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啥2015年全球經濟不景氣知乎
每一年都在喊全球經濟不景氣
其實現在的全球經濟是中國在主導的
但是中國的經濟很好,也帶動世界的景氣
不景氣的國家只能說他們太沒出息了
⑵ 2015年經濟形勢
2014年,全球經濟面臨不斷下行壓力,貿易增長低於相對低迷的經濟增長,經濟全球化面臨著嚴峻挑戰。在本次G20議程研討會期間,成員國也就2015年全球經濟面臨的復雜形勢進行展望。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會上表示,2015年全球經濟仍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復雜性。朱光耀說:「我們認為,目前全球經濟仍充滿挑戰,形勢是不確定和復雜的。今年年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再次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測指數從3.8%下調至3.5%,這已經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從去年連續第四次下調這一指數。這是G20和全球必須面臨的一個重要的挑戰。這些不確定和復雜因素是G20成員國必須面對的,並且應選擇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來應對。」
朱光耀認為,2015年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首先表現為美聯儲何時啟動利率市場正常化進程,這對於美國經濟發展乃至全世界經濟走勢都有重要影響;其次是近年來希臘的金融危機對歐元區的穩定產生了負面影響;第三是自2014年石油價格大幅下跌超過50%,2015年預計仍然保持在低價位趨勢,大宗商品價格也將保持低位徘徊;最後是地緣政治危機影響到區域經濟發展,烏克蘭危機、西方對俄羅斯制裁等都對地域和全球經濟產生不穩定因素。
⑶ 15年市場經濟不景氣的原因是什麼16年會有哪些變化呢重大的變化也許會體現在哪方面
2015年經濟速度放緩是主要原因,2016年會更明顯。
參考:http://www.gzyeah.com/news/2015092146804.html
⑷ 為什麼現在各行業都不景氣
主要在3個方面產生,1是經濟結構改變了,由1990年至2014年是民營企業發展推動整個社會經濟進步的主要作用,目前在2015年後,民企陸陸續續倒閉,導致份額下跌,逐步退下市場主要角色,酒店、房地產、旅遊、金融、交通等產業較為明顯,民營企業逐步被市場和歷史淘汰,估計在20年之後或許沒有大民營企業了,都是小民營企業為主,2是房地產的消費改變了整體觀念,以三代或四代人的積蓄換來一套不大的房子,改變了存款量與資金在市場的流通方向,用戶的消費力自然會下行,3是由於老人多了,老年化社會問題,加上二胎生育率較低,三胎政策還沒有具體放開,一連串的主要人口紅利因素是各行業不景氣的核心問題,千絲萬縷的原因是「銀行」亂發放用戶的存款到房企與基建公司導致的,最根本的問題就是錢投資的領域讓產品水漲船高了,影響的是百姓用戶的消費力,沒有起到更新循環的資金作用,變成大量的水漂項目、閑置項目、廢舊項目~
⑸ 2015年股市大漲,實體經濟不好是什麼原因
實體經濟跟股票不必然成正相關。實體經濟不好反而更多政策使股票大漲。
⑹ 2015年國家經濟不景氣,央行連續降息5次為什麼
是為了放鬆銀根(Ease
Monetary
Policy),
是指為阻止經濟衰退,通過增加信貸供給,降低貸款利率,促使投資增加,帶動經濟增長而採取的貨幣政策。即央行通過減息、降低存款准備金等一系列的措施增加貸款、增大流動資金,從而達到刺激經濟增長的目的流動性加大。放鬆銀根是通過一定的貨幣政策工具來實施,主要包括調整法定存款准備率,調整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
⑺ 2015年我國鋼鐵行業為什麼不景氣是什麼造成的
造成我國鋼鐵行業嚴重不景氣既有宏觀經濟形勢普遍不景氣的大環境原因,也有鋼鐵行業本身過度無序擴張,造成產能嚴重過剩的內因。目前的八億噸產量,11億噸產能,尤其是大量的低端產能造成了嚴重的無序競爭,使得所有鋼鐵品種都出現了供過於求的局面,鋼鐵行業的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價格回到了20年前的水平。各個企業都盼著別人減產,自己擴產攤薄成本,這是極度不正常的。
⑻ 2015年的股災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在股市遊走免不了被很多激盪的大環境影響到自己,當然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股市特色,正因如此能夠在股市裡面賺到一筆不錯的利潤都是十分值得炫耀的事情,股市的運作有別人操作,當然自己也要擦亮自己的雙眼。
一、股市不要投機客。在股市裡面風險遠遠是大於利潤的,很多人在股市的運作裡面最後讓自己變得血本無歸,因為股市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吸引人的條件,所以每個人都希望在股市靠著自己不同尋常的運氣來賺取足夠多的利潤。
當然不是每個人的運氣都是很好的,股市是和市場掛鉤的,如果運氣不好的人突然變得十分多,這種對自己資金和對社會資金的影響就變成了股災,也就是我們彈之色變的每一次金融災難和股市災難。
在股市賺錢有時候不只是靠自己獨到的眼光,也考驗自己能否在股市做到知難而退,因為賺到錢就是已經可以了,除非認可一隻股票一隻支持到股票價格足夠高,否則每個人都無法時刻都堅定自己在購買股票後希望股票為自己賺到足夠利潤的一種沖動。
小結:在面對風險的時候讓自己可以保持清醒的頭腦然後幫自己做出最正確的選擇是繼續還是抽身,就是一種賺錢方面的智慧。靠著這個智慧有的人變得大富大貴,有的人窮其一生都在尋找這種智慧。
⑼ 2015會出現金融危機嗎為什麼現在的經濟那麼不景氣
會不會出現金融危機應該說是個概率問題,現在看來可能這個概率正在上升。經濟不景氣有多方面原因,主要有實體經濟環境差,融資成本高,社會逐步進入老齡化,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等原因,所以現在講改革和經濟增長模式改變等,改革成功的話會再次進入穩定增長期,否則就要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甚至發生金融危機。望採納!
⑽ 如何看待2015年的中國經濟形勢 請分析2016年中國經濟走勢
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約在6.9%,從物價走勢看處於比東亞危機和次貸危機之後更為嚴峻的通貨緊縮中,其間還有股市異常動盪,以及外圍局勢不穩的困擾。前瞻2016年,中國經濟可能出現怎樣的趨勢?我們的猜測如下:
1.經濟下行壓力可能略有緩解。
在2015年9~10月份,CPI和PPI之間的差異達到7.2個百分點以上,這顯示了2011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加深的不景氣狀況。目前,令CPI下行的因素在於農產品價格和食品價格,令CPI回升的因素在於基數效應和服務業用工成本的推升。令PPI下行的因素在於美元指數的持續走強,令PPI有所改善的因素在於基數效應。
綜合權衡,從2015年11月份開始,中國CPI和PPI之間的差異可能溫和縮小。從物價的搭配看,可能暗示2016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會略有緩解。同時,在2015年餘下的兩個月時間內,央行降准和降息的可能性也會減弱。
2.投資增速將跌破10%。
2014年和2015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為20%和17%,預期2016年中國投資增速可能跌破10%。支持投資的三大因素中,工業投資有好轉的可能性很弱,房地產投資增速將僅在0~3%之間,關鍵因素在於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2015年基建投資規模可能在13.5萬億元,即便要維持12%的基建投資增速,也意味著2016年基建投資規模要維持在15萬億元以上,這極具挑戰。即便財政政策將赤字率放鬆到3%甚至3.5%,也難以支撐基建投資持續膨脹,更何況財政發力的主要方式可能是供給側政策的減稅,而非基建。
3.實體經濟利潤率會有輕微改善。
2016年,從工業投資、增加值和利潤總額這些總量指標看,要觀察到中國實體經濟的改善是比較困難的。但也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的稅後凈利潤率會有所改善,這個凈利潤率在2014和2015年分別在5.5%和5.2%,到2016年工業企業利潤率也許會輕微回升到2014年的水平。原因有二:一是市場利率保持在穩定低位,改善了企業財務成本,並且企業債務成本的重置定價可能持續3年以上;二是PPI也許存在改善的可能。因此對2016年實體經濟的狀況可能會出現判斷分歧,關注總量指標者傾向於認為實體經濟仍在惡化,關注邊際指標者也許會認為出現改善的跡象。
4.中國銀行業利潤增速將進入零時代。
這並不令人奇怪,利率市場化接近完成,影子銀行重新萎縮,實體貸款需求不振,中間業務收入渠道枯竭,這些都迫使中國銀行業從2016年開始進入利潤零增長時代。2015年銀行業可能出現約3%的賬面利潤增速,之後2~3年中銀行業的大致格局是,整體利潤零增速,業績分化加劇,不良資產雙升,資本補充困難,行業並購重組提速,銀行控股漸成主流。如果說產能過剩行業大多屬於政府幹預下在次貸危機後三年擴張過快的行業,那麼符合政府幹預和急劇擴張的銀行,主要是中小城商行。
5.人民幣匯率日趨靈活。
目前看來,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的可能性很大,2016年也許是人民幣國際化逐漸加速發力的一年,央行的可能姿態是減少匯市干預,擴大匯率波幅,引導人民幣匯率走上均衡可持續的水平。因此2016年即便美元保持強勢,人民幣匯率的最大特點也並非貶值,而是波動區間的靈活擴大,市場自我調節能力持續增強。如果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最終圍繞6.35上下波幅達到4%左右,也並不令人意外。
6.消費增速可能提升至11%甚至更高。
導致消費持續較強的因素有二:一是涉房。存量住宅和商品住宅交易活躍,目前中國房地產已不太具備對鋼材水泥等投資端的拉動能力,但仍具備對家居家電等消費端的拉動能力,2015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金額可能同比分別增長8%和15%,創造超越2013年的歷史峰值,明年地產情況和今年持平的概率較大;二是涉車,尤其是成品油銷售金額的改善。
「啃老」現象的普遍化,使居民收入增長放緩和就業困難並未直接沖擊消費。2016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可能上升至60%,而工業的貢獻率則持續縮減。
7.A股市場加速常態化。
回顧2013年以來的中國A股市場,融資功能時斷時續,監管力度或松或緊,市場熱度忽冷忽熱,始終不是一個具有融資、重組和投資者保護的常態化、多層次市場。經歷了2015年7~8月間異常動盪之後,A股市場正從救市後的非常態加速向新常態回歸。IPO的重啟、注冊制的落地、新三板的分層、股指期貨交易的常態化都指日可待,甚至戰略新興板、國際板也並不遙遠。在人民幣加入SDR之後,2016年回歸常態的A股如果被納入到MSCI指數也並不會令人驚訝。
迄今為止,權益資本在中國居民的財富配置中不足5%,而該比率在美國為20%。此外,非居民對中國證券市場的投資佔比不足3%。2016年中國股市加速常態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改革不可避免。
8.低利率終於姍姍來遲。
中國從2011年開始就呈現出增長持續放緩,但利率水平卻和增長放緩背道而馳,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影子銀行系統的不斷膨脹,加杠桿加風險的影子銀行提高的名義利率水平充實了銀行盈利,但目前影子銀行在中國已重新萎縮,銀行信貸在社會融資總額中的佔比重新回到決定性地位;二是利率市場化不可避免地推高利率,縮小利差和迫使中國經濟承受去杠桿壓力,目前利率市場化已近尾聲。
因此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利率水平呈現和經濟增長放緩逐步一致的狀態。如果未來數年中國經濟增長不太可能強勁復甦,那麼低利率也將持續。影響未來中國利率的因素有三個:一是國內物價的總體走勢,二是央行持續寬松的意願和手段,三是美元指數和美國國債收益率的變動。總體而言,至少在2016年上半年之前,中國利率水平將平穩,政府和企業債務重置致使債券供應端壓力沉重,信用債打破剛兌的陰影不散。
9.中國外貿將受煎熬。
中國外貿增長在上世紀90年代和新世紀的前10年年均增速分別高達15%和20%,但這種高增長已逐漸遠去,因素有三個:一是全球化在倒退,而不是加速。新興國家無法再依賴外需型增長,中國的經常項目順差已從一度高達GDP的5%~10%萎縮到目前的只略高於2%。二是區域主義和保護主義的抬頭,美國推行的TPP/TTIP都偏離了WTO框架,巴黎恐怖襲擊也會迫使歐洲更為右傾和保守,中國也許會盡力推動和相關經濟體的自由貿易和投資協定,但難以扭轉大局。三是人民幣匯率和出口退稅等不太可能再用以刺激貿易,中國外貿的增長將越來越依賴中國ODI(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長。2016年中國外貿仍將和全球貿易一同處於煎熬狀態。
10.中國金融改革將呈現新格局。
這種新格局具有兩種特點,一是金融改革快於實體經濟轉型的節奏,二是金融對外開放和國際化快於對內開放和市場化。「十三五」規劃給出了中國金融改革的清晰框架,監管框架的變革、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成為硬通貨都是「十三五」期間金融變革的應有之果。但實體經濟要實現去產能化、戰略轉移和實現新興產業的崛起仍然艱難。同時,以亞投行、「一帶一路」戰略和人民幣國際化為核心的金融開放布局,比國內金融改革市場化、私有化的阻力可能小一些。
總體上看,從2016年開始,金融變革新格局可能逐漸清晰。日美等國的歷史均顯示,一個國家主動引導儲蓄和產能的海外布局,是錢、產業和就業都向外走的過程,將對本國資產價格帶來長期抑制。