級化,加快數字產業鏈現代化,培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智慧銷售、無人配送、智能製造、反向定製等智能經濟。
有效提升數字經濟治理水平,促進數字經濟規范有序發展。要進一步健全數字經濟治理政策法規體系,健全完善協同監管機制,探索建立適應平台經濟特點的監管機制,開展社會監督、媒體監督、公眾監督,維護公眾利益和社會穩定。
持續增強數字化公共服務效能,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要推動政務信息化共建共用,加快社會服務優化升級,統籌推進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融合發展,形成以城帶鄉、共建共享的數字城鄉融合發展格局。
㈢ 人工智慧怎樣幫助經濟高速發展
作為面向未來最具變革性的力量,人工智慧已經駛上發展的“高速路”,並將對世界經濟帶來重大影響。隨著數字化革命進程的加快,數據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多樣,企業必須迅速做出關鍵決策,擁抱人工智慧戰略,駕馭數字洪流,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人工智慧的應用場景十分復雜,需要不同特性硬體平台以及軟硬體協同優化,才能有效提升數據洞察的速度和准確性。
在探索發展人工智慧的戰略進程中,中國正在將人工智慧產業建設成為一個與全球市場融合的開放系統。作為中國的高價值合作夥伴,通過打造多元生態、拓展深度合作、促進應用突破,英特爾正與一個龐大且多樣化的生態系統合作,積極探索人工智慧到醫療、交通、互聯網、科研、製造、通信等領域的應用部署,以利用人工智慧實現企業變革,推動中國實體經濟發展。
㈣ 智能經濟的發展趨勢和影響
在智能經濟時代,將人的智慧轉變為電腦軟體系統,通過電腦網路下達指令物理設備,物理設備按照指令完成預定動作。分析表明,智能與智慧是不同的概念,智慧僅僅是存在於人的大腦中的思想和知識,而智能是把人的智慧和知識轉化為一種行動能力。智能家庭、智能企業、智能城市、智能國家、智能世界構成智能社會的不同層面,而且包括智能環保、智能建築、智能交通、智能政府、智能醫療構成智能經濟的不同領域。
智能經濟具有三個特性:整體性。智能經濟是人腦智慧+電腦網路+物理設備三位一體形成的總體結構,局部智能將因為缺少其他要素而難以發揮作用。系統性。智能經濟是至上而下的系統,相互之間具有內在邏輯。開放性。智能經濟是開放的。
㈤ 結合材料和經濟生活知識分析說明智能經濟是如何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
智能經濟符合新發展理念,打造先進製造業,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利於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供給側改革,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全因素生產率提高。
㈥ 數字經濟如何助力中國經濟新增長
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鄉古鎮烏鎮,因世界互聯網大會而備受世界矚目。而若提起剛結束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最受關注、熱度最高的則當屬「數字經濟」。
今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納入「數字經濟」這個關鍵詞。事實上,「數字經濟」已在中國蓬勃發展。此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發布的《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和《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藍皮書指出,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總量達22.58萬億元,躍居全球第二,佔GDP比重達30.3%,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蓬勃發展,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強勁力量。
㈦ 用經濟生活的知識說明科技創新如何推動經濟發展
科技創新,有利於利用新技術新工藝,生產適銷對路的優質產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有利於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提高競爭力,有利於整個經濟體生產力發展。
科技創新,有利於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經濟結構的調整、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企業勞動生產率、經濟效益的提高。
大力發展科技,提高勞動者素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
㈧ 用經濟生活的知識分析發展人工智慧足是如何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
人工智慧的發展,符合新發展理念,實現創新發展,切合供給側結構改革的主線,有利於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推進先進製造業發展,讓人工智慧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促進生產效率提高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㈨ 運用經濟生活的知識,分析人工智慧是如何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
人工智慧屬於科技創新,能夠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
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
有利於提高產品的科技附加值,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㈩ 如何促進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
數字化技術可以穿透國民經濟的各個環節,在供給端拓展生產邊界,在需求端提升消費能力和意願,實現供給和需求的有效匹配。它為經濟發展實現質量、效率、動力變革提供推動力,對助力脫貧攻堅、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具有戰略意義。
發展數字經濟,要積極推進新基建。新基建涵蓋5G、人工智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基礎設施,包含推動民生領域發展、助力消費升級的支撐系統,以及依託數字化對傳統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完善生活服務新基建是破解生活服務業發展瓶頸、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其重點領域包括:服務場所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智能取餐櫃、智能快遞櫃、智能自助服務系統等智能服務終端,以及智能支持設備、多功能智能充電終端等。不過,我國生活服務類企業大都是中小商戶,進行新基建投入的意願不強、能力不足,需要各級政府開展試點示範,加大財政、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
我們可以用數字經濟佔GDP的比重來衡量一個經濟體是否進入了數字經濟時代。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數字經濟總量佔GDP的比重超過34%,我國開始進入數字經濟時代。但短板也很明顯:目前主要解決的是產業數字化問題,數據分析技術、數字科技創新、工業互聯網、AI促進製造業創新等方面還未獲得足夠發展,以5G為代表的基礎設施體系剛剛起步,數字治理體系仍不健全,數字創新的知識產權保護仍處於探索初期,制度障礙亟待突破。
最近,「網約配送員」(外賣騎手)作為國家認可的新職業被正式納入中國職業大典。根據美團平台大數據顯示,2019年,通過美團外賣平台獲得收入的騎手總數達到398.7萬人,比2018年增長了23.3%。2020年1月20日至3月30日,美團平台新注冊且有收入的騎手共45.78萬人。疫情期間,美團外賣騎手日均有效接單量與2019年相比有所提升。像外賣騎手這種靈活就業形態就是「互聯網+服務業」和「智能+物流」的關鍵環節。
發展靈活就業需要解決一些新問題:平台工作模式改變了傳統勞動關系下的工作基準,勞動收入按單計算、勞動場所不固定、工作時間自主,與當前勞動法律制度存在不匹配問題;就業人員和平台之間的關系不是傳統的強從屬和管理關系,而是一種合作互利關系。從求職到培訓,從就業到社保,皆因勞動關系認定障礙而導致無法同等享受全方位的公共就業服務;目前扶持新業態用工與靈活就業發展的傾斜性政策還比較少,例如培訓補貼、穩崗補貼等無法全覆蓋,不利於提高就業質量。今後,應探索建立適應新業態用工與靈活就業的勞動標准體系,完善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障政策,滿足靈活就業人員享受就業補貼、就業指導、技能發展等訴求,增強就業穩定性。
需注意的是,新崗位、新業態里有就業增量,但更多是存量流動。要解決目前巨大的就業壓力,關鍵不是靠數字產業本身,而是數字經濟發展可讓智能製造業、數字服務業發展空間得到充分釋放,實現產業在空間上的重新布局,從根本上解決就業結構問題。
數字經濟有效發力,關鍵是政府部門對產業規律與經濟增長規律能夠有效把握。為什麼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緊密度需進一步加強?這與國家政策有關,比如不同行業存在稅制差異,地方政府可能更加關注地方財政的問題,而相對忽視製造業與數字服務的整合。至於提高相關產業人才質量,則取決於高校人才培養。我們要培養一大批從事數字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的人才,培養從事數字科技創新的技術人才和創業人才,這方面的缺口還很大。
隨著科技革命的高速發展,數字經濟已經進入從技術探索到產業應用的階段,數字經濟強調培養學員的復合能力,是經濟學、數據科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的結合,是一種跨界培養,是「思辨+管理+賦能」相結合的具體實踐。
UCA—DDE項目旨在締造數字科技獨角獸,成就數字經濟領軍者,培養擁有商業資源同時具有影響力的業界翹楚,提高企業的決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入學標准
相關專業碩士文憑,具備至少兩年公司總監及以上高層管理經驗;
非相關專業碩士文憑,具備至少五年公司總監及以上高層管理經驗;
具備至少8年以上大型企業副總裁級別以上或中小企業董事長、總裁管理經驗;
#未具備以上條件的管理工作經驗者,請想考項目辦公室提交補充附加材料特殊申請
如果您對DDE項目感興趣,歡迎私信了解獲取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